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师信息化素养强化路径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9972396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互联网+教师信息化素养强化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互联网+教师信息化素养强化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互联网+教师信息化素养强化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互联网+教师信息化素养强化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教师信息化素养强化路径(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互联网+教师信息化素养强化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教师;信息化;素养1引言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对许多行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极大地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与思维观念。同样,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思想产生了非常大的挑战。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主体地位逐渐地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实施者和辅助者,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更多的信息化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素养,才能够合理、科学地应用各种信息教学方式,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充分保障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弥补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显著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在不能开展线下教学的

2、情况下,如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在保证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中,更是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由此可见,加强教师信息化素养至关重要,是信息化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目前教师信息化素养现状,研究了加强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重要路径,以期为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提供帮助。2教师信息化素养现状由于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等诸多问题的影响,造成我国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且总体水平不高,尤其是在偏远的贫困地区,一些教师还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对信息化教学的方法与理念所知甚少,教师信息化素养偏低1。然而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城市中,教师信息化素养也存在明显

3、的年龄特色,并且对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力度也较弱,总体来说,现阶段教师信息化素养主要状况如下:2.1教师未形成良好的信息化应用习惯现阶段,受到应试教育与考核模式的影响,教师工作重点主要放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学生管理等方面,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创新,甚至一些教师受惯有思维的限制不想进行改变,长此以往,教师对教学信息化的关注度逐渐降低,对信息化教学抱有的希望逐渐破灭,不能够形成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思维与习惯2。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但是我国教育又有严重的滞后性,当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与时代发展步伐相脱离时,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思维与习惯就更加难以养成。2.2教师使用信息的水平

4、不高教师工作的重点是将新知识、新思想更高效地传授给学生,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并不是教师所擅长的,此外,由于教师本身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信息化应用技能,从而造成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方法缺乏深刻认知,在使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时缺乏专业性与科学性。与此同时,受到年龄、教育程度以及性别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对待信息化教学的看法、对信息化教学的接受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互联网技术方面知识较为陌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方法不熟悉等,均导致了教学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没有形成满足“互联网+”时代教师应有的从教、执教的基础能力3。2.3长久性的教师信息化应用培训不足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

5、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教育事业中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为此,许多学校加强了对教师信息化应用思维与方法的培训和学习,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为4:学校在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时,通常集中在几个培训阶段,而短时间的培训学习无法真正改变长久的教学习惯与思维,缺乏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要建立长久的教师信息化培训体系,这样才能促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本身产生深刻理解,真正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促使信息化教学获得稳定、长久的发展。3“互联网+”背景下加强教师信息化素养的路径3.1强化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其对教育事业的影响越来越大,逐

6、步渗入了教师的平时生活与教学活动。在互联网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共同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深入探究的问题。比如说,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手机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通讯与信息交流工具,在移动互联网的支持下,智能手机不仅能够实现传统的接打电话、发送信息功能,同时还可以浏览网页、查询信息,教师在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时,可以特别关注与教学活动息息相关的内容,将其加以修饰与整合,使其能够与课堂教学内容具有较好的契合度,有效扩大课堂教学内容的范围,确保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促使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加强互联网教学资源与课堂知识内容的深度融合,

7、不断提高教师提取与应用互联网资源的意识,帮助教师发现更多、更好的互联网教学资源5。此外,学校还要通过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增加信息化教学软硬件技术创新的人力与物力投入等方式,不断强化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日常教学的意识。3.2定期开展教师信息知识培训教育活动对于教师而言,平时工作与学习中接触信息化技术较少,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也较为有限,同时由于信息化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定期开展教师信息知识培训教育活动非常重要,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与计划,保障培训活动的长期性与高效性,防止培训活动形式主义严重。具体来说,信息知识培训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6:一

8、方面是教师利用个人时间主动地参与到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等组织的培训教育活动中,增加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知识储备,深入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以及应用技巧,如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网络资源教学课件的制作等。另一方面是教师自主探究,教师要养成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方面知识的习惯,主动阅读关于网络信息教学方面的刊物,主动参与到各种网络研讨会、论坛中,通过不断的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3.3改善教师使用信息的水平随着互联网在教育改革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互联网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已然成了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教师不应该被动地去迎接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必须积极主动、迎难而上地去认识、学习、应用互联

9、网知识与技术,促使互联网技术和传统教学活动的相互融合,更好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加强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就是要不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改善课堂教学品质与效果的能力,促使教师能够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更加高效地掌握学科知识、弥补教学中的弊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并不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精通计算机,而是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具备基本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与意识,保证教师能够紧随现代快速发展社会的步伐,从容地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变革与挑战7。3.4构建全面的校园信息管理体系建立全面的信息管理体系是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重要保障,而现阶段一些学校没有形成完善的信息管理体制,也没有将信息化教学技术

10、与常规教学活动相互结合的实践经验。教育主管单位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技能标准,同时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包含在其中,逐渐形成集培训学习、考核评估以及认证为一体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体系,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考核指标,将其融入到教师资格证考试以及校园教师教学能力考核体制中,从而促使教师信息化素养能够得到质的改变。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健全互联网教学方面的行政管理制度,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师信息技术演讲与教学比赛等活动,更好地强化教师的信息化素养。4结语现代教学活动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然而受到经济水平、教师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较低,不能够熟练地使用信

11、息化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为了保证教师能够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必须加强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意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培训等,为教师信息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俞景成.“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策略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2019(9):75-77.2曹洋波,燕如萍.信息技术新时代下的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困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63-64.3夏自安.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42-44.4钱娜.“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中高职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培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2):94-96.5白冰.“互联网+职教师资培训”的价值、问题及对策以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3):60-63.6颜艳旭.信息化时代地方高校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基于大学生评教及其自身信息化素养的调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8(2):57-59.7史大胜,曹鑫莉,董美娟.“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8(5):136-14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