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1

上传人:ta****u 文档编号:20136910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1(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成为氧脉搏 ,可以 用每分摄氧量除以心率来计算 ,氧脉搏越高说明心肺功能越好,效率越 高.2 最大摄氧量:指人体进行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 ,当 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率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 取的氧量.3 最大通气量: 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 分通气量4 无氧功率:指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 ,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 和速度的能力5 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 ,在这段 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 ,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 复.6 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条

2、件代谢( 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 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7 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 糖无氧酵解) 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 肌肉活动的能力.8 个体乳酸阈:个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 ,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 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 ,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 (乳酸拐点)称为个体乳酸阈9 真稳定状态: 在进行强度较小 运动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 态结束后,机体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 ,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运动动 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状态10 假稳定状态:当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 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吸氧量水平 ,但仍不能满足机体 对氧的需

3、要 .此时机体能够稳定工作的持续时间较短 ,很快进入疲劳状 态.这种机能状态为假稳定状态.11 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 达到最高水平 ,而是在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提高的 ,这个机能水 平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做进入工作状态.12无氧阈: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运动中,由有氧代谢功能开始大量 动用无氧代谢功能的临界点,常以血乳酸含量达到4MG/分子/升时所对 应的强度或功率来表示.超过时血乳酸将急剧下降.13 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 容积之比.14 疲劳: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 一特定运动强

4、度, 功能效率逐渐下降的现象叫疲劳.15 运动性疲劳:指在运动过程中, 机体承受一定时间的负荷后, 机体 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的生理过程.16 每搏输出量:指一分钟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17 心率储备:指单位时间内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 力.18 心输出量:左心室在每分钟内射入主动脉的血量.19运动性心脏肥大:指由于运动而引起的心脏适应性增大,形态上多 以左心室增大,室壁增厚为特征,机能上表现为运动时能持续较厂时间 高效率的工作.安静时出现节省化,心力储备增强.第 2 / 6 页20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21 心音

5、: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收缩,启闭的机械震动22 心指数:以每一平方米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23 身体素质:是人体以适应运动的需要所储备的身体能力要素.24 青春期高血压:青春期发育后,心脏发育速度增长快,心血管系统 发育处于落后状态,同时由于性腺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引起血压升高, 即青春期高血压.25 运动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 运动电位.26 运动动力定性: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支配的部分肌肉活动的神经元 在机能上进行排列组合 ,兴奋和抑制在运动中枢有顺序地 有规律地和 有严格时间间隔地交替发生形成一个系统 ,成为一定的形式和格局 .使 条件反射系统化.大

6、脑皮层机能的这种系统性27 柔韧素质: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28 准备活动: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 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的进行 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29 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 的饿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将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 前状态.30 运动性贫血: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 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这 个就叫运动员贫血.第 3 / 6 页31 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

7、短的时间内完成某 种运动的能力.32 减压反射(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正常机体动脉 中经常保持一定的血压,因此颈动脉窦神经和主动脉弓神经不断传递神 经冲动进入脑干心血管中枢,提高迷走紧张性并抑制心交感细胞血管紧 张性,结果使心脏活动不致过高,外周阻力不会太高,使动脉血压保持在 较低的安静水平.33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牵 张反射.34 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 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35 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称等长收缩,又称静力收缩.36 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

8、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 缩.37 超等长练习:肌肉的向心收缩(肌肉收缩力大于外力时,肌肉收缩 使肌肉缩短)如果仅按在同一肌肉的离心收缩(肌肉收缩小于外力,肌肉 收缩时肌肉拉长)之后,会更有力.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力量训练就称为超 等长练习.38 运动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39 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 间内的能量代谢,这种能量代谢是维持最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限 度的能量.40积极性休息:运动结束后采用变换运动部位和运动类型,以及调整 运动强度的方法或来消除疲劳的方法称为积极性休息.第 4 / 6 页41 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

9、阶段,由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动员 速率明显滞后于躯体神经系统,导致植物神经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 的动态平衡关系失调,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 ,出现 一系列的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肌肉 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 .这种机能状 态称为极点.42 高原环境习服:人体在高原地区停留一定时期,机体对低氧环境会 产生迅速的调节反应,提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称为高原习服.43 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植物神经与躯体 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这时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

10、 ,呼吸变的均匀自如这中机能 变化过程和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44 自动化: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45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经体液运输到某器 官或组织而发挥其特定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46 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之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记录一定 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47 心电图: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 电变化曲线称心电图。48 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 本的肌肉收缩单位。(MU)495051运动单位动员(募集):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第 5 / 6 页RM:最

11、大重复次数,指肌肉收缩所能克服的某一负荷的最大次数.瓦尔沙瓦现象:体操练习中,静力性工作产生憋气,血压随动作的 进行和恢复出现特殊变化的规律.其表现为: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再上 升, 而后恢复到动作前水平, 血液量也呈现先少后多, 再恢复常量.52 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感受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 受装置, 长几个毫米, 外层为一结谛组织囊。53 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肌电仪)将骨骼肌的兴奋时产生的电位 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54 肌电: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布而发 生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肌电。55 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

12、电位差称静 息电位。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环境条件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与引起肌丝滑行 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自动节律性: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 能自动地产生兴奋和收缩的特性。 传导性:心肌细胞有传导兴奋的能 力。 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氧并排出 二氧化碳。这种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氧利用率: 每 100ml 动脉血流经组织时所释放的氧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数。 最 大摄氧量: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每人中所能摄取的最大氧 量。乳酸阈/无

13、氧阈:在递增符合运动过程中,血乳酸浓度随着负荷的增 加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而这个 急剧上升的起点称为乳酸阈/无氧阈。 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 过程。 呼吸商: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 容积之比。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 物质。 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该肌就会产生反射性收 缩。 姿势反射:人和动物为了维持身体基本姿势而发生肌肉张力重新 调配的反射活动。 运动技能: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 门动作的能力。 身体素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 度、耐力、柔韧及灵敏等机能能力。

14、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 有氧工作的能力。 赛前状态:在进入正式比赛或训练前,人体的某些 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 进入工作状态:在运动的 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并不是一开始就立刻达到最高水平, 而是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疲劳: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 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某一特定的运动强度。 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 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恢复得超过原有水平。 运动效果:在 重复运动的影响下,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机能所产生的适应性 变化及良好反应。 试述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生理、生化特点及与运 动实践的关系? 生理特点:1、收缩速度:肌肉中如果快肌纤维

15、的百分 较高,肌肉的收缩速度较快。2、肌肉力量: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 明显大于慢肌运动单位。3、抗疲劳性:慢肌纤维抗疲劳的能力比快肌 纤维强的多。 生化特点:慢肌纤维中的线粒体多而大,有氧代谢酶活 性高,因而有氧代谢能力强,快肌中的无氧代谢酶活性高,因而快肌纤 维的无氧代谢能力较慢肌纤维高。快、慢肌纤维与运动实践的关系:1、 肌纤维选择性增粗:力量速度性训练:快肌选择性增粗;耐力性训练: 慢肌选择性增粗2、肌纤维代谢酶活性选择性提高:力量速度性训练:无氧代谢酶活 性选择性提高;耐力性训练:有氧代谢酶活性选择性提高。 简述血液 的生理作用?1、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组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16、代谢产 物,不断地排入周围的组织液中。由于组织液可与血浆进行有效的物质 交换,从而维持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2、运输机能 血液可携带机体所 需要的能源物质并将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中。组织细胞所 产生的代谢产物也可由血液将它们运送到肺、肾、肠道及皮肤病被排出 体外。3、参与调节 体内分泌的激素可以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并作用 于相应的靶细胞,以调节其机能活动。激素是调节体液的媒介。4、防 御与保护机能 细胞防御使白细胞对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和体内的坏死组 织具有吞噬分解作用。化学防御是血浆中含有多种免疫物质可使机体免 与疾病的传染。血小板的保护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作用, 当机体受到损

17、伤而出血时,血液能在伤口处凝固,防止继续出血,从而 对机体进行保护。 评价心脏功能的指标及其意义?1、 每搏输出量 其是左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是心室舒张末 期容积与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之差;其只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一定比 例。2、心输出量 其是衡量心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一般是指左心室射 入主动脉的血量。静息时,机体代谢率较低,心输出量较少;剧烈运动 时,机体代谢率升高,心输出量也增高。3、心指数 是分析比较不同个 体心脏功能的常用评价指标。4、射血分数 其是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 末期的容积百分比。5、心力储备 其是指心输出量可随机体代谢率的增 长而增加的能力;其不仅反应心泵功能对代谢的适应能

18、力,也反映心脏 的训练水平。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输出量等于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乘积,因此,凡是能影响搏出量 和心率的因素都能影响心输出量。1、 影响搏出量的因素 搏出量取决心室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而心 肌的收缩强度和速度也受前负荷、后负荷及肌肉收缩能力的影响。前负荷,是心室肌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它决定着心肌的 初长度。后负荷,是心脏在收缩时所要克服的负荷。心肌收缩能力,使 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的一种内在性能。2、心率的影响 在一定范 围内,心率与心输出量呈正变关系,即心输出量随心率加快而增大。但 心率过快,心动周期缩短,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都减少。反之,心 率过慢,心室舒张期延长,每搏

19、输出量增加,但每分输出量减少。只有 心率在适当的范围内,心输出量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影响动脉血压 的因素?1、 每搏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增多,首先引起收缩压升高,然后血液 流速加快。反之,当搏出量减少时,主要是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2、 心率 如果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时,心输期缩短,流 至外周的血液就减少,心输期末存留于大动脉中的血液增多,舒张压就 升高,但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则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心 率主要影响舒张压。3、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增加,收缩期血压也升高, 血流加快,但收缩压不如舒张压升高明显,所以脉压减小。反之,外周 阻力减少时,舒张压比收缩压降低更为明显,

20、故脉压加大。舒张压高低 主要反映外周阻力大小。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作用 两者具有缓冲 动脉血压的作用,但如果动脉血管壁硬化,弹性减小,就会引起收缩压 明显升高、血液粘滞性增加、外周阻力增加、舒张压也升高。5、循环 血量和血管容积的比例 两者只有向适应才能使血管足够的充盈,才能 产生一定的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 窦性心律徐缓 其是由训练引起的安静心率减慢的现象。这是由 于迷走神经作用相对加强,而交感神经的作用相对减弱的结果。2、运 动性低血压 经过长期训练的耐力运动员,可出现这种安静时血压减低 的现象。3、运动性心脏增大 其是运动引起的心脏增大,外形丰实,收 缩

21、力强,心力储备高。它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4、心血管 机能改善 安静时,心率减低,每搏输出量增大,新输出量变化不大; 完成定量负荷运动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恢复快、机能反映小。进行 最大强度运动时,运动员心力储备大,能充分发挥心血管系统的最大机 能潜力,运动后恢复其短。 试述决定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影响力 量训练的因素? 生理学基础有:一、骨骼肌的形态及机能特点:1、肌 肉的生理横断面积:其是影响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其的大小取决于肌 纤维的数量、直径和排列方向。通常其横断面积越大,力量越大。2、 肌肉结缔组织:其是肌肉的弹性成分,其不仅能产生一定的弹力,而且 具有传递肌肉收缩力量的作

22、用。因此,发达的结缔组织对于提高肌肉力 量具有重要意义。3、肌肉长度:其是指肌肉两端肌腱之间的长度,在 自然状态下肌肉的长度越长,所含的肌小节越多,所以,产生的力量越 大,肌肉长度与其横断面积及体积的发展潜力有关。4、肌纤维类型, 快肌纤维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纤维,快肌收缩力量也较大,其横断面 积对力量影响更为明显。两种肌纤维收缩力量的差异与本身的组成及支 配它的神经元的兴奋性有关。二、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1、中枢神经 系统的募捐能力。中枢神经系通过改变发放神经冲动的强度和频率来影 响肌肉的收缩力量。2、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中枢神经系统在调节肌 肉收缩活动时,除主动肌兴奋收缩外,还需协同肌的积

23、极配合及对抗肌 的放松。 影响因素:1、运动强度:包括物理负荷强度和生理负荷强度, 运动生理学中常采用生理负荷强度来衡量运动强度,通常负荷越大,力 量增长越快,力量增长效果越好。2、重复次数:力量练习重复次数取 决于负荷强度的大小。负荷强度越大、重复次数越少,动作速度越慢。 3、练习组数:每组力量练习包括一定的重复次数,并在练习结束后间 歇休息。练习负荷量,重复次数与练习组数间呈负相关。4、间歇时间 和间歇方式:间歇休息时间应随着运动员的逐渐适应相应缩短;而随着 负荷量的增加,间歇休息时间应有所延长,一般以肌肉能完全恢复为标 准。5、运动量、包括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运动量等于平均运动强度 第

24、2 / 4 页 乘以运动时间,而运动总量等于平均运动强度乘以运动时间再乘以 训练频度。 试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训练方法及各种训练方法的 生理机理? 生理学基础:1、肺通气功能,肺通气量增大,可以提高摄 入体内的氧气量。然而摄入体内氧气量的多少,除了与肺通气量有关, 还与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匹配有关。2、肺换气功能,其是靠物理扩 散实现的,其动力使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分压差。3、血液运输能力, 血液中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执行者运输氧气的任务,血红蛋白的含量是 影响最大射氧量的重要因素。4、血液循环功能,心输出量是反映心脏 功能的重要指标。心输出量越大,运输氧的能力越强,最大射氧量也越 大。5、组

25、织换气,其是氧气由血液向肌组织扩散的能力,与肌肉内毛 细血管的开放数量及毛细血管与组织间的氧分压差大小有关。6、肌肉 组织有氧代谢能力,其是影响肌肉组织利用氧气的根本因素,其决定于 肌纤维的百分组成及氧化供能能力。 训练方法包括持续训练法和间断 训练法两大类。间歇性练习包括间歇训练和重复训练。持续性练习包括 变速训练和匀速训练。 训练方法的生理机理:1、间歇性训练可使机体 完成较大的运动量,该训练方法对于提高呼吸及循环系统的机能具有良 好的效果,不论运动时还是间歇时期,均对呼吸及循环系统产生较大的 刺激,所以长期的间歇性训练可使呼吸及循环系统的机能得到明显的提 高 2 、长期的持续性训练能提高

26、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及机能的稳 定性,改善运动中枢间的协调性,提高心肺功能,并可引起肌纤维的选 择性肥大,肌红蛋白增加,导致最大射氧量提高。 论述评价有氧耐力 的主要指标及意义?评价有氧耐力的指标包括最大射氧量和无氧阈。但是,最大射氧量 是在极量负荷运动时测得的,而有氧运动都属于亚极量运动,况且极量 运动于亚极量运动间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最大射氧量仅反映其最大射 氧能力的可能性。而无氧阈则反映了人体对最大射氧量的实际利用百分 比。研究证明,优秀的耐力性运动员经多年训练后,最大射氧量变化不 明显,但无氧阈却明显增加,并与耐力性运动成绩的提高相关。亚极量 负荷运动时测得的无氧阈值比极量负荷运动

27、时所测得的最大射氧量,对 于评价有氧耐力能力更有意义。 简述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进行较长时间肌肉活动的能力。1、肌肉中糖硣解供能能力 其供能能力取决于快肌纤维的百分组成、 肌糖原的含量及糖硣解酶的活性。2、消除乳酸的能力 机体缓冲能力的 大小主要取决于碳酸氢钠的含量及碳酸酐酶的活性。3、脑细胞耐受酸 能力 其是影响无氧能力的重要因素。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1、 提高代谢水平和升高体温。升高体温可以降低肌肉的粘滞性, 预防肌肉损伤。可增强体内代谢酶的活性,提高代谢水平,保证运动中 有充足的能量供应。2、增加氧运输系统的功能。可以克服呼吸、循环 等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28、,使机能过得更多的氧供应,使机能水平提高。 3、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专门性准备活动可使运动性条件反射联系 多次接通,从而提高相关中枢间的协调性。还能增强内分泌的活动,为 正式比赛或训练做好机能准备。4、调整赛前状态。可使机体在比赛前 处于准备状态,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 及影响因素? 产生的原因是机体的生理惰性和物理惰性。生理惰性是 指人体机能体高的难易程度;物理惰性是指人体所必须克服的物理惯 性。生理惰性是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主要因素。其表现为:1、人体的 所有活动都是反射活动。2、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影响进入工作状态 的主要因素有:运动项目、训练水平、运动强度、

29、赛前状态及准备活动。 肌肉活动越复杂,动作变换越频繁,进入工作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训练水平越高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就越短;良好的赛前状态和充分的准 备活动能够有效地缩短进入工作的时间,给快的提高机能能力;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长短还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越短。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1、 衰竭学说。认为疲劳产生的原因是由能源物质消耗造成的。2、 堵塞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运动过程中的某些代谢产物在第 3 / 4 页肌肉中大量堆积造成的。3、内环境稳定形势条学说。认为疲劳是由 于血液中 ph 值下降,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破坏及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 素造成的。4、保护抑制性学说。认为无论是

30、脑力疲劳还是体力疲劳都 使大脑皮层保护性抑制发展的结果。5、突变学说。认为运动性疲劳的 发展一般是在能源消耗及兴奋性衰减过程中,为了避免能量储备进一步 下降而存在的一个运动能力急剧下降的阶段。6、自由基损伤学说。自 由基可以和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还可以与细 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交联,其结果可导致细胞结构破坏、功能下降。 恢复的阶段性特点及超量恢复的实践意义? 阶段性特点:1、运动时恢 复阶段 运动时能源物质消耗占优势,虽然恢复过程也在进行,但是消 耗大于恢复。因此,能源物质不断减少,各器官、系统机能逐渐下降。 2、运动后恢复阶段 运动结束后消耗过程减弱,恢复过程明显占优势, 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3、超量恢复 阶段 超量恢复的程度和出现时间的早晚与运动量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运动量越大,物质消耗越多,超量恢复越明显,但出现 的时间延迟;相反,超量恢复不明显,但出现的时间较早。实践意义: 根据超量恢复的特点,将其用于运动实践对于提高运动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单腿运动个体,当运动到精疲力尽时,运动腿股外肌的肌糖原含量接近于零,运动结束后连续3 天食用高糖膳食而不参加任 何活动,运动腿的肌糖原含量比安静腿多一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