论语十则观课与议课

收藏

编号:21820742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3.50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3-06-18
10
积分
关 键 词:
论语 十则观课
资源描述:
《论语》五则课堂实录及点评 执教并整理:米芾中学 王新华 师:首先让我们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前来参加米芾中学教学研讨活动的老师们!(学生掌声热烈) 师:在进入主题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有奖抢答。在中国历史上,哪怕是现在,可以称得上是“最牛”的课本是什么?为什么? 生:《论语》,因为它教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还有很多感悟。比如有很多经典,“仁以为己任”,要有“仁爱”精神,要爱别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门人写就的。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没有回答《论语》是孔子写的,而是说是他的弟子和门人写的。的确,我们讲,在中国历史上,哪怕是现在,可以称得上是“最牛”的课本是《论语》。从春秋战国时期诞生,到汉代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地位,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从封建社会到中华民国,乃至现在,我们都能看到它的踪迹。那么,老师这里带来了有各个时期的《论语》课本。(展示各个时期课本)这个是封建社会清代我们湖州雕版印刷的《论语》,那么,这个是中华民国时期的《论语》课本,现在的《论语》,就是同学们手头上的语文书,上面有我们的课文《论语》十则。所以呢,刚刚这一位同学回答对了,我们请他上台来领奖。 学生自发鼓掌。 师:奖品是什么呢?奖励他和我们的古人握一个手,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握一个手。这本书呢,王老师秘藏了多年,别人想摸它,都没机会。那么,现在你可以摸摸它,甚至可以闻闻它。闻好之后,能否从中选一则,为我们大家念一下。 生:子曰:……之子……(学生十分生疏,根本不知怎么念) 师:好,请回。发现不会念。这本书,不仅是竖排本,繁体字,而且没有标点。不过没关系,我们大家都不是古代的圣人,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所以,还是回归到我们的课文。大家知道,我们今天学的是《论语》五(十)则。大家一起来念课题。 学生齐念:课题:《论语》五(十)则。 师:奇怪,十则怎么变成了五则?不需要学这么多。北宋的时候,有个宰相叫做赵普,他说,《论语》啊,只要学半部就可以了。叫做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我们这一课也不需要学这么多,学五则就够了,同样可以管窥《论语》的奥秘。我们先一起来念整篇课文。 学生齐念:课文:《论语》十则。 师:好的,在朗诵过程中,大家有没发现哪些字词念得不是很准确。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应该念“智”。 师:很好,应该念第四声。我们回归课文,《论语》为何是为何是论(lún)语,而不是论(lùn)语。有谁知道。 学生感觉很难。 师:可能比较难。王老师呢,一开始也不知道。是古人告诉我的。论,伦也;语,叙也。连起来便是“叙述伦理”。那么,王老师想请人回答,谁和谁叙述伦理,课文中有哪些人物?那个是主角。 生:孔子、子贡、曾子、子路等。 师:有孔子和他的弟子。所以这本书不是孔子写的。书中的主角也可以肯定为孔子。 一起来明确(投影): 《论语》: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堪称儒家经典之最。是由其门人(曾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奖者感言:21世纪人类生存,要从孔子这里汲取智慧) 主角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学生齐读:课文注释一、二,也即屏幕展示部分。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课文中的五则,到底是哪五则,需要同学们来猜。所以接下来,是“听故事,猜章节”部分。看这个故事和我们课文中的哪一则是可以对上号的。 师:第一则,我们说孔子呢,学习十分认真刻苦,曾经韦编三绝,喜爱周游列国阐述主张。其中有一次到了楚国,碰到了一个隐士,即楚狂人接舆。接舆对孔子的来往奔波不解与嘲讽时,他仍不发怒,表示出对楚狂人的尊敬敬佩。同学们:应该是哪一则? 生:齐答第三则。 学生齐读第三则。 师:我们来疏通字词,以开火车的形式。 屏幕上出现:子、时、习、说、朋、乐、人不知、而不愠、君子。学生逐一起立回答,一人回答一个。    师:需要明确的还有“朋”。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与我们现在的“朋友”有区别。另外,还有“而”,表示转折。 教师请同学起来翻译这一则。并明确相关翻译。 师:这一则,是告诉我们,是怎样去学习的。我们可以用“……者”来概括,即谈学习的,应该是“学者”,即“学习的人”。我们可以用哪个重点词来概括。 生:时。作为学者,要经常复习、时习。 师:的确,作为学者,我们要经常学习、复习。我们内心会快乐“悦”,外表会“乐”,自然更高境界是“不愠”。即使我们学富五车,当人家不了解你的时候,你也不必生气。 板书写上:学者(不愠) 师:我们再来说孔子,孔子呢,自身学问已经非常大了。但是他还十分注意拜师。去拜他比他有所专长的人。孔子有拜过哪些老师吗? 生:有老子! 师:的确,孔子曾专门研究周礼,曾去周的国都拜老子问礼,拜师襄学琴,技艺不精,绝不甘休,甚至在周游列国时,拜七岁的孩子项橐为师。项橐在路上用土搭城墙玩,孔子为其主动避让土城,并询问治国道理。皆是向具有擅长的人所学,并跟从学习。齐读:哪一则? 学生齐读: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屏幕上出现了一只重点字词的老虎,请一位同学来将其打死。 生:三、必、焉、择、其、善者、从、改。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师:大老虎打死了,还剩两只小老虎“焉”、“从”。 生:…… 师:“焉”可以放在文中理解,即“在其中”;“从”可以翻译为“学习”。请一位同学连起来翻译。 陈心亦同学连起来翻译整这一则。教师再明确。 师: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学习、拜师。作为拜师,我们要学习人家,要有礼节。 板书:师者(从也、礼也) 师:孔子拜过七岁的老师之后,继续前行。一天,在路上碰到两个孩子在对着太阳辩斗。应该是什么故事了啊? 生齐答:《两小儿辩日》。 师: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讲得比老师还好,请一位同学讲述:杜鹃。 杜鹃同学讲述《两小儿辩日》,条理十分清晰。 讲述完毕,学生鼓掌。 师:从刚刚的故事中,孔子知道太阳在早上还是中午的时候,太阳离我们近吗? 生:不知道的。 师:所以,孔子选择了不回答。那应该是哪一则了啊? 生齐读: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师:还在念“知”啊,念“智”。重点字词,请同学疏通。有请王悦文。 生:回答“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等字词。 师:特别需要把握:“女”、“是”。一个是通假字,要写完整。“是”要翻译成“这”。有请殷利凡连起来翻译整一则。 学生翻译。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不懂装懂”。所以态度很要紧。我们要做好一个“智者”。 板书:知者(智也)   师:我们知道孔子学问很大之后,开宗立派,教授弟子。他的弟子传说有三千,其中成名的便有七十二。其中最为贤能的人,是谁啊。请结合阅读课我讲的知识。 生:颜回。 师:颜回被称为复圣。颜回十分好学,不会迁怒人家,也不会犯两次相同的错,常常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怡然自得,十分注重精神的富足。曾经孔子受困,七天没吃米饭时,颜回为孔子乞米做饭,冒着偷吃一口之嫌,将手伸进锅中将灰尘取出吃掉。颜回的贤能得到孔子最多的赞叹。可惜啊,天妒英才,颜回很早便过世了。孔子经常教导其他的弟子,要学习贤能的人,向他看齐。应该是课文中的哪一则呢,我们一起来齐读。 学生齐读:“子曰:见贤思齐焉……” 师:屏幕上出现了:贤、思、齐、焉、内自省等字,谁让解释一下。 学生起立翻译。 师:哪位同学,自高奋勇来翻译一遍。 学生王梦瑞起立翻译。 板书:贤者(齐也) 师:颜回非常贤能,可惜,英年早逝。本来孔子要将衣钵传给颜回,现在呢,这个重任就落在了另一位大弟子曾子身上。在五圣中,曾子是上承孔子,下启子思孟子的人物,所以他的肩上责任重大深远,把儒家“仁”的思想作为自己传承的责任。我们熟知的故事有曾子杀猪,体现他的仁爱思想。应该是哪一则呢? 学生齐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师:请周洲同学来扫除字词困难。 生:士、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重、死而后已,这些字词逐一翻译。 师:轮到老师来翻译这一则。 师:作为一个士,我们应该要把什么当作重任呢,应该是“仁”。 板书:士者(仁也) 师:学习了课文,又听了这么多小故事,你一定有很多感发了吧?赶紧写下来,两三句感悟即可,小诗也可,随便写。 几分钟内,学生认真写作,教师在课堂内走动观察。 师:好些学生已经写好了,请我们来欣赏。 生:不懂不能装懂…… 生:学者……智者…… 生:…… 师:同学们都写得很好。有疑问的下去后可以提出来,还可以相互交流。下课。     【何玉梅老师点评】 王新华老师的课,由我点评。点评课前,还是先来介绍这个人。王老师给我的印象有三点: 一是个人来说,我是从学校的几篇文章认识的。深感王老师的儒雅、谦和、文采。 二是王老师到备课组之后,不很年轻,却很有特点、富有朝气。永远有许多主张、看法,对个人而言,也有很多新鲜、新奇。 三是昨天的试教课,王老师早早地把教案给了我,构思不错。经过试教以后,发现时间有点不够。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课堂上40分钟的效率及有效性很重要。 导入部分,表现自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文本解读中,试教的流程与今天相同。总的来说,老师讲故事的语言简洁了,更口语化了,当然还可以更简洁。黑板板书改为多媒体呈现,较好。若在文本中给加点字逐个用不同颜色标示,直接在上面解释可能更好。另外在五则翻译上,显得比较单一。这堂课的缺陷应该是读读背背方面需要加强。初一的学生,就应该多读、多背。课堂上,读的部分不是很多。其实读的形式也可以很多的,比如男女生互读等。另外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上,若能不用“好,你来回答”,这些用词,改为更亲切的用语,可能师生间的距离会更亲切、热烈。 不过,总的来说,仅仅从一堂课来说,不一定全面。从中,可以看到更全面的一个王老师。以后,我们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吕宗强老师点评】 听课、看课的感觉真好,因为学生、因为教师的智慧。 我想用三个词来概括王老师这堂课。 厚积:自身有一个力量,看古书不会枯燥,会十分喜欢,因为有源头活水。当王老师呈现这本古书时,我分明闻到一股悠远的意味。那些很好的构思,学生摸一摸、读一读,为何念论语?五个“者”及“仁义礼智信”的结合,精心构思。对于学生而言,也需要厚积。需要记录、背诵。背诵记录可能欠缺了点,不过技巧的东西可以改,厚积是持续的。 浸润:有趣味,宽松的环境。导入“最牛”的课本,“听故事、猜章节”,这个过程中,面对文言文,让它轻松起来。这不禁让我想起“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情境。 慎思:课堂有精彩的追问,有追辨,但时间有限。故事的呈现,一些问题让学生互动,可能会更好些。 厚积、浸润、慎思,让书香久久浸润我们的课堂。 王新华反思:从观课议课的角度来说,对这节课的议课还可以多多探讨教法,让学生多提提问题,加强师生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论语十则观课与议课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1820742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