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二单元测试(认识论)new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192109859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认识论)new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认识论)new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认识论)new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认识论)ne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第二单元测试(认识论)new(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5届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试题姓名: 学号: 成绩: (只要努力就有希望,但是不努力希望永远渺茫!)1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这表明,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自觉选择性 D社会历史性2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3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2010年11月28

2、日召开的第一届基层党建创新论坛强调,要把基层党建创新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有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5“当数学原理用于现实时,是不确定的,当它们确定时,又不适用于现实”。这表明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与实践不具有统一性有的真理是确定的,有的真理是不确定的A B C D6为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减轻贫困、饥饿、疾病、住房不足以及环境退化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这表明A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

3、相对独立性 D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7在2011年“两会”召开之前,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广泛了解民意,听取群众呼声,积极酝酿建议、提案,为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咨政建言。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8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煤的使用价值的认识经历了“黑色的石头用来垒墙”、“能自燃是重要的燃料”、“能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学元素,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等的漫长过程。人类对煤的使用价值的认识过程,体现了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对同一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D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4、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上述材料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看,说明了: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物质决定意识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1“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头伸直或者略屈”这一手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含义:中国

5、和世界很多地方表达的是“0”或“3”;美英等国表达的是“OK、了不起”;突尼斯表达的是“傻瓜”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A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B善于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C从客观的现象出发 D学会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12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 B C D13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

6、越自身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 B C D14. (2013 重庆卷12)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7、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15.(2013 广东卷 35)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16、(2013 全国卷II 20)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

8、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A B C D17. (2013 四川卷 8)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 B C D18.(2013 江苏单科 31)正如当初无人

9、能预测1450 年的印刷术、1750 年的蒸汽机、1950 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 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这说明 A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D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19、(2013 广东卷 31)毛泽东说:“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真实更可靠 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好主意”的前提条件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

10、动力冥思苦索无助于“好办法”、“好主意”的产生 A B C D20. (2013 北京卷 26)图10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21.(2013 安徽卷 4)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A B C D22. (2013 浙江卷 29)十年前,科学

11、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 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 B C D23. (2013 海南单科 20)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 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

12、程性 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能够获得全部真理A B C D24、(2013 海南单科 22)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A B C D

13、25、(2014海南单科卷17)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这表明 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 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A B C D26、(2014海南单科卷2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唐朝诗人杜牧为此蹉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

14、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A B C D27、(2014上海单科卷23). 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真理是人们 A. 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 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C. 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8、(2014全国大纲卷30).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

15、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 B. C. D.29、(2014全国大纲卷27).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 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 B.

16、C. D.30、(江苏单科卷31).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 B. C. D.31、(山东卷35).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种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

17、认识过程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32、(浙江卷30).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未成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A. B. C. D.33、(新课标卷I 22)、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

18、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A B c D二、主观题(50分)1、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12分)2、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

19、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中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10分)3、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 “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20、”的观点。(6分)4、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在曲折中发展:在生产极落后的时代,认为人是自然的奴仆;而工业革命以后,又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今天我们明白了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201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中国的主题为 “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旨在动员人们思考绿色经济如何深入到日常生活,并以此带来关于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良性改变。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发展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0分) 5、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府(计划)和市场关系的历史。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国在对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是如何体

21、现这一过程的?(12分)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6分)认识

22、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4分2、“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中”,“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近年来,伴随着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浪潮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束缚人们精神的枷锁被不断打破,我们党逐渐形成了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等理念为核心内容的科学人才观。结合科学人才观的形成,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科学人才观的形成,是不断打破束缚、解放思想的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我们对人才观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

23、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深化对人才观的认识。26、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先行者,踏上了奔月的征程。我国从“嫦娥一号” 发射成功再到“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探月工程这一世界高科技领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本次嫦娥二号发射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剖析材料。27、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不断从生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推动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

24、论观点的?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ABBBBCCDADAC131415161718192021222324BBADDDACDADC25认识具有反复性。科学人才观的形成,是不断打破束缚、解放思想的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我们对人才观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深化对人才观的认识。26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明确嫦娥二号发射任务体现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次又一次的科学试验使人们对探月工程这一世界高科技领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国探月工程还处于不断发展中。27、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推动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体现了认识的反作用。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体现了认识是无限发展着的。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