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卫星气象学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1273534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1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卫星气象学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卫星气象学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年卫星气象学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2023年卫星气象学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卫星气象学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气象卫星遥感的意义和内容 二十世纪50年代,科学技术的两大突出进展: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大大地加快了科学进程。空间科学技术,出现了人造卫星,人类向宇宙空间进军,并广泛应用于天文、气象、地质、海洋、农业、军事和通信等领域。1960年4月1日,TIROS 卫星升空,开创了人造卫星应用于气象的新纪元。气象卫星:人造星体,在宇宙空间、确定的轨道上飞行,携带着各种气象探测仪器,以对地球及其大气和海洋进行气象观测为目的,测量诸如温度、湿度、风、云、辐射等气象要素和降雨、冰雹、台风、雷电等天气现象。仪器越来越先进,精度越来越高。气象观测为什么需要卫星?1.观测范围广 一颗极轨气象卫星每12小时左右就能对全球

2、大气观测一遍,一条轨道在地面的扫描条带宽达2800 公里左右。一颗静止气象卫星能获得地球上近一亿平方公里的气象资料,能观测到台风系统的全貌和全过程。2.观测次数多、时效快 静止气象卫星一般每20分钟左右即可获得一次观测资料,还可用更短的时间间隔(515分钟)取得较小范围的观测资料,对于监视灾害性天气系统特别有利。极轨道气象卫星在经过地面 台站上空10多分钟内,可获得1000 多万平方公里的资料。3.不受自然条件和国界的限制 卫星气象观测能覆盖海洋、沙漠、高原等人烟稀少地区,填补这一些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的空白。卫星观测与地面观测站互补 卫星观测与海洋观测站互补 气象卫星观测的特点 空间固定轨道上

3、运行 自上而下进行观测 全球和大范围的观测 使用遥感探测技术 提供丰富的观测资料,受益面广(气象+其他领域)遥感的概念气象卫星基础 在一定距离之外,不直接接触被测物体和有关物理现象,通过探测器接收来自被测目标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辐射信息,并对其处理、分类和识别的一种技术。利用卫星这一个运载工具进行遥感探测称做卫星遥感。而得用气象卫星对大气进行遥感探测称做气象卫星遥感,亦称卫星大气遥感。静止气象卫星优点 相对于地球静止,一颗卫星观测面积1/4地球,是监测中小尺度灾害天气和其他快速发展的灾害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追踪位置和运动方向,开展临近预警预报必不可少的观测工具,如:台风、热带气旋、强暴雨

4、系统等 森林、草原大火 沙尘暴 火山爆发等 静止气象卫星劣势 轨道高,仪器制造困难,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的空间分辨率提高困难;轨道高,难以实现微波遥感,全天候探测困难;一颗卫星不能进行全球观测;高纬度观测分辨率降低,不能观测两极。极轨卫星观测特点 1.极轨气象卫星轨道进度和较低的轨道高度使得它可以进行高分辨率全球观测、地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监测;2.极轨卫星的全球大气三维要素场的垂直探测,可以为提高长期数值天气预报精度提供高价值数据和产品。缺点:不能达到高频次观测能力。气象卫星资料应用的效果 增加了气象资料的内容和范围 监视暴雨和强雷暴天气 监视海洋上的天气系统 加深了对天气系统的理解 改进了长期

5、天气预报 为海上活动提供指导 提供农业气象资料 应用于军事气象 收集和转发各种气象资料 空间环境监测 卫星的运动规律 假定:(1)地球,理想球体,均质,质心在地心;(2)卫星质量卫星本身尺度,质点;(4)忽略其它因素对卫星的作用力。根据理论力学,卫星在地球引力(有心力)作用下的运 动为平面运动。该平面称为轨道面,轨道面过地心。卫星运动三定律(开普勒运动定律)卫星运行的轨道是一圆锥截线(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地球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卫星的矢径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即面积速度为常数)。卫星飞行速度 V2=(2/r 1/a)第一宇宙速度卫星在地心引力下作圆周运动:V1=7.912km/

6、s 第二宇宙速度当卫星飞行速度进一步增加,离心力加大到使卫星脱离地球引力场,即a,卫星就演变为太阳行星,而轨道成为抛物线形。由活力公式得:V 2=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若卫星飞行速度进一步加大,卫星的离心力进一步增大到大于太阳引力,则卫星脱离太阳的引力场进入银河系。V3=16.7Km/s 在地球坐标系中 升交点与降交点卫星由南半球飞往北半球那一段轨道称为轨道的升段;卫星由北半球飞往南半球那一段轨道称为轨道的降段;把轨道的升段与赤道平面的交点称升交点。轨道的降段与赤道平面的交点称降交点。轨道倾角(i):指赤道平面与轨道平面间的(升段)夹角。周期(T):指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截距(L

7、):连续两次升交点之间的经度数。L=T*15度/小时。星下点:卫星与地球中心连线在地球表面的交点称为星下点。轨道数:指卫星从一升交点开始到下一个升交点为止环绕地球运行一圈的轨道序数。什么是近极地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的相对取向保持不变,即,每天过升交点的局地时间相同。近极地太阳同步卫星轨道的实现 1.卫星轨道平面随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平动 一年内卫星轨道平面相对于太阳发生顺时针360 的转动!平均每天变化为:360/365天=+0.985/天 2.卫星轨道平面因地球椭形而进动 圆形轨道进动率:=10 cosi*(R/(R+H)3.5 i0,进动自东向西;i90,90,实现=-0.985

8、/天来抵消轨道面的相对运动,即可实现近极地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如,H=830km,i=98.7 ,即可实现。=10*COS(RADIANS(98.7)*(6370/(6370+830)3.5=-0.985 太阳同步轨道的特点 优点:(1)轨道为圆形,轨道预告、接收和资料定位方便;(2)可实现包含极地的全球观测;(3)在观测时有合适的太阳照明,有利于资料处理和使用;(4)仪器可以得到充分的太阳能供给。缺点:(1)对中低纬度同一地点观测的时间间隔太长(相对于GEO),不利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2)相临两条轨道的观测资料时间差达100多分钟,拼图不利。地球同步/静止卫星轨道(GEO)卫星相对于地

9、球而言是静止的(没有任何方向上的运动)。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实现 轨道倾角i=0,地球赤道平面与卫星轨道平面重合;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轨道偏心率e=0,即轨道是圆形;卫星运行周期T=23小时56分04秒,和地球自转周期一致。H=(/4 2)T21/3-R=35860(Km)V=/(R+H)1/2=3.07(千米/秒)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优缺点 优点:(1)高度高,视野广;(2)对同一地区连续观测;(3)监视中小尺度天气系统;(4)圆轨道,定位、处理、接收方便。缺点:(1)不能观测两极;(2)高度高,精度难提高。自然界一切物体都时刻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传递能量,同时也接收外界投射来

10、的电磁波,这种能量传递的方式称为辐射。以这种方式传递的能量,称为辐射能。r 射线:波长10-11-10-4nm,产生:放射性元素蜕变;特征:具有很高的能量,几兆电子伏特。x 射线:波长10-5-0.0045 m,产生:原子内部的电子从激发态恢复到稳态;特征:波长短,频率高能穿透密度很大的物质。紫外线:波长10-5-0.35 m,产生:原子和分子内部的电子状态改变;特征:频率较高,各种物质对短的紫外线有吸收。可见光:波长0.35-0.76 m,产生:原子内部的电子状态;特征:对人眼有特殊的刺激。红外线:波长0.76-1000 m,产生:分子、原子的振动转动;特征:与温度有关。微波:波长:1mm

11、1m。大于30厘米的波称无线电波。产生:内部分子的转动引起的。辐射能Q:焦耳、热力学卡(1k=4.1840J);辐射功率(或Radiant Flux 辐射通量W):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表面的辐射能量,单位J/s。辐射强度I:点辐射源在某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传送的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E(Radiant Flux Density)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单位为W/m2。辐亮度L(Radiance):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所通过的辐射能量,单位为Wm-2sr-1.辐照度(E):指投射到一表面上的辐射能量密度。出射度(M):指辐射体表面发射出的辐射通量密度。辐射源 点辐射源:点源的辐照度(

12、或辐射通量密度)将随r 2减小。平行辐射:光源足够远,辐射传输方向相互平行;在不考虑吸收散射等因素时,平行光的辐射通量密度应当是常数,如太阳辐射。面辐射源:特点是它可以向2立体角中发射辐射能。对平面平行大气,水平方向的辐射分量都是相同的,它们对局地能量平衡不起作用。因此只关心垂直方向的辐射通量密度。余弦辐射体或Lambert光源 辐射强度不随方向变化的面辐射源 辐射的物理规律 吸收率、反射率和透射率 对单色辐射,称为单色吸收率、反射率和透射率,分别记为Al,Rl,l 各种物体对不同波长的辐射具有不同的吸收率与放射率,构成了该物体的吸收光谱或辐射光谱。反照率: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绝对

13、黑体:所有波长吸收率均为1,A=1。单色黑体:某一波长吸收率为1,Al=1。灰体:吸收率不随波长变化,但小于1。黑体:是指某一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意方向和任意波长的吸收率或发射率都等于1。有效温度(Te)如果温度为T的物体的出射度为M(T),又设想M(T)为温度为Te的黑体发出的,即M(Te)=M(T),则黑体的温度Te 称为该物体的有效温度。根据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得 Te=M(T)/1/4 色温度(Tc):如果物体的辐射光谱分布与温度为Tc的黑体的辐射光谱分布相同,则称Tc为该物体的色温度。亮度温度(Tb):在给定波长处,如果物体的辐射亮度L(T)与温度为Tb的黑体辐射亮度相等,即L(T

14、)=B(Tb)则称Tb为该物体的亮度温度。Tb T 亮度温度(Tb)又称等效黑体温度或辐射温度。辐射平衡状态(或平衡热辐射)吸收和发射辐射能量相等:1)物质热状况保持不变,可用一确定温度表示;2)各向同性。基尔霍夫定律 在辐射平衡条件下,任何物体的单色辐射通量密度FT与吸收系数AT成正比关系,二者比值只是波长和温度的函数,与物体性质无关。任何物体的辐出度和它的吸收率之比都等于同一温度下黑体的辐出度FB。意义:1.将物体的吸收能力和放射能力联系起来;2.将各种物质的吸收、放射能力与黑体的吸收放射能力联系起来。普朗克定律 对于绝对黑体物质,单色辐射通量密度与发射物质的温度和辐射波长或频率的关系:物

15、理意义:黑体辐射与物质组成无关;黑体辐射强度随温度增高而增大(Stefan-Boltzmann定律);最大强度的波长随温度增高而减小(Wien位移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黑体的积分辐射通量密度与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F=BT=T4 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最大单色通量密度与它的温度成反比 maxT=2897.8(mK)学习、研究辐射的意义 辐射能是地面和大气的基本能量来源,辐射是地气系统与宇宙空间能量交换的唯一方式。辐射传输规律是大气遥感的理论基础。数值天气预报中需要定量化考察大气辐射过程。气候问题辐射强迫。吸收:投射到介质上面的辐射能中的一部分被转变为物质本身的内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大气吸收光谱

16、 H2O 吸收约20%的太阳能量 几乎覆盖长波辐射整个波段 吸收作用主要在对流层,特别是对流层下层。液态水:吸收带与气态对应,波段向长波方向移动 O2主要在小于0.25 m的紫外区 O3 强吸收带在紫外区 CO2吸收主要分布在大于2 m的红外区:较强中心为2.7 m、4.3 m 和15 m(最重要)紫外波段:O2、O3把0.29 m以下的紫外辐射几乎全部吸收。可见光波段:只有非常少量的吸收。红外波段:主要是水汽的吸收,其次是CO2和CH4。14 m以外的辐射不能透过大气传向外空。大气窗和大气吸收带:太阳或地球-大气的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时被大气中的某种气体所吸收。吸收随波长变化很大,对辐射吸收很强

17、的波段就称为该气体的吸收带,吸收很弱或没有吸收的波段称为大气窗,812 m大气的吸收很弱 光学厚度:沿辐射传输路径,单位截面上所有吸收和散射物质产生的总削弱。光学质量:辐射束沿传输路径在单位截面上所通过的吸收或散射气体的质量,称为光学质量(optical mass),常以u表示。常将整层大气在垂直方向的透过率称为透明系数 大气散射 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时,与分子、尘粒、雾滴和雨滴等粒子相互作用,导致辐射向各个方向传播,这就是散射。散射是大气辐射衰减的重要原因之一。散射特征与粒子大小、形状和介电特征有关。反射辐射亮度不随观测角度而变,我们称该物体为漫反射体,亦称朗伯体。漫反射又称朗伯(Lambert

18、)反射,也称各向同性反射。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处,通过与太阳光线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总辐射通量密度(包括所有波长)。1981年,WMO推荐的太阳常数最佳值为:13677Wm-2 云的反照率 云的反照率既依赖于云的厚度、相态和含水量等云的宏微观特性,而且和太阳高度角和下垫面反照率有关。行星反照率 地球-大气系统的反照率称为行星反照率,它表示射入地球的太阳辐射被大气、云及地面反射回宇宙空间的总百分数。目前认为全球的行星反照率数值可取0.30。气象卫星接收到的辐射包括:地面和云面发射的红外辐射 地面和云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大气各成分发射的向上的红外辐射 地面和云面反射的大气向下的红外

19、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辐射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有云时大气中红外辐射的传输 假如大气中有水平均匀的高、低两层薄云,忽略各云层和地表对辐射的反射,则到达大气顶的辐射L()由三部分组成:高云下面的地表、低云和大气发出并透过高云向上的辐射,高云云层向上发出的辐射 高云以上大气发出的辐射 卫星仪器探测的分辨率是指从卫星上能区别两个相邻物体的能力,或者是能分清两个物体的最短距离。如果两个物体间距离小于卫星探测的分辨率,则这两个物体不能分辨。表示卫星探测分辨率的参数有三个:空间分辨率 指卫星在某一时刻观测地球的最小面积 灰度分辨率或温度分辨率 在红外云图或可见光云图上,如果相邻两个邻接瞬时视场的反

20、照率或温度相同,其色调也相同,这就会无法区分它们。但是是当这两个瞬时视场内目标物的温度或反照率有差异,并达到一定数值时,这两个视场就能被分辨,这个能被分辨的最小温度差或反照率差值称为灰度分辨率或温度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指卫星对同一地区观测的时间间隔,与卫星的扫描速率、扫描区域和选用的卫星轨道有关。在卫星云图上指,平均在一个象素上的凝视时间。空间、灰度/温度、时间分辨率之间的关系 空间分辨率、灰度/温度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三者是相互制约的。卫星探测仪器的标定就是将卫星观测到的辐射值与仪器输出建立对应关系。一、卫星资料的发送和接收 1、卫星资料的发送(1)观测资料存储发送(极轨卫星)(2)观测资料实

21、时发送或自动图片发送(简称APT 或HRPT)2、卫星资料的接收 卫星地面接收站有两种:指令接收站 自动图片接收站(称APT 接收站)APT 地面接收站的设备分成高分辨率APT 站(又称HRPT 站)和低分辨率接收站 APT站 卫星资料分两大类:图像资料和探测资料 卫星观测选取通道的原则:尽量减少大气对观测的影响;根据观测对象确定选用的波段;根据卫星观测的目标特性确定观测波段。VIS 通道:0.520.68,0.580.68 m 等大气窗可见光云图 0.7251.1 m 近红外云图 IR 通道:10.512.5 m 大气窗长波红外云图 3.553.93 m 大气窗短波红外云图 5.77.3 m

22、 水气吸收带水汽图 图像灰阶规则:VIS:反射强,辐射测量值大,用白色表示,如厚云区;反之,用黑色表示。IR:温度低,辐射测量值小,用白色表示,如厚云区;反之,用黑色表示。红外云图观测原理 物体温度越高,卫星观测到的辐射 L(s)就越大,卫星云图的色调就越暗;物体温度越低,卫星观测到的辐射 L(s)就越小,卫星云图的色调就越亮。(辐射大用黑色表示,辐射小用白色表示)可见光(0.5-0.6微米)云图的特征 1.在一定的太阳高度角下,物体的反照率越大,它的色调就越白;反之,就越暗。云的反照率决定于云的厚度和相态。水面反照率一般小于陆地,但镜面反射除外。2.太阳高度角越大,它的色调就越亮;反之,就越

23、暗。故有色调日变化、季节变化等。3.外空不反射太阳光,为黑色。有时会看到月亮。可见光云图分析 上图是上午 10:00(北京时)和下午的可见光卫星云图,从图中可见到:(1)对于上午云图,由于太高度角的原因,图片的西北侧E处太阳光还没有照射到,呈暗黑色,我国南方地区A以层状云为主,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最东面一侧 DF处为较白亮的一条冷锋云带;(2)在下午的卫星云图上,太阳光的方向从西向东照射,云与地表的色调明显改变,A处的云表现为较白的色调,陆面E表现为灰色,冷锋云带D-F显著变暗;(3)由于太阳高度角的原因,在上午图上的东北方向上云的色调较亮,在下午的云图上西南侧的云的色调要亮。长波红外(10.5

24、-12.5微米)云图的特征 卫星观测到的辐射越大,云图像素色调就越暗;辐射越小,云图像素色调就越亮。即,黑灰像素:物体温度高。白亮像素:物体温度低或 小或辐射被衰减。1.地面色调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纬度越高,色调越白;夏季的色调比冬季的色调要暗(清晰)。2.海陆色调差异的季节变化: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冬季海面温度高于陆面温度,云图上海面的色调比陆面要暗;而夏季正相反。3.云色调与云顶高度、云层厚度有关。受视场的影响。受光学路径的影响。4.外空热辐射近为 0,为白色。长波红外云图中地面温度的昼夜变化 可以看到:(1)冬季高纬地区 A地表面温度很低,色调较浅,从南向北,色调由暗变浅;(2)在白天

25、云图上青藏高原 G由于太阳的辐射加热,陆面温度增高较快,呈暗黑色调;在夜间的云图上,青藏高原 G地势高、由于辐射冷却,陆地热惯量小,地表面的温度冷却快,较四周温度低,呈浅的色调;(3)白天陆面度较高,与云的温度的差增大,中低云 B与地表间差别明显;但是在夜间的云图上,地表冷却比云顶要快,云与地面间的温度差减小,由此它们间差异减小,不容易区分它们。使用红外云图的注意点 利用红外云图可以估算地面或云顶表面的温度,但是由于云体分布差、卫星视线、卫星观测的分辨率和大气存在有吸收等原因,造成在卫星云图上云的识别和云顶温度估算误差。主要有:1)在夜间很难观测到低云和雾,这是因为低云和雾的温度与地表温度十分

26、相近;2)对于超过几百米厚而密实的云层,可以看成是黑体,卫星测量辐射主要来自云顶表面,由此可以直接估算云顶温度或高度;3)大气吸收对估算云顶温度和地面温度的影响。短波红外(3.55-3.95um)云图的特征 因反射太阳辐射的加入,比长波红外云图更复杂。在这一谱段,由于大气的透明度很高,大气吸收对卫星估算表面温度的影响小,能较精确地测量表面温度。但是,在白天,这一通道接收到的辐射有地面和云面反射太阳辐射及地面云面发射的短波红外辐射,由于来自这两种不同辐射源的辐射分别反映物体的反照率和发射辐射特性,对于识别物象造成困难,但是短波红外云图在监测低云和卷云等方面有它独有的功能。此外用它对于监测夜间的雾

27、区特别有用。色调 色调也称亮度或灰度,它是指卫星云图上物象的明暗程度。不同通道图像上的色调代表的意义也不同。可见光云图上的色调与物象的反照率、太阳高度角有关。对云而言,其色调与它的厚度、成分(水滴or 冰粒子)和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云的厚度越厚,反照率越大,色调越白,大而厚的积雨云色调最白,因此,有云的色调可以推算出云的厚度。在相同的照明和云厚条件下,水滴云要比冰云白。对水面的色调取决于水面的光滑程度、含盐量、浑浊度和水层的深浅。一般的说,光滑的水面(风小)表现为黑色;水层越浅,水越浑浊,其色调越浅。红外云图上,物象的色调决定于其本身的温度,温度越高色调越黑。由于云顶温度随大气高度增加而降低,

28、云顶越高,其温度也越低,色调就越白;积雨云和卷云的色调最白,夏季白天沙漠地区温度高,色调很黑。短波红外云图上,白天物像一方面反射太阳辐射的同时,其以自身的温度发出短波红外辐射,所以图像上的色调不仅取决于反照率,还取决于温度,造成图像复杂,根据色调识别图像很困难。水汽图上,根据色调可以识别水汽的分布,由水汽图也能判别积雨云和卷云。暗影是指在一定太阳高度角下,高的目标物在低的目标物上投影。所以暗影都出现在目标物背光一侧的边界处。暗影只能出现在可见光云图上,它反映了云的垂直分布状况。由暗影可以识别云的类型。分析暗影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暗影的宽度与云顶高度有关,云顶越高,暗影越宽。2 暗影的宽度与太

29、阳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角越低,暗影宽度越宽。迎太阳一侧云的色调越明亮,背太阳光一侧出现暗影。3 上午的卫星云图上,暗影出现在云的西边界一侧;下午的卫星云图上,暗影出现在云区的东边界一侧。4 暗影只能出现于色调较浅的下表面上,如低云、积雪或太阳耀斑区内容易见到暗影。云是由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而形成的微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雪晶等单一或混合组成的形状各异漂浮在天空中可见的聚合体。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在天空中的分布和演变,显示出当时大气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分布状况,是未来天气预报的主要征兆之一。根据观测和天气预报的需要,按云的底部距地面的高度,将云分为低、中、高三族,然后按云的宏观特征

30、、物理结构和成因,划分为十属二十九类云状。太阳耀斑区 在可见光云图上,水面一般呈黑色。但是当太阳光从水面单向反射至卫星仪器内,则其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一片色调较浅的明亮区域,这区域称做太阳耀斑区。在卫星云图上识别太阳耀斑区要注意以下几点;1)太阳耀斑只出现在可见光云图上的水面区域。2)如果水面平静,则太阳耀斑区小而明亮;如果水面上有风浪,则太阳耀斑区的范围大而色调较暗。3)如果是上午的云图,则太阳耀斑区出现在星下点东面一侧;如果是下午的云图,则与上刚好相反。4)如果太阳耀斑出现于水陆并存的区域,则陆地为较暗黑的色调,水面则特别明亮。明亮的太阳耀斑有时会云相混,所以分析时要注意。带状云系:一条大体上

31、连续、具有明显长轴、长宽之比至少为 4:1 的云系。如果云系的长宽之比小于 4:1,则该云系称之为云区。在卫星云图上,冷锋、锢囚锋、静止锋、切变线、热带辐合带(ITCZ)和急流等天气系统表现为带状云系。云带:带状云系宽度1 纬距。云线:带状云系宽度1 纬距。斜压叶状云系 形状如叶的宽云带,由 S 形后边界、逗点状头部和 V形缺口的尾部构成,表示高空槽、低槽冷锋等天气系统。静止锋云系 天山静止锋:横亘天山北里,东西带状,连阴雨,锋面在南界。昆明静止锋:西南山地以东,片状,低云为主,云顶均匀,色暗,锋面沿西南山地,连阴雨。华南静止锋:南岭以北,东西带状、片状,低云为主,云顶均匀,色暗,锋面沿南岭山地,连阴雨。弱时云带不连续。梅雨锋:长江流域,带状,准直线形,长数千公里,以层状云为背景,其上分布着各种大小不同强度各异的对流云团,色调差异很大,连续性降水中有暴雨,锋面在云带南界以内的云带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