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上传人:天****猫 文档编号:20799656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新课标的实施已经全面铺开。就自己学习新课标的体会,谈几点看法。新课程标准避免了以往过分强调思想性或文学性的倾向,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两点最为突出: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首先教师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其次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在唤醒主体意识

2、上,应该认识到学法指导不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课堂教学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根据以上要求,考查学生掌握汉字的写法、读音,默写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仍是语文试卷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体现新标准的要求,命题时

3、将更加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新课程标准阅读训练要求,概括地说,对阅读材料要做到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命题将重在三点: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选择阅读材料时,坚持文质兼美的前提,注意体裁的多样性,以适合学生的各种胃口;每一组命题要由易到难,阶梯式提升。二是根据新标准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命题的原则是力求开放性和弹性,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勇于

4、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三是语文阅读命题除了取材于教材以外,也要选取一定量的课外读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学年练笔不少于1万字。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积极开展创造性的工作,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开展练笔活动,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淡化文体,让学生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关注生活,表现生活,提倡有创意地表达。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针对这些困惑,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

5、体会。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

6、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第三,要转变观念。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

7、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第四,要转变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

8、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往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第五,教法和教具的运用要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上新教改课程时,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改革的精神,抛弃填鸭式的教学,不能搞满堂灌。应试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我们应大力提倡启发式的教学。中国古代的大圣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

9、也有力地说明启发式的教育很重要。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不能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脱节。要与学生的学法挂钩,与学习内容挂钩,与学习效果挂钩。“方法”、“手段”和“技术”的运用都应从实际出发,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课改就是用多媒体上课,语文课就是让学生按课文内容来表演,演课本剧、演小品,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老师只是坐在旁边做免费观众。我认为,在进行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中,不必每节课都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不必把课文变成剧本来让学生去表演。特别是像没有先进教学设备的农村学校,能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用好黑板和粉笔也是很不错的。不能错误地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启发式教学,也不能错误地认为课堂

10、一定要搞表演活动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选用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看看能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开展,已几年了,在这之中,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亦如百花齐放。“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是日常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越而的活泼与可爱,并且不乏思想上一次次的灵光闪现、不乏更多了一些对生活、社会的深层思考,同时也在浑然不觉之中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11、然而,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无论学生怎么学,必然就要有学的成果,在这一规律的推动之下,我们的学生最终要走入严肃而安静的考场接受检验。当然考场中的量化分值在“新课标”的指导之下,不能说就是对学生的最终评价。但是看实际之中,如果对一个学生的最终的综合性评价是100分的话,而考场中所得的分值往往会占这100分中的70%。剩下的30%,或者是其思想品德、或者说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综合素质,但充其量在我们更多的人眼中不过是“补充说明”而以。由此可见还是在“70%”的决定之下,让我们形成对学生的最终评价。 或许,我们说。在这“70%”之中,包括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评、包括了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考评、也包

12、括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评如现代文与文言文的阅读,图文题的发挥,扩写与缩写的运用等等一系列的内容。然而,笔者在此想说的是,如果我们以前所用课本的走向以偏、繁、难、深而过分注重知识性缺乏能力培养为路线的话,那么,今是所用的“新课标”下的课本是否又有向另一个方向发展而稍嫌过之了一些呢?试看,我们的课文(语文学科)后面的“研讨与练习”无不是以人文、文学素养的角度高屋建瓴式的抽象理解、探究、分析、运用在文言文后而顶多涉及到一些少量而简单的通假字及一词多用的题目。笔者曾以一道“请说出下列文言语句中被省略内容的成分”考评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把握程度,可是全班49个学生没有一个答对的,学生蒙了,有的甚至都无

13、法理解题目在问什么。教师也困惑了!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种类型的题目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思想指导下的学生训练的。然而,试想一个连语言基本形式都无法把握的学生又怎能按照“新课标”所要求的明确、清晰、负责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呢?又何谈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写作目的与阅读理解目标呢? 按“新课标”之中的一些思想观点与一些专家建议,语文学习要淡化语文知识,但绝不是排斥语文知识。但实际中的新教材中,又看得到多少有关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点的呢?通过学习。我们的学生理解能力似乎是加强了,视野也似乎是开阔了,知识面也似乎广了。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连基本的语法,修辞都缺乏积累与一定程度的掌握的话,我

14、们的学生又如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从人文性及文学素养这一角度去把握并进行创建呢?原因很简单,把握不了语言规律谈何欣赏、谈何理解、谈何体会与深入?没有体会与深入又何谈提高与创造呢?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字词的学习要求在于“积累”与“理解”,在推敲理解中积累,在积累中推敲理解。从而相应地在“70%”的试卷中,出现一系列的选择、判断题,判断句子中运用该词是否恰当,在给出的一系列词中选择最为恰当的词语。然而。我们的学生便在缺乏对词性、修辞这些基本汉语知识的掌握之下,凭着感觉在“推敲”中答他们看来似而非似的题目。 汉语严格地说,无论是词句篇章均有其一定的规律,这规律便应当是包括了所有词性、语法、修辞等一系列基本

15、知识的总和。故而初中语文教学如真要象“新课标”中所言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话,那么穿连字词学习的还应当是词性、语法、修辞的基础性加强!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不排斥语文知识这一言以蔽之,而应是对语文知识有更为明确、科学、严格的目标与要求。如:虚词,实词应掌握多少到什么程度,掌握多少种描写方法到什么程度,掌握多少种词类活用及特殊文言语法从而为学生的终身性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再一次认识到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实质性,在新教学理念的支配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尊重学生

16、个人的感受,一改以往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僵化的局面,下面,我就这几方面浅谈自己的体会。 一、改变观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营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使他们的心灵世界也通明透亮。孕育着这样的心灵,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从外部走向内部,从客体走向主体,一句话,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创设情境,轻松学习。新课标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强化语言实践便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的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个成功的教

17、育工作者,他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我认为,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乎如何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乎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描述的情景。 三、尊重学生,培养探究性学习。新课标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供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但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却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究竟是以

18、传授知识为本,或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或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或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这是新旧教学理念的分水岭。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关于语文的工具性,过去我们讲得很多。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是人类传承文化、积累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的工具。 如果认识到此为止,语文就可能陷入“纯工具论”的误区或“工具理性主义”的泥潭。只是工具,就可以因为某种需要而转换职能、失却本我,嬗变为和其他工具等同的工具,语文就异化了。 语文作为工具,是和人、人

19、的生命,具体的人、社会历史的人紧紧地联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了人,语文就不复存在,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语文离不开人,它富于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语文为个体的人所掌握,又显示个性、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语文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社会文明的精粹,散发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辉。因此,语文又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

20、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着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决定着语文教学在于揭示人性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真正价值。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主体主人决定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由于旧观念的痕迹很深,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很艰难的、有时甚至是很痛苦的。人们常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有人被飞驰的时代列车抛弃;同样,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时刻,也有人由于因循守旧而被时代洪流所淘汰,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