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方言入声韵的演变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97403101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晋方言入声韵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晋方言入声韵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晋方言入声韵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晋方言入声韵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方言入声韵的演变(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届晋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7年8月10日一一13日于山西大学晋方言入声韵演变史*作者简介:乔全生(1956一),男,山西临汾人,山西大学方言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山西大学汉 语言文字学学科博士生导师,山西省语言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和语音史。 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YY009)晋方言语音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乔全生(山西大学方言研究中心 太原030006)提要本文对晋方言入声韵的演变作了简述,从历史上看,保留不保留喉塞韵尾都是唐五代西北地区不同 方音在晋方音中的投射。保留喉塞韵尾的晋方音并州等片反映了自变文、唐末诗文用韵和罗常培所依据 的对音等韵

2、尾弱化以来的特征,不保留喉塞韵尾的汾河片反映了自唐五代波书及宋西夏汉注音等阴入同韵 以来的特征。关键词晋方言入声韵演变史晋方言并州片等入声韵保留喉塞韵尾,汾河片入声韵尾均已消失,大多与阴声韵同,个 别入声韵自成一类。从历史上看,保留不保留喉塞韵尾都是唐五代西北地区不同方音在晋方 音中的投射。保留喉塞韵尾的晋方音并州片等反映了自变文、唐末诗文用韵和罗常培所 依据的对音等韵尾弱化以来的特征,不保留喉塞韵尾的汾河片反映了自唐五代波书及宋西夏 汉注音等阴入同韵以来的特征。这两种不同的类型之间历史上有没有联系,是怎样的一种联 系,如何各自演变到今天,现试述如下。变文、唐末诗文用韵所反映的唐五代西北的一支

3、方音入声韵尾已发生很大变化,韵 尾弱化,可能为喉塞韵尾-,应是今晋方言并州等片保留喉塞韵尾的最早源头。唐五代西 北方音演变到宋西北,据汉字、西夏文互注音,入声与舒声同在一韵,应是汾河片入声消失 的最早源头。罗常培、周祖谟合著的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认为,“可能在汉代某一种方言 中所有入声的韵尾(包括-、-Y三类),都已经失去,或变成-日。”(1958)周大璞认为 “这恐怕说得过早了。到了晚唐,倒是有这种可能的。”(1979)从变文的入声通押情况 看,这个结论是可信的。周先生把变文中的入声韵分为八部,并说明各部之间的通押情况, 除了同韵尾通押之外,如:韵尾的质物与月薛通押,-韵尾的觉铎与屋浊、

4、昔锡、职德 的通押,还有不同韵尾的韵部通押,如:-韵尾的质物与-韵尾的昔锡、职德的通押,-Y 韵尾的合叶与韵尾的月薛通押。不管韵尾相同与否,均可以通押。说明当时西北方音入 声韵尾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Y、-、-尾的区别已经或正在消失,或许已变为喉塞韵 尾- 了。从同时或稍后的太原文士用韵中也可得到呼应。唐末山西太原文士用韵深臻曾梗摄入声开始混用。如唐彦谦五古早行遇雪二十7675 叶:急白色湿恻。“急湿”是深摄,“恻”为曾摄,余为梗摄。五古春风二十7676叶: 惜益识。“识”为曾摄,余为梗摄。温庭筠七古西陵道士荣歌十二6715叶:脉色直。“脉” 为梗摄,余为曾摄。唐末太原府文水人武平一东门颂三2

5、722叶:率恤栗黜秩溢术日逸 荜驿失述。“驿”为梗摄,余为臻摄。已流露出入声-、-尾字合流的痕迹。宋代太原文士用韵也是各摄入声字互叶。王安中、米芾的诗中“德质部”与“月业部” 互叶,如:米芾五古赏心亭晚望十八12254叶“白月”,今太原话“陌”韵的“白”与 “月”韵的字相叶。“德质部”与“屋烛部”互叶,如:王安中五古次秦夷行观老杜画像 韵二四15991叶:粟麓陆足逐伏束辱卜秃足墨服肉俗触绿。“墨”属梗摄,余为通摄。这 些字在今太原话也是相叶的。又米芾杂古夜登鉴远观江南野烧作十八12267叶“蜀国谷 竹”。“蜀”为烛韵字,“谷竹”为屋韵字,“国”为德韵字,今太原话仍然叶韵。屋烛部与觉 铎部相叶,

6、在王安中的诗中,觉韵“角”押入屋烛部一次:如过平安小集二四15988 叶“曲束促谷角玉笃绿溽屋录局竹菊”,“角”句“鸣乌尾毕逋,喜信乱城角”。今太原话觉 韵与屋烛韵同韵。同时期同地区还有两位作者的诗也反映德质与屋浊相叶。如刘从益五古过蔚氏怀阮籍 三34叶:宿束木物骨玉哭。“物骨”为德质部,余为屋烛部。元德明七古谢张使君梦弼馈 春肉二271叶:玉骨独蓿屋肉腹足绿。广韵收尾、-日尾的字相叶。金代元好问诗中,德质与屋浊相叶三例:七古过晋阳故城书事四46叶:秃没镞。 乐府后平湖曲四79叶:物足。七古云岩四49叶:沐物。由于用例很少,是偶叶, 还是方音的反映,一时难以断定,但从今太原方言以及并州片方言看

7、,这几部是押韵的。从晚唐、宋代山西文士用韵似可看出今晋方言入声韵合并的源头迹象,入声辅音韵尾弱 化为喉塞韵尾之后,原来主要元音相同相近的韵母则趋于合并。可以说,今晋方言入声韵的 大量合并简化,发端于晚唐五代,盛行于宋,保留至现在,没有经历中原音韵前后北方 官话入声演变的过程。汾河片入声的消变不同于并州等片,而是另一种情形,它是唐五代、宋西北另一支方音 的遗衍。罗常培认为四种对音的入声韵尾已变为-0、-r、-日,带音比较容易丢掉或变为部位 相近的元音。(1961,69)-r、邛两个收声从五代起就露出消失的痕迹了。“在开蒙要训 的注音中也恰好有两对以德韵合口注屋韵一等的例。”(1961,148)这

8、与今晋方言的入声情 况基本一致。波书所反映的唐五代西北的一支方音入声韵尾脱落更加明显,丢失塞音韵尾后与舒声同 韵。这是汾河片入声消失的最早源头。且这支方音从唐五代到西夏汉互注音所反映的宋代西 北方音是一脉相承发展下来的。波书曾摄通摄入声丢失塞音韵尾很突出,“北“对音Y,“屋”对音。咸深摄入声 字对音是-pi -bi,山臻摄入声字对音是-ri,山开三入薛明的“灭”对音mye,塞音韵尾- 已经丢失,与丢失后鼻韵尾的“明mye”同音。宕江曾梗通对音是-hi: -hi ki。有的促声韵 字有好几个对音说明了入声消失的过程。如:法力一:Y日 阻:们 力:(张清常1963) 这应该说是宋西北时入声最先消失

9、的记载。十二世纪藏文注音的西夏残经中,继续保持着波书的特点,入声字与舒声字共为一韵。 现胪列如下:布北,谋沐,姑故股鼓羖孤榖,缚福腹伏斧富,路隹醴碌,勿,竹珠帚猪煮粥 朱诛,逐,叔芍,六驴,如弱,北哺,具玉宿续,母暮木莫,暮莫谋;每墨,擞庶榭害梳 鼠,石食世植,璃雕力犁,皮鼻被琵脾霹,妻戚,西细息夕,夷椅衣荑乙 (M.B.COPd968)B金末晋南人侯善渊诗词用韵有6例阴入通叶。(丁治民2002)除1例重复外,尚有5例: 一叶舟519叶:立迹(入)瑞翠(阴)。渔家傲534叶:隙力息的匿壁砾碧(入)骑 奕波(阴)。姹356叶:八啄雅觉撒匝。减字木兰花515叶:色舍。从晚将近一个世纪 的中原音韵入

10、声字归字来看侯善渊的入声通押现象,其入声的演变大体一致。说明晋南 话当时的入声已经归入舒声,也说明了侯善渊的诗词用韵阴入通叶与上述唐五代时的入声消 变、波书中的入声消失一脉相承。这是最早反映晋南话入声不复存在的珍贵资料。反映出金 末晋南话固守唐末入声归舒声的特点。如上所述,唐五代西北方音中两种不同类型的入声消变均在今晋方音中保留下来了,且 历千余年而无大变,这与山西所处地理位置的封闭、人口的相对稳定有密切关系。现将晋方音入声韵演变图示如下:切韵 唐五代宋(西夏) 金 现代方言点-Y、-、-并州等片-$ -r、-/0000汾河片朱熹时代的通语,入声韵尾仍有-Y、-、-三类的区别,除转变为以外其他

11、 都没有混乱。但是后代入声的消失,应该是以三类入声混合为韵尾-作为过渡的。宋词用 韵反映了这种情况,以辛弃疾词最为明显。由此看来,三类入声合并为一类,在宋代北方话 中已经开始了。在吴方言里,大约也是从宋代起,入声韵尾已经由-Y-合并为邛了。 至今北方某些方言还保存入声,也是以-收尾的。(王力1985)晋方言中保留的入声-尾 也当是从宋代开始的。关于中古塞音韵尾消失的先后顺序,鲁国尧先生指出:“当中古的入 声韵在削弱时,入声字的Y、。、三尾在融合的过程中是Y尾、。尾向尾字集中靠拢的, 尤其是以央元音为主元音的深摄入声和臻摄入声,他们分别和尾字合用,或者一块和 尾字合用。”(1981)姜聿华先生也

12、认为:“收-Y、-及部分收-尾的字已变成收-尾,而大部分-尾的字当 保持-尾,在三个韵尾消变的过程中,-尾是最后消失的。”(1985)我们考察宋代山西南部闻喜人赵鼎、山西东南部长治人刘浚词后,二人的入声用韵情况 与鲁先生的结论是一致的。如:赵鼎双翠羽1224叶:馥玉独属熟辱读木。同为通摄屋烛韵,不相混用。收-尾。花心动1226叶:叶结雪册灭越阔色石。“册色石”为梗曾摄德质韵,余为咸山摄月 帖韵。收-Y、-尾的字杂入收-尾的字中。又如好事近雪中携酒过元长1227叶: 息雪发阙。“息”为曾摄字,余为山摄字。也是收-尾的字杂入收-尾的字中。好事近杭州作1225叶:叶夕迹息立。“叶”为咸摄字,“立”为

13、深摄字,余为曾 梗摄字。收-Y尾的押入收-尾的字中。月帖韵中为收-Y尾与收尾相押。如蝶恋花1221叶:雪洁怯月铁结绝切。“切” 为咸部收-Y尾,余为山摄收-尾。-Y尾与-尾先期合并。刘浚的词也是这样。如期夜 月1356叶:月折结越别瞥节绝雪怯彻发阙。“怯”为咸摄字,余为山摄字。今晋东南方言还保留着入声,从入声消失的情况看,也是收-Y、-一尾的咸深摄入声先 与舒声合并。这点在上党梆子的唱词中已显露出来。如:徐公案484叶:铡煞法家 话铡扎上铡衙娃铡他杀大。“法”是咸摄字,“铡煞扎杀”是山摄字。反映晋中方言的中路梆子也是这样。如打渔杀家93叶:下察挂卜差花芽假衙大 法。“法”是咸摄,“察”是山摄。

14、尽管山西方言的入声已收喉塞韵尾-,但从入声韵消失的时间先后上还是原收-Y尾、 收尾的入声字先消失。但有人从梵汉对音所反映的宋初汴洛方音的韵母系统看,唇音塞尾保留,舌头、舌根塞 尾已不存在或变成喉塞韵尾。(储、张1996)可能这是另一支方音的反映。到宋西北方音促声韵尾完全脱落。许宝华先生的论入声认为“到了宋代,从骨勒茂 才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对西夏文的汉字注音来看,入声字基本上自成一类,这说明当时的 入声调类还是存在的。但是已出现不少阴声和入声同注一个音的例子。这个现象说明, 当时的西北方音中,塞音韵尾肯定已不再存在了。西夏文的藏文注音也能证实这一点。从掌 中珠注音的许多例子,可以看出跟汉语入声相对

15、应的藏音已不再有-、-一(-)、-之类 的韵尾,而是一个纯元音,或是后面带有一个-力尾,这个-力尾可能就是-尾的译音。掌中 珠一书作于西夏仁宗干佑庚戍二十一年,即公元1190年。所以可以断定,西北的方音到 十二世纪末塞音韵尾已经完全失落,至多只剩下一个喉塞韵尾-日了。”(1984, 441)入声德韵与入声屋韵同韵史: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记载:“且四方之音不同,国 墨北惑字,北人呼作谷木卜斛,南方则小转为唇音。北人近于俗,南人近于雅。”据周祖谟先生分析,赵彦卫,河南开封人,云麓漫钞有开禧二年自序,宋宁宗开禧二年为公元1206 年。广韵“国墨北惑”为德韵字,“谷木卜斛”为屋韵字,两者相去较远。罗常

16、培所录四 种藏汉对音材料中“国墨北惑”与屋韵字韵母相同,与赵彦卫所言宋代北音情况相似。今山 西晋城太原等地国与谷音亦相同。(2001,661-662)周先生所言极是,这两组字在今晋方言 入声区读音一致。今晋方言入声韵尾只有一个喉塞韵尾-日,这点与十二世纪的西北方音是一致的,但从 主要韵母上看,晋方言已经大量合并。总的看,古入声韵在今山西方言有入声的四个片中的 音类和音值,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两组8个韵母,共69个方言点,所占比例最大。2三 组9-11个韵母,4个方言点。3 一组4个韵母,3个方言点。后两组所占比例很小。可以 说山西境内晋方言大体是“两组8韵”型。下表分别以太原、离石、长治、大

17、同方言为例,两组韵母中一组是低元音-、-、 _、日日,一组是高元音 J:日、日日日。这8个入声韵分别由以下古入声 韵归并而来。(“/”后表示仅限于此组,“/*”后表示此组除外)摄通山宕山通江摄通山 宕 山通江摄咸山宕江梗开合开一开二开一开二合一合三开一开二开二韵合盍洽曷黠辖末/帮月/非铎/见觉/帮陌麦/*帮例字答蜡插达八瞎末发各剥窄革太原离石长治大同匚摄咸山宕江梗开合开二开四合一合二合一开二合二二韵洽狎/见帖末/*帮黠辖铎觉/知陌麦例字夹甲贴夺括滑刮郭桌获太原离石长治大同摄深臻曾梗咸臻深臻开合 等开开开一开开开开 四合开开开合合一韵缉/知质/ 知德职/知* 早陌 麦/ 帮昔/* 早锡昔叶业/*

18、章质/知*章缉/*知物/* 章没例字汁失北力百积滴役接业笔立出骨太原离石长治大同开合合一合三合一合一合三合三合三开二韵屋沃烛/章末铎薛月屋/见烛/*章觉/见例字毒竹束沫郭雪掘菊绿角太原离石长治大同沈括梦溪补笔谈卷一云:“经典释文,如熊安生辈,本河朔人,反切多用北人音; 陆德明,吴人,多从吴音;郑康成,齐人,多从东音。如璧有肉好,肉音揉者,北人音 也。金作赎刑,赎音树者,亦北人音也。至今河朔人谓肉为揉,谓赎为树。官名中尚 书,本秦官,尚音上,谓之常书者,秦人音也。至今秦人谓尚为常。”沈括是杭州人,生于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卒于哲宗绍圣二年(1095)。广韵“肉”为屋韵字,赎为烛韵字, 音

19、肉为揉,入声读为平声;音赎为树,入声读为去声。沈括说宋代河朔人谓肉为揉,谓赎为 树,与今日官话区大多数方言一致,但与晋方言不同。也与中原官话汾河片大多数方言不同。 晋方言的“肉赎”还是入声字,“揉树”还是舒声字。汾河片“肉”读日,“揉”读日日血, 二字不同音,“赎”读A,树”读*工或日顼,也不尽同。这说明宋代入声字的读音 在晋方言与北方其他官话中已经有了明显的分歧。中古的陌麦德职韵演变到今天的普通话,非唇音演变的顺序是:陌麦韵:E /.日 T T ,德韵: T T (王力1980)山西方言汾河片的大部分方言陌麦韵以及职 韵庄组字演变只停留在的阶段,没有发展为央元音或后元音。德韵演变是塞尾丢 掉

20、后变为韵尾,读为。汾河片方言与中原官话开封话演变一样。晋方言保留入声的 地区,这几韵的主要韵母演变为,韵尾演变为喉塞音即: / / o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与晋方言中部并州片比较,在入声韵演变上有以下区别:汾河片方 言的入声韵早在唐五代宋西北就丢失了入声韵尾,保留了部分韵类的区别和部分等的区别; 晋方言其他片至今还保留着入声韵尾,其韵类却合并了。(沈明2000)王力先生说:韵尾-Y、-、-在北方话里的消失,是比较早的事。我们知道,韵尾 -Y、-、-是和入声有连带关系的。依我们的观察,首先是收-Y的入声消失了。黄公 绍的古今韵会(书成于1292年以前)是保存着收-和收-的入声的。到中原音韵, 入声就

21、完全消失了。(1980)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的入声韵在金末应该是弱化或消失的状态,这在侯善渊诗词用韵阴 入通叶中已可见一斑。但在入声韵的归并上却与通语不相一致。如入声觉韵在通语与药铎韵 互叶,在晋南话却与月贴部相押。如:诗七绝307叶:匝角发。杂古觉354叶:匝朴法瞎邈撒。杂古法356叶: 答学觉啄岳朴。词望远行541叶:诀说觉彻月缺。丁治民认为,今晋南汾河片方言入声韵消失后变成了阴声韵,但觉韵仍与药铎韵合流, 如:闻喜“确药”、临汾“学约药日。”。因此,这一特点在现代方言中已无法找到其 演变的轨迹,它在何时形成以及如何发展,尚待进一步考证。(2002)在晋南方言中还找不 到觉韵与月贴韵合流的痕

22、迹。有一种现象比较特殊,在金末山西怀仁人高道宽的词中有入声药、觉韵与效摄押韵的例 子。如:苏暮遮1192叶:药妙捉觉灼勺约脚。“妙”是效摄字,余为药觉韵。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一是入声字舒化后与效摄合流,一是舒声促化后与药觉韵同韵。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种值得探讨的现象。白朴、马致远押歌戈韵的曲子中,分别押入了“索阁”和“绰着”,这四个入声字押入 歌戈反映的可能是当时中原官话特点。现晋南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还保持与歌戈同韵。晋南的蒲州梆子古入声药铎韵与月帖韵互叶,如三家店215叶:过说我哥过 磨错活我合破波过么我坡过哈多。“错”是铎韵,“活”末韵,“说合”是月帖韵。从历史上看,晋方言的入声韵尾经历

23、了由塞音韵尾-Y、-、-到喉塞韵尾-日 的弱化过程,从文献看,这个弱化过程当自唐五代开始,至宋金完成。如同王力先生所说: “在官话系里,入声大约是先经过-Y + - + - = -的阶段;宋末的时代,很可能是 像现代吴语的入声,只念促音,不复分为-Y r -三大系统。”(2002, 789)晋方言也是 这样,历近千年而无大变。除共有的少量字入声舒化外,还有部分字舒声入化。“从纵向说, 自从中原音韵以来,入声就明显走向弱化了;从横向说,现代方言中不但大多数官话入 声消失了,在湘语中大多只有入声调类而没有塞音韵尾,甚至连闽语和粤语这些比较保守的 方言里也有一些点入声消失了而在晋语,入声不但没有消磨

24、减弱,反而呈扩大的趋势: 舒声入化,词头词尾(圪、子)入声化,部分入声音节不是简化而是繁化。这种情况不 但与江淮官话的入声有别,甚至和其他东南方言的入声也有区别。”(李如龙2001,42)有 些舒声入化的现象清代县志中有记载,如“娶媳妇”的“娶”等字。主要参考文献:I沈 括.梦溪笔谈M.四部丛刊续编53册.储泰松.施护译音研究M.薪火编仙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3丁治民.金末道士侯善渊诗词用韵与晋南方言J.古汉语研究.2002,(3).4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鲁国尧.宋代苏轼等四川词人用韵考A.语言学论丛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8).6罗常培.周祖谟.

25、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M.科学出版社.1958.7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又见,史语所集刊甲种之十二.1933.8沈明.晋南中原官话韵类的特点A.首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C.青岛出版社.2000.9王力.汉语史稿M.中华书局.1980A.10王力.汉语语音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II王力.汉语诗律学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 许宝华.论入声J.音韵学研究.中国音韵学会编.中华书局1984,(1).13张清常.唐五代西北方音一项参考材料一一天城梵书金刚经对音残卷J.内蒙古大学学报.1963,(2).又见,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14周大璞.敦煌变文用韵考J.武汉大学学报.1979,(3,4,5)15 周祖谟.宋代方音A.周祖谟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又,问学集M.中华 书局.1966.16M.B.C0POHOB.rPAMMATUKATAHryTCKOrO彤bIKAM.U3八ATEbCTBOHAy KA.FnaBHas pe6aKun bocmohhoh nuMepaMypw MocKBa196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