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收藏

编号:21379665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2MB    格式:PPT    上传时间:2023-05-27
10
积分
关 键 词:
罢黜百家 独尊 儒术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历史必修(3)(3)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课标要求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二二.提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三.影响影响:儒学成为正统儒学成为正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一.背景:背景:从从“无为无为”到到“有为有为”知识拓展题知识拓展题知识拓展题知识拓展题儒家思想经历: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中国的学术思想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中国的学术思想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儒儒 学学 的的 发发 展展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创始人创始人发展发展改造改造系统系统完整完整蔚然大宗蔚然大宗人数人数众多众多沉重打击沉重打击春春 秋秋 战战 国国秦秦?“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三十四年(BC213BC213年),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盛大宴会。年),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盛大宴会。博士(儒家)博士(儒家)7070人上前祝寿,仆射(主管博士的长官)周青臣人上前祝寿,仆射(主管博士的长官)周青臣当面歌颂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功德,博士淳于越(齐人)却建议当面歌颂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功德,博士淳于越(齐人)却建议始皇效法周分封子弟功臣,说:始皇效法周分封子弟功臣,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闻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主张禁止诸生引证诗、书丞相李斯加以驳斥,主张禁止诸生引证诗、书和百家语,以古非今和百家语,以古非今“入则新非,出则巷议入则新非,出则巷议”,诽谤朝,诽谤朝庭,庭,“惑乱黔首惑乱黔首”,提出了,提出了“焚书焚书”的建议,得到始皇的认可。的建议,得到始皇的认可。当时所焚之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统一前的列国史记;二是当时所焚之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统一前的列国史记;二是百姓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一律全部要焚烧。还制百姓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一律全部要焚烧。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如:有敢私论诗、书的处死;以古定了一系列法律,如:有敢私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凡要学习的一律以吏(法)为师。严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凡要学习的一律以吏(法)为师。严厉贯彻焚书令,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厉贯彻焚书令,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焚书的第二年,一些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始皇派御史追查,焚书的第二年,一些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始皇派御史追查,焚书的第二年,一些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始皇派御史追查,焚书的第二年,一些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始皇派御史追查,将将将将460460460460多名方士和儒生以妖言惑众之名在咸阳活埋,史称多名方士和儒生以妖言惑众之名在咸阳活埋,史称多名方士和儒生以妖言惑众之名在咸阳活埋,史称多名方士和儒生以妖言惑众之名在咸阳活埋,史称“坑坑坑坑儒儒儒儒”。焚了哪些书,又保留了哪些?手段如何?焚了哪些书,又保留了哪些?手段如何?政治上政治上政治上政治上大统一大统一大统一大统一经济上经济上大统一大统一思想上?思想上?1 1、统一六国、统一六国、统一六国、统一六国2 2、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权至、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权至、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权至、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权至高无上,中央设三公,地方废分封设郡县。高无上,中央设三公,地方废分封设郡县。高无上,中央设三公,地方废分封设郡县。高无上,中央设三公,地方废分封设郡县。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驿道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驿道文化上文化上文化上文化上大统一大统一大统一大统一统一文字统一文字统一文字统一文字秦朝暴亡的原因秦朝暴亡的原因?秦始皇为什么要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秦秦 朝朝-国家统一、要求稳定、国家统一、要求稳定、加强皇权、中央集权加强皇权、中央集权政治、经济政治、经济地地方方中中央央皇皇帝帝皇皇权权至至上上大统一的时代大统一的时代评价评价“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思思 想想?“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不利于政策实行、社会稳定、不利于政策实行、社会稳定、思想统一思想统一1、统一了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稳定;、统一了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稳定;2、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3、钳制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上的活跃、钳制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上的活跃一家一家时代的需求时代的需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法家为教,焚书坑儒以法家为教,焚书坑儒秦秦汉汉汉汉初初形形势势战争战争破坏破坏社会社会凋弊凋弊“无为无为”黄老之学黄老之学(道家)(道家)“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与与民民休休息息宽松宽松百家百家复兴复兴儒学儒学复苏复苏面对汉初如此形势,如果你是刘邦,你会怎样做?面对汉初如此形势,如果你是刘邦,你会怎样做?吸取秦暴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统治者在治国思想上走向另吸取秦暴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统治者在治国思想上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个极端,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亡于政而非制亡于政而非制西汉初期以西汉初期以“无为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的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治思想,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1、经济恢复、经济恢复2、社会稳定、社会稳定3、生活改善、生活改善“无为无为”中央软弱无中央软弱无力力匈奴匈奴和亲;和亲;诸侯国、豪强地主诸侯国、豪强地主放放纵、姑息纵、姑息民族矛盾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阶级矛盾积极:积极:消极:消极:一、从一、从“无为无为”到到“有为有为”无为而治无为而治(道)(道)原因原因表现表现-休养生息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影响影响-积极影响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消极影响“有为有为”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从从“无为无为”到到“有为有为”的原的原因:因:可能性:可能性:必必要要性性边境问题边境问题王国问题王国问题土地问题土地问题经济恢复,社会安定,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国力日盛国力日盛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要需要“有为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汉武么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汉武帝开了论证会。当时各派纷纷发言,气氛帝开了论证会。当时各派纷纷发言,气氛热烈。热烈。如果你是当时的法家或道家或儒如果你是当时的法家或道家或儒家的代表人物,根据当时的形势请家的代表人物,根据当时的形势请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及理由。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及理由。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家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家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家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家 董仲舒董仲舒董仲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的汉武帝的“有为有为”包括政治上、经包括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等,想一想所学的济上、军事上等,想一想所学的模块有何表现?而思想上的模块有何表现?而思想上的“有为有为”又有何表现呢?又有何表现呢?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形成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形成1 1、董仲舒生平(前、董仲舒生平(前179-179-前前104104年)年)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受赏识、为官晚年著春秋繁露晚年著春秋繁露创制新儒学体系创制新儒学体系材料一: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材料二: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材料三: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春秋繁露董仲舒春秋繁露 汉书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传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汉武汉武汉武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一是一是一是一是 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君权神授“;二是;二是;二是;二是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天人感应”三是?三是?三是?三是?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天天 人人 感感 应应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不变,道亦不变。”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常: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尊卑秩序永恒不变 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一切均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一切均决定于决定于天天.“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中,通其道也,谓之王。”“天道天道”就是就是“三纲三纲”2、董仲舒的、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新儒学思想”“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天天人感应人感应”加强君权的需要加强君权的需要 “仁政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糅合道糅合道家、法家、法家、阴家、阴阳五行阳五行思想改思想改造儒家造儒家思想,思想,从而形从而形成了具成了具有时代有时代特点的特点的新儒学新儒学体系体系边境不宁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面临问题董仲舒的董仲舒的学说学说解决之道“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术”,思想上,思想上的统一的统一“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天天人合一人合一”天人天人感应感应”限田、薄敛、省限田、薄敛、省役役制定道德标准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主张:主张:特点:特点:实质:实质:2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独尊,思想专制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宣扬宣扬”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带有神学倾向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评评价价积积极极消消极极1 1 1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于稳定社会秩序于稳定社会秩序于稳定社会秩序2 2 2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3 3 3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 1 1 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2 2 2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3 3 3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原因、原因2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表现表现 思思 想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政 治治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教教 育育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从此,教育被儒家垄断。此,教育被儒家垄断。汉汉 代代 教教 育育教科书:教科书:儒家经典儒家经典五经五经 教官:教官:五经博士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儒学垄断教育官办最高学府: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凭儒学入仕地方教育系统: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儒学在民间独尊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顾颉刚 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1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被当成真理而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独尊。(2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学谈论神学神学。(3 3)先秦儒学是对)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的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政治敲门砖”。1.秦秦始始皇皇“焚焚书书坑坑儒儒”的的目目的的是是崇崇法法反反儒儒防防止止旧旧势势力力复复辟辟毁毁灭灭文文化化加加强强思思想控制想控制(2000年津赣卷年津赣卷)A B C Dn2史载:史载:“汉初萧汉初萧(何何)曹曹(参参)为相,镇以无为,为相,镇以无为,从从民民之之欲欲而而不不忧忧乱乱。”它它反反映映汉汉初初的的统统治治思思想想是是 A儒家主张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法家主张知识拓展题知识拓展题知识拓展题知识拓展题5 5、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A A、人定胜天、人定胜天 B B、无为而治、无为而治C C、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D D、仁政思想、仁政思想6 6、汉武帝的、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主要利用了儒学的()A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B、民贵君轻、民贵君轻C C、性善论、性善论 D D、大一统、大一统7 7、从、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到到“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的形成大一统的形成 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A A、B B、C C、D D、8.秦秦始始皇皇“焚焚书书坑坑儒儒”的的目目的的是是崇崇法法反反儒儒防防止止旧旧势势力力复复辟辟毁毁灭灭文文化化加加强强思思想控制想控制(2000年津赣卷年津赣卷)A B C Dn9史载:史载:“汉初萧汉初萧(何何)曹曹(参参)为相,镇以无为,为相,镇以无为,从从民民之之欲欲而而不不忧忧乱乱。”它它反反映映汉汉初初的的统统治治思思想想是是 A儒家主张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法家主张知识拓展题知识拓展题知识拓展题知识拓展题1010、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A A、人定胜天、人定胜天 B B、无为而治、无为而治C C、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D D、仁政思想、仁政思想1111、汉武帝的、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主要利用了儒学的()A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B、民贵君轻、民贵君轻C C、性善论、性善论 D D、大一统、大一统1212、从、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到到“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的形成大一统的形成 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A A、B B、C C、D D、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克两大定律相生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生土,土生金。相克: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克火,火克金。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1379665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