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9939840 上传时间:2021-01-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化学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电化学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电化学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化学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化学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化学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164例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电针组,电针药组,手术组和手术药组。电针组采用电化学疗法治疗,电针药组采用电化学疗法并服用米非司酮,手术组采用切除内异病灶的方法治疗,手术药组采用切除内异病灶的方法并服用米非司酮。治疗后随访6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检测血清CA125含量。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血清CA125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子宫内膜异位症 电化学疗法 米非司酮 疗效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产科常见的难治性疾

2、病,内异症所致的痛经、慢性盆腔疼痛和不育,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其发病呈上升趋势1。子宫内膜异位症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研究表明,术后如不加用药物治疗,其复发率可达40%2。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是腹腔镜手术,但其创口较大。电化学疗法(Electrochemical Therapy, EChT),又称电针疗法,是198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肿瘤微创疗法。本院采用电化学疗法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64例2006年3月2007年9月本院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电针组

3、,电针药组,手术组和手术药组。根据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标准(r-AFS)进行分期。4组患者年龄、孕产次、病程和分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均行B超、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 等检查正常,所有患者6个月内未用过激素,肝肾功能正常。资料见表1。表1患者一般资料(略)1.2诊疗标准参照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1990年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制定。渐进性痛经;经期少腹、腰骶部不适,进行性加剧;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进行性加剧;后穹窿、子宫骶骨韧带或子宫峡部触痛性结节;附件粘连包块伴包膜结节感,输卵管通畅;月经

4、前后附件包块有明显大小的变化(未用抗炎治疗),或超证实为肿块包膜较厚,其内为减弱的液性暗区和光点;B超见子宫均匀增大或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子宫前后壁弥漫且不对称增厚,或结节样增厚但无包膜;经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证实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凡有、点之1项和、之1项,即可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3治疗方法电针组采用局麻或局麻和静脉麻醉结合,常规消毒后,取16或18套管针距肿瘤边缘23处经皮穿刺入病灶内,拔出针芯,将铂金电极针沿套管平行于病灶纵轴进入并贯穿整个病灶,针距5mm,调整留置的套管位置,保护病灶周边的正常组织。分阴阳极连接电极针到电化学治疗仪,接通电源。治疗电流80120mA,电压812V,

5、依病灶大小计算治疗电量,约100(库仑)/cm2。治疗中可见病灶内生成的气体及坏死组织液体自套管针尾部流出,达到预定电量后停止,拔除电极针及套管。术后口服抗菌素3天。电针药组接受同电针组相同的治法,并于手术后第3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次,1次/d,疗程为6个月。手术组采用局麻或局麻结合静脉麻醉用电刀分离并切除内异病灶及其周围组织,切除范围超出病灶边界平均5mm,缝合组织缺损后关闭腹壁。术后口服抗生素3天。手术药组接受同手术组相同的治疗,并于手术后第3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次,1次/d,疗程为6个月。1.4观察方法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治疗前后妇科超检查盆腔包块变化情况(月

6、经干净后同时期检查对比);治疗前后于月经周期第510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测血清CA125含量。随访614个月。疼痛程度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1.5疗效评判标准参照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1990年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制定。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月经周期的同时期检查对比,超检查治疗前后同时期的对比)。有效:症状减轻; 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缩小(月经周期的同时期检查对比,超检查治疗前后同时的对比)。无效: 主要症状无变化; 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复发:再次出现周期性、渐进性下腹痛,或B超再次发现包块。1.6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 s表示,采用SPSS 13 统计分析软件,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同组用药前后比较用非参数配对t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