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乡村信息产业行动方案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20089272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加快发展乡村信息产业行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加快发展乡村信息产业行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加快发展乡村信息产业行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加快发展乡村信息产业行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发展乡村信息产业行动方案(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加快发展乡村信息产业行动方案一、 加快发展乡村信息产业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农业生产、流通营销、行业监管、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领域核心业务数字化应用,全面提升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生产管理数字化应用,重点推进数字农业工厂、数字牧场建设,推动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推进农产品流通营销数字化应用,积极参与网上农博等电商平台建设。推进行业监管数字化应用,构建肥药进-销-用-回的数字化管理体系,落实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一卡通建设。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加快浙农码开发推广应用,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村延伸。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因地制宜选择若干个村,打造乡村智治的示范样板。强化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2、,将互联网、数字化知识技能纳入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二、 乡村振兴与教育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被纳入其中。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对接和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一)乡村振兴,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对乡村来说,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更为乡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不断得到发展。乡村振兴战

3、略提出以后,国家把更多包括公共教育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教育政策逐步向农村倾斜,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各级教育部门以服务乡村振兴为重点,抓好学生资助工作,严格控辍保学,确保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力促教育公平,农村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二)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没有乡村教师的坚守和素质的不断提升,振兴乡村教育的目标将难以实现。着力建设素质过硬的乡村教师队伍,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倾斜和支持力度,是振兴乡村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踏上支教之路。不忘初心,怀揣支教梦想,为乡村振兴事业尽绵薄之力,这是支教

4、团全体教师的心声。(三)乡村振兴,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在这场攻坚战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教育必须承担的任务。教育精准扶贫已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为此,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人才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构建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教育脱贫大格局。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神经末梢,也是重要阵地,城镇化越是加快,乡村教育越要加强。在城镇化背景下通过资源配置、政策扶持和制度建设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把乡村教育办成在农村富农村为农民的教育,需要相

5、关部门和全体教育工作者时刻不忘肩头的责任,满怀信心、奋进拼搏、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三、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一)唐宋时期中国乡土社会的兴盛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乡村社会的兴与衰,基本可以这样界定,中国乡土社会的兴盛应为唐宋时期。唐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黄金时代,以乡村农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特征的经济生活稳定富足;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乡绅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以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为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想深入人心。这就从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概括了中国乡土社会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二)中国乡土社会的衰落在元明清时期元朝统治者用游牧统治方式来治理被征服的农耕社会的极不协调,导致

6、中国传统乡土社会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残;明朝的专制集权,窒息了中国乡土社会复苏的生命活力;清朝的黑暗统治,彻底使中国乡土社会走向衰落。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入侵,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下,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乡土社会衰落的步伐。诚如鲁迅在故乡里所描写的: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正是中国近代乡村衰落景象的真实写照。四、 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乡村发展的改革创新以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利益为核心,全面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农村集体股份制股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山林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民住房三权一房确权登记,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深化三农数字

7、化改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创新,建立健全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体制。(二)坚持乡村的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贯穿全过程和各领域,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集约节约利用发展空间,健全绿色转换机制,最大程度提高资源要素产出效率,最大程度以智力资源替代自然资源消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坚持乡村发展的民生导向不断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坚持富民导向,多渠道增加农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收入。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履行主体职能,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办事业,推动农村各项事业较快发展,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坚持乡村产业融合

8、做强一产,做精二产,做活三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一产对二产、三产的支撑力度,提升二产、三产对一产的反哺力度,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融相通和乘数效应,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拉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农业产业幅度,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跨二进三,实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五)坚持城乡融合打破城乡相互分割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乡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供水、供电、道路、信息、污水处理、商业网点、广电设施等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六)乡村发展坚持农民主体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尊重农民的主体地

9、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系列培训和典型示范引导,改变干部群众的传统观念,帮助农民树立转型发展新观念、新思路,增加资源投入,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五、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一)探索村民自治的新治理模式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将乡村工作从管理模式转变为治理模式,探索村民自治的新治理体系。新时代背景下,新是乡村社会治理工作的努力方向之一,乡村基层组织应注重从新出发,思考产业、生态、文明、治理等工作的新建设对策,并以法治建设为指导,保证民众参与、民主协商落到实处,实现民主精神的新渗透和新发扬。当前,部分乡村社会治理工作中还存在村民参与积极性不强

10、、民主精神落实度不高、村民自治模式尚未成型等问题,表明乡村自治的新治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二)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服务体系由于目前城乡差距仍然显著,加之传统治理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广大村民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促使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乡村社会治理服务体系迫在眉睫。这就要求乡村基层组织应不断改革和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方式,从村民服务需求角度出发,加强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思想引导、监督管理与公共服务供给等,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解决目前乡村社会治理困境。(三)建构多元发展的治理关系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乡村社会治理工作进入新治理阶段,网络化、智慧化管理不仅成为日常村内事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常用方式,也成为下发村规

11、民约、讨论村内事务的重要媒介。整体来看,目前的乡村社会治理工作大多穿插使用传统治理模式与网络化治理模式,极大地便利了乡村社会治理工作开展,增强了乡村社会治理效能,应该说治理关系网的建构为一些偏远地区的乡村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现实参考。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因(一)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这是对三农地位的总判断,既有重中之重地位的再强调,又有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新定调。这表明,三农作为国之根本,”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

12、位依然没有变,特别是在新时期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决胜全面小康的大头、重点和难度都在三农,”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仅不能削弱,而且更要加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二)乡村振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在深刻把握我国现实国情农情、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国家事业全局

13、,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和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的问题导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必将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乃至现代化进程中写下划时代的一笔。(三)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对中国将来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指引。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也不得不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乡村仍然面临着发展滞后的严峻形势,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就此问题提出来的。我国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发

14、源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乡村的富庶是盛世历史的重要标志。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我国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村人口总量庞大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目标。七、 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十三五以来,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建德市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践行八八战略,紧紧围绕强富美农业农村发展目标,牢牢抓住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

15、持续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突出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环境改善、改革创新等工作重点,全力打造生态秀美、生产富美、生活和美的三生三美幸福建德,三农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先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获评首个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市)、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2020年(首批)省级家庭农场整体提升县、全省首个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为十四五期间乡村高质量发展、力争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强村富民取

16、得显著成效强化引领,创新发展模式,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形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建德模式。截至目前,全市256个行政村(社)中,完成3020的村(社)已实现全覆盖,其中完成5030的村有195个,占比达762%。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762元,是2015年20051元的153倍,年均增长8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从2015年的190:1稳步缩小到了179:1。深入开展造血式扶贫开发,低收入农户增收成效明显。2020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4917元,同比增长123%。(二)农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先后荣获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优

17、质柑橘之乡、中国高山蔬菜之乡、中国西红花之乡,形成了草莓、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和畜禽、蔬菜、柑桔等特色产业。202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17亿元,比2015年增长261%,年均增长4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94亿元,比2015年增长130%,年均增长25%。2018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8708分,在首批31个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创建县(市、区)排名第8位,在全省排名第24位。创建成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试点)技术评估审查,为全国首个。建成航头镇、三都镇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打造一镇一特地域特色农业产业平台,杨村桥镇被列

18、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名单,大同镇被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名单,三都橘子省级特色农业强镇通过验收、大慈岩荷美特色农业强镇入选省级创建名单,新安江田园综合体入选省级田园综合体。杨村桥镇绪塘村(草莓)、三都镇松口村(柑桔)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草莓小镇、桔子小镇、稻香小镇、荷美小镇等一批产业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累计建成建德果蔬乐园基地22个、国家有机基地5家、有机产品认证企业33家。建成省级高水平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成为全省首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蔬菜产业示范性全产业链通过省级认定。畜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建成省级美丽牧场32家,生猪保供工作得到省级认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

19、营主体,全市共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48家(省级13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2家(省级6家)、市级以上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41家(国家级9家,省级17家)。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78只,绿色食品18只,有机农产品28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4个。建德苞茶建德草莓区域公共品牌正式发布,建德苞茶获评首个茶叶类国家气候标志农产品。(三)乡村新型业态全面兴起建德航空小镇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并被正式命名为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杨村桥草莓小镇、大同稻香小镇、三江口渔家小镇、三都柑橘小镇、大慈岩荷美小镇、恒大温泉小镇、江南秘境国际旅游度假区、新安江田园综合体、中国活体富春山居图田园

20、综合体、浙西唐诗小镇、更楼花果沟等农旅融合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建德新安江城区被评为浙江省首批4A级景区城,寿昌镇被评为5A级景区镇。航空小镇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乾潭镇、梅城镇被命名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大慈岩镇、寿昌镇被列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名单。建成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全市共培育民宿325家,民宿示范村8个,其中白金级民宿1家、金宿级1家、银宿级4家。农家小吃多样化发展。美丽乡村夜经济异军突起。以建德果蔬乐园品牌为平台,积极推动农业直播经济发展。益农信息社实现建制村全覆盖,建成农村淘宝服务站41个,邮乐购站点350个。大力推进两进两回,吸引回乡创业人员1100余名。(四)美丽乡村

21、建设有序推进创建成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634%。荣获全国首个气候宜居城市称号。成功创建基本无违建县(市、区)。深入实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两路两侧以及垃圾分类撤桶行动、农村公厕大提升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市226个村建成生活污水治理设施880座,实现全市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204个村开展生活垃圾撤桶上门收集,覆盖率达到89%,645座农村公厕完成提标改造(含新建95座),实现行政村农村公厕全覆盖;累计建成卫生户厕145601座,普及率为100%。建成垃圾中转站16座,可回收物收集站点82个,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28座。建立五位一体的运维管理体系,确定专业环保

22、公司与专业公司+镇村两种运维模式,实现长效运维全覆盖。荣获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市,承办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寿昌、大洋、杨村桥被评为省级样板镇,其中寿昌镇成为全省首个免检通过验收的乡镇。梅城美丽城镇示范区建设有力推进。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0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6个,杭州市生态修复村落233个,杭州市精品村67个、杭州市风情小镇7个、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项目7个,杭派民居5个,示范村7个,特色村32个,达标村88个,实现全域覆盖、全域提升。大力推进万村景区化,全市累计建成A级以上景区村庄198个,其

23、中3A景区村庄29个。以建德至善、大美至简为主题,跨区域、跨城乡打造三江诗路线、浙人寻根线、稻香农创线等一廊十线共11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形成一名常委挂帅、四片区大组团共发力的美丽乡村组团建设模式。全面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建成五美标准庭院24万余户,洁化、序化标准庭院93万余户,分别占全市农户总数的22%、76%。深化推进新叶村、上吴方村、李村村等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梅城镇、寿昌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以及里叶、珏塘等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一般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启动历史建筑维修五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中国乡土文化建筑博物馆。积极推进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实施

24、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打造中国最美绿道。深入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湖建设。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新安江、胥溪等被评定为省级美丽河湖。连续四次捧回大禹鼎。积极开展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争创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高水平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彩化,累计完成一村万树示范村23个,推进村51个。(五)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梅城镇、三都镇获省级文明乡镇。建成建德市级以上文明村186个,其中新和村、下梓村入选全国文明村,城中村、幸福村、马宅村等8个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弘扬新时代建功立德地域精神,大力打造唐诗之路。实施德文化地域品牌建设三年行动

25、计划,选取高垣村、松口村等17个建制村着力打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德文化示范村,建成德文化传承馆,成为德文化省级标准化试点。开展最美系列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好邻居、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和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村干部、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一元村医吴光潮入选中国好人。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市乡镇(街道)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实现全覆盖。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文化综合体,文化礼堂成为全市229个行政村的村级标配,获评全省首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县。强化礼堂星级管理,累计打造三都镇镇头村等五星级文化礼堂4家、四星级礼堂13家。开展农村文化礼堂提质升级新三年行动。聚焦建管用育融一体化发展,在4个乡镇试点

26、文化管家管理模式。持续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功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标率达100%,建成特级站1个,一级9个,二级2个,三级4个。农家书屋实现村级全覆盖。每个乡镇建有三团三社,各村建有经常性开展活动的群众文体团队。乾潭镇等被评为省文化强镇,下梓村、幸福村、富塘村等村(社区)创建成为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文化下乡、种文化。加强非遗文化保护开发,严州府菜点制作技艺、倒笃菜腌制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开展九姓渔民婚俗水上婚礼、新叶三月三等民俗节庆活动。(六)乡村基层治理显著改善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

27、县名单,通过四治融合,传承德文化品牌、创新德治理模式,探索形成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推进机制和共建机制及智治平台,初步走出一条新时代善治强村的建德路径。成功举办全国乡村治理数字化实践暨强村善治研讨会,并发布乡村善治指南。部、省刊登录用我市乡村治理专题信息报道17篇(次),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我市乡村治理的做法与经验得到农业农村部的高度肯定。同时,强化数字赋能,探索推进乡村钉平台建设,该项做法获得批示肯定。乡村钉平台也获评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省大数据局观星台在建应用项目和杭州市改革创新优秀实践案例。建成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作示范村116个,覆盖率达51%。开

28、展新一轮阵地提升及功能开发,提升打造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深入实施村级塔基工程,以标杆50进位百佳创建为载体,着力推进百县争创、千乡晋位、万村过硬双强工程。实施头雁领航工程。积极开展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修订工作。推广大洋镇杨桥村道德银行做法,对村民的善行义举进行量化评分,评选道德之星,按星级享受建德农商行低息信用贷款。深入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创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13个。创建省级善治示范村58个。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完善基层治理四个平台,优化全科网格,深化最多反映一次做法。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深做实,加快构建覆盖全域的社会治安智慧防控体系。(七)乡村民生福祉水平显著提升坚持教育

29、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成功创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出台教育人才新政。制定健康建德2030规划纲要,持续深化医共体建设,突出打造智慧医疗、医养结合、中医基层化等特色,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15家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率达到100%。社会保障更加健全。2020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91%和994%。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不断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成省小康体育村199个。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实现16个乡镇(街道)建设全覆盖,其中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家,达到省级标准13家。256个建制

30、村(社区)实现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全覆盖,其中三星级以上标准达到109家。农村出行条件不断改善,城乡供水能力不断提升。(八)农村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基本完成农村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加大全域土地整治和流转力度,土地耕地流转率达62%。大力推进坡地村镇建设,全市累计15个项目列入试点,项目数居全省县市首位。切实保障农民建房用地需要,创新宅基地使用管理机制,完善农民住房取得方式,加强新型集聚小区建设。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机制,提高农村产权交易体系的服务能力。完善农合联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全面推广整村批发、集中授信和小

31、额信用贷款等创新业务模式,推动农户信用评价结果与农户贷款考核、管理相结合,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深化农业保险业务创新,深入推动农业政策性保险从保风险向保收益转变。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加快村(社区)代办点建设,完善代办机制。最多反映一次群众满意率达100%。八、 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为总纲,以八八战略为统领,以高水平推进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抓手,以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为重点,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新时代建德”三农”工作146行动

32、,即以建设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为目标,全面推进共同富裕发展先行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区、治理体系建设引领区四区打造,全力实施六大高质量发展行动,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力争在十四五末期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新时代最具幸福感、最有辨识度的共富美丽乡村,将建德打造成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示范样板和引领标杆。九、 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进入新时代,乡村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德市农村产业基础较好,城乡协调程较高,有条件也必须抢抓历史机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把全市乡村

33、高质量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组织好、实施好。十、 乡村的含义在传统意义上,乡村的基本含义是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乡村的现在意义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包括乡镇和村庄等。(一)乡村是与城市相对应的区位概念包括乡镇、村庄,城市郊区以及其他城市建成区以外的区域。在这一区域,有其明显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特征,也具有某些共同的制度特点,如土地主要归集体所有,产业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需要从法律和政策上给予特别扶持。(二)乡村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重功能从生产功能看,既包括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也包括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手工业、绿色建材、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康养和乡村物流、电子商务等乡村新兴产业。从生活功能看,乡村是众多人口的生活空间,尽管在城市化进程中有不少农民进城就业和居住,但目前仍然有近半数的人口常年生活在农村地区。从生态功能看,以农业为主的乡村产业是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产业,作物、林木、草原也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空气净化、生态涵养作用。从文化功能看,乡村是农耕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多彩的乡风、家风、民风特征,传统生活方式以及村民之间的社会交往方式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