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两则课件1剖析

收藏

编号:21290113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48MB    格式:PPT    上传时间:2023-05-24
10
积分
关 键 词:
坛经两则 课件 剖析
资源描述:
坛经两则坛经两则-课件课件1 1剖析剖析 佛教产生于公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元前6-56-5世纪的古代世纪的古代印度。由当时的迦印度。由当时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尔境内)王子释迦释迦牟尼牟尼所创,因而又所创,因而又称称“释教释教”。佛教。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宗教。释迦牟尼(约前释迦牟尼(约前566-566-前前486486年),年),这个名号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释迦是是仁慈仁慈的意思,的意思,牟牟尼尼是是寂默寂默(清净)的意思。据说他幼时受传统的(清净)的意思。据说他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婆罗门教育;2020岁时,始感人世生、老、病、死岁时,始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又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遂舍弃的各种苦恼,又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遂舍弃王族生活,出家寻访师友,探索人生解脱之道。王族生活,出家寻访师友,探索人生解脱之道。开始时,他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开始时,他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学习禅定学习禅定,后,后在尼连禅河畔在尼连禅河畔独修苦行独修苦行,进而至伽耶,在菩提树,进而至伽耶,在菩提树下下深思默想深思默想,经过,经过7 7天天7 7夜之后,终于夜之后,终于“悟道成佛悟道成佛”,这一年他,这一年他3535岁。之后,他在印度北部、中部岁。之后,他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任教,历时恒河流域一带任教,历时4545年,从者甚众,流传年,从者甚众,流传下来,称为佛教。据经典记载,佛圆寂时,寿下来,称为佛教。据经典记载,佛圆寂时,寿8080岁。岁。佛教内部由于对释迦牟尼所说的教佛教内部由于对释迦牟尼所说的教义有不同的理解和阐发,先后形成了许义有不同的理解和阐发,先后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派别。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多不同的派别。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形成时期的先后,可归纳为同,以及形成时期的先后,可归纳为大大乘乘和和小乘小乘两大基本派别。两大基本派别。此外,由于传入时间不同和民族文此外,由于传入时间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成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上和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藏传佛教,俗座部佛教(巴利语系)。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称喇嘛教。佛佛 菩萨菩萨 佛教初入我国的时间,当在公元佛教初入我国的时间,当在公元1 1世纪世纪汉明帝前后。一般说法源于汉明帝前后。一般说法源于“白马驮经白马驮经”故故事,即东汉永平年间(事,即东汉永平年间(5858年年7575年),汉明年),汉明帝夜梦有神人全身金色,顶上有光,在殿前帝夜梦有神人全身金色,顶上有光,在殿前绕梁飞行。翌日问讯群臣,学识渊博的大臣绕梁飞行。翌日问讯群臣,学识渊博的大臣傅毅告之为佛。于是明帝派遣使者蔡愔傅毅告之为佛。于是明帝派遣使者蔡愔(ynyn)等西行求法,永平十年()等西行求法,永平十年(6767年)在年)在大月氏遇见西域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便邀大月氏遇见西域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便邀请他们来汉地传授佛教。他们用白马驮着佛请他们来汉地传授佛教。他们用白马驮着佛像和经卷,回到洛阳。明帝为表示欢迎,在像和经卷,回到洛阳。明帝为表示欢迎,在洛阳建起我国首座佛教寺庙洛阳建起我国首座佛教寺庙“白马寺白马寺”。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禅,是梵语的音译,指的是将心专禅,是梵语的音译,指的是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在彻底寂静中呈现的神注于某一对象,在彻底寂静中呈现的神秘思维状态,所以名为秘思维状态,所以名为禅宗禅宗。以。以达摩达摩为为中国始祖,故又称达摩宗;也因自称得中国始祖,故又称达摩宗;也因自称得佛心印,又称为佛心印,又称为佛心宗佛心宗。达摩传法弟子。达摩传法弟子为二祖为二祖慧可慧可,慧可之传法弟子为三祖,慧可之传法弟子为三祖僧僧璨璨,其传法弟子为四祖,其传法弟子为四祖道信道信。道信传法。道信传法弟子为五祖弟子为五祖弘忍弘忍,立东山法门,其门下,立东山法门,其门下分赴两京弘法,名重一时。其中有神秀、分赴两京弘法,名重一时。其中有神秀、传法弟子传法弟子六祖慧能六祖慧能二人分立为北宗渐门二人分立为北宗渐门与南宗顿门。与南宗顿门。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它既不是延续印度佛教已有的教流派,它既不是延续印度佛教已有的某个宗派,也不完全信奉某部已有的经某个宗派,也不完全信奉某部已有的经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宗经,标榜自己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宗经,标榜自己独特的修持方式。它是完全中国化的佛独特的修持方式。它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它公开宣称以教,它公开宣称以六祖慧能六祖慧能的言教为经,的言教为经,并以开坛立宗的形式命之为并以开坛立宗的形式命之为坛经坛经。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被公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被公开而持久地称为开而持久地称为“经经”的佛教著作。禅的佛教著作。禅宗自称是宗自称是“不立文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以心传心”。佛性本有佛性本有 佛性是众生本来就具有的,凡和圣的区别佛性是众生本来就具有的,凡和圣的区别在于是否悟到它。佛在心中,自心即是佛,不在于是否悟到它。佛在心中,自心即是佛,不须向外索求。须向外索求。无住生心无住生心 要在没有执著的情况下,保持心的圆融无要在没有执著的情况下,保持心的圆融无滞,自然流转。滞,自然流转。顿悟法门顿悟法门 从众生到佛的转化就在一念之间,转化的从众生到佛的转化就在一念之间,转化的形式就是形式就是“悟悟”和和“顿悟顿悟”。“悟悟”就是就是“一一念相应,便成正觉念相应,便成正觉”,“顿悟顿悟”即即“不由阶渐,不由阶渐,顿时完成顿时完成”。六祖慧能是禅宗的发扬光大六祖慧能是禅宗的发扬光大者,提倡者,提倡佛性本有佛性本有、无住生心、无住生心、顿悟法门顿悟法门。慧能以后,禅宗广为。慧能以后,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时达于极盛。流传,于唐末五代时达于极盛。禅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峰,禅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峰,对中国古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对中国古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三生有幸三生有幸 大显神通大显神通 不二法门不二法门 借花献佛借花献佛看破红尘看破红尘 一尘不染一尘不染 五体投地五体投地 半路出家半路出家大彻大悟大彻大悟 善男信女善男信女 生老病死生老病死 顶礼膜拜顶礼膜拜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不登三宝殿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僧面看佛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临时抱佛脚临时抱佛脚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前生前生500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坛 经两则 坛经坛经又称又称六祖坛六祖坛经经或或六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师法宝坛经,中国佛教,中国佛教禅宗典籍。禅禅宗典籍。禅宗六祖慧能说,宗六祖慧能说,弟子法海集录。弟子法海集录。五祖弘忍和尚夜里到了三更天的五祖弘忍和尚夜里到了三更天的时候,把慧能召唤到佛堂里,为他解时候,把慧能召唤到佛堂里,为他解说说金刚经金刚经。慧能一经传授,顿时。慧能一经传授,顿时就领悟了佛法。当天夜里接受训导,就领悟了佛法。当天夜里接受训导,别人都不知道。于是弘忍和尚就把顿别人都不知道。于是弘忍和尚就把顿悟的法门和本门的信物袈裟传给了慧悟的法门和本门的信物袈裟传给了慧能:能:“你就是六代祖师了,这件袈裟你就是六代祖师了,这件袈裟就是信物,要代代传下去;本门修行就是信物,要代代传下去;本门修行要要以心传心以心传心,慧能受法应当引导弟子自己领悟。应当引导弟子自己领悟。”弘忍弘忍又说:又说:“慧能!自古传授法器,慧能!自古传授法器,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就像生命悬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就像生命悬在发丝上一样!如果你在这里停在发丝上一样!如果你在这里停留,有人就会害你,你应该即刻留,有人就会害你,你应该即刻就离开这里。就离开这里。”慧能受法 世人都流传着世人都流传着“南能北秀南能北秀”的说的说法,却未能知道根本的缘由。神秀禅法,却未能知道根本的缘由。神秀禅师,在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担任住持师,在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担任住持修行;慧能大师,在邵州城东三十五修行;慧能大师,在邵州城东三十五里的曹溪山修行。佛法均属一个宗派,里的曹溪山修行。佛法均属一个宗派,因为传人居住一南一北,所以就有南因为传人居住一南一北,所以就有南北流派。为什么又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北流派。为什么又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佛法只有一种,人领悟佛法有慢别?佛法只有一种,人领悟佛法有慢有快,领悟慢有快,领悟慢南能北秀的,就采用渐悟的方法,领悟快的,就采用渐悟的方法,领悟快的,就采用顿悟的方法。佛法本的,就采用顿悟的方法。佛法本身没有顿和渐的区别,但是因为身没有顿和渐的区别,但是因为人的根器有迟钝和敏捷的区别,人的根器有迟钝和敏捷的区别,所以才有了渐、顿之称。所以才有了渐、顿之称。南能北秀 坛坛经经两两则则慧能受法慧能受法说的是慧说的是慧能受衣法时能受衣法时的情景和弘的情景和弘忍的教诲忍的教诲南能北秀南能北秀这段文字是对这段文字是对“南能北秀南能北秀”一说提出自己一说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看法。行事谨慎,行事谨慎,办事稳妥。办事稳妥。语重心长,语重心长,寄寓厚望。寄寓厚望。关心弟子,关心弟子,谋事周全谋事周全慧能:顿悟慧能:顿悟 直指人心直指人心神秀:渐悟神秀:渐悟 循序渐进循序渐进语语言言特特征征语语言言质质朴朴简简洁洁,不不尚尚浮浮华华。善善于于运运用用比比喻喻。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自佛典,请在辞书中查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自佛典,请在辞书中查找下列成语的出处和本义。找下列成语的出处和本义。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出自:出自起世经起世经和和长阿含经长阿含经。“世界世界”,本是一个佛教名词,指的是无穷无尽的时间(世)和,本是一个佛教名词,指的是无穷无尽的时间(世)和广袤无垠的空间(界)。佛教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广袤无垠的空间(界)。佛教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它的周围分布着广阔的大海。大海中分布着四大部心,它的周围分布着广阔的大海。大海中分布着四大部洲,它们分别有两个洲,它们分别有两个“中洲(大岛)中洲(大岛)”,统称为,统称为“八中八中洲洲”。在大海的外面,则环绕着九座山,每座山也为大。在大海的外面,则环绕着九座山,每座山也为大海所环绕。这些统称为海所环绕。这些统称为“九山八海九山八海”,它们被同一日月,它们被同一日月所照,构成了一个所照,构成了一个“小世界小世界”。佛教把。佛教把“小世界小世界”的的10001000倍叫做倍叫做“小千世界小千世界”;把;把“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的10001000倍叫倍叫做做“中千世界中千世界”;“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的10001000倍则叫做倍则叫做“大千大千世界世界”。天女散花天女散花: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记载,天女受如来记载,天女受如来佛的派遣,前去检验诸菩萨和弟子们的道行,佛的派遣,前去检验诸菩萨和弟子们的道行,将满篮鲜花自空中倾下,落向正在参禅的众将满篮鲜花自空中倾下,落向正在参禅的众人身上。道行够的就会从身上坠落,唯有道人身上。道行够的就会从身上坠落,唯有道行不够的才会附着在身上不下坠。行不够的才会附着在身上不下坠。水涨船高水涨船高:出自:出自五灯会元五灯会元:“十五日前,十五日前,水涨船高。水涨船高。”禅宗认为,禅宗认为,“烦恼是功德之体烦恼是功德之体”,烦恼越多,心的觉醒就越深刻,就像水,烦恼越多,心的觉醒就越深刻,就像水位上升,船身也会随之升高一样。这是个带位上升,船身也会随之升高一样。这是个带有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有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水涨船高水涨船高”最初最初就是用来说明这个道理。就是用来说明这个道理。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出自:出自坛经坛经。原指内心纯。原指内心纯真的自性,后来用来表示事物原来的样真的自性,后来用来表示事物原来的样子。子。头头是道头头是道:这是一个禅宗用语,表示:这是一个禅宗用语,表示“道道”无所不在。语出无所不在。语出续传灯录续传灯录:“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自作自受自作自受:出自:出自太子成道经太子成道经:“自自作业时应自受。作业时应自受。”指的是:自己造下的指的是:自己造下的业因,应该由自己承担后果。业因,应该由自己承担后果。自欺欺人自欺欺人:出自:出自石门文字禅石门文字禅:“古古盖吾法中罪人,而自以能嗣云门,其自盖吾法中罪人,而自以能嗣云门,其自欺欺人之状,不穷而自露。欺欺人之状,不穷而自露。”意思是,意思是,从前有个违犯了佛法的人,却自以为能从前有个违犯了佛法的人,却自以为能够承继云门大师的衣钵,他那种既欺骗够承继云门大师的衣钵,他那种既欺骗自己又欺骗别人的样子,不用去描述就自己又欺骗别人的样子,不用去描述就已经全部显示出来了。已经全部显示出来了。同床异梦同床异梦:出自:出自古尊宿语录古尊宿语录:“同同床共被,梦各不同。床共被,梦各不同。”比喻一起生活或比喻一起生活或者共事,却各有各的打算。者共事,却各有各的打算。闭门造车闭门造车:出自:出自祖堂集祖堂集:“闭门造闭门造车,出门合辙。车,出门合辙。”意思是,虽然关起门意思是,虽然关起门来造车,但是由于按照统一的规格制作,来造车,但是由于按照统一的规格制作,使用时自然和道路上的车辙相合;由于使用时自然和道路上的车辙相合;由于义理一致,今天的修行者自然会和古代义理一致,今天的修行者自然会和古代的圣贤相应。的圣贤相应。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出自:出自金刚经金刚经结尾:结尾:“闻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意思意思是听佛讲完了这部佛经后,大家都非常是听佛讲完了这部佛经后,大家都非常高兴,诚心实意地接受了佛佗的教导,高兴,诚心实意地接受了佛佗的教导,并照着去做。还有些经书,如并照着去做。还有些经书,如维摩诘维摩诘经经法华经法华经圆觉经圆觉经等也都有相等也都有相同或类似的结尾。同或类似的结尾。拖泥带水拖泥带水:出自:出自五灯会元五灯会元:“狮子狮子翻身,拖泥带水。翻身,拖泥带水。”这是禅宗僧人常用这是禅宗僧人常用的一个譬喻,表示法力强大。的一个譬喻,表示法力强大。神通广大神通广大:佛教宣称,释迦牟尼具有神:佛教宣称,释迦牟尼具有神秘莫测、无所不能的力量,这种力量叫秘莫测、无所不能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做“神通力神通力”。“神通广大神通广大”用来形容用来形容佛的法力广大无边。佛的法力广大无边。引火烧身引火烧身:出自:出自法苑珠林法苑珠林。佛教宣。佛教宣称,罗汉成佛的时候,处理肉身的方法称,罗汉成佛的时候,处理肉身的方法之一,是之一,是“自心出火烧身自心出火烧身”。鹦鹉学舌鹦鹉学舌:出自:出自景德传灯录景德传灯录。本义是说,佛经传达的是佛的意本义是说,佛经传达的是佛的意思,不理解佛的意思只是诵读经思,不理解佛的意思只是诵读经文,就像鹦鹉学人说话一样。文,就像鹦鹉学人说话一样。解铃还须系铃人解铃还须系铃人:出自:出自指月录指月录。比喻谁弄出来的事情,谁惹。比喻谁弄出来的事情,谁惹出来的麻烦,仍须由谁解决。出来的麻烦,仍须由谁解决。达摩,天竺人,达摩,天竺人,禅宗二十八代佛祖。禅宗二十八代佛祖。北魏时期,他把禅学北魏时期,他把禅学带入中土,为弘扬佛带入中土,为弘扬佛法东渡中历尽艰辛,法东渡中历尽艰辛,后终在少林寺后山后终在少林寺后山面面壁九年壁九年得悟大道和高得悟大道和高深武艺。其经历充满深武艺。其经历充满传奇性和戏剧性。传奇性和戏剧性。“如来如来”即是即是“佛佛”,意为,意为“乘乘真如之道而来真如之道而来”。比如称释迦牟尼比如称释迦牟尼佛或称释迦牟尼佛或称释迦牟尼如来,都是一样如来,都是一样的。如来和佛同的。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说明是某佛。并不说明是某佛。观音表观音表“悲悲”,所所谓谓“悲悲”,就是恻,就是恻怆他人之苦而欲救怆他人之苦而欲救济之心济之心。全称尊号。全称尊号是是“大慈大大慈大悲悲救苦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救难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能够观音菩萨能够“送送子子”,故有女身观,故有女身观音。音。文殊菩萨表文殊菩萨表“智智”,文殊菩,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萨以智慧著称。智能、辩才第智能、辩才第一,称一,称“大大智智”。普贤菩萨表普贤菩萨表“行行”,他为一切行德之,他为一切行德之本体。本体。地藏菩萨表地藏菩萨表“愿愿”,所谓,所谓“愿愿”,就,就是要尽度六道众生,是要尽度六道众生,救人于苦难之中。救人于苦难之中。据说他就是阎罗的据说他就是阎罗的化身,曾扬言化身,曾扬言“地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狱不空,誓不成佛”。法海和尚俗姓张,法海和尚俗姓张,唐代中期的一位禅家唐代中期的一位禅家高僧。法海是禅宗六高僧。法海是禅宗六祖慧能和尚几十名弟祖慧能和尚几十名弟子中颇有成就的一位。子中颇有成就的一位。听六祖讲佛理,记六听六祖讲佛理,记六祖法语,把不识字的祖法语,把不识字的六祖讲说全部记录下六祖讲说全部记录下来,加以整理成为来,加以整理成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后世简称为,后世简称为六六祖坛经祖坛经。活佛济公,活佛济公,原名李修缘,是原名李修缘,是南宋禅宗高僧,南宋禅宗高僧,法名道济。济公法名道济。济公的一生富有传奇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既色彩,他既“颠颠”且且“济济”,他,他扶危济困、除暴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安良、彰善罚恶,在人们的心目中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好的印象。弘一法师(弘一法师(1880-19421880-1942年),即李叔同,经典年),即李叔同,经典歌曲歌曲送别送别(又称为(又称为骊歌骊歌)的词作者。)的词作者。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一生在音乐、戏剧、家。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都有较高的建树。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坛经两则课件1剖析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1290113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