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地毯下的尘土.doc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18915639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地毯下的尘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地毯下的尘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地毯下的尘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地毯下的尘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地毯下的尘土.doc(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地毯下的尘土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2、分析p 米妮的形象,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3、理解美德的内涵,体会故事的深意。教学重难点:1、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2、理解应深化主题,并向生活辐射联络。教学过程:、活动导引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充满了神奇浪漫想象的文段。2导入新课。二、诵读活动1个人朗读、分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相结合,

2、诵读全文。2诵读要求与策略:文题是“地毯下的灰尘”,从全文看,这个题目有何深意?你在预习时对米妮这个小姑娘的形象已有了初步理解,请在诵读时进一步加深你的感受。三、考虑活动1学生活动要求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考虑读前老师提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2老师辅助策略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试着另拟课文标题,说说自己的爱好,以体会课文标题的深意。四、交流活动1关于标题的深意2米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活动方式五、品析活动1阅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圈出描写小姑娘勤劳的句子。2讨论交流3文中两次写小姑娘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六、总结活动1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米妮哪些

3、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向米妮学习。七、迁移活动1研究讨论除了勤劳与老实外,我们还应当推崇哪些美德?参考答案:同情、自律、责任。友谊、工作、勇气、坚韧、信仰、忠诚2专题探究:独生子女自律情况的调查探究方向:独生子女是否有自律意识?自律才能如何?在今天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谈“自律”是否过时?【以下为赠送相关文档】教案扩展阅读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纸船纸 船教学目的: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2、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诗歌的感情; 3、学习本诗后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培养安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诗歌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行来

4、到土城学习交流,同学们,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把土城最美的东西介绍给我们,要求用两句话表达,第一句直说最美是什么,第二句描绘特点。学生介绍,老师附和评点。二、自读,把握本诗主要内容。学生放声地自读课文二遍。询问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本诗有几节等问题,再齐读课文。按如下提示,在括号里填上一个表示人物动作形为的词,概括出每节诗的内容。完成如下板书:第一节:叠纸船;第二节:抛纸船;第三节:求纸船。托纸船寄思念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三、朗读讨论。诗贵在吟咏,假如你要表演朗读本诗,你觉得应该如何朗读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等,表演性的朗读一般是要配乐的,你觉得可以配什么样乐曲?四、范读播放纸船朗读带。播放前的要求:

5、学生自我比拟,或评说自己处理得不够好的地方,或评说范读中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也可指出其缺乏,要言之成理。再试读后,鼓励学生起来朗读。五、试一试,在活动中深化情感体验,并表达出来。借助详细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是本诗的写作特点。我们将课文提练一下,用一个比喻来表达,这一特点就非常明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是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满载了我的爱和悲哀。六、送给父母一份礼物。老师提供统一规格的纸请学生写出如今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如对父母之爱的理解、报答、期望等等。请学生交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马马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

6、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荣,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征服老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课文马是一篇怎样的文章?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化同情。全文可分两部分,第1、2节写人类驯养的马,第3、4、5节写天然野生的马。通过比照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

7、存状况。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大方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驯良。它们不但屈服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存地奉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效劳。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场,以承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马本来是什么样的动物呢?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

8、气”,被赋予“强壮、轻盈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分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互相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美”,有高贵姿态。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场,以承受束缚而告终”?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场”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承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承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狼狼教学目的:

9、1.掌握生字生词。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构造。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教学设想: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知识引路。老师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部分,从熟读到理解,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理论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根本方法。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分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本文可用两课时进展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构造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

10、生的活动为本,老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3.复述故事大意。教学过程:1.知识导入。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这两点又以语言障碍为主。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开场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2

11、.关于课文。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挖苦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_、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这一部分主要由老师讲授。3.认读课文。1老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参看注解,划出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小声默读一遍。2学生发问。除注解以

12、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老师当堂解决。4.朗读课文。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第二遍:要求大体顺畅。第三遍:要求读出语气。每一遍,老师均有讲评。5.默读课文,准备复述。老师给三五分钟让学生再默读识记,要求能大体复述故事情节。6.复述课文。找三个学生复述,每一次复述都有不同的要求,老师要作出讲评。第一次,找中间程度的学生,让他看着课文复述,实际上是对着课文口头翻译,大体译对即可。第二次,找中间偏上学生,要求对着课文较为准确地翻译。第三次,找上等程度学生,背着课文复述,要求不遗漏主要情节。7.掌握生字词。在这三次复述过程中,其他学生主要熟悉古今不同意义的字词。老师随订正随理出掌握的主

13、要词语。拟挑出常用的、比拟容易掌握的单音词,随讲随写黑板,让学生笔记,以便复习掌握。常用字词: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止:有两讲上述的生字生词要入文作出准确解释,可让学生当堂翻译原句,不要只是单个记词义。另有两个词用的是引申义,书上有注释,老师可略加提示,学生懂得文中意思即可,不必深究。这两个词是: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其它不管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布置作业:1.按照记叙的顺序,看看本文表达的故事可分成

14、几个部分,用一个词或词组给每个部分作出概括。2.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一个自然段。3.考虑练习一。4.做练习二、三,答案做在书上。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串讲课文。2.理清顺序、掌握构造。3.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教学步骤:本课时不单独检查作业,将此过程溶入教学的相应环节中。1.串讲课文并理清叙事顺序与构造。1本文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表达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照自然段的顺序来串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完好地表达这个故事的。老师串讲,遇到上节课列出的重点词语可提问学生,归纳时也先提问,后订正。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

15、两个字适宜?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假如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再看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3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好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开展和结局的全过程。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开展,哪是高潮,哪是结局呢?关键在于高潮和结局都集

16、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开展。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可见怎样划分高潮的结局,应该以文章本身的情况为准。4文章还有第5段。先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2,让学生念自己的译文,老师订正并讲评。这最后一段假如也用两个字概括,与上面组词形式一样,应是“狼”呢?可用“评狼”二字概括。5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6本文的整体构造应该怎样认识?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议论。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时的主体部分,包括串讲、理顺序、明构造。每一个进程均有板书,随讲随写。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

17、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此处势必出现分歧意见,可让双方争论,老师不早说明倾向。统一认识如有困难,老师可进一步提问,给予某种暗示。2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终究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英勇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结论:应是后者。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根据:标题。以“狼”为题,表达出作者的着眼点。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心、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说明落脚点是在“狼”。由此可知,屠夫在

18、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英勇。3当然,应该认识到,人和狼的搏斗,矛盾的双方是不能缺少的。狼毕竟是被人战胜的;狼的“变诈几何”,是以人的机智英勇为条件的。归纳时应将人和狼结合起来认识。中心意思:本文说明狼无论怎样贪心、狡诈,在英勇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归纳不应是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概括。4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终究比喻的是什么呢?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权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权力。这点,学生可以自己去体会,不必深究。3.词语与

19、练习。订正练习二、三。练习二:1、2、3句各是前三个段的尾句,写的是狼的贪心凶残;4、5、6句集中在第4段,写的是狼的阴险狡诈。练习三:此题放在第二册较难,不必要求详细确切掌握。可大体讲明:这六个“其”都是代词。现代汉语代词有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代什么要看上下文。这里主要看上文,即从上文中去寻找相应的人或事物。1句中,代狼;2句中,代麦场;3句中,代柴草堆;4句中,代柴草堆;5句中,代屠户;6句中,代狼。布置作业1.熟读背诵课文。信息反应: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包拯包拯教学目的:1、顺畅朗读,理解人物,分析p 概括段意。2、理解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明等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整体感知

20、课文,分析p 人物性格、品质。难点:文言词句的分析p 讲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大家对包公这个人物再熟悉不过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的传记。二、全班齐读课文,列出生字三、串讲课文1、第一节解词: 知,主持,掌管。 诉,告状。 第,尽管。寻,不久。 何为,为什么。 惊服,震惊,服气。 指名朗读并翻译。简析:这一节写包拯为官机智。文字简洁、生动,几十个字就交代了智服盗贼的过程。2、第二节解词: 徙,调职。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 遗,送。才,仅仅。 岁,一年。 指名朗读,同桌翻译。简析:这一节写包拯为官清廉,他煞住了利用端砚以遗权贵的不正之风,而

21、且带头不受端砚,岁满不持一砚归,表现了他廉洁的作风。3、第三节解词: 使,出使。 谓,告诉,对说。 诱,引诱,诱惑。刺,刺探。 遂,于是,就。 全班朗读,指名翻译。简析:写包拯出使契丹,面对契丹典客的带有挑衅的质问,包拯反唇相讥,严词反问,不辱使命。4、第四节全班朗读解词: 召,召令 权,姑且,暂且。 敛,收整,约束。惮,畏惧。 径,直接。 造,到,往。陈,陈述。 曲直,是非。 指名翻译。简析:通过写贪官污吏、皇宗国戚对包拯的惧怕,百姓对他的赞扬之声,从侧面表现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的可贵性格。5、第五节解词: 恶,憎恶,讨厌。 苛刻,待人狠而刻薄。 敦厚,待人忠厚温和。未尝,不曾。 推,推行,

22、施行。 务,追求。苟,随意。 悦,取悦。 从,听从。志,意志。 假设,和。 指名朗读并翻译。简析:写出包拯的鲜明性格:克己奉公,品行端正,诚信待人,身居高位而不豪华。他对子孙为官者的告诫,掷地有声,表现出他的无私。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请同学复述故事内容。2、全班齐读课文,要求顺畅,正确句读。3、讲评考虑题一。4、考察翻译准确与否,请数名学生逐段翻译课文。二、分析p 本课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1、 提问:第一节写了包拯破获割牛舌案件,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讨论答复:写出他的聪明机智,语言非常简洁,运用了人物的语言描写来表达人物性格。点拨:包拯的两句话很简单却给人留下丰富的

23、想象空间,回味无穷。第三节也是通过人物语言突出人物巧言善辩,不辱使命的性格。这些都是正面描写。2、 提问:第四节与其他段相比,有什么特点?讨论答复:这一段写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写他为官刚正不阿,这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的。3、 小结:全文五节,每段重点写人物的一个性格特点,有详有略,文中有正面描写:1、2、3、4节;有侧面描写:第4节。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鲜明性格。作者把概括描写第2、4、5段与详细描写第1、3节结合起来,互相配合,富于变化。三、本课小结这篇文章通过写包拯的典型事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形象。写人离不开写事,写事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效果更佳。初中七年级下册语

24、文教案:斑羚飞渡斑羚飞渡斑羚飞渡教学目的及重点 1、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表达与详细生动的描写。 3、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描写了动物世界极其悲壮的一幕,故事惊险,扣人心弦。文章通过描绘一群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热情赞扬了它们可贵的种族精神和整体精神。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不必深敲细推,逐句讲解。宜在整体阅读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如何细致描绘飞渡场面。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并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 教学课型及课时 1.自读课 2.一课时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25、1老师范读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诵读老师、学生质疑释疑学生感悟。 (讲解: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本课的关键。在此根底上,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来的疑问,老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化讨论。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媒体设计 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2录音机:伴奏带。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意的卡片各1张,共五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 找一名学生生动地复述斑羚飞渡这个故事

26、。 复述指导:复述是口头表达的根本功,进展此类训练,有利于进步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阅读课文时,把难记的内容和其他一些难记的词语画出来,强化记忆,就可以少花时间,又能复述清楚。复述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之处。老师注意引导。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1文中的这些斑羚没有姓名,这只斑羚,那只斑羚,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明确:作者注意分类起了名目,又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表达了。分类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轻斑羚小斑羚等,个体的名目有镰刀头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表达得清清楚楚。这一点看似小事,其实在写作上很重要。 2.在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的印象最为

27、深化?为什么? 明确: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并自由发言镰刀头羊,因为它成功地指导了这次飞渡。 3.镰刀头羊是怎样指导这次飞渡的? 明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路学生阅读后答复 可采用范读或指名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和思想感情。 4.镰刀头羊“悲哀地学了数声”,如何理解此时头羊的心理? 在危难时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视着这只头羊,而头羊沿着悬崖巡视一圈之后,知道前面是绝路,而后面又有狩猎队的追击。头羊一时想不出拯救这群斑羚的方法,只好仰望苍穹,悲鸣数声,表现了内心的绝望。 5.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的行列,后来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队伍里了? 明确:斑羚群分为两拨之后,头羊发现老年斑羚那拔少十来只,

28、为了使自救方案获得成功,必须使两拨斑羚数量一致,于是头羊从年轻的行列走出,归入年老的队伍中,其他中年斑羚也随着归入年老的队伍中,然而,选择老年斑羚那拨,即是选择了死亡,因此头羊“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表达了它沉重而悲壮的心情。 6.在你的心目中,斑翔飞渡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充满感情的给大家描绘一下。 明确: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斑翔飞渡的情景,是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的道路。“坦然面对死亡,为

29、的是群体的衍生,这是一种至高至上的境界。井然的秩序,坦然无私的等待,更令人叹息不已,肃然起敬。“我没有想到”这确实是始料不及的,不能不令我们这些万物灵长的人类感慨不已,赞叹不已。从“竟然”“沉着”“心甘情愿”等词语中,我们不难发出作者浓郁的溢美敬重的情感的流露。 7.镰刀头羊的结局如何?你对镰刀头羊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是褒还是贬?请把你的真知灼见说给大家听一听。 明确:学生阅读后答复 8.找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句子,阅读体味:课文中屡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明确: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

30、虹。结合上下文语境细心推敲体会,不难发现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开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方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衬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9在这群斑羚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迫切学习的金子般的东西呢?目的在于组织讨论文章的主题 明确:学生讨论、探究,老师适时引导面对种群的灭绝,这群进退维谷的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它们的智慧、才能,胆识,特别是沉着镇定,舍已为人的情操,可贵的整体精神,为自己、也为人类唱响了一曲悲壮的生命赞歌,放射灿烂无比的人生光荣。 10.结合你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学

31、习完本文后的感悟。 明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以及作文思维才能,即选择生活中的题材,表达某一个道理或某一种感情。老师讲一个感人流泪的故事完毕全文 布置作业 打出投影片课下把你的感悟整理一下,写下来,字数300字左右,然后同学们自由交流,看谁写得好。教学设计B:教学目的 1.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表达与详细生动的描写。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以斑羚导入新课。 2 齐读“自读

32、提示”,整体把握文章的根本内容。 3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勾画出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生字 :斑羚 对峙 蹿跳 斑斓 骚动 娴熟 悲怆 生词 :对峙 飘渺 眼花缭乱 心甘情愿 进退维谷4 细读全文,生动地复述这个故事。 复述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之处。 5 熟读全文,结合复述的内容划分课文构造层次。 第一部分12交待了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的绝境上。飞渡前 第二部分316写镰刀头羊带着种群用牺牲老的一半,换取小的一半生存的方法。飞渡时 第三部分17写镰刀头羊悲壮的走向死亡。飞渡后 6 品读全文,考虑以下问题。 1 文章从哪可以看出斑羚已陷入绝境? 2 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的斑羚此刻会是怎样呢?

33、镰刀头羊表现如何?文章重点抓住哪些进展描写? 3 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4 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体会:课文中屡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5 找出文章议论抒情的语段,作者的思想感情怎样? 6 讨论本课的中心思想。 点拨: 1 文章开头设置了悬念,“逼”“伤心”等字可看出。第二段中形象的比喻对山的,斑羚的跳跃才能等可看出斑羚群已无路可逃。 2 文章从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方面,重点刻画了镰刀头羊的形象。 3 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了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

34、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表达。表达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4 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它的作用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开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方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衬托飞渡的气氛,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5 议论抒情的语段,表达了作者浓郁的溢美敬重之情。 6 本文通过对斑羚的细致描写,热情赞颂了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歌颂了斑羚的身上所表达的可贵的整体精神。 7 作业布置。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练习 1课后习题二 2、复述课文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

35、案:木兰诗一、解题。简介这首诗产生的年代和木兰其人(见A式“解题”条)。二、正音、解词。见A式。三、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后讨论这首诗的民歌特色。步骤是:(1)老师范读后提出问题: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跟前一个单元里的文人诗歌有什么不同?(2)学生齐读一遍后答问。(3)根据学生答问情况再提问,再齐读全诗,进一步认识民歌的叙事手法。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应擅长因势利导,将学生点滴认识加以集中,必要时也可作补充。下面是讨论后小结的要点(加点的字可板书),仅供参考。诗中大部分都是口头语,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如“阿爷无大儿”两句、“可汗问所欲”四句、“同行十二年”两句,跟平时说话并无二致,可见民歌是人民群众的口头集体

36、创作。也有个别书面语句如“万里赴戎机”四句,这是诗在流传过程中经文人修改、润色的结果。民歌叙事常抓住重点加以铺排,铺排的方法很多:排比:如“爷娘闻女来”六句、“东市买骏马”四句。复沓:如:“问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辞”八句(复沓跟叠句的区别是:叠句不换字,而复沓可以更换个别词语。) 顶真(又称“联珠”):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说明以上关于修辞的说明,可能有争议,但不宜在课上争论,因为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记诵和理解民歌叙事的铺排手法,至于属何种修辞,可以放在课下讨论。民歌的根本形式是四句一节,偶然也有六句一节的。本诗共14

37、节(可让学生自行划分,除第8、11、12三节各6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民歌中有三种根本手法:表达,称“赋”;比喻,称“比”;由一事物(往往有详细的形象)引出此题,称“兴”。(可让学生先分析p 开头两句和结尾四句,提出“兴”和“比”;再说中间这就是“赋”。) 说明这个环节要着眼于诵读,知识不宜细讲,重点是讲铺排,因为它涉及全诗句数之半,熟悉了这些诗句,背诵的速度必能增快。四、诵读练习。步骤是:(1)归纳各段大意,再合并为四大段,分段进展背诵练习;(2)每段先齐读,再以点拨方式作诵读指导,然后自由练习背诵;(3)检查背诵。下面只写出诵读指导的要点。总提示:叙事诗的人物形象是在情节开展的全过程

38、中逐步显现出来的,诵读叙事诗应把握两点,一是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二是情节开展的节奏。关键在于感情的投入,视故事中的种种图景如在眼前。第一段(第1至4节):木兰决定代父参军。要先设想这个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达后的困难处境。前两句写木兰平日在家劳动的情形,应读得缓慢些,读后作稍长停顿。为什么?(要让读者想象她不仅勤劳,而且技巧娴熟。) “不闻”谁“不闻”呢?(父亲)这是木兰见到“军帖”之后,出现了不寻常的情况:停机而叹。父亲感到奇怪这正是情节的开端,当轻声徐徐而读。读完,径直接读“问女”二句。木兰答父问的基调是深沉的,但其间又有变化。木兰本有所思,为什么偏要说“无所思”、“无所忆”?(宽慰老父)“昨夜

39、”一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忧家)如此消沉的诗句该怎么读呢?(低而缓)到段末,感情有变化吗?(转为坚决)“愿为”两句应当读得恳切些。至此,木兰已说出自己的打算,可是父亲(还有母亲、阿姊)同意吗?(同意)但诗中不提,这是一次“跳跃”。为制造悬念,读后可作稍长停顿。第二段(第5至7节):木兰置办战具后奔赴战场。要设想青年人纷纷置办战具的热烈图景和北方广阔原野的画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头脑里出现木兰策马飞奔的英雄形象。“东市”一句是承上文“市鞍马”而来,但中间又有“跳跃”,该怎么读呢?(要突然振起)下面三句呢?(要加快节奏)为什么?(军情紧急,刻不容缓。) 第6、7两节既有叙事,又有抒情,

40、诗中是怎样表达万里征途的?(辞爷一宿黄河;辞黄河一宿黑山,两天就走完了,概括得多好。)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思亲;向往战斗)“黄河流水鸣溅溅”给人怎样的感受?(悲壮)“胡骑鸣啾啾”呢?(战斗的激情。) 表达和抒情二者哪一件为主?(抒情)思亲和向往战斗二者哪一种为主?(向往战斗)可见,这段当用抒情的调来读,既坚强又柔婉。第三段(第8至10节):十年战斗生活,入朝受贺,辞宫不就。这三节课本原作两段,有两个场面。读第8节,要设想出“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杜甫后出塞其二)的图景;读第9、10节,要设想出朝廷庆功盛典的情况。(李白诗句“隐隐五风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

41、云烟”可资参考。) 朗读前还要解决一个问题:诗中写十年战斗生活,为什么只写战场夜景而不写木兰作战中的表现?目的是通过两处侧面描写(“策勋十二转,恩赐百千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以看出,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战士,都把木兰视为出类拔萃的战斗英雄。这样,木兰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中就变得更加鲜明了。“万里”两句写木兰到战场后回忆此番行军历程(上文“闻燕山胡骑鸣”说明已到战场),读时须有苍凉大方之感,中速。“朔气”两句概括了木兰十年战斗生涯,宜用悲壮腔调读,引发听者的想象,用慢速;然后急转直下,读“将军”两句,可加快速度。“归来”四句,由庄严转为热烈。“可汗”之问要读得亲切,木兰答语要读得朴

42、实无华、自然平易,才能再现女英雄的本色她只是代父为国效力,毫无居功之心。第四段(第11至13节):家人亲切欢送,木兰恢复女儿妆。要设想出家人迎接的详细图景:理红妆、杀猪宰羊,当在“出郭”之前;出郭相迎的岂止爷娘?姊、弟、乡邻必当一同前往。还要设想木兰家中居室的分布状况。诵读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其间亦略有变化。家人欢送一节要有喜庆的气氛,节奏最快。木兰一到家,就是一副天真的女儿情态,节奏稍稍放慢,宜轻声读,以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和对女儿妆的喜欢。读到“贴花黄”,应作一顿,为高潮蓄势。“见伙伴”一节是全诗高潮,首句说木兰,宜读得平缓,至“惊忙”要突然振起;伙伴语的重音在“十二年”“不知”上,“

43、十二年”后应作一顿。歌者赞辞(最后一节) 前三句都是铺垫,最后一句才是正意所在,语调当由平缓开展高昂。“安能”句本可写作“安能辨雄雌”,但这样写语意就平淡无奇了,加上“我是”二字,才能表达出歌者对木兰的崇敬感情;此句当读得字字明晰,掷地有声,切莫“吃掉”其中任何一字。五、分析p 木兰形象。1让学生想象木兰形象前后的变化。拟将课文分三个部分让学生口头描绘,凡合理的想象都应加以肯定。以下要点仅供参考:(1)参军前的木兰(第1至4节):是一个勤劳英勇的少女,平日除织布而外,也练习骑马射箭,“褰裳逐马如卷蓬”;她关心国家大事,体恤父母的困难;她代父参军,是经过反复深思的。(2)参军后的木兰(第5至10

44、节):木兰穿上戎装,横刀跃马,英姿飒爽,与男儿无异。在行军途中,她走马如飞,“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夜晚宿营,她既思亲又渴望参加战斗,心潮澎湃如黄河流水。在战场上,她左右驰突,剑动而敌奔,“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在朝廷的庆功会上,她颜色平易,毫无居功之心,深得天子喜欢,她只向天子陈述自己惟一的愿望:要回到父母身边。(3)到家以后的木兰(第11至13节):她生活在一个充满亲情的家庭里,她换上了女儿妆,照旧是父母膝下活泼得意的女儿。2让学生说说这首诗千余年来脍炙人口的原因。要点有二:木兰是人民群众理想中的英雄,她在祖国平安受到严重威胁时挺身而出,替父参军,这种勇毅的精神受到世世代代人们的敬重;尤其重要的是,她英勇作战,战功赫赫,不是为了贪图官爵,而是视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她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木兰又是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在征兵令下达后,她为父亲年老又无大儿而停机叹息;在行军途中的夜晚,她回忆起爷娘呼唤自己的亲切声音;在庆功会上;她却急于回到故土的土地上,跟家人团聚,跟故土人民一同过和平劳动的生活,如此美妙的感情在世世代代人们的心中也能引起强烈的反响。六、解释诗中的“互文”。内容见A,可依次提出,让学生作答。七、留作业。1纯熟地背诵全诗。2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编一段故事,木兰在战场上木兰在回故土的途中木兰到家第二天第 37 页 共 3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