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第一讲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192875741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4.3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针灸学第一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针灸学第一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针灸学第一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资源描述:

《针灸学第一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第一讲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针灸学第一讲针灸学第一讲 2019/10/6 2 You are all welcomed to attend the cours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2019/10/6 3 About Your Course Instructor?Chen Ji(陈骥):Jeanelle Msc,PhD specialized in evidence-based acupuncture and its clinical assessment,medical English s

2、upervisor:Liang Fanrong?Work:CDUTCM -Medical Englis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Responsibility:teaching,academic research,translating work 2019/10/6 4 Personal Information?Mobile phone:13541223045?QQ:787609647 中医主干课程体系 2019/10/6 5 经络腧穴学 刺法灸法学 针灸治疗学 针灸医籍选读 实验针灸学 针灸现代研究 2019/10/6 6 经络腧穴学 60%刺法灸法学 20

3、%针灸治疗学 20%Main contents 选修:54学时?14周行课 讲授+实验+复习+考试?平时成绩 30%点穴考试 10%期末笔试 60%2019/10/6 7?一、内经以前的文献 帛书:(脉书十一脉)?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有两种文本:相当于第6、7章?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针灸发展史针灸发展史 第一节 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阶段?二二、内经所载、内经所载 内经的成书标志着针灸理论的形成。内经对经络的阐述:?(1)阐述了十二经脉在人体的循行分布及其与脏腑器官的关系,经脉流注依次衔接,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2)阐述了十二经脉功能失调时所发生的病候。?(3)分

4、别论述了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皮部的分布与作用。?(4)阐述了十二经脉的标本、根结联系。?(5)阐述了人体中营、卫、气、血在经络内外流行散布的情况,以及对人体组织器官所起的营养濡润和卫外作用。?难经对经络学说的贡献难经对经络学说的贡献?难经原称八十一难,是对内经等古经提出各种问题进行解答。有关经络的问题特注重寸口脉诊、原气、奇经八脉以及问题特注重寸口脉诊、原气、奇经八脉以及对“是动”“所生病”的解释。三、内经以后文献三、内经以后文献 英文名称:disease of viscera connecting with the meridian 定义:脏腑病变延及所属经脉,反映于经脉

5、循行路线的病证?东汉末,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伤寒伤寒论论),是对内经、难经理论的继承,是对内经、难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经络理论的灵活运用,为后和发展,也是对经络理论的灵活运用,为后人树立典范。人树立典范。一、魏、晋及隋、唐魏、晋及隋、唐?现存的经穴专著以魏晋时皇甫谧编集的针灸甲乙经为最早,此书全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是汇集素问、九卷(又称针经,即今灵枢)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分类整理而成。第二节第二节 经络腧穴学术发展阶段经络腧穴学术发展阶段?在隋书在隋书经籍志中还记载有明堂流经籍志中还记载有明堂流注,明堂孔穴、明堂孔穴图等各种书名,可知当时有多种传本。杨

6、上善于撰注黄帝内经太素之外,又上善于撰注黄帝内经太素之外,又将内经与明堂孔穴的内容汇合编成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十三卷,十二经脉各一卷,奇经八脉合一卷二经脉各一卷,奇经八脉合一卷。2019/10/6 13 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所载即采自同一时期医家甄权(65 2年),并绘制明堂三人图,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彩绘经络腧穴图。唐代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时(762年)还引用过中诰孔穴图经,所载孔穴数较甲乙略有增加。宋代王惟一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共载354经穴。并铸成“铜人”经穴模型两座。元代,滑伯仁编著成十四经发挥。参考内经、难经、甲乙经、圣济总录等书对奇经八脉起止、循行路线、所属经穴部位及主病等

7、予以系统论述。明代,李时珍就奇经八脉文献进行汇集和考证,编著成奇经八脉考。清代,李学川著 针灸逢源,载经穴 361个。二、宋、元、明、清 经络总论经络总论?本章介绍经络、经络学说、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的生理功能、临床运用。?本章是经络学的导论,学习本章应重点掌重点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分布、循行、交接、气血流注规律,脉的分布、循行、交接、气血流注规律,奇经八脉的分布功能奇经八脉的分布功能,熟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特点、经络的生理功能、临床运用,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标本根结、气街四海。2019/10/6 16 经络的概念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

8、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载:“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灵枢经脉说:“经脉者,常不可见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2019/10/6 17?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它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与针灸学科的关系尤为密切。2019/10/6 18 经络学说是怎么形成的?

9、?针灸等刺激的感应传导现象的观察?腧穴主治功效的总结?气功“导引图”的出现?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2019/10/6 19 经络系统有哪些内容组成?经络系统有哪些内容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是由经脉与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及其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2019/10/6 20 经路径为大的直行的主干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网络为小的侧行的分支络脉:纵横交错,遍布全身,是经脉所分出的小支,较经脉细小。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

10、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络系统的概念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与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经络系统将人体的组织器官、四肢百骸联络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经气的活动,调节全身各部的机能,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使整个机体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经络系统中有经气的活动。所谓经气,即经络之气,概指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经络学说的概念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系统理论。2019/10/6 23 经穴图经穴图 表1-1 经络系统组成 参见P11 表1-1 一、十二经脉一、十二经脉 什么是十二经脉?“正经”是什么?(为什么十二经脉又称正经?)

11、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主干),故又称为“正经”。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 1.阴阳属性 消长 阴脏、内侧 三阴 太阴 前 阳明 三阳 阳腑、外侧 (内侧)厥阴中(侧)少阳 (外侧)里 少阴 后 太阳 表 2.脏腑隶属 脏阴经 举例:腑阳经 手循行至手 起止部位 太 前 循行路线 3.手足循行 阴属脏,内侧 缘 手上肢 肺属肺脏 所属脏腑 足下肢 经经脉 十二经脉体表循行图十二经脉体表循行图 十二经脉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体表分布规律?左右对称,纵贯全身。?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胸腹部,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躯干。?排列顺序:三阴 太阴 前 阳明 三阳 内侧 厥阴

12、中(侧)少阳 外侧 少阴 后 太阳 头面 特殊:踝上8寸,厥阴交叉至太阴后。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在体内与脏腑有明确的属络关系。其中阴经属脏络腑主里,阳经属腑络脏主表。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阴、脏、里 阳、腑、表 阴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阳 经 足

13、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经 属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属 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腑 络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络 腑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脏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人体的气血运行方向是一致的,有着按手足、阴阳划分的规律性。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是:记忆口诀: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表里阴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交接规律 肺大肠胃脾 心小肠膀胱肾 心包三焦胆肝 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记忆口诀:肺交大肠胃交脾,心交小肠胱肾宜,心包三焦胆传肝,肝肺循环不停息。表表12

14、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表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表 阴 脏(里)腑(表)阳 胸中交接 四肢交接 头面交接 太阴 手 食指端 肺 大肠 足大趾内端 鼻旁 脾 胃 心 中 手小指端 肺 心 小肠 足小趾端 目内眦 中 肾 膀胱 胸 中 无名指 心包 三焦 足大趾外端 目外眦 肝 胆 手 阳明 足 足 少阴 手 手 太阳 足 足 厥阴 手 手 少阳 足 足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顺序有一定的规律。经脉运行气血,而气血是通过中焦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水谷精微而产生,所以十二经脉气血源于中焦。?肺交大肠胃交脾,心交小肠胱肾宜,心包三焦胆传肝,肝肺循环不停息。?正如灵枢卫气载:“阴阳

15、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2019/10/6 35 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表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表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在体内,十二经脉除与六脏六腑有特定配属关系外,还与相关脏腑发生联系;在头身,十二经脉还与其循行分布部位的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络。临床上辨证分经、循经取穴,均以此为依据。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详见表 1-3。2019/10/6 38 咽上上腭与鼻相通的部位,亦即软口盖的后部,此处有足厥阴肝经通过。二、奇经八脉二、奇经八脉 什么是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共8条,故称奇经八脉

16、。奇经之“奇”有两个含义,一读为qi(音骑),指奇特、奇异,不同于一般的意思。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除任、督外又无专属穴位,且“别道奇行”,故称“奇经”。一读为ji(音基),单也。因奇经没有表里配合关系。?八脉中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其中督脉之“督”有总督之意。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任脉之“任”有妊养的意思。任脉循行于腹胸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之“冲”为要冲。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带脉之“带”为腰带。带脉起于胁下,绕行腰间一周。维脉之“维”,有维系、主持之意。2019/10/6 40?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至咽喉与任脉会

17、合。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相会。跷脉之“跷”有足跟、跷捷之意。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2019/10/6 41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的对比奇经八脉与十二经的对比 奇经八脉(奇:奇异,特殊)十二经脉 循环流注 无相互衔接及顺逆规律,不构成气血循环流注系统。有相互衔接及顺逆规律,构成气血循环流注系统。循行分布 没有一定的规律。有一定规律。脏腑配属 没有表里属络关系,与奇恒之腑(脑、女子胞)联系密切。有脏腑配属和表里关系 所属腧穴 除督、任二脉外

18、,其它六条脉的穴位都寄附于十二经脉。皆有本经所属腧穴。督脉 脊背正中 上至头面 (后正中线)任脉 胸腹正中 上抵颏部 (前正中线)冲脉 伴肾经 夹脐 口唇 奇经八脉的循行概况奇经八脉的循行概况 一源三歧 起于胞中 维脉 阴维:小腿内 下肢内侧 咽喉(合任脉)阳维:足跗外 下肢外侧 项后(合督脉)跷脉 阴跷:内踝下 下肢内 伴肾经 目内眦(会合)阳跷:足跟外 下肢外 伴膀胱经 上额 项后 带脉 环绕腰腹 状如束带 奇经八脉的循行概况 奇经八脉的功能作用奇经八脉的功能作用?沟通、联络十二经脉 统摄协调 督脉:手足三阳经交会于大椎“阳脉之海”总督诸阳 任脉: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中极“阴脉之海”总督

19、诸阴 冲脉:“血海”,“十二经之海”涵蓄十二经气血 带脉:约束联系纵行诸经 阴维脉:会任脉,联络各阴经,主一身之里(阴)主一身之 阳维脉:会督脉,联络各阳经,主一身之表(阳)阴阳表里 阴跷脉 主司下肢运动 阳跷脉 司眼睑开合(会于目内眦睡眠)?蓄积、渗灌十二经气血 调节 蓄积:气血旺盛时,奇经加以蓄积;渗灌:功能活动需要或正经气血不足时,渗灌供应。何谓“十四经”?奇经八脉中,除任督二脉各有所属腧穴外,其它六脉(冲、带、跷、维)的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脉与任、督脉之中。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专属腧穴与主治,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部分,故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三、十五络脉三、

20、十五络脉 什么是十五络?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其名称以所别出的经脉、腧穴名称而定名,如从手太阴肺经别出的络脉,称为手太阴络脉,十五络脉分布及作用十五络脉分布及作用 分 布 作 用 四肢:十二经之络 络穴(肘膝以下)相表里经 沟通表里两经 加 渗 补充经脉循行之不足 强 灌 前:任脉别络 鸠尾 散布于腹 沟通腹部经气 表 气 躯干 后:督脉别络 长强 散布于头,别走足太阳 沟通背部经气 里 血 侧:脾之大络 大包 胸胁 沟通侧胸部经气 经 孙络、浮络 难以计数,遍布全身 输布气血 四、十二经别 什么是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

21、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躯干内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是别道而行的正经。其名称以所别出的经脉名称为名,如从手太阴肺经别出的经别,称为手太阴经别,等。十二经别分布规律十二经别分布规律?离:在四肢肘膝以上从本经分离。四肢 头身(脏腑)向心性?入:深入胸腹腔,多联系表里脏腑。?出:浅出于头项部(体表)?合:与表里经脉会合 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 六合 阳经经别合于本经 上达头面 十二经别循行示意图十二经别循行示意图 阳经经脉 阴阳经的经别于腘中 阴经经别 阳经经别 阴、阳经别出于项部 阳经入于本经,阴经合于阳经 离 入 出 合 经别联系简图

22、十二经别的功能作用十二经别的功能作用 1、加强经脉表里联系,特别是加强了经脉与表里脏腑之 间的联系。2、补充经脉循行之不足 扩大经穴主治范围 足六经的经别多联系到“心”主治神志病 阴经经别合入于阳经而上达头面 治疗头面 加强阴经与头面部的联系 五官病变 其他 手阳明经别过“喉咙”治咽喉痛 足太阳“入肛下尻”主治痔疾 络脉与经别的关系络脉与经别的关系 络 脉 经 别 均为十二经脉的支别,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补充经脉循行不足,扩大治疗范围。性质 属络脉范畴“别行的正经”,属经脉范畴 分布 主外,浅行于体表,主要是加强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主内,深入体内,主要是加强躯干部表里脏腑

23、之间的联系和表里经脉在头面部的联系。从经脉上 分出部位 多从肘膝关节以下 多从肘膝关节以上 所属腧穴 所主病证 有 无 五、十二经筋 什么是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十二经筋皆隶属于十二经脉,并随所辖经脉而命名,如手太阴经筋等。十二经筋的分布规律十二经筋的分布规律?与其所辖之经脉的体表投影基本一致(尤四肢)?起于四肢末端,走向头面、胸腹(向心性)?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结 结聚多在关节、骨节突出及肌肉丰厚处,并与 邻近他经相联结。聚 手足三阴三阳分组结聚于头面、胸腹 散:在成片状的肌肉处经筋分散开来,多在胸腹。络:足厥阴经筋,总络诸筋(肝

24、主筋)十二经筋分布图示十二经筋分布图示 结聚多在关节、骨节突出及肌肉丰厚处 六阳结于头面 手三阳经筋聚于角(额角)足三阳经筋聚于頄(音:求 目下、颧骨部)六阴结于胸腹 手三阴经筋聚于贲(膈肌)足三阴经筋聚于阴器 络 散 十二经筋的功能作用十二经筋的功能作用 联结、约束 濡养、支配 筋肉关节 运动正常 六、十二皮部 什么是十二皮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十二皮部的分布如何?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的,也就是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分。十二皮部分布图示十二皮部分布图示 十二皮部的分布规律及功能作用十二皮部的分布规律及功能作用

25、?分布规律 “以经脉为纪”面状分布;布于体表,不入内脏,与络脉(浮络)关系密切。?功能作用 卫外保护机体,抗御外邪。(卫气)根结、标本的概念及意义根结、标本的概念及意义 根:根本、本源四肢末端井穴 本:树之根四肢(肘膝 腕踝)结:结聚、归结头、胸、腹 标:树之梢头面、躯干 部位在下,经气之所出 部位在上,经气之所归 四 肢 向心性 头 身 根 本 结 标 (源)(流)(经气运行特殊规律)意义:强调根、本部四肢肘膝以下诸穴的重要作用。气街的概念及内容气街的概念及内容 胸气有街气在头者,止之于脑。腹气有街气在胸者,止之膺(胸)与背腧。头气有街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 左右之动脉者。胫气有街气在

26、胫者,止之于气街(气冲)与 承山踝上以下。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 足阳明胃经穴: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极为承山穴。四海的内容及作用四海的内容及作用 部位 四海 输注腧穴 作用 上 下 脑 髓海 盖(百会)风府 神气本源 主持全身气血津液 膻中 气海 柱骨上下(哑门、大椎)人迎 宗气所聚 胃 水谷之海 气街(气冲)三里 化生营卫 冲脉 血海 大杼 上、下巨虚 肾间动气(原气)足太阳膀胱经穴:第1胸椎棘突下,下距后正中线1.5寸 四海、气街、标结的关系四海、气街、标结的关系 四海 气街 标结 脑为髓海 头气有街 头 膻中为气海 胸中有街 胸 胃为水谷之海 腹气有街 腹 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经络的作用经络的作用 (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三)抗御病邪、反映证候(四)传到感应,调整虚实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点:(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指导辨证归经 (三)指导针灸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