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创作的根本区别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97439726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李杜创作的根本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李杜创作的根本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李杜创作的根本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李杜创作的根本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杜创作的根本区别(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李杜创作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裴斐先生在李白十论一书中说:“李杜创作 的最根本区别,简单讲来,乃在于对待主客观的不同态度,用王国维的话说,李 白属于主观诗人,杜甫属于客观诗人,杜甫擅长客观描写,代表作是叙事诗, 他的抒情诗也带有客观色彩;李白擅长自我抒情,绝大部分是抒情诗,他的叙事 诗也带有抒情色彩。杜甫诗的社会内容是通过一幅真实的生动的社会生活图画直 接呈现的。因而容易被人认识,李白诗歌形象主要是诗人自己,而不是客观的社 会生活,因而他的社会内容不容易被人认识。”我很赞同这些观点,不过需要进 一步阐发。什么是“主观诗人”呢?李杜诗歌创作对待主客观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我先引几 段古代诗论家的评论。

2、唐末诗醇称赞李白的七古诗:“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 破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诚可谓怪伟奇绝者矣!”李阳冰草堂集序说李白:“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皮日休刘枣强碑文说:“言出于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 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吴乔围炉诗话:“太白胸怀,有高出六合之气,诗则寄兴为主,非促然诗人 之作也。”元稹与元九书:“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 诗最多,可传者千首。”赵翼瓯北诗话评李白:“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又说“才气豪迈,全 力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饰者争长。”我国古代诗歌

3、注重直觉体味, 以上这些论述都是从整体上把握李诗特征的。仔细品味,我觉得他们仍然是从主 观和客观的关系上说的。从主观方面,强调李诗的“神”、“气”、“奇”等主体性特征; 从客观方面强调杜诗的“风雅比兴”(社会内容)。从主客观关系方面,强调李诗 的主观统摄客观的气势和力量,以全达到主客统一,构成物我不分的高超境界。一、主观诗人和客观诗人一一李杜创作的基本差异作为“主观诗人”,李白诗歌创作的首要特征就是的他的主体性原则。很多研究者喜欢用“感情强烈奔放”、“主观色彩浓厚说明李诗的主观性特征。我以 为仅仅这样说还是不够的。杜甫也有很多感情强烈、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的诗篇。 萧涤非先生说:“他固然有大悲、

4、大怒的时候,但也不是没有大喜的时候。为了 更好更充分地表达出这些感情,在这种时候,他通常就使用七古这一诗体。比如 哀江头、哀王孙、悲陈陶、悲青板、同谷县作歌七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有的写亡国之痛,有的写身世之苦,都是长歌可以 当哭的(杜甫研究修订本,第12页)。李白创作的主体性原则表现在: 他始终以“自我”为中心,强调和提升主体的作用,以全达到对客体(描写对象) 的驾驭、征服的程度。我们举他的蜀道难来说明。理解这首诗应该紧紧抓住 诗人形象这个主体,仅仅把本诗理解为描写奇丽的山川景象,或者在诗歌的寓意 上过多猜测都会影响对本诗精神的把握。我们看到,诗人反复咏叹“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其用

5、意正在于处处暗示诗人形象的存在。这首诗出现的一系列动 词,如“嗟”、“扪”、“抚”、“坐”、“问”、“见”、“听”等都表明诗人置身其中(尽管是 在想象中)。诗人面对险峰绝壁,时而惊叹,时而赞赏,毫无惧怕心理。他是用 整个身心去拥抱这自然景观的,越是赞叹高山大川奇绝,越是显示诗人形象的高 大,显示诗人的气魄和意志。诗人把奇山深山、飞流急湍、古往今来、神话传说 全部统摄起来任意驱遣。自然景物已不再是描绘刻划的对象,而是诗人意志和情 感的化身和再现,客体(描写对象)已被主体(诗人)消融于自身。正是在这样 的主体征服客体的过程中,诗人的精神得到升华,读者的情绪也激昂起来,获得 极高的美感享受。李白诗歌

6、的整个特征决定了诗人抒情和描写的一些重要特点。他不是将描绘对象 当作一个整体看待,而是把它打碎,加以咀嚼,再用感情的线索把它串通起来; 他抒情的方式是尽情倾泻、恣意挥洒,不受诗歌结构形式的牢笼。有的研究者认 为李白诗歌表现出“跳跃式”的结构式的特点,这仍是一种表面的看法。我们再看 梁甫吟,诗写李白受挫后的愤懑和对理想的期待。如果说蜀道难还有一 个奇险山川作为抒情表象的凭借物,那么,这篇梁甫吟已经没有完整的客观 的事物作为依附体了。它通篇用典,古往今来,上天入地,尽情驰骋,任思想感 情的发展,时而奇幻惝恍、深不可测;时而风和日丽,春意盎然;时而险象环生、 浊浪翻滚。这一切都在诗人这个主体的包举之

7、内。沈德潜说:“后半拉杂使事, 而不见其迹。”沈德潜是从诗的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实这个“迹”还是有的,这就是 诗人思想感情发展的“痕迹”。李白诗歌的这个特征是和杜甫大异其趣的。探索一下杜诗处理主客观关系,我们 发现,诗人在描写方式上是把对象当作一个整体作深入细致的刻划;在抒情方式 上是把个人情感渗透于描写对象之中,即所谓“寓主观于客观”。赵翼在殴北诗 话中说他:“思力沉厚,他人不过说到七八分,少陵必说到十分,甚至十二分。” 试以丽人行说明。诗作于天宝十二载春,讽刺杨家兄妹骄纵荒淫的生活,借 以反映君王的昏聩和朝廷的腐败。这首诗刻划细致入微、态度严肃认真、叙事有 条不紊,甚至对丽人的体态意态和服饰

8、肴馔等细节的描摹都历历可见,明显体现 出客观性的特点。诗人正是在这样的一本正经的描述中达到讽刺的目的。正如浦 起龙所说:“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我们 再看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和李白的蜀道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都出现了诗人的形象。但杜甫的这首诗,尽管感情很强烈,抒情主人公的形 象也很鲜明,但在描写上依然层次分明。他从风吹茅屋写起,接着写茅屋“洒江 郊”、“挂林梢”、“沉塘坳”;从群童的盗草到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从夜色的降临到 自己一家人雨夜之中的窘状,由此推而广之,最后发出“大庇寒士”的感慨。诗的 脉络十分清楚,描述对象也是完整的呈现的,诗人的抒情

9、是通过真实生活画面的 描绘体现的,这和李白那种大气包举、咳吐自然、以自我为中心的主体性特征判 然有别。二、征服现实和关注现实一一李杜创作精神的差异程千帆先生说:“他(指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能 令人满意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这种以被现实牢笼,却不愿意接受,反 过来却想征服现实的态度,乃是后代人民反抗黑暗势力与庸俗风气的一股强大的 精神力量。这也许就是李白的独特性,和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悲悯的心情注视、 关心和反映祖国、人民的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相成的。”(唐诗鉴 赏辞典序言)程先生指出了李杜创作精神的主要差异。杜甫直面人生,忧国忧 民;李白也不满现实,他虽

10、然已被现实“牢笼”,却不愿意接受,反过来却想征服它。那 么,李白是如何征服现实的呢?直接反抗现实社会制度对诗人来说是实际的,他 只能采取在精神上征服现实的态度,通过梦境、幻境、倘佯山水甚至醉酒生活, 超尘脱俗,追求精神的自由解放,这是李白诗歌特多这方面题材的重要原因。他 自称:“常时论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赠南平太守之遇)他一生热爱山水,常常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余尝学道穷冥 荃,梦中往往游仙山。”(下途归石门旧居)“忆昨鸣皋梦里还,手弄素月清 潭间。觉时枕席非碧山,侧身西望阻秦关。”(鸣皋歌送岑微军)最有代表 性的还是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对梦境和仙境的描摹都很细致(李白 对现实

11、生活的描绘反而不那么细致)。诗先写天姥山的气势,以为各种瑰丽奇险 境界的出现作铺垫,在梦境和仙境中,诗人是自由的和快适的,你看他飘然飞渡 镜湖,在湖月的映照中来到剡溪,穿上自己仰慕的诗人谢眺的木屐,在渌水荡漾 声和猿啼声中登上青云梯(在李白诗中,猿啼往往和诗人的喜悦心情联系在一起: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证)。诗人爬到山的半壁时,眼前出现的 一轮海日,耳中听到的是天鸡的鸣叫,来到山上,置身幽深的山路,面前是一片 烂漫的山花,诗人应接不暇,倚石暂作休憩。忽然,各种神灵异物纷纷出现, 打破了仙境的宁静,整个仙界热闹起来,虎、熊、龙都起来了,迎接它们的是个 “訇然中开”的洞天福地,“云

12、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 之驾车,群仙列队前来,在日月和金台、银台的映照中,光彩夺目,异彩纷呈。 正在兴高采烈的时候,诗人猛然醒来,幻境全然消失,只感到冰凉的枕席的存在, 他不禁长叹一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如流水。”梦境仙境不可得,只有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去到那山水中寻找适意的生活了。然而在山水中就能摆脱现实的“牢笼”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诗人 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现实,遂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慨 的长叹。有的研究者认为,这首诗的主观意图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其实李白的本意应该是,能够过上自由自在的

13、生活才是人 生的最大乐趣,古往今来的一切其它事物(包括功名利禄)又算得了什么?不过 象那东逝的流水毫不足惜。诗人越是把梦境仙境描绘得十分惬意,越是显示出现 实生活的不惬意。当这种仙境和梦境迅速向下回落时,那巨大的落差产生的强大 的精神能量,强烈地感染着和刺激着读者的思想情绪,使读者在理想和现实的反 差中,认真思索其中蕴涵的深刻的社会问题,这正是李白诗歌的力量源泉所在, 也是李白的独特之处。这和杜甫诗歌直接呈现社会现实,深入揭示社会问题的方 式是殊途同归的。杜甫的创作,目光始终注视着社会现实。他关心国事、同情人民,无论是叙事纪 行的,还是抒发情怀的,大都伤时忧国,缘事而发,有着丰富的社会的政治的

14、内 容、浓郁的时代气息。通过一部杜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唐朝由胜转衰的历史 轨迹、种种表现和历史原因,诚如浦起龙所说:“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 朝(玄宗、肃宗、代宗)之事寄焉者也。”(读杜心解)杜诗有史诗的美称, 决不是偶然的。杜甫这种关注现实的精神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现象作典型概括和深入细致的刻划 来完成的,和李白那种超脱现实又反过来征服现实的态度是相反相成的。徐而庵 说:“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说唐诗)说得就是这种差异。 我们试读他的兵车行,这首诗写边战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诗一开始就 勾勒出车马喧嚣、行人急走匆匆、亲人哭喊送别的悲惨场面,接着通过对话揭示出征战给人民带来

15、的巨大灾难和家破人亡的深哀剧 痛。诗人的感情是强烈的,对于人民生活的关注是深切的,然而个人抒情却不是 放纵的,而是通过场面的描摹流露出来。诗人悲惨哀悯的感情高度浓缩在他所塑 造的典型形象之中并且始终没有离开这一形象,诗人的情感在形象包蕴中不断回 荡撞击,我以为这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重要原因。李白创作则表现出主体性特征,诗人驰骋造化,大气包举、壮浪纵恣、感情喷薄 而出,表现出豪放不羁的气势,在这种主体性征服客体的过程中,诗人也曾达到 主客统一、物我不分的自由状态,这时诗人的精神解放了,表现出一种“逍遥人外, 蝉脱尘埃”的高超境界,这是否可以说是形成李白诗歌豪放飘逸风格的基本原因 呢?三、实现

16、人生自由和实现理想政治一一李杜创作追求理想的差异李白与杜甫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都表现出对理想政治的执着追求。李白一生要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 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杜甫也不止一次地说过:“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相丈二十二韵)“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可叹)但是我们看到,在理想政治 的实现途径上和理想层次的追求上,李白和杜甫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李白自视 很高,他常以大鹏自喻,“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他不屑走一般

17、士子所走的科举做官的道路,而是要一跃而为宰相,实现政治理想 后又功成不居,“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 人)这种思想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是“入世”和“出世”这一对矛盾在李白身上 的反映。其实,李白在追求政治理想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人生追求一一这就是对 自由理想的追求。“入世”也好,“出世”也好,都被李白当作实现自我和实现自由 的方式,“入世”肯定自我价值,展示自己的政治才能;“出世”摆脱对“自我”的束缚, 达到自由适意的人生理想,“入世”和“出世”都统一在对自由追求的大目标下,实 现自我和追求自由在他身上是一致的,这就是李白的独特之处。李白的这个独特性还不屑在他对某些

18、历史人物的推崇上。在李白诗歌中经常出现 鲁仲连、谢安、诸葛亮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这些人物不但表现出杰出的政 治军事才能,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表现出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负,不屈于人而要人 屈于己的风采,表现出贪恋功名利禄的高尚品质,这是李白所特别心向往之的。 李白与杜甫对从政失败的态度也是颇有差异的。杜甫入仕的道路非常艰难,他三 次科举考试都失败了,转而把目光投向皇帝,因进献三大礼赋得到皇帝赏识, 才获得一个小官,却始终没有得到展示政治才能的机会。杜甫从政失败后,更加 执着追求理想政治,更加关注社会现实,目光更加深邃锐利,感情更加沉郁悲怆, 写下了大量反映现实和关心人民疾苦的诗篇,艰难反而玉成了他

19、,使他成为一个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李白从政失败后,转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以获得精神的 解放。在这种精神生活的游历过程中,诗人不断升华感情、净化心灵,强化自然 和仙境的美好,以和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求得精神对现实的征服。 他的诗篇反映的社会内容虽然没有杜诗多而深刻,但李白诗歌给予人的精神影响 却是超越时代,深广久远的。有的研究者没有注意到李白诗歌的这特点,却用拔 高李诗社会内容的方式,以争得李白和杜甫的平起平坐。这种研究方式本身就没 有超出扬杜抑李的藩篱。“扬杜抑李”论者正是从这方面来立论的。屠纬真文集 说:“或谓杜万景皆实,李万景皆虚,乃右实而左虚,遂谓李杜优劣在虚实间。”赵次 公

20、杜甫草堂记竟至说:“白之诗在风月草木之间,神仙虚无之说,亦何补于 教化哉!”倒是王琦很有眼光:“一以国为忧,一以自适为乐,又事理之各殊者; 奈何效比而同之,而以为优劣耶。”(李太白文集跋) 那么,李白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基础在哪里呢?我们知道,李白是受到庄子思想深刻影响的诗人。龚自珍说:“庄骚实二,不可 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最录李白集)屈原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积极用世;庄子主张自然无为,追求超脱现实的自由心境,这两者本是一对矛盾, 李白却很好地统一于一身。庄子强调以道观物:“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 之,自贵而贱。”庄子据此主张,在与“道”合一的境界中,大小夭寿,无所轩轾。 他认为

21、要通过“坐忘”才能达到这样的自由境界。这种自由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也 就是他所谓“恶乎待哉”的逍遥。李白的自由思想可谓和庄子思想一脉相承。试读他的日出入行:日出东方隈, 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复入西海,六龙所舍安在哉?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之气,安得与之久徘 徊?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枉实多。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滓同科。有的研究者认为,这首诗表达了李白的唯物主义思想,表现了李白尊重客观规律 的观点。我觉得,本诗表现出李白对宇宙之无限与人生之有限的哲学思考。现代 西方哲学家大都主张自由是对于具有必然性的现实世界的一种态度、心境和境 界,也就是对人生现实要有一种宽广旷达的自由胸襟也和胸怀,海德格尔甚至 认为,这种胸怀要在对死的领悟中才能达到。可以说李白是达到这种境界的诗人: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滓同科”,在这种状态中,个人和宇宙、人与天合二为 一,自身成为宇宙的化身,人不在受任何外在的东西限制,在这种体验中也根本 不存在什么外在的东西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