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209270283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细胞(cell)是生物体(病毒和噬菌体除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和其它生物 一样,都是由无数功能和形态结构不同的细胞组成的,植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发生在细胞之 中。根据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方式,所有生物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即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和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除细菌和蓝藻以外的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均由真核细胞 构成。真核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组成。细胞与细胞之间由许多称为胞间连丝的结构 相连。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器包括: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和 其他质体)。一、细胞壁植物细胞与动物

2、细胞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细胞壁(cell wall)。除了含有大量的 多糖之外,也含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参与多种生命活动过程,对植物生活有重要 意义。细胞壁的化学组成高等植物和绿藻等细胞壁成分中90%是多糖(polysaccharides),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 果胶物质;此外还含有结构蛋白、酶类、木质素以及矿物质等。纤维素(cellulose)是植物中最广泛的骨架多糖,植物细胞壁大约一半是由纤维素组 成的。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也是细胞壁中广泛存在的多糖,其主链是一条0-1, 4-吡 喃葡萄糖残基的多聚物直链,侧链各异,可被稀碱溶液提取。它可分为多聚己糖和多聚

3、戊糖 两类。多聚己糖中包括多聚甘露糖和多聚半乳糖,主要存在于秸秆、木材之中。多聚戊糖主 要有多聚木糖和多聚阿拉伯糖,前者存在于芦苇、木材中,后者存在于花生壳中。果胶物质(pectic substances)是胞间层和初生壁的主要成分。果胶物质是一类成分 比较复杂的多糖,它是由半乳糖醛酸组成的杂聚糖,根据其成分和理化性质可分为三类:即 果胶酸、果胶和原果胶。结构蛋白(structural protein)是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最早发现的结构蛋 白是伸展蛋白(extensin)。它在初生壁中约占壁干重的5%10%,是一类富含羟脯氨酸的 糖蛋白(hydroxyproline-rich glyc

4、oprotein, HRGP),其中羟脯氨酸(Hyp)含量占 30%-40%。 羟脯氨酸残基与阿拉伯聚糖或半乳聚糖共价结合。伸展蛋白分为两类:一类不溶于水,称之 为伸展蛋白-1,即早期发现的壁结构蛋白。另一类可溶于水,称之为伸展蛋白-2,它与抗逆 性有关。迄今,已从植物细胞壁中分离出多种结构蛋白,如富含苏氨酸和羟脯氨酸的糖蛋白 (THRGP)、富含甘氨酸的蛋白质(GRP)、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AGP)等。1986 年, Condit 和 Meagher 从矮牵牛基因文库中分离了 grp-1 基因,它编码的富含甘氨酸的蛋白质 GRP-1 由 384个氨基酸组成,其中67%为甘氨酸。表 1-1 植

5、物细胞初生壁结构糖蛋白的化学组成糖蛋白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阿拉伯糖糖的组成(%)半乳糖葡萄糖THRGP703010000HHRGP584263370HRGP604090672植物凝集素(lectins)是一类存在于细胞壁中能与多糖结合或使细胞凝集的蛋白,已 发现 100 多种,多数为糖蛋白。各种凝集素在化学组成上有较大差别,但它们对糖基结合都 具有专一性,即凝集素上的结合部位与相应的糖构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为其识别 的基础。木质素(lignin)不是碳水化合物,而是苯基丙烷衍生物的单体构成的聚合物。一般而 言,针叶树的木质素主要是松柏基丙烷的聚合物;阔叶树的木质素是松柏基丙烷和

6、丁香丙烷 的聚合物,而稻类和竹类植物的木质素则是松柏基丙烷、丁香丙烷和对一甲香豆丙烷的聚合 体。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一种结构成分,特别是在木本植物成熟的木质部中,其含量可达 18%38%,主要分布在纤维、导管和管胞中。矿质元素(mineral element)也是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是钙的存在, 其浓度约为10-510-4mo卜L-1,壁中Ca2+浓度远远大于胞内,是植物细胞最大的钙库。Ca2+和 细胞壁聚合物交叉点的非共价离子结合在一起,对细胞伸长有抑制作用。孙大业等(1993)发现细胞壁中有钙受体一钙调素(calmodulin, CaM )和CaM结合 蛋白(calmodul

7、in binding proteins, CaMBPs )的存在。细胞壁的亚显微结构典型的高等植物细胞壁可分为三层:胞间层(intercellular layer)、初生壁(primary wall) 以及次生壁(secondary wall)。细胞壁的功能(1) 稳定细胞形态 细胞壁是包围在质膜外的一层坚硬外壳,具有一定的抗张力,当 细胞吸水产生膨压时,由壁产生作用方向相反的壁压,可以防止细胞破裂,并维持细胞的大 小与形状。(2) 控制细胞生长扩大 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微纤丝网络和伸展蛋白网络相互交织而成, 因此细胞壁的伸展生长受其限制。细胞壁中的过氧化物酶可催化生长素的氧化,破坏生长素; 还能

8、以几种不同的方式催化各种大分子,如木质素、伸展蛋白、半纤维素的相互交联,从而 限制细胞伸展(图1-5)。细胞壁中的钙会降低壁的伸展性。(3) 参与胞内外信息的传递细胞壁中存在Ca2+、CaM、CaMBPs,这表明细胞壁可 能在沟通胞外信息通路及与胞内信号联系方面有重要意义。(4) 防御功能 细胞壁不仅作为结构屏障阻止胞外病原微生物的进入,而且在细胞受 到感染和伤害时,能积极参与防御反应。细胞壁中的多种水解酶可以降解真菌病原体;细胞 壁多糖水解碎片中的活性成分如葡糖苷寡糖素,可诱导植物抗毒素合成酶基因活化而产生抗 毒素。此外,在植物受到侵染时,细胞壁中会产生抑制物质(如蛋白酶抑制剂)以抑制病原

9、菌释放的酶。细胞壁中的伸展蛋白也有防病抗逆的功能。植物凝集素在寄主植物与病原菌相 互关系中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寄主植物凝集素对病原菌的识别存在专一性,并具有外源 抗体类同的作用。Mirelman(1975)、Barkal-Golan等(1978)分别用小麦胚凝集素(WGA)、 大豆凝集素(SBA)试验,证明它们能抑制多种病原菌丝的生长和抱子的萌发。(5) 识别作用 豆科植物根细胞壁中的凝集素能识别根瘤菌细胞壁中的糖蛋白,并由 此决定豆科植物能否与根瘤菌之间建立共生关系。细胞壁中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凝集素还 可能参与了砧木和接穗嫁接过程中的识别反应。二、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原生质体(protopl

10、ast)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细胞质(cytoplasm)又 由质膜、胞基质、内膜系统、细胞骨架及细胞器等组成。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是指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生理功能 的胞内所有被膜的总称。按其所处位置,细胞膜可分为:包围细胞原生质的外膜叫质膜(plasma membrane);包围或组成各种细胞器的膜,叫内膜(endomembrane)。植物细胞内 有些细胞器具双层膜,如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淀粉体、杂色体等;有些细胞器具单层 膜,如微体(过氧化物体、乙醛酸体)、溶酶体、液泡、蛋白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其 中那些在结

11、构上连续,功能上相关的,由膜组成的细胞器群体,称之为内膜系统,具体指核 膜、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液泡等。许多生理生化代谢活动都是在膜上或邻近的空间进行的, 细胞发育、分化,物质的运输,信息的识别、传递等都与膜密切相关。据测定,膜的干重占 原生质干重的70%90%。细胞膜在细胞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1)分室作用 膜系统不仅把细胞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而且能把细胞内部的空间分 隔成许多小室,即形成各种细胞器,执行着不同的功能。细胞膜又可将各个细胞器有机地联 系起来,共同完成各种连续的生理生化反应。(2)物质运输 细胞与环境之间、细胞器与胞质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借助细胞膜完成的。 通常它以两种方式

12、参与运输,即穿膜运输(简单扩散、离子载体、离子泵等)和膜泡运输(内 吞作用、外排作用)。细胞膜对物质的透过具有选择性、能控制膜内外的物质交换。(3)能量转换 细胞内的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过程都分别是在线粒 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完成的。(4)信息传递和识别功能 植物细胞膜上结合的一种叫做凝集素的糖蛋白,可以识别 含甲壳质的病原体细胞和根瘤菌等;此外,激素的作用机理、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花粉与 柱头的亲和性、嫁接的成活等都与细胞膜具有的信息传递、转导和识别功能有密切关系。(5)抗逆能力 植物细胞的膜脂组成与植物的抗逆性有很大关系。研究表明,抗寒性 强的植物,其细胞的膜脂中脂肪酸不饱

13、和指数一般较高,有利于保持膜在低温时的流动性, 可增强抗寒性;而抗热性强的植物,膜脂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有利于保持膜在高温时的 稳定性,可增强抗热性。(6)物质合成 分布于细胞质中的膜结构内质网是蛋白质、脂类合成的部位。高尔基 体是多种多糖生物合成的场所。胞基质(cyto plasmic mat rix)又称细胞浆(cytosol)是指细胞质中的无定形的胶体部分。胞基质的化学成分包括水 约占 85%、蛋白质占10%,核酸占 1.1%,脂类占2%,糖及其他有机物占0.4%,无机物占 1.5%。主要功能:研究证明,细胞内许多代谢过程,如糖酵解途径、戊糖磷酸途径、脂肪的 分解、脂肪酸的合成、蔗糖的

14、合成、 C4 植物叶肉细胞固定 CO2 的过程等等,都是在胞基质 中进行的,因此,胞基质也是细胞代谢活动十分重要的场所。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在胞基质中,内质网、高尔基体、核膜、液泡膜等在结构上连续,功能上相关的膜网络体系。它对于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成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细胞骨架在胞基质中,存在着由三种蛋白质纤维(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相互连接组成的支 架网络,称为细胞骨架(cytoskeleton),也称为细胞内的微梁系统(microtrabecular system)。(1)微管(microtubule)是由球状的微管蛋白(tubulin)聚合组装成的中空长

15、管状结构, 直径约24mm。(2)微丝(microfilament)是实心的蛋白纤维丝,其直径约为57nm。微丝 在细胞中通常是成束地沿细胞长轴方向分布,也有的与微管共同构成一个从核膜到质膜的辐 射状网络体系,起着支架作用。此外微丝具有ATP酶的活性,有运动的功能。它参与胞质 环流(cyclosis)、胞质分裂(cytokinesis)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的运动、花粉管的顶端生长以 及物质运输等。(3)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lament)是一类由丝状角蛋白亚基组成的中空 管状蛋白质丝,其直径介于微管与微丝之间(710nm)。中间纤维内接核膜,外连质膜, 构成一个支撑网架结构,起支

16、架作用。中间纤维还与细胞分化有关,并具有信息功能。细胞器线粒体(mitochondria)是由内、外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其外膜平滑,内膜向内皱褶 突起称为嵴(cristae)。嵴使内膜表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呼吸过程中的酶促反应。一般情 况是呼吸旺盛的细胞,线粒体数目多,嵴的数目也多。内膜为高蛋白质膜,含磷脂较少,功 能较外膜复杂得多,呼吸作用电子传递体和酶就定位于内膜上。在电镜下可以看到在内膜内 侧表面分布有许多带柄的球状小体,即ATP合酶复合体,该酶的功能是催化ATP合成。呼 吸作用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就发生在内膜上。线粒体两层膜之间的空腔,称为膜间空间(intermembrane spa

17、ce),其中含有腺苷酸激酶、 二磷酸核苷激酶及辅助因子。内膜所包围的中心腔内是以可溶性蛋白质为主的基质(matrix), 其中主要分布着三羧酸循环的酶系,是丙酮酸有氧分解的场所。基质中还含有环状DNA分 子和核糖体。 DNA 可指导自身部分蛋白质的合成,具有自己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合成 的蛋白质约占线粒体蛋白质的10%,所以线粒体是一个半自主性的细胞器。质体(plastid)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分为白色体(leucoplast)、 有色体(chromoplast)、叶绿体(chloroplast)。白色体:不含色素,为无色透明圆球状颗粒。 根据其贮藏物质不同可分为造粉体或叫淀

18、粉体(amyloplast)、蛋白体(proteoplast)和造油 体(elaioplast)o有色体(杂色体):是一种含有黄色或橙色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质体,常 存在于成熟的果肉细胞中或黄红色的花瓣里、胡萝卜根及老叶中,呈棱形或圆形的小颗粒。 有色体的颜色有助于异花授粉和种子传播。叶绿体: 是植物特有的能量转换细胞器。一般呈 扁平的椭圆形,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约含75%的水分。在干物质中,包括蛋白质(占 30%45%)、脂类(占 20%40%)、色素(占8%)、灰分元素(占10%)、糖类、核苷酸 和醌类等(占10%20%)。叶绿体是从前质体(proplastid)发育形成的。叶绿体由叶

19、绿体 膜(chloroplast membrane)、类囊体(thylakoid)和基质(stroma)三部分构成。叶绿体中的DNA 和核糖体有编码和合成自身部分蛋白质的能力,叶绿体和线粒体一样也是半自主性细胞器。核糖体(ribosome)是由蛋白质(占60%)和rRNA(占40%)组成的微小颗粒。它是由核仁 合成,再经核孔进入细胞质, 核糖体的结构包括一个大亚基和一个小亚基。核糖体是细胞 中蛋白质合成的中心。在电镜下可见到多个核糖体由mRNA分子串在一起形成的多聚核糖 体( polysome 或 polyribosome)。溶酶体(lysosome )是由一层单位膜包被的微小泡状结构。内含有

20、蛋白酶、脂酶、核 酸酶等几十种酸性水解酶。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可以降解细胞内大分子物质,还可分解由外界 进入细胞的病毒、细菌等异物,并加以再利用;在细胞衰老进程中和输导组织分化时,溶酶 体膜会自动破裂,释放出水解酶,降解原生质体部分,即发生细胞“自溶”(autolysis)现 象。微体(microbody)是由一层单位膜包被的球状细胞器,是由内质网的小泡形成的。根 据功能不同,微体可分为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和乙醛酸体(glyoxysome)。两者均 含有乙醇酸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体与叶绿体、线粒体一道完成光呼吸过程。乙 醛酸体在油料作物种子萌发时,能将脂肪酸经0-氧化、乙

21、醛酸循环及葡萄糖异生途径转变 为糖类。圆球体(spherosome)又称油体(oil body),是由一层(或半层)单位膜包被的球形细 胞器,起源于内质网。其内含有丰富的甘油三酯或蜡质,也含有多种水解酶。主要分布于油 料种子胚乳、子叶中,当种子萌发时,可释放脂肪酸参与代谢活动。细胞核细胞核(cytonucleus)是生物遗传物质DNA存在与复制的场所,它是细胞遗传、代 谢、分化和繁殖的控制中心。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是真核细胞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典型的细 胞核由核膜、染色质、核基质和核仁组成。核膜(nuclear membrane)由内外两层单位膜组 成。外膜与内质网相连,可进行物质交换,内膜紧贴染

22、色质,并且在内膜内侧还有一层蛋白 质网络结构,称核纤层(nuclear lamina)。两层膜之间为膜间腔(inter membrane lumen), 核膜上有许多核孔(n uclear pore )核孔上有一些复杂结构,称为核孔复合体。它是核内外物 质交换的通道,蛋白质、mRNA、核糖体等可以从中通过。染色质(chromatin)是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 白质,也含少量 RNA。在细胞分裂间期,被碱性染料着色浅的染色质称为常染色质 (euchromatin),着色深的染色质,称为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染色质在有丝分裂时高 度螺旋化成为短

23、而粗的染色体(chromosome),在分裂间期又扩散为染色质。两者 是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可以相互转变的形态结构。在电镜下可看到染色质成串珠状的细丝, 这些小珠就是由碱性蛋白(组蛋白)与 DNA 片断形成的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 (nucleosome)。细胞中大部分DNA都集中在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遗传密码的载体,是 细胞中主宰遗传的结构中心。核仁(nucleolus)是无被膜的小球体,含有大量的RNA和蛋白质,也含有rDNA和 酸性磷酸酯酶、核苷酸磷酸化酶等。核仁是核糖体RNA的合成、加工及核糖体亚单位的装 配场所。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常有较大或较多的核仁。此外,核仁对mRNA具有

24、保护 作用,以利遗传信息的传递。核基质(nuclear matrix)是由蛋白质纤维构建的网状结构,遍布于细胞核中,网孔中 充以液体。其中除水分外还含有多种酶和无机盐等,核仁和核糖体悬浮于其中。染色质附着 于核基质网上。核基质是核的支架,有核骨架(nuclear skeleton)之称。有人还提出它可能是 DNA 复制的基本位点,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液泡液泡是植物细胞的特征结构。液泡是由一层单位膜包围的囊泡,其中充满细胞液(cell sap),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个中央液泡(central vacuole),可占据细胞体积的90%,其中除 大量水分外,还含有无机离子、有机酸、糖类、可溶性蛋白、酶

25、和次生代谢物质、花青素、 生物碱等。液泡的形成可能来源于高尔基体的分泌囊泡或者内质网产生的小泡。液泡是细胞 代谢产物的贮藏场所,并经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信息交流。由于液泡内含有的无机离子、 有机酸及糖类等,再加上液泡膜的选择透性,因而,会影响细胞水势的变化,具有渗透调节 能力。也可通过膜上的质子泵(proton pump)调节细胞内的pH,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此外,液泡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可水解液泡内的生物大分子,并且在细胞衰老或受到损害而 使液泡膜破坏时,这些酶可以进入细胞质,引发细胞自溶作用。细胞的生长扩大与液泡密切 相关。三、胞间连丝植物体细胞之间是相互沟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植物体活

26、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 连丝形成了连续的整体,称为共质体(symplast);质膜以外的胞间层、细胞壁及胞间隙,彼 此也形成了连续的整体,称为质外体(apoplast)。1 胞间连丝的亚显微结构胞间连丝(plasmodesma)是指贯穿细胞壁、胞间层、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 道。在正常情况下,活细胞之间都有胞间连丝相连。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的特征结构。20 世纪50年代初,娄成后等发现胞间连丝有“电偶联”现象,证明胞间连丝是离子在 组织内转移的最有效的通道。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形成有两条分隔的通道:一条可看作是质膜特化的结构,相 邻两个细胞的质膜,相互连接、融合、且连续分布,形成管腔,直

27、径约40nm ;另一条是位 于管腔内的中央套管,称为连丝微管,它是由微管相互连接而成,相邻细胞的内质网贯穿其 中,彼此相连,便于物质交流、信息传导及细胞质的沟通(图1-14)。因此,胞间连丝是细 胞间物质与信息交流的重要通道。.2 胞间连丝的功能(1)物质运输:共质体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两大通道之一,而胞间连丝则是共质体 运输的咽喉所在,无论是水,无机离子,还是生物大分子,病毒,甚至细胞器等物质,都可 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间转移。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在通过内皮层时,也需要进 入共质体,经过胞间连丝才能进入维管束组织。(2)信息传递:有人通过细胞学研究证实,形成细胞壁的信息或电波是由细胞

28、核发出 并通过胞间连丝传递的,光周期现象中发育信号的传递也与胞间连丝有关。四、细胞信号转导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都受遗传信息和环境信息的调节控制,然而,植物在个体发育 过程中位置固定,因而在更大程度上受控于环境信息。在多变的环境条件影响下,植物为了 生存下去,只好把环境刺激信号,转化为细胞内信号,产生适应环境的细胞反应,调节生长 发育进程,这称为“环境刺激细胞反应偶联信息系统” 。细胞信号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 )指的是偶联各种胞外刺激信号(包括各种内、外源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 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理。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途径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胞外刺激 信号传递

29、,膜上信号转换和以胞内信号传递及蛋白质可逆磷酸化组成的胞内信号转导。胞外刺激信号传递环境刺激植物生活在多变的环境中,会受到多种多样的环境刺激因子的影响,这些因子包括光、 温度、水分、重力、伤害、病原菌毒物、矿物质、气体等。在众多环境刺激因子中,影响最 大的、研究得最深入的是光。光不仅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源,而且光长、光质可作为一个信 号去激发受体,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反应,最终表现为形态结构变化,即光形态建成。胞间信号传递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就会产生多种信号传递信息。当环境刺激的作用位点与效应位 点,处在植物体不同的部位时,就必然有胞间信号产生,并被输送到效应位点,传递信息。 这些胞间信号(包括化学

30、信号和物理信号)和某些环境刺激信号就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 初级信使,即第一信使(first messenger)。(1) 化学信号化学信号(chemical signals)是指细胞感受环境刺激后形成,并能传递 信息引起细胞反应的化学物质,如:植物激素(脱落酸、赤霉素、生长素等)、植物生长活 性物质(寡聚半乳糖、茉莉酸、水杨酸、多胺类化合物、壳梭孢菌素等)。目前在逆境信息感受和传递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Davies 实验室研究发现,玉米、 向日葵等根尖在土壤干旱胁迫下合成脱落酸(ABA),然后通过导管向地上部运输(此时木 质部伤流液中ABA可增加2530倍),最后到达叶片细胞的效应部位,通

31、过保卫细胞质膜 上的信号转导,导致气孔关闭,叶片生长受到抑制。 Schroeder、Kearns 等进一步研究发现, ABA在引起气孔关闭时,保卫细胞胞基质中的Ca2+增加,使质膜去极化,产生K+外流和苹 果酸含量下降,最终导致保卫细胞失水从而使气孔关闭。以上说明ABA是植物细胞内的主 要胞间信号之一,并可引起胞内信号,产生细胞反应。这为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提供了最 好的证据。胞间化学信号在作长距离的传递时,主要途径是韧皮部,并且可以同时向顶和向 基传递,其次是木质部集流传递。易挥发性化学信号可通过植株体内的气腔网络(air-space network )中的扩散而迅速传递。(2) 物理信号物

32、理信号(physical signals)是指细胞感受环境刺激后产生的具有传递 信息功能的物理因子。如:电波、水力学信号等。娄成后认为:电波信息在高等植物中是普 遍存在的。植物为了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既需要专一的化学信息传递,也需要快速的电波 传递,植物的电波也是质膜极化及透性变化的结果,而且伴随着化学信号的产生(如乙酰胆 碱)。各种电波传递都可以产生细胞反应。含羞草的茎叶,受到外界轻微刺激,就会有电波 的传递,同时发生小叶闭合下垂反应。 Wildon 等以番茄为材料,首次证明了电信号可引起 包括基因转录在内的深刻生理生化变化。胞间物理信号电波长距离传递途径是维管束,短距离传递则通过共质体以及

33、质外体。 敏感植物动作电波的传播速度可达200 mm s-1。跨膜信号转换受体(receptor)是指位于细胞质膜上能与化学信号物质(配体;ligand)特异地结合, 并能把胞外信号转化为胞内信号,发生相应细胞反应的物质。质膜表面有三种类型受体:(1) G 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2) 酶联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3) 离子通过偶联受体( 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受体与化学信号物质的识别反应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第一步。目前对受体研究较 多的是光受体和激素受体。已知,植物的细胞内有三

34、类光受体,即对红光和远红光敏感的光 敏色素,对蓝光和紫外光A敏感的隐花色素以及对紫外光B敏感的紫外光B区光受体。其 中,对光敏色素研究的比较深入。迄今,光敏色素已被纯化,基因克隆。关于植物激素受体 的研究进展缓慢,迄今,除已鉴定、克隆了乙烯受体及其调节因子外,在其他四类激素受体 方面,只发现了几种位于膜外侧的激素结合蛋白,这初步表明激素效应位点可能在膜外侧, 因此,在受体之后必须有一个跨膜转换及胞内信号进行信息传递的问题。五、植物细胞全能性及其基因表达植物细胞全能性所谓植物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是指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产生一个完整 个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1902 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 Haberlandt 最早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他科学预 言:从一个体细胞可以得到人工培养的胚。1958年Steward等采用胡萝卜肉质根 细胞,在人工培养基上,普通薄壁细胞能够形成愈伤组织,而后进一步培养获得 了胚状体(embryoid )并分化出具有根、茎、叶的胡萝卜新植株,移栽后可开花结 实,地下部分长出了肉质根。并发现细胞增殖顺序与受精卵发育极为相似。这个 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成果清楚地证明,已分化、停止分裂的体细胞仍然保留了像 受精卵细胞一样的全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