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讲义

收藏

编号:20760093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55MB    格式:PPTX    上传时间:2023-05-07
20
积分
关 键 词:
历史 二轮 复习 专题 讲义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讲义 杨庆辉 2017年8月专题结构一、史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一)历史学的基础知识1、历史是什么2、历史学的主要功能3、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4、史学研究的方法二、史观专题一史学研究和史观一、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阶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项内容,即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时空观念之空间时空观念之时间一、纪年法年号纪年法从西汉的汉武帝到清朝的宣统皇帝,我国历史上共有600多个年号。有的皇帝有好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李治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干支纪年法时空观念公元纪年法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方法。公元就是公历纪年,公元元年是开始纪年的标志,相传这一年是传说中耶稣的诞生年。这种纪年方法在欧洲6世纪时开始使用,全世界普遍使用则是在公元1400年前后。我国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才使用公历的。时空观念民国纪年法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为民国元年。时空观念历史纪年中的几个概念世纪:是以公元纪年为基础的计算年代的单位。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如公元1-99年为公元1世纪;100-199年为公元2世纪,依此类推时空观念年代:公元纪年中每10年称为一个年代。如50年代指50-59年;70年代指70-79年。与世纪连在一起表述如:1949年,是公元(可舍去)20世纪40年代。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20年代。时空观念初期、中期、末期:每个世纪的前二十年称为初期,最后二十年称为末期。这个时期往往不选择用年代表述。如2017年是21世纪初期,而不说21世纪10年代。40-60年代为中期。这个既可以以年代表述也可以说成中期。如:1956年,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也可以说20世纪中期。时空观念请写出下列时间的世纪、年代和早、中、晚期:公元前221年、公元前960年、618年、1958年、1894年。时空观念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中古史时期),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这段时期。时空观念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时空观念时空观运用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实作出合理解释。时空观念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时空观念本题考查的时间范围是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大概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241927)这一阶段被称为“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为 国民革命时期或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主要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19261927年为北伐战争时期。时空观念第二阶段(19271937)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三阶段(19371945)这一阶段被称为“抗日战争”时期或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2017年改为19311945年)。主要任务是联合各个阶级抗日。第四阶段(19461949)这一阶段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时空观念所以利用时间可以判断出:A选项“土地革命”属于第二阶段的表现;B选项“民族战争”属于第三阶段的特点;C选项“国民革命”也属于第一阶段的体现;D选项“反抗国民党政府”属于第二或第四阶段的特点。时空观念题干中提到了陕甘宁边区政府这一空间概念。“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37年9月6日,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推出历史的舞台。所以通过题干陕甘宁边区政府我们可以划定时间范围是:第三和第四阶段。这样我们就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再通过历史理解能力,材料中提到“对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是第三阶段的特点,所以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俗话说“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史料实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种做法A引发政体频繁变更社会动荡B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C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D因人设法违背法律精神孟姜女的故事神话传说春秋左传:齐国大奖杞梁,在讨伐莒国时战死,齐庄公回师途中遇杞梁妻,要下车吊祭,被拒绝,他说有先人屋舍在,于荒郊野外吊祭,不和礼法。战国礼记.檀弓:杞梁死,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孟子: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西汉刘向说苑和列女传:杞梁战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弛。唐代同异记:燕国人记良躲避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劳役,逃到孟家花园,看到孟家小姐仲姿在洗澡。孟仲姿说你看见我身体了,必须得娶我,于是两人成婚。然后记良又被抓回去修长城,活活累死。孟仲姿寻夫到了长城脚下,哭崩了城墙,看到里面尸骨累累,滴血在骨上,这才认出记良遗体。敦煌卷子里,记载有一首短歌:孟姜女,犯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例1、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C诗经卫风氓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已相当发达。”例2 第一手史料:BCEF;第二手史料:AD(6分)提取信息(材料)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5分)41(25分)(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提取信息(图表)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提取信息(漫画)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评价李鸿章第一步 搜集资料,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基本历史活动了解清楚(了解和掌握基本史实)第二步 把近代以来的大师和名家对他是非得失的各种评论做介绍(知道评说的角度与标准)第三步 与人进行交流进行探讨与分享(学习之后的心得与看法)慈禧非常倚重李鸿章,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李鸿章)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格兰特是美国南北战争时的联邦军总司令,他屡建奇功直至胜利,后来当选为美国第18任总统并连任两届。李鸿章同他之间有过不凡的交往。格兰特称李鸿章是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首相俾斯麦齐名。近代史学家唐德刚(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同乡)认为李鸿章“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另外周恩来是一个,顾维钧是半个)。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李鸿章的评价则是:“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毛泽东在文章里对李鸿章有一句评价:“水浅而舟大也。袁世凯能有后来的成就,最大的贵人非李鸿章莫属。因此袁世凯评李鸿章时说:“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当时的美国媒体认为李鸿章:“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日本媒体则认为李鸿章:“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孙中山曾在上书李鸿章时,这样说李鸿章:“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李鸿章本人评价“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内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几个概念例1:要用历史资料探究历史问题,首先要能够分辨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以下各项是与二里头文化遗址相关的内容,其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有二里头文化遗址考古发现的农具有石斧、石镰、蚌铲等二里头遗址里发现的主要农作物是粟、黍之类从上述考古发掘情况看,当时居民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A.B.C.D.答案:B史料解释注重的是对史料的解读,要求不加入个人的观点,不能有预先的设定,必须从史料本身以及史料所述事件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分析。是历史叙述,是历史评价。例2: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有: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黄宗羲(1610-1695),号梨洲,浙江奈姚人,其主要代表作为明夷待访录。他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是下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享受无穷”。就是说君主原本只是天下人的公仆,本应自担起抑私利、兴公利的责任。但后来君主却把天下作为自己的私产私利享受。因此,黄宗羲明确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即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倡导民主思想,为中国近代反封建专制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这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是极其难能可贵的。请回答:上述材料中哪些属于史料(4分)哪些属于史料解释(2分)哪些属于历史评价(2分)(说明:多摘录或少摘录都要扣分)答案:史料: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是下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享受无穷。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史料解释:君主原本只是天下人的公仆,本应自担起抑私利、兴公利的责任。但后来君主却把天下作为自己的私产私利享受。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历史评价: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倡导民主思想,为中国近代反封建专制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这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二、史观全球史观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全球史观全球史观解读近代中国发展历程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文明史观例: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工业文明的历史,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具体说,包括如下阶段: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殖民扩张与争霸。3、发展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重大事件: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年至今)。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1973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解读近代中国发展历程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的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过程,也是中国向近代文明发展的过程近代化史观中国近代化为例(1)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2)近代化的内容:(3)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第一阶段:近代化的启动阶段(18401895年)第二阶段:近代化的发展阶段(18951915年)第三阶段:近代化的深化阶段(19151927年)第四阶段: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第五阶段: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近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解读近代中国发展历程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化起步,中国在西方侵略下艰难地从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社会史观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四次大变迁第一次: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第二次:1911年,辛亥革命后:第三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四次: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史观社会史观解读近代中国发展历程西方社会方式、社会习俗传入中国,呈现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特点革命史观革命史观解读近代中国发展历程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民主革命)兴起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解读近代中国发展历程近代中国遭受侵略,逐步沦为半封建本殖民地社会,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同时,也迫使中国开启近代化的历程。多元史观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从革命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从现代化史观: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从整体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从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多元史观评价孙中山革命史观: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社会史观: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0760093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