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885827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3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控制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控制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控制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控制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控制程序(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编 制:审 核:批 准:实施日期:1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规定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方针、风险可接收准则和风险管理过程要求,规范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确保医疗器械产品使用安全。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以下简称:风险管理)。3 职责 3.1 常务总经理 a)制定公司风险管理方针;b)为风险管理活动配备充分的资源和有资格能胜任的人员;c)主持公司风险管理评审,评价公司风险管理活动的适宜性,以确保风险管理过程持续有效;3.2 副总经理 a)确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保持;b)对本单位风险管理过程的实施和效果进行监督;b)

2、主持评审产品的风险管理过程;c)批准风险管理计划;d)批准产品风险管理报告。3.4 技术部 a)制定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以下简称:风险管理计划);b)组织风险管理小组实施风险管理活动;c)跟踪相关活动,包括生产和生产后信息;d)对涉及重大风险的评价和措施,可直接向技术部经理汇报;e)组织风险管理过程评审,编写风险管理报告;f)整理风险管理文档,确保风险管理文档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3.7 风险管理小组 所有新产品设计开发项目都应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小组以设计开发项目 2 组成员为基础,根据需要可邀请制造、检验、服务和临床人员参加。a)对产品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b)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

3、施;c)实施、记录和验证风险控制措施;d)对剩余风险、是否产生新的风险、风险控制的完整性以及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进行评价;e)建立和保存必要的风险管理文档;f)参与风险管理过程的评价。3.7 产品负责人 对已上市产品,应指定一名技术人员,负责产品的风险管理(简称“产品负责人”),其职责如下:a)收集产品生产和生产后信息;b)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价,对与安全性相关的信息评价是否有新的或不可接受的风险出现;c)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d)更新风险管理报告。4 管理要求 4.1 公司风险管理方针 a)对所有医疗器械进行风险管理,只有全部剩余风险和综合剩余风险符

4、合公司可接受性准则(4.2),并未产生新的危害;或产生新的危害通过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又符合可接收准则的产品,才可接受;b)对不能估计损害发生概率的风险,应根据损害的性质评价风险:如果估计损害的严重度是可忽略的,则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对于能产生严重后果的风险,必须采取降低风险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c)可接受的风险应是:损害发生概率“非常少”(10-6)的,严重程度“严重的”及以下的;损害发生概率“很少”(10-5和10-6),严重度为“可忽略”、“轻度”的;3 对“偶然”(10-4和10-5)和“有时”(10-3和10-4)发生,严重度为“可忽略的”;d)对根据风险可接收准则判断为不可接

5、受的,而进一步的风险控制又不可行的风险,应进行风险/受益分析;只有受益大于风险时,才可考虑判定为可接受的可行性。e)根据风险可接收准则判为可接受的,但风险又没有小到可以忽略程度的风险,只要可行,应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合理可行降低法)。4.2 风险可接受性准则 4.2.1 风险的严重度水平分级 等级名称 代号 定义 灾难性的 5 导致患者死亡 危重的 4 导致永久性损伤或危及生命的伤害 严重 3 导致要求专业医疗介入的伤害或损伤 轻度 2 导致不要求专业医疗介入的伤害或损伤 可忽略 1 不便或暂时不适 4.2.2 风险的概率等级 等级名称 代号 频次(每年)经常 5 10-3 有时 4 10

6、-3和10-4 偶然 3 10-4和10-5 很少 2 10-5和10-6 非常少 1 10-6 注:频次是指每台设备每年发生或预期发生的事件次数。4.2.3 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 概率 代号 严重度 可忽略 轻度的 严重的 危重的 灾难性的 1 2 3 4 5 4 经常 5 R R N N N 有时 4 A R R N N 偶然 3 A R R R N 很少 2 A A R R R 非常少 1 A A A R R 说明:A:可接受的风险;R:合理可行降低的风险;N:不可接受的风险。4.2.4 公司医疗器械产品,依据风险管理方针(4.1)制定了风险可接受性准则(4.2.14.2.3)。但考虑到公

7、司产品的多样性,针对每一特定的产品,在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时,需对此风险可接受准则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如不适宜应重新制定。4.3 风险管理计划 4.3.1 每一种医疗器械(同一个注册证)都应建立风险管理计划。如果相似产品使用同一份计划时,应说明其适宜性。风险管理计划至少应包括:a)策划的风险管理活动范围:判定和描述医疗器械和适用于计划每个要素的生命周期阶段;b)职责和权限的分配;c)风险管理活动的评审要求;d)依据公司风险管理方针确定的风险可接受性准则,包括在损害发生概率不能估计时的可接受风险的准则;e)验证活动;f)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收集和评审的有关活动。4.3.2 风险管理计划的编写格式和内容要

8、求,见附件1。4.4 风险管理过程概述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综合剩余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受益分析。应记录风险管理活动结果并纳入相关文档。风险管理过程见附图1。4.5 风险管理活动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范围,应覆盖医疗器械的所有生命周期阶段。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及生产后阶段的风险管理活动见附件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5 4.5.1 风险管理小组 4.5.1.1 产品设计和开发项目立项后,应首先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项目组负责人兼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人。4.5.1.2 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应分工明确、职责清楚。4.5.2 风险管理计划 4.5.2.1 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人负责制定医疗器械风险

9、管理计划,按本文 3.1 条款规定批准后实施。风险管理计划的编写要求见4.3 条款和附件 1。4.5.2.2 如风险管理计划有改变,应经过评审、批准,并保存更改记录。4.5.3 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 4.5.3.1 在设计和开发策划阶段,应完成医疗器械初始安全特征的判定、初始危害的判定和初始风险控制方案的分析,并确定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获得方法。4.5.3.2 依据 YY/T0316-2008标准附录 C 的要求,进行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初始特征的判定。4.5.3.3依据 YY/T0316-2008标准附录E 要求编制医疗器械在正常和故障两种条件下,与医疗器械有关的已知或可

10、预见的初始危害清单。4.5.3.4 根据风险管理计划(4.3)中规定的风险可接受性准则,估计每个危害处境的风险。4.5.3.5 根据风险管理计划(4.3)中规定的风险可接收准则,对每个已判定的危害处境,决定是否需要降低风险。4.5.3.6 对需要降低风险的每一个危害处境,风险管理小组应制定初始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措施要按下列顺序,一次使用一种或多种方法:a)通过设计方法取得固有安全性;b)在医疗器械本身或在制造过程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c)提供安全性信息。4.5.4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4.5.4.1 风险控制措施作为设计和开发输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逐项实施。4.5.4.2 制造部门和技术部

11、门在样机试制和批量生产过程中,应实施风险控制措施。4.5.4.3 风险管理小组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并对剩余 6 风险和风险控制措施是否产生新的风险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符合风险可接收准则。4.5.5 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剩余风险、是否产生新的风险、风险控制的完整性和综合剩余风险可接受性的评价 4.5.5.1 通过设计和开发的评审,验证设计开发阶段各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完整性(所有已判定的危害处境产生的一个或多个估计的风险是否已经得到考虑),评审风险控制措施是否产生新的风险。4.5.5.2 通过设计和开发的验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验证,对

12、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评价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4.5.5.3 通过设计和开发的确认(产品试用/临床评价/产品鉴定),进一步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价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对判定不可接受的,而进一步的风险控制又不可行的风险,进行风险/受益分析。4.5.6 产品风险管理过程评审 在设计评审、设计验证和设计确认等过程结束后,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人应组织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审。评审由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人主持,视需要可以聘请专家参与。评审应确保:a)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规定的活动已被适当实施;b)综合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c)已有适当的方法获得相关生产和生产后信息。4.6 风险管理

13、报告 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人根据风险管理过程评审的结果,编制风险管理报告。风险管理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见附件 2。4.7 生产和生产后阶段的风险管理 4.7.1 生产和生产后阶段的风险管理见附图2生产和生产后阶段的风险管理流程。4.7.2 产品负责人要建立“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评价和处理记录”(见附件 3),记录与安全性有关信息的评价和处理情况。4.7.3 产品负责人每年都要根据与安全性有关的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评价和处理情况,对风险管理报告进行适当更新,同时修改报告的版本号;如果没有涉及产品安全性的生产和生产后信息出现,只需修改风险管理报告的版本号。7 4.8 公司风险管理评审 4.8.1 公司每年应至少

14、组织一次风险管理评审(可以和公司管理评审合并进行),评价公司风险管理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找出存在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确保风险管理过程持续有效。4.8.2 公司质量体系内审组通过内部审核,检查风险管理活动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以作为风险管理评审的输入。4.8.3 公司技术开发部负责风险管理评审记录的建立和保存。5 相关文件和记录 YY/T0316-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 安全特征问题清单 危害判断及风险控制方案分析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记录表 6 附件 附图 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概述 附图 2:生产和生产后阶段的风险管理流程 附件 1:医疗器械医疗

15、器械风险管理计划的格式和内容 附件 2:风险管理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附件 3: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评价和处理记录 8 9 10 否 是 否 是 图 2 生产和生产后阶段的风险管理流程 销售服务部门收集产品在安装、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信息,并向产品负责人反馈。对先前的风险管理活动和风险管理文档进行评价,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保存“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评价和处理记录”更新风险管理报告 产品负责人收集新的或修订的标准、设计更改以及制造过程信息。产品负责人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是否与产品安全性有关 评价涉及安全性的信息是否“有先前没有认识的危害或危害处境出现”,或“由危害处境

16、产生的一个或多个估计的风险不再是可接受的”。按质量信息管理程序处理。建立“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评价和处理记录”11 附件 1:医疗器械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的格式和内容(示例)医疗器械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产品名称:XXX)文件编号:xxx 版本号:xx 编 制:审 批:日 期:12 医疗器械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 1 产品简介(对产品工作原理、组成、功能和预期用途的描述。)2 范围(简要说明本计划所覆盖的产品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的范围包括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设计开发策划、设计开发、制造、安装、销售、使用、售后服务和报废处置。)3 职责(参加风险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如项

17、目经理、技术、检验、制造、临床和风险管理评审人员等)如:xxx (项目经理、风险管理组长):xxx (机械工程师):xxx (电气工程师):xxx (制造部门负责人):xxx (检验人员):4 风险接受性准则(对特定的产品,可直接采用公司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中规定的可接受性准则,也可对公司规定的可接受性准则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公司风险管理活动方针制定适用于特定产品的风险可接受性准则。)示例:风险管理小组对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的风险可接收性准则进行了评价,认为 XXX 产品完全适用。4.1 风险的严重度水平分级 等级名称 代号 定义 灾难性的 5 导致患者死亡 危重的 4 导致永久

18、性损伤或危及生命的伤害 严重 3 导致要求专业医疗介入的伤害或损伤 轻度 2 导致不要求专业医疗介入的伤害或损伤 可忽略 1 不便或暂时不适 14 4.2 风险的概率等级 等级名称 代号 频次(每年)经常 5 10-3 有时 4 10-3和10-4 偶然 3 10-4和10-5 很少 2 10-5和10-6 非常少 1 10-6 注:频次是指每台设备每年发生或预期发生的事件次数。4.3 风险可接受性准则 概率 代号 严重度 可忽略 轻度的 严重的 危重的 灾难性的 1 2 3 4 5 经常 5 R R N N N 有时 4 A R R N N 偶然 3 A R R R N 很少 2 A A R

19、 R R 非常少 1 A A A A R 说明:A:可接受;R:合理可行降低;N:不可接受。5 风险管理活动计划 依据本计划所覆盖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对各阶段风险管理活动做出相应安排,包括验证及评审活动。示例: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及生产后阶段的风险管理活动 序号 产品生命周期阶段 风险管理活动 计划时间 责任人 备注 1 设计和开发策划 1.制定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2.风险分析:a)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特征的判定;技术质量部、风险管理小组 15 b)危害的判定;c)估计风险;3.风险评价;4.制定风险控制措施;5.制定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获得方法。2 设计和开发输入 输入前期风险管理的结

20、果。技术质量部 3 设计和开发 1.实施各项风险控制措施;2.对控制措施进行必要的验证;3.剩余风险评价;4.评价风险控制措施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技术质量部、风险管理小组 4 设计和开发输出 输出的设计文件应实施了各项风险控制措施。技术质量部 5 设计和开发评审 1.评价各项风险控制的实施情况;2.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完整性;3.评审风险控制措施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技术质量部、风险管理小组 6 样机试制 实施各项风险控制措施。技术质量部、制造部 7 设计开发验证(型式检验)1.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验证;2.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验证。技术质量部、风险管理小组 8 设计和开发确认1.通过临床

21、/试用/鉴定,进一步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技术质量部、风 16(产品试用/临床评价/产品鉴定)2.评价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3.对判定不可接受的,而进一步的风险控制又不可行的风险,进行风险/受益分析。险管理小组 9 风险管理评审 1.对设计和开发阶段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评审,确保 a)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已全部实施;b)综合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c)已有适当的方法获得相关生产和生产后信息。2.根据评审结果编写设计和开发阶段的风险管理报告。技术质量部、风险管理小组、专家 10 整理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 整理风险管理文档。技术质量部、风险管理小组 11 产品注册 提交风险管理报告。技术质量部 12

22、 批量生产 按不合格控制程序、数据分析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质量信息管理程序实施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制造部、技术质量部 13 生产后阶段 1.按质量信息管理程序和服务控制程序收集医疗器械在安装、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信息;2.对可能涉及安全性的信息进行评价;3.如发生“有先前没有认识的危害或危害处境出现”,或“由危害处境产生的一个或多个估计的风险不再是可接受的”时,应对先前的风险管理过程和风险管理文档进行评价,并采取适当的措施;4.评价结果和采取的适当措施记入风险管理文档。销售服务部门、技术质量部 附件 2:风险管理报告的格式和内容(示例)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产品名称:XXX

23、诊断仪)文件编号:XXXX 版本号:XX 编 制:批 准:批准日期: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 19(产品名称:XXX 诊断仪)1 概述 1.1 产品简介(对产品工作原理、组成、功能和预期用途的描述。)1.2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及实施情况简述 XXX 诊断仪于 20XX 年 X 月开始策划立项。立项同时,技术中心就针对产品进行了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成立了风险管理小组,确定了该项目的风险管理负责人。风险管理小组制定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文件编号:XXX 版本号 XX),确定了 XXX 诊断仪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对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风险管理活动以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获得方法进行了安排。风险管理小组严格

24、按照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的要求对 XXX 诊断仪设计开发阶段进行了风险管理,并建立和保持了相关风险管理文档。1.3 风险管理评审的目的 风险管理评审的目的是通过对 XXX 诊断仪在上市前各阶段风险管理活动进行总体评价,确保风险管理活动已按计划完成,并且通过对该产品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以及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证实剩余风险和综合剩余风险控制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1.4 风险管理评审小组成员 评审人员 所属部门 职务 XXXX 技术中心主任 评审组组长 XXXX 技术开发部 经理 XXXX 技术开发部 组员 XXXX 质量管理部 组员 XXXX 销售服务部产品应用 组员 XXXX

25、临床专家(外聘)组员 2 风险管理评审输入 2.1 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 风险管理小组对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的风险可接收性准则进行了评 20 价,认为 XXX 诊断仪完全适用。2.1.1 风险的严重度分级 等级名称 代号 定义 灾难性的 5 导致患者死亡 危重的 4 导致永久性损伤或危及生命的伤害 严重 3 导致要求专业医疗介入的伤害或损伤 轻度 2 导致不要求专业医疗介入的伤害或损伤 可忽略 1 不便或暂时不适 2.1.2 风险的概率水平分级 等级名称 代号 频次(每年)经常 5 10-3 有时 4 10-3和10-4 偶然 3 10-4和10-5 很少 2 10-5和10-6 非常少

26、 1 10-6 注:频次是指每台设备每年发生或预期发生的事件次数。2.1.3 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 概率 代号 严重度 可忽略 轻度的 严重的 危重的 灾难性的 1 2 3 4 5 经常 5 R R N N N 有时 4 A R R N N 偶然 3 A R R R N 很少 2 A A R R R 非常少 1 A A A A R 说明:A:可接受;R:合理可行降低;N:不可接受。21 2.2 风险管理文档 文档名称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备注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 XXXX XX 见附件 2-1 安全特征问题清单 XX 见附件 2-2 危害判断及风险控制方案分析 XX 见附件 2-3 风险评价和风

27、险控制措施记录表 XX 见附件 2-4 2.3 相关标准 YY/T0316-2008 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GB4793.1-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要求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YZB/国 xxxxxxx 2.4 相关文件和记录 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xxx 版本号:xx 产品图纸 产品设计计算书 产品说明书 产品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xxx 临床评价报告/产品使用报告 3 风险管理评审 3.1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完成情况 评审小组对 XXX 诊断仪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逐项进行了检查。通过对相关风险管理文档的检查,认为 XXX 诊断仪医疗器械风险

28、管理计划已全部实施。3.2 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审 评审小组对所有剩余风险进行了综合分析,评审了在所有剩余风险共同作用下对产 22 品安全的影响,评审结果认为:产品综合剩余风险可接受。具体评价从如下方面:1)单个风险的风险控制是否有相互矛盾的要求?结论:尚未发现现有风险控制有相互矛盾的情况。2)警告的评审(包括警告是否过多?)结论:警告的数量适当,且提示清晰,符合规范。3)说明书的评审(包括是否有矛盾的地方,是否难以遵守?)结论:产品说明书符合 10 号令及产品专用安全标准要求,无相互矛盾之处,相关产品安全方面的描述清晰易懂,易于使用者阅读。4)和同类产品进行比较 结论:通过与 XX 公司

29、 XX 型诊断仪进行临床比较,性能、功能比较分析,认为公司 XXX 诊断仪与目前市场上反映较好的这款机型从性能指标、功能及临床使用上都是相同的。5)评审组结论 风险管理评审小组通过以上方面评审、分析,一致认为本产品的综合剩余风险是可以接受的。3.3 关于生产和生产后信息 对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获得方法,公司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作出了规定,风险管理小组在该产品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中作出了安排。评审组对该产品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获取方法和安排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审,认为获取方法和安排是适宜和有效的。4 风险管理结论 风险管理评审小组经过对 XXX 诊断仪风险管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审,认为医疗器械风

30、险管理计划已被适当地实施,对与 XXX 诊断仪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和已知或可预见的各种危害进行了判定,对每一个判定的危害处境相关的的一个或多个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对不可接受或可行降低的风险,采取了适宜的控制措施,经验证各种控制措施已实施并且有效,控制措施未产生新的危害,所有剩余风险和综合剩余风险均可接受,使用 XXX 诊断仪是安全的。附件 2-2 版本号:XX XXX 诊断仪安全特征问题清单 依据 YY/T0316-2008标准附录 C 的问题清单,对 XXX 诊断仪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特征判定如下:问题内容 特征判定 可能的危害 危害标识 C.2.1 医疗器械的预期用途是什么和怎

31、样使用医疗器械?见说明书 C.2.2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植入?否 C.2.3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患者或其他人员接触?是,诊断仪探头与患者接触,腔体探头为粘膜接触。接触时间均为短期接触(24 小时)。每人 1 次,每次 10-20分钟 生物学危害、探头材料生物相容性 H1 C.2.4 在医疗器械中利用何种材料或组分,或与医疗器械共同使用或与其接触 否 C.2.5 是否有能量给予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是,有光能传递到患者体内。能量危害 H2 C.2.6 是否有物质提供给患者或从患者身上提取?否 C.2.7 医疗器械是否处理生物材料用于随后的再次使用、输液/血或移植?否 C.2.8 医疗器械是否以无菌

32、形式提供或预期由使用者灭菌,或用其他微生物学控制方法灭菌?否 C.2.9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由用户进行常规器件和消毒?是,探头的清洁消毒 生物学危害、探头可能的污染材料生物相容性 C.2.10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改善患者的环境?否 C.2.11 是否进行测量 是,可进行距离、面积/周长、体积的测量 运行危害、测量不准确导致的伤害 H5 C.2.12 医疗器械是否进行分析处理?否 C.2.13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其它医疗器械、医药或其它医疗技术联合使用?否 24 问题内容 特征判定 可能的危害 危害标识 C.2.14 是否有不希望的能量或物质输出?是,有漏电流,但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电能危害 H6 C

33、.2.15 医疗器械是否对环境影响敏感?是,对电源波动敏感,主机受影响,对电源要求相见说明书 电磁能危害 网电源、电磁干扰带来的危害 H7 C.2.16 医疗器械是否影响环境?是,有电磁干扰,由于频率低,干扰较小 电磁能危害 H8 C.2.17 医疗器械是否有基本的消耗品或附件?体表探头,腔内探头:腔内探头是一次性无菌防护套、探头是标配,用户也可选购,说明书中给出选购的规范 信息危害 H9 C.2.18 是否需要维护和校准?是,经过培训的生产厂家认可的专业维护人员 信息危害 H10 C.2.19 医疗器械是否有软件?有嵌入式软件,出厂前已安装好,如需升级由厂家进行。运行危害:软件设计缺陷带来的

34、 H11 C.2.20 医疗器械是否有储存寿命限制?仪器对储存寿命没有强制性要求。腔体探头用一次性无菌防护套,电池,有储存寿命,要求详见说明书 信息危害 H12 C.2.21 是否有延时或长期使用效应?是,探头光源照度下降(老化),导致灵敏度降低 运行危害 H13 C.2.22 医疗器械承受何种机械力?仪器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会受到撞击和挤压 能力危害 H14 C.2.23 什么决定医疗器械的寿命?考虑仪器电子元器件老化 运行危害 继续使用超过寿命期的仪器带来的使用危害 H15 C.2.24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一次性使用?否 C.2.25 医疗器械是否需要安全地退出运行或处置?腔体探头用一次性无菌

35、防护套使用后应作为医疗垃圾处理 仪器报废后,有毒有害元件的处置 信息危害 H16 C.2.26 医疗器械的安装或使用是否要求专门的培训或专门的技能?是,仪器的使用要经过专门的培训 运行危害 H17 C.2.27 如何提供安全使用信息?使用说明书,监视器上菜单也会有安全信息提供 信息危害 H18 25 问题内容 特征判定 可能的危害 危害标识 C.2.28 是否需要建立或引入新的制造过程?否 C.2.29 医疗器械的成功使用,是否关键取决于认为因素,例如用户界面?C.2.29.1 用户界面设计特性是否可能促成使用错误?是,运行危害:菜单设计可能带来的 H19 C.2.29.2 医疗器械是否在因分

36、散注意力而导致使用错误的环境中使用?否 C.2.29.3医疗器械是否有连接部分或附件?探头为附件,错误连接不可能因为在产品上接口插座有标记 运行危害 H20 C.2.29.4 医疗器械是否有控制接口?是,脚踏开关接口:通过脚踏开关冻结或解冻超声图像 运行危害 H21 C.2.29.5 医疗器械是否显示信息?是,液晶屏显示测量信息 信息危害 H22 C.2.29.6 医疗器械是否由菜单控制?是,采用两级菜单 信息危害 H23 C.2.29.7 医疗器械是否由具有特殊需要的人使用?应由经过培训的有资格的医生使用 运行危害 H24 C.2.29.8 用户界面能否用于启动使用者动作?否 C.2.30

37、医疗器械是否使用报警系统?否 C.2.31 医疗器械可能以什么方式被故意地误用?否 C.2.32 医疗器械是否持有患者护理的关键数据?否 C.2.33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为移动式或便携式?是,推车式。使用带有锁定轮的小车 机械危害 H25 C.2.34 医疗器械的使用是否依赖于基本性能?传感器,关键电路,软件 运行危害 H26 27 附件 2-3 版本号:XX XXX 诊断仪的危害分析(PHA),包括可预见的事件序列、危害处境和可产生的损害 编号 危害类型 可预见的事件及事件序列 危害处境 产生的损害 H1 生物学危害 1、探头材料的选择未经过生物学评价 2、使用了生物不相容的材料 探头接触患者

38、 轻者皮肤刺激过敏,重者感染 H2 能量危害 光能对患者的辐射 可能对患者产生损害 H3 生物学危害 探头消毒不当,或消毒剂选择不当探头污染 污染的探头接触患者或其它人员 人员感染 H4 信息危害 消毒方法不清晰,探头感染 同上 人员感染 H5 运行危害 测量不准确 测量的数据不准,致使诊断错误 延误治疗 H6 电能危害 仪器绝缘设计不符合要求或仪器无可靠的接地 患者、使用者和维修人员触及到带电部件 严重时触电死亡 H7 电磁能危害 电磁干扰 使仪器运行不正常 延误治疗 H8 电磁能危害 仪器工作时可能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影响在运行的其他设备 延误治疗 H9 信息危害 说明书中给出探头选购的信

39、息不明确 使用了不匹配的探头或不合格的一次性防护套 测量不准,延误治疗 H10 信息危害 仪器由非生产厂家认可的专业人员维修 使仪器运行不正常 延误治疗 H11 运行危害 有嵌入式软件,出厂前已安装好,如需升级由厂家进行 H12 信息危害 腔体探头用一次性无菌防护套,电池,有储存寿命 使用了过期的防护套,电池 延误治疗或感染 H13 运行危害 探头光源照度下降,导致灵敏度降低 仪器测量不准 测量不准,延误治疗 H14 机械能危害 仪器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会受到撞击和挤压 仪器损坏或影响诊断 延误治疗 H15 运行危害 电子元器件老化 继续使用超过寿命期的仪器带来的使用危害 电气安全问题或测量不准

40、致使延误治疗 28 编号 危害类型 可预见的事件及事件序列 危害处境 产生的损害 H16 信息危害 腔体探头用一次性无菌防护套使用后作为医疗垃圾处理;仪器报废后,未按要求处置有毒有害元件 污染环境 疾病传染或环境资源破坏 H17 运行危害 未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使用了仪器 仪器测量不准或其他问题 延误治疗 H18 信息危害 未能适当的进行安全信息提供 操作不当,产生安全问题 对人员损伤等事故,严重时死亡 H19 信息危害 菜单提示不清楚,致使未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操作不当 延误治疗 H20 运行危害 探头连接、电源线连接错误 仪器接口连接不当 电气安全问题或测量不准致使延误治疗 H21 运行危害

41、脚踏开关接口输入或输出信号问题 控制失灵 测量不准致使延误治疗 H22 信息危害 液晶屏显示测量信息,信息显示不清 测量不准 测量不准致使延误治疗 H23 信息危害 采用两级菜单,提示、路径不清 仪器不能工作或测量不准 测量不准致使延误治疗 H24 运行危害 仪器使用人员未经过培训 仪器不能正常工作或测量不准 测量不准致使延误治疗 H25 机械危害 推车没有锁定装置,或锁定装置有问题,未能锁定 仪器倾斜或非正常移动 碰伤人员 H26 运行危害 仪器关键部分,如传感器,关键电路等出现问题 导致仪器不能正常工作或测量不准 可能延误治疗 -29 30 附件 2-4 版本号:XX 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

42、施记录表 危害编号 危害类型 风险估计 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剩余风险评价 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严重度 概率 风险水平 措施计划 实施验证 严重度 概率 风险水平 H1 生物学危害 2 4 R 1、探头材料选择具有生物相容的材料;提供生物学评价报告;2、选择供方时,对材料作出明确规定,并要求进货检验时出具生物学评价报告 1、见产品设计开发文档中关于探头材料选择评价报告,XXX 文件。2、见供方评价材料及采购合同 2 1 A 否 H2 能量危害 1 3 A H3 生物学危害 2 4 R 对消毒剂及消毒方法进行验证或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确定消毒剂及消毒方法 见设计开发文档中对说明书中关于消毒剂及消毒方法

43、的评审文件,XXX 2 1 A 否 H4 信息危害 2 4 R 说明书中明确消毒剂、消毒方法等信息 见说明书 2 2 A 否 H5 运行危害 2 3 R 从软件设计考虑 2 1 A 否 H6 电能危害 4 5 N 1、设计时执行 GB9706.1,电气安全为 II 类 B 型;2、出厂检验,检验漏电流和电介质强度 见设计开发文档中“产品主 要 安 全 特 征”文 件XXX 2、见产品型式检验报告,4 1 A 否 31 见检验规程 XXX H7 电磁能危害 2 4 R 设计时执行 YY0505,满足电磁兼容要求 见设计文件,关于执行YY0505 的评审,见电磁兼容性试验报告 2 2 A 否 H27 电能危害 3 3 R 1、更高指标的电源开关 2、选择新的供方 3、加强进货检验 1、采购文件已规定电源开关的要求(见XXX 文件)2、已选择新供方(见 XX评价记录)3、要求供方定期提供型式检验报告,进货检验时验证。3 1 A 否 32 附件 3: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评价和处理记录 产品名称:年 第 页 共 页 序号 信息来源 信息内容 产品安全性评价 采取措施 备注 33 记录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