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实验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1655646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6.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针灸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医针灸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医针灸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中医针灸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针灸实验报告(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针灸实验报告绪论实验针灸学定义:基础理论、刺灸效应和机理,探索针灸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规律 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针灸学科新的分支,也是针灸学现代科学研究 的重要基础。实验针灸学是根据时代的客观要求及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在汇 聚我国中西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研究成果基础上而创立的。它既 丰富了针灸学的内涵,也促进了传统针灸学进一步与实验医学的结合 是针灸学研究时代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统一,也是针灸学自我完善, 从“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过渡的重要标志。一、实验针灸学的任务1、与时俱进,跟踪生命科学的发展;反映学科交叉及内在联系。2、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继承、验证和发展传统中医针灸学理论, 提

2、炼其学术内涵。3、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及实验手段去研究、探索针灸对机体的作用、 作用规律、作用途径及原理。4、促进针灸理论和实践发展,实现针灸医学现代化。5、培养具有动手与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及多学科全面 发展的针灸专业人才。二、实验针灸学的基本内容根据实验针灸学所承担的任务可知凡是涉及传统针灸学范畴的内 容,都可作为实验针灸学研究的对象。经络理论腧穴理论刺灸方法临床治疗使这些内容具有更加科学性。例经络的命名是否属本学科的内容十二经脉命名结合了手足阴阳脏腑,例:手太阴肺经 阴阳: 阳明 太阳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膈以上(为阳):肺、心、心包 手 肺(阳中之少阴) 阴最多太阴 心(阳中之

3、太阳) 阴次之少阴 心包(心之外围) 阴最少厥阴 膈以下(为阴) :脾、肾、肝 足 脾(阴中之至阴) 阴最多太阴 肾(阴中之太阴) 阴次之少阴肝(阴中之少阳) 阴最少厥阴(一)理论部分教学的基本内容1实验针灸学基本研究方法紧跟现代医学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借鉴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实 验研究的方法。采用解剖及组织形态学、生理学、组织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学、 免疫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影像医学等学科技术和方法。2、针灸学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A、经络研究:经络现象(循经感传、循经皮肤病、皮肤血管功能反应、循经感觉障碍、循经感传的生物物理学等表现),经络实质(经 络组织结构、经络作用途径)。B、穴位功能与结

4、构,穴位针感的形成和传导,穴位的效应装置,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现象及发生机理。C、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良性、双向性,整体性、综合性,功能性、早期性等调整作用)及影响因素(包括腧穴功能特异性、针灸得气、 个体差异、心理因素、时间因素等),以及时效与量效等内容。3、针灸效应及机理实验针灸学研究者及医学生物学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上百种疾 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规范的实验验证及机理研究。某些针灸作用原理 研究,如针刺镇痛、针刺麻醉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丰硕成果,已引起世 界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大量研究资料证实针灸对机体的作用体现在:A、镇痛作用B、促机体防卫免疫作用C、对失调的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D、促进受损组

5、织修复、代偿等作用科学实验也证明,针灸对机体内环境的整体调衡,具有多系统、 多方位、多环节、多水平、多靶点的特点,针灸作用很可能是通过神经体液途径实现的。并且认为这种作用是在机体自我康复、调节,即 自稳机制下,在生理功能最大调节极限范围内进行的,针灸具有激发、推动人体自我调整能力,调动人体固有的生理积极因素,尽早地促使病理状态向生理状态转化探索针灸对各系统生理调节功能的最大极限范围与程度及其机理, 是实验针灸学研究的最重要内容。4现代针灸应用技术由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针灸技术、方式、方法和器具革新也 势在必然。无损伤、无不适(并非无感觉)而又能达到针灸标准刺激量 的针灸方法、器具及微刺系统针

6、灸等应运而生。根据经络、腧穴部位有某些生物物理学特性的原理,而引入电、 光、热、声、磁等检测技术和材料的针灸方法和器具:穴位探测、脉 冲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电热针、激光穴位照射、微波针灸、红外 线灸、超声针灸、穴位磁疗、穴位注射疗法、穴位药物贴敷疗法及与 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针灸诊疗系统等。这些均标志着针灸诊疗技术正朝着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和无 创伤化的方向发展。(二)实验指导及技能训练的内容实验指导及技能训练是针灸学实验研究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 培养新世纪高素质针灸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技能训练。教学目的:通过针灸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针灸学(包括人体 及动物急慢性实验)的一般原则和方

7、法,理解科研实验设计的过程, 观察和记录其实验结果,并发现新的问题,启发创新科研思路。同时,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提 高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技能指导和训 练,可使学生对实验针灸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传统针灸学理论的研究、 针灸效应及机理研究、现代针灸应用技术研究等部分实验的思路、技 术、方法及途径进行科学验证和实践,起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课堂 所学知识和增强对针灸学科兴趣的作用。三、实验针灸学与传统针灸学的关系及其学术地位(一)实验针灸学与传统针灸学的关系同属医学科学范畴,都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探索与研究针 灸防病治病的方法和原理

8、为主要任务,以保护人们健康、延长寿命为 目的的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传统针灸学的理论体系以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整体观念为基本 思想,经穴刺激为防治手段,稳压调节为作用机制,进而指导临床治 疗实践,其目的是解决针灸如何治病的问题。实验针灸学以中西医学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 段去验证、充实、发展、揭示传统针灸学理论的现代内涵,研究其作 用的效应与机理、治病的物质基础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局部 到整体、微观到宏观、结构到功能、静态到动态、分析到综合,观察、 探索现象的本质及作用规律,为提高传统针灸疗效,扩大应用范围, 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和实验依据,从而推动传统针灸医学的自我完善

9、和发展,也就是解决针灸“为什么”能治病的问题。(二)实验针灸学在针灸学术发展中的地位继承前人而不墨守成规,立足实践以求新的发展,事实上任何认 识上的新的提高和突破,既不可能离开自己的直接实践,也不可能离 开前人的实践经验和结论。实验针灸学并不否定经验医学,而是经验 医学的发展。针灸学的发展愈来愈依靠实验针灸学的进步,发展针灸 学已成为实验针灸学的首要使命。 传统针灸学是历经两千多年临床 实践的归纳、演绎、推理、总结而形成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它不可避 免地受历史哲学思想的影响,再加上社会历史条件限制,许多理论和 概念存在科学内涵和外延不够明确的问题,理论阐述、疾病认识及诊 断、治疗、操作和疗效的定

10、性、定量都比较笼统,很难排除主观因素, 这些均影响了针灸学术的进步和发展。近几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错综复杂生命活动的 探索,已从外表整体观察深入到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基因、 分子水平,并以细致、准确、定量、定性的数据,严格控制条件的实 验病理模型观察、分析等方法,来解释机体内部精微结构和功能,为 人类认识生命的奥秘,指导医疗实践,显示出美好的前景。当今时代,学科渗透已成为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总规律。针灸学 术理论要继承和发展,应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勇于创新,遵循针 灸学术自身规律和特点,引进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尽快揭示针灸以极 小能量激发出最大生理潜能、调节阴阳平衡、指导临床

11、实践的本质和 科学内涵,走实验针灸学发展道路,实现中医针灸医学现代化。任何一门科学或学科其不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新理论、新概念的 不断产生。40 年来,我国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勤奋工作及智慧,为实 验针灸学的学科构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大量研究成果构成了实验针灸 学的理论框架。实验针灸学是针灸学术理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分化出 的一个新学科领域,它将与传统针灸学结合,进人现代整体医学发展 的新阶段,这是针灸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针灸学是世界医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未来中国针灸学尤其是实验针灸学的发展趋势是全世界同 仁共同关心的课题。加强针灸实验学,推动针灸学术的发展与振兴, 这对促进针灸教学、临床、研究、学术进

12、步和走向世界都有重要意义。四、实验针灸学发展简史(一)实验针灸学的准备阶段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人体解剖、生理等实验方面的观察和 记载。清代和民国时期,一些学者提出“针灸之生理作用学说”的 论点,发表“电针学之研究”、“针灸生理和病理研究”等文章,这 似乎是实验针灸学的萌芽阶段。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受当时 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针灸研究进展相 当缓慢。加上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现代医学在中国得到重视 和发展,中医受到歧视和排挤,针灸实验研究是不可能受到重视和支 持的。1951年8月,国家卫生部建立了针灸疗法实验所。1955年底,中国中医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原

13、针灸疗法实验所改名 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1958年,经络实质研究被列为全国自然科学发展规划重点项目。 在针刺镇痛基础上发展起来针刺麻醉。针灸治疗病症扩大到200多种 针灸研究逐渐形成了规模。(二)实验针灸学的奠基阶段。1959年到1965年,这一时期,中西医学理论结合,并应用现代 实验技术方法及多学科合作研究针灸治病原理、针刺镇痛、针刺麻醉, 探索经络实质的研究已初步展开。在效应、机理研究中,已开始注意 到中医继承和发扬的关系,临床与动物实验相结合,研究方法和设计 思路的科学性、可比性、对照性,操作和诊疗的规范性、标准性,研 究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及有统计学意义等问题,这些均极大地提

14、 高了当时针灸研究的质量和水平。针刺镇痛研究,已由针刺术后止痛 发展为术前防痛,针刺麻醉研究更加深入。在经络、腧穴的电特性和 形态研究,经穴脏腑相关规律性和联系途径的研究等方面,研究者 也作了大量探索。经络敏感人(循经感传显著者)和经络现象的研究起 步,并取得初步成效。电针疗法和经络探测在临床与实验研究中普遍 应用。所有这些研究成果,基本上构成了现代实验针灸学的学术研究 范围和理论框架,奠定了实验针灸学的发展基础。三)实验针灸学趋向成熟的阶段。1966年到1979年,经感传现象的研究在全国普遍开展,大规模 协作调查中发现了一批“经络敏感人”。他们在穴位受到刺激时,会 产生一种循经络路线感觉移动

15、现象,称为(显性)循经感传现象。20 世纪70年代后期,在显性循经感传现象的基础上,又发现了隐性循 经感传现象,其出现率较高。另外还有一些可见经络现象和经络客观 检测、针麻原理等方面的研究,但重点是循经感传的研究。这些均初 步肯定了经络的客观存在和普遍性,由此而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 多方位应用最新技术和测试手段探索经络现象的局面,形成了许多有 待完善和1、实验针灸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 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 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一个新的分支;也是研究针灸 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重要基础。2、得气:是指针刺穴位后产生的经

16、气感应。3、循经感传现象:是指以针刺、低频脉冲电等方法刺激穴位时, 人体出现酸、麻、重、胀等特殊感觉,从被刺激的穴位开始,沿着经 脉循行路线传导。4、经穴-脏腑相关:反映了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一种双向关系, 即脏腑生理或病理改变可通过多种形式反映到体表的相应穴位上;刺 激体表穴位又可对相应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起到一定的调节 作用。5、牵涉痛:是指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时,患者除感觉患病器官 的局部不适或疼痛外,尚可在远离该器官的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 发生痛觉过敏。海氏带:当一些内脏器官患病时,往往在相关部位的皮肤出现痛觉 过敏,这种痛觉过敏的皮肤部位即称为海氏带或痛觉过敏带。6、穴位功能特

17、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不同穴位之间在主治和 功能作用上所存在的差异。7、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时,针灸效应的发 生、发展呈现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分为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 下降期。时效曲线: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针效与时间的关系。8、针麻诱导期:在实施针麻手术之前,对选定的穴位预先进行一 段时间针刺刺激,至镇痛效果达到可以手术这段时间。(一般在 2540min 左右)9、针刺耐受:是指由于长时间针刺或反复多次针刺后,针刺镇痛 效应降低的一种现象。10、针刺后效应:停止针刺后继续存在的针刺效应11、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 觉和情感体验,它包含痛感觉和痛

18、反应两个成分。痛阈(或痛反应阈):是指从刺激开始到引起疼痛感觉或运动反 应的最小刺激量。耐痛阈:是指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量12、针刺麻醉:是指用针刺止痛方法来预防手术中的疼痛及减轻 生理功能紊乱,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13、吞噬能力:指100个白细胞中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所占的比例。吞噬指数:指100个白细胞中,能够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所吞噬细 菌的平均个数。针灸作用:针灸的镇痛作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作用 和对失调的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第一章针灸作用的基础研究第一节:1、穴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感受刺激、反应病症2、穴位感受器的特点:(后面要加具体的内容)1穴位可

19、以感受多种形式的刺激,2穴位对不同形式的刺激有不同 的适应性,3穴位对不同形式刺激的感觉阈不同3、穴位病理反应的表现形式:感觉异常、组织形态改变、生物物 理特性改变5、得气机制:针感的形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通路、脑内通路几个环节。手下感的实质:穴区肌肉轻微的紧张性收缩。手下感机制:针刺信息由外周传入神经通路进入中枢,经中枢整 合调制后,一方面形成针感,另一方面通过脊髓?-传出系统随躯体神 经到达相应支配区穴位下的肌梭,引起梭内肌收缩和肌电发放,以及 局部肌纤维收缩,后者经针柄传于施针者指下,从而形成沉紧的手下 感1、循经感传的基本特征:1循经扩布,2趋向病所,3宽度和深 度不均,4感觉

20、性质多样,5慢速传导,6双向循行和回流现象,7可 以阻滞,8影响脏腑功能活动2、常见的经络现象及其特点:常见的经络现象(1)生理现象循经感传现象(2)病理现象一一循经性感觉障碍和可见的经络现象:循经性 感觉障碍;可见的经络现象:循经性皮肤病、循经性皮肤血管神经 性反应特点:(1)循经感传现象基本特征:1)循经扩布;2)趋向病所; 3)宽度和深度不均;4)感觉性质多样;5)慢速传导;6)双向循行 和回流现象;7)可以阻滞:机械压迫局部降温局部注射普鲁 卡因和生理盐水,亦称张力阻滞皮肤触觉刺激外加磁场刺激第三节:3、牵涉痛特征: 牵涉痛出现的部位,多发生在与病变器官同一神经节段的皮节 区或肌节区。

21、 牵涉痛一般均为可逆,当去除内脏病变后,其牵涉痛也随之消 失。 皮肤过敏带不仅对接触、压迫、牵引等出现感觉过敏,而且皮 下组织硬度也发生变化,有时用手可以触到有结节和条索状物等,有 的还可见皮肤变厚的现象。 皮肤过敏带的毛细血管出现循环障碍,如发生痉挛等,从而引 起局部缺血。5、神经节段性分布与穴位主治功能的关系1)躯干部经穴主治功能与神经节段的关系分析任脉、督脉、胃经、膀胱经、肾经和脾经位于颈部、上胸部、 下胸部和腰骶部经穴的主治病症,可发现其有明显的神经节段性。从 神经解剖学分析,人体躯干部穴区所属神经节段与其主治内脏所属神 经节段具有相当的一致性7、远距离取穴可以用“中枢汇聚理论”解释。

22、8、胃耳反射:传入神经迷走神经;传出神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中枢神经下丘脑后外侧区第二章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与影响因素1、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1整体性,2良性、双向性,3功能性、 早期性2、针灸作用的影响因素:1个体差异,2穴位功能特异性,3得气,4针法灸法的刺激参数,5时间因素3、穴位功能特异性的表现(举例):P765、艾灸的刺激参数及临床意义:P86灸温:温度幅值、温度升 降速度、温度作用面积艾灸壮数、每壮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 灸量、灸时、灸质第三章1、疼痛特点:痛觉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一感觉。(而是和其他感 觉糅合在一起组成一种复合感觉。)痛觉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构 成相当复杂的心理活动。疼痛

23、还具有“经验”的属性。能引起痛 觉的刺激多为伤害 _。疼痛分类:(根据疼痛的性质):刺痛:又称快痛、第一痛。 其特点是痛觉清晰、尖锐,定位明确,迅速发生又迅速消失,引起较 弱的情绪变化,常伴有受刺激的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射。灼痛:又称慢痛、延缓痛、第二痛。其特点是痛觉缓慢形成, 持续时间较长,定位较差,呈烧灼感,使人不易忍受,常伴有情绪反 应、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变化。酸痛、胀痛、绞痛:其特点是痛 觉难以描述,定位差,难以确定痛源部位。伴有内脏反应和躯体反应, 以及较强的情绪反应。2、常用体外致痛物质(七种):K+、H+、组织胺、乙酰胆碱、5 HT、缓激肽、SP3、闸门控制学说的中心思想(P111)

24、:刺激皮肤发生的传入神 经冲动进入脊髓后,被引进三个系统:闸门控制系统,中枢控制系统, 作用系统。这三个系统协同作用才能产生痛感觉和痛反应。4、针刺镇痛的一般规律:针刺镇痛作用的性质:具有以下特点:针刺既能镇急性痛,又 能镇慢性痛;针刺既能抑制体表痛,又能减轻乃至消除深部痛和牵 涉痛;针刺既能抑制痛感觉,又能减低疼痛的情绪反应;针刺既 能减低痛觉分辨率,又能提高报痛标准。针刺镇痛作用的强度:在适宜的针刺刺激条件下,针刺可使正 常人痛阈和耐痛阈提高,达到65%180%。针刺镇痛的空间作用范围:针刺具有全身性的镇痛作用,但穴 位与针刺镇痛部位之间有相对的特异性。针刺镇痛作用的时程:在人体从针刺开始

25、至痛阈或耐痛阈升高 至最大值一般需2040min,继续运针或通电刺激可使镇痛作用持续 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停针后其痛阈呈指数曲线形式回复,半衰期为 16min左右。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因素:针刺镇痛作用主要受到个体差异、 时间因素、刺激参数等的影响。5、针麻特点:使用安全,适用范围广。患者处于清醒状态, 便于与医生配合。生理干扰少,利于术后恢复。简便、经济、便 于推广。作用:辅助镇痛作用,镇静作用,抗内脏牵拉反应作用,抗创伤性休克作用,抗手术感染作用,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作 用,促进创伤修复的作用。缺陷/局限性(针麻“三关”):镇痛不全、不能完全抑制内脏 反应、肌肉松弛不够。6、针刺镇痛的作用原理:

26、一、针刺镇痛的外周机制:1、针感感 受器的兴奋,2、针刺信号的外周传入纤维(针刺传入主要由躯体感 觉神经中的II类、III类纤维传导。)3、同神经电针镇痛的外周机制。二、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论述题)第四章针灸的免疫调节作用1、举例针灸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肿瘤免疫、白细胞、巨噬 细胞免疫等):针灸对白细胞的调节作用:针灸可以调节外周血白细胞的数量 和吞噬功能。 针灸对白细胞数量的调节:例如针灸正常人的足三里、合谷、内关,可使血中白细胞总数上升,并以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为主,而 淋巴细胞比例下降。 对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针刺足三里或合谷穴,均能提高白 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2)针灸

27、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例如针刺老年大鼠双侧足三里和关元穴,能使老年大鼠肝内巨噬细胞在数量上增多,体积上增 大,吞噬功能增强。针灸对肿瘤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例如电针荷瘤大鼠足三里、 合谷和三阴交,可以提高CD4+细胞数量和CD4+/CD8+比值下降3、针灸的抗炎作用(三个方面)(论述题):(1)对渗出的影 响:针灸可抑制炎症过程中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减少炎症渗出物;减 轻炎症灶白细胞浸润;改善炎症局部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 出物的吸收,减轻炎性水肿。(2)对变性的影响:针灸可控制和缩 水炎症灶坏死面积,延缓和防止坏死的发生,从而减轻炎症的变性病 变。(3)对增生的影响:针灸可促进细胞的

28、修复再生和瘢痕化进程; 在促进肉芽组织形成的同时抑制其过度增生。第五章针灸对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调节(论述题)1、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 量,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脑电活动,抑制免疫炎性反应, 促进内皮细胞的修复,保护受损神经元(a、降低自由基水平,b、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作用,c、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d、抑制钙超载)2、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影响血糖水平(双向调节)、影响血脂水平(降低)、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a、改善微循环 及血液流变学异常,b、改善神经病变)3、针灸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针刺内关穴可以

29、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泵血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及 微循环状态,调节心电活动,改善心电图指标,对单胺类神经递 质的影响,调节血管活性物质。4、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改善肺功能,对多种炎 症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调整免疫功能第六章科研方法1、医学研究的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2、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提出问题,确定选题,建立假说; 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科研设计;观察实验与验证; 资料,实验结果的分析;撰写论文与发表。3、选题的原则: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适用性、可行性、效 能性。基本程序(了解):1提出问题、2查

30、阅文献、3建立假说、4确 立选题、5选题的说明5、实验设计的三要素:研究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四原则:对照原则、随机原则、重复原则、盲法原则第三幕第三题艾灸的作用机制有哪些经研究结论:证实艾灸的作用机制为艾灸激活穴位(局部始动),推 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通路),调节脏腑功能 (效应器官响应)。1. 艾燃活性物质成分分析:艾绒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烬和释放的 烟气,含有大量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某些成分已证实有比较强的抗自 由基活性;并且艾燃的温度与其挥发性物的渗透量有一定的相关性。2. 穴位经皮给药:穴位经皮给药易于药物透皮吸收,产生较高的血 药浓度,从而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31、3. 施灸穴位处透皮吸收基础4. 组织液微创透皮抽提技术人体组织液的微创透皮抽取技术首先 对皮肤进行低频超声预处理,提高皮肤表层对组织液的通透性,然后 利用文氏管真空负压实现组织液的抽取、收集以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5. 针灸血清作用:针刺血清抗哮喘作用和体液调节功能、针刺血 清或艾灸血清改善免疫功能以及艾灸血清抗衰老作用的研究,为针灸 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奠定了相关研究基础。第二题艾灸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艾灸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说艾温的升降速度、作用面积、灸 量、灸时和灸质还有很多因素比如说:1.产品的品质:随着艾灸的不断发展,市场上艾灸产品混杂,艾 灸产品的品质是影响艾灸效果

32、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一是艾灸的产地: 艾草最好的产地是湖北蕲州。第二是加工的精细度:我们经常看到有 10:1、20:1、30:1这样的说法。这是几公斤艾叶出一公斤艾绒的 意思,例如20:1就是20公斤艾叶出一公斤艾绒,比例越大加工越 精细,祛除杂质和桔梗,艾绒更加细软如棉。第四,是看艾条用的纸 和卷的松紧度。好的艾条是选用上好的棉纸将艾条卷的比较均匀比较 紧的。2. 技术的专业度:艾灸师技术是否专业也是艾灸效果的主要决定 因素之一。一名专业的艾灸技师,要从技术的熟练程度,韵律,动作 标准化,对艾条的控制能力,对温热程度的感知,顾客的反应的感知, 速度和时间的把握等方面一一进行修炼。3. 技师的工

33、作态度:艾灸是古老自然的养生方法,我们还是强调 以人为本。在艾灸工作过程中艾灸师与顾客的交流和感知是很重要的 艾灸师是否集中精力,认真负责的去为客人考虑也是觉得艾灸效果的 因素之一。4.顾客的体质: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是动态变化,每个人的体质都 不同。不同体质的人亚健康的程度也不一样,所以艾灸的效果不能一 概而论。中国灸法大全 第二章灸法的种类 第一节 火热灸法 一、 艾灸法 (二)艾炷灸1. 直接灸直接灸又叫着肤灸、明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而施灸 的一种方法又分为无瘢痕灸发泡灸和瘢痕灸作用疗效 :哮喘、瘰疬、肺痨、痞块、癫痫、溃疡病和发育障碍 等症,对高血压病患者,有预防中风的作用。常人

34、施此灸法,还有较 好的防病健身作用。2.间接灸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物 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隔姜灸:是用姜片做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作用疗效: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 面瘫、及风寒湿痹等附子灸:是用附子作隔垫物施灸的一种灸法作用疗效:附子灸与艾火并用,适宜治疗各种阳虚病证,如阳痿、 早泄、遗精,疮疡久溃不敛等症。隔盐灸:是用食盐作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作用疗效: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适用于急性腹痛、吐 泻、痢疾、淋病、脱证等。隔蒜灸:是用蒜作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作用疗效:此灸法有消肿、拔毒、发散、止痛的作用,故临床上适

35、用于治疗痈、疽、疮、疖、肺痨、腹中积块、蛇蝎毒虫所伤。1. 悬起灸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作用疗效:温和灸能温通经脉、散寒祛邪,多用于灸治慢性病,临 床运用最为广泛回旋灸适用于风湿痹证、神经性麻痹及广泛性皮肤病等雀啄灸多用于灸治急性病、昏厥急救及儿童疾患。此法因热力较 强,应注意避免烫伤皮肤。2. 实按灸是用加药艾条施灸。作用疗效:此法用于风寒湿痹、痿证、虚寒证等艾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 黄酮、 桉叶烷和三萜类成分;除此之外还含有鞣质、 黄酮、甾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艾烟挥发性成分为氨水、乙醇、乙二醇、醋酸、乙酰胺、丙酸、环己烯、甲基呋 喃、丁酰胺、3-甲基-

36、丁酰胺、季酮酸、戊S醇、2-甲基戊S醇、斯 德酮、正已基胺、萘、葵酸、乙内酰尿、三甲基对、二氮杂苯、溴代 氮杂环丁烷。艾绒的分类:依级别来分:普通级(8:1 以下)、高级(15:1以下)、特级(25:1 以下)、极品(25:1 以上)四种艾绒,其中特级、极品艾绒因其颜 色金黄,也称做金艾绒。依艾叶陈放的年份分为:新艾绒和陈艾绒 。 陈艾绒用年份来命名,如:一年陈艾绒、二年陈、三年陈?五年陈艾绒艾绒质量的好坏,对施灸的效果影响非常大。艾绒质量好,无杂 质而干燥,存放久的效力高,疗效比较好,燃烧的时候火力比较温和 耐燃,不易散裂,热力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这和红外线理疗有相 通之处。好的艾绒燃烧的烟雾有杀菌作用,能净化环境,但是杂质较 多的艾绒对经络有害,特别是对手的伤害会更明显一些。早在古书中就有关于陈艾的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本草纲目也记载:“凡用艾叶,须用陈旧者,治令细软,谓之熟 艾,若生艾,则易伤人肌脉。”可见,陈艾治多年的疾病效果更好。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