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说课

收藏

编号:21644067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64MB    格式:PPT    上传时间:2023-06-06
10
积分
关 键 词:
中国传统文化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说课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手段教材教参单元课程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条件考核标准四、教学对象四、教学对象 管理工程系工程造价专业大一学生管理工程系工程造价专业大一学生五、教学内容五、教学内容儒家与儒家思想、道家与道教文化、佛教与佛教文化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中国传统文艺 中国传统制度与行为文化中国传统制度与行为文化 中国古建筑文化、中国传统衣饰文化、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物质文化中国传统物质文化 燕赵文化、三晋文化、三秦文化 中国北方地域文化中国北方地域文化 中国南方地域文化中国南方地域文化 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 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课内学时课内学时第一章 乐音体系、音律 2第二章 记谱法2第三章 各种记号 4第四章 节奏、节拍、音值组合 6第五章 音程及其应用 6第六章 和弦及和弦的应用 6第七章 调式、调性、大小调体系 8第八章 民族调式 8第九章 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 4第十章 调关系、转调、移调 6复习 8总计60六、教学组织安排六、教学组织安排六、教学组织安排六、教学组织安排教学单元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 绪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分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与条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2 第二章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儒家与儒家思想、道家与道教文化、佛教与佛教文化4 第三章 中国传统制度与行为文化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中国传统文艺4 第四章 中国传统物质文化 中国古建筑文化、中国传统衣饰文化、中国饮食文化4 第五章 中国北方地域文化 燕赵文化、三晋文化、三秦文化4 第六章 中国南方地域文化 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4 考试随堂考试2 合计24七、教学模式与手段七、教学模式与手段 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主动性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主讲教师熟知高职学生心理,与其频繁互动,拉近师生距离,既为了帮助学生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也利于主讲教师把握学生心态和学习进程。通过课堂的随机性讨论、“热点”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造潜能。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设计融知识、图片、视频一体化的电子课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视、听感性中明白、记忆,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八、教材、教参八、教材、教参教教 材材自编教材中国传统与地域文化,该书为高职高专院校文化素质课程教材。知识点清晰明了,内容广泛,每一章节前都有学习指导、内容驱动,教学目的明确。每一章节后有相关链接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教教 参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化概论由张岱年、方克立主编,本书作为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公共课教材,意在给大学生们提供一个了解祖国悠久、丰富文化遗产的简明文本,使之对于中国文化的特征有所把握,并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有所思考。九、教学条件九、教学条件 课堂讲授观看多媒体课件十、考核标准十、考核标准结课考核作业50%平时出勤30%平时作业上交20%n 结课考核作业为做一份报纸,用B4纸两版,主题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在所学的知识内容中至少选择两个主题进行集中介绍。十一、单元课程十一、单元课程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中国饮食文化食文化一、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特征1 1、地方风味各具异彩(粤、鲁、川、苏菜)、地方风味各具异彩(粤、鲁、川、苏菜)2 2、民族特色浓郁、民族特色浓郁3 3、讲究饮食的美感(色、香、味、形)、讲究饮食的美感(色、香、味、形)4 4、美食配美器、美食配美器中国人吃饭多以筷子、勺子和瓷碗作为主要进餐和盛餐工具。5 5、注重情趣、注重情趣6 6、食医结合、食医结合 “医食同源医食同源”“药膳同功药膳同功”7 7、四季有别、四季有别 冬天味醇浓厚冬天味醇浓厚 夏天清淡凉爽夏天清淡凉爽 春饮花茶春饮花茶 夏饮绿茶夏饮绿茶 秋饮青茶秋饮青茶 冬饮红茶冬饮红茶苏菜菜江江苏省省粤菜粤菜广广东省省川菜川菜四川省四川省鲁菜菜山山东省省八大菜系湘菜湘菜湖南省湖南省闽菜闽菜福建省福建省浙菜浙菜浙江省浙江省徽菜徽菜安徽省安徽省二、八大菜系二、八大菜系 气候 条件 烹饪 特色 自然地理 饮食 习惯 资源 资产与菜系形成相关的因素悠久历史除了八大菜系之外,中国各地还有很多地方小吃。八大菜系形成的因素八大菜系形成的因素鲁菜鲁菜,又叫山东菜。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鲁菜,又叫山东菜。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齐鲁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美好地域,为烹饪文齐鲁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美好地域,为烹饪文化的发展、山东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化的发展、山东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鲁菜以鲁菜以“爆、炒、烧、塌爆、炒、烧、塌”等最有特色。精于制汤,善于以葱香调味,等最有特色。精于制汤,善于以葱香调味,并且对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也堪称一绝。并且对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也堪称一绝。九转大肠九转大肠鲜橙汁排骨鲜橙汁排骨芙蓉干贝芙蓉干贝川菜川菜川菜不仅是四川人喜爱的,川菜不仅是四川人喜爱的,而且为中国各地甚至海外而且为中国各地甚至海外许多国家的人所喜欢。许多国家的人所喜欢。川菜以味多、味广、味厚、川菜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著称味浓著称.川菜发展至今,已具有用川菜发展至今,已具有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三个特征,其中适应面广三个特征,其中尤以味型多、变化巧妙而尤以味型多、变化巧妙而著称。著称。“味在四川味在四川”,便,便是世人所公认的。是世人所公认的。宫宫保保鸡鸡丁丁糖糖醋醋排排骨骨川菜代表菜川菜代表菜鱼香肉丝麻婆豆腐麻婆豆腐苏菜苏菜的影响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国内外享有苏菜的影响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盛誉。江苏为鱼米之乡,物产丰饶,饮食资源十分丰富。加江苏为鱼米之乡,物产丰饶,饮食资源十分丰富。加之一些珍禽野味,都为江苏菜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一些珍禽野味,都为江苏菜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苏菜的特点是:用料广泛,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刀苏菜的特点是:用料广泛,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刀工精细,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焖煨焐;追求本味,工精细,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焖煨焐;追求本味,清鲜平和,适应性强;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清鲜平和,适应性强;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江苏菜按照自身风味体系又可分为淮扬风味、金陵风江苏菜按照自身风味体系又可分为淮扬风味、金陵风味、苏锡风味和徐海风味四大流派。味、苏锡风味和徐海风味四大流派。苏菜名肴苏菜名肴v狮子头南京盐水鸭南京盐水鸭苏菜名肴苏菜名肴煮干丝煮干丝三套鸭三套鸭粤菜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主要由广州、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主要由广州、潮州、东江三种风味组成,以广州风味潮州、东江三种风味组成,以广州风味为代表。为代表。粤菜具有独特的南国风味,并以选料广粤菜具有独特的南国风味,并以选料广博、菜肴新颖奇异而著称于世。博、菜肴新颖奇异而著称于世。粤菜总体上特点是选料广泛、新奇且尚粤菜总体上特点是选料广泛、新奇且尚新鲜,菜肴口味尚清淡,味别丰富,讲新鲜,菜肴口味尚清淡,味别丰富,讲究清而不淡,嫩而不生,油而不腻究清而不淡,嫩而不生,油而不腻 著名的菜点有:鸡烩蛇、龙虎斗、烤乳著名的菜点有:鸡烩蛇、龙虎斗、烤乳猪、东江盐焗鸡、白灼基围虾、烧鹅、猪、东江盐焗鸡、白灼基围虾、烧鹅、蚝油牛肉、广式月饼、沙河粉、艇仔粥蚝油牛肉、广式月饼、沙河粉、艇仔粥等。等。粤菜名肴粤菜名肴龙虎斗龙虎斗白切贵妃鸡白切贵妃鸡 粤菜名肴粤菜名肴烤乳猪烤乳猪烧鹅烧鹅粤菜名肴粤菜名肴虾饺虾饺榴莲酥闽菜闽菜是福建菜的简称,由福州、闽南、闽西三路菜组成。闽菜是福建菜的简称,由福州、闽南、闽西三路菜组成。闽菜的风格特色是:淡雅、鲜嫩、和醇、隽永。闽菜的风格特色是:淡雅、鲜嫩、和醇、隽永。闽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闽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烹饪原料以海鲜和山珍为主。一、烹饪原料以海鲜和山珍为主。二、刀工巧妙,一切服从于味。二、刀工巧妙,一切服从于味。三、汤菜考究,变化无穷。三、汤菜考究,变化无穷。四、烹调细腻,特别注意调味。四、烹调细腻,特别注意调味。闽菜名肴闽菜名肴佛跳墙佛跳墙醉排骨醉排骨闽菜名肴闽菜名肴荔枝肉荔枝肉扳指干贝扳指干贝江江浙浙菜菜由杭州、宁波、绍兴等地方菜构成,最负盛名的是杭州菜。浙菜的特点是鲜嫩软滑,香醇绵糯,清爽不腻。浙菜有它自己独特的烹调方法。除人们的地域性口味偏爱外,富饶的特产也是其中因素之一。江浙菜名肴江浙菜名肴西湖醉鱼醉田螺江浙菜名肴江浙菜名肴铁板牛蛙铁板牛蛙板栗烧鸡板栗烧鸡湘菜湘菜包括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个地区的菜湘菜包括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个地区的菜点特色。湘江流域以长江、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湘菜点特色。湘江流域以长江、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湘菜的主要代表。的主要代表。湘菜的特点:用料广泛、制作精细、品种繁多;口味上湘菜的特点:用料广泛、制作精细、品种繁多;口味上注重香鲜、酸辣、软嫩,在制作上以煨、炖腊、蒸、炒注重香鲜、酸辣、软嫩,在制作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诸法见称。著名菜点有:东安子鸡、腊味合蒸、组庵鱼翅、冰糖著名菜点有:东安子鸡、腊味合蒸、组庵鱼翅、冰糖湘莲、红椒腊牛肉、剁椒鱼头、火宫殿臭豆腐、吉首酸湘莲、红椒腊牛肉、剁椒鱼头、火宫殿臭豆腐、吉首酸肉、换心蛋等肉、换心蛋等放映结束,谢谢观赏!放映结束,谢谢观赏!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说课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1644067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