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8657825 上传时间:2021-01-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2.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应用生态学报 2004 年 5 月第 15 卷第 5 期 CHIN ESE J OU RNAL O F A PPL IED ECOL O GY ,May 2004 ,15 (5) 899904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31 ,2 3 31钟文辉 蔡祖聪(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2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南京 210097)【摘要】概述了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法. 传统上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析依赖于培养技术 ,使用各种培养基最大限度地培养各种微生物群体 ,但仍只能培养和分离出一小部分土壤微生物群落. 使用Biolog 分析、磷脂脂肪酸分析和核酸分析

2、等方法 ,可研究和表征那些现在还不能够被培养的土壤微生物 ,从而获取关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更多和更完整的信息.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Biolog 磷脂脂肪酸核酸分析文章编号 1001 - 9332 (2004) 05 - 0899 - 06 中图分类号 S15413 文献标识码 AMethods f or studying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ZHON G Wenhui1 ,2 ,CA I Zucong1 (1 I nstit ute of S oil S cience , Chi2nese A cadem y of S cience , N anji

3、 ng 210008 , Chi na ;2 College of Chem ist ry an d En v i ron ment al S cience , N anji ng N or m al U ni versity , N anji ng 210097 , Chi na) . 2Chi n . J . A ppl . Ecol . ,2004 ,15 (5) :899904 .This paper gave a review on t he main met hods for st udying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Traditionally ,t

4、he analysi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relied on cult uring techniques ,using a variety of cult ure media. However ,only a small f raction of t 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has been cult ured and isolated wit h t his app roach. Ot her met hods such as Biolog GN analysis ,p hosp holipids fat ty aci

5、ds analysis and nucleic acid2based analysis can be used to st udy and characterize soil microbes which currently cannot be cult ured ,and to get more and complete information about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Key words Soil , Microbial diversity , Biolog , FL FA , Nucleic acid2based analysis.平板上的微生物群落的

6、组成. 在后一种情况下 ,需从琼脂平1 引 言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包括在栖息地中微生物分类群的多样性和在微生物分类群内的遗传多样性 ,以及包括群落结构的变异性、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营养水平( t ropic level)和共位群(guild) 数量(功能多样性) 在内的生态多样性. 其中遗传多样性可认为是遗传信息在微生物聚集地或群落中的量和分布 ,反映微生物群落中总的遗传潜力. 功能多样性则是指发生在一个群落中的碳源利用模式或作用过程数 3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用于分析土壤中可培养的微生物群落 ;另

7、一类是用于分析土壤的整个微生物群落. 第一类分析方法基于微生物分离菌(isolates) 的形态判别、微生物分离菌在 Biolog GN 微滴定板中的反应和微生物分离菌的脂肪酸甲酯谱( FAM E p rofiles)等. 后一类分析方法不需要培养微生物 ,包括群落水平的生理特性(CL PP) 分析 (如在 Biolog GN 微滴定板中的反应分析) 、磷脂脂肪酸(p hosp holipid fat ty acids , PL FA) 方法和核酸 分析( nucleic acid2based analysis) 方法等.2 琼脂培养基培养方法板上将菌落分离出来 ,并对分离菌进行鉴定. 由所得

8、到的分类组或分类群的分布情况可了解群落的结构.培养基的成份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状况 ,故培养基的选择可强烈影响所得菌落的多样性 34 ,64 . 菌落形成单位 ( CFU)的数量通常随培养基营养浓度的降低而增加 40 ,49 . 然而 ,只有一小部分土壤微生物群落可用这种方法得到. F gri 等 16 用荧光显微镜检术检出的细菌数比用培养基培养得到的细菌数提高 1001000 倍. 根据 Amann 等 3 的评估 ,大约 80 %99 %的微生物种不可培养或未能得到培养 ,说明大部分微生物的特征不能用传统的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技术来描述.此外 ,琼脂培养基培养方法需要使用包括分子生物学手段在内的

9、分析技术 ,才能完成对微生物种的鉴定 ,分析工作烦琐 ,工作量大. 由于以上局限性 ,在出现新的评价微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特别是分子方法以后 ,该传统方法已逐渐失宠.3 Biolog GN 方法Biolog GN 分析方法是一种群落水平的生理特性分析方法. 它是基于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的不同 , 利用 Biolog GN系统来研究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模式的方法. Biolog GN 微滴定板的每一个孔中含有一种不同的碳源(共 95 种) 、其它营这是用于估计微生物多样性的传统方法. 琼脂培养基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40125004) .养方法是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接种培养 ,可作以下用途 : 跟

10、33通讯联系人.踪特定分类组( group) 或功能组的微生物数量 ,并评价在该2002 -02 -20收稿,2003 - 07 - 15接受.3900应用生态学报 15 卷养物和四氮唑染料. 接种微生物悬浮物于微滴定板孔中后 ,将滴定板保温一段合适的时间 ,通过测定伴随的四氮唑染料的还原 ,而定期监测底物的氧化. Biolog GN 微滴定板原来用作对细菌分离菌进行分类 6 . 然而 ,这种方法现已被改进 ,用于表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潜力 ,即被用于估计诸如碳源利用模式等功能多样性 21 . Biolog GN 分析方法当作此用途时 ,接种物是来自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混合物 ( 而不是纯培养)

11、 ,所得结果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采用该方法时接种量和培养时间很重要. 研究表明 ,底物的氧化取决于所用接种物的组成和密度 20 ,23 ,77 . 另外 ,被接种的微生物的生理状态可能影响底物利用的动力学和模式 35 . 在测定过程中 ,微生物只在含有适合其利用碳源的孔中生长 21 ,23 ,77 . 因此 ,所观察到的底物利用模式可能只反映了那些在 Biolog GN 微滴定板孔中能够生长的微生物的功能特性 ,且很可能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对 Biolog 反应特征有贡献 23 ,28 . 所得到的碳源利用模式也不一定反映接种的微生物群落中数量上占优势的成员的功能潜力 62 .该方法已用

12、于了解土壤 23 ,41 ,77 和根际 20 中微生物群落间的差异 ,也有的研究者用它确定非土著微生物或转基因植物对土壤 13 ,75 、植物凋落物 32 ,52 、根际 28 和叶际 28 微生物群落的影响.Biolog GN 方法具有快速而可再现的特点. 然而 ,该方法对快速生长和适合在实验条件下生长的小部分群落成员有强烈的选择性 62 ,故与从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的传统方法有同样的局限性 ;另一缺点是被测试的底物不能准确地代表出现于生态系统中的底物类型. 因此 ,Biolog 反应特征只能粗略地代表实际土壤微生物群体底物利用的动力学特征.4 磷脂脂肪酸方法411 PL FA 在微生物中的

13、分布磷脂脂肪酸谱( PL FA p rofile) 常被用于研究复杂群落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54 ,79 . 磷脂是所有生活细胞的细胞膜的基本组分. PL FA 是磷脂的组分 ,具有结构多样性和高的生物学特异性 ,是特别有效的生物标记物 ,可用于了解微生物群落结构. 总 PL FA 谱中某些特征脂肪酸分别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是特异的 74 ,且在大多数情况下 PL FA 的某专一类型在某一土壤微生物分类群中占优势. 至今 ,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微生物脂类的脂肪酸组成的数据. PL FA 或酯链PL FA ( EL2PL FA) 的总量已被用作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生物量的指示物(indicator) 8

14、0 . 细菌含有在其它生物中常见的直链 脂肪酸 ,如油酸或顺型异油酸 十八碳2112稀酸(顺) ,简写为1817 或 1817c 等单不饱和脂肪酸( MU FA) . 然而 ,细菌 独特的脂肪酸是具分枝链、环丙基和2羟基脂肪酸. 这些脂肪酸在其它生物体中不普遍存在 38 . 支链脂肪酸主要发现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的硫酸盐还原菌、Cytop haga和黄杆菌属 24 ,而环丙基脂肪酸常见于革兰氏阴性菌株以及革兰氏阳性厌氧菌株 57 . MU FA 特别是 1817 具有厌氧2去饱和酶途径的真细菌特征 ,很多这种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 79 . 虽然 MU FA 可出现在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中

15、,但在革兰氏阳性细菌中它们对总 PL FA 的相对贡献很少 ( 20 %) ,故 MU FA 可用作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通用生物标记 57 . 多不饱和脂肪酸( PU FA) 被认为是真核生物的特征性 脂肪酸. 亚油酸 (十八碳29 , 122二稀酸 (顺 , 顺) , 简写为 18 26) 可作为真菌的一个通用生物标记. 但 Sundh 等 66 推断 ,这种脂肪酸可能不是对每一生态系统都合适的生物标记 ,可能只在植物细胞不存在的生态系统中是真菌的较好标记.非酯链未取代脂肪酸 ( non2ester2linked unsubstantiated FA ,N EL2U N SFA) 是鞘脂和缩醛磷

16、脂的组分. 鞘脂已发现存在于拟杆菌属/ 黄杆菌属 60 . 近来也发现革兰氏阴性多聚氯酚降解细菌(被鉴定为 Sp hingomonas 属) 含有鞘脂 46 . 缩醛磷脂主要存在于梭状芽孢杆菌属等厌氧细菌中 74 ,只有很少数的好氧和兼性厌氧细菌含有缩醛磷脂 79 . 真菌菌丝中 已被检测出存在长链非酯链羟基取代脂肪酸 ( non2ester2 linked hydroxyl substit uted FA , N EL2H YFA) 75 . 在脂肪酸第10 位碳原子处甲基分枝是放线菌所特有的 37 . 表征几大类微生物的重要脂肪酸见表 1 .表 1 表征微生物的 PL FA 29 , 32

17、Table 1 PL FA signatures of microbes微生物类型 Microbial group磷脂脂肪酸标记 Phosp holipids fatty acid signat ures细菌Bacteria in general含有以酯链与甘油相连的饱和或单不饱和脂肪酸( 如 15 0 、i150 、a150 、16 0 、i16 0 、16 15 、1619 、1617t 、170 、i170 、a170 、cy170 、1815 、1817 、1817t 、i190 ,a190 和2cy190 等) Contain sat urated or monounsat urat

18、ed fatty acids ester linked to glycerol含有多种分枝脂肪酸 Contain more branched fatty acids革兰氏阳性细菌 Gram positive bacteria22含有多种羟基脂肪酸 Contain more hydroxylated fatty acids ; MU FA革兰氏阴性细菌 Gram negative bacteria厌氧细菌 Anaerobescy170 ,cy190好氧细菌 Aerobes1617 、1617t 、1817t硫酸盐还原细菌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10Me160 、i17

19、17 、171622甲烷氧化细菌 Met hane oxidizing bacteria1618c ,1618t ,1615c ,1818c ,1818t ,1816c嗜压/ 嗜冷细菌Barop hilic/ p sychrop hilic bacteria205 ,226黄杆菌 Fl av bacteri u m bal ust i n u mi1717 ,Br 2O H 150芽孢杆菌 B aci l l us spp1各种枝链脂肪酸 Various branched chain fatty acids放线菌 A ct i nobacteri a10Me160 、10Me170 、10Me

20、180 等真菌 Fungi含有特有的磷脂脂肪酸如 1819 、1826 、1836 、1833 Contain a specific PL FA such as1819 、1826 、1836 、1833蓝细菌 Cyanobacteria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如 1826 Lipids containing polyunsat urated fatty acids such as 1826微藻类 Microalgae1633原生动物 Protozoa2036 、2046i 、a 、cy 和 Me 分别表示反异(anteiso) 、异(iso) 、环丙基(cyclop ropyl) 和甲基( met

21、 hyl) 分枝脂肪酸25 期 钟文辉等: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901412 PL FA 的分离和分析PL FA 的提取和分析是 PL FA 方法的关键步骤. PL FA的提取主要采用简单提取、扩展提取和商用微生物鉴定系统( M ID I) 提取等方法 79 .简单提取用于提取 EL2PL FA. 先用有机溶剂提取土壤 中的细胞脂类 ,将提取液上样于硅酸键合固相抽提柱( solid2 p hase2ext raction silicic acid bonded p hase column , SP E2SI) ,分别用氯仿、丙酮和甲醇洗脱 ,可将脂类裂解 ,并分离出中性脂、糖脂和磷脂. 用

22、温和碱性甲醇将磷脂水解和皂化 ,得到酯 链脂肪酸甲酯( EL2FAM E) ,进一步用 GC 或 GC2MS 进行定 性和定量测定. 这种提取方法不能将非酯链 PL FA ( N EL2PL FA) 从脂类中解离和提取出来.扩展提取方法是在简单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延伸的 ,可用 于提取包括 EL2PL FA 和 N EL2PL FA 在内的全 PL FA. 用与 简单提取方法相同的操作方法从土壤样品中抽提脂类 ,将磷脂从脂类中解离出来 ,用碱性甲醇水解和皂化 ,接着用氨丙 基键合 , SP E 柱 (aminop ropyl2bonded SP E2column , SP E2N H2 )分离皂化

23、产物 ,得到未取代脂肪酸甲酯. 酯链羟基取代脂肪 酸( EL2H YFA) 甲酯和不皂化脂. 未取代脂肪酸甲酯用苯磺 酸键合. SP E 柱 ( benzenesulp honic2acid2bonded SP E column , SP E2SCX) 分离 ,得到酯链饱和脂肪酸 ( EL2SA TFA) 、酯链单 不饱和脂肪酸( EL2MU FA) 和酯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EL2PU2FA) 组分. 不皂化脂经酸水解后 ,用 SP E2N H2 柱分离 ,可得到 非脂链脂肪酸 (包括 N EL2U N SFA 和 N EL2H YFA) . 得到的EL2PL FA 和 N EL2PL FA

24、进一步用 GC 或 GC2MS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采用这种方法可使多数类型的脂肪酸根据它们结合成脂类的本来状况(酯链 ,非酯链) 而得到分离. 检测结果用多变量统计方法加以分析.除上述方法外 ,有些研究者还用 M ID I 来提取和分析脂肪酸 9 ,24 ,30 . 其操作方法包括用皂化/ 裂解液将脂肪酸从脂类中裂解出来 ,在 80 下加入甲醇盐酸溶液 ,使脂肪酸甲基化形成 FAM E ,提取 FAM E ,进行 GC 分析等几个步骤 24 . 最后 ,用 M ID I 开发商提供的自动程序软件对 FAM E 进行分 析. 该方法的主要问题是提取的脂肪酸包括来自有生活力的 细胞脂类和可能部

25、分来自于细胞外的脂类 79 .用简单提取方法和 M ID I 方法提取土壤 PL FA 得到的脂肪酸谱相似 9 ,19 ,一般有 20 至 48 种脂肪酸(最多 72 种) ,其中直链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 15 %25 %和 30 %50 % ;甲基分枝脂肪酸占 25 %40 %. 采用扩展提取方法检测到的 PL FA 的数量介于 190 至 360 种之间 ,且显示出不同地点、不同耕种方式的土壤中脂肪酸的总量和种类数以及 百分比分布有显著差异 65 ,81 . N EL2PL FA 占总 PL FA 量的21 %25 % , EL2SA TFA 和羟基取代脂肪酸(包括 EL2H YFA

26、和 N EL2H YFA) 也大量存在.413 PL FA 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PL FA 方法是一种快速、可靠而可重现的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方法 ,可用于表征在数量上占优势的土壤微生物群落 ,包括不可培养微生物. 该方法最适合用作总微生物群落分析 ,而不是专一的微生物种类的研究 15 . PL FA 的组成和浓度受土壤微生物生长条件和生理状态的影响 31 ,74 .另外 ,包括 PL FA 在内的所有的土壤生物标记都存在可萃取性(ext ractability) 和未知的稳定性问题. 土壤的生物标记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与降解过程有直接关系的温度、湿度和其他条件 31 .5 核酸分析方法511

27、总 DNA 分析研究表明 ,土壤微生物大体的群落组成和总的遗传多样性可通过测定群落 DNA 的解链行为和复性率来确定 70 ,73 .在溶液中变性单链 DNA 的复性率随着 DNA 复杂性的增加或在溶液中不同 DNA 分子数量的增加而下降;DNA 浓度越大 ,复性越快. Cot1/ 2 表示复性一半的 Cot (DNA 浓度和复性时间的乘积) 值 ,与 DNA 的复杂程度成正比 ,被用作多样性指数 71 或用于估计基因组的大小. 用该方法分析表明 ,在未扰动的有机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基因组大小相当于 6 00010000 大肠杆菌基因组的大小 ,而在耕作土壤或受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相当于 3501 5

28、00 大肠杆菌基因组的大小 ,且这些估计值可能是保守的 50 ,72 . 但该方法的分辨率低 ,只能确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大体差异. 另外 , 通过测定碱基在群落DNA 中的分布 , 即鸟嘌呤和胞嘧啶的摩尔百分率 ( % G +C) ,也可得到有关总的群落组成的信息 12 .512 基于 PCR 的核糖体 DNA 分析51211 概述 大多数 DNA 多样性研究以核糖体 RNA(r RNA) 或其编码基因 rDNA 为对象. 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 ,人们最感兴趣的是小亚基 RNA ( SSU r RNA) 或其编码基因 SSU rDNA. SSU rDNA 包括保守区和变异区. 保守区内核苷酸序

29、列恒定 ,在分类上相距远的微生物分类群之间才有差异;变异区能够显示微生物分类种的差异. SSU rDNA 的这种独特的特性可被用来对微生物进行系谱分类. 目前人们已经对很多种已知微生物的 SSU rDNA/ r RNA 序列进行了测序(大多数工作是对原核生物 16S rDNA/ r RNA 进行的) ,建立了 SSU rDNA/ r RNA 序列数据库. 该数据库正在不断扩 大 ,目前已有足够大的数据库来对微生物进行系谱分类.rDNA 分析中 ,通常用 PCR 扩增 SSU rDNA ,扩增产物 用凝胶电泳分离并进行分析. 目前最常用的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7 ,14 ,43 ,45 ,55

30、 ,56 : 抽提土壤 DNA PCR 扩增 SSUrDNA (16s rDNA 或 18s rDNA) PCR 产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 GGE) 或温度梯度凝胶电泳( T GGE) 分离及带谱分析回收 D GGE 电泳片段 DNA 序列测定 将测得的 SSUrDNA 序列与 rDNA 序列数据库中已知微生物的 rDNA 序列相比较 获得土壤中可能含有的微生物(包括不可培养微生物) 的信息.与 rDNA 分析有关的问题包括 rDNA 序列的异质性( heterogeneity) 47 和 SSU rDNA 的数量变化较大 18 等.51212 DNA 的抽提和纯化 抽提的 DNA 的质量影

31、响后续PCR 扩增的效率和准确性. 抽提中应尽可能避免 DNA 断902应用生态学报 15 卷裂. 模板的浓度对 PCR 扩增有影响. 过低的模板浓度可能会导致扩增失败或不正确的扩增 10 ,故抽提效率应该高 ,以保证有足够的模板浓度 26 . 此外 ,被抽提的 DNA 必须纯化 ,因为土壤中可能含有抑制 PCR 反应的腐殖酸 68 .不同的土壤类型要用不同的 DNA 抽提方法 4 ,45 . 抽提方法可分为两种:一是先抽提土壤中的微生物细胞 ,再将细胞裂解和回收 DNA ;二是直接抽提土壤中的 DNA. 第一种方法得到的是在数量上占优势的微生物的 DNA ,DNA 纯度较高 ;第二种方法较方

32、便、抽提较完全 ,得到的 DNA 更能代表总群落 71 .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采用第二种方法 ,该方法经过改进后 ,已经能够做到避免腐殖酸对 PCR 的抑制 31 . 对于很多土壤 ,用商用抽提试剂盒能够快速而有效地直接抽提和纯化 DNA 5 ,对另一些土壤需要用烦琐的其它抽提方法. 从不同土壤类型抽提 DNA 的得率不同 ,变化范围在 235gg - 1 之间 4 .51213 rDNA 的 PCR 扩增 首先慎重选择待扩增的 rDNA区域. rDNA 的 PCR 扩增常采用不同的引物和扩增条件分别扩增原核微生物 16S rDNA 或真核微生物 18S rDNA 的全序列或部分序列 14 ,1

33、7 ,27 ,36 ,63 . PCR 扩增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PCR 产物的组成不一定反映原始 DNA 模板的组成 25 ,53 ,67 ;PCR 产物也不一定能反映原始 DNA 模板的相对数量. 定量PCR 方法操作烦琐 ,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才能在实际中应用 48 .51214 PCR 产物的凝胶电泳分离 分离效果比较好的凝胶电泳方法有 D GGE 或 T GGE. D GGE 或 T GGE 均可对具有同等长度并具有不同的核苷酸序列的 DNA 片段进行快速、可再现分离 27 ,44 . D GGE 分离是基于 DNA 片段在具线性变性梯度的聚丙稀酰胺凝胶中迁移率的不同 ,常用的变

34、性剂有脲和甲酰胺 44 . T GGE 可区分单个碱基水平发生取代的 DNA分子 61 . 两种方法电泳效果基本相同 27 . 不同微生物群落的 rDNA 电泳后带型不同 22 . 凝胶电泳的低分辩率仍然是该方法存在的一个问题 69 .51215 rDNA 的 PCR 产物的分析 用 PCR 方法从土壤和微生物分离菌中扩增的 rDNA 可利用扩增的核糖体 DNA 限制 性分析 ( t he 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 riction analysis , ARDRA) 技术进行分析. 在该方法中 DNA 被用一种或几种 限制性酶消化 ,所得片段用凝胶电泳分离. 该

35、方法的不足之 处是一组(分类群) 微生物在分析中可得到几个片段 ,故分辨 率较低. 这个问题已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terminal rest riction f ragment lengt h polymorp hism , T2R FL P) 分析中得 到解决. 该方法是 ARDRA 的发展 ,在 PCR 中引入了荧光标记的引物 , PCR 产物也用一种或几种限制性酶消化 ,借助荧光标记对消化片段进行分离和鉴定 39 ,42 .rDNA 间隔区分析 ( ribosomal internal spacer analysis , R ISA) 1 ,8 则基于原核生物 16S 和 23

36、S rDNA 基因之间的间隔区的长度多态性 ,用 PCR 方法对该间隔区进行扩增 ,扩增产物用凝胶电泳分离并分析带谱 ,也可对 DNA 带进行测序 ,从而获得更详细的信息.513 杂交分析与 rDNA 的保守和变异序列同源的 DNA 片段可制成寡核苷酸探针 ,用于杂交分析. 探针可用在不同的杂交技术中 ,包括菌落和经克隆的 PCR 扩增子的杂交、群落 DNA 的斑点 印迹、狭线印迹杂交和完整细胞的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2cence i n sit u hybridization , F ISH) 2 ,3 ,51 ,70 .在使用印迹技术的杂交中 , 从细菌菌落或经克隆的PCR 扩增子

37、中来的 16S 和 23S r RNA 基因的 PCR 产物 ,可印迹到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中. 该印迹与经放射性同位素、地高辛配基或其它半抗原标记的核苷酸探针杂交. 这种方法常用于检测和鉴定细菌 ,确定土壤中细菌群体的多样性和结构 51 ,59 ,比较微生物分类群变异率 59 . Ritz 等 58 应用整个群落 DNA 杂交技术 ,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在 F ISH 中 ,可用表面荧光显微镜术 ,对具有与荧光探针杂交的核酸分子的微生物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 11 . F ISH 技术使直接显现( visualization) 土壤栖息地的微 生物成为可能 29 ,可用

38、于对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包括不可培养微生物) 进行原位检测 3 .参考文献1 Acinas S G , Anton J , Rodriguez2Valera F. 1999 . Diversity of f ree2 living and attached bacteria in off shore western Mediterranean wa2 ters as depicted by analysis of genes encoding 16s RNA. A ppl Env2 i ron M icrobiol ,65 :5145222 Amann RI , Krumholz L ,Sta

39、hl DA. 1990. Fluorescent2oligonucleotide prob2 ing of whole cells for determinative ,phylo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in microbiology. J Bacteriol ,172 :7627703 Amann R I ,L udwig W ,Schleifer KH. 1995 . Phylogenetic identifica2 tion and in sit u detection of individual microbial cells wit ho

40、ut culti2 vation. M icrobiol Rev ,59 :1431694 Ant hony G , ODonnell , Grres E G. 1999 . 16S rDNA met hods insoil microbiology. Cu rrent Opi nion B iotech nol ,10 :2252295 Bart helet M , Whyte L G , Greer CW. 1996 . Rapid , direct ext raction of DNA f ro m soils for PCR analysis using polyvinyl polyp

41、yrrolidone spin columns. F EM S M icrobiol L et t ,138 :17226 Bochner B. 1989.“Breat hprints”at t he microbial level. A S M News ,55 : 5365397 Borneman J , Skroch PW , OSullivan KM , et al . 1996 . Molecular microbial diversity of an agricult ural soil in Wisconsin. A ppl Envi2 ron M icrobiol ,62 :1

42、93519438 Borneman J , Triplett EW. 1997 . Molecular microbial diversity in soils f ro m eastern Amazonian : Evidence for unusual microorganisms and microbial pop ulation shift s associated wit h deforestation. A ppl Envi ron M icrobiol ,63 :264726539 Cavigelli MA ,Robert son GP , Klug MJ . 1995 . Fa

43、tty acid met hyl es2ters ( FAM E) p rofiles as measures of soil microbial co mmunity st ruct ure. Pl ant S oi l ,170 :9911310 Chandler DP , Fredrickson J K ,Brockman FJ . 1997 . Effect of PCR template concent ration on t he co mposition and dist ribution of total co mmunity 16S rDNA clone libraries.

44、 M ol Ecol ,6 :47548211 Chatzinotas A ,Sandaa RA ,Schnhuber W , et al . 1998 . Analysis of broad2scale differences in microbial co mmunity co mposition of t wo p ristine forest soils. S yst A ppl M icrobiol ,21 :57958712 Clegg CD , Ritz K , Griffit hs BS. 2000 . % G + C p rofiling and cross hybridiz

45、ation of microbial DNA reveals great variation in below2 ground co mmunity st ruct ure in U K upland grasslands. A ppl S oi l Ecol ,14 :12513413 Donegan KK , Palm CJ , Fieland VJ , et al . 1995 . Changes in levels , species and DNA p rofiles of soil microorganisms associated wit h cotton exp ressing

46、 t he B aci l l us t h u ri ngiensis var . k u rst aki endotox25 期 钟文辉等: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903in. A ppl S oi l Ecol ,2 :11112414 Dunbar J , Takala S ,Barns SM , et al . 1999 . Levels of bacterial co m munity diversity in four arid soils co mpared by cultivation and 16s r RNA gene cloning. A ppl Envi ron M

47、 icrobiol ,65 :1662166915 Elsas J D van , Duarte GF , Rosado AS , et al . 1998 . Microbiological2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 hods for monitoring microbial inoculant s and t heir effect s in t he soil environment . J McrobiolMet h ,32 :133154216 F gri A , Torsvik VL , Go ksyr J . 1977 . Bacterial an

48、d f ungal activi2 ties in soil : separation of bacteria and f ungi by a rapid f ractionated cent rif ugation technique. S oi l B iol B iochem ,9 :10511217 Fant roussi SE , Verschuere L , Verst raete W , et al . 1999 . Effect ofp henyl urea herbicides on soil co mmunities estimated by analysis of 16S

49、 r RNA gene fingerp rint s and co mmunity2level p hysiological p ro2 files. A ppl Envi ron M icrobiol ,65 :98298818 Fogel GB , Collins CR , Li J , et al . 1999 . Pro karyotic geno me size and SSU rDNA copy number : Estimation of microbial relative abun2 dance f ro m a mixed pop ulation. M icrobiol E

50、col ,38 :9311319 Frostegrd A ,Bth E , Tunlid A. 1993 . Shift s in t he st ruct ure of soil microbial co mmunities in limed forest s as revealed by p hosp ho2 lipids fatty acid analysis. S oi l B iol B iochem ,25 :72373020 Garland J L . 1996 . Analytical app roaches to t he characterization of sample

51、s of microbial co mmunities using patterns of potential C source utilization. S oi l B iol B iochem ,28 :21322121 Garland J L , Mills AL . 1991 .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heterot rop hic microbial co mmunitieson t he basis of patterns ofco mmunity level sole carbon source utilization. A

52、 ppl Envi ron M icrobiol ,57 :235123592222Gelso mino A , Keijzer Wolters AC , Cacco G , et al . 1999 . Assessment of bacterial co mmunity st ruct ure in soil by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 and denat uring gradient gelelect rop horesis. J M icrobiolMet h ,38 :11523Haack S K , Garchow H , Klug MJ , etal

53、. 1995 . Analysis of factorsaffecting t he accuracy , rep roducibility , and interp retation of micro2bial co mmunity carbonsource utilization patterns. A ppl Envi ronM icrobiol ,61 :14581468224Haack S K , Garchow H ,Odelson DA , et al . 1994 . Accuracy , rep roducibility ,and interp retation of fat

54、tyacid met hyl ester p rofiles ofmodel bacterial co mmunities. A ppl Envi ron M icrobiol ,60 : 248324932225Hansen MC , Tolker Nielsen T , Givskov M , et al . 1998 . Biased 16srDNA PCR amplification caused by interference f ro m DNA flankingt he template region. F EM S M icrobiolEcol ,26 :14114926Hea

55、d IM , Saunders J R , Pickup RW. 1998 . Microbial evolution , di2versity ,and ecology :A decade of riboso mal RNA analysis of uncultivated microorganisms. M icrobiolEcol ,35 :12127Heuer H , Krsek M ,Baker P , etal . 1997 . Analysis of actino myceteco mmunities by specific amplification of genes enco

56、ding 16S r RNAand gel elect rop horesis separation indenat uring gradient s. A pplEnvi ron M icrobiol ,63 :3233324128Heuer H , Smalla K. 1997 . Evaluation of co mmunity level catabolicp rofiling using Biolog GN microplates to st udy microbial co mmunitychanges in potato p hilosop her . J M icrobiol

57、Met h ,30 :4961229Hill GT ,Mit kowski NA ,Aldrich WL , et al . 2000 . Met hods for assessing t he co 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soil microbial co mmunities.A ppl S oi lEcol ,15 :253630Ibekwe AM , Kennedy AC. 1998 . Phosp holipid fatty acid p rofilesand carbon utilization patterns for analysis of mic

58、robial co mmunityst ruct ure under field and green house conditions. F EM S M icrobiolEcol ,26 :151163231Insam H ,Amor K ,Renner M , etal . 1996 . Changes in f unctional abilities oft he microbial co mmunity during co mposing of manure.M icrobiolEcol ,31 :778732Insam H. 2001. Development in soil microbiology since t he mid 1960s.Geoderma ,100 :389402233Jo hnsen K ,J acobsen CS , Torsvik V . 2001 . Pesticide effect s on bacterial diversity in agricult ural soils A review . B iol Fert S oi ls ,33 :4434532P. 1999 . Diversity of pseudomon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