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1-新人教版

上传人:张哥 文档编号:197633443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1-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1-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1-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1-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1-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178-182页的内容。本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文章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达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和本文的出处。2识记并理解“预习提示”和“课下注释”中的生字和生词。3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积累一些园林建筑方面的知识,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方法,并以此为范例体会说明文的结构和写法。2学习打比方、作比较、作描摹的说明方法,生动准确地介绍和说明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涉及人与环境的

2、关系问题,体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思想。苏州园林的园林设计者和匠师刻意追求自然之趣,文中融入了作者的赞赏和眷恋之情。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激情,品味自然,陶冶情操。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苏州园林的图画美。2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总说和分说。3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难点1说明事物的方法,总说和分说。2准确的语言表达。教学突破结合课后“探究练习”第一、第二的方式,再从课文中找一些例子,仔细体会课文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读课文,并且到书店、图书馆(室)或网上查阅、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有关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或电子音像资料。学生准备将

3、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带到课堂进行交流演示。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朗读课文,培养读的能力。3疏导文理,整体感知。学生活动1图片交流,激发兴趣。2通读课文后感悟本文优美的语言。3理清文章结构,抓住说明特点。一、新课导入(约 分钟)二、朗读课文,疏通字词(约 分钟)三、疏导文理,整体感知(约 分钟)四、课文研读,写法点拨(约 分钟)教学步骤(第2、3课时)第二、三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检查回顾,温故知新。2品味探究,引导领略本文的写作特点。3质疑问难,激发探究情趣。学生活动1诵读课文,强化识记、诵读能力。2分类把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结构特点。3整体感

4、知课文,深究细研,提高比较阅读说明文的能力。一、检查回顾(约 分钟)二、品味探究(约 分钟)三、质疑问难(约 分钟)本课总结本课在掌握本文字词的基础上,整体阅读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思路,领略到苏州园林的无限情趣。通过质疑问难、研读课文,明确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脉络,进一步体会出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情感态度。通过背诵检查,提高了语言的感悟能力,将课文与自然、社会、人生联系了起来,把语文学习放到一个更高、更大、范围更广的层次上去,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能力的同时,获得人文启迪,热爱自然,善待自然,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并且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板书设计苏州园林叶圣陶问题探究与

5、拓展活动讨论:假如你要来介绍苏州园林,你还有别的思路吗?(要求学生自由发挥)点拨要点:可以按时间顺序;可以介绍苏州园林的发展史;可以分类介绍苏州园林等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第3-9段,探究这几段文字分别介绍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理一理、想一想,这八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探究提示如下:建筑物假山池沼树木花墙、廊子每个角落门窗图案建筑色彩,其顺序是按照由主到次,由整体而局部,由局部而细部。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课文填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 ),讲究( ),讲究( ),讲究( )。2请分别列举出三处中国名胜、三处世界闻名的景观。3阅读苏州园林第二段,回答文后问题。(1)从选段中摘出说明苏

6、州园林总特点的句子。(2)这段文字共有5句,请划出文段的层次。(3)选段第二句中“似乎”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4)选段第四句中“败笔”一词若改为“有毛病的地方”,好不好?为什么?随堂练习设计答案提示1第二题:三处中国名胜,如长城、周口店猿人遗址、秦始皇兵马俑等;三处世界闻名的景观,如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古罗马斗兽场等。2第三题:(1)说明苏州园林总特点的句子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选段层次划分是:(3)“似乎”一词不能删去。它是表推测的,作者无法也没有必要向所有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一调查,只能凭推测,所以用“似乎”最合适;若删去“似乎”,就变成绝对

7、肯定的了,与实际不符。(4)“败笔”若改为“有毛病的地方”,不好。因为“败笔”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特点相呼应,而“有毛病的地方”则与“图画美”这一总特点扣得不紧。个性练习设计1你所知道的被自然损坏或遭到人为破坏的景观有哪些?面对这些你有什么想法?2课后认真观察“我们的校园”,请你抓住校园的特征,先概括,后分说写一篇小作文。3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悠然把酒对西山“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明朝米万钟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写了这两句诗。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胎而来的。不管“对”也好,“见”也好,所指的都是远处的山。这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把远

8、景纳为园中一景,增加了该园的景色变化。这在中国古代的造园中早已应用,明计成在他所著园冶一书中总结出来,有了定名。他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已阐述得很明白了。北京的西郊,西山蜿蜒若屏,清泉汇为湖沼,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明清两代,蔚为大观,其中圆明园更被称为“万园之园”。这座在历史上驰名中外的名园圆明园,其造型之术,可用“因水成景,借境西山”八字来概括。圆明园的成功,在于“因”、“借”二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手法的具体表现。圆明园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已被烧毁,今仅存断壁残基。如今,只能用另一个大园颐和园来谈借景。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郊10公里,万寿山耸翠园

9、北,昆明湖弥漫山前,玉泉山蜿蜒其西,风景洵美。它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精心模拟故西堤、水岛、烟柳画桥,移江南之淡妆,现北地之胭脂,景虽相同,趣则各异。园面积达三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北国江南因水而成。入东宫门,见仁寿殿,峻宇飞檐,峰石罗前。绕其南豁然开朗,明湖在望。万寿山面临昆明湖,佛香阁踞其巅,八角四层,俨然为全国之中心,登阁而西山如黛,湖光似镜,跃然眼帘;俯视则亭馆扑地,长廊萦带,景色全囿于一园之内,其所以得无尽之趣,在于借景。小坐湖畔的湖山真意亭,玉泉山山色塔影,移入槛前,而西山不语,直走京畿(j,国都附近的地区),名秀中又富雄伟,为他园所不及。廊在中国园林中极尽变化之能事,颐和园长

10、廊可算显例,其予游者之兴味最浓,印象特深,廊引人随,中国画山水手卷,于此舒展,移步换景,上苑别馆,有别宫禁,宜其清代帝王常作园居。谐趣园独自成区,倚万寿山之东麓,积水以成池,周以亭榭,小桥浮水,游廊随径,适宜静观,此大园中之小园,自有天地。园仿江南无锡寄畅园,以同属山麓园,故有积水,皆有景可借。水曲由岸,水隔因堤,故颐和园以长堤分隔,斯景始而,而桥式之多,构图之美,处处画本,若玉带桥之莹洁柔和,十七孔桥之仿佛垂虹,每当山横春霭,新柳拂水,游人泛舟,所得之景与陆上得之景,分明异趣。而处处皆能映西山入图,足证“借景”之妙。(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引用米万钟的诗句?(2)“圆明园的成功,在于因、借二字

11、,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手法的具体表现中的“主要”为什么不能删掉?(3)“它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一句中的“蓝本”是什么意思?(4)阅读本文,说说什么是园林艺术中的“借景”。第五段所描写的景物,哪些是借来之景?(5)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我们学过的苏州园林与本文语言特点相似,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答出两点即可)个性练习设计答案提示第三题:(1)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借景。(2)去掉了“主要”,这句话就不能表明“因水成景,借景西山”是重要的造园艺术手法,而实际上它是重要的造园艺术手法,所以不能去掉。(3)造园所依据的样本。(4)答一:把远景纳为园中一景,增加该园的景色变化,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

12、。答二:A西山如黛(湖光似镜);B玉泉山山色塔影,移入槛前,而西山不语,直走京畿。(5)答案提示:骈散结合(或长短结合)。如:水曲由岸,水隔因堤,故颐和园以长堤分隔。句式工整。如:桥式之多,构图之美,处处画本。运用比喻。如:十七孔桥之仿佛垂虹。运用对偶。如:移江南之淡妆,现北地之胭脂。描写形象。如:山横春霭,新柳拂水,游人泛舟。语言准确。如:园面积达三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语言简洁。如:水曲由岸,水隔因堤。教学探讨与反思这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及其特征的说明文。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表现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语句,并和同学们讨论、研究,具体列出文章的段落、层次提纲,结合讨论

13、“探究练习”,划出表现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创造人与周围环境的谐调美,刻意追求自然之趣的语句,结合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在本课说明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注重了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语言等方面的分析和归纳,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练习设计”中两个语段的比较阅读,意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通读和仿写类似的说明文。你所知道的被自然损坏或遭到人为破坏的景观有哪些?面对这些你有什么想法?补充资料1写作背景介绍本文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叶老2

14、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见出版。百科知识知道叶老有这样一篇文章,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十一期上。发表时删去了序文最后的几句话。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2序文编入课本后所删去的第一段文字品读1956年,同济大学出版社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园林的照片多到195张,全都是艺术的精品:这可以说是建筑界和摄影界的一个创举。我函购了这本图册,工作余闲翻开来看看,老觉得新鲜有味,看一回是一回愉快的享受。过了18年,我开始与陈从周教授相识,才知道他还擅长绘画。他赠我许多幅松兰菊,全是佳作,笔墨之间透出神韵。我曾经填一阕洞仙歌谢他,上半阕专就他的苏州园林着笔,现在抄在这儿:“园林佳辑,已多年珍玩。拙政诸园寄深眷。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叶圣陶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百科知识1979年第四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