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中医药文化传承项目研究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193041187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滕州市中医药文化传承项目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滕州市中医药文化传承项目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滕州市中医药文化传承项目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滕州市中医药文化传承项目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州市中医药文化传承项目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滕州市中医药文化传承项目研究一、 扎实推进中医药的文化传承加强中医药古籍、文献、名家经验、民间中药单(验)方和技术的挖掘、整理与传承。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文化主题公园等中医药文化载体的作用,培育发展一批省、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和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打造具有滕州特色的、主题鲜明、氛围浓厚、遗产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以六进为重点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在中小学试点开展中医药教育,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学习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进学校、进家庭,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节等宣传普及活动,鼓励支持全市基层医疗卫生

2、机构的家庭医生提供中医药服务,普及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养生运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乡村;在机关、企业开展中医药保健讲座和中医药诊疗技术体验活动,宣传推广中医工间保健操,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进企业,努力营造学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融入鲁南四市中医药一体化发展。二、 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一)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具体数量截至2021年底,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773万个,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达732万人,均比2012年增长了近一倍。98%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可提供中医药服务,858%的家庭医生团队可提供中医药服务,每千人口中

3、医医院床位数达085张。(二)中医药领域的人才培养十年来,中医药领域建设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中医类国家医学临床研究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工程实验室。遴选培养249名岐黄学者和青年岐黄学者,1500名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万余名骨干人才,招收培养15万名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训16万名中医馆骨干人才。十年来,评选表彰三届共90名国医大师和两届共201名全国名中医,各地共评选出5000余名省级名中医。遴选建设81家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覆盖31个省区市;建设2万余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组建2300余人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队伍;中国公

4、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069%。(三)中医药的世界范围发展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与地区。世卫组织统计显示,目前113个成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30个成员国设立相关法律法规,20个成员国将针灸纳入医保体系,中医药海外中心和国际合作基地合作国家达88个。三、 中医药事业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一)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并进要继承中医文化,发扬中医特色,保护好中医传统老字号,也要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博采众长,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为中医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中医发展走上现代化和科技化的道路。比如如何让中医的望闻问切更有客观性,更有说服力,如何让中医的舌诊、脉诊有一个客观的、可视化的诊断,这个需要

5、这一代的新中医人利用好现代的科技,结合传统的中医,传承和创新并进,让中医实现现代化和科技化,走上国际舞台。(二)强化中医药的药材质量监管要让中药材的种植业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就要转变中药材的种植模式,建立道地药材基地,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要积极响应号召,提倡中药材种植业的绿色发展,加强中药材种植业的科学引导,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要提高中药材的质量监管力度,从种植到炮制,细化到每一个环节,药材无小事,对于不良商家要严惩,设立惩罚制度,药材的质量是中医疗效的基础,也是中医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三)培养高水平的纯正中医药医师

6、中医类高级院校提高入学门槛,从源头把控未来中医师的质量,严格规范中医课时,把中医经典划入必修科目,要求背诵全文,对中医药的古典文献要求熟读,重视古代汉语的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中医潜能,并且中医院校要重视临床实践的培养,中医是一门实践课程,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把跟师抄方纳入考试标准,提高临床实践的考核标准,严格要求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付诸于实践。四、 中医药发展对世界医学的贡献(一)中医药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中唯一没有被淘汰、完整保留至今、仍然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的只有中医学。中医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自然科学仅存的、没有受到历史进程冲击、没有被科学技术进步所影响,仅凭自

7、身在两千多年以前创造的理论体系和不间断的临床实践,不借助任何辅助检查手段,医者仅凭望、闻、问、切即可诊断疾病,通过汤剂、散剂、膏剂、丸剂等不同剂型让患者口服即可疗伤治病,这一套看似原始落后的方法,就是经历两千多年风雨沧桑的中医,是祖先为炎黄子孙和全世界人民馈赠的最伟大礼物,也是一项当之无愧、罕见的世界文化遗产。屠呦呦研究中药青蒿素防治疟疾,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是中医中药为世界人民健康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二)治未病是中医药对世界的贡献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发。这是中医很先进的一个思想,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

8、能形与神居,而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当中就谈到治未病。治未病实际上包括养生、防病、康复、延年益寿等诸多方面。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学在治未病方面,不仅有理念,更重要的是它有着丰富的理论和时间经验。如四季二十四节气的不同养生方法,食疗药膳等的诸多内容;经络、针灸、推拿养生保健的丰富经验等。其它如中医学在脑血管病后遗症和骨科的康复,在预防流行病传染病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延缓衰老和延年益寿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也同样是中医学的长处和优势所在。(三)中医学中的中药是中国给世界的宝库中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闻名世界的本草纲目不仅对1892种中药的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而且对于每一味中药产地分类、

9、形态、环境及有关自然知识都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后,流传至世界各地,在世界医药学乃至科技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它如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拾遗等都堪称中药学的瑰宝。从上世纪中叶左右,各国学者已对浩如烟海的中药进行了有效成分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黄连素是在中药黄连可以清热解毒、抑菌消炎的功效指导下出现的;青蒿素是屠呦呦在中医急救专著肘后备急方中的有关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启发下而研制出来的。至于其他一个更广阔的未知领域方剂组方的研究,更是中医学的一大优势和宝库,据不完全统计,仅古籍记载的方剂就有数万余种,如果在这个领域能取得重大成果,将会给世界医药学带来一个崭新的春

10、天。五、 中医药的功能和价值(一)中医药在抗疫中的重要贡献及缺憾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深度参与抗疫全过程,贡献了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方案,为全世界的抗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但是,尽管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有目共睹,却因其缺乏数字化、客观化的表达,效果评价困难、生物学机制不清,中医药始终存在说不清楚、讲不明白的问题,难以摆脱中医药不科学的质疑。中医药传统手工操作的医疗服务方式存在效率低下、质量得不到保障、规模化供给困难等问题,导致中医药学特色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不去,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始终没有搭上现代科技快车,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困局重重,步履维

11、艰。在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这一长期、重要、急迫且艰巨的历史重任面前,亟需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来解决中医药理念先进但手段落后的问题,用公认的科学研究证据向世界解读的抗疫良方。反观现代医学近百年飞速发展历程,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诊断和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并且正在加速从原来的传统医学、循证医学向智能医学转变。可以说,现代医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正是医工协同及其衍生的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中医药的发展也必须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没有多学科融合与工程技术介入,不可能把中医药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也必将创新乏力、停滞不前,为健康中国、科技强国作出贡献也将沦为空谈。(二)中医药价值功能的体现在科技部

12、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下,历经2年,近百位专家参加了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调研,数易其稿,并经评审通过后上报科技部和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已被批准作为十四五重大专项备选项目。目前时机已经成熟,并已经有了较扎实的基础,自2017年9月在昆明召开首届未来中医药论坛开始,经过5年多不懈努力,应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借助现代技术装备发展中医药,已成为行业内外高度共识,产业界热切期盼、寄予厚望。通过在广东、四川、江西、上海、天津、北京、陕西、辽宁等地的先行先试工作,融合创新的医工交叉学科技术力量正在聚集,部分省市开始构建中医药联合创新高地。特别是在以中国将帅摇篮黄埔军校闻名的广州市黄埔区成

13、立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集聚了中国中医药、大数据、集成电路、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等多学科领域优势力量,旨在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高科技跨界融合、强强联手,体现了中医药领域从未有过的多学科资源跨界融合,以及从未有过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六、 中医药的含义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中医药一般为中医学和中药学的统称。(一)中医学的含义中医学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一般以阴阳五行为理

14、论基础,通过四诊,包括望、闻、问、切,收集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然后选择和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采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按摩等手段,使人体恢复阴阳平衡的状态而康复。(二)中药学的含义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内容包括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药材的概念,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与方法;中药药性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中药配伍的目的、原则、中药配合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