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策划书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21132517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共艺术策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公共艺术策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公共艺术策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公共艺术策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艺术策划书(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公共艺术策划书篇一:公共艺术设计教案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XXXX 学年度第二学期公共艺术设计教案及实训方案授课教师: 孙 凯所在教研室:设计教研室适用专业: 艺术设计授课班级: 11(三)环境艺术设计XX 年3 月公共艺术设计自编讲义公共艺术(Public Ar t)是一个外来语,又被称为公众的艺术或社会艺术,它不隶属某一类艺术流派或艺术风格 也不单指某一类艺术形式,它存在于公共空间并为公众服务 体现了公共空间中文化开放、共享、交流的一种精神与价值。一、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学术界对公共艺术有多种说法,归纳起来不外两类, 一类是从狭义的角度界定,另一类则从更加广义的角度加以 阐释。从狭义上讲,公共

2、艺术是指放置在公共空间中(如: 公共绿地、广场、建筑以及城市道路)的雕塑、壁画、装饰、 园艺、标识、广告、地景等艺术形式。广义的公共艺术包含 内容更为丰富,不仅包含前面提到的诸多艺术形式,还包括 由公众兴办或参与的公开的表演艺术和其他公开的艺术活 动。公共艺术涉及范围广泛,从形式上说,它有雕塑、摄 影、广告影像、壁画、表演、音乐、园艺、装饰等多种表现; 从功能上说,它可以分为纪念性的公共艺术、装饰型的公共 艺术、休闲型的公共艺术、实用型的公共艺术、游戏型的公 共艺术以及庆典型的公共艺术;从空间布局上看,它可以有 立体和平面之分、室内和室外之别以及地景和空间相对。从 载体上说,它可以是硬性的,如

3、雕塑、陶器、围栏,也可以 是软性的,如编制物、灯光、挂饰,还可以是以多媒体的形 式出现的,如照片、音乐、影像等存在形态。公共艺术最根本特征是公共性。公共性的涵义有两个 层面,一是从形式的角度看,公共艺术与私人艺术和架上艺 术有很大差别,这表现在,一方面,它进入的是更为广泛的 公共空间,不可能以私密的形式建构;另一方面,公共艺术 的公共空间性必须要面对公众,公众可以主动选择美术馆、 音乐厅中的艺术,但必须要面对城市中的公共艺术。二是从 内涵上讲,公共艺术已进入到广泛的社会交流中,它所承载 的社会功能和文化精神,它所体现的审美趣味就不能是随意 与私人的。它不是对日常生活的局部装饰和简单介入,而是

4、以美学、文化、艺术观点为指导,从整体上介入公众的生活 方式,以不断引导和满足人们对艺术化生存的需要。城市是公共艺术的载体,公共艺术属于城市,它随城 市而生,为城市而存。从发生学上讲,公共艺术从产生时期就与城市结缘,成 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公共艺术的最早发端应追溯到 古希腊雅典城所出现的阳光广场,那时,大型广场和公共建 筑的出现就使得艺术有了开放性、民主性和参与性的特征。 现代意义的公共艺术诞生在二战之后,伴随着美国对城市的 重新规划与治理,一些艺术家开始把艺术创作的场地从美术 馆挪到了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以雕塑为主要代表的室外艺术 大量出现,公共艺术一词也应运而生,20 世纪 60 年代由

5、政 府倡议、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实行的“公共艺术计划”直接 赞助公共艺术则把这种艺术活动推向高潮。从发展的角度讲,城市是变化的,公众对城市的需求也 是不断变化的。相对于人类的其他创造成果,城市的发展因 为人们不断改变的需求而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没有最 终的完成体。在现代城市的发展历程上,以经济为核心的现 代主义世界观使许多城市失去了他们曾经拥有的人文精神 资源,而新兴的城市由于缺少文化的积淀,也逐渐沦为环境 和精神的沙漠,而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开采和对环境的无情破 坏,使得城市变得更加无情与冷漠。正如查尔斯摩尔在一次 颁奖典礼上所说的:“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不可居住。此 时,我们的建筑却变得越来

6、越好。这是为什么呢?”这 个疑问正说明了城市的扩展已越来越远离艺术化生存的理 想,越来越远离令人愉悦的美感,越来越远离它建设的初衷。城市的片面发展必然引发对文化的诉求,唤醒人们对 艺术化生存的回归。进入2 1世纪的城市,经济已不再是衡 量一个城市发达与否的唯一标准,文化逐渐成为城市的核心 要素,以文化内涵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氛围已成为表现城市魅 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有专家指出, 21 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 中心将向有文化积累的城市转移,艺术开始走向更广大的人 群,走向生活本身,而公共艺术则代表了艺术与生活、艺术 与城市、艺术与大众的一种新的取向与融合。从功能的角度讲,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7、 也是城市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理想的一种体现。相对于纯艺 术和架上艺术,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特质必然使得公共艺术的 文化表现性要强烈得多,它承载着更多的社会的、文化的乃 至政治上的功能,带有更多的群体而非个体、社会而非个人、 共享而非占有的非功利色彩。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现代公共艺术就是还城市以美感,让人体会生活于其间的真 正乐趣,让城市成为人诗意栖居的理想场所。从文化本身来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内涵,是 一个城市的品格的象征。城市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社会形式 或者说是人类的社会化存在与文化存在的形式。城市是人类 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它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经济中心,更是文化的

8、集中地和发源地,城市本身便是人 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成果。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生动 写照,反映着它所处的时代的社会面貌、经济状况、科学技 术、生活方式、哲学观点、审美取向、宗教信仰所有文化问 题,城市也成为当代人观察世界、完善自身、展现自身的天 地和舞台。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世界上的城市千差 万别,根本的差别就在于城市文化的不同。一座城市中有没 有富有创意与代表性的公共艺术和公众参与的相对宽松的 艺术氛围的存在,有没有适当比例的充盈着艺术气息的文化 交流与审美及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 文化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它们的多寡和繁荣与否往往体现 着这个城市居民的生存样态

9、、审美趣味乃至整体的文化精神 如果说建筑是城市里的“面”,道路是城市里的“线”的话, 那么公共艺术就是城市中的“点”,它们凝聚着它们特有的 灵性,展示着它们特有的语言,诉说着每一个城市的每一个 观念,让人们品味着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文化 情怀。二、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现状在我国,公共艺术是一个新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及 公共艺术在城市中的大量出现是在 20世纪90年代,与社会 转型时期城市公共领域的不断增多和市民社会的逐步形成 密切关联。可以说,公共艺术理念在我国城市的不断深入和 其文化价值的突显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政治体制的 逐步完善以及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必然结果。在我国,公共艺

10、术这一概念提及之前是以“城市雕塑”、 “环境艺术”的面目出现的。在 20 世纪 80 年代,公共艺术 是以城市雕塑为主要形式。以北京为例,在 1984 年,北京 就率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以雕塑为主题的“石景山雕塑公 园”,长安街沿线也汇聚了众多的城市雕塑和其他形式的公 共艺术作品。位于复兴门西的和平少女则成为这一地区的标 志性雕塑,少女洁白的形象与浓郁苍翠的绿色背景相映成趣 其内蕴的主题传递出和平这一永恒的人间理想,应该说,这 件艺术作品成为那个时代公共艺术的大成之作。80 年代中后期,包括城市雕塑在内的公共艺术开始注 重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这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过速发展 导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

11、出现相关联。艺术家开始关注环境 恶化对城市生活质量的影响。这一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以现实 的城市环境问题为主线,自觉地把艺术设计和环境理念相结 合。正像一篇评论文章所说:“80 年代现代意识的一个重大 发展,不是什么主义、运动,也不是什么风格、流派,而是 环境艺术与环境设计的普遍认同。”1环境艺术的表现方式 进一步打破了人们对传统艺术观念的理解,它将构成环境空 间的各种要素结合起来去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艺术家 前瞻性地担负起艺术对环境、艺术对城市文化发展的重任。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中国 城市建设的步伐也随之加大,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结构开始 出现经济商业的利益主导,文

12、化消费市场充斥在城市和 它的边缘地带。公共艺术的发展也呈现出多个与以往不同的 发展态势,一方面,与商业社会的特征相吻合,出现了一批 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艺术,以充斥于各公共空间的各种广告 为标志;另一方面,伴随着公众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消费观念 的更新,以消费为特征的艺术波普艺术悄然兴起,它强 调公众的参与和兴趣,提倡具有平民趣味的文化消费,公共 艺术呈现出大众参与的态势。在艺术设计上,由于城市设计 思想纳入城市规划当中,伴随着大量“欧陆风格”建筑在中 国个大城市的出现,追求艺术风格的个性异彩的公共艺术和 个性建筑相呼应,市民广场、沿街立面、草坪美化、滨水景 观、商业街公共艺术等的大量出现成为 90

13、 年代以来的一大 城市文化“景观”,体现在公共艺术特色上则是大众化、个 性化、娱乐化和商业化的相互杂糅,写实艺术、抽象艺术、 波普艺术等艺术风格并存,文化艺术消费成为大众消费的时 尚,公共艺术的多元化存在成为构筑城市文化的风景。但是,公共艺术的繁荣景致并不意味着我国公共艺术 设计理念和艺术创作的完美,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精神追寻 的探索和实践所取得的累累硕果并不能掩盖与之伴生的一 系列问题。在公共艺术中,对城市文化建设的误读和理解偏 差以及一些其他的人为因素导致了公共艺术中发展的一些 有悖于艺术公共精神的现象,有些公共艺术甚至成为日益泛 滥的视觉污染。其具体表现在:之一:公共艺术的同质化现象。以

14、雕塑为例,几年前 在华东某城市的街头矗起一组拟人化的铜雕,赢得了公众的 好评,而不多久,类似的铜雕被大量复制,出现在一些城市 的街道、广场上。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克隆”城市雕塑,成 为城市文化中的艺术垃圾。类似的现象还出现在对城市广场 设计的雷同上。这种城市公共空间的“同质化”现象,只满 足于表面上的轰轰烈烈,却忽略了不同城市不同的文化背景 和城市现状。城市公共艺术“千人一面”现象使得城市的表 情单一,缺乏形象魅力。之二:公共艺术的“非艺术”现象。在我国,与公共艺 术呈飞速发展态势相伴的是艺术设计和制作上的粗鄙和没 有文化支撑不知所云的空虚符号,出现与艺术相违背的非艺 术现象。以首都北京为例,由

15、于缺乏总体的公共艺术规划, 缺乏严格的公共艺术质量评判体系,在繁华的西单地区曾出 现过一组因被民俗学家斥为“败俗”的雕塑,仅仅摆放了一 周就被迅速拆除了。就雕塑一项,北京已经被拆除就有 34 项,另外十几项被评为“差”的城雕也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之三:公共艺术的“形象工程”现象。公共艺术成为 政府官员显示政绩的一张名片。超大型的文化广场、超豪华 的主题公园以及一些迎合政治需要但不顾及审美需要的“涂 脂抹粉”术成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代表。城市公共空间 建设是在高、大、全上相互攀比,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 是城市发展的“异化”。以北京为例,由于地处政治文化中 心,许多公共艺术的立项压在政治运动式

16、思维上,为了迎奥 运和创建文明社区,许多街道大搞公共艺术,一轰而上的结 果只能是劳民伤财。之四:公共艺术的“快餐文化”现象。公共艺术在我 国诞生较晚,但自诞生之日起便有席卷华夏之势,甚至出现 公共艺术“大跃进”的局面。以上海为例,到 XX 年,上海 的 1034 座城市雕塑中,优秀作品只占 10% ,另外 10%是劣质, 其他 80%则为平庸之作。公共艺术的创作一旦脱离了艺术的 精神,成为文化的快餐和应景之作,那就脱离了它真正的使 命和神圣的意义。短期的“快餐文化”催生的公共艺术呈现 出浮躁、肤浅的文化现象,它使深层的文化思考表面化、简 单化,造成艺术品性的矫饰与低质,或形成公共艺术“金玉 其

17、外,败絮其中”的浮夸品质。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文化的表情符号,是城市内在的 外化,是城市价值取向的风标。公共艺术问题的出现直接导 致城市文化构建上的偏差,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整个社会文化 发展的衰弱,正视问题,认真解决才是惟一正确的选择。三、城市公共艺术发展因素分析在我国,造成城市公共艺术状况良莠不齐的原因和影 响公共艺术发展的因素很多,传统与现代艺术观的冲突与融 合、艺术的独特个性与公共精神的差异与互补、艺术家的主 体性与公众参与性的价值冲突、城市建设与艺术环境的问题 艺术设计与制作的即时性与延时性考虑,政府的职能与公共 艺术规划的制定等问题都影响公共艺术的发展。其中最主要 的两个因素就是艺术家与

18、公众。近现代艺术,是由艺术家来决定艺术的,这种观念所 造成的结果就是“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在个人主义、 精英主义的世界里,艺术是晦涩的,它们常常是个人内心生 活的传记,或者无意识的显露,艺术具有不可通约、无法有 效传达的特性,艺术与公众之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艺术 家无端对自己的拔高,使公众处于一种艺术强权之下,如果 不接受这种艺术的强权,公众就会被告知为没有文化。传统 艺术理论中,艺术高于生活,以及典型化、理想化的思想, 构成艺术脱离生活的理由;在神圣的名义下,艺术与公众的 生活和体验并没有直篇二:公共艺术布者: 发布时间: XX-5-19 该新闻截至时间: 阅读:1220开创城市公共空

19、间艺术的新起点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首届公共空间艺术系毕业 设计札记沈应平【引 言】XX年8月,“公共艺术时代”由孙振华老师 编著并出版全国,引起了雕塑学说界强烈的反响,是一部公 共艺术指导性的理论之书,同仁们开始争先阅读和研究,并 从公共艺术学说理论走向高校学科、走向社会实践,全国先 后有十多座高等艺术院校创办了公共艺术专业或学科方向。浙 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公共空间系成立于 XX 年 12 月,筹备于 1998 年,历练十多年的公共艺术理论探讨和师资等多方面准 备工作,今天我校首届公共空间艺术作品展出,是广大教师 多年来的精心耕种、热血凝成的果实。那么,公共艺术是来自何 方?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

20、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的公 共空间艺术系的定位和设计理念又是怎样?笔者一一答复,仅供同 行们参考。【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空间艺术、办学思路、设计理念一、从拉斯金的艺术设计思想谈公共艺术的起源约翰拉斯金(John )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倡 导者、奠基人,现代技术美学理论的先驱。他又是一位诗人、 文艺理论批评家和社会学者,1869 年任牛津大学教授,从事 文艺理论批评和艺术史研究。主要代表作有 1846 年撰写的 现代画家,1853 年撰写的威尼斯的石头以及建筑 的七盏明灯等。约翰拉斯金的艺术设计思想影响了英国的 工艺美术运动,威谦莫里斯领导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基本 上略同于约翰拉斯金的艺术

21、设计思想和艺术设计美学理论。 拉斯金的艺术设计思想奠定了世界艺术设计理论思想,是不 可否认的功绩。十九世纪未二十世纪初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 展的一次影响非常大的“新艺术运动”和美术形式的变革的 运动,主要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如卡尔波、 罗丹、罗孛等,抽象雕塑派的代表人物布郎库西,立体派低 绘画代表人物巴勃鲁、毕加索,构成派雕塑代表人物有瑙姆、 加特等。约翰拉斯金美学理论思想引导了英国工艺拳术运 动,从理论上影响了“新艺术运动”。再述包豪斯艺术设计 教育学院的宣言“建筑家、雕塑和画家们,我们都应该转向 应用艺术”,拉斯金认为艺术家参与产品设计,包豪斯的教 育方针,“实际动手和理论素养重

22、,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 实践结合起来。”拉斯金的美学理论主张艺术设计要符合实 用目的,注重社会功能,主张艺术设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而不是为少数人所享用。拉斯金倡导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艺 术与工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提供艺术家、设计师应该向 大自然学习和艺术设计大众化的社会主义理想,对英国工艺 美术运动、德国的包豪斯学院,乃至世界的新美术运动的兴 起与发展都起到积极的进步的推动作用。但拉斯金的艺术设 计思想有着他的片面性,主要体现在否认新技术、新材料, 对人类艺术作品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关于公共领域“公共性”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哈贝马斯对 公共领域公共性的问题做过专门的研究。早在两百多年的启 蒙主义

23、运动,“公共性”“公共领域”概念正式确立。尽管现 在有人解构启豪主义,但其所带来的科学知识、信念和乐观 主义思想是积极的,是历史发展重要环节。18 世纪有关“公 共性”和“公共领域”的概念的出现,为将来的公共艺术做好理论上、思想上的铺 垫工作。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科学技术,社会经济进入了 一个后工业化的阶段,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出现,给西方艺术 带来了转折的变化,直接催生出当代意的公共艺术,开始重 新调整艺术和社会的关系,打破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 活、艺术与艺术门类的关系,让社会公众为艺术设计的主体。 许多艺术家设计师开始走出美术馆,走出个人工作定,打破 了“架上”传统雕塑,让他们的个

24、人作品能够最大程度与社 会公众接触,这是艺术家处理社会关系与艺术作品的一个重 要变化,从此进入公共艺术时代。公共艺术最初概念的形成 和较大规模的实施,是以 1965 年初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实 行“公共艺术计划”,直接赞助公共艺术的实施为标志的, 此后,逐渐兴起于欧洲及亚洲一些国家。西方发达工业国家 凭借其强劲的经济实力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使公共艺术 的发展步入规模化、有序化的发展轨道,经过几十年的积累, 硕果累累,值得借鉴。二、“公共空间艺术”从属于“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是指面向社会大众为对象,以大众需要为目的 通过策划、操作实现艺术为社会服务,提高整个社会精神文 明水准的创造活动。它是雕塑

25、、壁画、景观等所有公共空间 艺术的总称,是我国新兴的最前沿、最具有就业前景的综合 性美术和设计艺术学科;公共艺术是一种将艺术作品和民众 共同生活空间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活动。公共艺术造型是从设 计上解决公共艺术造型规律,提升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我国公共艺术学术研究与国外相比起点较晚,发展于近 几年,论文和著作不多。影响较大的论文是清华大学张苏卉 老师的“艺术的公共性与公共艺术”、孙振华博士编著 的“公共艺术时代”等,施慧老师编著的公共艺术设计。 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阐述公共艺术概念、内容和它的研 究方向,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即共性,普遍意义和公众精神。 我国部分政府行政部门已将城市公共艺术规划提到日

26、程上 来,例如浙江省杭州市安吉县等等,仅局限于我国东部经济 发达地区。公共艺术包括立体的艺术造型(建筑、雕塑、园林、小 品、公共设施、景观造型、植物造型、互动艺术)平面艺术 造型(壁画浮雕、地景艺术、影像艺术、高科技艺术),另 外还有表演艺术(歌舞、行为艺术)。总之,公共艺术研究 范围很广,具有城市“公共性”、“公众性”等特征,难以形 成高等艺术教育的学科或学科方向。因此,我们进行了城市 公共空间艺术造型的探讨。“公共空间艺术”首先公共空间取名于城市规划学科, 简单说公共空间是指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空间艺术是指城市公共空间的各种艺术造型。城市的公共空间包 括公众空间、物理空间、视觉空间、公众心理

27、空间等是城市 与区域是“点”与“面”的关系,一个城市总是与它对应的 一定区域范围相联系,局部与整体相互配合协调进行。公共 空间艺术,首先研究的是现代城市的公共空间,它与城市总 规划设计相结合,进行公共空间艺术分规划,确定公共空间 艺术的主题思想,文化内容形成与城市环境相互协调的艺术 造型的形式,形成一套与城市总规划相协调的公共空间艺术 作品的分规划方案。公共空间艺术具有以下特征:1、公共空间艺术具有一定社会公共性,即社会属性。 在公共艺术性过程实施中,公众参与,即我国的民众投票方 案及作品,这就要求艺术家放下架子,与平民接触,了解他 的思想文化以及审美观,创作出具有民众喜闻乐见的,又具 有艺术

28、深度的作品来。2、公共空间艺术具有一定开放性,即公众场所、社区、 地域、环境构成了公共艺术的场所,公共艺术的场所特征决 定了公共空间艺术的形式。3、公共空间艺术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公共空间艺术可 以是与公众互动的雕塑作品、地景设计、水景设计公共设施、 建筑设计、园林小品、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表演、摄影数码、 书法绘画等。4、公共空间艺术要较强的区域文化性和造型上的艺术 性,作为一位公共艺术设计师,要有较深的文化艺术素质, 引导民众正确的审美观,在陶醉民众情操同时,给予较深的 文化哲理,而不应出现低俗的喧嚣的作品公共空间艺术学科研究范围:立体造型分:城市雕塑、 艺术造型(纪念性雕塑、城市标志雕塑、园

29、林雕塑)景观艺 术造型(设施造型、植物造型、互动艺术、园林艺术造型、 建筑艺术造型)。平面造型分:浮雕壁画地景艺术(大地艺 术)。公共空间艺术学科的教学基础课有这几方面:一是艺 术造型训练(含徒手画、色彩造型、立体构成、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装饰图案、泥塑初步等组成);二是设计基础训 练(施工图基础、三维电脑、制图基础等)。三是公共空间 艺术学科的专业课有城市雕塑、园林造型、景观造型、建筑 造型等几方面组成。最终毕业设计为园林景观、建筑、城市 雕塑等综合性的艺术空间造型的组合,即城市公共空间艺术 造型(或规划)设计方案。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是公共艺术为大方向,公共 空间艺术主要是指城市中的

30、公众、公共空间。公共艺术含盖 面太广,它除了艺术造型以外,还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等,作 为高等艺术院校的一个专业方向,不可能在本科四年内完成这样庞大的教学计划。因此,因地制 宜、适时进取,根据社会艺术综合工程人才的需求,设立城 市公共空间艺术造型的专业或方向较为实际。三、我校的办学方法和毕业设计的理念:公共空间艺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办学宗旨是怎样,我 们进行了国内外调研,加上我系在工大综合大学的优势,我 们得出如下办学经验。1、“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办学方法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 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 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

31、、经济、市场、科技等诸 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艺术设计贵在创造活动与实践。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科 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 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 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 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在等建公共空间艺术系 时,我们首先在师资上进行专业的定位,首先是雕塑教师, 具备雄厚的雕塑艺术造型功底,可以发展为景观造型建筑造 型、园林造型,但缺乏园林建筑规范制图训练。二是环艺教 师,具备景观设计基础,但在艺术造型上缺乏较深美术功底。 三是理科园林和建筑教师,具备国家制图和

32、技术规范和园林 建筑设计理论,但在艺术造型上几乎为零。各尽所能、用其 长处,将教师的长处与学生的课堂上,让艺术类学生既有艺 术造型的功底,又是制图规范理论的基础,最后学生会超越 老师,因为老师给学生知识是他的精华部分。这就是我系的 “文”与“理”结合,“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办 学方法。2、“以培养综合性艺术工程设计人才”为办学宗旨 大家知道,我国现行的高等院校与我们公共空间艺术相 关联的理科类专业有: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土木工程、 园林设计、给排水、电气等专业。与我们公共空间艺术相关 联的文科专业有雕塑、国油版、壁画环境艺术、综合艺术、 多媒体动画等,这一些文理科专业分工很细,基础上

33、都与我 们公共空间艺术相联系或沾边。静心分析,无论是城市规划 还是城市雕塑,一开始工程招标时,都以方案形式出现,方 案有它的设计理念和思想,都有一套规律的要求可探讨;不 管你是园林设计还是景观方案设计,在招标时大部分都以造 型取胜当然使用功能也不能忽视。因此,公共空间艺术是以 造型为优势的学科,它包含园林景观、环艺建筑、城市雕 篇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普通高 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健康开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和学校艺术

34、教育工作规程(教 育部令第 13 号)的要求,在总结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 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方案,作为 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公共艺术课程、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方案适用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专业。一、课程性质 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 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公共艺术课程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 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 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 心环节。二、课程目标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

35、学习实践中,通过鉴 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 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 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 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三、课程设置普通高等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 教学计划之中,专科可参照执行。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 程中选修 1 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 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 2个学 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

36、、 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 法鉴赏、戏曲鉴赏。教育部部属学校、“211 工程”学校,以及省属重点学 校应开足开齐上述课程。其他学校应该努力创造条件,通过2 到 3 年的努力尽快予以开设。各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科建设、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 的优势以及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 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 和需求。有条件的学校,应将任意性选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任意性选修课程包括:作品赏析类,如交响音乐赏析、 民间艺术赏析等;艺术史论类,如中国音乐简史、外 国美术简史等;艺术批评类,如当代影视评论、现代 艺术评论等;艺术实践类,如合唱艺术、DV制作等。四、保障 为保证艺术选修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普通高等学 校应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加强公 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 生总数的%,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 50%。各校应按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配备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所需的专用教室和器材。目前尚未达到上述要求的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尽快 予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