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通货膨胀感受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9945670 上传时间:2021-0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居民通货膨胀感受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居民通货膨胀感受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居民通货膨胀感受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居民通货膨胀感受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通货膨胀感受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居民通货膨胀感受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引言通货膨胀感受是指居民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实际通货膨胀程度的判断和感知,是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要决定因素。居民会根据其对于当前物价的感受来预测未来的通货膨胀率1,较高的通胀感受会使居民低估购买力,从而减少支出,对总需求形成负面影响2。居民的通胀感受存在异质性,即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对于通货膨胀有明显不同的感受。通货膨胀预期的异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胀感受的异质性,从而增大通胀预期管理的难度,最终影响公众对中央银行以及政府的信任度。因此,研究通货膨胀感受的形成原因及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对于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和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

2、文献综述在通货膨胀感受的形成机制问题上,国外学者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居民根据日常的购物经验以及损失厌恶性形成其通胀感受。Brachinger(2005,2006)建立了通胀感受指数 (index of per-ceived inflation),也即IPI模型,用以描述通胀感受的心理影响因素3。另一种观点认为居民在形成其通胀感受时会受外界信息的影响,修正其本来已形成的通胀感受。这种形成机制被称为通货膨胀感受形成的动态调整机制。Lein和Maag(2011)将Car-roll(2003)关于信念形成的流行病学模型运用于居民通胀感受的成因分析中,认为接触到新信息的消费者会根据实际通货膨胀率来修

3、正其在上一期的通货膨胀感受,没有接触到新信息的消费者仍然保持上一期的通胀感受不变4。但这两种观点都只是从其中一个方面研究通货膨胀感受的形成原因,并没有将通胀感受的心理形成机制及外部调整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本文将构建一个综合模型对通胀感受的异质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人口特征、经济特征及消费习惯,其对于通货膨胀的感受也不同。国外有关居民通胀感受异质性成因分析的文献较少。Palmqvist和Stroemberg(2004)发现居民的通胀感受与年龄及收入之间存在U型关系,他们认为人们在中年时通胀感受较低,随着年龄的递增,对通货膨胀的感受越来越高5。Michael和Sarah(2012

4、)指出,人们通过媒体获取大量的信息,但不会主动搜索与经济相关的信息6。因此,消费者对于通货膨胀的感受会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不同的媒体报道方式会导致不同的通胀感受。国内 学 者 对 通 胀 感 受 的 研 究 非 常 少。孟 刚(2012)构建了一个综合模型将上述两种机制结合在一起,对通胀感受的成因进行了分析7。但只是将这两个模型简单的加在一起,没有考虑除了实际通胀率以外的其他外部信息也可能会影响居民的通胀感受。李红玲和戴国海(2008)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江苏省居民的通胀感受进行了研究8。但他们只是分析了哪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对居民通胀感受的影响较大,并没有探讨居民通胀感受存在异质性的原因。张健华和

5、常黎(2011)探讨了影响通胀预期的各类宏观经济因素9。肖争艳等人(2011)对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微观基础进行了研究,但并不是关于通胀感受的研究10。三、通胀感受异质性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本文以通胀感受的形成机制为理论基础,将通胀感受的心理形成机制与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新的综合模型,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居民通胀感受存在异质性的原因,分别是居民的个人特征、通胀感受形成的心理因素、通胀感受形成的外部信息因素10。(一)居民的个人特征以往的文献在考虑居民的个人特征时,通常只考虑了居民的人口统计特征。本文在考虑居民的人口统计特征的同时,还将考虑居民的经济特征,以期全面的考察居民通胀感受异质性的

6、各种影响因素。对于人口统计特征而言,Olivier et al.(2010)认为消费者由于年龄、教育文化水平以及性别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通货膨胀感受11。本文选取的居民人口统计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Paloviita和Viren(2014)分析了个人特征与高估的通胀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对通胀率的高估有显着影响12。本文选用的居民经济特征包括:1.反映居民金融参与度和风险厌恶程度的指标:持有的主要资产。国外现有文献几乎没有考虑此变量对于居民通胀感受的影响。通胀感受形成的心理机制(IPI模型)在解释通胀感受时,假设消费者对风险是厌恶的。但是本文认为,消费者对于风

7、险的看法是多样的,并不完全都是厌恶风险的。根据居民持有的资产类型的不同,可以看出居民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不同程度的风险偏好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通胀感受。2.反映居民所处社会经济地位的指标:对收入的满意程度和住房状况。现有文献通常用收入水平;作为变量,来分析居民的经济状况对其通胀感受的影响。但是在我国,传统观念认为收入水平是个人隐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确切地统计到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Ranyard et al(2008)指出,个人的工资水平以及工资相对于物价变化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所感受到的福利变化。只有当工资上涨跟不上物价上涨时,通货膨胀才会导致经济福利的下降13。也就是说,是收入对于物价的相对水

8、平,而不是绝对收入水平影响着居民对物价的感受。因此,本文用对收入的满意程度;代替收入水平;作为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国外学者在分析通胀感受时,并没有考虑房价这个因素。但是在我国,房价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有必要考虑房价对我国居民通胀感受的影响。我国居民普遍认为当前房价很高,而国家统计局对CPI的统计计算中只包括租房价格,并没有考虑房屋销售价格。因此,为反映住房对于居民通胀感受的影响,本文用住房状况;反映居民当前的住房和租房情况。3.反映居民消费习惯的指标:支出结构和购买频率。支出结构对于居民的通胀感受有很大的影响。Hoffmann et al.(2006)指出,居民的通货膨胀感受容易受其支

9、出预算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商品的影响2。不同种类商品的价格变化幅度和方向不一样,每个消费者在各种商品上的花费也不一样,即消费支出结构不一样,因此对物价变动的感受也不一样14。本文采用虚拟变量支出结构是否对物价感受有影响;来反映支出结构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购买频率通过影响价格变动信息的可获得性,从而影响居民的通胀感受。Junger-mann et al.(2007)用实证方法证明,对于经常购买的商品,消费者感受到较高的通货膨胀率15。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越容易被记起,其对于消费者的价格判断的影响越大13。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经常购买某种商品,那么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在消费者的记忆中就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10、进而对消费者的通胀感受的影响也就越大。本文用虚拟变量购买频率是否对物价感受有影响;来分析购买频率的影响。(二)通胀感受形成的心理因素在通胀感受的心理形成机制方面,本文借鉴并改进Brachinger(2005,2006)构建的IPI指数,将IPI指数中官方物价水平替换成调查问卷所获的居民通胀感受。因为通胀感受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官方统计的物价水平并不能很好的与居民感受到的物价水平相契合,选用消费者对各类商品的通胀感受代替各类商品的官方物价数据,能更加准确的刻画消费者通胀感受的心理形成机制。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往往倾向于简化决策制定的过程。Yuliya(2012)认为在对某项事物的了解不多

11、的情况下,人们更容易依赖主观感受、想象以及当时的心情来做决定16。Lavine et al.(2005)也指出,在缺少认知的情况下,居民倾向于依靠情感、偏好和他人的看法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感受17。因此,本文按照国家统计局对于商品的划分方法,将社会中流通的商品大致分为八类,分别询问消费者对于这八大类商品的物价感受,作为消费者通胀感受的心理因素。(三)外部信息因素国外学者在考虑外部信息因素对于居民通胀感受的影响时,均考虑了媒体报道这个变量。然而,收集关于价格变动的信息需要花费一定的收集成本,而且居民对于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能力有限,其对于价格的变动表现出有限理性18。居民对于价格上升的感受要大于其对于

12、价格下降的感受,即居民对于价格上升和下降的感受是不对称的。虽然媒体报道对于物价变动的信息进行了相应的加工处理,更便于居民理解,但是,Drager(2014)认为,媒体对于经济新闻的报道会放大居民对价格上升和下降的不对称感受19。由于媒体报道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居民获取信息来源的方式并不相同,对媒体报道的依赖程度也不同,故其形成的通胀感受也就不同。本文用是否依赖媒体报道;这个变量来反映媒体报道对我国居民通胀感受异质性的影响情况。国外学者认为消费者会根据实际通货膨胀率调整各自的通胀感受。但是,官方统计的CPI的具体数值对于所有消费者来说都一样,其对于不同消费者的具体影响还是在于消费者的个人特征,消费

13、者是否知道、是否愿意知道CPI,以及对CPI的信任程度。Lamla和Lein(2012)指出,实际通货膨胀率对于通胀感受的形成影响较小20。因此,本文用变量是否受政府公布的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代替实际通货膨胀率进入回归方程。除了国外学者普遍考虑的媒体报道和官方CPI这两个影响因素外,本文还将考虑其他外部因素对居民通胀感受异质性的影响。居民获取信息的意愿程度和市场营销也会影响其对于物价的感受。Urbany et al(1988)指出,市场营销手段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商品现行价格的记忆和感受21。四、回归分析(一)通货膨胀感受异质性实证模型的构建及数据来源将上述变量组合起来构建的居民通货膨胀感受异质性影

14、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如下:peri=0+1genderi+2agei+3edui+4marriagei+5Asseti+6Incpi+7Estatei+8patterni+9Frequencyi+10Foodpi+11Clothpi+12Equippi+13Commpi+14Healthpi+15Ammusepi+16rentpi+17Housepi+18Infi+19marketingi+20mediai+21designi(1)现有的文献在通货膨胀感受的度量方面,大多是衡量整个社会中居民的平均通胀感受,并将居民的平均通胀感受作为一个大整体进行分析。相关研究的实证分析部分也是取通胀感受的整体均值

15、作为研究对象,并没有刻画居民个人通胀感受的形成原因及居民个体之间通胀感受的异质性。本文将从居民个人的通胀感受入手,着重研究居民个人通货膨胀异质性感受存在的微观基础10。在设定的回归模型中,per为被解释变量,随着i的不同取值表示不同的居民个人的通货膨胀感受。解释变量中,gender表示性别、age表示年龄、edu表示受教育程度、marriage表示婚姻状态、As-set表示持有的主要资产、Inc表示对收入的满意程度、Estate表示住房状况、pattern表示支出结构是否对物价感受有影响、Frequency表示购买频率是否对物价感受有影响、Food表示消费者对食品价格的感受、Cloth表示消费

16、者对衣着类商品价格的感受、Equip表 示 消 费 者 对 家 电 设 备 价 格 的 感 受、Comm表示消费者对交通通讯的价格感受、Health表示消费者对医疗保健类商品的价格感受、Am-muse表示消费者对娱乐教育的价格感受、rent表示对房租的感受、House表示对房价的感受、Inf表示是否受政府公布的通货膨胀率的影响、marketing表示怎样看待促销手段、media表示是否依赖媒体报道、design表示获取信息的意愿程度。由于通货膨胀感受的特殊性质,本文的所有数据均来自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为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北京、天津、河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上海、湖南、湖北、贵

17、州、四川、广东、广西等地600名城镇和农村居民,在收回的54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516份7。问卷调查采用的是非概率抽样技术中的分层有目的抽样和随机有目的抽样。首先,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随机选取18个行政单位;然后,在这些行政单位中采用分层有目的抽样方法(分层指标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满意程度等)进一步抽取样本点。调查方式和途径采用拦截调查、面访调查、邮件问卷调查等调查方法。此外,用SPSS对调查问卷进行有效性分析,信度分析指标Cronbach s Alpha等于0.896,说明本文所设计的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效度分析指标KMO度量为0.903,Bartlett的球形检验P

18、值为0.001,说明本次问卷调查是有效的。本文采用累积Logistic模型对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分析。累积Logistic模型是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的一种,其假设回归系数i保持不变,即因变量等级的划分对斜率系数无影响。当i0时,expi1,此时解释变量χi1发生比就会增加;反之,当i(二)回归结果分析累积Logistic模型的估计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变量设定一个参照组,本文选用每组虚拟变量的最后一个反应为该变量所对应的参照组。对整体模型的似然比检验表明,-2对数似然值的卡方统计量;的显着性远小于0.1,模型显着优于只有常数项的模型。对于被解释变量为分类变量的回归模型,模型的拟合效果不

19、能用传统线性回归中的R2统计量进行检验,Cox和Snell的R2以及Nagelkerk的R2是衡量多元Logistic模型的拟合程度的变量,Cox和Snell的R2为0.61,Nagelkerk的R2为0.64,均大于0.1,模型的拟合性较好7。基于累计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分析如下:1.居民的个人特征变量。(1)年龄对居民的通胀感受有显着的影响。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感受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出U型。这与Palmqvist和Stroem-berg(2004)的研究结论相一致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于1520岁;的人群,其他年龄段的居民感受到高通胀的概率均显着下降。其中,3150岁的人感受

20、到高物价水平的概率最低,5160岁、60岁以上和2130岁的人感受到高通胀的可能性依次高于3150岁,但仍低于1520岁。这是由于1520岁的消费者大多还是学生,收入来源主要是靠父母供给,没有经济基础做支撑,加上就业形势严峻,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3150岁的人正是社会经济的中流砥柱,为社会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获取了相当的收益,所以其感受到的物价水平最低。而60岁以上的消费者大多是退休的老人,工资来源主要以退休金为主,且有大量的闲余时间用来关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2)对收入的满意程度;而言,除了对收入非常满意;这个层次对通胀感受的影响不显着外,其他层次均有非常显着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21、下,相对于 尚未解决温饱;的消费者而言,其他收入满意程度的消费者感受到高物价的可能性逐步降低。其中,对收入比较满意;这个层次的消费者感受到高物价的可能性最低。这说明对收入越满意,消费者对通货膨胀的感受越低。(3)在住房状况;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于与父母住一起;的人群而言,拥有一套独立住房、自己一个人租房以及住集体宿舍这三种情况对于通胀感受有显着影响。虽然上述三种情况明显不同,但却具有相同的统计表现。这可能是因为房价过高,占用了拥有独立住房的消费者的大量资金,使其闲散资金与买不起房的租房者一样(即闲散资金都不多),所以他们会与租房者一样,对于物价有明显的感受。2.心理因素。消费者对食

22、品、衣着、家电设备、教育娱乐以及房租的感受都对消费者个人的通货膨胀感受有显着的影响。其中,对食品、家电设备和房租的价格感受对居民通货膨胀感受的影响最大。本次问卷是在2014年年初进行的,询问的是消费者对于2013年全年的物价感受。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2013年 全 年,食 品 价 格 同 比 上 涨4.7%;衣着价格同比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8%。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1%。这几类商品都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它们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居民的高通胀感受。医疗保健对居民通胀感

23、受的影响并不显着,这是因为虽然居民普遍反映就医和药品价格很高,但是接受大项医疗服务的居民毕竟是少数,而且国家也相继出台了 一些规范医疗保 健 收 费 的 政 策 措施8。房价之所以对居民的通胀感受也没有显着的影响,一方面是我国居民普遍感觉房价很高,超高的房价让人们习以为常,从而在考虑一般物价水平的感受时,并没有将过高的房价考虑进来。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房屋具有刚性需求,房屋的需求弹性小,不管房价如何高,消费者对于房屋的需求都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此对房屋价格变化并不敏感。3.外部信息因素。外部性因素中只有市场营销对居民的通货膨胀感受有显着影响。政府公布的通货膨胀率、媒体报道以及获取信息的意愿程

24、度对通胀感受均无显着影响。虽然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通讯十分发达,想要获取相关信息非常容易。但是,认知一致性;理论认为,人们往往根据脑海中已有的画面和想法来形成其感受22。因此,人们对于认知一致性;的偏好使得他们会根据自己已有的想法选择性的接受外部信息。也就是说,人们最终会选择想要的信息,得出想要的结论。即使是媒体报道等外部信息,居民也只关注那些与其感受或看法相一致的报道,忽略那些与其主观看法相违背的报道。此外,缺少相关的经济知识增强了消费者对个人经验的依赖,使他们并不能对媒体报道中的物价信息做出有效的反应。即使是存在相关的认知,人们仍然倾向于通过情感、偏好和个人经验来形成感受和看法17。五、政

25、策建议本文通过定量的方法分析了居民通货膨胀感受异质性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引导居民通货膨胀感受、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和控制通货膨胀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本文在上述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一)提升收入满意程度外部性因素中只有市场营销对居民的通货膨胀感受有显着影响,政府公布的通货膨胀率、媒体报道以及获取信息的意愿程度对通胀感受均无显着影响,这是由以下原因所致:第一,普通大众忙于生计,无暇顾及相关的经济报道。第二,政府所公布的通货膨胀率与居民的实际物价感受不一致,公布的数据受到怀疑。第三,工资赶不上物价的上涨,人们对工资的满意程度不高,感觉福利有所下降,从而导致较高的通胀感受。因此,政府需改善

26、民生,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以期降低通货膨胀感受的异质性,控制通胀预期在合理的区间。(二)稳定重要商品价格消费者对食品和家电设备的价格感受对其总体的通货膨胀感受的影响最大。食品是每天都要消费的生活必须品,消费者对食品的价格变化有更直观的体验。从心理学和认知学角度来讲,人们倾向于关注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信息。因此,政府应完善价格监测预警制度,健全市场价格信息发布机制。此外,政府应适时干预物价,在必要时刻对关系居民生活的重要商品实施指导定价,将与居民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降低通胀感受的异质性,稳定通胀预期。(三)构建房价调节机制我国房价总体水平偏高,消费者对房租的感受对其总体通胀感受有显着影响,拥有一套独立住房、自己一个人租房以及住集体宿舍这三种住房状况表现出相同的统计表现,说明住房与租房支出在我国居民的总支出中占比很大,消费者每月在支付房租、偿还房贷后的剩余资金很少,使得消费者对物价变动比较敏感,形成较高的通胀感受。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将空置房转化成廉租房,提高房屋居住率,扩大租房市场的房源供给,满足租房者的需求。同时,加强对首套购房者的信贷支持,发挥住房公积金在租房和购买首套房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加人们的可用资金,降低高物价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