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头痛PPT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564255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6.8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推拿学头痛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推拿学头痛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推拿学头痛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推拿学头痛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学头痛PPT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推拿学第十章内妇五官科疾病第二节 头 痛v一、概述(了解)v二、病因病机(了解)v三、辨证(熟悉)v四、临床表现(了解)v五、治疗思路(掌握)v六、治疗方法(掌握)一、概述一、概述头部上半部自眼眶以上至枕下区的范围内发生的疼痛头部上半部自眼眶以上至枕下区的范围内发生的疼痛临床常见症状,可单独发生,亦可与它症并存。临床常见症状,可单独发生,亦可与它症并存。主要适应症为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和感冒主要适应症为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和感冒头痛等。头痛等。中医学中称中医学中称“头风头风”、“脑风脑风”、“厥头痛厥头痛”、“少阳头痛少阳头痛”等。等。推拿治疗效果较好,推拿治疗效果

2、较好,偏头痛、血管收缩性头痛、感冒头痛及高血压头痛疗效更为显著。二、病因病机v颈源性:颈部疾患,落枕等;不良姿势;颈部肌肉持续紧张,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刺激压迫头部神经(头部的神经多数发源于颈后);v外感:v偏头痛:除遗传因素外,尚与脑血流、血小板和生化因素、饮食、内分泌因素等有关,并且情绪紧张、饥饿、缺少睡眠、噪声、强光以及气候变化等,均可诱导发作。v内伤头痛:高血压等v精神和心理紧张、抑郁和焦虑 总之,大部分是因头部肌肉的痉挛、血管的牵拉刺激支配头部的神经末梢而致。较严重的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如:脑脓肿、脑血管疾病急性期、颅内占位性疾病、脑挫裂伤、外伤性颅内血肿等引起的头痛,不宜用推拿治疗。三

3、、辨证辨头痛之部位辨头痛之部位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亦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亦上会巅顶,由于脏腑经络受邪之不同,头痛之部位亦上会巅顶,由于脏腑经络受邪之不同,头痛之部位亦异。异。大抵大抵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阳明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骨处多在前额及眉棱骨处;少阳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少阳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并连及耳部;及耳部;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及目系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及目系。经络辨证经络辨证阳阳明明少少阳阳太太阳阳厥厥阴阴八纲辨证八纲辨证外外感感头头痛痛风寒风寒风热风热风湿风湿内内伤伤头头痛痛气虚气虚肝

4、阳肝阳血虚血虚肾虚肾虚痰浊痰浊瘀血瘀血辨外感与内伤辨外感与内伤 一般而言,外感头痛,起病较急,常伴有外邪束表或犯肺的一般而言,外感头痛,起病较急,常伴有外邪束表或犯肺的症状。应区别风、寒、湿、热之不同。症状。应区别风、寒、湿、热之不同。林佩琴林佩琴类证治裁类证治裁:“因风者恶风,因寒者恶寒,因湿者因风者恶风,因寒者恶寒,因湿者头重,头重,因火者齿痛,因郁热者烦心,因伏暑者口干因火者齿痛,因郁热者烦心,因伏暑者口干”。内伤头痛,其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应分辨气虚、血虚、内伤头痛,其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应分辨气虚、血虚、肾虚、肝阳、痰浊、瘀血之异。气虚者脉大,血虚者脉芤,肾虚、肝阳、痰浊、瘀血之

5、异。气虚者脉大,血虚者脉芤,肾虚者腰膝酸软,肝阳者筋惕肢麻,痰浊者头眩恶心,瘀血肾虚者腰膝酸软,肝阳者筋惕肢麻,痰浊者头眩恶心,瘀血者痛如锥刺。者痛如锥刺。三、临床表现%头痛头痛%疼痛性质跳疼、刺疼、胀疼、烧灼疼、空痛、慢性隐痛或麻木酸痛,疼痛性质跳疼、刺疼、胀疼、烧灼疼、空痛、慢性隐痛或麻木酸痛,亦可为刀割样或放射性、牵扯样痛。亦可为刀割样或放射性、牵扯样痛。%伴随症状伴随症状v1、颈源性v2、偏头痛:v3、外感:v4、内伤头痛:高血压等v5、精神和心理紧张、抑郁和焦虑 1、颈源性头痛v()头痛多偏于一侧,双侧交替发作的单侧头痛,极少数为全头痛;v()头痛起于颈部,可沿颈部放散到顶颞部,少数

6、发生在前额或眼眶上,颈部的运动、咳嗽、劳损会加重头痛;v()症状发作或加重的时间不一,从数小时到数周;v()发病初期,头痛多呈阵发性,以后则变为慢性波动性头痛;v()疼痛性质多为跳疼、刺疼、胀疼、烧灼疼,亦可为刀割样或放射性、牵扯样痛,平时为慢性隐痛或麻木酸痛;v()头痛常伴有耳鸣、眩晕、听力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有眼部胀痛或眼球内陷感;v()头痛发作时,可见步态不稳;v()头痛有许多激发点,位于头夹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等后枕、颈肩部肌肉。2、偏头痛v时间与部位:常在白天,但夜间仍可发作。头痛发作时,一般都局限于头的一侧,有的病人每次发作时头痛的部位可有变化,有时可见枕部和头顶疼痛,也

7、有的病人表现为面部和颈部疼痛。但不能只从头痛部位作出是否偏头痛的诊断。v性质:病人头痛发作时,疼痛逐渐加重,几分钟到12小时头痛达到高峰,可持续几个小时乃至几天,随后头痛逐渐减弱或消失。也有少数病人,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在几秒钟内即达到高峰,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几天。疼痛时常有搏动感,有些病人表现为非搏动性钝痛,少数病人表现为头部刺痛,或有打击感。压迫头痛部位的动脉或病侧颈动脉或眼球可使头痛减轻,不压迫后疼痛恢复原状。活动可使头痛加剧,卧床休息可使疼痛减轻,短期睡眠可使疼痛完全消失。v恶心是偏头痛病人最常见的胃肠道伴随症状。有一半以上的病人伴有呕吐,少数病人可出现腹泻,多数病人恶心、呕

8、吐、腹泻同时发生。另外有少数病人在偏头痛发作时主要出现胃肠道症状,而反伴有轻度头痛,也属于偏头痛的一种,称为偏头痛的等值症。v视觉障碍:病人头痛发作时轻者可出现单眼或双眼畏光,眼前出现暗点及闪光幻觉;重者可出现眼前发黑、视野缺损、单眼盲、一过性视力丧失,甚至出现视觉感知障碍、视物变形、复视或多视、视物颜色改变等多种症状。v偏头痛发作时伴有的神经系统障碍有:(1)嗅觉障碍:如幻嗅症状,病人自诉闻到一种特殊气味。(2)眼肌麻痹:多出现于头痛侧,有时也可见于双侧。(3)躯体感觉障碍:可在面部或四肢末端出现麻木或麻刺感、感觉减退或消失等。(4)运动及反射障碍:少数病人偏头痛发作时可伴有偏瘫或面瘫、腱反

9、射亢进或减弱,甚至意识障碍、失语等,瘫痪在数天至数周内消失。多次发作可产生永久性瘫痪。(5)脑干及小脑症状:出现眩晕、共济失调、耳鸣等症状。v偏头痛发作时伴有以下植物神经症状:晕厥、心动过速,少数病人可伴有高烧,个别体温可高达41。v偏头痛发作时常伴有以下高级神经功能障碍:(1)意识障碍:出现意识模糊甚至丧失。(2)情绪改变:出现激动、烦躁、恐惧及发怒、失望和注意力不能集中等。(3)言语障碍:出现失语、失谈和失写的症状。(4)记忆障碍:发作时出现短暂性全面遗忘症,发作过后记忆恢复。3 3、外感头痛、外感头痛%风寒头痛风寒头痛|症状:头痛风寒表证症状:头痛风寒表证 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常喜裹

10、头,苔薄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常喜裹头,苔薄白,脉浮或浮紧白,脉浮或浮紧|病机分析:病机分析:太阳主一身之表,足太阳经循项背上太阳主一身之表,足太阳经循项背上行巅顶,邪客太阳经脉,循经上犯,故头痛连及项行巅顶,邪客太阳经脉,循经上犯,故头痛连及项背;风寒束于肌表,卫阳被遏,故恶风畏寒;寒为背;风寒束于肌表,卫阳被遏,故恶风畏寒;寒为阴邪,得温则减,故常喜裹头;苔薄白,脉浮或浮阴邪,得温则减,故常喜裹头;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是风寒外袭之征紧是风寒外袭之征风热头痛风热头痛|症状:头痛风热表证症状:头痛风热表证 头痛而胀,甚则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头痛而胀,甚则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

11、,大便不畅或便秘,溲赤,苔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溲赤,苔黄,脉浮数。黄,脉浮数。|病机分析:病机分析:风热之邪外袭,上扰清窍,热为阳邪,风热之邪外袭,上扰清窍,热为阳邪,其性属火,故头痛而胀,甚则如裂,面红目赤;风其性属火,故头痛而胀,甚则如裂,面红目赤;风热郁于肌表,故发热或恶风;热盛耗精,故口渴喜热郁于肌表,故发热或恶风;热盛耗精,故口渴喜饮,便秘溲赤;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浮数,为风热邪盛之苔黄,脉浮数,为风热邪盛之象。象。风湿头痛风湿头痛症状:头痛症状:头痛+风湿表证风湿表证 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腻,

12、脉濡。溏薄,苔白腻,脉濡。病机分析:湿为阴霾之邪,其性重浊,外感风湿,病机分析:湿为阴霾之邪,其性重浊,外感风湿,上蒙清窍,故头痛如裹;脾司运化而主四肢,脾为上蒙清窍,故头痛如裹;脾司运化而主四肢,脾为湿困,故肢体困重;湿浊中阻,故见胸闷纳食减少,湿困,故肢体困重;湿浊中阻,故见胸闷纳食减少,“湿盛则濡泄湿盛则濡泄”,故大便溏薄,湿浊内蕴,阳气不,故大便溏薄,湿浊内蕴,阳气不通则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濡,为湿邪偏盛之象。通则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濡,为湿邪偏盛之象。4 4、内伤头痛、内伤头痛肝阳头痛肝阳头痛|症状:头痛症状:头痛+肝火上炎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阳上亢 头痛而眩,时作筋掣,两侧为重,心

13、烦易怒,面红口头痛而眩,时作筋掣,两侧为重,心烦易怒,面红口苦,或兼胁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细带数。苦,或兼胁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细带数。|病机分析:病机分析:“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体不足,肝,肝体不足,肝用有余,风阳循经上扰清空,故头痛而眩,时作筋用有余,风阳循经上扰清空,故头痛而眩,时作筋掣。掣。以两侧为甚;胁为肝之分野,肝火内郁,故见以两侧为甚;胁为肝之分野,肝火内郁,故见胁痛;肝胆之火偏亢,故见心烦易怒;面红口胁痛;肝胆之火偏亢,故见心烦易怒;面红口苦为肝胆郁火苦为肝胆郁火内炽之征;舌红,苔黄,脉弦为内炽之征;舌红,苔黄,脉弦为肝火偏亢之象。如肝肾阴虚,肝阳

14、偏亢者,脉肝火偏亢之象。如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者,脉见弦细带数。见弦细带数。气虚头痛气虚头痛|症状:头痛气虚证症状:头痛气虚证 头痛,痛势绵绵,时发时止,遇劳益剧,倦怠乏力,头痛,痛势绵绵,时发时止,遇劳益剧,倦怠乏力,畏寒少气,口淡乏味,胃纳不佳,苔薄,脉大无力。畏寒少气,口淡乏味,胃纳不佳,苔薄,脉大无力。|病机分析:病机分析:脾虚则生化无力,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脾虚则生化无力,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不利,故头痛绵绵;劳则气伤,故遇劳易发,降,清窍不利,故头痛绵绵;劳则气伤,故遇劳易发,痛势更剧;中气不足,阳气不布,运化失司,则神疲痛势更剧;中气不足,阳气不布,运化失司,则

15、神疲乏力,畏寒少气,口淡纳呆;脉大无力为气虚之征。乏力,畏寒少气,口淡纳呆;脉大无力为气虚之征。血虚头痛血虚头痛症状:头痛血虚证症状:头痛血虚证 头痛而晕,面色少华,心悸怔忡,舌质淡,头痛而晕,面色少华,心悸怔忡,舌质淡,苔薄,脉细。苔薄,脉细。病机分析:病机分析:血虚脑髓失养,故头痛且晕;血不荣血虚脑髓失养,故头痛且晕;血不荣于面,故面色无华;血虚心失所养,故心悸怔忡;于面,故面色无华;血虚心失所养,故心悸怔忡;舌质淡,苔薄,脉细均为血虚之象。舌质淡,苔薄,脉细均为血虚之象。肾虚头痛肾虚头痛|症状:头痛肾虚证症状:头痛肾虚证 头痛且空,每兼眩晕,畏寒肢冷,耳鸣,腰头痛且空,每兼眩晕,畏寒肢冷

16、,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苔薄,脉沉细无力。膝酸软,遗精带下,苔薄,脉沉细无力。|病机分析:病机分析:肾主藏精,生髄,脑为髄海,肾虚精髓肾主藏精,生髄,脑为髄海,肾虚精髓不足,髄海空虚,故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腰为肾不足,髄海空虚,故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腰膝酸软;肾虚精关不固而遗精,在之府,肾虚故腰膝酸软;肾虚精关不固而遗精,在女子带脉不束而带下;阳失温煦则畏寒肢冷;苔薄,女子带脉不束而带下;阳失温煦则畏寒肢冷;苔薄,脉沉细无力为肾虚之象。脉沉细无力为肾虚之象。痰浊头痛痰浊头痛症状:头痛痰浊中阻症状:头痛痰浊中阻 头痛昏蒙,胸脘痞闷,纳呆呕恶,舌苔白头痛昏蒙,胸脘痞闷,纳呆呕

17、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腻,脉滑或弦滑。病机分析:病机分析: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得舒展,故头痛昏蒙;痰阻胸膈,故胸脘清阳不得舒展,故头痛昏蒙;痰阻胸膈,故胸脘痞闷,纳呆;痰浊上逆则呕恶;舌苔白腻,脉滑痞闷,纳呆;痰浊上逆则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均为痰浊内停之象。或弦滑均为痰浊内停之象。瘀血头痛瘀血头痛症状:头痛血瘀证症状:头痛血瘀证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如锥如刺,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如锥如刺,舌有瘀斑,脉涩或细涩。舌有瘀斑,脉涩或细涩。病机分析:病机分析:头痛经久不愈,久痛入络,血瘀络痹,头痛经久不愈,久痛入络,血瘀络痹,故痛

18、处固定不移,如锥如刺;舌有瘀斑,脉涩或细故痛处固定不移,如锥如刺;舌有瘀斑,脉涩或细涩为瘀血内停之象。涩为瘀血内停之象。五、治疗思路v病位v辩证v头面部基础治疗:放松额面部v针对症状 颈源性 外感、内伤v镇静安神法镇静安神法v原理:重刺激可使经穴及操作部位很快疲劳,降低原理:重刺激可使经穴及操作部位很快疲劳,降低其对刺激及外界的反应性;能使人体在经历短暂兴其对刺激及外界的反应性;能使人体在经历短暂兴奋后,很快进入抑制状态,因而有明显的抑制并降奋后,很快进入抑制状态,因而有明显的抑制并降低局部兴奋性的作用,临床将此称为泻法。力向向低局部兴奋性的作用,临床将此称为泻法。力向向下的操作使患者明显感受

19、到下行趋势,临床谓之平下的操作使患者明显感受到下行趋势,临床谓之平降,也符合传统泻法原则。遵循以上操作原则,就降,也符合传统泻法原则。遵循以上操作原则,就能达到安神、镇痛、熄风之目的。能达到安神、镇痛、熄风之目的。v记住:重刺激与方向向下,以及静态感强为镇静安记住:重刺激与方向向下,以及静态感强为镇静安神法的基本要领。神法的基本要领。v提神醒脑法提神醒脑法v原理:轻柔的刺激非常舒适,经穴与脏腑感而应之,原理:轻柔的刺激非常舒适,经穴与脏腑感而应之,逐渐兴奋,其功能活动将处于活跃状态,兴奋性逐逐渐兴奋,其功能活动将处于活跃状态,兴奋性逐渐增强,临床谓之补。力向向上或在人体上部的轻渐增强,临床谓之

20、补。力向向上或在人体上部的轻缓操作使患者明显感受到向上趋势,临床谓之升,缓操作使患者明显感受到向上趋势,临床谓之升,亦符合补法概念。遵循以上原则,就能达到提神、亦符合补法概念。遵循以上原则,就能达到提神、醒脑、开窍之目的。醒脑、开窍之目的。v记住:轻刺激、长时间、方向向上,以及动态感强记住:轻刺激、长时间、方向向上,以及动态感强为提神醒脑法的操作要领为提神醒脑法的操作要领。四、治疗四、治疗治疗总则:疏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治疗总则:疏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风寒头痛:祛风散寒风寒头痛:祛风散寒风热头痛:疏风清热风热头痛:疏风清热风湿头痛:祛风除湿风湿头痛:祛风除湿气虚头痛:补中益气气虚头

21、痛:补中益气血虚头痛:养血调血血虚头痛:养血调血肝阳头痛:平肝潜阳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痰浊头痛:化痰降逆痰浊头痛:化痰降逆肾虚头痛:滋阴益肾肾虚头痛:滋阴益肾瘀血头痛:活血化瘀瘀血头痛:活血化瘀v基本操作v镇静安神与提神醒脑精典操作v辨病与辨证加减基本治法基本治法头面部操作头面部操作取穴及部位:印堂取穴及部位:印堂 头维头维 太阳太阳 鱼腰鱼腰 攒竹攒竹 阳白阳白 百会百会 四神聪四神聪主要手法:一指禅推法、分推法、按揉法、主要手法:一指禅推法、分推法、按揉法、指尖击法、拿法、梳法指尖击法、拿法、梳法患者取势患者取势操作方法操作方法一指禅推法从印堂穴开始向上沿发际至头维、一指禅推法从印堂穴开始向

22、上沿发际至头维、太阳穴往返太阳穴往返56遍;遍;拇指分推法:鱼腰拇指分推法:鱼腰 太阳太阳 耳前反复分推耳前反复分推35遍;遍;按揉法:下按揉法:下 上上,内,内 外外,前,前 后按后按揉印堂、攒竹、鱼腰、阳白、太阳、百会、揉印堂、攒竹、鱼腰、阳白、太阳、百会、四神聪穴四神聪穴指击法(指尖、指腹、全指击):前额指击法(指尖、指腹、全指击):前额 枕枕部,颞前部,颞前 枕后侧反复扣击枕后侧反复扣击35遍;遍;拿五经:前额发际处风池穴拿五经:前额发际处风池穴1015次;次;梳(头)法:前额发际项后发际,颞前发梳(头)法:前额发际项后发际,颞前发际项后发际际项后发际镇静安神法:振按百会 振按四方 振

23、按肩井 按揉目上眶 推桥弓 下推天柱骨 提神醒脑法:摩百会 轻叩头 扫散法 干洗头与拽发根 拿肩井 震脑门v扶患者坐位,一手扶其前额,使头微后仰,另一手掌根置于头颈交界处正中,斜向上方用力,在微微使颈部拔伸的基础上,高频率的震动约1分钟。v颈肩部操作颈肩部操作v取穴及部位:肩井、风池穴取穴及部位:肩井、风池穴v主要手法:拿法、一指禅推法主要手法:拿法、一指禅推法v操作方法:操作方法:2拿法:风池拿法:风池 大椎穴两侧,反复大椎穴两侧,反复35分钟分钟2一指禅推法:足太阳经、督脉颈段一指禅推法:足太阳经、督脉颈段2拿法:风池穴、肩井穴各拿法:风池穴、肩井穴各12分钟分钟辨证治疗辨证治疗v风寒头痛

24、风寒头痛滚法在项背部施术滚法在项背部施术3 3分钟分钟按揉肺俞、风门穴,每穴约按揉肺俞、风门穴,每穴约2 2分钟分钟擦足太阳,透热擦足太阳,透热v风热头痛风热头痛按揉大椎、肺俞、风门,每穴约按揉大椎、肺俞、风门,每穴约2 2分钟分钟拿曲池、合谷穴,每穴约拿曲池、合谷穴,每穴约1 1分钟分钟拍法,拍击足太阳项背段拍法,拍击足太阳项背段(皮肤微红为度)(皮肤微红为度)v风湿头痛风湿头痛按揉大椎、合谷穴,每穴约按揉大椎、合谷穴,每穴约1 1分钟分钟抓痧抓痧:提捏印堂及项背部皮肤,透红或:提捏印堂及项背部皮肤,透红或 青紫为度青紫为度拍法,拍击足太阳项背段拍法,拍击足太阳项背段(皮肤微红为度)(皮肤微

25、红为度)v肝阳头痛肝阳头痛M按揉肝俞、阳陵泉、太冲、行间,每穴约按揉肝俞、阳陵泉、太冲、行间,每穴约1 1分钟分钟M推桥弓,每侧推桥弓,每侧3030次,两侧交替进行次,两侧交替进行M扫散法,每侧扫散法,每侧3030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v气血虚弱头痛气血虚弱头痛按揉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按揉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膈俞,每穴约三阴交、膈俞,每穴约1 1分钟分钟掌摩腹掌摩腹5 51010分钟分钟擦督透热擦督透热v痰浊头痛痰浊头痛?一指禅推中脘、天枢穴一指禅推中脘、天枢穴?摩腹摩腹5 5分钟分钟?按揉脾、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丰隆穴按揉脾、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丰隆穴v瘀血头痛瘀血头痛 分抹前额分抹前额2 2分钟分钟 按揉攒竹、太阳穴每穴约按揉攒竹、太阳穴每穴约5 5分钟分钟 按揉四关、血海穴,每穴按揉四关、血海穴,每穴1 1分钟分钟 擦前额透热擦前额透热v肾虚头痛肾虚头痛按揉肾俞、命门、腰阳关、气海、关元、按揉肾俞、命门、腰阳关、气海、关元、太溪穴,每穴约太溪穴,每穴约1 1分钟分钟擦背及腰骶透热擦背及腰骶透热参 考v头痛专题 v血管神经性头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