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0920072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京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北京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北京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北京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公示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二一八年九月前 言环境卫生事业是城市运行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是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首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紧紧围绕新时期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定位,深入领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全面、精细、科学制定规划发展战略,牢牢把握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环境卫生事业立足新的阶段,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至关重要。本

2、规划在系统总结过去几年环境卫生事业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北京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需求为核心,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为首都城市管理能力的继续提高奠定基础。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北京市市域范围。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时间节点为2018年,末期时间节点为2020年。目 录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环卫工作回顾1一、发展成就1(一)精细管理,道路清扫保洁质量显著提高1(二)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三)夯实基础,初步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体系3(四)逐步规范,积极推进餐厨垃圾收运及处理4(五)联动协调,逐步规范建筑垃

3、圾综合管理4(六)优化布局,全面提升公共厕所建设等级5(七)强化建设,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初见成效5(八)完善机制,全力保障环境卫生事业发展6(九)顶层设计,着力构建政策法规标准体系7二、存在问题8(一)道路清扫保洁精细化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8(二)处理能力不足与快速增长的产生量矛盾凸显8(三)全社会层面的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仍需加强9(四)生活垃圾物流调配模式需要进一步统筹优化9(五)餐厨垃圾规范化管理体系尚未形成10(六)建筑垃圾统筹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10(七)公厕布局与投入尚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10(八)城乡发展不平衡状态仍然存在11(九)全过程信息化监管相对滞后于科学管理需要11三、发展

4、形势11(一)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首都生态文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时期12(二)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构建各方共同参与环卫管理体系的关键时期13(三)积极适应环境卫生管理新形势,提升能力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实现环卫事业科学管理的关键时期14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原则16一、指导思想16二、规划原则16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任务18一、规划目标18二、主要指标18三、主要任务19(一)分级管理,规范作业,提高道路清扫保洁水平19(二)适度超前,挖潜增效,设施处理能力大幅提高20(三)因地制宜,多措协同,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21(四)规范收运,智慧协同

5、,实现垃圾科学统筹调度22(五)区域统筹,属地负责,推动餐厨垃圾规范化管理23(六)顶层设计,综合治理,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24(七)分类管理,提升品质,不断提高公厕服务质量25(八)协调发展,全程覆盖,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25(九)创新融合,科技支撑,打造智慧环卫信息化平台26第四章 保障措施28一、加强资金保障,落实规划用地28二、加强政策保障,健全标准体系29三、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促进规划任务落实29四、加强队伍建设,保障职工权益29五、加强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30相关名词解释31附表1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一览表(计划建成项目)33附表2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一览表(计划启动项目)3

6、8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环卫工作回顾一、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环境卫生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取得突破,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稳步推进,建筑垃圾管理渐成体系,环境卫生作业质量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圆满完成多项重大活动的环境卫生保障工作,首都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环境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一)精细管理,道路清扫保洁质量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环境卫生精细管理,实施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分级管理,按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道路,建立等级标准, 全市城市道路中40%以上的一级道

7、路达到“一扫两保”作业标准;大力推广清扫保洁组合(新)工艺,积极推进各区新工艺车辆购置工作,按照“冲、扫、洗、收”新工艺作业要求开展作业;定期开展尘土残存量监测,制定城市道路路面尘土残存量检测及评价方法,监测范围从城区逐步扩大到郊区,落实了“以克论净”工作目标;推进环卫新能源车使用,研究环卫新能源车、清洁能源车采购补助政策,新能源车、清洁能源车占比达31%;落实再生水使用量统计制度,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制定北京市背街小巷环境卫生质量要求与作业规范,建立背街小巷质量达标台账,推进背街小巷专业化和小型机械化作业,组织开展质量达标工作,城六区6224条背街小巷环境卫生质量全部达标。制定并落实了扫雪铲冰

8、预案,建立了驻京部队支援机制。科学配置设施设备,不断提升机械除雪能力,增强了雪天应急保障能力。(二)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按照“优先安排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优先采用垃圾焚烧、综合处理和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优先推进垃圾源头减量,优先保障资金投入”的原则,着力建立城乡统筹、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能力充足的垃圾处理体系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级统筹、属地负责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按照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通过有关部门的联动协作,截至2015年底已经完成16项建设任务,其余任务全部建成投产后,处理能力将达到2.4万吨/

9、日。“十二五”期间,建成鲁家山、高安屯二期、大工村、南宫等垃圾焚烧厂,以及平谷垃圾综合处理厂、南宫堆肥厂二期工程、董村综合处理厂、延庆垃圾综合处理厂、燕山垃圾综合处理厂等10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完成安定填埋场扩容改造工程,阿苏卫焚烧厂顺利实现开工,新增处理能力10200吨/日,其中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近8000吨/日。到“十二五”末,全市焚烧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9800吨/日,生化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5250吨/日,填埋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12121吨/日。完成了全市16座垃圾卫生填埋场全密闭改造工程,不断提高设施污染防控水平和设施运行管理水平。高安屯填埋场、六里屯填埋场、半壁店填埋场、西

10、田阳填埋场、南宫堆肥厂、大屯转运站等6座垃圾处理设施渗滤液处理系统完成升级改造,新增渗滤液处理能力1720吨/日,渗滤液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达到7950吨/日。完成酒仙桥、北小河、黄土岗、西道口、衙门口5座粪便处理设施升级改造,粪便处理能力达到7560吨/日。(三)夯实基础,初步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十二五”期间,遵循“全程管理、系统衔接、科学分类、适应处理”的基本原则,城镇地区以分出厨余垃圾为重点任务,农村地区以分出灰土垃圾为重点任务,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加快提升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能力。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在全市范围内招募2万余名垃圾分类“

11、绿袖标”指导员,提高了居民和社区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共完成了3759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的建设。积极推进分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改造密闭式清洁站750座。培养专业化分类收运队伍,逐步提高分类收运覆盖范围和作业率,年收运厨余垃圾量超过试点小区居民垃圾产生量的5%。依托社会公众平台,强化垃圾分类减量宣传工作,垃圾分类认知程度和居民参与率逐年提高,垃圾分类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四)逐步规范,积极推进餐厨垃圾收运及处理 “十二五”期间,加快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度,提高资源化处理能力,全市设施集中处理能力达到1580吨/日。建成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二期项目、董村餐厨垃圾处理厂项目和延庆餐厨垃圾

12、处理厂项目,完成南宫餐厨垃圾处理厂改造项目。在建海淀、丰台、通州、昌平、顺义、首钢等6个餐厨垃圾项目。继续推进餐厨垃圾收集运输队伍专业化管理,扩大规范化收运覆盖范围。大力推动餐厨垃圾就地处理工作,完成了156个处理站的建设。规范餐厨废弃油脂专业化收运和预处理工作,收运覆盖约1.4万余家餐饮服务单位。由企业自投资金建设4座餐厨废弃油脂预处理设施,经预处理后的废弃油脂运往外省市进行资源化处理。(五)联动协调,逐步规范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十二五”期间,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工作的意见(京政办发201731号)要求,下放渣土消纳、运输车辆准运、

13、消纳场所设置三项行政许可事项到各区,强化属地监管责任,为企业提供方便。对具备条件的场地积极办理设置许可,提高处置能力,除东、西城外,其他区都设置了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发布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地方标准,制定了车辆更新改造政策,落实了车辆更新改造补助资金。联合“四委三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车辆改造与新车购置工作的通告(2014年第1号通告),实施北京市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考核评价办法、北京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建成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监管信息系统,形成日常检查、联合督导工作机制,初步实现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六)优化布局,全面提升公共厕所建设等级“十二五”期间,不断优化全市公

14、厕体系,城六区公厕密度达到6.7座/平方公里,超过国家5座/平方公里的标准。二类以上公厕已全部按照公共厕所建设标准改造完成,新建第三卫生间140座。3548座公厕加装了除臭设施,1381座公厕加装了防冻设施,1630座公厕改善了硬件设施,加装了2883个扶手,增加了2073名保洁员,4597座公厕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公厕无障碍率由“十一五”末期的47.1%提升到60.5%,公厕无障碍设施运行管理纳入环境卫生专业检查。完成700多座旱厕改造任务,提升了公厕等级,旱厕改造任务圆满完成,推动公厕建设管理迈上新台阶。旱厕改造资金由各区自筹解决,市级财政依据北京市公厕新建、改造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规程

15、给予定额补助。(七)强化建设,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初见成效“十二五”期间,针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收运处理体系不健全的状况,通过强化设施建设,创新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多元化收运体系,“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管理模式基本覆盖了全市农村地区。全市有3741个行政村建设了垃圾收集站点,约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5%,郊区全部建有垃圾处理设施,郊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6%。推进农村地区环境卫生分类管理。按照“城镇地区、重点旅游景区(点)周边和行政村村域范围”三大类划分,实施环境卫生区域分类管理,建立环境卫生运行维护资金渠道,进一步明确了作业人员、作业经费和作业标准,农村地区垃圾收运处理系

16、统基本形成。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保洁员专业化水平,全市农村地区保洁员数量达到35833名,行政村基本全部配备保洁员队伍。按照 “减少存量、控制增量”的原则,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工作。采用卫星监测、专业巡查、联合检查等手段,加强监测,防控新增垃圾脏乱点,随时发现,及时督办。整治垃圾脏乱点492处,共234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247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八)完善机制,全力保障环境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期间,环境卫生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完善,整合“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综合评价社会调查”和“首都环境建设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两大社会评价体系,调整完善评价指标,扩大调查范围。采取日专项检查、月情

17、况通报、季评价分析、年绩效考核的方式,对各区环境卫生作业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分析、考评。通过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环境卫生建设运营,探索环境卫生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全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将部分跨区联络线等市级道路清扫保洁工作纳入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范畴。房山区成立北京环卫集团房山有限公司,率先在道路清扫保洁方面全面实现市场化。强化政府投资引导,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采用PPP等投融资模式,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圆满完成了党的十八大、园博会、APEC会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等重大活动保障任务;精细做好春节、“两会”、“五一”

18、、“十一”等重要节日、会议的环境卫生保障工作。高度重视雾霾、大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时市容环境卫生作业质量,加强特殊天气应急保障能力,研究出台了我市空气重污染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应急预案,发挥联动机制,完善突发事件指挥处置机制,提升了重大活动、特殊天气应急保障能力。(九)顶层设计,着力构建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了生活垃圾处理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这是全国第一部省级行政区域生活垃圾处理专项地方性法规。另外,还制定了北京市环境卫生专业检查考评办法(京政容函2014800号)、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与作业要求(DB11/T 353-2014)、北京市城镇地

19、区生活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办法(京政容函2012597号)、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管理规范(DB11/T 1107-2014)、关于加快推进本市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资源化处理的工作方案(京政办发201147号)、北京市建筑垃圾综合管理检查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京政容函2013130号)等政策性文件,环境卫生管理法规政策标准框架体系初步形成。二、存在问题近年来,北京市环境卫生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落实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总体要求,全市环境卫生事业仍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明确发展思路,研究对策,妥善解决,推动环境卫生事业持续发展。(一)道路清扫保洁精细化管理

20、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受区域发展水平制约,各区对道路清扫保洁投入差异较大,造成道路清扫作业能力不均衡,使得清扫保洁作业质量有差异,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和背街小巷差异明显,环境卫生管理存在死角、盲区,作业不及时、不到位现象仍然存在。环卫车辆停车场、再生水加水站点等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尚不能满足现状需求。(二)处理能力不足与快速增长的产生量矛盾凸显“十二五”期间,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增长了24.4%,阿苏卫、安定、六里屯、西田阳等填埋场超负荷运行。近年来,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进入阶段性低谷,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上升,而北神树、焦家坡、半壁店、田各庄、峪口等填埋场已经或即将封场,处理能力与生活垃圾清运量之间处于“紧平

21、衡”状态。未来几年,将有8座填埋场陆续达到使用寿命,生活垃圾填埋能力将减少约5000吨/日,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三)全社会层面的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仍需加强全市垃圾分类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分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全社会对垃圾分类的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普遍认识不足,居民主动分类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培养,参与率、正确投放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推动垃圾分类系统和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对接,加快分类垃圾和再生资源收集、中转、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建设。垃圾分类缺少市场调节机制,缺乏持续动力,全社会层面的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四)生活垃圾物流调配模式

22、需要进一步统筹优化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以“属地管理”为主,市区两级物流调配管理模式并存,市级部门对全市生活垃圾物流调控统筹能力不强。全市范围内,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绝对能力”不足与“相对能力”富裕状况并存,垃圾处理能力的盈余和短缺不能在全市范围内自由平衡,不能按照合理运距原则科学调运垃圾,致使管理成本和综合处理成本较高,不利于全市生活垃圾的统筹管理。随着处理设施的建成投产,生活垃圾物流调配模式需要进一步统筹优化。(五)餐厨垃圾规范化管理体系尚未形成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尚存在一定缺口,需要进一步加快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餐厨垃圾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仍需健全,联动执法、全程监管等方面仍需

23、进一步加强。(六)建筑垃圾统筹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建筑垃圾产生量较大,没有形成完整的产生量统计体系,收运处置监管体系仍需完善,资源化处理设施尚在建设阶段,乱扔乱倒现象仍未绝迹。建筑垃圾监督管理环节较多,统一执法难度大,对施工单位和运输企业制约能力不足,运输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建筑垃圾分类分选技术及处置设备研发水平还有待提高,对末端处置环节的经济激励制度支持效果还不明显,缺乏有效的建筑垃圾处置用地鼓励和再生产品推广应用政策,利益回报机制没有形成。(七)公厕布局与投入尚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旧城改造拆除的公厕还建困难、新建小区公厕配套建设不足、社会单位公厕开放率低等问题造成区域公厕分布还不够合理。

24、公厕运行费用标准偏低,街乡镇管理的公厕多处于人口稠密的城乡结合部和平房地区,公厕使用频率高,存在运行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农村公厕规划建设不到位,大部分无防渗设施,运行维护费用缺口较大,同时还存在季节性开放问题。(八)城乡发展不平衡状态仍然存在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加,设施收集能力不足;生活垃圾自行消纳系统(农田施肥不用农家肥、家禽和家畜养殖量下降)逐渐消失,使得生活垃圾消纳能力相对减弱。保洁人员不足,专业水平低,清扫保洁不及时,存在垃圾积存现象。环境卫生管理、设施运行维护等资金投入不足,无法达到环境卫生作业和处理设施运行标准。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不到位,尤其是在基层,管理脱节、管理缺

25、位的现象仍然存在,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九)全过程信息化监管相对滞后于科学管理需要全市已经建设完成了生活垃圾全程管理系统(一期)、建筑垃圾车辆运输管理系统等环境卫生信息化管理项目,但各项目间缺少有效衔接,尚未形成全过程信息化顶层设计,各业务间数据共享、与其他行业间数据交换还不够畅通,与“智慧北京”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随着对环境卫生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未来几年,结合处理设施的建成投产,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迫切需要依托“互联网+环卫”的模式搭建环境卫生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平台。三、发展形势(一)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首都生态文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时期党的十

26、八大报告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搭建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重要讲话中提出北京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并提出北京要明确“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成为北京市破解特大城市发展难题的行动总纲。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

27、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垃圾综合治理,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营造城市宜居环境。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未来几年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中央“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方略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新的重要历史阶段,如何围绕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九大精神,将落实“四个中心”的新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目标,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成为了摆在首都城市管理面前的重要问题。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实首都战略定位具有关键性作用。这就要求北京市环境卫生

28、管理目标、方法和任务措施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以首都新时期发展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适应未来首都发展需要。(二)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构建各方共同参与环卫管理体系的关键时期北京市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提出,要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做好新形势下的北京城市工作。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北京将深入落实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生态建设

29、,建设绿色之城、宜居之城。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提出要自觉把落实城市战略定位作为全市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增强首都核心功能谋划和推动全市发展,要加强垃圾综合治理,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加强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建立健全信息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强与津冀再生资源利用合作。未来几年,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任务繁重。同时,城市副中心建设、北京新机场建设、国庆70周年、冬奥会筹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大事件也对北京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高度重视、群策群力、严格落实,要紧抓北京市城市管理机构调整这一契机,进一

30、步理顺环卫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构建各方共同参与的环卫管理体系,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任务。(三)积极适应环境卫生管理新形势,提升能力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实现环卫事业科学管理的关键时期未来几年,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规模持续扩大,城市道路里程与面积不断增加,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更趋频繁。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任务更加繁重;农村地区环境卫生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用地与城市土地资源矛盾更为突出,人民对环境卫生管理的需求日益提高。环境卫生工作作为城市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任务日趋繁重。未来几年,北京市垃圾清运量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处理设施能力缺口仍然较大。环境治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

31、理和低值再生资源流入生活垃圾体系成为近年来垃圾清运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参照“十二五”时期,按5%的生活垃圾年增长率计算,预测2020年生活垃圾日清运量为2.8万吨。设施处理能力不足与快速增长的垃圾产生量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此外,现有渗滤液处理设施设备趋于老化,焚烧炉渣和飞灰产生量逐年增加,环卫管理将面临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统筹城乡垃圾处理处置,先行规划、先行建设各类设施,加强区域合作,完善垃圾处理体系,提升能力建设和设施运行管理水平,确保设施达标安全运行,突破垃圾处理困局,实现环卫事业科学管理。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新

32、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牢牢把握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和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出发,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理顺利益机制,完善运营体系,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着力形成结构合理、责任清晰、技术先进、保障有力、平衡发展的格局,营造干净整洁的城乡市容环境,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环境卫生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规划原则精细管理,开拓创新。探索建立环境卫生精细管理模式,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卫生问题,鼓励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智慧环卫”建设,加

33、强环卫系统的信息化能力建设,提升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区域互补,协同发展。统筹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环卫基础设施和专业化服务向农村延伸拓展,健全农村地区环卫管理机制,逐步缩小城乡环卫管理服务差距;主动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强化区域生活垃圾管理的整体性、关联性、联动性,实现地区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深化生活垃圾源头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思路,落实源头减量分类各项举措,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全面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发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发挥政府在环境卫生公共服务中的引导作用,引入市场

34、竞争机制,理顺政府、社会、企业、市场关系,加强政策引导,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运转高效的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实现市场机制对市容环卫事业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环境卫生服务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公众参与,共建共管。引导公众适度、全程参与环境卫生建设与管理,充分调动公众和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向社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环境卫生服务,增强公众环境卫生意识,鼓励公众通过各种方式对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形成共同维护、共享发展的良好氛围。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任务一、规划目标紧紧围绕新时期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定位,从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出发,全面提高环境卫生作业水

35、平和管理水平,着力构建“源头减量、资源利用,能力充足、科学运行,城乡统筹、区域协同,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环境卫生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体系,实施道路清扫保洁管理精细化、作业机械化、考核指标化,生活垃圾管理源头减量化、运输规范化、处置高效化、利用资源化的模式,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现持续发展。二、主要指标2018年 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城市道路机扫率达到90%。公厕管理:公厕达标率达到93%。生活垃圾:预测生活垃圾产生量将达到2.5万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和生化日处理总能力达到2.2万吨,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5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7%,满足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需求。2020年城市道

36、路清扫保洁:城市道路机扫率达到92%。公厕管理:公厕达标率达到95%。生活垃圾:预测生活垃圾产生量将达到2.8万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和生化日处理总能力力争达到3.0万吨,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6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以上,处理结构满足垃圾资源化处理需求。表3-1 规划指标汇总表指标2015年2018年2020年道路清扫保洁城市道路机扫率(%)869092公厕管理公厕达标率(%)899395生活垃圾处理总能力(万吨/日)焚烧+生化1.52.23.0配套填埋1.20.80.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699.799.8生活垃圾资源化率(%)555

37、86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5三、主要任务(一)分级管理,规范作业,提高道路清扫保洁水平推动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与作业要求和北京市环境卫生作业定额标准落实,不断完善全市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台账,明确管理和作业责任,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分级管理,提升道路清扫保洁精细化管理水平。严格落实人员、车辆和设备的配备,大力推行新能源、清洁能源环卫车辆使用,提高城市道路规范化作业水平。到2020年城市道路机扫率达到92%,积极推进车辆更新换代,逐步淘汰不能运行的环卫电动车,4.5吨及以下环卫车辆逐步更换为新能源车。落实“以克论净、深度保洁”工作要求,坚持结果导向,以降低路面尘土残存量为目标,规范城市道路路面尘土

38、残存量监测方法、流程,增加对道路路面尘土残存量监测的投入,逐步扩大监测道路范围。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利用腾退、地下、桥下等公共空间,加快环卫停车场、工人休息点、融雪剂搅拌站等基础场站建设,推动姜庄湖、小武基、马家楼、平房等地纯电动环卫车充电设施基地建设,到2020年规划环卫清扫保洁停车场、工人休息点、融雪剂搅拌站等设施用地11.03万平方米。(二)适度超前,挖潜增效,设施处理能力大幅提高全面推进阿苏卫循环经济园、通州区再生能源发电厂、房山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密云区垃圾综合处理中心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底,生活垃圾焚烧和生化处理能力力争达到3万吨/日,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满足

39、生活垃圾处理实际需求。结合生活垃圾产生量和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启动顺义三期、安定、鲁家山二期等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建设。完善配套飞灰处理设施布局,推动开展焚烧飞灰资源化处置工作。在全市实施渗滤液防渗治理、排放标准提升等改造工程,切实做到达标排放。适时启动通州生活垃圾焚烧残渣填埋场、延庆小张家口残渣填埋场、顺义区生活垃圾处理中心灰渣填埋场3座残渣填埋场建设,增加残渣填埋能力。以安定填埋场为试点,探索垃圾填埋场循环利用模式,扩大填埋库容,延长填埋场寿命。延庆、怀柔、密云等区结合实际情况,挖潜自身设施能力,适时开展增加填埋库容计划,扩充填埋场库容,确保应急和战略保障功能。加强对封场的填埋处理设施的后续管

40、理和治理。对于具备场地条件的草桥、衙门口等粪便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新建通州、昌平有机质生态处理站;适时启动良乡、酒仙桥粪便消纳站升级改造。2020年底,全市粪便处理能力达到8960吨/日。综合分析京津冀三地优势,在环卫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共同提高环卫行业管理水平,促进环卫事业健康发展。(三)因地制宜,多措协同,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大力推行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有效对接,结合垃圾处理设施工艺需求,按照末端决定前端的原则,实行干湿分开,资源回收,提高分类质量,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过程精细化管理,逐步实现垃圾分类科学化、规范化、专

41、业化。以突出分类效果为导向,干湿分开,资源回收,优化垃圾分类流程和运行组织方式,提高垃圾分类管理效能。通过党政机关率先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和各区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示范先行,典型引路,连线成片,持续完善,不断扩大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2020年全市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力争达到90%以上。通过鼓励净菜进城、二手旧货交易,以及开展绿色办公、绿色校园等活动,加大宣导力度,扩大公众参与,创新垃圾分类的社会管理模式,切实提升市民参与率和正确投放率。制定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布局规划,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通过建设具有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点和相互衔接的物流体系,推动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有

42、效衔接。(四)规范收运,智慧协同,实现垃圾科学统筹调度明确作业标准、规范,实施定额管理,鼓励有资质的收运队伍进入,推进生活垃圾专业化收运队伍建设,提高收运水平。完善与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相衔接的垃圾收运网络,加快大屯、五路居等垃圾转运站提升改造,建设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垃圾收集、转运设施,五环路范围以内的垃圾转运站实现全密闭处理。适时启动房山城关转运站、石景山衙门口转运站和门头沟葡萄嘴转运站渗滤液处理设施改造工程。结合处理设施投产时序,利用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管理手段,适时优化完善生活垃圾处理价格体系和跨区处理经济补偿机制,研究市场条件下的垃圾物流调配方式,研究全市生活垃圾物流调控管理

43、办法,强化生活垃圾处理运行调控核算综合平台,完善物流应急调配机制和信息管理机制,搭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市联动机制,促进生活垃圾安全、高效运输和处置。(五)区域统筹,属地负责,推动餐厨垃圾规范化管理兼顾公益和市场双重属性,完善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专业化收运、处理全过程体系建设。加快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020年底全市设施集中处理能力达到2510吨/日。继续开展海淀、丰台、通州、昌平、顺义、首钢等“十二五”续建项目。启动房山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和宝山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建设京南、京东(西)餐厨废弃油脂预处理设施。继续开展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规范化收运体系建设,建立餐饮单位基础管理台账,落

44、实餐饮单位排放主体责任,明确餐厨垃圾排放流向。统一运输车辆标识,强化社会监督。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引导专业企业或单位从事餐厨垃圾收集和运输。继续跟踪关注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和使用。鼓励餐厨垃圾与粪便、污泥、厨余、果蔬等有机垃圾设施共享、协同处置。(六)顶层设计,综合治理,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建筑垃圾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充实基层管理队伍,落实建筑垃圾属地管理责任。完善北京市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考核评价办法,固化部门联合督导检查工作机制。配合建立建设、拆除等工地台账,核算建筑垃圾、土方产生量。鼓励建筑垃圾源头分类、就地回收、就地处置、就地利用,充分利用工

45、地视频监控系统、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管理系统加强全过程监管。探索装修垃圾和拆除垃圾管理模式,协调城管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督促施工单位办理行政许可,实现多部门按职责共同监管,逐步实现运输处置规范化。优化建筑垃圾车辆运输管理系统和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平台,强化执法信息共享、数据对接,加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监控,进一步促进建筑垃圾运输规范化。研究制定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管理办法,推进建筑垃圾简易填埋场、临时堆放点和绿化回填点规范管理。加快大兴、房山、朝阳、丰台、海淀等5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适时启动通州、平谷、密云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推动各区积极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到2020年建筑垃

46、圾规范化处置率达到85%。(七)分类管理,提升品质,不断提高公厕服务质量实行公厕分类管理,实施“建设市场化、设置景观化、功能集成化、运行科技化、管理人文化”建设,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公厕新建、改建力度,优化布局,提升公厕服务品质,公厕等级达标率达到95%。落实北京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和公厕劳动费用定额,落实北京市公共厕所建设规范、公共厕所运行管理规范。落实配套公厕建设验收机制,优化公厕导向服务系统,引导社会单位公厕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等行业部门公厕管理,提升运行服务品质。制定农村地区公厕、户厕建设基本要求,加大农村地区公厕管理力度,提高农村公厕运行管理水平。(八)协调发展,全程覆

47、盖,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推进农村镇级生活垃圾转运站、村级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和改造,按标准和定额配备满足需求的镇级转运车、村级收集车,取缔地搓站,打造垃圾收集、中转、运输全流程覆盖的设施系统。提高标准,优化工艺,设施水平达到密闭、环保,衔接有序。利用小卫星监测系统,开展存量垃圾治理。落实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技术导则(京管函2017666号),指导农村地区选择适宜的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因地制宜进行设施建设,提高运行和监管水平。合理配备保洁队伍,明确保洁员职责,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保洁队伍专业化水平。引入农村垃圾清扫保洁、收集运输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农村垃圾清扫保洁、收集运输的专业化水平。(九

48、)创新融合,科技支撑,打造智慧环卫信息化平台完善环境卫生管理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增强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加强道路清扫保洁、扫雪铲冰等工艺设备的新技术推广和应用;科学设计垃圾流向,打破地区垄断,提高末端设施处理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要素的调配作用,加强政府监管,保证垃圾物流调配秩序良好。完善设施设备,提高防污控污能力,缓解垃圾处理设施邻避效应,确保环卫设施达标排放。加强对焚烧设施烟气排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填埋气体排放和渗漏情况的监测以及填埋场监测井的管理和维护。开展固废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利用循环经济园区内预留用地, 搭建孵化器平台,开展生活垃圾及水、气、渣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研究,为

49、固废处理提供技术储备。依托环卫行业相关信息化系统,立足城市环卫管理的目标,通过成熟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集空间遥感、数据实时传输以及人、车、设施的感知、调度与监测一体化的智慧环卫信息化平台,对环境卫生事业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测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卫”的思维模式,将整个环卫行业的管理节点,如垃圾产生、保洁作业、设施设备、终端处置、环卫监管等环节,通过互联和物联的方式组合起来,建立分工明确、市区联动、各方参与、协作高效的环境卫生管理决策系统。第四章 保障措施一、加强资金保障,落实规划用地强化环境卫生基础性公益事业地位,加大市区两级对环境卫生事业的投入,落实环境卫生作业费用定额,确保环卫基础设施、

50、车辆设备、作业人员、运行保障等各项经费足额到位,对经费薄弱区域和农村地区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推进环卫作业定额实施,完善价格定期增长机制,确定合理的服务价格、收费标准以及调整机制和资金保障体系。市、区两级政府应在垃圾处理全过程管理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垃圾异地处理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探索市场条件下的垃圾物流调配方式和居民垃圾收费政策。积极拓展资金保障渠道,鼓励社会资金参与设施建设和环卫管理,引入PPP、特许经营等模式,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供给模式,加大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环卫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依法依规优先安排环卫设施建设,用地统一规划、提前预留、保障落地,确保与城

51、市发展相协调。项目用地纳入城市黄线保护范围,严禁擅自占用或者随意改变用途。严格按照国家和我市要求,规划项目选址。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选址、征地、拆迁难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实行项目跨部门协调审批机制,加快办理各项审批手续。保障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规划用地,可以依托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二、加强政策保障,健全标准体系研究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修订工作。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利用产业支持政策。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完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贯彻落实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指导意见。做好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健全环境卫生标准体系。三、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促进规划任务落实坚持以规划确定项目,

52、以项目落实规划,发挥好重大项目对规划落实的支撑作用。深化前期研究论证,细化分解规划任务目标,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督促规划项目的推进进度,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促进规划任务的推进与落实。四、加强队伍建设,保障职工权益坚持实施人才战略,推进环境卫生事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方式创新方向转变,吸引和汇集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北京环卫行业。开展职业化教育培训,培养“一专多能,技术精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规范环卫作业人员着装警示标志,健全完善生产人员岗位操作系列要求。改善环卫职工作业条件,提高福利待遇,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着力建设充满活力、专业规范、保障有

53、力的环卫队伍,满足环境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五、加强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完善社会宣传工作机制,围绕中心工作和市民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新闻报道和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报刊、电台、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阵地的作用,借助政府网站专栏、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搭建社会参与、沟通互动的交流平台,有效借助媒体力量,提高公众对环境卫生管理的认知;及时公开信息,公布监督检查结果,特别是设施周边污染物实测值等相关信息,维护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督促街道和社区,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普遍入户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核心作用,引导垃圾分类全民参与;将垃

54、圾分类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和幼儿园教育,进一步推进“小手拉大手”;引导志愿者、社会组织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和培训等工作,引导市民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相关名词解释(1)城市道路机扫率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面积与车行道可机扫面积的比率。(2)公厕达标率达到公共厕所建设规范三类及以上要求的公共厕所占公共厕所的比重。三类以上公共厕所指按最新的公共厕所建设规范建设,建筑类别达到一类、二类、三类标准的公共厕所。(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进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的垃圾量占垃圾清运量的百分比。(4)生活垃圾资源化率城市实现资源化的生活垃圾量占其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百分比。(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厨余垃圾与再生资源回收量的总和占生活垃圾清运量与再生资源回收量总和的比值。(6)建筑垃圾规范处置率建筑垃圾规范处置总量占建筑垃圾许可处置总量的百分比。建筑垃圾规范处置总量是全部规范处置量(包括消纳量、回填利用量、综合处置量)的总和。建筑垃圾许可处置总量是全部许可处置量(包括消纳量、回填利用量、综合处置量)的总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