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教学研究探索区域地理的人地关系结构教学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0959397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教学研究探索区域地理的人地关系结构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地理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教学研究探索区域地理的人地关系结构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地理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教学研究探索区域地理的人地关系结构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教学研究探索区域地理的人地关系结构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教学研究探索区域地理的人地关系结构教学(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教学研究探索区域地理的人地关系结构教学区域地理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孤立地讲述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等等地理要素,罗列事物、堆砌地名的现象。这种忽略地理事物之间的综合联系,不重视认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八股 ”式教学,是很难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尝试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突出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揭示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人地关系结构网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一、指导思想和依据原理首先,心理学表明: 人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是通过将知识信息加以组织与编码储存在大脑中,待需要时提 取的。这些信息越有序,越能表现各种各样的联系和线索,就越利于储存和提取。正如布鲁纳指出的那

2、样:“ 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 ”。因此,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注重各区域地理事象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整体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学习,是符合人的认识过程和思维规律的。第二, 按照哲学的观点,任何事物的诸矛盾中都有起决定因素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一个地区,尽管地理事物和现象浩繁复杂,但总有最具代表性和起关键作用的主导因素和共同特征,抓住这一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就能使教学提纲挈领,化繁为简,优化教学过程。第三,就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 区域性和综合性而言, 任何地区都存在着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和相互渗

3、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各个地区又存在着区域分异,从而形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些都使我们能够将看似零散的内容贯穿起来,找到它们之间或鲜明或隐含的内在联系。第四,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区域地理教学目的绝不仅仅是单纯传授地理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运用地理 基础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区域地理问题。为此,就要从区域条件、问题、区域发展方向、 策略这一新的视角重新构组教学内容框架,建立一个人地关系的结构体系。二、操作方法和教学要点1.教材处理和教学内容设计(1) 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一般情况下一个区域的特征是以这个区域的自然环境作为基础的。故而往往从这里入手,按照各地理要素 间的逻辑关系,在区

4、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即其他特征是由此而引发)的和最具特色(即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区域特征,并以此追寻出主导因素。如西北地区:教材是由“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我国 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灌溉农业 ”、“地1名校名 推荐下宝藏 ”和 “主要交通路线”五部分组成的。按照自然特征对农牧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分析,“气候干旱 ”应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内陆 ”是形成区域特征的主导因素。(2) 理清知识联系,形成知识体系明确了区域的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后, 就要按照区域地理的综合性, 找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经济地 理各生产部门间以及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个相关的

5、知识系列。如:巴西一章是以 “热 ”和 “大 ”为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形成了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两条主线, 将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资源、环境破坏、经济发展、人口城市分布等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见下 图实线网框中的文字与箭头)(附图 图 )(3) 贯穿人地关系,建立网络结构一个区域不论地理事物多么繁多、内部联系多么复杂,但都离不开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人类活动的结构体系。这正是新教材教学原则、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也是区域地理结构教学的主体核心。因此要围绕人地关系这个主题,将知识系列与知识系列归类连网,找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建立环境 资源 人 类活动的教学结构。仍以巴西为例,将上

6、述内容横向归纳, 就会清晰地表现出这一结构体系。 (见上图中的虚 线网框和最上面文字)2.教法选择和教学过程要求(1) 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首先要以充实的地理事实材料为依据, 使地理知识 “理 ”性的认识建立在足够丰富的感性知识基础之上。 为此要充分运用文字、数据、表格、图象等资料,以及投影、录像、电脑动画等先进的教学手段。(2) 设置层层递进的课堂提问区域地理知识点、线、网的建立,实际上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三个步骤,这里还必须有教师启发引导的 连续性问题。它是控制学生思路,训练逻辑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的极重要环节。问题的设置应将整体教学内容串联,环环相扣、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问题的切入既可

7、由基本点出发,推衍出相关的知识,也可以逆向联系,追本溯源。总之,丰富的资料与精心的设问,往往前后呼应,相辅相成,使学生形成一种在地理事实基础上的感知、理解、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式学习。如: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及影响下的农业生产,就是通过一系列资料与问题逐步得出的。 (下图所示)(附图 图 )2名校名 推荐(3) 实施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区域地理丰富的内容还决定教学方法的多样和课堂活动形式的不同,其中尤以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 力的训练和培养最为重要,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区域位置和地理事物的分布应进行读图填图的训练;分析综合地理事物特征和成因可采用分组讨论;探

8、讨区域发展的方向、途径可进行 “地方官 ”角色的扮演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树立观念。(4) 教给学生地理思维的方法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整理归类,纳入他们已有的知识系统的过程。这个原有的知识系统就是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只有懂“理”才能晓 “地 ”。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结构去分析解决问题。(5) 采用纲要信号的板书结构这种板书一般可分为文字框架式和图象符号式两种。前面谈到的巴西属于前者,这里不再赘述。下面图示的中国农

9、业,是以图像符号表明我国三大农业区的自然条件、经营方式、作物种类、优良畜种等方面的知识,是在学习完中国分区地理后复习中使用的。课堂上边复习边画,形象直观、高度概括,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附图 图 )(6) 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前面已经谈及, 学习区域地理不仅是掌握区域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 口观,懂得协调区域持续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因此每学习一个区域,都要以人地关系为中心线索,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识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是否协调,评价人类活动是否合理,注意从中借鉴有益经验和失败教训,探讨促进区域发展的措施和途径

10、。三、教学意义与优势实施上述区域地理人地关系结构教学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利于学生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人地关系的结构教学贯穿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建立 点线网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提高了观察能力、利用图表的技能和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等罗辑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3.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和陶冶。人地关系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结构网络的建立,使学生自3名校名 推荐始至终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资源、人口、环境观的教育。通过评价、分析区域问题和发展途径,更能使学生从小树立人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念。4.调动学生主动参

11、与学习的积极性。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5.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区域地理知识的系统、简化,板书的条理、精炼,使学生理解得快,记忆得牢,同时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而知识容量和深度却大大增加,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学时间一般可缩短到原来的2/3 甚至 1/2。实验班的学生平均成绩由70分左右提高到80 分以上。6.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 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吃透教材,深挖教材之内涵,找出诸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科学精致的板书。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促进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总之, 上述区域地理的人地关系结构教学,采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做指导,汇集了多种先进教学方法于一体,是一种有实效、较理想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其结构体系如下图所示)。这一模式正在我区进一步尝试与推广。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