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环境分析

上传人:gao****ang 文档编号:21684313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8.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口环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口环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口环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人口环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环境分析(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口环境分析人口环境分析人 口 环 境 分 析 人口环境是影响企业市场营销 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市场容量。有购买能力且有购买欲望的人便构成了现实市场,其数量越多, 市场规模也就越大。人口环境中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流动性、地理分布、 人口结构等,对市场需求都会产生影响。企业必须认真注视人口环境的变化,及时捕捉机会,调整战略, 使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领先一步。一、国内人口环境分析从国内人口环境方面看,主要应考虑以下 几方面的因素:1人口的数量与增长速度我国现有人口数已超过 13 亿,增长速度较快。目前,尽管我国资源的绝对数在世界上位于前列,但人均占有量 却低于世界平均水

2、平,并使我国人均资源消费水平偏低,给企业的生 产经营带来了一定困难;同时,众多的人口又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 的潜在市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增长,市场潜力巨大。企业应掌握我国人口数量及其增长,不断拓宽目标市场,为创造 佳绩奠定基础。2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地区间的流动性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极 不平衡,如果从黑龙江的漠河到云南的腾冲划一条线将我国分为东南 和西北两大部分,则东南部的人口数约占总人口的 94%,而西北部的 人口数仅占总人口的 6%。可见,我国东南部的人口密度大,西北部的人口密度小。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日趋繁荣,人口的地 区间流动性大大增强。我国人口流动的

3、特点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或工矿地区;内 地人口迁往沿海经济开放地区;经商、学习、观光、旅游等使人口流 动加速。企业如何针对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地区间的流动性趋向,改善 自身的市场营销活动,有着重要意义。3人口结构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家庭结构和社会 结构等。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显著特点是:现阶段,青少年比重约占总人 口的一半,也就是说,在未来1020 年内,婴幼儿和少年儿童用品及 结婚用品的需求将明显增长;到21 世纪,将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届 时有关保健用品、营养食品以及老年人生活、休闲娱乐等用品的生产 企业将有机会得到充分发展。从家庭结构来看,三口之家的家庭模式已很普遍,并逐渐

4、由城市 向乡镇发展,四世同堂的现象已经很少。家庭的小型化使得家庭数量激增,这必然刺激家具、住房、家用 电器、炊具等需求的快速增长,为这些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从我国人口的社会结构来看,农村人口仍占绝大多数,农村市场 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必须十分重视开拓农村市场。另外,我国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尽管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 口总数的比重较小,但由于少数民族有早婚早育的习俗,加上国家计 划生育政策对其较为宽松,增长速度较快,所以,根据少数民族的风 俗习惯开发其消费市场的潜力很大,值得重视。二、国际人口环境分析从国际人口环境变化的特点来看,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方面:1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家庭特征和家

5、庭观念 正发生变化。晚婚、少子女或不要子女、独身、高离婚率和更多的已婚妇女就 业,使原有的家庭特征发生了巨变,对原家庭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家庭特征和家庭观念的巨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 从而使相关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减少或增加了市场机会。2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和西欧诸国)的人口出生率普遍下 降,儿童减少。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有些国家的人口还呈现负增长,导致婴 幼儿的减少,使生产儿童玩具、制造婴幼儿衣服及其食品等相关企业 焦急不安;但同时却又因为年轻夫妻有更多的闲暇和收入用于旅游、 娱乐等,为旅游业、航空业、饮食业、酒店业、体育娱乐业等提供了 难逢的市场机会,为这类服务业的发

6、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把握这一特点,对于促进我国的旅游业、餐饮业和酒店业的大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许多国家人口趋于老龄化。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质量和 工作环境的不断改善等,使得近代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人口死 亡率大幅度地下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人口状况的一大 特征。人口老龄化为有关给老龄人提供商品或劳务的企业创造了扩大市 场的条件,为该类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但同时也应看到,如果企业不能敏感地发现这一趋势,并采取相 应的对策以满足老龄人的需求,则企业不仅失去了一个好的市场机会, 使企业经营陷入被动或困境局面,而且还可能蔓延成为一个重大的老

7、龄人社会问题。人口环境、自然环境人口环境 在营销环境当中,还要考虑人口因素 人口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个是人口总量,另一个是人口结构。 市场是由具有购买动机和购买能力的人构成的。而且这种人越多,市场的规模就越大。 企业必须密切注意市场的人口环境方面的动向,及时捕捉人口变化 带来的机会,同时避开人口变化带来的风险。人口因素分析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人口的年龄结构、地理分布、 婚姻状况、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移动趋势、人口的民族、种 族及宗教结构、文化教育层次以及人口分布等。在人口因素分析中,要侧重于人口因素变化趋势分析 ,变化造就机 会,机会造就市场。从宏观上讲,中国的人口总数最多 ,人口总量

8、过大给我们的经济发 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是从微观、从企业营销的角度看,站在企业的角度看,人口多意味 着潜在的市场大,商机多,对企业当然是好事。但是又要看到 ,人口总量大也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发财 ,都一定 能够有很好的市场回报。从人口因素上看,要想获得很好的市场回报,还要考虑人口的结构, 能够从人口的结构中找到有针对性的营销机会。人口的结构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比如说,可以按年龄、收入、宗教信仰、职业特征分为不同的消费 者群体,在不同的消费者群体中寻找商机。下面,结合我国情况剖析一下人口环境的变化。1.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制度 的完善,我国人口死亡率逐年下降,居民

9、的平均寿命延长。这意味着国家的人口正在趋于老龄化,也就意味着老年人的养老、 保健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 ,老年人 养老市场前景无可限量。随着观念转变 ,我国家庭养老模式将逐步向社会化养老过渡 ,社会 化养老已成为必然趋势。随着老龄化队伍的壮大,老年人市场的需求潜力无比巨大。2. 人口流动性增强我国人口流动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1)从农村流 向城市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 人口必然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2)从北方流向南方,从西部流向东部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实行对 外开放,并且具有发展经济的其他一些有利条件 ,因而东

10、南沿海地区经 济得到快速增长,吸引了大批专业人才和数以百万计的民工流向沿海地 区,使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进一步提高。人口的流动造成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如大城市的农民工市场亟待开发 ,他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既不同 于农村的农民,也不同于城市的市民,对商品和服务有着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流动的加快也带动了农村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变革速度的加快。民工长期留居城市,接受了城市生活方式,频繁回家探亲交流,促进 了农村的变革,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3. 婴幼儿消费市场规模继续扩大虽然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导致了婴 幼儿数量的减少,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传统文化习惯的 影响,对婴幼

11、儿用品方面的消费需求依然在快速增长。许多婴幼儿用品由自产自销转向商品化,而且高档婴幼儿用品很快 被消费者所接受。事实上,这种数量减少,质量提高的结构调整对婴幼儿食品、用品、 服装及玩具等行业是一个相当好的机会。4. 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近几十年来,我国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几世 同堂的大家庭大大减少,三口之家成为典型家庭结构模式。这种变化也带来了家庭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品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市场对电视机、录 音机、电冰箱、洗衣机以及家具等家庭用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给经营 这些家庭用品的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5. 非家庭住户迅速增加随着观念的更新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 ,我

12、国 许多年轻人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条件,再不像过 去那样,一直要等到结婚才离开原来的老家庭 ,组成自己的新家庭,这就 导致了非家庭住户迅速增加。所谓非家庭住户主要指未婚单身成年人住户,分居、离婚老住户和 集体住户。离婚率上升是一个普遍趋势 ,而且很多人离婚后不愿再婚 ,因此市 场上对住户和家庭用品的需求相应增加 ,所以,加快开发适应单身住户 需要的家庭用品,是一个值得工商企业研究的课题。自然环境 宏观环境当中还涉及到一个自然环境的问题。自然环境是指能够影响社会生产过程的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日益短缺,能源成本 趋于提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政府对自然

13、资源管理的不断加强 ,气候变 动趋势及地理环境特点等,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威胁或 机会。有一个广告语叫地球越来越热 ,现在真的是地球越来越热 ,北京已 经成为新的火炉之都。地球越来越热给某些企业和商家带来了机会 ,如空调越来越好卖 , 说明自然环境对与自然相关的企业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受气候、自然、 生态影响的企业 ,自然生态变化会对它产生直接的影响 ,也会给产品的 开发带来新的选择。199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一个有102 个国家元首参加的世 界环保大会。共同保护我们共同拥有的地球成为大会的共识 ,大会签订了一个 21 世纪宣言,中国也相应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如废弃物如何

14、处理,清理 小型造纸厂等等。这些规定对所有的企业都有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如何积极、主动地进行营销决策或者对营 销作出战略性的调整?现在提出一个非常时尚的名词绿色营销。对企业来讲 ,绿色营销是企业坚持社会营销观念 ,在追求双赢基础 上实现多赢的一种理性选择。政策法规要求考虑到污染问题,考虑到子孙后代问题。 消费者也乐于接受那些具有绿色概念、不会给他带来危害的产品, 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展绿色营销。企业只有开展绿色营销,才能使你的产品具有竞争力。从营销的角度分析,凡是对资源依赖性较大的企业或其产品品质明 显受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的企业,必须注重树立资源战略意识和环保意 识。面对环境污染,一方

15、面为治理污染的技术和设备提供了一个巨大的 市场,另一方面又为那些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新生产技术和包装方法创造 了营销机会,如纸质包装、塑料包装等等。面对环境保护的约束,在营销中我国企业应主要关注:厂址选择 要考虑城市整体规划和污染;在产品结构方面,重污染行业会受到重 点控制;有严重污染源的企业,国家将限期治理;在技术政策上,要 求污染企业增加环保投资。2012人口与环境2人口与环境 题组三(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读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10000 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人口出生率由人

16、口基数决定,基数大,出生率就高 死亡率由人口数量决定,人口越多,死亡率越高人口增长数量与人 口基数有重要关系,一般人口基数越大,增长数量越大A.B.C.D.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乙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甲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 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A.B.C. D.(福建省石光华侨联合中学2010届高三适应性测试)读我国某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3-4题.3.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该省( )A.人口出生 率不断下降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D.人口自然

17、增长率不断上升4.预测到2031年该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 .人口增长速度快B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C .就业压力太大D. 性别结构严重失衡(上海市田家炳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图12),回答56题。生活质量图125 .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 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B. P为环境承载力C. 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D. P为环境承载力6.图中反映了 ()双选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C.当人口 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D.当人口水平

18、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 降(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右图为上 海市19501995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回答7-8题。7 20 世纪 50 年代上海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8上海市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的时期是()A20 世纪 60 年代B20 世纪 70 年代 C20世纪80年代D. 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2010 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读世界人口容量

19、测算表(部分),回 答 9-10 题 9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 的是()A .社会因素B .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10.按表中数据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 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四川省成都市2010届高三摸底测试)读某地区2008年人口资料表(单 位:人),回答1112题。11.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12.该地区( )A.大量人口外迁B.城市化水平高C.人口增长过快D.老年人口比重递减(上海市奉贤区 2010 届高三摸底

20、测试)截止2007年 6 月,世界人口已达64.77 亿。下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读图回答 1315 题。A.aB.b13. 人 口 增 长 最 快 的 大 洲 是 (C.e D.f 14.c 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 主要国家的人口总量减少B. 部分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C.由于战争和灾害,人口死亡率上升 D.人口大量迁出c大洲15.e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A.人口增长过多,人均资源不足B.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C.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D.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福建省才溪中学20 10届高三摸底测试)读表1我国民族人口分 布重心

21、表,完成 16-17题。16下列关于我国民族人口分布重心迁移趋势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A汉族向南迁,少数民族向北迁B汉族向北迁,少数民族向南迁C.汉族向东南迁,少数民族向西北迁D.汉族向东北 迁,少数民族向西南迁17.我国少数民族分布重心位于()A.四川盆地B.青藏高原C.江南丘陵 D.东北平原(江苏省淮安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图3 是我国部分省、市、自 治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读图回答1819题。比率() 18.图示各省、市、自治区中()A.人口死亡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西藏和上海B.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上海年净增 人口最少C.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口的出生率越高D.经济

22、越落后的地区,人口的死亡率越高19.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的人口出生率比北京 高,而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其原因主要是()A.上海人口老龄化比北京较严重,人口死亡率较高B.上海计划生育政策贯彻比北 京好,人口增长较慢C.上海外来人口比北京少,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 低D.北京居民的寿命比上海长,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江苏省淮安市 2009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 2007 年全 国流动人口超过 1.4 亿。下表是 2007 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 2007 年我国流 动人口城乡结构。读表回答2021题。20.2007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 从人口较稠

23、密地区流向人口较稀少地区B.从城市地区流向乡村地区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21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 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 人口流出地区 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人口流入地区的矿产资源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A. B.C.D.(福建省漳州三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图5为某地a,b,c,d四 时期人口增长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22 题。C. cD. d答案B(广东省佛山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图 6 为中国人口变化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 率=剩余劳动力增

24、长),回答2324题:图623.关于图中 各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时期,人口增长暂 时处于低-低-低模式C.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 长率下降D.时期,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平稳24.图示时期,大多数 年份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人口出生率高C新增就业岗位有限D. 城市化进程快25.(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 习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管从 1973 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 3 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

25、预计到2010年人 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人口增长趋势, 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压力。材料二 新中国人口增长图 材料三 我国人口形势严峻,为了摸 清全国人口状况, 2000年国家组织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除了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外,国务院还强调对外资企 业、三资企业和娱乐场所要认真清查登记。(1) 新中国人 口的基本特点是(2 )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3)到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比重是很(填低或

26、高)的。(4) 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原是。(5)你认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处理。(6)第五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尽管投入人力多,但统计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A.近几年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C.国内自发的人口迁移 D.大量的国际人口迁 移 (7 )为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列人口增长模式图中的()答案题组四(安徽省怀远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图,判断13题。1、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 是()A. 93%B. 23%C. 13

27、%D. 60% 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比重下降了 3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 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1.3 亿。因此,我国新世纪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 )A. 控制人 口盲目流动 B. 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 势头 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3、下面说 法正确的是 ()我国人口总数下降若干年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将下降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增大,社会步入老龄化后劳动力不足青壮年承担的负担加重,经济增长缓慢,社会福利增大 A. B. C. D. (福建省惠安县 崇武中学 2010 届高三上学期周考(二)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 岁)

28、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45 题。4图中信息反映( )A2010 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 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B. 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最多C.劳动适 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D. 2050年劳动适 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性有关 B2010 年以 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C.目前我国就业形势 十分严峻D.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一旦低于零,即导致劳动力严 重不足(黑龙江省哈九中20 1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2000年,我国 开展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 1

29、2.95 亿人,给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造 成了沉重的压力。据下列图表回答68题。每十万人文化程度与第四次人口普查比较表图96. AD栏反映 的我国人口状况是()A .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B. 人口 素质逐步提高C. 小学失业率上升D文盲增多7对E栏的说明,错误的是()A老龄化问题逐渐明显,社会问题逐渐严重B.老年人口增加很快C.人口寿命延长, 这是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结果D.农村生 产力低下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原因8图9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 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B23C. 13%D. 60%(江苏省白塔中学2010届高三学情调研考试)读2000 年我国男

30、女性别比示意图,完成9 1 1题。9.与城镇相比,农村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是()A.重男轻女 观念严重B.经济水平较低 C.计生工作力度不够D.B超滥用10.与一胎相比,二胎、三胎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是()A.多 子多福观念B.家族观念C.宗教观念D. 选择性生育11.性别失衡带来的影响是( )A .男性就业难B.女性就业难C.男女婚龄差距将缩小 D.经济发展变慢(吉林省长白县2010届高三质量检测试卷)读中国劳动力资源及其人口老 化趋势图,回答1213题。12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990 年与 2040 年非老年劳动力所占比例大致相当 2020 年老年劳动力人口数量比 2040年老年劳

31、动力 人口数量多 中国人口出生率在2020 年达到最大值 图示信息反映中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A. B C D 13 人口红利是指通过家庭计划生育,在比较低收入条件下,加速人口转变,形成较 高比例的劳动或工作人口。图中人口红利最小的时期是( ) A 1990 年2000 年 B 2000 年 2010 年 C 2010 年一 2020 年D 2030年2040 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一中 2010 届高三 10 月月考)读我国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1416 题。14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1954 年B 1960 年C 1963 年

32、D1995 年 1570 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明显下 降 , 最 主 要 的 原 因 是 () A 经 济 的 发 展B 国 家 实 行 计 划 生 育 政 策C 死 亡 率 上 升D.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16 .从图中三率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人口 增 长 模 式 正 接 近 () A 高 高 低 模 式B 高 低 高 模 式 C 低 低 高 模 式 D.低一一低一一低模式(黑龙江省哈九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 读图1新中国人口的自然变动图,回答1718题。17. 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增长率约为A. 33%。B. 43%。C. 25%。 D.

33、15%。18.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分析,未来 1020年内将出现的情况是()A. 人口总量稳定B.人口老龄化加速图1 ()C. 人口总量逐渐减少D.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7%。左 右(四川省邻水中学2010 届高三入学考试)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抽 样调查表明全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4年全 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民达11823 万人。读下图,回答1921题。19 .民工净流人最多的省区是()A .新疆、山东、北京B. 四川、湖北、福建C.广东、浙江、上海D.上海、江苏、浙江 20西部地区民工净流人最多的省区,吸引民工流入的主 要原因是()资源开发 气候条件优越 边境贸易发展生

34、活水平较高A.B.C.D. 21.民工大规模流动对流出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A.加 剧了水土流失B.弥补了劳动力不足 C.缓解了人地矛盾D.提高了城市化水平(福建省惠安县崇武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周考(一)当前,我国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重。为此,国务院出台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决定。 结合下列人口资讯,回答2223题。8287 22.当前,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是()A.每年净增长人口 数达8000万B.新出生儿童性别比逐年下降,C. 目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D .城市人口增长快是人口自然增长所致23国务院出台的决定,要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B.

35、稳定高生育水平,积极应对人 口 老龄化 C. 提高出生人 口 素质和性别比 D严格控制人口流动,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川省南江中学09-1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下图为上海市 19501995 年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24一26 题。24.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 )A.高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 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 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5.上海市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时期是20世纪(A. 60 年代B. 70 年代C. 80 年代D. 90年代 26.人口负增长

36、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 失业人口增多 人 口 老 龄 化 住 房 紧 张 劳 动 力 短 缺 A . B. C. D. (福建省惠安县崇武中学 2010 届高三上学期周考(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 业的发展,水资源在很多地区都日益紧缺,下图是我国各省级行政区 人均水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27 题。(1)根据上图分析, 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形区是,分析这一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2)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地区,但区内 的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称,试分析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3)根据上图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形区 是 ,这一地区除了水能

37、资源外,还有哪些能源比较 丰富?并分析这些能源丰富的原因。(4)分析四川省水资源状况及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28(福建省惠安县崇武中学2010 届高三上学期周考(一)读材 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人口的增长图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 较表(1A人口增长快B.人口增长慢C.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D.以上都不是(2)你认为新中国人口激增的原因有哪些?我国人口增长过 快对我国的发展有何影响?(3)我国制定了哪项国策来解决人口增长 过快问题?是何时落实实施的?(4)材料二说明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是A.人口分布均匀B.人口分布不均匀C.西部人口密度大 D.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5)我国人口分布地区差

38、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6)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能否从东部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为什么? 题组五 (福建省四地六校 2010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读某国人 口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1. 此 图 说 明 该 国 ( ) A. 人 口 密 度 较 大B. 城 市 人 口 为 2 500 万 C. 大 约 10% 的 人 口 在 郊 区 居 住D.城市化程度很高2.形成该国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国家政策的影响C.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D.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 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3.关于该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B

39、.人口增长模式与世界现阶段相似C.人口大规模的向农村迁移D.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 试)图3是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的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4.关于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37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B.1961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 C.1999年, 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D.1999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 口比重为最高5.19801999年,泰国产业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是(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旅游业6、(贵州省遵义一 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

40、第一次联考)图4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 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广东省2010届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根据材料一、二完成78题。材料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过程7.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其 转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由高位静止转变为低位静止首先是由出生率的下降开始的B.人口增长模式的第二阶 段是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加速且人口数量最多的阶段C.人口增长模 式的第三阶段是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减速且人口数量开始下降的阶段 D.人口增长模式的第四阶

41、段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数量最多的阶 段 81750-1940 年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 叙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由高高低向三低过渡的阶段B.发展中国家前期处于人口增长模式第二阶段,后期 处在第三阶段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均 处人口增长模式的第二阶段D.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 早于发达国家(福建省四地六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下图 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分析完成911题。9.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东北工业区的吸引 美国的南北战争 环境因素 新兴产业的吸

42、引A. B .C .D.10.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 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 ) 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 的规模较大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务工、经商成为人 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B. C.D.11.关于中美两 国 人 口 迁 移 的 叙 述 , 正 确 的 是()A.都是由人口多的地区迁往人口少的地区B.都是经济因素决定的C.增加迁入地的环境压力D.对迁出地不产生经济影响(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 试)图4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1214题。图412.目前与甲国18901920

43、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A.韩国 B.美国C. 新西兰D.埃及13.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14.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C. 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D. 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学情调查)读我国南部 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示意图。回答15-16题。15. 2007年,该市流动人口大约是有户籍人口的()A. 2倍B. 4倍C. 6倍D. 8倍16.该市

44、近三十年人口迅猛增长的根本 原因是()A.气候暖湿,环境优美B.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C.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D.优越政策促进了工业迅速发展(福 建省三明一中 2010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 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1718题。17.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A.B.C.D.18.按照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 1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 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以后,之前B.以后,之前C.以后,之前D.以后,之前 19(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人口的增长图材料

45、二 (1)根据材料一说出当前我 国人口的增长特点。(2分)(2)请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并简述 这种现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4分)(3)根据材料二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 因。(4分)20(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2010 届高三上学期学情调查)人口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流动人口在流入 地经济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人口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又冲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读图 11, 12,回答问题。图 1图 11 19502000年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图 12 中国人口增长变化状况的预测(1)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人口再生产类 型属于,现在我国人口再

46、生产类型属于。(2) 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年。 分析2010年后我国人口死亡率缓慢上升的主要原因。(3) 未来2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将给我国社 会经济和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21.(辽宁省沈阳市翔宇中学2010届高 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分析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 题。(1 )甲、乙两国中,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国,理由是。(2) 甲、乙两国中,近年来人口净增数量较大的是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国;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特点的是国。(3) 两国针对面临的人口问题而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甲国:乙 国:题组三 1-4CBBA 5AC 6BD 7-10BDBD 1

47、1-15DBABD 16-20AABAC 21-24ADC 25、(1)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 重大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有效控制人口增长速度(3) 30% 低(4)很少人口总数多 (5)人口数量的增长应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相协调。(6)C(7)C 题组四 1-5BBCAD 6-10BDBDA 11-15BDACB 16-20DABCA 21-25CCABD 26C27答案 (1)华北平原 降水季 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造成冬春的干旱;降水年际变化大; 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对水资源的污染也比较严重。(2)主要的区位条件有:黄河提

48、供便利的灌溉水源;光照 充足,昼夜温差大 由于大量引黄河水灌溉,易造成当地土壤次生盐碱 化和黄河下游断流等环境问题( 3)青藏高原 地热能 和太阳能 水 能:河流众多且地势落差大 ;地热能: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 动活跃 ;太阳能: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小。(4)四川省水能资源较为丰富,四川省利用水利枢纽(如:都江 堰)和水利发电站(如:二滩电站)为农业生产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 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能源(28、答案 (1)A (2)原因:医 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稳定; 人口 基数大等。影响: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使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

49、施受到影 响,而且目前巨大的人口压力使我国经济发展缓慢,资源在大量减少, 环境质量也在下降,甚至有些地区出现环境恶化。( 3)计划生育。20 世纪 70年代。(4)B5)我国东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均比西部优越,故人口密度较西部大。6)不能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承载量小。题组五 1-5、DADBA 6-10、ADACB 11-15、CDCAC 16-18、DDA 19、 答案 (1)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2) 原因: 社会稳定 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基数大等 影响: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使人口 对环境压力迅速上升,制约经

50、济的可持续发展。(3) 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人口分布不均匀 原因:东部地区由 于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比西部优越,故人口密 度较西部大。20、答案 ( 1)过渡型 ; 现代型( 2) 2025( ) 老龄人口比重增加 ( 3)问题:人口总数大,就业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 化。影响: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加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 化;就业压力大;社会福利负担加重。21、答案 (1) 乙 人口在 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大,超过 百分之十 ( 2)甲 乙 甲 ( 3)甲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 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乙国: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人口增长数据 的统计与分析环境教学课题人

51、口增长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课题: 一次 方程组的应用 年级: 初中一年级 目的: 1. 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简单的应用题,使学生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的相等关 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2. 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3. 通过统计数字和计算,了解人口增长的情况和控制人口增长的 意义。准备: 复印学生页,纸、笔。步骤: 1. 统计数据。到当地统计部门搜集以下统计数据:本地 20 年前、现在、计划 20 年后的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计划农村人口增长率,城镇人口增长率。2. 编制习题。利用统计数据编制问题。3. 解决问题。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这

52、个问题的解。4. 再利用统计数据编制其他类似问题并求解。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我国现在的人口数量多吗?为什么 我国现在人口数量如此之多?你认为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人口过 快增长会给人们生活、工作造成什么影响? 我国已经采取了哪些 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你认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浅析人口环境的 变化对我国企业营销的影响浅析人口环境的变化对我国企业营销的影 响(2008-11-10 22:27:05)标签:营销 人口结构 我国企业 财经 分类: 胡说天下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企业几乎不存在营销行为,人口 结构的变化对企业也没有意义,因为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基本上 都由行政计划和

53、指令控制,丝毫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直到最近20 多年的时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竞争机 制的引入,中国的企业才开始纷纷重视营销并加大投入。所以本文主要以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以来近 30年为主要的时间段浅析人口环境的变化对我国企业营销的影响。市场是由有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饿人构成的,因此,人口环境的变化将比不和少地影响着市场的变化进而牵动着企业的行动方向。具体的说,人口的多少直接决定市场的潜在容量,人口越多市场 规模越大。这是数量方面,另外人口环境的质量质量、分布等等要素同样深 刻的关系到市场和企业。人口环境对营销的影响最主要地表现在人口结构上。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年

54、龄机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社会 结构、以及民族结构和人口分布与流动,教育水平等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观念的转变,思想的开放等诸多因素, 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传统 家庭比重下降,非传统家庭的比重上升;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等。所有的变化的会反应到市场上,能否抓住社会和市场的变化从而 抓住新的商机,采取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下文将从上述的几个人口结构的不同侧面来简要分析人口环境变 化多我国企业的影响: 一、年龄结构方面。我国的老龄化人口比重逐年变大。2005年统计,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是1.44 亿,占全国人口的11%。 根据世界惯例,老龄人口占人口比重超过 10%则表示该社会进入 老龄化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