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系

收藏

编号:20770376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90.50KB    格式:PPT    上传时间:2023-05-07
10
积分
关 键 词:
食品 营养学 生命科学 技术
资源描述:
食品营养学食品营养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系生命科学与技术系第第1章章 绪论绪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营养学的基本概念。营养学的基本概念。2.营养科学发展概况。营养科学发展概况。3.近近10年我国主要的宏观营养工作及居民年我国主要的宏观营养工作及居民营养卫生状况。营养卫生状况。4.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要求。目的与要求目的与要求 1.掌握营养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营养学的基本概念。2.理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要求。3.了解我国主要的宏观营养工作、居了解我国主要的宏观营养工作、居民营养卫生状况及营养科学发展概民营养卫生状况及营养科学发展概况。况。第第1节节 营养学的基本概念营养学的基本概念1.营养营养(nutrition):指指人人体体摄摄取取食食物物后后,在在体体内内消消化化和和吸吸收收、利利用用其其中中的的营营养养素素,以以维维持持生生长长发发育育、组组织织更更新新和和处处于于健健康康状状态态的的总总过过程程。它它是是一一种种全全面的生理过程,而不是专指某一种养分。面的生理过程,而不是专指某一种养分。2.营养营养素素(nutrients):指指具具有有营营养养功功能能的的物物质质,包包括括蛋蛋白白质质、脂脂类类、碳碳水水化化合合物物、维维生生素素、矿矿物物质质、水水等等6大大类类。目目前前已已知知有有40-45种种存存在在于于食食品品中中人人体体必必需需的的营营养素。养素。3.营养学营养学(nutrition or nutriology):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的一门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的一门学科。科。4.食品营养学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品营养价值的措施。5.营养价值营养价值(nutritional value):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程度。6.营养不良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7.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指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参考指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参考值值。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平均需要量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s)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EAR 是是RNI的基础,如果个体摄入量呈的基础,如果个体摄入量呈常态分布,一个人群的常态分布,一个人群的RNI=EAR+2SD。对于人群,对于人群,EAR可以用于评估群体中摄可以用于评估群体中摄入不足的发生率。入不足的发生率。对于个体,可以检查其摄对于个体,可以检查其摄入不足的可能性。入不足的可能性。推荐摄入量推荐摄入量(RNI,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s)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RNI是健康个体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目标,但是健康个体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目标,但当某个体的营养素摄入量低于其当某个体的营养素摄入量低于其RNI时并不一定时并不一定表明该个体未达到适宜的营养状态。如果某个体表明该个体未达到适宜的营养状态。如果某个体的平均摄入量达到或超过了的平均摄入量达到或超过了RNI,可以认为该个,可以认为该个体没有摄入不足的危险。摄入量经常低于体没有摄入不足的危险。摄入量经常低于RNI可可能提示需要进一步用生化试验或临床检查来评价能提示需要进一步用生化试验或临床检查来评价其营养状况。其营养状况。适宜摄入量适宜摄入量(AI,adequate intakes)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一般大于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一般大于EAR,也可,也可能大于能大于RNI,但小于,但小于UL。AI 主要用作个体的营养素摄入目标,主要用作个体的营养素摄入目标,同时用作限制过多摄入的标准。当健康个同时用作限制过多摄入的标准。当健康个体摄入量达到体摄入量达到AI时时,出现营养缺乏的危险性出现营养缺乏的危险性很小。如长期摄入超过很小。如长期摄入超过AI值,则有可能产值,则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生毒副作用。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因,因而不能求得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AI)来代替来代替RNI。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养素的摄入量。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4-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母乳中供给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母乳中供给的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的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AI值,值,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AI与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摄入的目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摄入的目标,能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标,能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AI和和RNI的区别在于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显著,可能显著高于高于RNI。因此使用。因此使用AI时要比使用时要比使用RNI更加小心。更加小心。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s):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目的是为了限制膳食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目的是为了限制膳食和来自强化食物及膳食补充剂的某一营养素和来自强化食物及膳食补充剂的某一营养素的总摄入量,以防止该营养素引起的不良作的总摄入量,以防止该营养素引起的不良作用。用。UL主要用途是检查个体摄入量过高的主要用途是检查个体摄入量过高的可能,避免发生中毒。当摄入量超过可能,避免发生中毒。当摄入量超过UL时,时,发生毒副作用的危险性增加。在大多数情况发生毒副作用的危险性增加。在大多数情况下,下,UL包括膳食、强化食物和添加剂等各种包括膳食、强化食物和添加剂等各种来源的营养素之和。来源的营养素之和。营营养素养素摄摄入不足和入不足和过过多的危多的危险险性性图图解解摄摄入水平入水平EARRNIUL1.0-0.5-0 0-1.0-0.50 大量大量缺缺乏乏毒毒副副作作用用AI EAR、RNI、AI、UL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之间的数量关系是:UL AI RNI EAR 8.营养素需要量(营养素需要量(nutritionalrequirements):个个体体对某种某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是机体养素的需要量是机体为维持持“适宜营养状况适宜营养状况”,即处于并能继续维持,即处于并能继续维持其良好的健康状态,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平均其良好的健康状态,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平均每天吸收该营养素的最低量,有时也称为每天吸收该营养素的最低量,有时也称为“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鉴于对鉴于对“良好的健康状态良好的健康状态”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因而机体维持健康对某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也可以有因而机体维持健康对某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也可以有不同的水平。不同的水平。FAOFAOWHOWHO联合合专家委家委员会提出了不同会提出了不同水平的需要量。水平的需要量。基本需要量:基本需要量:为预防临床可察知的功能损害所需的为预防临床可察知的功能损害所需的营养素量,达到这种需要时机体能够正常生长和繁营养素量,达到这种需要时机体能够正常生长和繁育,但他们的组织内很少或没有此种营养素储备,育,但他们的组织内很少或没有此种营养素储备,故短期的膳食供给不足就可能造成缺乏。故短期的膳食供给不足就可能造成缺乏。储备需要量储备需要量:维持组织中储存一定水平该营养素的:维持组织中储存一定水平该营养素的需要量,这种储存可以在必要时用来满足机体的基需要量,这种储存可以在必要时用来满足机体的基本需要以免造成可察知的功能损害。本需要以免造成可察知的功能损害。预防出现临床缺乏症的需要预防出现临床缺乏症的需要 预防某种疾病防某种疾病对特定特定营养素养素的需要量。这是一个比基本需要量更低水平的的需要量。这是一个比基本需要量更低水平的需要。需要。9.合理营养(合理营养(adequate nutrition):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不过多。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引起的病态统称为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引起的病态统称为营养不良,都是营养不合理的后果,对健康营养不良,都是营养不合理的后果,对健康都是十分有害的。都是十分有害的。第第2节节 营养科学发展概况营养科学发展概况 n早在早在20002000多年前多年前,我国,我国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素问中就有中就有“五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等膳食与养等膳食与养生的记载。生的记载。n南朝齐梁时期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陶弘景(公元公元493493年年)提出了以肝提出了以肝补血、血、补肝肝明明目的见解。目的见解。n东晋东晋葛洪葛洪(公元公元300300年年)在在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记载了用海藻酒记载了用海藻酒治疗甲状腺肿。治疗甲状腺肿。n我国古代还有我国古代还有“医食同源医食同源”的重要思想,先后有几十部的重要思想,先后有几十部关于食物本草与食疗本草类的食物药理学著作。例如,关于食物本草与食疗本草类的食物药理学著作。例如,明代李时珍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记载了记载了350350多种约食厨用的动植多种约食厨用的动植物,并区分为寒、凉、温、热、有毒和无毒等性质,物,并区分为寒、凉、温、热、有毒和无毒等性质,明明代姚可成在代姚可成在15201520年编成年编成食物本草食物本草一书一书,列出,列出10171017种种食物,并以中医的观点逐一加以描述,分别加以归类。食物,并以中医的观点逐一加以描述,分别加以归类。n19世纪是自然科学崛起阶段,随着生理学、生物世纪是自然科学崛起阶段,随着生理学、生物化学的发展,产生了现代营养学,侧重从生物科化学的发展,产生了现代营养学,侧重从生物科学和基础医学的角度研究营养与机体之间的一般学和基础医学的角度研究营养与机体之间的一般规律。规律。n从从19世纪中叶世纪中叶开始,人们逐渐认识到蛋白质、脂开始,人们逐渐认识到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将其列为人体营养素。以后连续发现新的维生并将其列为人体营养素。以后连续发现新的维生素,并研究不同维生素的生理作用、缺乏症及临素,并研究不同维生素的生理作用、缺乏症及临床治疗等,推动了现代营养学的发展。对微量元床治疗等,推动了现代营养学的发展。对微量元素的大量研究始于素的大量研究始于20世纪世纪30年代。年代。1931年发现人的年发现人的斑釉牙与饮水中氟含量过多有关。此后斑釉牙与饮水中氟含量过多有关。此后40年间,年间,陆续发现铜、锰、硒、锌、钼等多种微量元素为陆续发现铜、锰、硒、锌、钼等多种微量元素为人体所必斋。人体所必斋。1.基础营养基础营养 10余年来,基础营养研究又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如余年来,基础营养研究又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如对膳食纤维、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对膳食纤维、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进一步认识和更深入研究,的进一步认识和更深入研究,2.公共营养公共营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性的营养工作不断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性的营养工作不断加强。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如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如营养监测(营养监测(nutritional surveillance)、)、营养政策(营养政策(nutrition policy)、投入投入与效益评估(与效益评估(assessment of input and benefit)等,等,逐步形成了逐步形成了公共(社区)营养学公共(社区)营养学或或社会营养学社会营养学(social nutrition)。有的国家制订颁发了有关社会。有的国家制订颁发了有关社会营养的法律、法规,有的国家在议会中成立了主管营养的法律、法规,有的国家在议会中成立了主管营养工作的委员会,或在政府里成立了主管公共营营养工作的委员会,或在政府里成立了主管公共营养的机构养的机构。为了指导民众合理地选择和搭配食物,世界多为了指导民众合理地选择和搭配食物,世界多国制定了国制定了膳食指南(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和和营养素每营养素每日推荐供给量(日推荐供给量(RNI或或RDA)。20世纪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膳食营养素参考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摄入量(DRIs)的概念。的概念。1992年在罗马召开了有年在罗马召开了有159个因家政府领导人参加个因家政府领导人参加的世界营养大会,会上发布了的世界营养大会,会上发布了世界营养宣言世界营养宣言和和营养行动计划营养行动计划,号召各国政府保障食品供应,号召各国政府保障食品供应,控制营养缺乏病,加强宣传教育,并制定国家营养控制营养缺乏病,加强宣传教育,并制定国家营养改善行动计划。改善行动计划。3.营养与健康营养与健康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已成为现代营养学的一项重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已成为现代营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膳食营养因素一些重要疾病的成因,或者要内容。膳食营养因素一些重要疾病的成因,或者是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是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4.营养与基因表达营养与基因表达 营养因素与遗传基因的相互作用是营养学研究营养因素与遗传基因的相互作用是营养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的一个新的热点。5.食物中活性成分食物中活性成分 食物中的许多活性成分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食物中的许多活性成分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对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对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和辅助治疗作用。6.营养与农业营养与农业 世界食物供求仍达到基本平衡,食物结世界食物供求仍达到基本平衡,食物结构并得到改善,营养不良的人口呈下降趋势。构并得到改善,营养不良的人口呈下降趋势。7.食物营养食物营养 除研究食物中营养素和非营养素的结构、除研究食物中营养素和非营养素的结构、性质、生理功能等内容外,还大量研究了各性质、生理功能等内容外,还大量研究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各营养成分在食品加工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各营养成分在食品加工储藏中的变储藏中的变 化及防止损失的措施、食品的化及防止损失的措施、食品的营养强化以及食品新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对营养强化以及食品新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对食品的营养强化,很多国家十分重视。食品的营养强化,很多国家十分重视。第第3节节 近近10年来我国主要的宏观营养工作年来我国主要的宏观营养工作及居民的营养状况及居民的营养状况 n党和政府把发展食物生产、保障供给、改善居民营党和政府把发展食物生产、保障供给、改善居民营养作为一项养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基本国策。n1992年顺利地完成了年顺利地完成了全国第三次营养调查全国第三次营养调查工作;工作;n1993年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年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改革与发展纲要,成立了成立了“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会”;n1996年国家正式启动年国家正式启动“大豆行动计划大豆行动计划”;n1997年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年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划(1996-2000),中国营养学会修改制定了中国营养学会修改制定了中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居民膳食指南;n2000年在全国开始分步实施年在全国开始分步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学生饮用奶计划”;n2001年批准颁布实施年批准颁布实施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年)。n n 近年来,我国居民营养状况与健康水平近年来,我国居民营养状况与健康水平有很大改善和提高。有很大改善和提高。n 我国居民中存在着我国居民中存在着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和和营养不平营养不平衡衡的问题。的问题。n 从总体上看,我国从总体上看,我国膳食热量、蛋白质的膳食热量、蛋白质的摄入量及其来源摄入量及其来源等指标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等指标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第第4节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内容 1.1 食物的体内过程 1.2 营养学基础知识 1.3 不同生理状态下和特殊环境下人群的营1.养和膳食问题 1.4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食品的营养强化 1.5 营养与健康。1.6 社区营养。2.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与要求 2.1 理论知识方面理论知识方面 2.1.1 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生理,营养素在体内的转运及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生理,营养素在体内的转运及代谢过程;代谢过程;热能的单位、来源及生理值,不同劳动强度的热热能的单位、来源及生理值,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供给量,热能消耗的测定方法;特殊人群、特殊作业环境能供给量,热能消耗的测定方法;特殊人群、特殊作业环境机体营养代谢的特点和营养需要;膳食参考量(机体营养代谢的特点和营养需要;膳食参考量(DRI)相关)相关指针及其制定依据。指针及其制定依据。2.1.2 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特点和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营养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特点和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营养价值评价方法,营养素食物来源和参考摄入量;常见膳食营价值评价方法,营养素食物来源和参考摄入量;常见膳食营养不平衡与疾病的关系;营养强化食品的种类及生产,食品养不平衡与疾病的关系;营养强化食品的种类及生产,食品营养强化的基本原则;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营养强化的基本原则;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2.1.3 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营养素的主要缺乏症;不同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营养素的主要缺乏症;不同人群营养生理特点、营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原则。人群营养生理特点、营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原则。2.2 技能技巧方面技能技巧方面 2.2.1 根据主要缺乏症,能初步判断何种营养根据主要缺乏症,能初步判断何种营养素缺乏。素缺乏。2.2.2 通过居民营养状况调查和营养监测方法通过居民营养状况调查和营养监测方法的学习,能够进行居民营养调查和营养监测。的学习,能够进行居民营养调查和营养监测。2.2.3 根据各类食品营养价值和人体营养需要,根据各类食品营养价值和人体营养需要,正确编制不同人群食谱。正确编制不同人群食谱。2.2.4 根据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基本能对各类根据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基本能对各类食品营养价值进行正确评价。食品营养价值进行正确评价。3.能力培养的要求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下列能力上得到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下列能力上得到培养:3.1 知识应用能力。能够进行居民营养调查和营养监测,编制不知识应用能力。能够进行居民营养调查和营养监测,编制不同人群食谱,对各类食品营养价值进行正确评价。同人群食谱,对各类食品营养价值进行正确评价。3.2 记忆能力。能够记住基本概念,主要营养素的代谢特点、生记忆能力。能够记住基本概念,主要营养素的代谢特点、生理功能、食物来源,营养素的主要缺乏症。理功能、食物来源,营养素的主要缺乏症。3.3 综合归纳能力。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归纳其营养需综合归纳能力。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归纳其营养需要特点;常见膳食营养不平衡与疾病的关系及膳食营养不平要特点;常见膳食营养不平衡与疾病的关系及膳食营养不平衡的解决措施。衡的解决措施。3.4 自学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在学习掌握各类食品营养价值和自学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在学习掌握各类食品营养价值和人体营养需要的基础上,自学并理解更多食品营养价值评定人体营养需要的基础上,自学并理解更多食品营养价值评定方法和人体营养需要量的确定方法,膳食参考摄入量方法和人体营养需要量的确定方法,膳食参考摄入量(DRI)相关指标及其制定依据。)相关指标及其制定依据。3.5 计算能力。正确计算人体营养需要量,编制不同人群食谱计算能力。正确计算人体营养需要量,编制不同人群食谱。本章主要参考文献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年).中国食物营养中国食物营养2001(6):):5-10 2、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营养学报,营养学报,199820(2)121-126 3、葛可佑、葛可佑.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与变迁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与变迁.食品与机械,食品与机械,1999(5):):4-6 4、陈春明陈春明.王玉英王玉英.论营养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论营养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卫生研究,卫生研究,2000,29(5):):305-307 5、何志谦何志谦.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的进展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的进展.生理科学进展,生理科学进展,2000,31(2):):181-184 6、张桐张桐.中国食物消费与营养改善的成就中国食物消费与营养改善的成就.中国食物与营养,中国食物与营养,1999(5):):14 思考题思考题1.1.何谓营养、营养素、营养学、营养价值、营养不何谓营养、营养素、营养学、营养价值、营养不良、营养需要、良、营养需要、DRIs、AI、RNI、EAR、UL?2.DRIs的概念是如何提出的,它包括哪些指标,各的概念是如何提出的,它包括哪些指标,各自的含义是什么?自的含义是什么?3.近几十年营养学主要取得了哪些进展?近几十年营养学主要取得了哪些进展?4.近近10年来我国主要开展了哪些宏观的营养工作?年来我国主要开展了哪些宏观的营养工作?5.我国居民营养现状如何?我国居民营养现状如何?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1.教材:孙远明、余群力主编,食品营养学教材:孙远明、余群力主编,食品营养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2002年第年第1 1版。版。2.2.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书:2.1 2.1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主编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主编.食物成分表食物成分表.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991年第年第1 1版。版。2.2 2.2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000年第年第1 1版版。2.3 2.3 王叔淳王叔淳.食品卫生检验技术手册食品卫生检验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002年第年第3 3版。版。2.4 2.4 王光慈王光慈.食品营养学食品营养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001年第年第2 2版。版。3.3.期刊:期刊:3.1 3.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学报。营养学报。3.2 3.2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食物与营养。中国食物与营养。3.3 Food and Nutrition Bulletin 3.3 Food and Nutrition Bulletin 4.4.网址:网址:http:/http:/ http:/http:/soc.org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 我们每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谷类食物位居比重。谷类食物位居底层底层,每人每天,每人每天应吃应吃300-500300-500克;蔬菜和水果占据克;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第二层层,每天应吃,每天应吃400-500400-500克和克和100-200100-200克;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第三层三层,每天应吃,每天应吃125-200125-200克克(鱼虾类鱼虾类5050克,克,畜、禽肉畜、禽肉50-10050-100克,蛋类克,蛋类25-5025-50克克);奶;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第四层,每天应吃,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奶类及奶制品100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50克。克。第五层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过2525克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食品营养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系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0770376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