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日本人从何而来(1)

上传人:lx****y 文档编号:20023080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讲日本人从何而来(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讲日本人从何而来(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一讲日本人从何而来(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第一讲日本人从何而来(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日本人从何而来(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讲 日本人从何而来 关于日本人来源问题其实至今还尚无“定论”,中国研究日本古代史的学者为数不多,但基本上都认为日本人即东亚人,日本学者关于自身来源的探讨可谓海阔天空,包罗万象。这里笔者主要介绍在日本学术界较有影响的“二重构造说。自公元前3世纪“徐福东渡”开始,或因战乱,或因为异族统治,或因政治原因,东亚民族展开了历时千年的日本大迁徙,日本历史从此迎来了文明开化的新时代,东亚渡来人是日本历史的早期恩人.一、二重构造模式(一)日本列岛的变迁地质研究资料表明,日本列岛是经过漫长地质运动而形成的.现今的日本一带,原是一片无际的汪洋,并无陆地,约从6500万年前地球经历剧烈的“造山运动”后,日本一带

2、的海底徐徐隆起,逐渐出现了陆地。从大量的动植物遗迹可知,当时的日本是亚洲大陆突出在太平洋中的孤状骨架,骨架的南北两端均有断断续续的“陆桥”与亚洲大陆相连,而日本海则是为孤状骨架和亚洲大陆之间所环抱的一个内湖。(二)大陆动物与原始人类大迁徙 -“原日本人(绳纹人)”的形成1、植物茂盛:一般认为,自200万年前开始至约1万年前止,地球处于冰川时代,冰川时代又可分为气候严寒的冰期与气候较暖的间冰期,冰期与间冰期反复交替,由于日本地靠海洋暖流,因此即使是在冰期,低地地带也是植物茂盛,绿林丛生。如此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亚洲大陆动物以及远古人类大迁徙的动因。2、东亚动物与人的迁徙:据考古发掘表明,日本列岛与亚

3、洲大陆的陆脊椎动物化石具有许多惊人的相似特征。因此学者们推测,在距今60万至1万年前的冰川时代,亚洲大陆动物分别从南方、北方经“陆桥”来到日本.如考古发掘出了来自南方的各种象,以及来自北方的虎、犀牛、鹿、鼹鼠、獾、狸、蒙古马、野驴、野牛等各种动物化石。同时,这些动物也是当时大陆远古人类追捕的对象,因此随着动物群的迁徙,大陆远古人类也在追逐动物中进入日本,成为现代日本人的“母体”。3、旧石器遗迹:据日本学者森浩一图说日本的古代2木土石的文化统计,日本列岛的旧石器遗存至今总数已达约4000处 ,迄今为止,日本各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化石人,绝大多数属于距今35000年前以后的化石人。日本学者根据出土

4、地点给这些化石人命名,目前已知的有明石人、牛川人、葛生人、三日人、浜北人、圣岳人、夜见滨人、宫古岛人、帝释观堂人、港川人等。冲绳县的港川人骨最为完整,为距今18000年化石人。据港川人复原像推测:男性身高153米,女性身高143米,身体特征与现代人相差无几.4、“陆桥”断开:在距今1万年前,由于地球转暖,冰雪融化,海面上升,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宗谷海峡相继出现,从而使日本与亚洲大陆之间的“陆桥”最终断开,从而形成今天孤状的日本列岛。日本由此进入与世隔绝的新石器时代-绳纹时代,其因出土的陶器上饰有草绳样的花纹而得名。5、虽绳纹人塑造出粗陶、陶俑、陶兽、陶版的高度的手工艺而令世人赞叹,但绳纹时代总

5、体上处于未开化的蒙昧时期,其经济生活主要以采集、狩猎和捕鱼为主。公元前3世纪东亚渡来人大举东迁,为日本列岛带来了农业及金属工具,方使日本列岛从蒙昧进入文明开化的新时代。 (1)绳纹陶器:在摄氏600800度低温下烧制。(2)弥生陶器:摄氏800度以下烧制,坚硬度不够,且有透水性。(3)5世纪大陆须惠器:摄氏10002000高温下烧制,坚硬、无透水性,且灰釉流淌。(三)绳纹人的来源:1、一般学者认为,日本出现人类至少在3万年前,至今具有较为完整人骨和可信的仅有18000年前的港川人.中国的吴新智先生认为,港川人与中国南方的柳江人之间的亲缘关系要比与中国北方山顶洞人更为接近,因此推测港川人可能来源

6、于中国南方而不是中国北方或东南亚地区。或者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港川人和柳江人在并不久远的过去有着共同的祖先,原蒙古人种的柳江型分支向日本列岛东部扩散,产生港川人和之后的绳纹人。绳纹人与中国南方邻居共享着头骨和文化特征。2、通过对人骨化石研究表明,绳纹人脸型短,颧骨高,胴长腿短,体形矮,属于南亚人种,尤其接近港川人和柳江人。据日本人类学家埴原和郎博士推测,绳纹时代早期的日本人口约20000左右,旧石器人当在四位数范围内,比起旧石器时代的数千人,有了成倍的增长。综上所述,在距今3万至1万年前,从中国华南等地迁徙而至的南蒙古人种成为日本绳纹时代日本人的母体。(四)弥生人的来源:1、据弥生时代考古发现

7、,大约公元前3世纪,一批脸型长、身材高大的人群突然出现在日本北九州和本州西部大部分地区,并不断向东扩散,与绳纹人发生混血,逐渐演变为现代日本人。并且这些来自东亚的“渡来人”人数之多,与绳纹人混血的深度与广度,均超乎一般人的想像.2、日本人类学家埴原和郎(1927 )对弥生人混血率进行过别开生面的测算,他将弥生人身高的变化视作遗传因子的量化表现,测出土井浜人混血率为1比125,三津人的混血率为1:08,如果埴原和郎的混血率测算无误的话,那麽弥生时代移民人数与绳纹人的比例接近1:1,由此断定这是第一代混血儿.3、这些大陆移民同时也将稻作农业和青铜器技术带入日本列岛,从而引起日本列岛翻天覆地的巨变,

8、经过高度混血的弥生人成为今日大和民族的主体,占日本总人口98.而北海道的阿伊努人和南部的冲绳人(明治前称琉球人)很大程度上依然保留了绳纹时代原住民的体质特征和文化要素.4、弥生时代身材明显高于绳纹人的大陆渡来人究竟源自何处?中日两国学者目光聚焦于两处:一处为中国华北地区,黄河流域青铜器时代的某一部分人群头骨非测量特征的调查也支持此说.他们在不同时间层次上,或直接渡海或经朝鲜半岛,最终在日本的西部登陆,尤其可能是北九州至山口地区.5、日本学者埴原和郎认为,朝鲜西南部是“弥生文化的故乡”,其根据是中国的农耕文化伴有食用家禽及牛马,而朝鲜西南部和日本西部的农耕文化中,均未发现食用家禽及牛马。佐原真甚

9、至断言:“如果了解日本最初的农耕文化,那麽这种文化来自朝鲜半岛南部,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事实”。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秦始皇“焚书坑儒”实行苛政,是造成黄河中下游地区民族大迁徙的直接动因,他们或直接东渡,或暂停留于朝鲜南部后东渡日本。6、另一处为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王勇、毛昭晰、王心喜等学者认为,绳纹与弥生之交,正值中国的春秋战国至秦初,均造成江南人口大规模迁徙,此时拥有大型海船的吴越人由海路出逃,携带稻种及农耕技术抵达日本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水稻传播的始发站在江南.并最终得出结论:“公元前3世纪前后大举东渡的移民集团,很可能是江南的东海外越,他们不服秦朝统治,拥有强大的船队,既有避乱迁徙的动

10、机,又有集团越海的能力.他们将渔业、技术(水稻)、青铜武器、航海知识带到日本,而这正是弥生文化的精华所在”。7、结论:可以认为,在冰河期海面较低而出现“陆桥时,亚洲大陆古蒙古人种经“陆桥抵日,形成上述“原日本人(绳纹人)”,他们便是绳纹时代日本人的母体。日本著名人类学家埴原和郎博士根据旧石器时代到现代人类学研究资料,概括出日本人起源的二重构造模式:一是从绳纹人到现代的阿伊努人、琉球人;二是弥生人到现代大和人。至今埴原和郎的二重构造模式在学术界仍颇具影响力. 二重构造模式(埴原和郎、梅原猛、08年日政府公开承认阿伊努为原住民):绳纹人-现代阿伊努人、琉球人(或称冲绳人)绳纹人 + 东亚渡来人(或

11、称东亚移民)-现代大和人二、东亚民族的日本大迁徙 从徐福东渡开始,绵延数世纪,由于战争、政治等各种原因,东亚民族大举进入日本列岛,形成古代四次移民高潮。“移民四次高潮说”是由日本学者上田正昭提出来的。他认为 (1)第一次移民高潮是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秦末;(2)第二次移民高潮为5世纪前后的古坟时代;(3)第三次移民高潮为5、6世纪之交;(4)第四次移民高潮为7世纪后半叶的飞鸟时代。据埴原和郎先生推算,从弥生时代以后历时千年,迁徙至日本的移民总数多达100万人,这对于古坟时代仅300-400万人的日本来说,移民的比例是相当高的.9世纪成书的新撰姓氏录统计,居民在畿内的1182氏族中,汉人为17

12、7氏,百济122氏、高句丽47氏、新罗19氏、任那9氏,大陆移民和朝鲜半岛计374氏,约占总数的32.由此可见,日本原住民绳纹人与大陆移民的比例大约为3:1,移民的数目及规模是相当庞大的。(一) 从徐福东渡说起1、始皇寻长生不老药:若说日本列岛最初的渡来人,还得从徐福东渡说起。据史料记载,第五次东巡中的中国始皇帝秦始皇感到体力衰竭,在拥有巨财之外,开始为日益衰老而焦虑。自公元前219年以来,为求长生不老药,已花费了巨财,恰此时,齐人贵族、方士徐福自告奋勇,上奏始皇,表示要代为其求“长生不老药.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于是遣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13、”。然九年后,徐福无获而还。徐福恐遭谴责,谎称:“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若“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始皇大悦,“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2、寻药之名,移民之实:此后历史学家们纷纷就徐福东渡的目的,进行种种分析与猜测。从装备来看,徐福集团备有充足的粮食、粮种及百工.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在海上之道一书中分析,徐福集团若真想采了仙药返还,无须带这麽多东西。据其所带之物推测,他们像是有备而去的海外移民,或称之为“海外开发新大陆集团。70年代自日本返回大陆的徐逸樵先生认为,徐福的两次东渡是为逃避秦始皇的苛政及惩罚,但为掩人耳目,又不得不讲

14、些“动听”之语,投始皇所好,以求仙药为名,而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向海外移民之实.再看史记中一再用到“伪”“诈”之语,此为后人寻找徐福东渡的真意埋下了伏笔。3、为避秦之“苛政:有学者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认为,徐福东渡的目的是为避秦之“苛政。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载:“昔秦绝圣人之道,杀术士,燔诗书,男子病耕不足于糟糠,女子纺织不足于盖形,恬筑长城,死者不可胜数,流血顷亩,欲为乱者十家有五.就当时社会背景而论,可谓上至文人术士,下至平民百姓,几无活路可寻。徐福欲在黑暗时代某得一生路,不得不诈称寻长生不老药,或许徐福第一次出航目的尚不明确,然而第二次则显而易见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带有移民倾向的海外开发集团。

15、4、徐福东渡的可靠性:从有关中国史料记载看,自史记至三国志,期间有四部史书均记载此事。甚至李白古风诗中,也有“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等有关徐福的诗句。白居易诗中也有“海漫漫,风浩浩,烟水茫茫无觅处,不见蓬莱不敢归童男0女舟中老之句。日本国内最早公开记载徐福之事的是北自亲房的神皇正统记(1339年)。此外,14世纪太平记也叙及此事,曰:“乘龙头之船,求蓬莱之岛”.而中世纪日僧中津绝海的应制赋三山中也有“熊野峰前徐福祠之句。17世纪新井白石(1657-1725)也记载了徐福的“熊野传说”.5、现代中日徐福研究:1924年生于日本的华裔小说家陈舜臣在小说十八略(1972年)及中国的历史(1986年

16、)中均叙及徐福之事。1906年曾赴日本留学,归国后曾任教于复旦大学,1949年迁居香港,后又去了台湾的卫挺生(18901977)甚至提出“徐福乃神武天皇”之说。他在徐福建国考中以“皇室三神器均秦之物,神武也设立了中国那样的郡县制等等为例,以说明之。在日本各地关于徐福有着种种传说,而对此调查最为详尽的乃台湾的彭双松(1926- ),他本来是在日本各地进行科学考察,意外却发现许多徐福遗迹和传说,从而引起他极大兴趣,此后他多次自费赴日展开全面调查,写成徐福即神武天皇一书,他调查出传说地32个,传说56个。上世纪80年代徐州师范大学地理系罗其湘教授在江苏考察中,意外发现了徐福故乡江苏赣榆金山乡,此消息

17、在光明日报(1984年4月18日)上一刊登,更是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日本著名学者柳田国男不仅承认此事,且认为熊野新宫为徐福居住之地。日学者壹歧一郎则表述更为明朗,他说:“现在作为徐福子孙的人,在列岛东西有数万人,姓与秦、徐福有关的人有数十万”.诚然,反对者也不在少数。6、引起日岛巨变:徐福集团入海东渡的时间为公元前210年前后,然而没过多久,日本列岛便突然奇迹般地结束了漫长而停滞的绳纹时代,开始大规模进行水稻耕作,并使用铁器、青铜器等技术,跨入了弥生时代。这两者之间并非只是偶然巧合。可以说,徐福等大陆移民的东渡掀起了日本列岛的“农业革命”,日本在弥生时代基本上完成向农业社会的转型,其对日本历史

18、的意义与明治时代的“工业革命可同日而语。因此学者们常使用“弥生革命或“弥生维新”来高度评价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客观上,徐福集团作为海外拓荒者其功德可谓无量。秦以后,随着中国大陆持久的战乱,无以数计的炎黄子孙循着徐福所开辟的“海外路线,继续源源不断地东渡,形成东亚史上空前的移民景观,从而将华夏文明的种子撒向四方。(二)四次移民高潮1、第一次移民高潮 按照上田正昭所述,第一次移民高潮则正值秦灭六国,中国大地战乱迭起,秦王朝实行“苛政”时期,可以说从文人术士到平民百姓怨声载道,他们纷纷向“海外”寻求生路。关于第一次移民高潮源自何方?学术界有诸多说法,有主张“吴越移民说”;也有“北方人种渡来说”;日本学

19、者埴原和郎等则主张源自朝鲜半岛。主张源自中国华北地区的学者认为,为逃避战乱和秦始皇的苛政,大陆流亡人纷纷外逃,先取道朝鲜半岛,在半岛停留的时间不等,当面临无以生存的情况下,再在不同的时间层次上东渡日本,从而形成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三点一线的移民大迁徙,诚然,移民中既有中国华北人,也有朝鲜半岛人。2、第二次移民高潮 4世纪初中国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北方陷入“五胡乱华”时期,南方在东晋统治下相对稳定,因而北方民族因战乱迁入相对太平的朝鲜南部,其后又因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纷争,部分汉人集团渡海入日。移民路线为:北方移民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日本史籍古语拾遗(807年)载:“秦汉百济内附之民,各以万计”。表明

20、古坟时代大举东迁的移民,包括秦人集团、汉人集团、百济集团。秦人集团很有可能是秦朝时东渡的中国人的后裔,汉人集团则是汉代移民的后裔.京都是古代秦人聚集地,主要从事养蚕丝绸。于是赐姓“波多”,日语“织机”之义,念作“Hata”。也有研究者认为秦人善于农业、水利,秦氏河胜因成功治理京都盆地终年泛滥成灾的桂川、鸭川而为人称道。汉人集团主要聚居在大和国桧隅郡(奈良),后渐次向大阪、滋贺等地扩散。据日本文献,汉人又称“绫人“汉织”“穴织等,说明其也擅长纺织丝绸,此外还似精通金工技术.百济集团入日主要执掌文教事业,学者们考证其首领也皆为融入百济社会的汉人后裔.如果说,第一次移民高潮有二大来源的话,第二次移民

21、潮则主要来自朝鲜半岛,但主体仍是汉人,他们作为华夏文明的载体,将儒学等中华文化带入日本。3、第三次移民高潮5、6世纪之交,来自朝鲜半岛的技术超群的汉人,被称为“今来才伎.“今来才伎”就是技术高,知识新的新来人之意.据日本书纪雄略天皇(463年)载,天皇听说“西汉才伎”受阻于百济,逐令人交涉招致日本。来日后形成几大技术集团,含陶部、鞍部、画部、锦部、译语(从事翻译)、衣缝部等,归西汉直统一管辖.至今在日本各地仍有以“今来轩”命名的中国式小饭铺(战前更多),“今来”一语即源于这一时代。4、第四次移民高潮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在新罗征服百济、高句丽的过程中,大量百济人、高句丽人逃往 日本,610年

22、高句丽僧昙征赴日,传授颜料、纸墨制法,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虽然第四次移民潮数量上不如前几次,但依然对日本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由此可见,第二、三、四次移民高潮主要来自朝鲜半岛,但大多则是移居朝鲜半岛的汉人。(三)渡来民的贡献1、掀起农业革命:东亚民族的大迁徙,引起了日本列岛翻天覆地的巨变。渡来人大规模来日前,日本列岛主要以采集、狩猎为主,而渡来人大举进入后,才在渡来民的推进下,将农耕技术由西向东推广至全列岛,使日本步入农业社会。2、纺织技术革命:弥生之初,日本列岛也有了极其简陋的纺车,也是由渡来人带入的。据三国志 东夷倭传记载,倭人已种稻、养蚕、种麻、织布,其服饰与古代吴越相同。渡来人传入

23、纺织技术,为弥生人服饰文化带来了革命性变革,使其从鱼皮、兽衣、植物纤维编织物向纺织布衣进化。3、交通工具革命:渡来人还带来了养马术,引起了列岛交通工具的革命.引用马匹用于运输与交通,则加强了运输的力度,发展了生产力,直至明治维新前,往返于东京京都之间的陆上交通工具均以马匹为主.直至明治时代西洋先进技术导入后,才被更为先进的交通工具铁路所取代.因此有学者指出,在日本历史上“养马术与“近代铁路”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引起了列岛生活方式的革命。4、文化革命:从汉字,到道家道教、儒学、佛教初传日本,均是由渡来人带去的.日本成为中国文明的辐射地。5、渡来民虽来自朝鲜半岛,但大多数都是先取道朝鲜半岛,然后再

24、入日的汉人。日本书纪中关于汉人的记载不少,但关于朝鲜人的记载则很少,并且汉人居留地主要以大和、河内为中心的畿内地区,即奈良时代以前辉煌的“飞鸟文化”(538710)的腹地,均是汉人生活的大舞台;而朝鲜人主要分布于畿内东北方面偏僻处的“东国”。因此可以说,是以汉人为中心的渡来人对当时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6、公元前3世纪至7世纪,渡来人的到来使日本列岛从蒙昧走向开化,步入了文明社会的殿堂,渡来人不仅是日本列岛开发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日本原初文明的缔造者,日本人的血液中流动着“渡来人的血。结语:日本民族并非什麽从天而将的“天孙民族,虽然至今关于日本人种的来源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则是毫无

25、疑问的,即日本人种与东亚民族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同时东亚民族随着历时千年的大迁徙,还源源不断地将大陆先进文明带入日本,直接参与了日本原初文明的建设。更准确地说,中国文明是日本古代文明的源头活水,离开中国文明,日本古代文明则难以想像。三、阿伊努与冲绳人在埴原和郎看来,阿伊努人和琉球人是未与大陆“渡来人”混血的绳纹人的后裔,因此这两种人群在种族、语言、文化上不同于大和民族.事实上,这两种人群在德川时代与明治维新以前,并不归属于日本。居于日本最北部的北海道的阿伊努人,史称“虾夷人”,17世纪江户幕府之后才被纳入日本的政治体制之中。而南部琉球则历来向中国政府朝贡,信仰道教,其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侵染,但

26、1872年明治政府强行吞并琉球,1879年又废琉球藩改为冲绳县,琉球才被并入日本的版图.(一)阿伊努人1、倍受歧视:据我国新唐书 日本传记载,日本遣唐使曾提到“山外即毛人”,其中“毛人”一词指的就是阿伊努民族。归入江户幕府的阿伊努人倍受大和人的歧视和欺辱,特别是明治政府强行对阿伊努人推行“同化政策”,阿伊努人的文化和风俗被粗暴地加以否定,许多阿伊努人,如岛崎藤村的小说破戒所描绘的那样,被迫隐姓埋名,远走他乡,致使该族语言及文化传承者日渐稀少,阿伊努人人口锐减为原来的110。目前居于日本的阿伊努族仅有25万人左右。2、阿伊努人及文化特征:“阿伊努是阿伊努语“人的意思,主要居住于以北海道为中心的日

27、本诸岛.他们肤色黑黄,体毛浓密,窄窄的眉间距以及略微丰满的身段,有几分酷似亚洲系的俄国人.阿伊努先民们以渔猎、采集、狩猎为主,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所有的文化都靠口头传承,喜欢听讲故事和吟唱叙事诗,神话、英雄故事是阿伊努文学的主要形式。阿伊努民族的宗教仪式中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就是“送熊“仪式,“熊祭”则是“祈求丰收的仪式”。3、阿伊努语与文化保护:阿伊努语是独立的语言体系,日本东北部许多地名都使用阿伊努语,如札幌为“大的河谷”之意。但在语序方面与日语几乎相同,由于明治政府强制“同化政策”,导致阿伊努语言与文化面临严峻危机。4、手工艺:阿伊努的木雕工艺是其传统工艺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种造型的熊、猫

28、头鹰等 动物木雕产品十分畅销。阿伊努人的编织工艺有草编技术和纺织技术两方面:其服饰工艺多种多样,有利用熊等动物的皮制作兽皮衣,也有鱼皮衣等。5、阿伊努经济发展状况:据2006年统计数字显示,如今阿伊努人从事农、林、狩猎、渔业的第一产业为286,从事矿业、建筑、制造业第二产业占277%;从事商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运输交通、服务等第三产业占411.2006年阿伊努教育现状,高中毕业所占比例为935%(全北海道为98 3%),大学升学率174(全北海道为38 5)。6、目前日本政府开始重视阿伊努文化,1984年将其传统舞蹈指定为国家重要无形民俗文化遗产。1987年在北海道开设了阿伊努学习教室,

29、此后北海道大学、北海道学园大学、札幌学院大学等均将阿伊努语及文化纳入教学课程。自1989年以来,阿伊努民族每年举行一次“阿伊努民族文化节。阿伊努作为日本最少的少数民族,其文化在保护与消亡的拉锯战中开始得到恢复。6、2008年6月7日日本国会终于在周五破天荒承认阿伊努族为日本原住民,并承诺对这个崇拜自然、忍受多个世纪歧视的族群提供协助.自称“大和民族的日本人向来以“纯正血统”为傲,并一直拒绝承认有其他族裔比日本人更早出现于日本,现在愿意承认阿伊努族为“土著民族”,可谓踏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此举有可能为阿伊努族开启谋求经济援助的途径,过去多个世纪,阿伊努族由于没有社会地位,倍受歧视,经济及教育水平

30、都偏低,穿上传统阿伊努刺绣装束的秋边得平表示,这确实是一个非凡时刻,但毕竟只是第一步。他指出:“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令这一步变得有实际意义.(二)琉球人:1、如今琉球人约130万人,他们身材略矮,眉毛较浓,女孩圆脸、颧骨稍高,使用琉球语.琉球语虽与日语属同一语系,但语言、语法、语汇都与日语有很大不同.琉球人原本没有自己的文字,16世纪以后一些上层人士开始用汉字和日语假名记事,琉球被并入日本后,明治政府强行推行“同化政策”,强令琉球通用日语,现在年轻的琉球人多已不会讲琉球语。2、琉球被吞并前,由于长期臣服于中国,因此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被日本同化后,从其宗教上看,呈现佛教、神道、道教多元并立局

31、面。他们同我汉民族一样,有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他们喜欢在屋顶放置石狮像,在交通要道的路口放置一种叫做“石敢当”的石兽,这些也与我国南方某些地区的习俗相似。饮食方面喜饮“泡盛”的白酒,吃油多的菜肴,还喜食猪蹄,这些习俗均有别于大和人。日本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有三万多,冲绳则是著名的长寿之乡。3、冲绳与阿伊努文化非常相似。琉球那里不适于农耕,渔捞文化发达,镰仓时代才开始有了农耕,而且大正至昭和初,受世界经济萧条的冲击,琉球陷入危机,农业凋敝,琉球人为谋生曾大量外流。冲绳是日本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日本人均GDP3万美元,冲绳人均2万多美元,但冲绳物价较本岛便宜。如今冲绳第三产业占85,工业占15%,从农人口为7%(较本岛多).第三产业中旅游观光业乃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农业产值中一半则为畜牧业,农业中最大宗的为甘蔗(甘蔗占农业31%)、花卉、蔬菜,稻米很少超过2,黑糖乃冲绳滋补养生的名产。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