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经管类考试大纲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892631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673.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微积分经管类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微积分经管类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微积分经管类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微积分经管类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积分经管类考试大纲(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201409 修改)一、考试目的 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规律的科学。通过考试,使同学们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相互转化的方法和规律,具有基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短线式、缩简式、键线式 1.4 共价键 1.4.1 共价键的形成 Lewis 结构式、价键理论、轨道杂化(sp、sp2、sp3 杂化)

2、1.4.2 共价键的属性 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诱导效应 1.4.3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均裂(产生自由基)、异裂(形成正、负离子)、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 1.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 1.6 酸碱的概念 1.6.1 Br?nsted 酸碱理论 Br?nsted 酸、Br?nsted 碱、共轭酸碱 1.6.2 Lewis 酸碱理论 Lewis 酸、Lewis 碱 1.7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7.1 按碳架分类 脂肪族化合物、脂环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 1.7.2 按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 第二章 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 烃、脂肪烃、脂环烃、饱和烃

3、2.1 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 烷烃:CnH2n+2 环烷烃:CnH2n 构造异构体 2.2 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 伯、仲、叔、季碳原子;伯、仲、叔氢原子;烷基、环烷基 烷烃的命名、单环环烃的命名 2.3 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 2.3.1 键的形成及其特征 2.3.2 环烷烃的结构与环的稳定性 角张力 2.5 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2.6 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2.6.1 自由基取代反应 卤化反应、自由基的稳定性次序、卤素的活性次序 2.6.2 氧化反应 2.6.5 小环环烷烃的加成反应 加氢、加溴、加溴化氢 第三章 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 3.1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碳碳双键的组成、碳碳叁

4、键的组成、键的特性 3.2 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 碳架异构、官能团位次异构、构型异构 3.3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3.3.1 烯基和炔基 3.3.2 烯、炔烃的命名 3.3.3 烯烃的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顺反-标记法、次序规则、Z,E-标记法 3.3.4 烯炔的命名 3.5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3.5.1 加氢 顺式加氢、反式加氢 3.5.2 亲电加成 (1)加卤素 (2)加卤化氢 Markovnikov 规则、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次序、过氧化物效应,反马氏加成 (3)加硫酸 (4)加次卤酸(HOX)(5)加水 (6)硼氢化反应 硼氢化-氧化反应 3.5.4 氧化反应 (1)环氧化反应 过氧酸 (2

5、)高锰酸钾氧化 (3)臭氧化 (4)催化氧化 3.5.6 -氢原子的反应 卤化反应,氧化反应 3.5.7 炔烃的活泼氢反应 炔氢的酸性、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及应用、炔氢的鉴定 第四章 二烯烃 共轭体系 共振论 4.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分类:隔离二烯烃、累积二烯烃、共轭二烯烃 命名 4.2 二烯烃的结构 4.3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 ,-共轭、p-共轭、,-超共轭、,p-超共轭 4.4 共振论 极限结构、共振杂化体 4.5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4.5.1 1,4-加成反应 4.5.4 双烯合成 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5.1 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 5.2 苯的结构 5.2.1 价键理论 5.4 单

6、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5.4.1 芳烃苯环上的反应 (1)亲电取代反应 卤化、硝化、磺化、Friedel-Crafts 反应(付克反应)、氯甲基化 (2)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 5.4.2 芳烃侧链(烃基)上的反应 (1)卤化反应 (2)氧化反应 5.5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5.5.1 两类定位基 第一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第二类定位基(间位定位基)5.5.2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的理论解释 (1)电子效应 (2)空间效应 5.5.3 二取代苯的亲电取代的定位规则 5.5.4 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5.7.1 萘 5.8 芳香性 5.8.1 休克尔(Hck

7、el)规则:4n+2 规则 5.8.2 非苯芳烃 芳香性的判断 511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第六章 立体化学 6.1 异构体的分类 6.2 手性和对称性 手性分子、对映异构体、对称面、对称中心 6.3 手性分子的性质光学活性 6.3.1 旋光性 6.4 具有一个手性中心的对映异构 分子的构型 6.4.1 对映体和外消旋体的性质 6.4.2 构型的表示法 模型和四面体式、透视式、Fischer 投影式 6.4.3 构型的标记法 (2)R,S-标记法 第七章 卤代烃 相转移催化反应 邻基效应 7.1 卤代烃的分类 7.1.1 卤代烷的分类 伯、仲、叔卤代烷 7.1.2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分类

8、乙烯型和苯基型、烯丙型和苄基型、隔离型 7.2 卤代烃的命名 7.3 卤代烃的制法 烃的卤化、不饱和烃的加成、醇的取代、卤原子的碘代、氯甲基化、重氮盐的去氮 7.5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7.5.1 亲核取代反应 (1)水解反应 (2)与醇钠作用 (3)与氰化物作用 (4)与氨作用 (5)卤离子交换反应 (6)与硝酸银作用 7.5.2 消除反应 (1)脱卤化氢 扎伊采夫规则(Saytzeff 规则)7.5.3 与金属反应 (1)与镁反应 7.6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7.6.1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 特征:A、反应物和亲核试剂都参与反应速率的控制;B、构型反转(Walden转化)7.6.2

9、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 特征:A、反应速率只与卤代烃有关,与亲核试剂无关;B、外消旋化;C、发生重排 7.7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7.7.1 烷基结构的影响 SN2:CH3X伯卤代烷仲卤代烷叔卤代烷 SN1:CH3X伯卤代烷仲卤代烷RBrRClRF 7.8 消除反应的机理 7.8.1 双分子消除反应(E2)机理 特征:A、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和亲核试剂的浓度都成正比;B、反式消除 7.8.2 单分子消除反应(E1)机理 特征:A、反应的速率只取决于卤代烷的浓度,与亲核试剂无关;B、发生重排反应 7.9 消除反应的取向 服从 Saytzeff 规则 7.10 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 7

10、.12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化学性质 7.12.1 双键和苯环位置对卤原子的影响 7.12.3 烯丙型和苄基型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与金属镁反应 第九章 醇和酚 9.1 醇和酚的分类、构造异构和命名 9.2 醇和酚的结构 9.3 醇和酚的制法 9.3.3 卤代烃或重氮盐的水解 9.3.4 由 Grignard 试剂制备 9.3.5 由烯烃制备 9.3.6 醛、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还原 9.4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 9.6 醇和酚的化学性质醇和酚的共性 9.6.1 弱酸性 9.6.2 醚的生成 9.6.3 酯的生成 9.6.4 氧化反应 (1)一元醇的氧化 9.6.5 与三氯化

11、铁的显色反应 9.7 醇羟基的反应 9.7.1 弱碱性 9.7.2 与氢卤酸的反应 Lucas 试剂与不同醇的反应 9.7.4 与卤化磷的反应 9.7.5 与亚硫酰氯的反应 9.7.6 脱水反应 9.8 酚芳环上的反应 卤化、磺化、Friedel-Crafts 反应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10.1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 10.2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 10.3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法 10.3.1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工业合成 10.3.2 Williamson 合成法 (1)醇钠对 RX 的 SN2 反应合成醚 10.4 醚的物理性质 10.6 醚和环醚的化学性质 10.6.2 环氧乙烷与 Gr

12、ignard 试剂的反应 第十一章 醛、酮和醌 11.1 醛和酮的命名 11.2 醛和酮的结构 11.6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11.6.1 羰基的反应活性 11.6.2 羰基的亲核加成 (1)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可以发生该反应的羰基化合物:所有醛、脂肪族甲基酮和八个碳以下的环酮 (2)与醇加成 缩醛、半缩醛、保护羰基 (3)与氢氰酸加成 (4)与金属有机试剂加成 与 Grignard 试剂加成 (5)与 Wittig 试剂加成 (6)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缩合 11.6.3-氢原子的反应 (1)-氢原子的酸性 (2)卤化反应 碘仿反应 (3)缩合反应 (a)羟醛缩合 (b)Claisen-Schmi

13、dt 缩合反应 11.6.4 氧化和还原 (1)氧化反应 托伦斯试剂(Tollens 试剂)、费林试剂(Fehling 试剂)(2)还原反应 催化加氢、金属氢化物还原、Clemmensen 还原法 (3)Cannizzaro 反应(歧化反应)第十二章 羧酸 12.1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12.2 羧酸的结构 12.3 羧酸的制法 12.3.2 伯醇和醛的氧化 12.3.3 腈水解 12.4 羧酸的物理性质 12.6 羧酸的化学性质 12.6.1 羧酸的酸性和极化效应 (1)羧酸的酸性 (2)羧酸的结构与酸性的关系 连有吸电子基团越多,酸性越强;吸电子基团离羧基越近,酸性越强 12.6.2 羧酸衍

14、生物的生成 酰氯、酸酐、酯、酰胺的生成 12.7 羟基酸 12.7.1 酸性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 13.1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13.4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13.4.1 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水解、醇解、氨解 13.4.2 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13.4.3 羧酸衍生物的相对反应活性 酰氯.酸酐酯酰胺 13.4.6 酰胺氮原子上的反应-酰胺的个性 (1)酰胺的酸碱性 (2)酰胺脱水 (3)Hofmann 降解反应 第十四章 二羰基化合物 14.1 酮-烯醇互变异构 14.1.1 酸碱对酮-烯醇平衡的影响 14.1.2 化合物的结构对酮-烯醇平衡的影响 14.2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其应

15、用 14.2.1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 14.2.2 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质 酮式分解、酸式分解、亚甲基的烷基化 14.2.3 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合成甲基酮、合成烷基取代的乙酸 14.3 丙二酸酯的合成及其应用 14.3.1 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及其应用 第十五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15.1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15.1.1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制法 15.1.4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还原 (2)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4)硝基对其邻、对位取代基的影响 对苯酚、苯甲酸酸性的影响 15.2 胺 15.2.1 胺的分类和命名 15.2.2 胺的结构 棱锥形结构 15.

16、2.3 胺的制法 (4)由酰胺降解制备 (5)Gabriel 合成法 15.2.6 胺的化学性质 (1)碱性 (3)酰基化 伯胺或仲胺与酰氯、酸酐、羧酸的酰基化 (5)与亚硝酸反应 (7)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卤化、硝化、磺化 15.3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15.3.1 重氮盐的制备重氮化反应 15.3.2 重氮盐的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1)失去氮的反应 重氮基被氢原子的取代、被羟基取代、被卤原子取代、被氰基取代 (2)保留氮的反应 (b)偶合反应 样 题 1、命题原则:覆盖面要广,基础题为主,以教材作业册内的题型为主选对象。计算要简单,过程不要繁琐。2、考试内容及各内容的分数比例:有机化学

17、的基本理论 约 20 分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化学反应 约 60 分 有机合成 约 20 分 3、试卷结构:一、命名题。(每小题 1.5 分,共 12 分)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27 分。)三、完成反应式。在各小题空括号内填上产物的结构式或反应试剂、反应条件。(每空 1 分,共 30 分)四、鉴定题,用化学方法区别各化合物(每小题 4 分,共 8 分)五、推导结构题(共 10 分)。六、合成题。用指定有机物为合成起始原料(无机物、溶剂、催化剂任选),合成指定的化合物:(共 13 分)一、命名下列各结构式或根据名称写出其结构式:(每小题 1.5 分,共 12分)(7)邻羟基苯甲醛

18、 (8)甲基叔丁基醚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下列各小题的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 A 或 B 或 C 或 D填在相应括号内。(每小题 1.5 分,共 27 分。注:不写在括号内的答案无效)1、甲基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是()。2、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沸点最高的是()。A、正丁醇 B、二乙基醚 C、正丁烷 D、丁酮 3、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弱的是()。A、苯胺 B、氨 C、甲基胺 D、二甲基胺 4、下列化合物中有手性碳原子的是()。A、C2H5CCl(Br)C2H5 B、ClCH2(CH2)2CH2Cl C、CH3CH2CH(OH)CH2CH3 D、CH3CH(Br)CH2CH3 5、下列自由基稳定性由大到小

19、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d a b c B、a d b c C、b c a d D、b d a c 6、下列几种醇中常温下不与 Lucas 试剂反应的是()。A、乙醇 B、2-丙醇 C、苄基醇 D、叔丁醇 7、下列化合物中羰基亲核加成活性最弱的是()。A、CH3COCH2CH3 B、(CH3)3CCOC(CH3)3 C、CH3CHO D、CH3COCHO 8、下列化合物与 AgNO3 的乙醇溶液反应最快的是()。A、氯乙烯 B、氯苯 C、苄基氯 D、氯乙烷 9、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10、下列化合物中不与三氯化铁显色的是()。11、下列反应属于亲电取代反应的是()。A、苄基溴的水解

20、反应 B、苯环侧链上的卤代反应 C、溴甲烷的水解反应 D、苯环上的卤代反应 12、按照 Hckel 规则,下列离子中有芳香性的是()。13、2-氯丁烷最稳定的构象是()。14、SN2 反应历程的特点是()。A、反应分两步进行 B、反应速率与亲核试剂的浓度无关 C、发生 Walden 转化 D、反应过程中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 15、具有顺反异构体的物质是()。16、下列化合物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A、CH3CH2CHO B、CH3COCH2CH3 C、CH3CH2CH2OH D、C6H5CH2CH2OH 17、水解反应最快的是()。A、(RCO)2O B、RCOOR C、RCOCl D、RCON

21、H2 18、下列化合物中能进行 Friedel-Crafts 反应的是()。三、完成反应式。在各小题空括号内填上产物的结构式或反应试剂、反应条件。(每空 1 分,共 30 分)(每空 1 分,共 30 分)四、鉴定题。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化合物(每小题 4 分,共 8 分):(1)A:乙酸 B:乙醇 C:乙醚 D:溴乙烷 (2)A:苯乙炔 B:甲苯 C:苯乙烯 D:苯酚 五、推导结构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1.某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 C6H12O,不能与 Tollens 试剂发生银镜反应,但能与羟胺作用生成肟,在铂催化下加氢可以生成醇(B),该醇在硫酸的作用下脱水得到烯烃(C),

22、(C)经臭氧化而后还原水解得到两种化合物(D)和(E),分子式皆为 C3H6O。(D)能发生碘仿反应但不能发生银镜反应,(E)则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能发生碘仿反应。试写出(A),(B),(C),(D),(E)的构造式。2、分子式为 C7H10 的某开链烃(A)可发生下列反应:(A)经催化加氢可以生成 3-乙基戊烷;(A)与硝酸银氨溶液反应可以生成白色沉淀;(A)在 Pd/BaSO4催化下吸收 1mol H2 生成化合物(B),(B)能与顺丁烯二酸酐反应生成化合物(C)。试写出化合物(A),(B),(C)的构造式。六、合成题。用指定有机物为合成起始原料(无机物、溶剂、催化剂任选),合成下列各化合物:(第 1 小题 5 分,第 2 小题 8 分,共 13 分)合成下列各化合物:(第 1 小题 5 分,第 2 小题 8 分,共 1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