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不良行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收藏

编号:21607795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58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6-04
15
积分
关 键 词:
不良行为 影响 青少年 健康成长
资源描述:
勿让不良行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使青少年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引下健康成长,我们 依据法律,联系实际,与青少年朋友共商如何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 的问题,期望通过共商对青少年朋友有所启迪,有所帮助。衷心地 希望青少年朋友,莫忘时代重任、莫忘前辈厚望,莫忘父母养育、 莫忘老师教诲,莫忘不良行为的危害,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克服不 良行为,做好公民、好学生、好孩子,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锻炼成长,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的、值得信赖、大有 希望的一代新人。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勿让不良行为影响青少年 健康成长》 一、不良行为的危害。 从人民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获悉,未成年人走上犯 罪道路一般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有一个从劣迹f违纪f违法f 犯罪的变化过程。不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大量的事实告诉人 们,关爱青少年、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就要帮助青少年预防不良 行为、克服不良行为、矫治不良行为。 1、什么是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指违德、违纪、违法等越轨行为,也 就是说,轻微违法或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不良行为划为两类:一类是不 良行为;一类是严重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不良行为在反社会 规范这一点上没有区别,但存在程度上的差别。前者,涉及的是道 德问题;后者,涉及的是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 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 得实施的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 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 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 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 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未成年人不得实施 的“严重不良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 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 财物;(四)传播淫秽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 情、卖淫等行为;(六)多次偷窃;(七)多次赌博,屡教不改;(八) 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2 、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达到法定的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实施 的违背法律、法规规定的、有过错的、对社会有危险性或有害的行 为。 违法行为按其性质可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 违法行为。其中,危害社会、违反刑事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是犯罪行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行为的违 法性和应受惩罚性是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所决定的,三者不可分割。 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行为违反刑事法律,当然是违法行为,但是违法行为不一 定是犯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就不等于犯罪行为, 两者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 3 、未成年人犯罪始于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实际是一些不良习惯从轻到重的不断强化过 程,若不注意用道德、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在日常学习、生 活中,用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学生守则等来要求自己、管理自己、 熏陶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法律意识, 而沾染上不良习惯、不良行为,不加管束,任其发展,必然会严重 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方面教训和事例枚不胜举,青少年朋友 要注意啊!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是一个最通俗的比喻,一个人 不注意克服小毛小病,必然会变成大毛大病。不妨我们从未成年人 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加以剖析,看看不良行为的危害性,进而提高 预防不良行为的自觉性。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得不到及时、 有效地矫治,很容易从不良行为逐步发展到违法犯罪行为。现列举 一些不良行为发展的轨迹,请青少年朋友注意: 吸烟——易伤害健康、诱发犯罪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 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 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之所以把吸烟作为不良行为加以预防 一是由于未成年人无经济来源,为了达到吸烟的目的,他们会想方 设法弄钱。从司法实践看,少年因吸烟而诱发的盗窃、抢劫犯罪屡 有发生;二是吸烟容易诱发不良交友。 从我市两级法院 2002-2004 年年度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 共同犯罪相当突出,案件总数分别占 65.28%、61.07%、60.34%,共 同犯罪人数分别占 97.54%、71.78%、67.70%,他们结伙的重要原因 之一,就是因吸烟远离了正常群体的交往,而这些吸烟的未成年人 聚到一起,找到了他们所谓的适度的心理平衡和共同的兴趣。 有的未成年人犯罪恰恰是从吸第一支烟开始的。 另一个重要的倾向是,一些不法商贩和毒贩勾结,在烟卷中注 入毒品,采取零卖、赊账等方式,向未成年人兜售,致使一些未成 年人不知不觉染上了毒瘾,为弄钱吸毒走上犯罪。 旷课、夜不归宿——易受外界侵害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小学生旷课的,学 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监护人取得联系。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 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 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 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法律之 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旷课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学习,而且在旷课的 时间里很可能会因得不到有益的监护而沾染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擅 自夜不归宿,一旦发生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监护,容易受 到外界的侵害。 打架斗殴——易产生违法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三)项规定未成年人不 得有的不良行为“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有一些未成年人性格好斗、脾气暴躁,遇到不顺心的事,可能大打 出手,持刀害人。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能 随身携带有伤他人的器具,这是对孩子的关爱。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易发展成抢劫 有的孩子养成一种不良习惯,想要什么就非得到不可。如果家 长不答应,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不择手段向他人索取,甚至 进行敲诈勒索。遇到被索取对象的抵制或反抗,极易使用暴力,这 样性质也就变成了抢劫犯罪了。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音像制品——易诱发性犯罪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在中小学校附 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 宜进入的场所。”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 健康,减少色情、暴力等黄色文化污染。据北京海淀区法院对在押 100 名未成年犯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经常看色情内容书刊、音像制品 并受影响的占 32%;经常进入录像厅的占 39%,曾进入过的占 51%。 据犯罪心理学分析,少年性机能渐渐发育成熟,但往往性道德观念 的形成却落后于性机能发育的成熟,色情文化的污染最容易使这个 时期的少年放肆地追求性刺激。色情文化污染,是未成年人性犯罪 的直接原因。 与品行不良的人交友——易近墨者黑 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团伙化趋向,共同作案的比例较高,常州地 区法院近三年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共同犯罪高达 60%以上。这 与不良交友有密切关系。因为,青少年阶段是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 这一阶段其模仿性极强,周围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由于在他们 周围同他们长期来往的都是一些有各种不良习气的人,所以容易染 上好吃懒做、贪图享受的不良习气,从而使之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 道路。 携带管制刀具——易导致严重违法犯罪 什么是管制刀具?根据公安部《对部分刀具进行管制的规定》, 是指匕首、三棱刀、弹簧刀以及其他类似刀具,只有法律规定的人 员如解放军、武警、专业狩猎人员才能持有、携带上述刀具。如果 违反上述规定,携带管制刀具进入公共场所的,根据《治安管理处 罚条例》规定应受到拘留或者罚款处罚。未成年人携带管制刀具遇 到情况可能伤害别人,也可能被他人伤害,导致严重违法犯罪后果 的发生。 二、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我们分析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为了预防和矫治未 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帮助青少年朋友来认识它,便于对症下药来预 防它、矫治它,防患于未然。我们从大量未成年人犯罪的事例中分 析,未成年人之所以犯罪,都是从一些不良习气开始,由于未成年 人自己没有意识或者已经意识到,不去改正它,而是错误地任其发 展,自我放纵,再加上有关方面不能及时引导,从而使其一步步走 向泥潭而不能自拔。恰如一个人身上长疮的过程,一开始是不注意 卫生长出一个疗子,对身体还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只是有一点痛痒 的感觉。如果及时治疗,很容易治愈,如果还不在意,就会发展成 为浓疮,治疗也不容易了。一个人的犯罪轨迹也是如此。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原 因,也有客观方面原因。由于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均在生长发育期,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对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 辨别能力不强,易受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污染,产生不良行为。今 天,我们主要讲未成年人的自身原因,也就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产 生的主观原因。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事物的发展变化,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决定的因素是 内因。所以,我们要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就要从青少 年自身来找原因,来找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从根上加以治理。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产生的主观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天主要讲 以下几点: 1 、厌学,滋生不良行为。 厌学是所有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旷课等不 良行为是厌学心理的外在表现。厌学是指学生厌恶学习或学业的心 理,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以学习为主的未成年人 的严重厌学后患无穷,为了逃避学校生活,轻则旷课逃学,重则中 途离开学校,浪迹社会,被社会上不法分子腐蚀、利用,做坏事, 甚至走上犯罪。青少年朋友,尤其是未成年人朋友,要端正学习态 度,珍惜青春年华,克服厌学情绪,立志读书,报效祖国,服务人 民。 2 、好奇心的试探,引发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探索事物奥秘的好 胜心强,但对事物本质认识能力差,甚至不计后果去试探。如有的 未成年人看到成年人抽烟,吐着一串串圆圈飞扬蛮有品位,就偷着 学抽烟、学着吐圆圈玩,慢慢变成小烟民;有的未成年人认为喝酒 潇洒,蛮刺激,自己试着喝,甚至不顾健康一醉方休,以体验生活, 后来变成小酒鬼;有的看大人搓麻将赌钱,蛮好玩,从看着搓,学 着赌,结果变成小赌棍,等等。青少年朋友应该把旺盛的精力、好 奇心、求知欲,用于学习上、探索科学技术上、创造发明上,不应 该浪费青春去试探那些有害健康、有害成长、有害社会的恶习上。 3 、放纵不良习气,产生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天真活泼,敢想敢干,但缺乏克制力,加之对社会上 一些不良风气缺乏正确的认识,如果以为恶小而为之,认为:“能打 敢拼是英雄,能挣会花是豪杰。”而不加以制约,任其发展。有的未 成年人从嘴馋,到贪吃喝,讲排场;有的从嫌土气到追求时尚爱打 扮,穿名牌讲气派;有的从贪玩到结伙滋事讲帮派等等,结果由不 良习气逐步发展成为不良行为、严重的不良行为,最后走上犯罪道 路。青少年朋友,应该把天真活泼,敢想敢拼,用在攻克学习难点 上,用在准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贡献上。 4 、无序张扬自我意识,发展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是正常现象,但 是,“以我为中心”不顾一切地无序地张扬自我意识,目空一切,漠 视社会道德、法律、法规的约束,以身试法。有的未成年人不听劝 告,上网成瘾,玩物丧志,荒废学业,甚至走上歧途或者盗窃、抢 劫等犯罪道路;有的不顾违法,不珍惜生命、不计后果吸食毒品, 甚至走上贩运毒品的犯罪道路;有的观看色情、淫秽音像制品,思 想受污染,进行模仿,最后走向淫乱或强奸等犯罪道路。 总之,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主要是自我放纵和法律 观念淡薄。一般来说,人们行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从量变到质变 的过程。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也是一些不良习惯从轻到重的不断强 化的过程,聪明的人就是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侵蚀。人生活在无所 不有的社会里,天天接触社会上、身边的、耳闻目睹的形形色色的 东西,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有先进的、有 落后的,影响着每一个人,聪明的人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成为社 会有用的人,愚蠢的人是良莠不分,将腐朽当经典吸纳,最终成为 社会的罪人。由于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 最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党和国家关爱青少年的健康 成长,为其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并通过《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来加以保护。青少年朋友必 须明白要克服不良行为,抵御各种不良影响的侵蚀,要从提高自身 的素质开始,平时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增强法律观念。唯有如 此,才能提高抵御不良行为的免疫能力。 三、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 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不良行为,要从源头抓起,要实行家庭、 学校、社会的综合治理。这里我们不谈家庭、学校、社会应尽的义 务和责任,仅说我们青少年自身如何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的问题, 没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主要是预防,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既要预防 也要矫治。 1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的基础。 美德与罪恶,道德上的善与恶,都是对社会有利或有害的行为; 在任何地点,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的人,都是人们会称 为最道德的人。人不应当像走兽一般地活着,应当追求知识和美德。 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就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共中央倡导 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 本道德规范,就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要将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自己言 行的标准,在日常的行为举止中培养,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思想上牢固地树立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不 应该做什么的意识,进而构筑起抵御不良行为的防线。 青少年朋友,品格能决定人生,养成良好的品格要不懈地努力, 良好的品格是在战胜不良习惯,抵御各种污染、诱惑中养成的。如 果“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一定要知而行之,将家庭、学校、 社会的各种场所作为自己养成良好品质的好机会、好地方,在真善 美与假恶丑的较量中,检验自己每一个言行,锻炼成长。 2 、增强法律意识,是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的保障。 法律和道德,从实质上来说,都是人的行为准则,但它们的产 生和实行方式不一样,表现形式不一样,调整范畴不一样。许多未 成年人犯罪,当他们被司法拘留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刑律。有的 在看守所面对提审的警官求饶地说:“警察叔叔,放了我吧,我要回 去过年。”“人是我捅的,不知道会死,今后我不做了。”根本不晓得 打架斗殴的危害,伤害他人生命、健康是犯罪行为。有的未成年人 被成年犯罪分子利用参与贩运毒品被审判时,问他为什么贩运毒品? 他说:“人家给我钱花,给我饭吃,玩得也开心,叫我送点东西,不 好意思推诿,谁知道这就是贩运毒品。” 青少年朋友,这些教训是深刻的,我们一定要学法、知法、守 法,只有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仅仅是一步之遥,如果让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必然会走上违法犯罪 道路。要实施每一个行为时,一定要冷静思考,想想是不是违法? 若违法即止步。法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护神。 3 、坚持防微杜渐,是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的有效措施。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小到大、由 少到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也都是螺旋式发展的。青少 年的不良行为也是这样的。有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是自觉或不自觉 形成的,有的经家长、老师教育及时改正;有的不听教育甚至把不 良行为当成“能耐”“本领”,最后发展到难以自拔的地步。 青少年朋友,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缺点、错误, 人的成长、成熟也是在不断克服缺点、错误中成长、成熟的。这里 关键的奥秘是:防微杜渐,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让缺点、 错误蔓延,形成不良行为、严重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 4 、学会拒绝,是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的良策。 当今信息时代,国内的国外的各种信息广泛传播,尤其是一些 腐朽思想、没落的丑恶现象,陈渣泛滥,充斥着社会,侵蚀人们的 思想,腐蚀人们的灵魂,严重毒害着青少年。一方面,青少年要加 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制意识,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一方面, 要分清是与非、分清善与恶,分清美与丑,学会拒绝非法的、丑恶 的、不健康的东西,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青少年朋友,聪明的人不是不犯错误,而是不犯大错误。要想 不犯大错误,就要学会自我保护,学会拒绝,不被不健康的东西所 左右,不随波逐流瞎盲闯,不受黄色、灰色、黑色污染,把培养自 己的良好教养作为思考行为的目标!这是因为,良好教养是一个人 理智、本能、自制力和包容心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后,讲几句作为本课的结束语:请青少年朋友记住:恶习伤 害你,品德扶正你,法律规范你;父母养育你,老师教导你,国家 关怀你。关键是一句,路在脚下,成长进步,要靠你自己去努力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勿让不良行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1607795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