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储藏基础知识1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193185496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54.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1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1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1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油储藏基础知识1(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1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8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17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20五、储粮生理21六、粮油储藏技术33七、小麦、玉米的储藏44八、粮油仓储管理49第二讲储粮昆虫学一、储粮害虫的主要特性56二、常见主要储粮害虫及特性57第三讲储粮害虫防治一、防治储粮害虫的基本措施65二、储粮害虫的检查65三、虫粮等级标准及处理原则66四、储粮害虫防治方法67五、储粮专用化学药剂的使用管理和安全防护70第四讲粮油检验一、样品及扦样72二、粮油质量标准72第五讲储粮新技术一、高大平房仓储粮要求77二、粮情测控系统84三、

2、储粮机械通风技术87四、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98A/ tA/ fA/=习=习=习附附附高大平房仓储粮技术规程115复习思考题121常见储粮害虫图集见教学光盘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粮油储藏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粮油在储 藏过程中的损失,是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 本任务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粮油的原有品质; 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粮堆物理性质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粮堆是粮 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

3、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 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内进行。因此粮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是影响 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 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1、散落性(1)散落性的概念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 为粮油的散落性。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a表示。静止角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 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 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自流角8。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 的斜面上开始移动

4、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自流角是一个相对值,它与粮粒自 身的特性和斜面材料有关。(2)散落性的影响因素 粮粒的物理状态粮粒的大小、形态、表面光滑程度等影响粮油的散落性。粒大、饱满、圆 形籽粒、表面光滑的粮油散落性大,反之,则散落性小。如油菜籽、大豆等粮 油的散落性较大,而小麦、稻谷等粮油的散落性较小。下表给出了主要粮种的 静止角。粮种静止角()变动范围小麦23 3815玉米30 40101 粮油的含水量同种粮油的含水量不同,散落性亦不同。含水量愈高,粮粒间的摩擦力愈大, 散落性会相应降低,其降低的程度与含水量的增加成正相关。根据这个关系,用手插入粮堆或手握粮油摩擦时的感觉判断散落性,可在粮油 征

5、购时估测粮油的含水量。 杂质粮油中的杂质含量及特征会影响粮油散落性。杂质越多,特别是各种轻浮杂质 如麦秸、壳和稻杆等更会大大降低粮油的散落性。另外,粮油在储藏期间因保管不善,引起发热、霉变、发芽或结块时,也 会使粮油的散落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散落性。(3)仓房的安全使用散落在粮仓里的粮食,由于仓壁的限制不能自然散开,粮堆就对仓壁产生 一种推力,这种力称为侧压力。粮堆越高,侧压力就越大。侧压力的大小是确 定粮仓堆粮线高度的重要依据。由于不同品种的粮食,其散落性大小不同,对仓壁所产生的侧压力大小也 就不同。因此,同一仓房,在储粮品种轮换时,应重新计算装粮线的高度,以 确保仓房的安全使用。侧压力的大

6、小及装粮线高度的计算,可通过下面的简化公式求得:P = 2V h2 tg2(45o a )式中:P一每米宽度仓壁上所受的侧压力(千克/米)V一粮食容量(千克/米3)h一粮堆高度(米)a静止角(取最小值)(4)散落性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散落性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粮食的储藏稳定性。安全储藏的粮食,总是具有良好的散落性。如果粮食出汗、返潮、水分增加、 虫霉滋生,散落性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根据粮食散落性,可估测粮食的储2藏稳定状态,了解粮食劣变情况。 散落性是确定清理、输送设备倾角的依据如用溜筛清理粮食和安装自流管时,其倾角应大于粮食的自流角;用输送机进 粮时,输送机的倾角须小于粮食的自流角,粮食才不

7、会倒流。 散落性大小影响粮食的运输装卸过程散落性大的粮食,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流散,对于装车装船、入仓出仓都较 方便,可节省劳力和时间。2、自动分级(1)自动分级的概念自动分级是在散落性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来说,任何一批粮食,都是非均 质的聚集体,其质量总不会绝对均一整齐。粮粒有饱满的和瘦瘪的、完整的和 破碎的,形态多种多样,还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在散落时彼此受到的摩擦力 和重力都不相同,运动状态也不同。因此粮油在移动、震动或散落的过程中, 同一类型的粮食和杂质就集中在粮堆同一部位,不同类型的则集中在粮堆不同 部位,从而引起粮堆组成成分的重新分布,这种现象称为自动分级。如用汽车 或板车运送粮油,在

8、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因受车辆颠簸,轻的粮粒或杂质就 会转移到上面,重的会沉到下面。(2)自动分级的影响因素和类型粮油自动分级的发生与粮油输送移动的距离、作业方式、仓房类型等密切相关。 粮油移动距离不同,作业方式不同,自动分级状况不同;仓房不同,自动分级 也不同。因此,自动分级按其作业方式、仓房类型和粮堆形成的条件可大体分 为四种情况: 自然流散形成粮堆粮油从高点自然流散成粮堆时,粮粒与粮粒之间、粮粒与杂质之间以及杂 质与杂质之间受到的重力、摩擦力不同,同时落下时受到的气流浮力也不相同。 这些差异相互影响的综合结果使饱满的粮粒和较重的杂质落在圆锥体的中心部 位,而较轻的、破碎的粮粒及杂草种子就沿

9、着斜面下滑至圆锥体的底部。因此, 随着圆锥体的不断扩大,杂质就在圆锥粮堆的底部不断积累,最终形成基底杂 质区。 房式仓入粮房式仓粮油入库一般有输送机进粮和人工入粮两种。输送机进粮又分移动式和 固定式。若移动式入库,一般是输送机头先从仓房山墙处开始,随入粮逐步由 内向外退移。因此,饱满的粮粒和沉重的杂质多汇集于机头落下的粮堆中央部 位;沿输送机两侧的粮油含有较多的瘪粒和较轻的杂质,形成带状杂质区。若 固定式入库,粮油入库时就有多处卸粮点,那么象自然形成粮堆一样,在一个 仓房内部形成多个圆窝状杂质区,即每个卸粮点有一个基底状杂质区。房式仓人工入粮时,由于倒粮点分散,边倒边匀,自动分级不明显,质量

10、组合比较均匀。按照自动分级形成的原因,自动分级又可归纳为重力分级、浮力分级和气 流分级。重力分级的情况明显地发生在有震动运输的过程中。如散装原粮长途运输 后,大而轻的物料就会浮到最上面,细而重的物料就会沉到底部,而较细、较 轻、较大、较重的物料分于两者之间,从而形成了分层的现象。浮力分级是说明粮粒下落过程受力不同而造成的自动分级。气流分级通常发生在露天堆粮的过程中,。当输送机在风天卸粮时,在下 风处就会聚积较多的轻杂质,从而形成自动分级现象。这种情况在皮带输送机、 扬场机的作业中都会发生。(3)自动分级与储藏的关系自动分级现象破坏了粮堆组成成分的均匀性,使粮堆组分重新分布,杂质 集中,这对安全

11、储粮十分不利。杂质较多的部位,往往水分较高,空隙度较小, 虫霉容易滋生,是极易发热霉变的部位,如未能及时发现还能蔓延危及整堆粮 油。因此,对自动分级严重的地方,要多设检查层点,密切注意粮情变化。自动分级中灰尘集中的部位,空隙度小、吸附性大,在熏蒸时,药剂渗透 困难,影响杀虫效果。同时,在通风降温降水过程中,也因空气阻力的加大, 使风速达不到规定的要求,造成局部温度、水分偏高。在粮油储藏中也可利用自动分级有利的一面。如利用气流分级清理粮油, 使用筛子震动去掉重杂质等。防止自动分级最积极的办法是预先清理粮油,提高粮油净度和均一性。此 外,在粮仓上安装一些机械装置,使粮油均匀地向四周散落,也可减轻自

12、动分 级现象。如皮带输送机头部的抛粮机构,在卸粮时扇面不断旋转,借助粮流的 惯性冲力,将粮油均匀抛出。也可以在入粮口安装锥形散粮器或旋转散粮器。(二)吸附性和吸湿性1、吸附性所有粮油籽粒都具有吸附各种物质的蒸气和气体分子的特性,称为吸附 性。由于粮食具有吸附性,所以,在储藏过程中要严禁与化肥、农药以及其他 易使染毒或感染异味(如汽油、煤油等)的物品混存。熏蒸处理的粮食,要待 毒气释放到合乎卫生标准后方可出库供应。2、吸湿性和平衡水分(1)吸湿性吸湿性是指粮油吸附和解吸水汽的性能。它是粮油吸附性的一种具体表现。 在储藏期间,粮油水分的变化主要与粮油吸湿性能有关。所以,吸湿性与粮油 的储藏稳定性及

13、储藏品质变化密切相关,与粮油的发热霉变、结露、返潮等现 象亦有直接关系。因此,粮油吸湿特性是粮油储藏中最重要的变量因素之一。粮油吸附水汽的原因,除了它具有多孔毛细管结构外,更重要的是由于粮 油中含有很多亲水胶体。淀粉和蛋白质是粮油中的主要成分,含有很多能与水 作用的极性基团(如-OH、-COOH等),它们可以通过氢键与水分子相互作用。(2)平衡水分 平衡水分的概念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由于对水汽不断的吸附和解吸,粮油含水量就随着外 界环境而时增时减。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当粮油内外的水蒸汽分压相等时, 粮油的吸附和解吸量相等,达到吸附平衡状态,此时粮油的含水量称为该条件 下粮油的平衡水分。与该水分

14、相平衡的空气相对湿度称为平衡相对湿度。在粮油储藏中,常以粮油的平衡水分作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密闭储藏 的依据,在干燥粮油时也要根据平衡水分这个因素来考虑降低水分的程度,不 致因过分干燥而后来又吸湿返潮。所以,对通风、密闭和干燥等储藏技术措施 的掌握都与粮油的平衡水分有关。下表给出了常见粮油不同温湿度下的平衡水分常见粮油不同温湿度下的平衡水分粮 种粮温(C)相对湿度(%)2030405060708090307.138.5110.0013.1214.6617.13稻257.408.8010.20108811.9313.4014.9017.30207.549.1010.3511.1512.2013

15、.7015.2317.83157.809.3010.5011.3512.5013.8515.6018.00谷107.909.5010.7011.5512.6514.1015.9518.4058.009.6510.9011.8012.8514.3016.30188008.209.8711.0912.0513.1014.5016.5919.2212.2913.26307.599.2110.5811.6112.5113.9015.3517.72257.709.4010.701108512.8014.2015.6518.20大207.989.5910.9012.0213.0114.5716.0218.

16、70158.109.8011.0012.1513.1514.6516.4019.00米108.3010.0011.2012.2513.3014.8516.7019.40米58.5010.2011.3512.4013.5015.0017.1019.7008.68103311.5012.5513.5915.1917.4020.00307.418.8810.2311.4012.5414.1015.7219.34257.559.0010.3011.6512.8014.2015.8519.70小207.809.2410.6811.8413.1014.3016.0219.95158.109.4010.70

17、11.9013.1014.5016.2020.30麦108.309.6510.8512.0013.2014.6016.4020.50麦58.7010.3211.0012.1013.2014.8016.5520.8008.9010.8611.3012.5013.9015.3017.8021.30307.859.0011.1311.2412.3913.9015.8518.30258.009.2010.3511.5012.7014.2516.2518.60玉208.239.4010.7011.9013.1914.9016.9219.20158.509.7010.9012.1013.3015.1017

18、.0019.40来108.8010.0011.1012.2513.5015.4017.2019.60小59.5010.3011.4012.5013.6015.6017.4019.8509.4310.5411.5812.7013.8315.5817.6020.10305.005.726.407.178.8610.6314.5120.15256.358.009.0010.4511.8014.0016.5519.40大205.406.457.108.009.5011.5015.2920.28157.008.459.7011.1011.2014.7017.2020.00107.208.709.9011

19、.3011.4014.8017.3020.20豆57.508.8510.2011.6011.7015.0017.7020.1505.806.957.718.689.6311.9516.1821.54平衡水分的影响因素粮油的吸湿性和平衡水分的大小随环境的温度、湿度和粮油品种的不同而 不同。同一种粮油,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平衡水分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对湿度一定时,平衡水分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温度和相对湿度都一定的 条件下,平衡水分因粮油种类和品种而不同。I .相对湿度的影响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水分与相对湿度的关系,虽然是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 增大,但并不是直线关系,基本上是一个“S”型曲线关

20、系。这种在一定温度下, 表示粮油吸湿性、平衡水分与相对湿度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称为吸湿等温线。II .温度的影响相对湿度一定的条件下,温度对粮油吸湿性的影响与对气体的吸附影响是 一致的。即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减小,平衡水分下降。III.粮种的影响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平衡水分的高低,就是粮油吸湿性能大小的具体表 现。在一定的相对湿度下,粮油吸附水汽的数量,主要取决于粮油化学成分的 性质和含量。粮油中的蛋白质和淀粉都是亲水胶体,所以含蛋白质、淀粉多的 粮油吸湿性强,在同样的温湿度下,平衡水分较高。而含脂肪等疏水成分多的 粮油吸湿性差,平衡水分较低。所以油料的平衡水分明显小于禾谷类。另外,同一粮

21、粒不同部位的平衡水分也不相同。如胚部的平衡水分就比胚 乳要大。(三)气流性1、粮堆气流的形成粮堆各部位及粮堆内外,常常存在温差和气压差,它们是形成储粮气流运 动的主要原因。由于粮粒的存在,粮堆空隙中分子运动阻力较大,加上粮堆常 处于相对静止、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所以储粮气体流动速度非常缓慢。在散装 粮堆中,气流速度只有0.11毫米/秒。所以,储粮气流又称为微气流。粮堆气流不但在运动,而且在运动中变化,它象一条运输线,不断向粮堆 送入或带出水分、能量、氧、二氧化碳及熏蒸毒气等物质。2、粮堆气流运动的一般规律 热核心粮气流。当粮温高于仓温23C时,粮堆中间部位的气体由于有较高的温度,作上升运动,周图

22、1围气体沿外围下沉,从而形成热核心粮堆气流。(见图1) 冷核心粮气流。当粮温低于仓温厂23 C时,粮堆中间部位的粮温较匕L Xy低,气流作下沉运动,周围气体沿厂卞厂,外围作上升运动,而形成冷核心粮图2堆气流。(见图2)3技二粮堆气流的运动,会诱发水分转移、粮堆结露等匕不利于粮食安全储藏的现象发生。在投药熏蒸时,什VTTf、 可利用粮堆的气流特性,选择合适的施药点(如热核 二 心粮堆熏蒸时,投药点设在粮堆中下部;冷核心粮堆淫、匕; 选择从粮堆上部投药),使毒气在气流的运载下,向技:上 整个粮堆均匀地扩散和渗透。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是影响粮油安全储藏的主

23、要因素,是粮食、昆虫和 微生物等生物成分生存的必要条件,可称为“生命三要素”。在粮油储藏过程 中,只要控制住其中一个因素,就能达到抑制粮油、储粮害虫和微生物生理活 动,实现粮油安全储藏的目的。因此,了解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 并加强管理,对于及时掌握粮情的变化和发展,采取积极、正确、有效的储藏 措施,确保粮油安全储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温度的变化粮油储藏中的温度包括外界空气温度、仓内空气温度和粮堆温度,简称气 温、仓温和粮温,通常称为储粮“三温”。正常情况下,“三温”变化的一般 规律是气温影响仓温变化,仓温影响粮温变化,粮温变化主要受气温和仓温变 化的影响。1、气温的变化(1)

24、气温概述气温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温度数量的表示法称为温标,是衡量温度高低 的尺度。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两种。摄氏温标是以纯水在标准大 气压下的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中间划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度,用“C”表示。华氏温标是以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为32度,沸点为 212度,中间划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度,用“F”表示。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换算关系为:C=(F32)或 F = C+32在仓储管理中,所使用的温标一般为摄氏温标。(2) 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 日变:气温在一昼夜间发生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日变最高值出现于 午后二时左右,最低值出现于日出之前。一昼夜间气

25、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 为气温的日变振幅,也称日较差。 年变:气温在一年中各月间发生的变化。年变的最高月通常出现于七、 八月份,最低月出现于十二月和次年一月份,沿海地区出现于一、二月份。一 年中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的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的年变振幅,也称年较差。气温的高低,受地理位置、季节、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2、仓温变化仓温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也有日变和年变规律。通常仓温日变的最高值 与最低值的出现比气温晚一、二小时,年变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出现比气温晚一 个月;仓温最高值低于气温最高值,仓温最低值高于气温最低值。因此,仓温 变化的日变振幅与年变振幅均较气温小,但也与仓房结构和通风情况有关。铁

26、皮仓和简易仓因导热系数大,隔热性能差,受气温影响大,仓温变化与气温变 化接近;以砖石结构为主的平房仓或地下仓,密闭性能好,受气温影响小,仓 温较稳定;此外,外墙刷白的仓温比不刷白的低13C。3、粮温变化正常粮温变化是指粮堆生物体的生理活动较弱,产生的热量较小,粮温的 变化主要受气温和仓温的影响。正常粮温变化主要受气温和仓温影响,但由于粮食是热的不良导体,粮堆 中空气的流动一般又很微弱,因此,正常粮温变化远远滞后于气温、仓温变化, 且日变振幅和年变振幅也较小。(1) 粮温的日变化粮温日变化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出现比气温晚二、三个小时以上,其日变 振幅较小(0.51C),且仅限于粮堆表层不超过30c

27、m深处,中、下层的粮温 日变化不明显。(2) 粮温的年变化粮温在一年中随季节气温的变化而周期性变化,其年变化的最高、最低值 的出现通常较气温晚一、二个月以上,且年变振幅小于气温和仓温的年变振幅。只是在季节转换时期,才会出现粮温与气温相接近的现象。在冬季,粮温一般下层中层上层,夏季则相反;而在春、秋季节,上层 粮温变化较大,同时粮温的最高、最低值又出现在相邻的上、中层。此时,高 温粮与低温粮相遇,空气的对流作用加强,湿热扩散使得水分容易在粮堆某一 部位聚积,可造成粮堆结露,严重影响储粮稳定。因此,在春、秋气温转换季 节,要加强粮情检查,尤其在秋季,更要勤检查,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粮面“结 露”。(

28、3)影响粮温变化的因素正常粮温变化除主要受气温、仓温影响外,还受仓房围护结构、粮油堆装 形式、粮油所处方位、粮堆生物体的生理活动、粮油入仓原始温度等因素的影 响。掌握粮温的正常变化规律,对于检测粮温、分析粮情、判断储粮是否安全 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仓房围护结构:仓房围护结构不同,储粮温度受外温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围护结构越大,越严密,隔热性能越好,粮温受外温的影响就越小;反之,所 受影响就越大。如高大平房仓,与矮小的土圆仓、简易仓、钢板结构立筒仓等 仓型相比较,其春暖后粮温上升缓慢,夏季的粮温也低得多;而在冬季,高大 平房仓的个别部位可能残留高温,使虫、霉繁殖为害。 粮油堆装形式:粮油堆装

29、形式常见的有包装和散装,堆装形式不同对粮 温变化的影响也不同。包装粮堆的空隙比散装粮堆大,空气对流作用强,受外 温影响较大。据试验,其春、秋两季的粮温每旬可升降45C。而散装粮由于 粮堆空隙较小,粮温变化较缓慢。 粮油所处方位:仓内不同位置的粮油温度也不同,一般规律是向阳面背 阳面。 粮堆生物体生理活动:粮堆中的粮粒、储粮害虫和微生物等生物体进行 呼吸作用,消耗营养物质,并向粮堆中释放热量。呼吸作用的强弱,释放能量 的多少又受粮油含水量、粮温、气体成分和粮质等条件制约。在一般情况下, 产生的热量较少,并通过热传递向粮堆外散发后,对粮温无太大影响。但在非 正常情况下,各种生物体旺盛的呼吸作用,产

30、生大量热量,又不能及时散发出 来而造成热量在粮堆中聚积使粮温显著升高,从而造成粮堆“发热”。 入仓原始粮温:不同季节或不同方式入仓的粮油具有不同的原始粮温, 入仓后的变化也不同。如秋粮入仓粮温比夏粮要低;烘干后未经冷却的粮油入 仓后,都具有较高的粮温,而且温度变化也极不规则。(二)湿度变化1、湿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湿度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即绝对湿度和 相对湿度。(1)绝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汽量称为绝对湿度,用“”表示,单位愚 / m3。在一定温度下,每立方米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限度的水汽量称为饱和湿 度,也称饱和水汽量,用“饱”表示。空气中容纳水汽量的能力

31、随温度的升 高而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水汽压力就越大,所以绝对湿度和饱和湿度也可以 用水汽压力表示,单位是“Pa”。不同温度下空气饱和水汽量与饱和水汽压见下表。空气饱和水汽量与饱和水汽压温度(C)饱和 水汽压 (Pa)饱和 水汽量(g/m3)温度(C)饱和 水汽压 (Pa)饱和 水汽量 (g/m3)温度(C)饱和 水汽压 (Pa)饱和 水汽量 (g/m3)-201041. 07848136. 33028378426. 981-191131. 17058726. 76129401028. 447-181271. 26969357. 21930424830. 036-171391. 37571

32、0017. 70331449831. 702-161521. 489810738. 21532476033. 446-151671. 611911488. 85733503735. 272-141831. 8821012289. 32934532637. 183-132001. 9421113139. 93435563039. 183-122192. 03212140310. 57436594941. 274-112402. 19213149911. 24937528443. 461-102612. 36314159911. 96138663445. 746-92852. 5481517051

33、2. 71239700148. 133-83122. 74116181913. 50440738650. 625-73402. 94917193914. 33841777853. 800-63713. 17118206515. 21742819956. 700-54033. 40719219816. 14343863959. 300-44393. 65820234017. 11744910162. 300-34773. 92621247418. 14245958365. 400-25194. 21122264519. 220461008568. 800-15634. 51323281220.

34、353471061272. 20006114. 83524298621. 554481116075. 70016565. 17625317022. 795491173579. 40027055. 53826335624. 108501233483. 20037575. 92227356925. 486100101325597. 400(2)相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汽量(即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量(即 饱和湿度)的百分比称为相对湿度,通常用“RH”表示。RH% = S饱 X100%式中:某温度下空气的绝对湿度(g/m3)饱一一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湿度(g/m3)相对湿度反映了空气中

35、实际含有的水汽接近饱和状态的程度,因此可直接表示 空气的干湿程度。相对湿度越高,表示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汽量与饱和水汽量越接近,空气就越潮湿,粮油水分越不易蒸发,如阴雨天;反之,则表示当时 温度下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与饱和水汽量相差越远,空气越干燥,粮油水分容 易蒸发,如晴天。影响相对湿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有两个:一是空气中实际含有水汽量(绝对 湿度)的多少,二是温度的高低。在同一温度下,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汽量愈多, 相对湿度就愈大,即同温度下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成正比关系。而在空气中实 际含水汽量相同的情况下,温度愈高,相对湿度愈低,即空气中实际含水汽量 一定时,相对湿度与温度成反比关系。仓储管理中

36、所用的湿度一般指的是相对湿度。2、“三湿”变化规律和温度相似,湿度也有“三湿”之称,即大气相对湿度、仓内空气相对湿 度、粮堆空隙中的空气相对湿度,简称气湿、仓湿、粮湿。(1)气湿变化大气湿度变化也有日变化和年变化之分。因为相对湿度与温度成反比,所 以气湿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即在一昼夜中日出前气湿最高,午后二时 左右最低。气湿日变振幅还同天气、季节变化有关,阴雨天日变振幅小或没有, 晴天振幅大,夏季日变振幅比冬季日变振幅大。但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夏季, 由于受到海洋带来的含有较多水汽的季风的影响,这种风在午后最盛,此时相 对湿度最高。相对湿度年变化,一般最热月湿度最低,最冷月湿度最高。但在

37、我国东南 沿海地区,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很大,从海洋吹向陆地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 汽,因此,湿度高于冬季,是高温、高湿季节。而冬季由于受西北地区干冷空 气影响,则属于低温、低湿季节。(2)仓湿变化仓湿变化与气湿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只是一日中比气湿变化的时间略迟,变 幅也小。但仓湿的变化并不完全取决于气湿变化,还受仓温变化、储粮含水量 大小及仓房防潮隔热性能的影响。(3)粮湿变化粮湿除表层受气湿和仓湿变化的影响外,粮堆内部的湿度变化,在静止状 态下受粮温和储粮水分的支配,在空气流动状态下则受空气对流和湿热扩散的 影响。在粮堆内部一般以低温部位及高水分部位湿度最大,而且其变化与水分 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38、。(三)粮油水分变化1、粮油水分的类别粮油中的水分,根据其存在的状态、性质及其与粮油结合的程度,一般可分为 游离水和结合水两种。游离水又叫自由水,存在于粮粒细胞间隙中或细胞内大分子、各种团聚粒 结构之间以及大、小毛细管内,是生化反应的介质,结合不牢固,因此,可随 着外界温湿度的变化而变化。结合水又叫束缚水,存在于粮粒细胞内,与淀粉、蛋白质等胶体物质的亲 水基团以氢键形式相结合,结合得较紧密,因此,不参与粮粒内部的生化反应, 一般温湿度条件下较稳定。通常所说的粮油含水量是指粮粒中所含游离水和结合水之和。经过充分干 燥后的粮油一般只含有结合水,储藏中很稳定。一般禾谷类粮食水分增加到 14%15%后

39、,明显出现游离水,储藏稳定性下降。2、安全水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以保证粮食安全储藏的水分,称为粮食安全水分。粮食 的安全水分与粮种和温度有关。同一品种,各地温度不同,安全水分标准也不 同,所以又称相对安全水分。在储粮实践中,安全水分具有重要意义。当粮食含水量高于安全水分时,粮食 的生命活动即显著趋向旺盛,粮食储藏稳定性下降;含水量只有控制在安全范 围以内,粮食才可安全储藏。根据粮食含水量、环境温度和粮油储藏的关系, 储粮可分为安全粮、半安全粮和危险粮等不同等级。 安全粮:是指含水量在当地安全水分标准以内,在正常保管条件下可安 全过夏的粮油。我省规定小麦的安全水分为12.5%,玉米的为13%,

40、水分在此之 内的小麦、玉米均为安全粮。 半安全粮:是指含水量略高于安全粮,能在气温较低季节短期储藏,而 不能在当地安全过夏的粮油。五月至十月份,小麦水分超过安全水分0.10.5% 以内,玉米超过安全水分0.61%为半安全粮;十一月至下年四月份,小麦水分 超过安全水分在0.61.5%以内,玉米超过安全水分在0.11%以内,为半安 全粮。超出以上标准为危险粮。 危险粮:是指含水量高于半安全粮,极易发热、霉变的粮油。 山东省主要粮油的安全储存水分标准储存粮油小麦玉米晚粳稻谷大米面粉花生果花生仁安全水分12. 5%13%15%15%13%9%8%根据实践经验,水分在14%15%的禾谷类粮食,在我国的冬

41、春季节中, 如无特殊原因,很少发热、霉变;水分在12%13%的禾谷类粮食,在夏、秋 季节中,同样也是安全的。3、粮油水分变化规律粮油水分增减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吸湿或散湿与周围环境进 行水分交换,二是粮油、微生物等生物成分的代谢活动产生的代谢水使储粮水 分发生变化。从整个粮堆水分变化情况分析,表层粮油水分变化主要受气湿和仓湿的影 响,粮堆内部水分变化情况比较复杂,主要有因储粮气流引起的水分转移,由 温差引起的湿热扩散,由于干粮、湿粮混堆引起的水分再分配以及由生物成分 代谢活动引起的粮油水分增加等。(1) 粮堆表层水分变化粮堆表层及外围水分随气湿和仓湿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规律同气湿和仓

42、 湿变化基本一致。在一天当中,粮堆表层5cm深处的粮油水分,一般是日间温 度高,湿度低,水分下降;夜间温度低,湿度高,水分上升,但总的来说,日 变化不明显。在一年中,粮堆表层不超过2030cm深处的粮油水分因地区不同, 随气湿的年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北方地区冬季温度低,湿度高,水 分升高;夏季温度高,湿度低,水分降低。但沿海地区夏季为高温、高湿天气, 粮油吸湿增水,而冬季属低温、低湿天气,粮油散湿降水。表层粮油水分年变 化的平均幅度约为1%2%,中、下层水分变化不大。根据上述规律,当外界气湿大于粮油含水量的平衡湿度时,应做好仓房密 闭工作,以防粮油吸湿增水;当外界气湿小于粮油含水量的平

43、衡湿度时,可进 行通风散湿,以降低粮油水分。(2) 空气对流引起的水分变化空气对流运动的结果,常常将水汽从粮堆的一个部位带向另一个部位或者 引起粮堆内外水分交换。由温差引起的热力对流,能使高温部位的水汽向低温部位转移,使低温部 位的粮油水分增高。例如,秋冬交替季节粮温较气温、仓温高,特别是热进仓 的夏粮,容易出现温差,中、下层粮温高于上层,形成热核心粮气流,粮堆内 热空气上升遇到冷的粮面就会使粮堆上层水分明显增加,形成结顶现象;而在 春季,中、下层粮温低,外围和上部粮温高时形成冷核心粮气流,则会发生相 反的对流现象,使底部粮油水分增高。在储粮实践中,春、秋季节转换时期, 要特别注意水分转移的情

44、况,即使是水分很低的储粮,由粮堆外围环境风压引 起的动力对流也能使储粮水分发生变化。利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降低粮油水 分,其实质就是以空气为载体,将粮堆水汽不断输送到粮堆外的过程;但通风 时机如果掌握不当,通风不均匀,也会使整个粮堆水分分布不均匀,致使局部 储粮水分增加。(3) 湿热扩散引起的水分变化粮堆内各部位的温度是不均衡的,常常存在温差。粮油水分能按照热传递 的方向而移动的现象,称为水分热扩散,也称湿热扩散。湿热扩散是造成粮堆 内部水分转移和局部水分增高的又一重要原因。因为粮温高的部位空气中实际 含水汽量大,水汽压力高,而低温部位的水汽压力小,根据分子运动规律,水 汽压力大的高温部位的水

45、汽分子总是向水汽压力小的低温部位扩散移动,结果 导致低温部位的粮油水分增加。湿热扩散造成的粮堆局部水分增高,常发生在阴冷的墙边、柱石周围和粮 堆底部及仓房背阳面。粮堆中冷、热部位的温差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湿热扩 散就越严重,甚至会造成粮堆出现结露现象,严重影响粮油安全储藏。据试验: 含水量9.8%的小麦,在20C的温差下经过两周,阴冷部位的小麦水分会增至 36.2%,最终引起发热、霉变,甚至发芽。在储粮中,湿热扩散和空气对流引起的水分转移往往同时发生,二者的作用混在一起,不易区分。但就其发生的基本原因而言,前者是由于水汽压力不 同,水分子任意扩散运动的结果,而后者则是空气密度的不同,空气对流运

46、动 造成的。(4)水分再分配引起的水分变化粮油通过吸湿和散湿作用使原有水分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水分再分配。 含水量不同的粮油混堆在一起时,水分含量较高的粮油向外散湿降低水分含 量,并在粮堆空隙中形成较高的湿度,而水分含量较低的粮油则通过吸湿作用 增加水分含量。水分再分配的实质,是粮油水分在吸湿与散湿作用基础上发生的一种吸湿 平衡现象。但由于受吸附滞后作用的影响,经过再分配后的粮油水分只能达到 相对平衡,原来含水量较高的粮油平衡水分始终高于含水量较低的粮油平衡水 分。(5)粮堆生物成分代谢活动引起的储粮水分增加粮堆中粮粒、微生物、储粮害虫等生物成分的呼吸作用能产生新的水分和 热能,特别是旺盛的代

47、谢活动常产生大量的湿、热,在粮堆内又不能及时散发, 从而导致粮堆局部水分增加,粮温升高,继而使生物体代谢活动更加旺盛,造 成恶性循环。局部水分增加,温度升高,又通过湿热扩散,影响其它部位储粮, 如不及时处理,最终将导致全仓储粮的发热、霉变。(四)粮堆气体成分的变化1、粮堆气体成分的组成特点粮堆空隙中空气成分的组成比例与正常空气不同,一般情况下,粮堆中氧气的 浓度比大气要低,二氧化碳的浓度比大气要高。氧和二氧化碳的存在及其含量 变化,对生物有机体的生理活动有着重要影响。这种生理活动反过来又影响到 粮堆空隙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组成比例。2、粮堆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在粮维生态系统中,粮堆内各种生物成

48、分的生理代谢活动,需要消耗氧并产生 二氧化碳,所以粮堆气体成分变化的总趋向是氧浓度逐渐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逐渐积累。但在一般储藏情况下,由于仓房围护结构的气密性有限,粮堆内外 气体不断地进行交换,氧浓度的降低和二氧化碳的积累,并不能达到抑制粮堆 内生物体生理活动的程度。只有当粮堆完全处于密封状态,才能保持高浓度的 二氧化碳和低浓度的氧。另外,粮温、粮油水分和粮种都会影响粮堆生物成分 的生命活动,从而影响粮堆内气体成分的变化。一般地,储粮温度高、水分大、 降氧能力强的粮种,粮堆生物体的生理活动旺盛,氧气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积 累迅速,易形成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的气体环境。在密封粮堆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分

49、布不同。由于二氧化碳比氧气重,因此 在密封粮堆中,从上到下氧浓度逐渐降低,而二氧化碳浓度则逐渐升高,形成 两个相反的浓度梯度。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一)粮堆结露结露就是空气中的水汽量达到饱合状态后,凝结成水的现象。开始出现结 露的温度叫“露点”。结露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出现温差,并达到露点。温差越 大,结露越严重。粮堆结露一般发生在季节转换或气温骤升骤降之时,以及粮 温变化较大的时候。另外,在梅雨季节,空气湿度较大,也会产生结露。1、表层结露多发生于季节转换时期。在秋冬季节粮温高 于外温,形成热核心粮气流,粮堆内部热空气上 升,遇到冷的粮面,便会导致结露,结露部位常 在粮面下530厘米处,其

50、中以515厘米的粮层 最严重,在春末夏初,低温粮进入高温季节,外 温高,粮温低,热空气与粮面接触,也容易引起 表层结露热核心粮堆2、粮堆内部结露主要是由于在粮堆内不同部位出现较大温差 造成的。由于粮堆内存在温差,在空气对流和温 热扩散的作用下,易使低温部位湿度增大,产生 结露。3、底层结露当粮温明显低于气温时,由于冷核心粮气流的作用,而引起底层结露。冷核心粮堆4、密封储藏的粮堆结露用塑料薄膜进行密封储粮,当薄膜内温度高,而 薄膜外温度低时,达到露点,易在薄膜内面形成结露,露水很容易浸入粮堆, 导致粮食发热霉变,这种情况应引起特别注意。密封粮堆时,应在薄膜与粮面 之间加一层铺垫物。粮堆可能发生结

51、露的情况多种多样,如夏粮入仓,粮温与地坪温差过大; 通风不合理;仓房日常管理不善等,都会造成粮堆结露。但只要掌握只有达到 露点才能结露这一规律,就可事先预防和避免。(二)粮堆结露的预测露点温度是预测粮堆结露的主要依据。因为结露不仅要有温差存在,还必须达到露点,才能结露,所以粮堆结露的预测实际上就是测算粮堆内外的露点。1、应用空气饱和水汽量估算露点在一定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量是个常数。当空气中实有水汽量达到饱和时, 便会结露。因此,可根据粮温和粮湿估算露点。例:当仓温(或粮温)为20C,仓内(或粮堆)相对湿度为74%时,求露点。(1)首先查饱和水汽量表,得出20C时的饱和水汽量为17.117

52、g/m3;(2) 计算20C,相对湿度74%时空气的绝对湿度;由公式 1-2 得:=饱 XRH% = 17.117X74%i2.667(g/m3)(3) 再查饱和水汽量表,当饱和水汽量为12.667 g/m3时,相对应的温度接 近15C,故取15C为所求的露点。即该仓粮油温度由20C下降到15C时,便 会出现结露现象。2、应用粮堆露点近似值检查表确定露点。根据储粮含水量和粮温,可从下表查到露点近似值。此表适用于禾谷类粮 食。例:某粮仓储粮水分含量为15%,粮温15C,查表即可求得露点近似值为 10C。这就是说,在储粮含水量为15%的情况下,粮温由15C降至10C以下, 即温差为5C以上时,便会

53、出现结露现象。露点与温差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即在粮温一定时,储粮水分愈高,其露点 就愈高,发生结露的温差就愈小,反之则愈大。所以,对高水分粮更应注意粮 堆结露。粮堆露点近似值检查表(C)见下页粮温(C)水分(%)1011121314151617180-14-11-9-7-6-4-3-2-15-9-7-5-3-1013410-201345789131346791011121424678101112131535689101213141635781011131415184681012131516172068101213151618192281012141517182021241012141617192

54、022232612141618202122242528141618202223242627301618202224252628293218202224262728303134202224262829303233结露温差(C)12 1410 128107867453421(三)粮堆结露的预防和处理1、粮堆结露的预防根据粮堆结露的条件,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止结露。(1) 入仓粮油水分要低:因为低水分粮油,即使温差较大也不易结露。(2) 要防止粮温骤升、骤降,尽量减少因温差造成的结露。如适时做好粮 堆的通风和密闭,对夏季入仓及过夏的高温粮,在秋冬季节应逐渐进行通风降 温,减少粮堆内外温差;在春夏季节要

55、对低温粮进行密闭,防止外界高温突然 侵入粮堆;对于烘、晒后的热粮或新出机的成品粮,应充分冷却后再入仓;常 温粮入低温仓储藏时,应分阶段将粮温逐步降低到与仓温相接近,才可入仓; 对于粮堆局部温度过高时,应及时通风降低温差,防止粮堆内局部结露。(3)干、湿粮应分开堆放:防止粮堆高湿部位的水汽因空气对流水分转移 引起粮堆局部结露。(4)做好铺垫和防潮工作:采用稻糠、麻袋、草帘等物料铺垫粮堆底部或 苫盖粮堆上表面和侧面,一可缓冲粮温骤变,二能吸收结露的水分,防止储粮 霉变,但应适时更换。2、粮堆结露的处理粮堆一旦发生结露,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对于粮面结露,轻者可翻动 粮面,散发水汽,翻粮时要尽可能翻

56、得深些,最好每隔12天翻一次。重者可 移顶曝晒或烘干处理。对于粮维内部结露或底层结露,可利用机械通风降温散 湿,或开沟扒塘,或倒仓处理,以免引起更大范围的发热、霉变而扩大损失。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储粮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是造成储粮发热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粮油籽粒和其 它生物成分(如害虫)呼吸代谢放出的热量。实验证明,在绝热环境中,粮食 种子发芽时的旺盛呼吸所放出的热量,也只能使粮温上升13C,所以改变储 粮环境条件,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预防粮食发热霉变的重要措施。(一)如何控制粮堆温度、湿度抑制微生物的发展在储粮微生物中,以中温性微生物为最多。中温性微生物是导致储粮发热 霉变的主角。中温性微

57、生物其最低生长温度为520C,最适生长温度为2040C。 由此,在冬季通风过程中,将粮温降至0C左右,气温回升前适时密闭粮仓,保 持低温状态,可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的发展。水是储粮微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因此,保持粮食水分在安全水分之内和 干燥的储粮环境是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极为重要的因素。绝大多数的储粮微生 物其生长最低相对湿度在80%以上。所以当仓内湿度较高时,应及时通风散湿。 而大气湿度较高时应及时密闭仓房。长期保持仓内湿度在65%以下,对抑制仓 内生物成分的生命活动和保持储粮稳定性都极为有利。(二)储粮发热霉变及处理方法1、发热霉变粮食在储藏期间,粮温出现不正常上升的现象称为发热。发热与霉变相

58、互 关联,往往相伴而产生。(1)如何判断粮食的发热 气温上升季节,粮温上升的幅度超过日平均仓温35C以上者;气温下 降季节,粮温长期不降,甚至反而回升的。说明已经或可能发热。 同一部位的粮温,与前几次检查记录比较,有突然上升的现象,或同一 部位,不同层次的粮温变化不符合正常粮层温度的变化规律,该低的反而高。 凡入仓时间,保管条件基本相同的同种粮食的仓房,个别层点粮温有显 著增高者。2、发热霉变的类型(1)局部发热霉变,指个别部位的发热霉变现象,常见于害虫群集区,自 动分级形成的杂质区,粮堆内湿热扩散形成的高湿区,漏雨部位。(2)上层发热霉变,粮面下30厘米左右深处粮层的发热现象。主要是由于 表层吸湿受潮,发生结露引起。春、秋季节易发生上层发热霉变。(3)下层发热霉变,粮堆底部的发热霉变现象。主要由于入仓粮食与地坪 之间温差过大,直接接触引起。(4)垂直层发热霉变,一般发生在靠近墙壁处或自动分级形成的垂直杂质 区。(5)全仓发热霉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