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课弹力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5322195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5.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课弹力第一课时优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课弹力第一课时优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课弹力第一课时优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课弹力第一课时优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课弹力第一课时优秀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弹力 备课时间 2020.9.20 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具有弹性,而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小学生对弹性与弹力并不陌生,在孩子们身边就有许多的弹性材料和玩具,本课就是从认识弹性开始。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认识什么是弹性、弹力,通过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去掉外力后物体恢复原样,从而认识到物体具有弹性,在此基础上玩握力器与拉力器,体验到弹力的存在。第二个活动是一个探究活动,研究拉力与弹簧伸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具体的数值,从而发现弹簧的伸长是随着重量的增加而作出规律性的变化,这也正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第三个活动紧承第二个活动,学习使用

2、测力计并测量提起物品所需要的力,即物体受到的重力,达到技术与工程领域学习基本测量工作的要求。最后一个活动是一个总结应用,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弹性玩具,既要对物体的弹性性能有一个了解,同时也需要恰当利用物体的弹力。学情分析 力是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具有弹性,如:气球,沙发,蹦蹦床,海绵,皮筋可见,小学生对弹性与弹力并不陌生,但学生对弹性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表象,对于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弹力?是不是所有的任何物体都有弹性?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学生都很模糊,没有一个系统的,本质的理解。四年级学生显著的心理年龄特征一般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喜欢动手进行实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学习障碍:学生在

3、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对力、测量等知识有一定认识,但学生不容易想到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其正确使用方法。学生已有的技能基础及学习障碍:虽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学生缺乏计划性,对于实验的设计不够严密,观察概括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及理性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当发生形状改变时会产生弹力。2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探究:1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2能够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科学态度:1在科学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乐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创造。2乐于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能够根据物体的弹性做一个弹

4、力玩具,更好的感受弹性与弹力。2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 教学重点 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教学难点 设计和操作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弹簧、钩码、实验记录单、拉力器、弹簧测力计 学生材料:弹簧、皮筋、海绵、尺子、橡皮、橡皮泥、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玩具,(出示实物“弹弓”。邀请同学上台操作,)说一说它 怎样玩?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生:上台操作交流。(橡皮筋有弹性,用力拉会变长)2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橡皮筋、弹性、弹力,那么大家觉得什

5、么叫做弹性呢?生:交流,自由回答。3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弹性呢?大家可能也说不清楚了,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弹性和弹力。二、组织学习,合作探究(一)活动一:认识物体的弹性与弹力 1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材料有:弹簧、钢尺、海绵、橡皮筋。(实物展示)2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前提是不损坏这些物体,玩的时候思考以下的问题:问题 1: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观察这些物体有什么变化?问题 2:慢慢去掉所用的力,观察这些物体又有什么变化?3师:发实验物品。(四人一组,分别交换操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更多的体验。)生:开始探究。汇报交流,一位同学说,另一位

6、演示。(建议表述时用下面句型,如:)受到外力时,。当去掉力之后,。橡皮筋 受到外力时,变长 。当去掉力之后,变成原来样子。钢尺 受到外力时,弯曲 。当去掉力之后,变成原来样子。弹簧 受到外力时,变长 。当去掉力之后,变成原来样子。海绵 受到外力时,变扁 。当去掉力之后,变成原来样子。生:观察并分析共同点,归纳什么是“弹性”。4师:引导学生分析共同之处:弹簧、钢尺、海绵、橡皮筋这些物体 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变长,变弯,变扁等,它们的形状或体积发生了改变。去掉外力作用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像物体具有的这样的性质叫弹性。使它恢复原状的力叫弹力。5师:在学生讨论、交流、回答的基础上归纳:用课件揭

7、示概念: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 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就叫做弹力。【板书】(二)、活动二:感受物体的弹力 生:玩拉力器,感受物体的弹力。(三)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师:刚才大家玩拉力器的时候,有什么感受?生:用力大,拉伸的长,用力小,拉伸的短。师:也就是说:拉力越大,弹簧拉伸的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的越短。那如果每次增加相同的力,弹簧伸长的长度会有什么变化呢?生假设:增加相同的力,弹簧会伸长相同的长度。2设计实验方案,合作探究。师:这是大家的猜测,到底这个想法对不对,我们要

8、用实验来证明。你打算怎么来设计实验?提示思考:如何保证每次用力的大小相同?生:弹簧下面挂相同的重物。师:出示钩码并介绍(有挂钩,且每个钩码的重量相同)。(出示弹簧并挂在黑板上,底板有刻度)将钩码挂在弹簧上看变化。伸长了多少?如何测量?生:先标记原来的长度,在标记现在的长度,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伸长了的长度?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提示挂钩码和标记时的注意事项(等钩码静止时做标记,标记时不要碰到钩码,标记时要与弹簧下端对齐)。生:标记出挂一个钩码时弹簧伸长的长度。师:在下面继续挂钩码,弹簧会伸长多少呢?生:伸长 2 倍,因为每个钩码重量相同。挂 2 倍的重量,伸长也应该是 2 倍。师:是不是这样呢?实

9、践操作。学生上台操作并标记。师:挂两个钩码伸长的长度和挂一个钩码伸长长度相同,这样是否可以得出结论呢?生:一次实验可能是偶然的,可以多挂几个进行验证。师:如果让你做研究来验证刚才的假设,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提示想一想:实验过程中 1、需要改变什么?2、需要记录什么?3、记录后需要思考什么?生:思考并交流。生 1:改变重量,即改变钩码的数量。生 2:记录每一次弹簧拉伸的长度。生 3:观察对比每次拉伸的长度,看看有什么规律,即是否增加了相同的长度。师:出示实验的器材并介绍使用方法。(注意底板 0 刻度要对准弹簧的下端,强调“静止”,“平视”,“对齐”,“记录”,)出示活动记录表及记录要求。(实验

10、步骤:1.组装器材,一个一个挂钩码,分别挂 1 到 5 个。2.刻度尺上,弹簧伸长处标记。3.记录表格上标点,标明数字。4.将两个点之间用尺子连起来。5.整理实验器材。)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分析,得出结论。师:展示小组记录表,你们有什么发现?生 1:连接各点,是一条直线。生 2:每增加相同的钩码,弹簧伸长的长度差不多。师:通过这个规律,你能推测一下挂六个钩码会怎样?生:根据规律推测。说出推测方法。师:是否可以在弹簧下挂更多的钩码,8 个?9 个?10 个?11 个?生:可以。师:师进行破坏性实验。施加更大的力。弹簧恢复不到原来的样子。弹簧有弹性限度的。不能给它施加无限制的力。施

11、加的力要在它的限度范围之内。三、总结归纳、激励创新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的弹性,并且知道了,物体受到外力后会产生弹力,通过实验发现了:每增加相同的力,弹簧会伸长相同的长度。生:齐读结论。2师:大家真是太厉害了。在几百年前,有一个人和你们一样厉害:胡克,它发现了弹簧的这个规律,提出了胡克定律。还有一个人同样厉害: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力的单位以牛顿的名字命名的。用大写“N”表示。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下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如何测量力的大小。希望同学们课后能继续做一名小科学家,研究更多关于力学的知识。应用弹力和弹性,设计一些东西,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加方便舒适。争做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小发明家。板书设计 我们的发现:每增加相同的力,弹簧会伸长相同的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