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的设计》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0059497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4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信息系统的设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信息系统的设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信息系统的设计》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的设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的设计》PPT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管 理 信 息 系 统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天津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 管理信息系统 精品课程课程组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2 页 第 2 页 第 17章 信息系统设计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3 页 第 3 页 学习目的 总体了解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和设计步骤 了解结构化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 掌握数据库逻辑设计 模块功能与处理过程设计 学会编制系统设计文档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4 页 第 4 页 本讲内容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2 系统平台设计 17.3 数据模型的详细设计 17

2、.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设计 17.5 软件结构设计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5 页 第 5 页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1.1 系统设计的任务 系统分析阶段所建立的逻辑模型解决系统“干什么”的问题,而 系统设计阶段产生的物理模型解决系统“如何干”的问题 在这一阶段,将在已经获得批准的系统分析报告的基础上,根据 系统分析产生的逻辑模型,选择一个具体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出 能在该计算机系统上运行的物理模型。因此,系统设计也称作系 统物理设计。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6 页 第 6 页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1.2 系统设计的内容 信息系统

3、平台设计,确定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配置 方案; 数据存贮的详细设计,包括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和数据 库物理结构设计; 输入 /输出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 软件结构设计; 其他细节设计,如代码实体赋值、系统安全设计、数据 处理方式设计等。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7 页 第 7 页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1.3 系统设计的目标 系统的运行效率 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的灵活性 系统的经济性 系统的安全性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8 页 第 8 页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1.4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 结构化设计的思想 结构化设计方法( Structu

4、red Design, SD)是 IBM公司提 出的一种设计方法,其基本思路是:用一组标准的准则和 工具帮助系统设计人员确定系统应该具有哪些模块,采用 什么方法联结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最好的系统 SD是结构化分析( Structured Analysis, SA)和结构化程 序设计( Structured Programming, SP)之间的接口。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9 页 第 9 页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1.4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 结构化设计的特点 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结构 SD的思想是将系统设计成由多个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组成 的结构。由于模块之

5、间相对独立,每一模块就可以单独地被理解 、编写、测试、排错和修改,从而防止错误在模块之间扩散蔓延 ,提高了系统的质量。 “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块性能标准 “块内联系大,块间联系小”是 SD衡量模块独立性的标准。满足 这种标准的模块功能简单、程序短、接口简单,当多人合作开发 时,这一优点尤其重要。同时,独立的模块容易测试和维护。相 对来说,修改独立的模块需要的工作量较小,错误传播范围较窄 ,需要扩充功能时比容易插入。 采用模块结构图的描述方式 SA、 SD、 SP三者具有一个共同点,即都使用图形化工具来建模。 如 SA中有 DFD图、判断树等, SP采用程序流程图,而 SD采用的是 结构图。 2

6、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10 页 第 页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1.4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 结构图( Structure Chart, SC) 模块的概念 模块是组成目标系统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基本单位,它 可以被组合、分解和更换。 根据模块功能具体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逻辑模块和物 理模块。 在系统逻辑模型中定义的处理功能可视为逻辑模块。 物理模块是逻辑模块的具体化,可以是一个计算机程序、子程 序或若干条程序语句,也可以是人工过程的某项具体工作。 模块具备以下四个要素: 输入和输出 处理功能 内部数据 程序代码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11 页

7、第 11 页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1.4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 结构图( Structure Chart, SC) 结构图的基本符号:由以下 6种基本符号组成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12 页 第 页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1.4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 块间联系和块内联系 块间联系及评价 块间联系是指模块之间的联系,用来衡量模块的独立 性。块间联系越小,意味着模块的独立性越高。当某 个模块出现问题,其影响范围就小。在分析系统结构 和功能时,就不会因模块间的复杂关系引起困难。 块间联系有多种类型,按联结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 数据联结、特征联结、控制联结、公共联结

8、和内容联 结。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13 页 第 页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1.4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 块间联系和块内联系 块间联系及评价 联结形式 相互影响 可修改性 可读性 通用性 数据联结 弱 好 好 好 特征联结 弱 中 中 中 控制联结 中 不好 不好 不好 公共联结 强 不好 差 差 内容联结 最强 差 差 差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14 页 第 页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1.4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 块间联系和块内联系 块内联系及评价 块内联系是指一个模块内部各成分(程序语句)之间 的联系,它是决定系统结构优劣的另一个重

9、要因素。 模块内部的紧凑性,主要表现在模块内的各成分为了 执行处理功能而组合在一起的相关程度,即组合强度 。模块功能越简单,其组合强度就越高。 模块的组合强度分为 7个等级:功能组合;顺序组合; 通信组合;过程组合;暂时组合;逻辑组合;机械组 合。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15 页 第 页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1.4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 块间联系和块内联系 块内联系及评价 内部组合 联结形式 可修改性 可读性 通用性 紧凑性 功能组合 好 好 好 好 10 顺序组合 好 好 好 好 9 通信组合 中 中 好 中 7 过程组合 中 中 中 中 5 暂时组合 不好 不

10、好 中 最差 3 逻辑组合 最差 最差 不好 最差 1 机械组合 最差 最差 最差 最差 0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16 页 第 页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1.4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 从数据流程图导出结构图 SD阶段产生的结构图来源于 SA阶段所生成的 DFD图。结 构图与 DFD图的区别在于: 前者表现的是上下级模块之间层次化的调用和控制关 系; 后者表现的是逻辑处理功能的顺序和数据在系统内的 流向,而不表示各级控制关系和调用关系。 从 DFD图导出结构图的策略有两种: 以变换为中心的策略 以事务为中心的策略。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17

11、页 第 页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1.4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 从数据流程图导出结构图 从 DFD图导出结构图的策略有两种:以变换为中心的策略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18 页 第 页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1.4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 从数据流程图导出结构图 从 DFD图导出结构图的策略:以事务为中心的策略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19 页 第 页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1.4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 IPO图 IPO图主要是配合结构图详细说明每个模块内部功能的一种工具 ,它是输入 处理 输出图( Input-Process-Outpu

12、t)的简称。 IPO图为每个模块的输入、输出数据和数据加工进行说明的。 用于描述模块内部处理过程的方法有:结构化英语;决策 树;决策表;算法描述语言。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20 页 第 页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1.4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 IPO图 系统名:计算机储蓄系统 设计人:刘波 模块名称:输入取款信息并检验 日期: 2005-12-11 模块编号: C.5.3.2.2 上层调用模块:取款模块 下层调用模块:无 文件名:账户文件 全局和局部变量: 输入数据:帐号 H、存储金额 L、密码 M、取款金额 X 输出数据: 处理描述: If H and M 不吻合

13、 then (退出取款处理) Else If XL (退出取款处理) Else (继续执行取款处理) Endif Endif 注释: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21 页 第 页 本讲内容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2 系统平台设计 17.3 数据模型的详细设计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设计 17.5 软件结构设计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22 页 第 页 17.2 系统平台设计 信息系统平台包括硬件平台、网络平台和软件平台 。系统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新系统功能与性能要 求,构建能够支持新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也就 是进行系统平台设计。 有些企业

14、往往在系统分析与设计之前,过早地购买 了计算机设备,系统分析结束才发现已购置的设备 已经不符合要求,造成直接经济浪费。因此,系统 设备的购置应放在系统分析结束之后,系统设计开 始之时,才比较合适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23 页 第 页 17.2 系统平台设计 17.2.1 系统平台设计的依据 系统的吞吐量 系统的响应时间 系统的可靠性 集中式还是分布式 地域范围 数据管理方式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24 页 第 页 17.2 系统平台设计 17.2.2 系统硬件平台的配置 硬件的选择取决于数据的处理方式和运行的软件。 一般来说,如果数据处理是集中式的

15、,系统应用的目的是利用 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则可以采用主机 终端系统,以大型 机或中小型机作为主机,可以使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 若对企业管理等应用,其应用本身就是分布式的,使用大型主 机主要是为了利用其多用户能力,则不如微机网络更为灵活、 经济。 确定了数据的处理方式以后,在计算机机型的选择上则主要考虑应 用软件对计算机处理能力的需求,包括:计算机内存; CPU速 度和性能;输入、输出和通信的通道数目;显示方式;外接 存储设备及其类型。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25 页 第 页 17.2 系统平台设计 17.2.3 系统网络平台的配置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一般有总线

16、型、星型、环形等。在网络选择上应根据应 用系统的地域分布、信息流量进行综合考虑。通常,应尽量使信息流 量最大的应用放在同一网段上。 网络的逻辑设计 通常首先按软件将系统从逻辑上分为若干子系统,然后按需要配备设 备,如主服务器、主交换机、分系统交换机、 HUB、通讯服务器、路 由器和调制解调器等,并考虑各设备之间的连接结构。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有 UNIX、 Netware、 Windows NT等。 UNIX历史最早,是惟一能够适用于所有应用平台的网络操作系统; 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适用于文件服务器 /工作站模式,具有较高的市场 占有率; Windows NT由于其 Window

17、s软件平台的集成能力,随着 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向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延 伸,无疑是有前途的网络操作系统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26 页 第 页 17.2 系统平台设计 17.2.4 系统软件平台的配置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27 页 第 页 17.2 系统平台设计 17.2.4 系统软件平台的配置 操作系统目前有很多,如 UNIX及其变种、 Windows、 Windows NT、 Linux、 Netware 等,其中代表主流发展方向的有 Windows NT、 UNIX。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是 MIS的基

18、础。选择 DBMS时主要考虑:应是国际上流 行的,要支持关系数据模型;支持结构化查询语言 SQL;具有远程数据存取和分 布式处理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保密性能;原来使用的数据库需要升级换代, 所选的新的数据库应与原来数据兼容或有开发工具进行转换; DBMS的选择要和 硬件选型、操作系统选择、网络环境建立同时进行。目前市场上 DBMS种类较多,如 Oracle、 Sybase、 SQL Server、 Informix、 FoxPro、 Access等, Oracle、 Sybase、 SQL Server均是大型的 DBMS,是开发大型 MIS的首选, FoxPro、 Access在小型 MIS

19、中最为 流行,而 Informix则适用于中型 MIS的开发。 常用的编程设计语言,如 C、 Pascal、 BASIC、 FORTRAN、 COBOL等。若系统采用 OO方法进行分析与设计,最好选用 OOPL来编程,如 C+、 JAVA。如果系统采用 B/S 架构,可以考虑 ASP、 JSP、 C#。若开发的是 DSS,则可以选择 PROLOG、 LISP等。 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如集成开发环境( IDE)提供了多种工具帮助程序员进行编程 ,如灵巧的编辑器、上下文相关帮助和调试工具。 Visual Studio、 JBuilder、 PowerBuilder都是良好的 IDE。对开发人员来说

20、, CASE工具能帮助生成重要的系统模 型,自动检查模型的完整性,能根据模型生成程序代码。如 Rational Rose就是支持 UML建模的工具。 在商品化软件选型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软件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软件的流程与企业业务流程是否相近?软件是否具有足够的灵活性?软件 是否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持?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28 页 第 页 本讲内容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2 系统平台设计 17.3 数据模型的详细设计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设计 17.5 软件结构设计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29 页 第 页

21、17.3 数据模型的详细设计 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员完成了数据模型的逻辑 设计,建立了面向企业整体的全局概念模型,它独 立于任何物理设备。系统设计阶段,根据所选择的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在一个特定的 DBMS支持下, 进一步完成数据模型的详细设计,为最后在存储介 质上建立数据库做准备。 用数据库术语来说,数据模型详细设计的任务是: 完成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把数 据库设计的这两个阶段放在系统设计阶段的原因是 由于它们都与所选定的信息系统平台有关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30 页 第 页 17.3 数据模型的详细设计 17.3.1 数据库逻辑设计 将概念模型转换

22、为所选用的 DBMS所支持的模型。 若选用的 DBMS支持关系模型或对象模型,那么这一步的工作就是用 E- R图构造的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或对象模型转换的过程;如果没有经过 E-R模型,而直接用基于 3NF的方法进数据库设计的,其数据库概念模 型和逻辑结构设计是一致的,可以认为设计产生的 3NF关系群既是概念 模型也是逻辑模型,那么这一步工作已经在系统分析阶段完成,可以 直接进入下一步 DDL定义。 利用 DBMS提供的数据描述语言( DDL)定义数据模型,从而把模型转变 为模式。 到目前为止,各种数据模型还无法被 DBMS直接接受,还需用形式化 语言将它描述出来。用数据描述语言精确定义数据模型

23、的程序称为模 式。以关系模型为例,模式 DDL定义的内容有:关系名,每个关系包 含的属性名,各属性域的类型、长度和关键字。以最常用的 SQL Server 为例,该系统就具有相关的 DDL语句,如 CREATE命令就是用来定义 逻辑数据结构。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31 页 第 页 17.3 数据模型的详细设计 17.3.1 数据库逻辑设计 CREATE TABLE WZ ( 物资码 char (12) NOT NULL , 品名 char (17) NULL , 规格 char (17) NULL , 型号 char (14) NULL , CONSTRAINT PK_

24、WZ PRIMARY KEY CLUSTERED ( 物资码 ) )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32 页 第 页 17.3 数据模型的详细设计 17.3.2 数据库物理设计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最后一步。目前, 由于绝大多数的信息系统都采用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 ,一些物理设计的内容,如存取路径的选择等,不再需 要系统设计员自行设计,一切由 DBMS自动完成,从而 大大减轻了这一阶段的工作负担。 确定数据库文件的组织 查询优化处理 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33 页 第 页 本讲内容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2 系统平台设

25、计 17.3 数据模型的详细设计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设计 17.5 软件结构设计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34 页 第 页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 设计 输入与输出是用户与计算机的界面。手工编制的凭 证,通过系统输入,经过计算机加工处理,将有关 信息以报表、图形等形式提供给管理人员。 做好输入 /输出设计,生成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是 系统设计的重要一环,也是新系统是否受用户欢迎 、是否具有生命力的主要因素,特别是 DSS和 EIS 的输入 /输出更强调界面的灵活和友好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35 页 第 页 17.4 输入 /输出

26、与用户界面 设计 17.4.1 输入设计 输入设计的工作内容是: 选择数据输入设备; 输入数据格式的设计; 输入数据正确性校验; 联机系统的输入屏幕设计。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36 页 第 页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 设计 17.4.1 输入设计 输入设计的原则: 控制输入量 在输入时,只需输入基本的信息,而其他可通过计算、统计、检索得到的 信息则由系统自动产生。 减少输入延迟 输入数据的速度往往成为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效率的瓶颈,为减少延迟,可 采用周转文件、批量输入等方式。 减少输入错误 输入设计中应采用多种输入校验方法和有效性验证技术,减少输入错误。 避免额

27、外步骤 在输入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入步骤,当步骤不能省略时,应仔 细验证现有步骤是否完备、高效。 输入过程应尽量简化 输入设计在为用户提供纠错和输入校验的同时,必须保证输入过程简单易 用,不能因为查错、纠错而使输入复杂化,增加用户负担。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37 页 第 页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 设计 17.4.1 输入设计 数据输入设备的选择 键盘输入 联机键盘输入和脱机键盘输入 磁性数据输入设备 磁性墨水字符识别( Magnetic Ink Character Recognition, MICR) 、磁条技术 光扫描设备 一维条码、二维条码 、光

28、学字符识别装置(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 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 其它设备 触摸屏、数字音频设备、摄像头视频捕捉、指纹识别、电 子笔和书写板设备、电子密钥(密钥盘)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38 页 第 页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39 页 第 页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 设计 17.4.1 输入设计 输入格式设计 原始凭证的格式设计 数据排列的顺序应与阅读的顺序一致,一般是从上到下, 由左至右; 为了填写方便,多采用“表格式”或“

29、选择式”,如果数 据值的类别较少且范围固定,可采用“选择式”; 类型相同的数据应尽量排在一起,如数字项目排在一起, 文字项目排在一起; 不往计算机中输入的数据应集中排列在原始凭证的最高端 或最下端。 输入介质的记录格式设计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40 页 第 页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 设计 17.4.1 输入设计 输入格式设计 原始凭证的格式设计 输入介质的记录格式设计 数据在终端屏幕上存放的顺序与阅读原始凭证的顺序 一致; 数据记录的长度不应超过终端屏幕允许的最大长度。 正确设计数据项目的长度,能容纳项目可能出现的最 长数据,包括整数和小数。 2021年 1

30、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41 页 第 页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 设计 17.4.1 输入设计 输入格式的正确性校验 重复校验 视觉校验 检验位校验 控制总数校验 数据类型校验 格式校验 逻辑校验 界限校验 顺序校验 记录计数校验 平衡校验 对照校验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42 页 第 页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 设计 17.4.2 输出设计 输出设计的内容 有关输出信息使用方面的内容 输出方式 输出设备 输出介质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43 页 第 页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 设计 17.4.2 输出设计 输出设

31、计的方法 报表信息 报表类型:详细报表;汇总报表;异常报表; 决策报表 经常使用两种技术:下钻;链接 图形及多媒体信息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44 页 第 页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 设计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45 页 第 页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 设计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46 页 第 页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 设计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47 页 第 页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 设计 17.4.3 用户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 尽量保持一致性 为熟练用

32、户提供快捷键 提供有效反馈 设计完整的对话过程 提供简单的错误处理机制 允许撤销动作 提供控制的内部轨迹 减少短期记忆负担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48 页 第 页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 设计 17.4.3 用户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的分类 图形用户界面( Graphics User Interface, GUI) 网页用户界面( Web User Interface, WUI) 手持设备用户界面( Handset User Interface, HUI)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49 页 第 页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 设计 2021

33、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50 页 第 页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 设计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51 页 第 页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 设计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52 页 第 页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 设计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53 页 第 页 本讲内容 17.1 系统设计概述 17.2 系统平台设计 17.3 数据模型的详细设计 17.4 输入 /输出与用户界面设计 17.5 软件结构设计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54 页 第 页 17.5 软件结构设计 17

34、.5.1 软件结构设计的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一个能完成新系统 规定功能的软件系统。为了得到这个软件系统,从系统 分析的详细调查开始到现在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间的各项工作都是为最终的软件设计服务的。事实上 ,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是先将客观存在的、正在运行的老 系统转变为符合新目标要求的、逻辑的新系统,然后再 转换为软件系统的过程。因此,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质量 将集中反映到软件设计的质量上。 MIS软件结构设计的目标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可维 护性、可修改性和可重用性。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55 页 第 页 17.5 软件结构设计 17.5.2 管理信息

35、系统的软件结构 模块化原理有两种方法: HIPO法和结构化设计方法( SD方法) HIPO法使用的工具是 H图(即层次图 /功能图)和 IPO图 SD方法使用的工具是结构图 这两种方法有各自的缺点 对 HIPO来说,由于 H图只表示了模块间的调用关系,不表示模 块间的控制及通讯关系,必须用 IPO图对每一个功能模块的输入 处理 输出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而 SD方法虽然克服了 H图的缺点,把 H图和 IPO图的功能集中在 结构图上表示,但传统的 SD方法把整个系统的结构图画在一张 图上,对于 MIS这样一个大型系统来说很不方便。 SD方法的另 一个缺点是:由于它侧重于系统的“程序结构描述”,是面

36、向 系统设计员的,不便于用户理解。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56 页 第 页 17.5 软件结构设计 17.5.2 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 实际使用中,系统设计员常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这种方法把软 件分成两大层次: 功能结构层:面向逻辑、面向用户 这一层用 H图(功能图)表示,用以描述新系统的逻辑功能 ,功能结构层是在系统分析的逻辑设计阶段,根据新系统 的目标和用户需求确定的。 H图中的每一个模块称为功能模 块。 程序结构层:面向程序结构、面向系统设计员和程序员 通过层层分解,功能图的基层功能已变得很简单,但它还 只是从业务活动的角度给予描述的,并没有指出怎样用程 序执行

37、,进一步的工作是将它分解成面向程序结构的、更 小的模块 程序模块。我们用 SD方法的理论、工具(结 构图)及设计和评价原则完成这项工作。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57 页 第 页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58 页 第 页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59 页 第 页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60 页 第 页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61 页 第 页 模块名称:合同登记 模块标识: A 处理逻辑: 对每一张进货合同单 调用模块 B,获得合格合同单 调用模块 C,将合格合同数据写入进货合同库 若是新物资 调用模块 D,增加新物资到物资库 若是新往来户 调用模块 E,增加新往来户到往来单位库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62 页 第 页 17.5 软件结构设计 17.5.5 系统设计报告 系统设计的目标; 系统平台的配置报告; 数据库文件的设置清单及其说明。如文件名、文件类型、包含的字 段、关键字等; 代码赋值清单。根据代码结构,列出代码对象的具体代码值; 输入 /输出设计说明,包括输入 /输出格式设计说明; 用户界面设计说明; 整套结构图及模块说明书; 系统安全及保密设计; 系统实施费用的估计 2021年 1月 24日 7时 30分 第 63 页 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