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上传人:gfy****yf 文档编号:200454785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我带着27个幼儿到草地上去参观 ,目的是让他们看到各种植物是怎样传播自己的种子的。他们要看的那些植物长在草地的一个较远的角落里。要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 ,我就得用注意力的很细的丝线把男女孩子们都拴到我的身边来 ,这就好比是一根根无形的“缰绳。在他们眼前的这些植物中间 ,还有几十种各式各样的、非常有趣的事物 ,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转到其中的一件事物上 ,那根丝线就断了 ,于是我给他所讲的和指给他要看的东西 ,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譬如说 ,一只花蝴蝶翩然起舞 ,瓦尼亚、柯里亚、尼娜、娜塔罗奇卡这4个孩子的好奇的小眼睛就盯住了那只蝴蝶 ,于是4根丝线

2、就断了。或者脚底下突然蹦出了一只小青蛙 ,于是又有几根丝线被扯断了这种情形在课堂上也是常见的。怎样才能把这一群坐立不宁的、好奇心很强的、随时都会跑去追赶蝴蝶的小家伙吸引在你的身旁呢?当你开始给少年讲解一些枯燥的、并无趣味的知识 ,而他的头脑里却正在想着别的什么有趣的、吸引人的、冲动人心的东西的时候 ,你该怎么办呢?控制注意力的问题 ,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要能控制注意力 ,就必须懂得儿童的心理 ,了解他的年龄特点。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告诉我 ,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 ,只有一条途径 ,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 ,使儿

3、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 ,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我们要动用智育的一整套手段来创造这种状态。要创造前面所说的情绪高涨的状态 ,单单依靠在上课时采取某些特殊的方式 ,譬如说选用恰当的直观手段 ,那是不能到达目的的。这种状态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取决于思维的素养和情感 ,取决于学生的见闻的广度等。 掌握注意力这是教师对儿童的思维施加的一种非常精细而微妙的作用。例如 ,我知道 ,学生要学一年生物学 ,其中有许多初看起来毫无趣味的教材蠕虫的机体构造、生机活动等。在教这局部教材时 ,如果在儿童的意识里事先没有一些能跟教材“挂起钩来的思想 ,那么你就无论如何也无法控制住他的注意力。在这里 ,学生的注意力取决于

4、他事先知道的一系列常识 ,有了这些常识 ,他就会把毫无趣味的教材看成很有趣的教材。例如学习关于蠕虫的教材 ,学生应当知道这样一些常识:有益的蠕虫(如蚯蚓)对土壤构造的作用和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普遍平衡 ,一些现象对于另一些现象的隐蔽的依存性等。我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关于蠕虫的教材 ,我就得培养我所需要的学生的情绪状态 ,我就推荐他们读一些关于自然界、关于土壤的生活的有趣的书。当我讲解那局部初看起来毫无趣味的教材时 ,我的话针对着学生的思想 ,我好似在触动他们的思想 ,于是我所讲解的东西就在学生的意识里引起兴趣。这种兴趣首先是靠内部的刺激和诱因而引起的;学生过去在阅读时头脑里

5、留下的思想 ,这时候好似又苏醒了 ,更新了 ,它竭力向我的思想靠拢 ,学生不单是在听讲 ,感知新教材 ,而且是在自己的意识的深处搜索某些事实和现象 ,对它们进行思考。不随意注意应当与随意注意相结合。当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的时候 ,才能出现这种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 ,那么必须使学生意识里有一点“思维的引火线 ,也就是说 ,在所讲的学科中 ,应当使学生有某些的东西 ,在感知教材过程中 ,学生的思考越积极 ,他学起来就越轻松。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 ,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只要在课堂上能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结合起来 ,他们就不会感到疲惫不堪。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

6、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 ,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 ,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理解和识记教材 ,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 ,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而且他越是努力 ,反而越难控制自己的思想。但凡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 ,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浅薄 ,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 ,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 ,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众所周知 ,直观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加强学生的注意力。但是 ,直观性作为一条教学原那么来说 ,那么具有广泛的含义。如果把直观教具仅仅看做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 ,那么这不仅对教学 ,而且特别是对智育 ,都是很有害的。3 / 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