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群体行为的基础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191118467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4.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6第六章 群体行为的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6第六章 群体行为的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6第六章 群体行为的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6第六章 群体行为的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第六章 群体行为的基础(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章 群体行为的基础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和分类一、群体的概念O 群体是一个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 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结合体。作为群体的一个显著的标志是群体内成员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联系并 发生相互影响。O 群体的特征1. 他们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互相制约。2. 他们思想上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感到他们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3. 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他们分工协作,贡献自己的力量。O 人们加入群体是要完成某种任务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有时二者兼而有之。1. 安全需要2. 地位需要3. 自尊需要4归属需要5权力需要6.目标实现需要

2、二、群体的分类(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口正式群体:正式文件明文规定,有固定的编制、明确的职责分工、具体的权力和义务、有,领导一 被领导”的形式,在正式群体中人们从事的是由组织目标规定的行动。口非正式群体:在正式群体之外自发形成的群体,它没有明确的组织,没有编制和特定的领导人, 不是以某种正式规定为基础,而是建立在相互好感,心理相容、同情、友谊、思想一致的基础上, 是个人友好关系的体现。口非正式群体的特点:1. 情感密切2. 传递信息迅速3. 信念一致4. 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5. 正负功能(二)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三)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四)参照群体(五)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六)利益型群体

3、和友谊型群体第二节 群体发展的阶段O 群体遵循着一种标准化的顺序进行发展,我们称这个序列为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但是对于那些 完成具体任务并有着明确截止日期的临时群体来说,它遵循着完全不同的模式。一、五阶段模型O 群体的发展过程遵循着五个明显的阶段:1形成阶段。群体在目的、结构、领导方面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成员们i摸着石头过河i土, 确定哪些行为能够被群体接受。2. 震荡阶段。突显内部冲突的阶段,抵制群体对个体施加的控制,由谁控制群体的问题上发生冲突。3. 规范阶段。发展了密切的群内关系,表现出了内聚力和认同感,对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4. 执行阶段。群体的主要精力从相互认识和了解进入到当

4、前的工作任务上。5 .解体阶段。为解散做准备。二、间断平衡模型O 用于有明确截止日期的临时群体O 这种群体并不遵循上面介绍的模型,它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活动序列:1. 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了群体的发展方向2. 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进行3. 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会发生一次巨大转变,转变发生于群体生命周期的中间阶段4. 转变激起群体内的重大变革5. 转变之后群体第二阶段的活动又会依惯性进行6. 群体最后一次会议的特点是显著加快活动速度第三节 群体行为的解释O 为什么有些群体比另一些群体更容易成功,这个问题包括了以下一些变量:群体成员的能力、群体规模、冲突水平以及成员为了遵从群体规范而承受的压力。施加

5、于群体 的外界条件一、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O 工作群体不可能孤立存在,它们是更大组织中的一部分,每个工作群体都要受到来自群体外部各 种因素的影响。1. 组织的整体战略。它规定着组织的目标,以及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组织所追求的战略会影响到组 织中各种工作群体的权力和资源的分配。2. 职权结构。决定着一个工作群体在组织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决定着群体的正式领导者和群体之间的 正式关系。3. 规章制度。组织通常会制定规则、程序、政策、工作说明书等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4 .规模。有些组织规模较大,盈利丰厚,资源丰富,决定着给工作群体分配的各种资源也很充裕,对 群体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5. 员工录用过

6、程。一个组织在员工录用过程中所使用的标准决定着该组织工作群体中成员的类型。6绩效评估和奖励体系。组织绩效评估方式及组织所给予奖励的行为都会影响到群体成员的行为。7 .组织文化。它规定了员工的哪些行为可以接受哪些行为不可以接受。8.工作的物理环境对群体行为有重要影响。二、群体成员资源O 一个群体可能达到的绩效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中每个人给群体带来的资源。(一)知识、技能和能力。通过评估成员个体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可以部分地预测出群体的绩效。成员的 能力可以使我们间接判断出他们在群体中能够做什么,以及工作效果如何。在高绩效工作群体中,人际交 往的技能很重要(冲突管理、协作性解决问题、沟通)。(二

7、)人格特点。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格特点更可能对群体生产率、群体士气和内聚力产生积极影响,这些 人格特质包括:社交性、主动性、开放性和灵活性。这些人格特质通过影响群体成员在群体内部的互动方 式从而影响到群体绩效。三、群体结构O 群体结构塑造着群体成员的行为,使我们可能解释和预测群体内大部分个体行为以及群体绩效。(一)正式领导。(二)角色。指人们对于在某一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人们需要扮演不 同的社会角色,要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关键在于弄清他现在扮演的角色。不同的群体对个体的角色要求不同。1角色知觉。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景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识和了解。2 .角色期待。在某个特定情

8、景中,别人认为你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如果管理层没能满足员工的角色期待,就会对员工的绩效和工作满意度产生消极影响;如果员工 没能满足管理层的角色期待,结果会是可能受到某种形式的处分甚至解雇。3 角色冲突。当个体面对相互之间存在分歧的多种角色期待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个体所面对的两个 或多个角色期待是相互矛盾的)心理学的模拟试验证明了个体学习一种新角色是非常迅速的。(三)规范O 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它让成员知道自己在特定情景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群体规范被群体认可并接受就成为影响群体成员行为的手段。O群体规范可能是正式规定的(成文的)也可能是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首例)。O

9、典型的群体一般有两种规范。分别是行为规范和绩效规范。群体想要调节的一种行为是人们在群 体会议中的参与程度。群体往往利用绩效规范来调节每个工人的产量和工作的时间。O 群体规范并不规定成员的一举一动,而是规定群体对成员行为可以接受和不能容忍的范围。O 规范与组织中规章制度不同的地方:它们大多不成文,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被群体成员所接受和执 行以后才能被认为存在。(四)群体压力和从众口群体压力:指在群体内,当个人的意见和多数成员的意见不一致时,会感到心理紧张,会感到有 一种无形的压力。它不同于权威命令,也不是明文规定的,而是一种群体的舆论和气氛,它对个 体心理上的影响和压力比权威命令还大,使个体感到不能

10、违抗,应保持一致才有安全感。口从众: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从众行为的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因此一个先 进或落后的群体就会影响到其个人行为。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一是倾向于舆论一致,这种压力容易窒息成员的独创性。二是容易导致群 体决策过程中的“群体意识”。(五)地位O 在理解人类行为方面,地位是一项重要因素。与其他成员相比,地位较高的群体成员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产生偏离群体规范的行为。他们比地位低的同伴更能抵制群体规范和从众压力。O重要的是群体成员相信群体中的地位等级是公平的,如果成员感到群体中存在着不公平现象,就 会引

11、起群体内的失调状态,并导致各种各样的群体行为。(六)群体规模口就完成任务来说,小群体比大群体速度更快,如果解决的是复杂困难的任务,大群体比小群体做 的更好。口大群体(成员超过12人)有利于获取各种渠道的信息,如果群体的目标是搜寻和发现事实,则规 模较大的群体更有效率。另一方面,较小群体在利用这些信息从事生产方面效果更好(7人左右 的群体在采取行动时效率最高)。口社会惰化指个体在群体中工作不如一个人单独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原因是:一种可能,群体成员认为其他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就可能降低自己的努力程度,这 样才会感到公平。另一种解释是责任扩散,由于群体活动的结果无法归结为具体某个人的作用, 个人

12、投入和群体产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不清,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贡献无法衡量时,活动的效率 就会降低。口成员为奇数的群体比偶数的群体更有利;5 7人组成的群体在执行任务时比更大或更小一些的 群体更有效。(七)群体构成O 大多数群体活动需要具有多种技术和知识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异质性群体(由相互差异很大的个 体组成的群体)可能拥有多种能力和信息,工作效率会更高。O 多样性带来了冲突,激发了创造性,导致了决策水平的提高。O 如果群体由经历十分不同的人组成,员工的离职率较高,因为成员之间比较难以沟通。(八)群体内聚力O 内聚力指的是群体成员间的相互吸引力,以及他们愿意留在组织中的程度。O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1

13、. 态度和目标的一致性2外部威胁3群体规模4. 奖酬体制 5班组的组合6与外界的隔离7. 群体的绩效 内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中所建立的绩效规范和目标。(如图:凝聚力与生产率受诱导影响的 结果)四、群体的互动过程O 群体互动过程对于理解群体行为非常重要。社会惰化现象表明了群体互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损失, 但群体互动过程也可能带来积极的结果即群体作为整体的产出可能大于群体成员个人产出之和。O (一)协同效应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个物质产生的作用之和。负向协同效应(社会惰化现象)。正向协同效应。如实验室中应用研究小组来完成工作任务,利用成员的多种技能从事一些个体

14、单 独无法从事的研究。(二)社会促进效应O 指在别人面前个体绩效水平提高或降低的倾向。研究表明,当别人在场时,个体从事简单的、常 规性的任务会更快更精确。如个体从事的是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复杂工作,别人在场可能会对绩效水平造成消极影响。O 一个人对某项任务非常熟悉,别人在场时可能做的更好;对于自己不太熟悉的任务,别人在场时 会降低自己的工作水平。因此对简单的任务进行集体培训,对于复杂的任务进行个别辅导,会使 群体互动过程收获最大化。五、群体任务O 群体规模和绩效的关系受到群体任务的影响。O 群体互动过程与群体绩效和群体成员满意度的关系受到群体从事的具体任务这一变量的调节和影 响。O 群体任务分

15、为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任务越复杂,群体从成员对各种方法的讨论中得到的收益就 越多,如果群体成员的任务相互之间依赖性很强,他们就需要更多的互动、有效的沟通和最低水 平的冲突,应该与群体绩效更为相关。六、群体决策(一)群体决策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 群体提供了更全面更完整的信息,综合多个个体的资源。2群体能给决策过程带来异质性,增加了观点的多样性,导致更高质量的决策。3.群体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缺点:1 .与个人单独决策相比需要更多的时间。2. 群体内部存在从众压力,导致不同意见受到不同压制。3. 群体决策受到责任不明的影响。(二)群体决策的两个副产品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1.群体思维:由于群

16、体中从众压力的影响严重抑制了那些不同寻常、由少数派提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 点,严重影响到群体绩效。(作为群体的一员,人们更愿意与群体保持一致) 建议:1)监控群体规模。当群体超过十人时,个体可能会更少感到个人责任。2)鼓励群体领导者扮演公正无偏的角色。3)任命一名群体成员扮演“吹毛求疵者角色”。4)激发人们对于各种备选方案的积极讨论。2. 群体偏移 在群体决策过程中,成员倾向于放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了上风,形成 了保守偏移,但是更多时候群体更容易向冒险转移。A 原因:1)群体讨论中成员越来越熟悉、融洽、更加勇敢和大胆。2)群体决策分散了责任,使任何人都不必最终承担后果,所以更冒险,导致决策最终失败。3)群体决策究竟是向更保守还是向更冒险方向偏移取决于全体成员在讨论时的倾向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