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义务教育提升行动项目融资计划书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97111956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155 大小:124.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乡村义务教育提升行动项目融资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乡村义务教育提升行动项目融资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乡村义务教育提升行动项目融资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资源描述:

《乡村义务教育提升行动项目融资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义务教育提升行动项目融资计划书(1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泓域咨询/乡村义务教育提升行动项目融资计划书乡村义务教育提升行动项目融资计划书xx集团有限公司报告说明乡村义务教育提升行动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6一、 项目概述6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6三、 资金筹措方案6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7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7六、 研究结论7七、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8第二章 市场和行业分析10一、 造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因素10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12三、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的意义13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未来展望14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18六、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历程22七、 造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因素2

2、5八、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27九、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的意义28十、 市场营销与企业职能29十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未来展望31十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34十三、 扩大市场份额应当考虑的因素39十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历程40十五、 整合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43十六、 关系营销及其本质特征45十七、 目标市场战略46十八、 市场定位战略53第三章 发展规划分析59一、 公司发展规划59二、 保障措施63第四章 经营战略管理66一、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体系的构成66二、 资本运营风险的管理67三、 企业品牌战略的典型类型69四、 企业文化的概念、结构、特征69五、 企业融资战略

3、的概念73六、 差异化战略的优势与风险74七、 融合战略的概念与特点77第五章 企业文化方案80一、 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80二、 技术创新与自主品牌85三、 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功能与基本价值87四、 品牌文化的塑造96五、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因106六、 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创新110第六章 运营模式112一、 公司经营宗旨11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11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113四、 财务会计制度116第七章 经济效益评价120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2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1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22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3利

4、润及利润分配表124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2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7三、 偿债能力分析12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9第八章 财务管理方案131一、 短期融资的概念和特征131二、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132三、 筹资管理的原则140四、 决策与控制141五、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142六、 财务管理的内容146第九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49一、 建设投资估算149建设投资估算表150二、 建设期利息15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51三、 流动资金152流动资金估算表152四、 项目总投资15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53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5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54本报告基于可

5、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概述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乡村义务教育提升行动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扩建4、项目建设地点: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5、项目联系人:冯xx(二)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316.1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802.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4.36%;建设期利息21.5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5%

6、;流动资金1492.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4.99%。三、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3316.19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437.88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878.31万元。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33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0721.73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890.11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46.06%。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19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

7、亏平衡点(BEP):4223.07万元(产值)。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立项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六、 研究结论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发展空间大。本项目的建立投资合理,回收快,市场销售好,无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这也奠定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七、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3316.191.1建设投资万元1802.661.1.1工程费用万元1301.451.1.2其他费用万元465.541.1.3预备费万元35.671.2建设期利息万元21.521.3流动资金万元1492.012资金筹措万元3316.192

8、.1自筹资金万元2437.882.2银行贷款万元878.313营业收入万元133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0721.735利润总额万元2520.146净利润万元1890.117所得税万元630.038增值税万元484.489税金及附加万元58.1310纳税总额万元1172.6411盈亏平衡点万元4223.07产值12回收期年4.1913内部收益率46.06%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5740.53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和行业分析一、 造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因素(一)经济因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源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因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

9、是经济基础中的重要元素,而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区域间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间、城乡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已成为中国国情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东部地区生产力较发达,因而经济、社会发展快,产业梯度也较高;而西部地区生产力则相对落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也相对滞后,产业梯度也较低;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也大。从而直接影响各地区社会成员的实际家庭收入,进而影响社会成员对于教育支出的能力,其直接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二)义务教育的制度性不平等制度性不平等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平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

10、育需求不断增长,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庞大的受教育人口之间的矛盾,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然而针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当前的配置并未体现出注意规则的公平,以不再继续扩大差距;在可能的情况下向落后地区倾斜,以主动缩小地区间的差距的发展要求,而相反的是教育资源明显向发达地区、城镇地区倾斜,从而愈发拉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思维定势,依然潜存于社会决策,包括教育政策之中,并致使国家的公共政策往往优先满足甚至只体现城市人的利益。普通学校不加重视投入不够,

11、就会直接导致校际差距。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使各个学校之间、城市和农村儿童之间、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儿童之间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被明显忽略,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三)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造使教育发展速度上的不平衡各区域之间、民族之间、城乡之间的思想观念、教育价值观念、办学条件以及人口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教育发展速度上的不平衡。在一些偏远贫因地区,计划生育不但得不到落实,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而且优生优育也难以保证。大量早婚、近亲结婚的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人口生育的质量,致使低能或身心发育不全儿童大量产生,也对我国普及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增加了负担。民族之间文化差异,导致教学要求

12、、水平也不同,导致教育发展速度不平衡。还有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程度很低,父母文化水平低,对于孩子的文化要求也不高,导致有些学生辍学或没有入学,而且贫困地区交通也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散,不仅增加了办学布局和学生就学的难度,而且也造成了贫困地区教育的封闭性。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所谓教育均衡发展,是指根据经济、社会、教育发展实际,分阶段、有步骤地缩小城乡之间、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提升教育总体水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针对义务教育的均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是教育上的平均主义,而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尽

13、可能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让所有受教育者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接受本应享受到的社会给予的公平教育。(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就其实质而言,教育的均衡发展主要为三个层面:在物质层面上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从而为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机会与条件,在就学过程中得到同等的对待和支持;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实现,获得平等的入学机会和就学机会;在意识层面上关注每个儿童潜能的最大程度的发展,并为之提供最适宜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三、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的意义(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有利于推动社会公平优质均衡通过教育资源的高标准,教育质量的高公平,校际差异的高均衡和各类群

14、体的高覆盖,提高教育公平程度和社会满意度。优质均衡督导是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二)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是一个上台阶的工程,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更好地支撑人才强国、创新驱动等国家重大战略;是一个抓引领的工程,作为义务教育的龙头和统领,指引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促内涵的工程,围绕提高质量,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工作重心尽快从硬件建设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是一个贴民心的工程,回应了群众关切,有利于推动解决义务教育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群众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三)衡量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标尺一是全面发

15、展的理念更鲜明,坚持有教无类。五育并举,因材施教,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二是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补齐短板,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加快提档升级,做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三是教师队伍更强。要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素质更强、待遇保障更强、管理制度更强。特别要解决好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等制度,确保城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有更多好老师。四是人民群众更满意。指标合格了,人民群众不满意,这不是真合格;只有指标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双合格,才是真正的优质均衡。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未来展望据教育部发布,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关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部署,一手抓持续巩固基本均衡发展成果,一手抓大力推进

16、优质均衡发展,更加注重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提升学校建设标准化水平,更加注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强化统筹,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坚持先行创建、示范带动,鼓励支持各地探索优质均衡实现路径和有效举措;坚持科学规划、分步推进,指导各省各县根据实际、分期分批加快实现县域优质均衡,为到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义务教育政策将以结构优化为主要动力机制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是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基调。其中,优化结构是十三五时期发展的重点,义务教育也不例外。义务教育政策以结构优化为动力机制,要抓好以下三方面。(1

17、)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合理的财政投入结构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政策要体现出对农村及贫困区域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实行财政投入差异化的管理方式,强化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机制。(2)优化权责结构。义务教育各项政策从框架到落地实施,权责模糊成为其无法有效执行的关键。县乡要积极配合,协调统一,优化组织结构,实现各级的统筹管理。义务教育政策要明确体现各级的权责,体系完备,责任明确,便于落实。(3)优化政策决策主体的结构。义务教育需要多方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在松散耦合组织结构的搭建过程中将自上而下的权力格局向横向拉伸,形成政策转移的多元主体间横向权力结构。因此,义务教育政策要体现多方合作机制,强

18、化科学化决策机制,促进义务教育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发展,为义务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二)义务教育政策将以公平优先为首要价值取向虽然义务教育政策已经强调均衡发展,逐渐体现出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但由于非均衡发展遗留下诸多历史问题,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可小视。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需要义务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与正确引导。义务教育政策应坚持教育公平,并应进一步以公平优先为价值取向,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将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具体化、明晰化。教育资源是否均衡配置关涉到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相关部门要充分统计、了解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为其政策的制定提供准确的依据

19、。(2)持续重视弱势补偿工作,突出公平优先的导向。目前政策对于弱势倾斜体现较多,而在弱势补偿方面仍有不足。政策应强调对于农村、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给予补偿性投入,从而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条件差距。(3)强化对政策执行主体的监督机制。义务教育的公平需要政策多主体互相监督才能得以保障,既要明确问责制度,又要完善激励机制。(三)义务教育政策将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全面过程保障要保证政策执行的每一个环节的有效性,才能使其过程得到保障,使政策得以落地生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从制定到每一个环节的全面实施能否得以控制,取决于对影响政策实施过程的各种变量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与控制。在实现普九后,义务教育

20、政策不再强调每个适龄儿童均享有义务教育,而是致力于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希冀每个适龄儿童均享有良好的义务教育。未来义务教育政策将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全面过程保障,应把握好以下4个方面。(1)强化素质教育。义务教育政策要体现素质教育的战略地位,制定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深化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实践。(2)完善师资配置。合理的教师配置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要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完善教师培训相关政策,制定定期考核标准;完善优秀教师流动机制,充分发挥优秀师资的价值。(3)强化特色内涵发展。义务教育政策要引导、鼓励学校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的特色内涵发展,走优质

21、特色化发展道路。(四)义务教育政策将以以人民为本为基本政策话语自由民主等字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政策文件中,民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政策制定中,尤其在现代信息化社会,民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条件更加便利,意愿也更加强烈。人的主体地位在执政理念中越发突显,教育政策制定、执行与评价应当进一步确立人民群众的话语权。以人民为本也将成为义务教育政策的政策话语,具体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1)充分了解人民群众在义务教育上的诉求、意见及其实现的满意程度,以此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之一。可以通过实地走访和网上意见征集等各种方式了解人民的难题和意愿,以便对症下药,实现其利益诉求。(2)积极发挥社会及公众的参与功能。政策的制定、执

22、行及评估过程,都要让人民参与决策。不论是媒体还是公众,都应在义务教育政策的良性引导下,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功能,将多方问题及建议及时进行反馈,使义务教育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一)义务教育保障基准入学机会公平1、义务教育要坚持就近入学保障基准入学机会公平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基本追求。就近入学是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有效政策,脱离就近入学政策,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因距离、区域外的竞争而无学可上,保障所有人有学可上,必须坚持就近入学原则不动摇;在制订招生计划时必须坚持就近原则,保障区域内所有学生上学距离最近,并设定最大上学距离限制。2、义务教育要科学合理划片在优化就近入学政策时,增

23、加划片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建立多方参与的听证会制度,保证划片规划公开透明,超越简单的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标准,根据学校类型、特色采用分类复合划片,既保证可选数量,也保证可选类型。3、义务教育要创新学区规划超越传统的距离模型,引入随机机制,采用概率分布描述入学机会,将入学机会公平定义为概率分布相似程度最大化,将概率分布相似程度最大化问题转换为多维空间内概率分布向量的距离最小化问题,构建包含最大距离约束和学校容量约束的概率分布相似最大化就近随机学区规划模型。4、义务教育要优化招生程序,保证程序公正加大招生信息公开力度,利用多种信息公开途径,充分运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实时向社会、家长公布招生信

24、息、招生过程和招生结果,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家长和学生知悉招生信息、招生流程;优化招生流程,简化报名程序,规范资格审查;引入第三方机构,科学论证监测招生程序,保证招生在阳光下进行。(二)义务教育要扩大优质教育机会均衡1、义务教育要求科学合理制定学校布局规划优质教育机会公平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核心追求。科学合理制定学校布局规划,将学校布局规划纳入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实现学校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对接和互融;完善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机制,建立学校规划建设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科学测算人口变化,解决学校布局和学龄人口分布不匹配的问题;保障足够建设用地,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规定,加快城镇学校学位扩容增

25、位,形成科学的学校规划。2、统筹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推动县域内城乡学校的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学校联盟、合作教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逐步实现课程共享、教师流动和联合招生,推动县域教育优势互补发展。引进优质学校,推动集团化办学深入实施,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扩散机制,提升区域内学校的整体质量。3、建立义务教育统筹制度,协调区域招生各级牵头组建招生委员会,统筹区域内的中小学招生,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招生名额,平衡优质校与薄弱校的招生指标,严禁盲目扩张学校规模;建立区域间统筹协调制度,保障流动人口子女跨区域入学合理合法,严格审核入学资格,保障入学机会,同时严禁无序流动择校。切实解决

26、随迁子女上好学难题,有序推进随迁子女就近进入优质学校。4、义务教育要扩展特殊群体优质教育机会补齐短板,重点改善落后地区教育条件,加大财政支持、政策倾斜,提升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品质;同时,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教育形式,扩大特殊儿童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三)探索适切义务教育机会公平1、义务教育要保障适切择校的权利探索适切择校机会公平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最高追求。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应包括受教育的自由权,而且侧重于权利的自由选择属性。保障适切择校的权利就是让学生可以选,即政策允许选择,探索县域内学生自主择校+县域宏观调控的模式,在划片招生的基础上,让学生有选择适切教育的机会。2、义务教育要提供适切

27、择校的条件学校开展生涯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专长、职业,让学生能够选,即学生有能力选和有学校可选,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教育;同时,加快推进区域内学校特色化发展,让学生有校可选。3、健全选择适切义务教育机会的机制健全适切教育的机制就是让学生能选好,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多校联动、家长参与、全程监管,在程序公平的基础上选择适切教育。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增进教师、家长、学生的联系,依托家委会和其他机制,帮助家长熟悉孩子在学校的身心状况,促进家长深度了解孩子、学校情况,以便辅助孩子作出合理、适切的教育选择。健全家长深度参与入学规划、入学程序、入学结果监控的机制,改变盲目择校的观念,作出理性选择。4、义务教育

28、要保障阳光招生落到实处在统筹管理、优化程序基础上健全配套机制,保障阳光招生落到实处。健全政策推进机制,为招生政策落实提供必要的制度、经费、行政等资源支持;健全过程监控机制,遵循招生原则,以第三方机构为主,组建多方参与的招生监督委员会,避免学校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健全及时响应机制,畅通实时反馈渠道。六、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历程(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初次发展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次将均衡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县级以上地方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一次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9、上升为各级的法定义务。2007年,报告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想。短短3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从部门决策上升为国家意志。此后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农村,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共识。(二)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历程2010年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更是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此后,面对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较大的客观情况,国家确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等到2012年关于深入

30、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印发,更是为义务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均衡注入了强大动力。用坚持将公平普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依法依规科学推进、强化地方责任落实、以督导为抓手强力推动来定义以2013年5月教育部对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为起点开启的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统计显示,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2717个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占全国总县数的927%,有效巩固了两基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战略实施,明显缩小了义务教育差距,基本形成了一揽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制度安排。这背后,是一组看不见的数字6年来,累计共组织督学和专家4000多人次,进行了149省次督导评

31、估,检查学校25万所,召开座谈会约1万次,对140万人次进行问卷调查,反馈意见逐县列出问题清单1万余条。督促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安排用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金累计418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约30万所,增加3000万个学位,补充教师193万人,参与交流的校长和教师280万人次。(三)实现义务教育为代表的教育公平效率和公平一直是社会进步的两大主题。经济发展要与社会相和谐统一、城市要与农村相统一、效率要与公平相统一。这一判断反映在教育领域,就是实现以义务教育为代表的教育公平。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快速发展也改变着教育格局和生态。201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373%;2017年,这个数字增长到

32、5735%。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汹涌而来的教育人口,给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义务教育、给输出教育人口的农村教育出了一道世界性难题。以改革创新推动系统化变革,势在必行。其实,早在新世纪之初,分别在2001年和2003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便提出了加强农村教育、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差距的新思想。两个会议随即引发了全国教育理论界的大讨论,有关教育平等思想、公平思想、科学发展等一时成为主流理论话题,并引领了一系列推进均衡发展的早期实践。而关于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印发、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2010年的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无疑加快了这一进程。推进义务教育

33、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这一政策取向下,坚持雪中送炭,着力抬高底部、补齐短板,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和校际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成为一种生动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和一幅壮丽的时代画卷。2016年5月20日,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问题。这份长达6000多字的文件,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调动了8个部委的力量,充分彰显出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瓶颈问题的决心和魄力。七、 造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因素(一)经济因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源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因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经济基

34、础中的重要元素,而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区域间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间、城乡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已成为中国国情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东部地区生产力较发达,因而经济、社会发展快,产业梯度也较高;而西部地区生产力则相对落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也相对滞后,产业梯度也较低;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也大。从而直接影响各地区社会成员的实际家庭收入,进而影响社会成员对于教育支出的能力,其直接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二)义务教育的制度性不平等制度性不平等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平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需求不

35、断增长,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庞大的受教育人口之间的矛盾,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然而针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当前的配置并未体现出注意规则的公平,以不再继续扩大差距;在可能的情况下向落后地区倾斜,以主动缩小地区间的差距的发展要求,而相反的是教育资源明显向发达地区、城镇地区倾斜,从而愈发拉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思维定势,依然潜存于社会决策,包括教育政策之中,并致使国家的公共政策往往优先满足甚至只体现城市人的利益。普通学校不加重视投入不够,就会直接

36、导致校际差距。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使各个学校之间、城市和农村儿童之间、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儿童之间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被明显忽略,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三)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造使教育发展速度上的不平衡各区域之间、民族之间、城乡之间的思想观念、教育价值观念、办学条件以及人口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教育发展速度上的不平衡。在一些偏远贫因地区,计划生育不但得不到落实,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而且优生优育也难以保证。大量早婚、近亲结婚的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人口生育的质量,致使低能或身心发育不全儿童大量产生,也对我国普及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增加了负担。民族之间文化差异,导致教学要求、水平也

37、不同,导致教育发展速度不平衡。还有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程度很低,父母文化水平低,对于孩子的文化要求也不高,导致有些学生辍学或没有入学,而且贫困地区交通也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散,不仅增加了办学布局和学生就学的难度,而且也造成了贫困地区教育的封闭性。八、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所谓教育均衡发展,是指根据经济、社会、教育发展实际,分阶段、有步骤地缩小城乡之间、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提升教育总体水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针对义务教育的均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是教育上的平均主义,而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尽可能缩小

38、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让所有受教育者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接受本应享受到的社会给予的公平教育。(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就其实质而言,教育的均衡发展主要为三个层面:在物质层面上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从而为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机会与条件,在就学过程中得到同等的对待和支持;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实现,获得平等的入学机会和就学机会;在意识层面上关注每个儿童潜能的最大程度的发展,并为之提供最适宜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九、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的意义(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有利于推动社会公平优质均衡通过教育资源的高标准,教育质量的高公平,校际差异的高均衡和各类群体的高覆

39、盖,提高教育公平程度和社会满意度。优质均衡督导是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二)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是一个上台阶的工程,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更好地支撑人才强国、创新驱动等国家重大战略;是一个抓引领的工程,作为义务教育的龙头和统领,指引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促内涵的工程,围绕提高质量,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工作重心尽快从硬件建设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是一个贴民心的工程,回应了群众关切,有利于推动解决义务教育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群众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三)衡量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标尺一是全面发展的理念

40、更鲜明,坚持有教无类。五育并举,因材施教,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二是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补齐短板,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加快提档升级,做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三是教师队伍更强。要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素质更强、待遇保障更强、管理制度更强。特别要解决好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等制度,确保城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有更多好老师。四是人民群众更满意。指标合格了,人民群众不满意,这不是真合格;只有指标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双合格,才是真正的优质均衡。十、 市场营销与企业职能迄今为止,市场营销的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在企业。在下一节我们将会看到,市场营销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企业经营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是紧密联系在

41、一起的。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它能不断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有效地满足他人(顾客)需要。因此,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顾客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基础,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任何组织若没有营销或营销只是其业务的一部分,则不能称之为企业。”“市场营销和创新,这是企业的两个功能。”其中,“营销是企业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职能”。这是因为:(1)企业作为交换体系中的一个成员,必须以对方(顾客)的存在为前提。没有顾客,就没有企业。(2)顾客决定企业的本质。只有顾客愿意花钱购买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资源变成财富。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并不重要,顾客对他们所购物品的感受与价值判断才是最重要的。顾客的这些

42、感觉、判断及购买行为,决定着企业命运。(3)企业最显著、最独特的功能是市场营销。企业的其他职能,如生产、财务、人事职能,只有在实现市场营销职能的情况下,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市场营销不仅以其“创造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标准将企业与其他组织区分开来,而且不断促使企业将营销观念贯彻于每一个部门。在现实中,许多企业尽管对市场营销及其方法颇为重视,但并未真正把它作为企业核心职能进行全面贯彻。如一些经理认为营销就是“有组织地执行销售职能”。他们着眼于用“我们的产品”,寻求“我们的市场”,而不是立足于顾客需求、欲望和价值的满足。但是,市场营销并不等于销售。市场营销的核心是清楚地了解顾客,并使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

43、务)适合顾客需要。不做好这一工作,即使拼命推销,顾客也不可能积极购买。因此,企业尽管也需要做销售工作,但市场营销的目标却是要减少推销工作,甚至使得销售行为变得多余。全面构建和贯彻面向市场(顾客)的企业职能,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和健康成长。十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未来展望据教育部发布,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关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部署,一手抓持续巩固基本均衡发展成果,一手抓大力推进优质均衡发展,更加注重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提升学校建设标准化水平,更加注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强化统筹,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坚持先行创建、示

44、范带动,鼓励支持各地探索优质均衡实现路径和有效举措;坚持科学规划、分步推进,指导各省各县根据实际、分期分批加快实现县域优质均衡,为到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义务教育政策将以结构优化为主要动力机制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是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基调。其中,优化结构是十三五时期发展的重点,义务教育也不例外。义务教育政策以结构优化为动力机制,要抓好以下三方面。(1)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合理的财政投入结构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政策要体现出对农村及贫困区域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实行财政投入差异化的管理方式,强化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机制。(2)优化权责结构

45、。义务教育各项政策从框架到落地实施,权责模糊成为其无法有效执行的关键。县乡要积极配合,协调统一,优化组织结构,实现各级的统筹管理。义务教育政策要明确体现各级的权责,体系完备,责任明确,便于落实。(3)优化政策决策主体的结构。义务教育需要多方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在松散耦合组织结构的搭建过程中将自上而下的权力格局向横向拉伸,形成政策转移的多元主体间横向权力结构。因此,义务教育政策要体现多方合作机制,强化科学化决策机制,促进义务教育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发展,为义务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二)义务教育政策将以公平优先为首要价值取向虽然义务教育政策已经强调均衡发展,逐渐体现出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但

46、由于非均衡发展遗留下诸多历史问题,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可小视。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需要义务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与正确引导。义务教育政策应坚持教育公平,并应进一步以公平优先为价值取向,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将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具体化、明晰化。教育资源是否均衡配置关涉到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相关部门要充分统计、了解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为其政策的制定提供准确的依据。(2)持续重视弱势补偿工作,突出公平优先的导向。目前政策对于弱势倾斜体现较多,而在弱势补偿方面仍有不足。政策应强调对于农村、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给予补偿性投入,从而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条件差距

47、。(3)强化对政策执行主体的监督机制。义务教育的公平需要政策多主体互相监督才能得以保障,既要明确问责制度,又要完善激励机制。(三)义务教育政策将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全面过程保障要保证政策执行的每一个环节的有效性,才能使其过程得到保障,使政策得以落地生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从制定到每一个环节的全面实施能否得以控制,取决于对影响政策实施过程的各种变量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与控制。在实现普九后,义务教育政策不再强调每个适龄儿童均享有义务教育,而是致力于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希冀每个适龄儿童均享有良好的义务教育。未来义务教育政策将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全面过程保障,应把握好以下4个方面。(1)强化素

48、质教育。义务教育政策要体现素质教育的战略地位,制定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深化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实践。(2)完善师资配置。合理的教师配置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要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完善教师培训相关政策,制定定期考核标准;完善优秀教师流动机制,充分发挥优秀师资的价值。(3)强化特色内涵发展。义务教育政策要引导、鼓励学校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的特色内涵发展,走优质特色化发展道路。(四)义务教育政策将以以人民为本为基本政策话语自由民主等字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政策文件中,民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政策制定中,尤其在现代信息化社会,民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条件更加便利,意愿也更加

49、强烈。人的主体地位在执政理念中越发突显,教育政策制定、执行与评价应当进一步确立人民群众的话语权。以人民为本也将成为义务教育政策的政策话语,具体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1)充分了解人民群众在义务教育上的诉求、意见及其实现的满意程度,以此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之一。可以通过实地走访和网上意见征集等各种方式了解人民的难题和意愿,以便对症下药,实现其利益诉求。(2)积极发挥社会及公众的参与功能。政策的制定、执行及评估过程,都要让人民参与决策。不论是媒体还是公众,都应在义务教育政策的良性引导下,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功能,将多方问题及建议及时进行反馈,使义务教育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

50、(一)义务教育保障基准入学机会公平1、义务教育要坚持就近入学保障基准入学机会公平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基本追求。就近入学是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有效政策,脱离就近入学政策,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因距离、区域外的竞争而无学可上,保障所有人有学可上,必须坚持就近入学原则不动摇;在制订招生计划时必须坚持就近原则,保障区域内所有学生上学距离最近,并设定最大上学距离限制。2、义务教育要科学合理划片在优化就近入学政策时,增加划片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建立多方参与的听证会制度,保证划片规划公开透明,超越简单的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标准,根据学校类型、特色采用分类复合划片,既保证可选数量,也保证可选类型。3、义务教育要创新学区规

51、划超越传统的距离模型,引入随机机制,采用概率分布描述入学机会,将入学机会公平定义为概率分布相似程度最大化,将概率分布相似程度最大化问题转换为多维空间内概率分布向量的距离最小化问题,构建包含最大距离约束和学校容量约束的概率分布相似最大化就近随机学区规划模型。4、义务教育要优化招生程序,保证程序公正加大招生信息公开力度,利用多种信息公开途径,充分运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实时向社会、家长公布招生信息、招生过程和招生结果,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家长和学生知悉招生信息、招生流程;优化招生流程,简化报名程序,规范资格审查;引入第三方机构,科学论证监测招生程序,保证招生在阳光下进行。(二)义务教育

52、要扩大优质教育机会均衡1、义务教育要求科学合理制定学校布局规划优质教育机会公平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核心追求。科学合理制定学校布局规划,将学校布局规划纳入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实现学校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对接和互融;完善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机制,建立学校规划建设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科学测算人口变化,解决学校布局和学龄人口分布不匹配的问题;保障足够建设用地,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规定,加快城镇学校学位扩容增位,形成科学的学校规划。2、统筹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推动县域内城乡学校的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学校联盟、合作教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逐步实现课程共享、教师流动和联合招生,推动县域

53、教育优势互补发展。引进优质学校,推动集团化办学深入实施,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扩散机制,提升区域内学校的整体质量。3、建立义务教育统筹制度,协调区域招生各级牵头组建招生委员会,统筹区域内的中小学招生,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招生名额,平衡优质校与薄弱校的招生指标,严禁盲目扩张学校规模;建立区域间统筹协调制度,保障流动人口子女跨区域入学合理合法,严格审核入学资格,保障入学机会,同时严禁无序流动择校。切实解决随迁子女上好学难题,有序推进随迁子女就近进入优质学校。4、义务教育要扩展特殊群体优质教育机会补齐短板,重点改善落后地区教育条件,加大财政支持、政策倾斜,提升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品质;同时,通过随班就读、

54、送教上门等多种教育形式,扩大特殊儿童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三)探索适切义务教育机会公平1、义务教育要保障适切择校的权利探索适切择校机会公平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最高追求。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应包括受教育的自由权,而且侧重于权利的自由选择属性。保障适切择校的权利就是让学生可以选,即政策允许选择,探索县域内学生自主择校+县域宏观调控的模式,在划片招生的基础上,让学生有选择适切教育的机会。2、义务教育要提供适切择校的条件学校开展生涯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专长、职业,让学生能够选,即学生有能力选和有学校可选,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教育;同时,加快推进区域内学校特色化发展,让学生有校可选。3、健全选择适切义务教

55、育机会的机制健全适切教育的机制就是让学生能选好,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多校联动、家长参与、全程监管,在程序公平的基础上选择适切教育。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增进教师、家长、学生的联系,依托家委会和其他机制,帮助家长熟悉孩子在学校的身心状况,促进家长深度了解孩子、学校情况,以便辅助孩子作出合理、适切的教育选择。健全家长深度参与入学规划、入学程序、入学结果监控的机制,改变盲目择校的观念,作出理性选择。4、义务教育要保障阳光招生落到实处在统筹管理、优化程序基础上健全配套机制,保障阳光招生落到实处。健全政策推进机制,为招生政策落实提供必要的制度、经费、行政等资源支持;健全过程监控机制,遵循招生原则,以第三方机构

56、为主,组建多方参与的招生监督委员会,避免学校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健全及时响应机制,畅通实时反馈渠道。十三、 扩大市场份额应当考虑的因素一般而言,如果单位产品价格不降低且经营成本不增加,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而提高。但是,切不可认为市场份额提高就会自动增加利润,还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经营成本许多产品往往有这种现象:当市场份额持续增加而未超出某一限度的时候,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而提高;当市场份额超过某一限度仍然继续增加时,经营成本的增加速度就大于利润的增加速度,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而降低,主要原因是用于提高市场份额的费用增加。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市场份额应保持在该限度

57、以内。2、营销组合如果企业实行了错误的营销组合战略,比如过分地降低商品价格,过高地支出公关费、广告费、渠道拓展费、销售员和营业员奖励费等促销费用,承诺过多的服务项目导致服务费大量增加等,则市场份额的提高反而会造成利润下降。3、反垄断法为了保护自由竞争,防止出现市场垄断,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当某一公司的市场份额超出某一限度时,就要强行地将其分解为若干个相互竞争的小公司。西方国家的许多著名公司都曾经因为触犯这条法律而被分解,微软公司也曾引起反垄断诉讼。如果占据市场领导者地位的公司不想被分解,就要在自己的市场份额接近于临界点时主动加以控制。十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历程(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初

58、次发展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次将均衡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县级以上地方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一次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升为各级的法定义务。2007年,报告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想。短短3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从部门决策上升为国家意志。此后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农村,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共识。(二)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历程2010年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更是把推动义务

59、教育均衡发展列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此后,面对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较大的客观情况,国家确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等到2012年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印发,更是为义务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均衡注入了强大动力。用坚持将公平普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依法依规科学推进、强化地方责任落实、以督导为抓手强力推动来定义以2013年5月教育部对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为起点开启的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统计显示,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2717个县实现义务教育基

60、本均衡,占全国总县数的927%,有效巩固了两基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战略实施,明显缩小了义务教育差距,基本形成了一揽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制度安排。这背后,是一组看不见的数字6年来,累计共组织督学和专家4000多人次,进行了149省次督导评估,检查学校25万所,召开座谈会约1万次,对140万人次进行问卷调查,反馈意见逐县列出问题清单1万余条。督促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安排用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金累计418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约30万所,增加3000万个学位,补充教师193万人,参与交流的校长和教师280万人次。(三)实现义务教育为代表的教育公平效率和公平一直是社会进步的两大主题。经济发展要与社

61、会相和谐统一、城市要与农村相统一、效率要与公平相统一。这一判断反映在教育领域,就是实现以义务教育为代表的教育公平。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快速发展也改变着教育格局和生态。201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373%;2017年,这个数字增长到5735%。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汹涌而来的教育人口,给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义务教育、给输出教育人口的农村教育出了一道世界性难题。以改革创新推动系统化变革,势在必行。其实,早在新世纪之初,分别在2001年和2003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便提出了加强农村教育、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差距的新思想。两个会议随即引发了全国教育理论界的大讨论,有

62、关教育平等思想、公平思想、科学发展等一时成为主流理论话题,并引领了一系列推进均衡发展的早期实践。而关于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印发、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2010年的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无疑加快了这一进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这一政策取向下,坚持雪中送炭,着力抬高底部、补齐短板,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和校际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成为一种生动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和一幅壮丽的时代画卷。2016年5月20日,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问题。这份长达6000多字的文件,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调

63、动了8个部委的力量,充分彰显出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瓶颈问题的决心和魄力。十五、 整合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的内涵整合营销强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把一切企业活动进行一元化整合重组,使企业在各个环节上达到高度协调一致,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体化营销。整合既包括企业营销过程、营销方式以及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整合,也包括对企业内外的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的整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当公司所有的部门都能为顾客利益服务时,其结果是整合营销。”“整合营销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各种营销职能(推销人员、广告、产品管理、营销调研等)必须彼此协调其次,营销必须使公司其他部门接受思考顾客的观念。”他又说:“整合营销一般包括两大主题,分别是:许多不同的营销活动都能够传播和交付价值;在有效协调的情况下,实现各项营销活动的综合效果的最大化。”营销组合概念强调将市场营销中各种要素组合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