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六自由度机械手创新机械-搬运救援机械手设计全套【三维SW和CAD图纸】
履带式六自由度机械手创新机械-搬运救援机械手设计全套【三维SW和CAD图纸】,三维SW和CAD图纸,履带式,自由度,机械手,创新,立异,机械,搬运,救援,救济,营救,设计,全套,三维,sw,以及,cad,图纸
XX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作 者:学 号:学院(系):专 业:题 目:履带式六自由度机械手创新设计 搬运救援机械手设计 年 4 月55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灾害搜救工作的复杂性、危险性和紧迫性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救援机器人以其体积小、灵活等诸多优点成为灾害辅助救援的有效工具并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文中分析了救援行动中使用救援机器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国内外救援机器人的研究历史和发展概况.本文阐述了救援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其巨大的优越性,提出具体的机器人设计要求,进行了设计的总体方案设计和各自由度具体结构设计、计算;最后设计行走机构和机身设计。机械臂采用四关节机械手。关键字:灾害救援机器人、结构设计、机械结构、四关节机械手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The complexity of the work of disaster rescue, danger and emergency rescue work has brought great difficulties. Rescue robot with its small size, flexible virtues such as disaster rescue tool assisted and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se of emergency rescue rescue robots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cue robo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rescue robot, application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great superiority, the robot specific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overall design and detailed design of each degree of freedom structure calculation; the final design of the walking mechanism and the fuselage design. Manipulator with four joints manipulator.Keywords: disaster rescue robot, structure design, mechanical structure, four joint manipulatorKeywords :Structure design, Robot arm, Structure analysis目 录第1章 绪论11.1 课题研究意义11.2 救援机器人应用的必然性11.2.1灾害现场影响救援工作的主要因素11.2.1机器人在救援工作中的优势21.3 国内外救援机器人研究现状21.4救援机器人的分类31.4.1履带式机器人31.4.2蛇形(蠕虫)机器人系统41.4.3蜘蛛形机器人51.4.4飞行机器人51.5救援机器人发展方向51.5.1群体机器人研究51.5.2全自主机器人研究61.5.3全自主机器人研究61.5.4任务多样化及传感检测技术61.6 主要内容7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82.1 机械手工程概述82.2 工业机械手总体设计方案论述9第3章 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113.1总体设计的思路113.2 设计方案过程及特点113.3 总体结构的设计和比较113.3.1 行走机构的设计113.3.2 行走机构结构设计123.3大小锥齿轮的设计和校核203.4 轴的设计和校核233.5 键的校核32第4章 机械手大臂部结构334.1 大臂部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334.2 大臂部结构设计344.3 大臂电机及减速器选型344.4 减速器参数的计算35第5章 小臂结构设计395.1 腕部设计395.2 手腕偏转驱动计算405.3 轴分析及计算435.4 轴承的寿命校核445.5 轴的强度校核44第6章 机身设计466.1步进电机选择466.2键的选择和校核516.3 机身结构的设计52总结与展望53致 谢54参 考 文 献55第1章 绪论全世界每年都遭受着大量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破坏。巨大的灾害会造成大面积的建筑物坍塌和人员伤亡,灾害发生之后最紧急的事情就是搜救那些困在废墟中的幸存者。研究表明,如果这些幸存者48小时之内得不到有效的救助,死亡的可能性就会急剧增加。然而,复杂危险的灾害现场给救援人员及幸存者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也会阻碍救援工作快速有效地进行。使用救援机器人进行辅助搜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1.1 课题研究意义救援机器人具有灵活性好,机动性强的特点,并有着良好的爬坡和乐章能力,能适应现场各种各样的地理环境,同时在救援的过程中能够迅速的找到预先人员的位置,并能够检测事故现场的各种变化以防止事故的二次发生。因为救援机械人还可以克服传统救援的工作效率较低、大型设备救援的不稳定性,同时救援灵活快捷、携带方便、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所以研究救援机器人在救援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1.2 救援机器人应用的必然性1.2.1灾害现场影响救援工作的主要因素灾害现场通常复杂而危险,影响救援工作的因素主要有3种。 (1)空间限制。救援实践表明,幸存者通常被困在那些坍塌所形成的空间中,充分搜索这些空间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这些空间和通道通常非常狭小以至于救援人员根本无法进入,这些地方突出的钢筋和碎块以及其他建筑材料又会给救援人员和搜救犬带来伤害。 (2)结构不稳定。灾害发生之后建筑物的力学结构遭到破坏,救援人员进入废墟之中必须时刻提防随时可能落下的碎块。同时,在进行救援工作时也可能引起废墟二次坍塌,给救援人员自身和废墟下被困的幸存者造成伤害。这给救援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危险和心理负担,影响救援工作的快速展开。(3)危险物质和大火。灾害之后易燃易爆的物品、大风等很容易引起大火。在一些危险地区,如核电站、化工厂等场合,如果没有相应的防护和支援,即使训练有素的专业救援人员也不能轻易开展工作,而戴上防护用具之后又会限制搜救人员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延缓救援工作的进程。这些危险因素给灾害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常常使救援付出沉重的代价。美国紧急救援办公室的统计数据表明,从狭小的封闭空间中营救名幸存者平均需要#个救援人员花费个小时的时间。使用救援机器人则可以提高救援效率,并避免或减少救援人员的伤亡。1.2.1机器人在救援工作中的优势微型机器人在辅助灾害救援工作中具有以下突出的优势:(1)可以连续执行乏味的搜索救援任务,而不会像人一样感到疲倦;(2)不怕火、浓烟等危险和有害条件;(-)可以深入危险地带拍摄资料供研究人员分析查找;(3)重量轻,与人和搜救犬相比引起建筑物二次坍塌的可能性小;()灵活,可以进入那些人和搜救犬无法进入的危险地带。1.3 国内外救援机器人研究现状机器人技术最初起源于军事领域的战场侦察、战场清扫等,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就有人开始从理论上对机器人应用于灾害搜救工作进行了探讨。1995年在救援机器人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发生在日本神户大阪的大地震及其之后发生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阿尔弗德联邦大楼爆炸案揭开了救援机器人技术研究的序幕。2001年美国9.11事件给救援机器人提供了1次宝贵的实践机会,美国机器人辅助救援中心和其他一些单位的救援机器人参与了救援行动(图1.1)。它们是oster-Miller公司的SOLEM系统、Tolon系统以及lnuklun公司的VGTV系统和Microlac系统,机器人在此次救援行动中取得了成功。同时在救援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例如控制方式不可靠、防水性不好、视野狭窄等。图1.1 救援机器人系统机器人在9.11事件中的成功应用,引发了人们研究救援机器人的热潮,几年来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研制出了各式各样的救援机器人系统,并在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救援机器人的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运动控制技术;通讯控制技术;自主导航技术;探测感知技术。1.4救援机器人的分类救援机器人硬件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几种基本平台,如履带式平台、蜿蜒式平台、飞行类平台等。1.4.1履带式机器人履带式运动系统有双履带、4履带、6履带等多种形式。复合式履带可以调整爬坡角度和方向,因此具有很好的越野性能(图1.2)。履带式运动系统在碎石堆上可以快速前进,遇到小的坡度和凹凸地时也可以轻松翻越,在遇到不能通过的障碍时还可以在很狭小的范围内完成转弯等动作。目前,救援机器人广泛采用这种运动形式。与其他运动形式相比,履带式运动系统具有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转距。履带式运动系统技术较成熟,但也有重量大、摩擦阻力大等缺点。图1.2 IROBOT公司的履带式机器人1.4.2蛇形(蠕虫)机器人系统蛇形机器人系统结合了仿生学的许多研究成果,它通过模仿自然界肢节动物,例如蛇的运动特点而设计。日本的irosc教授首先提出蛇形机器人运动系统并研制了第一个蛇形机器人,他提出用“蛇形曲线”来描述蛇的蜿蜒运动方式。蛇形机器人的结构基本是由一系列相同的关节组成,这些相同的单元通过万向轴连接起来,加上其头部的导引头来构成1个车厢式的系统(图1.3)。这种蛇形机器人有种基本运动:直线运动、侧向运动、翻转运动和垂直运动。4种运动方式组合就可以完成前进、后退、侧向和翻越障碍物等运动。蛇形机器人以其灵活、横截面积小、稳定、可以翻越障碍物以及可实现三维运动等特点在救援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我国的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沈阳自动化所等研究机构也都对蛇形机器人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国内外对蛇形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蜿蜒运动理论的研究和径迹规划等方面。图1.3 ACM-R5蛇形机器人1.4.3蜘蛛形机器人蜘蛛形机器人是模仿蜘蛛等多足昆虫的运动方式而研制的机器人(图1.4)。蜘蛛形机器人行动灵活,通过多足的配合可以完成向前、向后、横向以及纵向移动等。蜘蛛形机器人在遇到障碍物时可以通过跳跃的方式越过小型障碍物,因此与履带式机器人以及蛇形机器人相比,蜘蛛形机器人受地面障碍物的影响更小,可以在更复杂的救援行动中快速地执行搜救任务。图1.4蜘蛛形机器人1.4.4飞行机器人微型飞行机器人(MAV)于,2世纪32年代由美国率先提出,由于其在军事和民用部门的巨大应用前景,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MAV在灾害环境中可以不受地面状况影响,灵活性高。在较高的角度上飞行机器人的“视野”更加广阔,因此可以扩大搜索面积,加快搜索速度。飞行机器人在搜救行动中更多地从事现场勘查和为搜救人员探路导航等工作。1.5救援机器人发展方向9.11以来救援机器人研究的迅速进展,解决了一系列困扰救援机器人发展的问题,机器人由半自主向全自主方向发展。当前,救援机器人研究的热点是机器人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研究、环境感知与地图生成技术、传感与人体检测技术、信息标准等。1.5.1群体机器人研究目前,救援机器人研究正在从个体走向群体。在救援工作中,往往释放很多的机器人,以扩大搜索范围,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多个机器人协同作业,可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各个机器人之间相互交流可以解决诸如定位、全覆盖、翻越障碍等单个机器人难以处理的问题。群体机器人研究也是机器人技术中的#个共性技术,很多研究人员从人类社会以及其他动物的社会性、组织性等得到灵感,进行多机器人系统的研究。1.5.2全自主机器人研究无线控制方式和电缆控制方式,在复杂的救援环境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理想的解决方案就是实现救援机器人自主路径规划、自主导航、自主搜索指定区域。目前的救援机器人系统多为半自主系统,机器人需要在人为的操纵下才能够完成复杂的运动任务。实现机器人行为的自主化,需要深入研究人工智能,重点解决自主导航、路径规划、自动绘制地图、自身定位、目标识别等技术难题。虽然目前救援机器人还没有完全实现全自主活动,但在未来的任何重大突破都将为救援机器人的发展带来划时代的影响。1.5.3全自主机器人研究美国的机器人辅助搜救中心在9.11后的几年中与国家消防等部门紧密合作,在各种救灾场合参与救援救灾行动,并训练救援机器人,为救援机器人的进一步研究积累了大量详实准确的数据,并给出了人机交互的定义,将人机交互描述为2个集合即生物集和社会集。生物集由环境条件、执行者以及救援任务等8个子集组成;社会集则由人机比例、工作流程以及人机通讯等8个子集构成。通过具体地研究这些子集来完成人机交互的研究。在人机交互研究中需要研究几个重要的问题:救援专家需要救援机器人做哪些工作,救援专家如何使用救援机器人,救援专家需要救援机器人提供哪些信息,如何确定人机比例才能够有效地使用救援机器人,救援机器人如何执行多种救援任务等。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每年发表大量关于如何将专家系统应用于设计人机交互以随时为救援人员提供决策支持方面的论文。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包括图形界面、声音交互等都是机器人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1.5.4任务多样化及传感检测技术目前救援机器人只能为救援人员提供一些侦查、监视、搜索等简单任务,还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救援机器人的要求。人们需要机器人能够承担运送物品、拓展空间、远程诊断,甚至是远程医疗等更为复杂的任务。日本“国际救援系统研究所”的研究目标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未来救援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在第一阶段的:年时间里,该机构将开发用于探索和嗅气味的机器人,以发现废墟中的幸存者。而后,该机构将用下一个:年时间开发挖掘机器人,用第三个:年时间开发把幸存者搬运到安全地点和医院的机器人,一共用15年也就是到2010年左右将创造出支机器人救援队伍传感和人体检测技术是救援机器人领域非常重要的1个领域。通过基于机器人平台的各种传感器来探测受害者的各种生命体征,进而来搜寻幸存者并对受害者的身体状况作出初步评估非常重要。单一传感器所能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它所获得的是局部、片面的环境特征信息。将多种类型的传感器作为#个整体研究,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完整描述环境的能力、提高测量精度和信息处理速度,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把信息融合技术与救援机器人技术结合起来就可以显著地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1.6 主要内容从研究灾害救援中使用救援机器人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救援机器人辅助救灾的优势、救援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重点对救援机器人的多种运动形式和通讯方式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最后分析了救援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并对我国发展救援机器人提出了建议。本文大体内容如下:第1章 绪论 主要介绍救援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和本课题研究的任务和要求.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介绍该救援机器人各部分的相关知识和总体设计.第3章 机械手各部分设计的介绍第4章 机械手结构设计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2.1 机械手工程概述机械手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到力学、机构学、机械设计、气动液压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学科领域。人们将已有学科分支中的知识有效地组合起来用以解决综合性的工程问题的技术称之为“系统工程学”。以机械手设计为例,系统工程学认为,应当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开发和运用,从机械手的整体出发来研究其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系统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综合性的设计方法。从系统功能的观点来看,将一部复杂的机器看成是一个系统,它由若干个子系统按一定规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如果将系统拆开、则将失去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定功能。因此,在设计一部较复杂的机器时,从机器系统的概念出发,这个系统应具有如下特性:(1) 整体性 由若干个不同性能的子系统构成的一个总的机械系统应具有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定功能。(2) 相关性 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有机联系、有机作用,具有某种相互关联的特性。(3) 目的性 每个系统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和功能,系统的结构、系统内各子系统的组合方式决定于系统的目的和功能。(4) 环境适应性 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必须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在进行机械手设计时,不仅要重视组成机械手系统的各个部件、零件的设计,更应该按照系统工程学的观点,根据机械手的功能要求,将组成机械手系统的各个子系统部件、零件合理地组合,设计出性能优良适于工作需要的机械手产品。在比较复杂的工业机械手系统中大致包括如下:操作机,它是完成机械手工作任务的主体,包括机座、手臂、手腕、末端执行器和机构等。驱动系统,它包括作为动力源的驱动器,驱动单元,伺服驱动系统由各种传动零、部件组成的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它主要包括具有运算、存储功能的电子控制装置(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编辑控制装置),人机接口装置(键盘、示教盒等),各种传感器的信息放大、传输和处理装置,传感器、离线编程、设备的输入/输出通讯接口,内部和外部传感器以及其他通用或专用的外围设备14。工业机械手的特点在于它在功能上的通用性和重新调整的柔性,因而工业机械手能有效地应用于柔性制造系统中来完成传送零件或材料,进行装配或其他操作。在柔性制造系统中,基本工艺设备(如数控机床、锻压、焊接、装配等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控制装置和工业机械手等一起形成了各种不同形式地工业机械手技术综合体地工业机械手系统。在其他非制造业地生产部门,如建筑、采矿、交通运输等生产领域引用机械手系统亦是如此。2.2 工业机械手总体设计方案论述(一) 确定负载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工业机械手中,负载能力的范围很大,最小的额定负载在5N以下,最大可达9000N。负载大小的确定主要是考虑沿机械手各运动方向作用于机械接口处的力和扭矩。其中应包括机械手末端执行器的重量、关节工件或作业对象的重量和规定速度和加速度条件下,产生的惯性力等。由本次设计给的设计参数可初估本次设计属于小负载。(二) 驱动方式由于伺服电机具有控制性能好,控制灵活性强,可实现速度、位置的精确控制,对环境没有影响,体积小,效率高,适用于运动控制要求严格的中、小型机械手等特点,故本次设计采用了伺服电机驱动(三)传动系统设计机械手传动装置中应尽可能做到结构紧凑、重量轻、转动惯量和体积小,在传动链中要考虑采用消除间隙措施,以提高机械手的运动和位置控制精度。在机械手中常采用的机械传动机构有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滚珠丝杠传动、同步齿形带传动、链传动、行星齿轮传动、谐波齿轮传动和钢带传动等,由于齿轮传动具有效率高,传动比准确,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且大学学习掌握的比较扎实,故本次设计选用齿轮传动。(四)工作范围工业机械手的工作范围是根据工业机械手作业过程中操作范围和运动轨迹来确定,用工作空间来表示的。工作空间的形状和尺寸则影响机械手的机械结构坐标形式、自由度数和操作机各手臂关节轴线的长度和各关节轴转角的大小及变动范围的选择(五) 运动速度机械手操作机手臂的各个动作的最大行程确定后,按照循环时间安排确定每个动作的时间,就能进一步确定各动作的运动速度,用m/s或()/s表示,各动作的时间分配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总的循环时间的长短,各动作之间顺序是依序进行还是同时进行等。应试做各动作时间的分配方案表,进行比较,分配动作时间除考虑工艺动作的要求外,还应考虑惯性和行程的大小,驱动和控制方式、定位方式和精度等要求。第3章 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3.1总体设计的思路设计机器人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系统分析阶段 1、根据系统的目标,明确所采用机器人的目的和任务。 2、分析机器人所在系统的工作环境。 3、根据机器人的工作要求,确定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和方案。如机器人的自由度、信息的存储量、计算机功能、动作精度的要求、所能抓取的重量、容许的运动范围、以及对温度、震动等环境的适应性。 二、技术设计阶段 1、根据系统的要求的自由度和允许的空间空做范围,选择机器人的坐标形式 2、拟订机器人的运动路线和空间作业图。3、确定驱动系统的类型。 4、拟订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图。 5、选择个部件的具体集体够,进行机器人总装图的设计。 6、绘制机器人的零件图,并确定尺寸。 下面结合本演示系统的基本要求和设计的基本原则确定本系统的方案。3.2 设计方案过程及特点 a. 机器人必须小巧、灵活、拆卸方便; b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其结构可适应应不同管径的变化情况; c机器人自动化程度高,控制方便灵活;3.3 总体结构的设计和比较3.3.1 行走机构的设计根据国内外的管道机器人的移动方式大致可分为六种:活塞移动方式 滚轮移动方式 履带移动方式足腿移动方式 蠕动移动方式 螺旋移动方式其各有优缺点。以下分别介绍。活塞移动式依靠其首尾两端管内流体形成的压差为驱动力,随着管内流多轮方式时牵引力随轮数增加而增加。缺点是着地面积小,维持一定的附着力较困难,这使得结构复杂,越障能力有限。 履带移动式的优点是着地面积大,易产生较大的附着力,对路面的适应性强,牵引性能好,越障能力强。缺点是体积大不易小型化,拐弯半径大,结构复杂,还要保持履带的张紧。足腿移动式的优点是对粗糙路面适应性能较好,越障能力极强,可适应不同管径的变化。缺点是结构和控制复杂,行走速度慢。蠕动移动式的优点是适应微小管径,越障能力强。缺点是移动速度慢,控制复杂。螺旋移动式的优点是有一定的越障能力,可适应不同管径的变化,可在垂直管道中行进。缺点是结构复杂,移动速度慢,驱动力要求高。根据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所要研制的管道机器人必须要有高可靠性,高效率。所以采用上述行走机构的移动方式的组合来实现行走,这样可利用其综合优点避免单一移动方式的缺点。由于管道存在不同的弯管,这就要求机器人的行走机构有一定的拐弯能力和越障能力。所以,设计了一种如下页图所示的可伸缩的三只履带腿式(三只腿成120分布)组合行走机构。其特点是:移动速度快、转弯比较容易、有较大牵引力、对粗糙路面适应3.3.2 行走机构结构设计初步选取电机的功率为5.5KW;同时电机要能变速;选择伺服电机,最终选择SM150-270-20LFB伺服电机。确定行走机构-履带的外形尺寸首先,确定履带的宽度。由于履带的宽度较小,那么它的工作所提供的驱动力就会减小;而其宽度太大时,所受到的阻力就会很大。通过作图的方法,取履带的宽度为:=150mm。其次,确定履带的长度。履带的长度越长其转弯的灵活性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履带的长度不能太长。所以其长度L为:L=580mm。确定行走机构的结构由于外形尺寸的限制,电机内置在履带组中,同时采用锥齿轮来换向,最后驱动履带轮。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150mmL=580mmH=175mm结构总图1轴01 2电机 3小锥齿轮 4驱动带轮 5轴02 6直齿轮01 7直齿轮02 8轴039大锥齿轮 10从动带轮确定行走机构中的履带轮和履带轮采用同步带的结构来设计履带。以下是同步带传动的优点:1. 适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传动,承载能力较大。2. 带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以缓冲、吸振,传动平稳,噪声小。3. 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较为方便,价格低廉。 首先,确定同步带的主要参数:(查机械设计手册13-42)齿 形:梯 形齿距制式:模数制型 号:m7节 距:=21.991mm 其次,设计带轮:(查机械设计手册13-50) (1)初选带轮的次数:;选择切削带轮齿形的刀具类型切出直线齿廓的特别刀具;齿槽角:2=2=40;节 距: =m=mm;节圆直径:;模 数:;齿侧间隙:;=21.991mm2=40名义径向间隙:;径向间隙:;外圆直径:mm(其中=1.750);外圆齿距:;外圆齿槽宽:;齿槽深:;齿槽底宽:;齿根圆角半径: ; ;最后,设计履带:(查机械设计手册13-43) 由于采用同步带的结构来设计履带,同时履带用于特殊的工作环境,所以不能完全采用同步带的参数,根据具体的结构尺寸设计履带。 节 距:=21.991;齿形角:2=40;齿根厚:=10.06 ;齿 高:=4.2 ;带 高: ;齿顶厚: ;节顶距:=1.750 ;带 宽: ;=116.5mm=21.529mm=11.06mm=8.036=21.9912=40=10.06=4.2=1.750确定大小锥齿轮参数整个行走装置里,锥齿轮的主要作用-换向,传递动力。同时考虑到其完全在行走装置内部,尺寸受到限制。根据以上的因素,设计大小锥齿轮的具体参数。根据总体结构设计图,采用轴交角。齿轮类型为:直齿锥齿轮、齿形制为GB/T 123691990,齿形角为20、齿顶高系数=1、顶隙系数。(查机械设计手册14-200)大锥齿轮的次数;小锥齿轮的次数。大小锥齿轮的具体参数分别如下:(查机械设计手册14-201)大锥齿轮:法向模数: ;齿 数: ;法向齿形角:分度圆直径:分度圆锥角:齿顶圆直径: =75+212.5 =78.044mm齿根圆直径:大锥齿轮:78.044mm71.347mm 锥 距: = =47.253mm 齿顶角:=3143齿根角:=3471顶圆锥角:=+3143=55339根圆锥角:=-3471=484425齿 宽 : b=25mm 47.253mmb=25mm小锥齿轮:法向模数:;齿 数:;法向齿形角:分度圆直径:分度圆锥角:齿顶圆直径: =57.5+212.5 =61.467mm齿根圆直径: =57.5-2(1+0.2)2.5 =52.54mm 锥 距: = =47.253mm 齿顶角:=3143小锥齿轮:57.5mm=61.467mm=52.54mm47.253mm齿根角:= =3471顶圆锥角:=+3143=根圆锥角:=-3471=齿 宽 : b=25mm 确定直齿轮的参数 在整个行走装置中,直齿轮的作用,主要是传递动力。根据行走机构的结构和尺寸限制,同时为了减少零件的个数和降低成本,才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齿轮,齿顶高系数=1、顶隙系数。齿数z=40,模数。其具体参数如下: 分度圆直径:齿 顶 高:齿 根 高:=3.125b=25mm=100mm=2.5=3.125全 齿 高:=2.5+3.125=5.625齿顶圆直径:=100+22.5=105mm齿根圆直径:=100-23.125=93.75mm齿 厚: 齿 根 宽: 中 心 距: 顶 隙:3.3大小锥齿轮的设计和校核选择齿轮的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和齿数 选择直齿圆锥齿轮 8级精度齿轮,软齿面 小齿轮的材料为40Cr,调制处理,硬度为280HBS;大齿轮的材料为45钢,调制处理HBS。 初选小齿轮的齿数;大齿轮的齿数为。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计算 根据轴承布置方式和载荷的冲击情况,取K=1.8。 查附录2(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为: 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为: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计算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195.153.856mm 其中 =36.1 N.m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计算 计算当量齿数并查取齿形系数,两齿轮的分度圆锥角分别为: 当量齿数为: 查附录2得: 由附录2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极限为: 大齿轮的弯曲疲劳极限为:53.856mm=36.1 N.m=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大齿轮数值大,代入计算 计算: = =2.1635 取m=2.5则: 取 ,取; 锥距为:=47.253mm 分度圆直径为: 分度圆锥角为:,2.1635 齿 宽 : b=25mm 3.4 轴的设计和校核1. 按扭转强度条件,初步估计轴径: 其中=110,查机械设计(P362)表15-3可得。 代入上面得值,计算可得: 由于轴上有一键槽,所以:,取轴的最小直径为:d=20mm。 2. 轴的结构简图如下: 3. 按弯扭合成强度进行强度校核做出轴的计算简图轴所受的载荷是从轴上零件传来的。根据结构尺寸,做出其受力简图如下图所示:b=25mmd=20mm。 校核所需要的基本参数 计算齿轮的啮合力:A: 直齿轮的齿轮啮合力1. 齿轮圆周力: =685.9 N直齿轮:685.9 N2.齿轮径向力: B: 锥齿轮的齿轮啮合力1. 齿轮圆周力: =914.533 N2. 齿轮径向力: =202.634 N3. 齿轮轴向力: = =264.078 N 求水平面的支反力和做出弯矩图:1. 其受力分析图如下图所示: 锥齿轮: =914.533N =202.634 N=264.078 N2. 对A点求矩: 则有: =372.848 N 3. 对B点求矩: 则有: = = -144.216 N4.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画出弯矩图。 =372.848 N 求垂直面内的支反力,并作出弯矩图1.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2. 对A点求矩:则有:(其中) = -8.590 N2. 对D点求矩:则有:= -8.590 N = -38.423 N3. 做出对应弯矩图 求支反力 =149.246 N =312.965 N 合成弯矩图 =2889.432 N =25774.198 N =23238.956 N 根据已知条件,做出扭矩 校核危险截面 综上所知,C面为危险截面: (其中,由于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所以取,T=36100) =31767.982 (其中 =1251.74) C截面图 = ,轴满足要求。 (其中=55查机械设计基础教程P261-表11-13得)下页附:弯矩图1251.743.5 键的校核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由于平键的制作方便,同时经济性比较好,所以能采用平键的情况下,都采用平键。平键的主要失效形式为工作面被压溃;严重过载时,可能出现键被剪断。所以,通常情况下只按工作面上的挤压应力进行强度校核计算。 由于在轴01上的键 825 其结构尺寸最小,受力较大。在这里就只校核该键,其余可以不予与校核。普通平键的强度条件: 其中 T -传递扭矩: ; -键与轮毂键槽的接触高度: -键的工作长度,圆头平键为: -轴的直径 =42.47 由于键的材料为45,同时其载荷性质为轻微冲击,查机械设计(P-106)表6-2可得:所以 ,键满足要求。第4章 机械手大臂部结构4.1 大臂部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臂部部件是关节机械手的主要部件。它的作用是支承手部,并带动它们做空间运动。臂部运动的目的:把手部送到空间运动范围内的任意一点。如果改变手部的姿态(方位)关节,则臂部自由度加以实现。因此,一般来说臂部设计基本要求: (1)臂部应承载能力大、刚度好、自重轻臂部通常即受弯曲(而且不仅是一个方向的弯曲),也受扭转,应选用弯和抗扭刚度较高的截面形状。很明显,在截面积和单位重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钢管、工字钢和槽钢的惯性矩要比圆钢大得多。所以,关节机械手常采用无缝钢管作为导向杆,用工字钢(如图4.1和4.2所示)或槽钢作为支撑钢,这样既提高了手臂的刚度,又大大减轻了手臂的自重,而且空心的内部还可以布置驱动装置、传动装置以及管道,这样就使结构紧凑、外形整齐。(2)臂部运动速度要高,惯性要小在一般情况下,手臂的要求匀速运动,但在手臂的启动和终止瞬间,运动是变化的,为了减少冲击,要求启动时间的加速度和终止前减速度不能太大,否则引起冲击和振动。 为减少转动惯量,应采取以下措施: (a) 减少手臂运动件的重量,采用铝合金等轻质高强度材料; (b) 减少手臂运动件的轮廓尺寸 (c) 减少回转半径 (d) 驱动系统中设有缓冲装置(3)手臂动作应灵活。为减少手臂运动件之间的摩擦阻力,尽可能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4)位置精度要高。一般来说,直角和圆柱坐标系关节机械手位置精度高;关节式关节机械手的位置最难控制,故精度差;在手臂上加设定位装置和检测机构,能较好的控制位置精度。本文采用铝合金材料设计成薄壁件,一方面保证机械臂的刚度,另一方面可减小机械臂的重量,减小基座关节电机的载荷,并且提高了机械臂的动态响应。砂型铸造铸件最小壁厚的设计。最小壁厚:每种铸造合金都有其适宜的壁厚,不同铸造合金所能浇注出铸件的“最小壁厚”也不相同,主要取决于合金的种类和铸件的大小,见表4.1所示:铸件尺寸 铸钢 灰铸铁 球墨铸铁 可锻铸铁 铝合金 铜合金 200200 200200500500 500500 58 1012 1520 35 410 1015 46 812 1220 35 68 33.5 46 35 68 表4.1 砂型铸造铸件最小壁厚计(mm)以上介绍的只是砂型铸造铸件结构设计的特点,在特种铸造方法中,应根据每种不同的铸造方法及其特点进行相应的铸件结构设计。本文机械臂壳体采用铸造铝合金。具体尺寸见总装配图。4.2 大臂部结构设计大臂壳体采用铸铝,方形结构,质量轻,强度大。4.3 大臂电机及减速器选型假设小臂及腕部绕第二关节轴的重量:M2=2Kg, M3=4KgJ2=M2L42+M3L52 =10.0972+40.1942=0.16kg.m2大臂速度为10r/min ,则旋转开始时的转矩可表示如下:式中:T - 旋转开始时转矩 N.mJ 转动惯量 kg.m2- 角加速度rad/s2使机械手大臂从到所需的时间为:则: (3.4)若考虑绕机械手手臂的各部分重心轴的转动惯量及摩擦力矩,则旋转开始时的启动转矩可假定为10N.m,取安全系数为2,则谐波减速器所需输出的最小转矩为: (3.5)选择谐波减速器:型号:XB3-50-120 (XB3型扁平式谐波减速器)额定输出转矩:20N.m 减速比:i1=120 设谐波减速器的的传递效率为:,步进电机应输出力矩为: (3.6)选择BF反应式步进电机型号:55BF003静转矩:0.686N.m步距角:1.54.4 减速器参数的计算刚轮、柔轮均为锻钢,小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250HBS 刚轮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220HBS。1.齿数的确定柔轮齿数:刚轮齿数: 已知模数:,则柔轮分度圆直径:钢轮分度圆直径:柔轮齿圈处的厚度:重载时,为了增大柔轮的刚性, 允许将1计算值增加20%,即柔轮筒体壁厚: 为了提高柔轮的刚度,取 轮齿宽度:轮毂凸缘长度:取柔轮筒体长度:轮齿过渡圆角半径:为了减少应力集中,以提高柔轮抗疲劳能力,取轴的计算校核画轴的受力分析图,轴的受力分析分析图如图所示:已知:作用在刚轮上的圆周力径向力法相力1) 求垂直面的支撑反力:2) 水平面的支撑反力: 3) F在支撑点产生的反力: 外力F作用方向与传动的布置有关,在具体位置尚未确定前,可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见(7)的计算4) 绘垂直面的弯矩图: 5) 绘水平面的弯矩图: 6) F产生的弯矩图: a-a截面F力产生的弯矩为: 7) 求合成弯矩图: 考虑最不利的情况,把与直接相加MA=+MAF= +41.1=70.1 N.mMA=+MAF= +41.1=62.57 N.m8) 求轴传递的转矩: N.mm9) 求危险截面的当量转矩 如图所示,a-a截面最危险,其当量转矩为:如认为轴的扭切应力是脉动循环应变力,取折合系数a=0.6,带入上式可得:10) 计算危险截面处轴的直径轴的材料选用45钢,调质处理,由表14-1查得B=650Mp,由表 14-3查得-1b=60Mpa,则:考虑到键槽对轴的消弱,将d值加大5%,故:d=22.8*1.05=24mm32mm满足条件因a-a处剖面左侧弯矩大,同时作用有转矩,且有键槽,故a-a左侧为危险截面其弯曲截面系数为:抗扭截面系数为:弯曲应力为:扭切应力为:按弯扭合成强度进行校核计算,对于单向转动的转轴,转矩按脉动循环处理,故取折合系数a=0.6则当量应力为:由表查得45钢调质处理抗拉强度极限=640Mpa,则由表查得轴的许用弯曲应力-1b=60Mpa,-1b,强度满足要求。第5章 小臂结构设计5.1 腕部设计腕部能够连接机器人的臂部和手部,支撑并且改变手部的姿态。腕部设计的要求有:结构紧凑、质量轻;动作灵活、平稳,定位精度高;所用材料强度、刚度高;与臂部及手部的连接部位的结构合理,传感器和驱动装置的合理布局及安装等。按自由度分类可将工业机器人手腕分为单自由度手腕、二自由度手腕和三自由度手腕。并不是所有的手腕都必须具备三个自由度,而是根据工业机器人实际使用的工作性能要求来确定。本课题所研究设计的喷漆机器人手腕具有摆动和转动两个自由度。二自由度的手腕可以由一个R关节和一个B关节联合构成BR关节实现,或由两个B关节组成BB关节实现,但不能由两个RR关节构成二自由度手腕,因为两个R关节的功能是重复的,实际上只起到单自由度的作用。本次设计要求腕部实现俯仰和偏转,即BB型手腕,如图5.1所示。由于现阶段国内步进电机产品研发生产技术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关节的直接驱动,所以为减轻整个小臂的自重,采取腕部步进电机后置远距离间接驱动,将其装在大臂的底部,固定在机身圆盘上,再通过两条链传动,一条链直接带动腕部的摆动,另一条链传动带轮带动锥齿轮轴通过一级锥齿轮的传递带动腕部的转动,虽然在腕摆时会产生手腕的附加转动,但是可以通过控制步进电机来控制干涉。图5.1 型手腕示意图 本课题研究设计的喷漆机器人广泛用于进行汽车车身等喷涂作业,腕部作用于工作空间的最前端,有时需伸入狭窄的空间进行作业,所以为了满足手腕部分结构紧凑、质量轻、动作灵活等要求将其外形和尺寸设计成如图5.2所示。图5.2 手腕外形尺寸示意图5.2 手腕偏转驱动计算手腕的偏转是通过后置于大臂底部一侧的步进电机驱动,两级带轮链条传动,再经过锥齿轮啮合传动改变方向来实现偏置的。手腕的驱动力来自步进电机,首先要计算手腕偏转所需要的转矩,再计算电机的输出转矩,确定步进电机的型号,从而计算设计链传动以及锥齿轮传动的传动参数及相关尺寸。(1)选择步进电机手腕偏转时,需要克服摩擦阻力矩、工件负载阻力矩和腕部启动时的惯性力矩。根据转矩的计算公式15: (3.1) (3.2) (3.3) (3.4) (3.5) (3.6) (3.7) (3.8)式中: 手腕偏转所需力矩(Nm);摩擦阻力矩(Nm);负载阻力矩(Nm);手腕偏转启动时惯性阻力矩(Nm);工件负载对手腕回转轴线的转动惯量(kgm2);手腕部分对回转轴线的转动惯
收藏
编号:2022344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4.51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2-26
40
积分
- 关 键 词:
-
三维SW和CAD图纸
履带式
自由度
机械手
创新
立异
机械
搬运
救援
救济
营救
设计
全套
三维
sw
以及
cad
图纸
- 资源描述:
-
履带式六自由度机械手创新机械-搬运救援机械手设计全套【三维SW和CAD图纸】,三维SW和CAD图纸,履带式,自由度,机械手,创新,立异,机械,搬运,救援,救济,营救,设计,全套,三维,sw,以及,cad,图纸
展开阅读全文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