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管理知识模型

上传人:悦** 文档编号:18579150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0.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作物管理知识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作物管理知识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作物管理知识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管理知识模型(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作物管理知识模型课程论文题目:气候变化对水稻的影响模型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气候变化对水稻的影响模型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属禾本科稻属Oryza L., 一年生草本植 物。中国是农业大国,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已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气候变 暖,中国东北部分地区近20年来增温显著,水稻和玉米产量呈现增加趋势。由 于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多,西北高海拔半干旱区小麦产量显著增加。南方近50年中 降水增多,洪涝、连阴雨天气以及高温热害频次增加,不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 产。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水稻一生的生育期,按照水稻自身的生育特性,大体上可划分为营养生长与 生

2、殖生长两大期。营养生长期又可分为秧田营养生长期(秧田期),以及本田营 养生长期(分蘖期)。从种子发芽播种到移植前为秧田期;从移植到幼穗分化前 为分蘖期。生殖生长期又可分为幼穗发育期以及结实期。从幼穗分化到抽穗开花 为幼穗发育期;从抽穗开花到成熟收割为结实期。我国常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粮食作物的首位。在全世界水稻产中,我国 单产和总产都处于先进行列。中国稻作面积约占世界稻作总面积的1/4,占全国粮 食播种面积的1/3,而产量则约为世界上稻谷总产量的37%,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 45%。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的水稻栽培、大米生产都主要分布在的区域:东北大米生产一一东北是 水稻

3、的种植主要区域,现在中国的大米主要供给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东北大米 的生产的。东北的雨量均匀、土地肥沃、气候适合水稻的生长,所以年产量质量 都很高;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位于淮河、秦岭以南.南岭以北。该地区气候 温暖滞润,春夏多雨、夏季炎热、秋高气爽、冬季较冷,四季分明;华南双季稻 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处于我国最南部。大米水稻播种而积占全部稻谷产量 的l 6%左右。该区气候高温多雨,夏季长而炎热,冬季温和.偶尔有寒冷天气.雨 量充沛。沿海多台风大雨,西部干湿明显。现实生活中气候对水稻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因素还是以下几种:1、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一是温度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开花至成熟阶段 的高

4、温可显著缩短成熟天数,造成成熟后籽粒充实不良,垩白大,胚透明度低, 籽粒不饱满,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低,米粒无光泽。成熟期的有效积温与米粒的 透明度为负相关关系。二是温度对大米的蒸煮食用也有明显的影响:灌浆期间气 温高,则米饭较硬。灌浆结实期间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则米饭香味较浓。2、光照强度对稻米品质也有影响,水稻生育后期光照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 特别是在营养生长过旺、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的情况下,则垩白米发生会增 多。但光照太强,温度相应提高,使成熟过程缩短,也会增大垩白率。此外,光 照强度过强和过弱都会降低蛋白质含量。3、水分对稻米品质也有影响,2006年由于倒伏较早,后期大部分田块就没

5、 有再灌水,导致稻谷质量相当差,米小,米硬,垩白米增多,籽粒不饱满,病斑 较多,出糙率低,每百斤稻谷好的出米也只有67斤左右,差的只有50多斤,是 近年来所少见的。相同的品种05年与04年米质差距太大。题目:气候变化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一、建立模型由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联合开发的ORYZA2000是一 种动态、机理性较强的水稻生长模型,可模拟潜在生长、水分限制和氮素限制3 种条件下的水稻生长。模型包括多个模块,如作物生长和发育、蒸散和水分胁 迫、植株氮素平衡及土壤水分平衡等。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中的A2和 B2方案,将基于区域

6、气候模式PRECIS构建的气候变化情景文件与水稻生长模 型ORYZA2000结合,模拟基准时段(1961 1990)气候(Baseline)和2021 2050时段A2、B2情景下的水稻产量,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构建两种影响评估方法,重点分析增温和大气CO2肥效作用对水稻产量的影 响。结果表明,不考虑CO2肥效作用时,随着温度升高,水稻生育期缩短,产 量下降。表12021-2050时段A2和B2情景相对于基准气候的増温幅度(9)和降水量变幅()Tabic 1 Chang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2021-2050 period

7、s under A2 and B2 scenario relative to baseline季节Season基准气候BaselineA2 情景 A2 scenarioB2 情景 B2 scenario(C)(P)P(mm)L(C)A7L (SC)AP (%)CC)eA/3(%)春季(3-5 月)Spring19.41L0402.4L51.413.8L51.412.9夏季(6-8 月)Summer29.62L5466.9L71.61LHL7L674秋季(9-11 月)Autumn20.712.5217JL5思14.4L61.60.1冬季(12-2 月)Winter8.90.8136JL5L4-

8、2.4L71.5-8.0年半均 Mean annual19.81L51222.7L51.5IL4L61.562怎、忌,、P分别表示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和降水量;忌八M分别表示平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ORYZA2OOO模型能够模拟CO2浓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主要针对单叶光能利 用率的计算引入了效应系数,该系数的计算采用Jansen式中推导的CO2效应系 数公式:“ _ “2 - | -expH).00305-0222?)为叶片CO2效应系数, 340是以大气CO2浓度为340 mol L 1时的参考 效应系数(取1),CCO2为实际模拟情景下的CO2浓度。二、模型参数定标及验

9、证ORYZA2000模型有较强的普适性,可模拟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 下的生长和产量。模型中参数通常设定为默认值,但其中反映水稻遗传或品种性 的参数需要根据大量试验资料确定。根据已获取的水稻观测数据和统计资料,研 究区各地稻作制度和水稻品种在时空上均有较大差异,增加了区域模拟中ORYZA2000模型参数定标的难度,也增大了区域水稻产量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 因此,本文在参照研究区域水稻种植区划的基础上,以省份作为水稻区域模拟的 子区域(不计上海市),确定符合各省实际水稻生产的稻作类型及代表水稻品种, 并利用该品种试验数据对ORYZA2000进行水稻遗传数的标定及验证。其中,确立 代表性品种的

10、原则为,在省内多个农业气象站种植或同一个站点连续多年(3年 以上)种植。从图中可以看出,代表水稻品种产量的模拟相对误差大多在土 15%以 内,相关系数为0.67。模拟的各生育期绝对误差 5 d,平均误差为1.4 d, 相关数达到0.99。由此可见,ORYZA2000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水稻生育期和产量, 适合在研究区域应用。二召二 Ejmp j 一 n =;图I代表水稻舟种实測生育期和产虽与模拟值对比Fig 1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bserved and simulated dee growth duration and yields in the studied r

11、egion 实线为1 : 1参苇线,虚线为土】5%,祐对谣差线三、模拟气候变化影响的两种方案采用ORYZA2OOO模型升尺度到省级水平上,将气候变化情景数据与水稻生 长模型结合,模拟未来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水稻产量变化。为此,建立两种 气候变化影响方案,分别讨论温度升高和大气CO2浓度增长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方案I,不考虑大气CO2增益效应,分别模拟并着重分析基准气候和A2和B2 两种气候情景下温度升高对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方案II,依据A2和B2 排放方案,将大气CO2浓度升高到各自在20212050时段水平,模拟这两种情景 下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并与方案I进行对比,着重分析大气C

12、O2浓度升高 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其中,基准时段平均大气CO2浓度设定为330 mol L-1, A2 和B2情景在20212050时段平均大气CO2浓度分别设定为475 mol L-1 和 450 mol L-1。1.产量统计与分析根据两种影响评估方案,计算每个网格内基准气候和A2、B2情景下各30年 的水稻产量。分别统计A2和B2情景下单季稻省份水稻和双季稻省份早稻和晚 稻生育期、产量相对基准气候下各水稻生育期、产量的变化。另外,设单季稻省 份产量为单季稻30年的平均产量,双季稻省份产量为早稻和晚稻30年产量的平 均值,分析平均水稻产量的区域变化特征。同时,计算年际产量变异系数,即30 年产

13、量的标准差与平均产量的比值。在SPSS 13.0软件中对各方案下不同情景的 模拟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2.结果与分析增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从方案I的结果看,相比基准气候,A2和B2情景的水 稻生育期平均缩短了 4.5d和3.4d。通过方差分析,3种情景下的平均水稻生育 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图2显示各省平均水稻生育期的缩短天数存在一 定的差异。JiEing5Li Anhui llubet HunTi Jiangxi ZhejiangU9一; MP pm-石匸O一左-24TO-6H 2各省Al和Bl情景下平均水稻生育期2021-2050时段相对基准气候水稻生育期的变址大气CO2

14、肥效作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将方案II与方案I的模拟结果进行对 比,大气CO2的肥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增温的不利影响,使水稻模拟产量 的总体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统计,如果考虑大气CO2肥效作用,A2情景下研究区 域水稻平均产量较之基准气候下的产量下5.1%,单季稻省份减产10.2%,双季稻 省份早稻减产8.7%,而晚稻增产8.8%。在B2情景下,研究区域平均产量减少5.8%, 单季稻省份减产10.4%,双季稻省份早稻减产5.9%,晚稻增产3.6%。数据表明,大 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产量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其中CO2浓度较高的A2情景 对水稻生产的正效应总体高于B2情景。然而,大气CO2肥效作

15、用对单季稻、早稻 和双季晚稻的正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在A2情景下,大气CO2肥效作用对单季稻、 早稻和晚稻的增产贡献分别为5.0%、6.2%和24.2%,而在B2情景下分别为5.0%、 5.6%和21.2%。可以看出,大气CO2肥效对晚稻产量的正效应最大,抵消了增温 对晚稻生产的不利影响,可能与晚稻生长中后期气温渐凉有利于CO2肥效作用 的发挥有关。2030-4OsI-4fir-II01+ XHTJoAnhm HuhciJiangM ZhejiangJiangsu Anhui Hubei Hunan Jiangxi Zhqiang不考虑C6肥效 2021-2050时段A2(s)和B2情景(b)下

16、各省水稻平均产虽变化箱线图o o o n- AJ -JI c- _-*b)su_ 严 qqejooiJJumTHT TiT-TnT+ +TDT (b)tit 30r加lorQ-lor创-30rJu for + T$ + + TnT + 一-40 _1j1JJiangsu An hut 11 labei JI u nan Jiangxi Zhejiang-O 1 儿亠 zJiangsu Anhui Ilubei Hunan Jiangxi /hejiang图6考虑C5肥效时 2021-2050时段A2(a)和B2情景(b)下各省水稻平均产量变化箱线图表2两种方案下各省水稻稳产性比较Table 2

17、 Comparison of intcrannual yield variabilin benveen two impact evaluation schemes省份-Province方案 I Scheme I方案【I Scheme II基准气候 BaselineA2情景A2 scenarioB2情最B2 scenarioA2情景A2 scenarioB2情員B2 scenario江苏 Jiangsu0.200.190呂0.17安徽Anhui0230.320J20.310.30湖北Hubei070.26024025024湖南Hunan0220.280250.280.26江西 Jiangxi0J

18、90.260.250.260.24浙江 Zhejiang0.210.310.300.290.28四、结论在未来温度升高环境下,研究区域水稻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大气CO2浓 度升高对水稻产量具有一定的正效应,但对单季稻和双季早稻增产的贡献仍不足 抵消升温对产量的负面影响。相比单季稻和早稻,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晚稻的增 产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增温的不利影响。另外,ORYZA2OOO模型具有较强的机理性和普适性,可用于水稻生产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研究。应对气候变化和稳定水稻生产的措施:1、加强品种与农业气象的适应性研 究在水稻品种的改良、熟性的搭配、农田管理措施的实施等方面,均与气象 条件密切相关。只

19、有以气象条件为基础,根据水稻品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因地 因时制宜,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才能获得高产。我地以迟熟中粳的品种为主, 对于一些早熟品种由于8中下旬温度偏高,与抽穗扬花稳合,导致空瘪粒的增加。 过迟的品种,由于生育期的拉长,后期叶色深,南方稻飞虱的迁入,稻飞虱大发 生可能性大,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再加上品种过迟以后对后茬小麦的适期播种 带来影响。2、加强农业气象的预测预报一一目前,人类还无法控制天气的变化, 因而天气变化造成的灾害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提高天气变化的监测手段、预报时 效、农业气象中长期和短期的预报准确率及实施人工影响天气等措施,可达到减 轻或避免气象灾害损失的目的。3、采取

20、综合措施适应气候变化近几十年来, 随着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日益增加,全球气候受到明显的影响。 其中水稻生产期间,夏季气温偏低,抛栽期干旱缺水,台风暴雨,日照时数减少, 秋季持续高温等。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农业科研部门应选育抗倒伏、抗病力强的 新品种,从作物株形、叶面积大小等方面提高光合作用能力,以提高产量。加强 农作物病虫害的测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宣传培训、优良品种的推介、加 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并稳定植保队伍等。同时还必须加强农业保险业的建设, 加强农用车口和打水员的管理,以应对天气的变化。参考文献:1 农业科技通讯为月刊,每月17日出版;刊号ISSN 1000-6400,

21、CN 11-2395/S。2 气候变化与作物产量编写组.气候变化与作物产量M.北京:中国农 业科技出版社,19923 林而达,张厚宣,王京华等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模拟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4 金之庆,葛道阔,方娟,等.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南方水稻生产的影 响及其适应性对策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 10, 11195 Tao F L, Yokozawa M, Liu J Y, Zhang Z. Climate-crop yield rela-tionships at provincial scales in China and the impacts of rec

22、ent climate trends. Clim Res, 2008, 38: 83 - 946 Zhao H-Y(赵海燕),Yao F-M(姚凤梅),Zhang Y(张勇),XuB(徐宾),Yuan J(袁静),Hu Y-N(胡亚南),Xu Y-L(许吟隆).Correla-tion analysis of rice seed setting rate and weight of 1000-grain and agro-meteorology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 tze river. Sci Agric Sin (中国农

23、 业科学),2006, 39(9): 1765 - 177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7 Mo X G, Liu S X, Lin Z H, Guo R P. Regional crop yield,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their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Nor th China Plain. Agric Ecosys t Environ, 2009, 134(1/2): 67 - 788 Chavas D R, Cesa lzaurralde R, Thomson A M, Gao X J. Long-term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eastern China. Agric For Meteorol, 2009, 149: 1118 - 112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