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系统及其对青少期和青期影响

收藏

编号:21486279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72KB    格式:PPT    上传时间:2023-05-31
10
积分
关 键 词:
社会 系统 及其 青少期 影响
资源描述:
社会系统对 青少年期和青年期的影响 描述青少年期和青年其所经历的社会变迁 描述青年期将经历的几种生活方式及家庭方式,包括单身、结婚、同居、为人父母及丁克家庭 描述这个年龄段的人所遇到的感情和行为问题、犯罪和过失的问题、帮派问题等 分析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为解决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1发生在青少年期和青年期身上的 社会系统变迁 在这个成长阶段,个体长大独立,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与周围的人建立起平等和亲密的关系,选择了在职业观、婚姻观和生育观上各具个性的生活方式。21从依赖到独立依赖表现:依赖表现:仰仗父母提供生存必需品,如食物、住所、衣物、情感支持和各种花费等。(情感上的、物质性的)3摆脱依赖寻求独立过程中的冲突摆脱依赖寻求独立过程中的冲突(1)年轻人期盼特立独行的生活 认为父母过多干涉自己的问题,而且他们的观点是过时的和不明智的。话语表达如“我有我自己的主意,我要用自己的方式来生活”、“你根本不理解我”、“别给我添麻烦”、“我知道我在干什么”、“别把我当成小孩”等 4(2)父母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焦虑 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如看到自己孩子和别人约会时的紧张和恐慌、对孩子未来的美好生活的安排等 十几岁的小孩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而变得更加独立时,这个孩子所在的家庭系统的组成会发生改变。系统组成上的改变都将在境内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孩子会以激烈的言语表达这种紧张。当父母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认可或感激时,也可能受到伤害。5冲突或沟通分歧表现:做家务活、时间的支配、对学习的态度、对金钱的花费、道德与礼貌、交友、服饰的选择、打电话、约会等。6(3)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独立愿望 讨论:谈谈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如何对待自己提出的独立主张、反叛性要求的?应该如何对待才是更为可行的?关键一点是要以开放的原则来交流。十几岁的孩子是需要帮助的,即使他们有时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需要,或者看起来他们对被给予的帮助并不心存感激。孩子需要把父母当成一种可以求助的资源,假如亲子之间交流太过严肃,孩子们就只会把他们的同龄伙伴当作求助对象。在解决困难时,与一个富有责任感的成人提出的意见相比,从另外一个世纪岁的孩子那里得到的意见很少具有建设性(也许更有潜在的破坏性)。7 家庭互动:父母和孩子之间有效的沟通 (托马斯.戈登,1970)在父母效能培训一书提出的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的四技巧 倾听:首先设法理解对方的意思或者感受,然后将这种理解融入自己的语言,并反馈给信息发出者,以获得对方的认可。不需要发表疑问、提出建议、表达感受或给出看法。其目的仅是将自己的理解反馈给信息的发出者。父母应该将年轻人当作由他们自己思想和感情独立的人,无论孩子们的感受是什么,都要学会接受。8“我”信息 当年轻人为父母制造出麻烦时,父母常常发出解决问题的信息(如规定、指导、命令、警告、威胁、告诫、说教或者建议)或反驳的信息(责备、评价、批评、嘲弄或者辱骂),即“你”信息。如“你要按照我说的去做!”“你不要那样做”!“为什么你不能做得更好!”“你太懒了!”比较两句话:“笨蛋,在你让我们送死之前慢点!”与 “以这个速度驾驶让我感到害怕!”(这个速度真的吓着我了,表达的意思是孩子的行为影响父母,但对孩子发出的不是一个责备信息)9 “我”信息是非责备信息,沟通中只是信息发出者让信息接受者明白他对信息发出者有不良影响。“我”信息告诉青少年:父母相信他们尊重父母的要求,并相信他们能积极解决问题;“我”信息会产生诚实、开放的关系,会培养亲密感。“我”信息仅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孩子不希望他的行为对父母有不良影响。10双赢的问题解决方法 戈登建议用双赢的方法解决家庭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双赢的方法简单表述为:冲突中的每个人对他人都要尊敬,任何人不要试着用权力赢得冲突,双方要寻找都能接受的、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法。双赢的问题解决方法基于两个基本假设:一是所有人都权力满足他们的要求;二是双方冲突中涉及的不是他们的需要,而是他们解决这些需要的方法。11双赢方法六步骤:辨别和确定每个人的需要;产生可能的候选解决方法;评估候选解决方法;选定最好的、可接受的解决方法;制定出执行该方法的方式;评估方法的有效性。戈登认为由于青年人参与了决定,这个方法激励他们执行决定,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技巧和责任感。这样做只需要很少的强制,消除了对权力的需要,改善了亲子关系,同时也提高了青年人的问题解决能力。12价值观的冲突价值观冲突领域,如性行为、服饰、宗教、择友、教育、未来打算、药物滥用、发行和饮食习惯等。父母场试图用他们认为重要的价值观来影响子女;而青少年昌认为父母的价值观过时,并宣布他们希望在这些问题的处理由自己做主。13 戈登认为父母和孩子可以尝试使用三种方法解决这些冲突:1母亲应该按照她奉行的价值标准为人处世,她的行为示范影响了子女的价值观。2如果要影响处于青少年起孩子的价值观,她就应该担任孩子们的顾问;是一个做什么、不做什么的好顾问。3母亲为了减少价值观问题带来的紧张可能要调整自己的价值观。14独立的表现独立的表现 成为独立的人包括情感、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情感独立包括减少对父母或其他人的情感依赖,在仍然与他们保持紧密的情感联系时能够增强自己的独立性,并从父母-孩子的关系转变为成人-成人的关系。还包括变得更加自立,并且知道“我能够很好控制我的情绪,照顾我自己,但是我也愿意和其他人分享我的情感,让它们成为我的一部分。”15 社会独立需要青年人从他人导向型人转变为自我导向型人。他人导向型通常说的、做的都是以别人说的为主。自我导向型,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在个人兴趣的基础上做出决定。社会独立并不意味着变得自私,社会独立的人们会意识到他们最大的兴趣是政治、文明、教育、宗教、社会和社区事务。16 经济独立需要青年人有能力来满足个人经济上的需要。由于没有专门技术,许多青年晚期和成年早期的人无法获得高薪工作,这使得他们满足自己的经济独立需要变得困难。经济独立也包括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量力而行的消费。172同龄群体的交往 同龄人群体对青少年有重要影响,青少年有强烈的群体驱动力,他们渴望被同龄人接受,而不是成年人或小孩。如与四五十的人相比,青少年认为他们更注重理想而不是物质,有更加健康性,并能更好地理解友谊和生命中的重要事情。18 不是所有的青少年都会加入小团体,有的喜欢独处,有的追求将成为自己生活目标的东西,有的喜欢只和一两个人成为好友,有的是被已有的小群体拒绝。青少年选择一个特殊的同龄人群体依赖很多因素: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价值观、周围的邻居、学校的类型、特殊的才能、青少年的性格等。一旦成为一个同龄群体的一员,这个团体中的成员会在社会行为上相互影响,如学习习惯、服饰、性行为、吸毒、职业追求和爱好等。19 帕特森等学者研究证明,家庭对孩子的监督和纪律是青少年犯罪最有力的预测因素。这个研究发现,青少年犯罪形成于儿童时期,根植于亲子交往的困惑中。如孩子以耍脾气以引起注意,或说谎、在学校考试中作弊以逃避惩罚。但这些反社会行为妨害了他们在学校的学习能力和与同学相处的能力。结果时,这些孩子变得不受欢迎、不成功,他们去寻找其他诱发社会行为的孩子,这些孩子们互相影响,并从对方那里学习新的问题行为。20 朋友和同龄人群体帮助青少年和青年度过了从对父母的的依赖到长大独立。朋友给以彼此以感情支持,更重要的是为青年人确立他们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能力提供了参照点。许多经过青少年时期锤炼的友谊能够持续一生。213亲密对孤独 这是青年时期常发生的心理危机。亲密感是一种体验到开放、仁慈、与他人建立相互支持关系的能力,在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不惧怕失去自己拥有的认同。在交往中彼此尊重,共同丰富他们的关系。通过彼此的鼓励,每个人都能觉察到他/她幸福感的提高。亲密感包括有同情心,并且能够在相处中给予和接受快乐。22 亲密感经常存在一婚姻关系中,但是婚姻本身并不产生亲密感。一些婚姻关系中有相当多的亲密感,而空巢婚姻、充满矛盾的婚姻则很少有亲密感。传统社会化模式导致男性和女性建立起敏感使面临不同的问题。如男性被遏制他们的情感和个人想法的表达。他们的社会化充满竞争,并需要他们独立自主。而女性则要求她们表达情感和个人想法,并学会关怀他人。23 孤独感:那些抵制亲密感的人不断地在他们自己和别人中间制造障碍。一些人自我认同中的棋迷干混乱,不愿意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一些太急于寻求和维持他们的认同,只是他们在亲密的关系中不能分享和表达他们自己。孤独感产生可能源于环境因素,如工作太投入而无时间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也可能由于活动和兴趣的分歧而产生。24家庭系统中的互动:选择个人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决定包括是结婚还是单身,是否要孩子,追求哪种类型的职业,生活在哪个地方,住什么样的房子,等等。在选择生活方式的过程中,许多人真正的经历并不是由理想中的选择决定的,而是一个机遇的结果。换句话说,经济资源、个人局限、辨别力等因素可能极大地阻碍或改变了个人的自由选择。另外,意外的生活事件能够极大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251婚姻婚姻是形成家庭的基础 自从有人类历史记录以来,家庭成为大多数成人和儿童生活的基本生物单元和社会单元。另外,在过去和现在所有的社会形态中,被认可的家庭都是通过婚姻制度形成的。26选择婚姻的原因 在我们社会中,大约有92%的人准备结婚,超过90%的已婚夫妇准备要孩子(Papalia等,2001)。选择结婚的原因很多:渴望得到孩子、财产保险、社会地位、爱、父母的愿望、逃避、友谊、性吸引、共同兴趣、冒险等,社会的期望、对他人更强的心理需要以及对另一个人的重视也是让人们结婚的原因。在非个人的和物质化的社会中,婚姻有助于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爱情、爱和友谊,因此它能满足归属感的需要。27人们为什么要选择彼此作为配偶的理论 临近性理论:在择偶时关系亲近似乎是一个主要的因素。该理论认为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和自己有密切联系的人作为配偶。理想配偶理论:人们选择的伴侣在性格和特征上是自己所期望的。“他的一切都是我想得到的”。价值观和谐理论:人们的价值观有意无意地指导自己在择偶时选择与自己有相同价值观的人。28同型理论:人们会选择在种族、经济和社会特征上和自己相似的配偶。需求互补理论:人们选择的伴侣既有自己所希望的特征,有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兼容理论:选择的伴侣能够和自己享受多样性的活动,因为具有相似的人生观、能够理解自己、接纳自己,和他交流会感到很幸福。29成功婚姻的预测因子婚前因素父母的婚姻幸福个人的童年幸福父母温和而严格的纪律与父母关系和谐与异性相处融洽结婚一年多前认识父母同意结婚相似的年龄对伴侣感到满意爱共同的兴趣对生活乐观的希望情绪稳定体谅的态度相似的文化背景满意的职业和工作环境爱的关系产生与友谊而不是迷恋自我洞察力和自我接受对伴侣的需要的觉察应付能力社会人际关系技能积极的自我确认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婚姻中的因素良好的沟通技能平等的关系与亲属的良好关系渴望孩子相似的兴趣爱、尊重和友谊的关系和谐的性生活一起享受休闲活动友谊和爱情的关系给予和接受的能力幸福婚姻的因素30婚姻不幸的因素婚前因素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父母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和谐结婚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孤独结婚的重要原因是逃避自己的家庭早婚,特别是20岁以前结婚易受他人不幸婚姻的影响不和配偶一起走路和说话个人问题严重婚姻中的因素丈夫或妻子过多的支配配偶的嫉妒对配偶的优越感比配偶更聪明的感觉和亲戚居住在一起发牢骚、防御性行为、固执家庭暴力31婚姻的利益/功能 1婚姻会诞生一个家庭,家庭是生养孩子最重要的单元。婚姻对此进行约束,按一个有序的方式达到人口替换的目的,家庭是养育孩子、使他们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场所。2婚姻为性活动提供一个安全而稳定的途径。每个社会都会制定规则保护家庭单元中有规律的性行为(如禁止乱伦)。32 3婚姻提供满足伴侣情感需要的途径,如爱情、友谊、赞许、鼓励和对成功的强化。如果人们的情感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那么情绪、智力、身体以及社会性的发展都将会受到阻碍(高离婚率表米名,理想的情感满足是不容易获得的)。任何年龄的已婚者普遍比独身者、利益和丧偶者对生活有更高的满意度。(或许是在婚姻中找到幸福,或许是幸福的人更倾向于结婚)。33 4婚姻与身体健康相关。已婚者更易长寿,尤其是男人。或许是已婚者比单身者更易得到安全和健康的生活。丧偶或离异的男性的预期寿命比单身男性的更短,单身男性的预期寿命根接近已婚男性。或许是因为前者感到生活中缺少希望。34 5婚姻关系鼓励个人成长,它为伴侣分享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想法提供了环境。婚姻中需要做出很多决定,如夫妻双方是否都要追求事业?这些问题能够导致危机,如果他们能够被积极解决,将会促进个人成长。通过成功解决问题,人们常常更加了解自己,更好地解决未来的危机。然而,如果问题仍然没有被解决冲突可能会加剧,造成更多的不和谐。35建设和维持幸福婚姻的指导方针 保持坦诚交流的原则。要学会在次要或不重要的问题上让步。把重点问题放在对你重要的事情上,但是不要攻击、责备或威胁别人。促进自己和爱人共同努力追求幸福、个人成长和安康。用双赢的问题解决技巧解决夫妻冲突。不要试图拥有、镇压、控制你的伴侣,并强加自己的观点、价值观、信仰和个人的爱好等。要理解、体谅处于情绪低落中的伴侣。发生争执时,尽量公平地解决争端。把讨论限制在问题范围内,把过去的事情和个人秉性放在一边。满怀爱意,分享高兴的事情,做一个好朋友和好听众。362同居 指未婚的情侣公开住在一起。有的是试婚;有的是为结婚提供一个暂时的或永久性的选择;对于多数同居者而言,它已经成为约会或求婚的现代的等同物。婚前同居者比那些没有同居的人更不容易有好的婚姻生活。研究表明那些结婚前就住在一起的夫妇们常感到婚姻质量低,婚姻中的承诺更少,比未同居的夫妇更有可能离婚。37为什么会婚前同居?许多人是想得到亲密的关系和性,但是却不准备接受婚姻中的经济问题和长期承诺。同居可以帮助年轻人学着更了解自己,更好地理解亲密的关系中包括了什么,并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也有助于一些人弄清楚他们想从伴侣和婚姻中得到什么。38同居中遇到的问题 调整亲密的关系,确定性关系,过度依赖对方,当一个人独处时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更少会见朋友。怎样向父母和亲戚解释这种关系,对模糊的未来感到不安,可望从伴侣那里得到长期的承诺。393独身生活为什么独身?喜欢单独生活,并且不喜欢和其他人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因为没有找到想要结婚的伴侣;选择的伴侣不想结婚等。独身者很少有情感和经济责任。他们无需考虑它们的决定或行为如何影响配偶或孩子。在承担经济、健康、社会风险上更加自由。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追求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40Papalia(2001)等人调查研究得出作为单身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能够自给自足,增加就业机会,尝试令人鼓舞的生活方式,性行为的自由性,改变的自由性,体验不同的经历,有机会扮演多种角色,有机会与各种人建立友谊。劣势:对如何融入多数人结婚的社会中感到疑惑,缺少交往,担心朋友和家人对未婚成年人的接受程度,担心作为独身者会影响人的自尊。414父母身份 因为生育而改变了的身份。生孩子对父母们意味着他们从此时期就不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他们不但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还要抚养一个需要24小时照顾的人,他们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妇女承担大部分的家务和照看孩子的责任。42为什么人们要生孩子?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父母身份得到的快乐和益处 包括爱某些人并且因此得到回报,享受和孩子一起玩和互相影响的快乐,观察并帮助一个孩子成长和发展,和其他父母一同社会化43父母身份面临的压力 纪律问题、增加责任、经济要求、与以前生活方式发生冲突、整理家务、做一些耗时的琐事、听孩子的哭声和嘀咕、换尿布、在休息和睡觉时被打扰、疲劳、担心没有时间关心自己等44父母身份可能影响婚姻生活 在婚姻中劳动分配越多地从平均主义转变到传统性,婚姻幸福就消失得越多,特别是对非传统型妻子而言。当有外部资源帮助照料孩子时,孩子的到来不会降低家庭中的婚姻满意度。在婚姻中,为人父母后,当夫妻中的一方或双方具有较低的自尊,或者丈夫缺乏敏感时,会降低婚姻满意度。在恶化的婚姻关系中,父母们更多是比较年轻、缺乏教育、收入较少、婚龄较短的人。455无子女的夫妇养育孩子的高成本使得一些夫妇放弃生养孩子。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最新一期的青年研究刊发了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的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研报告。报告称,从直接经济 成本看,0至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46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的子女的总成本达 到49万元这可以说,抚养子女的总经济成本是惊人的。这还未包括社会赠送、学校免费、春节压岁钱等5万至6万元的收入。按照该研究的统计,孩子的零花 钱和压岁钱两项人均年进账达2300元,最高达4万元。此外,这49万元尚不包括孕产期的支出以及从孩子孕育到成长过程中父母因孩子误工、减少流动、升迁 等自身发展损失的间接经济成本。47 调查中最出人意料的是,成年的未婚子女,有85仍需要父母支出部分乃至全部生活费。其中,除租房(购房费)外,最高的费用是在家吃饭,加上服装、手机、上网、零用钱等,不在读的未婚子女竟然每年人均要花掉父母14万元。48不生养孩子的其他原因 不具备成为好父母的品质;对自己职业和爱好具有高度的献身精神,不希望因养育孩子而花费时间;认为孩子会破坏婚姻关系;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认为选择孩子不符合人口过剩的需要等。49 社会问题:1情绪和行为问题 情绪问题包括抑郁、感到卑微和孤独、罪恶感、害羞、低自尊、恐惧、过度焦虑等。行为问题包括受虐和施虐、多动、犯罪和行为异常、过度挑剔、攻击性过强、性偏差行为、强迫性行为、暴力行为、自杀和报复行为等。50 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可能经历情绪或行为问题。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被专业助人者称为精神疾病。有两个方法可以观察和诊断一个人表现出的严重的情绪紊乱和异常行为,即:医学模式和交互作用模式。51医学模式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认为情绪困扰时需要帮助的。医学模式有效的主要证据是某些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可能受基因遗传的影响。与生理疾病相比较,医学模式认为情绪和行为问题是精神疾病。它使用医学术语如精神分裂、偏执狂、精神病、精神错乱等来定义情绪问题。该模式认为,有精神病的人,他们的大脑被一些未知的内部状况所感染。他们认为这些状况可能包括遗传、新陈代谢紊乱、传染性疾病、内部冲突、自我防御机制的无意识使用,以及会导致情绪固着并阻碍心理发展的早期创伤性体验。52主要精神障碍 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其诊断的异常:学习障碍、交流障碍、孤独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分离性焦虑等痴呆和遗忘症以及其他的认知障碍:早老性痴呆症、帕金森氏病引起的痴呆,脑外伤引起的痴呆和遗忘症等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障碍:包括妄想性障碍、所有形式的精神分裂,如偏执性精神分裂、混乱性精神分裂、紧张性精神分裂等53妄想性障碍的本质特征就是最少一个月持续不断地幻想一个或多个可见物。幻想的事物是一些不真实的或者流传的东西。如想象被迫害,这种人错误地相信自己被人算计、欺骗、监视、跟踪、下毒药毒害、不断被折磨、在追求长期目标中被人阻挠。精神分裂包括一大群精神层面的障碍,并有持续六个月以上的明显的语言交流、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障碍。54情绪障碍:包括抑郁和双向情感障碍等。双向情感障碍可惜分为躁狂型、抑郁型和混合型。心因性障碍:这些心理问题表现出来的症状是生理疾病如疑病症。焦虑障碍:包括恐怖症、创伤后心理障碍、泛化性焦虑障碍、应激性焦虑、药物导致的焦虑等。人格障碍:如偏执性人格(怀疑不信任他人)、精神分裂症型人格(与社会关系分离,情绪表达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分裂性人格(严重的人际关系不适应,感觉和知觉扭曲,行为古怪异常)、55反社会型人格(轻视、侵犯他人的权利)、边缘型人格(人际关系、自我意向和情感都不稳定、易冲动)、戏剧性人格(过于情绪化,以引起他人的注意)、自恋型人格(自以为是、需要赞赏、缺乏同情心)、回避型人格(社会抑制、不胜任感,对否定的评价高度敏感)、依赖型人格(需要过度的关心而产生地服从和依附行为)、强迫型人格(过于关心条理性、完美和控制)56交互作用模式交互作用模式托马斯.萨兹(1961)认为根本不存在心理疾病,提出交互作用模式,关注的焦点是每天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标签对人们的影响。他的理论认为,心理疾病的含义是“精神疾病”,他把所有所谓的心理疾病分为三种类型的情绪障碍,并说明把这些人类的困难成为心理疾病是不合适的。571个人能力丧失,例如过度焦虑、抑郁、恐惧、不胜任感。萨氏认为这些所谓的心理疾病可以适当地被认为是心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思维和情感可以当作心理活动),但它们不是疾病。2反社会行为,例如异常的杀人行为和其他社会偏差。萨氏认为这种反社会行为是社会偏离,而不是心理问题或疾病。583与脑功能恶化有关的人格改变。包括被称为心理疾病的障碍是由于脑功能恶化,象动脉硬化、慢性酒精中毒、全身麻痹,以及严重的意外事故造成的脑损伤等导致的人格改变。常见的症状是失忆、倦怠、冷漠和个人生活习惯的恶化等。萨氏认为这些障碍应归结为大脑疾病,而不是心理疾病。59情绪问题和问题行为的理性疗法1评估和治疗有害情绪理性疗法的创始人艾伯特.埃利斯(1962)许多人错误地相信情绪是受经验(即所遇到的事情)决定的。理性疗法认为,影响人的所有情绪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自己怎样解释我们所遇到的事情。所有情绪都根据下面方式发生:60事件(我们的经验)内部思考(对自己遇到的事实和实践进行评估性的思考)情绪(可能保持平静)这个过程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内部思考决定了人的感受,通过改变内部思考,就可以改变任何有害情绪就是我们想要改变的情绪或我们具有的使其他人非常担心的情绪。61改变有害情绪五法 积极的有三种: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改变内部思考;改变令人苦恼的事件 消极的两种:使用药物、酒精或食物等来暂时缓减紧张的有害情绪;自杀622评估并改变异常行为思维决定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如图所示事件内部思考情绪行为 为什么作出一些荒唐事和不寻常的事?63 是因为内部思考在作怪,内部思考的表述也就是你所想到了什么,发生在你的行为之前。思考的过程决定了行为:行为是由行为的发出者在行为之前和行为过程中的思维决定的。如:认知 行为这辆车非常气派,没人看守,又没上锁偷车64当评估人类行为时,主要方法就是要区别有害情绪或机能障碍性行为背后的认知过程。这个方法有如下步骤:第一步:尽可能准确地确认当事人具有有害情绪和/或机能障碍性行为。第二步:确认当事人在他/她具有有害情绪或机能障碍性行为时的认知或者思维模式。对于多数案主而言,改变他/她的思维模式是必要的。652宏观系统问题: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这个概念在犯罪学中一般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这个概念包含“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横跨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年龄区域。66未成年人在法律上的含义是指已满14周岁又未满18周岁的人,他们刚刚走上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之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但也仅只限于“初步”,所以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往往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未成年人保护法司法保护中规定,未成年人犯罪需从轻处罚,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而已满18周岁,未满25周岁的人则属于青年范畴,他们的是非观、世界观较之未成年人已大大成熟,但仍处于一种很不稳定的状态,需要进一步加以巩固。67青少年犯罪多出于贪利性、享乐性、报复性、模仿性、虚荣心、好奇心或哥儿们义气而产生犯罪动机。其特点主要有:犯罪人年龄偏小,呈现低龄化趋向;多是出于享乐、精神空虚而实施犯罪,且多采用结伙犯罪形式;犯罪时缺少预谋,具有突发性和随意性,往往不计后果;少女犯罪率上升;罪犯改造难度较大,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上升。68 在中国,对未满14周岁的青少年犯罪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可送少教所或工读学校进行教育改造;一般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但对于杀人、爆炸等八种刑法规定的严重犯罪的,年满14周岁就要追究刑事责任。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社会共同进行校正,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69犯罪特点1、越来越年轻的年龄结构。在2001-2003年罪犯构成情况进行调查中发现30岁以下罪犯和20岁以下罪犯总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001年80.1%和22.4%,2002年82.4%和26.2%,2003年83.3%和23.7%,从数字上可以看出,青少年罪犯在罪犯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存在着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20岁以下罪犯已达到 罪犯总数的三分之一强。702、青少年犯罪主体上存在较低的知识层次。在对36名青少年犯罪调查 了解到,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8.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2.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8.4%、文盲占31.6%。36名青少年罪犯在校时绝大多数是成绩差的学生,多数有学业失败的经历,57.1%的人成绩中下或者根本跟不上,50.3%表示很少或从未受过老师的表扬,这些原因造成他们中的部分人破罐子破摔,部分中途辍学,在社会上受到不良影响之后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这些未成年人罪犯中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排在前三位的是小学肄业、文盲和初中肄业,他们占总数的91.7%。713、犯罪年龄呈低龄化、作案成人化。首先是犯罪逐渐低龄化,几年前,青少年犯罪平均年龄还在17岁以上,而今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只有15.7岁。其次,团伙犯罪案件增多。青少年在学校形成“小团体”,只要其中一人有犯罪意识,就容易相互影响,形成共同犯罪。72 再次,暴力抢劫犯罪比例居首,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和调查获取的比例显示未成年人主要以财产犯罪为主,排在前五位的犯罪类型依次是:抢劫、强奸、盗窃、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杀人。在调查中还发现未成年罪犯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似乎有着清醒的认识,甚至自认为经验丰富,在犯罪过程中,目的性、预谋性更加明确。73 最后作案方式“成人化”。青少年犯罪以往多属偶发性,作案前很少进行密谋。而近一年多来,大部分青少年抢劫案作案前均有严密策划、分工。744、青少年犯罪中一部分具有极强的随意性在对上述36名青少年罪犯调查访问中得知一部分在做案前很少有明确的目的,往往是在闲逛,喝醉酒后过程中,由于一时的冲动身不由已,别人以纵恿等原因而作案或是正在做某事的过程中,见有机可乘,突然改变计划而作案。755、以物质享受为目的,为了得到超过正常生活水平的物质享受而走上犯罪道路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大特点作为青少年在思维方面存在一定的片面,容易形成和别人攀比的心理,别人吃的比自己强,穿的比自己好时,心理就有平衡,久而久之得不到很好的引导和教育,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就是一些贪图享受的青少年以“吃”“穿”“玩”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好吃懒做,在没有充分的物质基础情况下,便会铤而走险、误入歧途,而玩更是成 为青少年消费的主要方面,通过抢劫、盗窃等不正当手段得到的钱财中有很大一部分挥霍在舞厅、游戏机、台球 等游艺上。76犯罪类型1、从属性犯罪。青少年由于思维尚不成熟及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容易成 为成人犯罪时控制的对象,并且青少年由于对奸坏的识别能力差,在作案时处于一种死心塌地的从属地位。772、团伙性犯罪。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同学等形式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形成一附和,或碍于情面不好推辞共同作案。团伙犯罪的一大特征就是“一个老鼠坏一锅汤”,一个人带坏一群人。例如徐某等四人合伙抢劫一案,除徐某外其余三人都是在校学生。先是由徐某提出去打某某,在打人过程中又由徐某提议发生了抢劫他人财物的行为。三名学生被捕入狱后,很是后悔,认识到不该和徐某这样的人混在一起。783、报复型犯罪。有些青少年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或因处理不及时,或因对处理结果不能理解,就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别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例如在校生雷某在自己和同学遭到社会流氓殴打,并被抢走钱物,自己 学校、,派出所报告又未得到及时处理后,出于一种报复心理,去打别人,抢夺别人财物和,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毁了自己的前程。再例如17岁的卢某上学时被校警殴打,虽然学校及时进行了处理,但卢某认为处理不当,辍学后,携带木棍,到校将校警打伤。794、冲动型犯罪。青少年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不够冷静,往往做出一些事后自己也感到后悔的事。805、无知型犯罪。这一类型的青少年罪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甚至入狱后,对自己的罪行仍不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例如抢劫犯胡某骑车与他人相撞,要求赔偿未得逞后,就强行抢走他人钱物,并始终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行为,再例如抢劫犯李某认为找别人要点东西,不给打两拳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认为自己是正大光明的找人要,又不是偷偷摸摸地去偷,怎能算犯罪。此外还有一部分青少年由于对性生理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出于对性神秘的向往而走上犯罪道路,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81犯罪原因1、主观原因从主观上讲,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观察社会的,意志品质薄弱,容易受到各种不良风气和坏思想的影响,养成“哥们义气”,“享乐主义”等种种不良习惯和不正确思想,并具有强烈的冲动性,教育引导的不当,极易走上犯罪道路。822、客观原因(1)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社会上请客送礼、贪污贿赂等腐败现象的影响,部分青少年对社会产生怀疑和矛盾心理,失去了是非观念,甚至对正确的东西也持怀疑态度。“人活着就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能贪污的贪污,能受贿的受贿,我不能贪污也没条件受贿,只好采用笨重的办法去偷去抢。”在这种思想支配下,这种人藐视国法,大胆作案,抓住了坐几年牢,抓不住算我走运,吃喝几顿,快活几天。83(2)外来腐朽思想和文化的腐蚀。随着对外开放,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腐朽思想生活方式也象苍蝇一样飞了进来,在青少年中产生了不良影响。青少年身心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吸收能力强,而批判、辨别能力差,容易把坏的当成好的去仿效和追求。加上我们缺乏正确的引导,促使他们为追求物质精神享受而不惜铤而走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84(3)就业不足,使无可事事的青少年有时间去违法犯罪。就业除经济意义之外,还反映出他们一种精神方面的需要。这个问题一旦得不到解决,他们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生活的困难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到自己正当权利没有得到正当保障,产生反抗心理。笔者在提审一重大盗窃犯时,当问及他为什么盗窃时,他说:“和我年龄相仿的都有工作,他们下班后遛舞厅、遛影院、玩台球,有时请我到饭店吃点喝点,老花别人的钱不得劲。做生意又没那本事,没钱花就想到偷,叫你们处在我这种地步,没钱花也会想办法的”。85(4)国家机关工作中存在某些问题,对青少年犯罪起到催化作用。有些地区的政法机关对犯罪活动打击不力,许多重特大案件长期不能破案,或虽已破案,由于案件久拖不决,失去应有的现实意义,起不到震慑犯罪的作用。有的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立案不查或久拖不决给那些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一种侥幸心理,以为可以逃脱的制裁,以至于使其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能自拔。有的公安机关办案人员为了某些经济利益或达到某些领导下达的抓人指标,该从轻的不从轻、不该拘留的也拘留了。还有的劳改、劳教场所管理不善,不力,使他们在服刑或管教期间不仅没有受到改恶从善的教育,反而彼此了不少犯罪的经验,有的甚至在释放途中就继续作案。86(5)家庭的因素。家长在教育、制止和挽救青少年犯罪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受自身素质的限制或教育不当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家长非但不能很好的教育子女,甚至成为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引路人。调查中发现,犯罪青少年的家长知识层次较低,绝大多数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文盲占了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职业多以农民个体户或无正当职业为主。这样就制约了其对子女的教育,容易走上教育的两个极端:87一是过分溺爱,造成青少年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畸形,为所欲为,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二是任意打骂,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容易和社会上的流氓混在一起,走上犯罪道路。有些家长忙于赚钱,很少过问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缺乏对孩子的关心,造成孩子心灵上的寂寞,为寻求安慰和刺激而走上犯罪道路。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利用青少年对长辈的信任,唆使其走上犯罪道路。88(6)学校的原因。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但由于存在一定的问题,非但没有完成对青少年的教育任务,而且对青少年犯罪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只注重基础知识、知识的教育,缺乏法律常识,道德知识方面的教育,缺乏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世界观的教育,缺少根据青少年特点提高其心理素质的教育;二是以成绩的好坏来评定一个学生的好坏,对成绩差的学生缺乏管理,甚至不愿管理;三是个别教师由于素质较低,教育时不顾忌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任意伤害其自尊心,甚至打骂学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终脱离学校,走上犯罪道路;四是所起表率作用不够,一方面要求学生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另一方面又不能及时处理善后事宜.89(7)社会的原因.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一种关心爱护青少年、制止青少年犯罪,挽救失足青少年的好风气,很多人不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去理解其思想行为的表现,以一种大压小的态度对待青少年,或者视青少年为弱者,作为欺负和利用的对象。对失足青少年更是采取了歧视的态度,甚至不愿给其从新做人的机会,在就业、入学方面设置了重重障碍,使失足青少年再度滑向犯罪的边缘。90预防对策 1、预防或排除产生犯罪的因素。各级党和政府必须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重视青少年犯罪的巨大危害性,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积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要求他们树立法律观念,增强法制意识、道德意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个良好的社会、精神环境。912、要进一步提高对“扫黄”工作的认识,要采取强硬、得力措施,搞好“扫黄”工作,彻底清除这些精神鸦片,杜绝黄源,要大张旗鼓的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文学占领文艺阵地,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使青少年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使他们培养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923、要广开就业渠道,扩大就业门路。最大限度的解决待业青年及“两劳”人员的就业安置工作,解决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他们不歧视,不另眼看待,避免他们无事生非,实施犯罪。解决“两劳”人员因无事可做而从操就业。934、要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政法人员的素质、业务素质,增强破案能力,加快办案速度,及时从重从快处理严重违法犯罪分子,震慑犯罪。同时加强劳改劳教工作,使劳改劳教人员在劳改劳教期间学习法律,对他们经常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使他们悔过自新,从新做人。945、学校要坚决贯彻德、智、体全面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对差生多给予指导,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教师要经常性地给他们讲理想、讲人生、讲奉献,不能对他们讽刺、挖苦,更不能一发现错误就将他们赶出校门,把隐患留给社会。同时,要进一步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严肃校纪,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人才。956、家庭要担负起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责任。(1)观察少年的一言一行。一般情况下,少年犯罪都是有前兆,家长如果细心观察就可以将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2)多与孩子谈心。如果家长能够做孩子的朋友,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或许就会避免许多不该发生的人生悲剧。(3)别怕家丑外扬。家长应克服虚荣心理,将孩子的不良言行告诉教师和邻居们,在相互配合下,在孩子的周围形成一个监督圈,通过各方面的督促、引导,使孩子改邪归正,健康成长。9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社会系统及其对青少期和青期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1486279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