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福建闽南地区的丧葬习俗与文化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8362324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解析福建闽南地区的丧葬习俗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解析福建闽南地区的丧葬习俗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解析福建闽南地区的丧葬习俗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解析福建闽南地区的丧葬习俗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福建闽南地区的丧葬习俗与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重视丧礼的。民间丧礼,历来沿袭2000 多年前奴隶主贵族用的周礼丧制。闽南传统的丧礼也是渊源于周礼的。民间崇尚古人死后灵魂不死的观念,遵行儒家倡导的孝道,又盛行鬼 神迷信。社会风气以大操大办丧事为孝,不如此为不孝;丧家也以为不如此不足以抒发自己的悲哀,不能表达 自己的遵礼尽孝之心和求得逝者灵魂的保佑。大户人家更借丧事办理之机,眩耀门风,显赫家族。传统丧礼往 往儒道佛三教合流,人鬼神轮番上场,仪式隆重纷繁,色彩斑斓;宗教迷信泛滥成灾,耗费无度,成为闽南第一大 陋俗,受到古今有识之士的讥贬抨击。闽南传统丧礼中的陋俗,解放后屡经破除,直至开放改革之初,才得到根本的扭转。在科学思想的指

2、导下, 闽南人大破封建迷信思想,移风易俗,丧事新办,蔚成风气,思想获得有史以来的大解放。现代闽南丧礼,奠祭如故,却简朴卫生,朝着更科学更适应社会进步潮流的方向发展。 大街上充满民俗风情的大出山已不复见,然而做功德超度的诵经声、精致的彩礼灵厝还时而可见,吸 引着年轻一代惊异的目光。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不轻易退出人们的头脑。先行富足的人们,面对财富,还有 迷惘思想。但是,在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之间选择了科学和文明的闽南人,是决不会被传统的糟粕永远困 惑的。团此,回顾过去的岁月,对传统进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闽南人忌讳说自己亲人的死亡是死,而是称为老了或过身。人死而不言死,意味深长地表达了闽南 人

3、对死的传统观念的留恋。在闽南人的传统观念中。至亲是不死的。每个死去的人都有自己的活着的亲人,都是活人的至亲。这 样,每个死去的人都不死,统统还活着。那么,死去的是什么?活着的又是什么? 在闽南人的传统观念中,死去的只是死者的肉体,活着的则是死者的灵魂。民间又认为,人活着的时候,灵 魂主宰着自己的肉体,不能支配他人;人死后,灵魂还存在着,它离开自己的肉体,能影响甚至支配还活着的人, 能给他们带来灾祸,也能给他们带来幸福。亲人之灵保佑子孙后代。灵魂是令人敬畏的。死者的灵魂居住在 另一个世界-地府,过着和活人没有两样的生活,要吃要喝要穿要住要钱花,逢年过节还要回到原来的家里 到处走走看看。这种灵魂不

4、死的观念起源于远古的原始人类,当今天的现代人还常常为在梦中与死去的亲 友相会而心挂震撼的时候,就不难理解远古的原始人类日在梦中会见死者而产生死者灵魂不死的念头了。灵魂不死的观念不只根扎在闽南人的传统观念中,在中国,在全世界,这种灵魂的信仰和崇拜都是普遍 的。只是西洋人以为死者灵魂上了天堂,由上帝供养,吃大锅饭;而中国人则以为死者在阴间地府的供养,全 靠活着的家人供奉。无人供奉者则成为俄鬼,作祟于人。闽南每年旧历七月的普渡,就是敬供这些无人祭扫的 俄鬼,祈求他们不要作祟于己罢了。灵魂不死、阴间地府,现代人听起来,真是神话故事,或者是像飞碟、 外星人一样的现代传闻。但是,在闽南人的传统观念里,则是

5、千真万确,至少也是应该信其有而不可信其无的 事。死者灵魂既然不死、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了,所以闽南人不称死亡为死,而称为老了。在这里,老就是 终结的意思、老了意即死者的灵魂结束了它在人问的存在阶段,但是没有绝灭。在传统的灵魂不死的观念上,佛教、道教起了重大的影响。在闽南人传统观念里,死者的灵魂还得再受摆 布,面临着令人诧异的悬殊命运:虔城从佛的死者,灵魂直上西天净土的极乐世界;得道成仙的,则定居仙岛神 山,都可享乐;凡人落入阴间地府,一律被押往地狱,接受十殿阎罗王的审判。依平生善恶判处,善者直送第十殿, 投生为人;生前有罪恶者,依次过十殿审讯,历尽惨绝人囵的酷刑后,或投生为牲畜,或投入最底层的地

6、狱,永受 折磨,不得投生,惨不可言。地狱之说原来自佛教的善恶因果报应六道轮回说,道教接过此说,对地狱作了更 详尽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描绘。民间不敢奢望自己的亲人死后能成仙成佛,唯恐死者灵魂在阴间饱受折磨,无不希望死者灵魂早早免罪投生为人。闽南人说死为过身,就有祝愿死者灵 魂安然投生人性的含意。过即转移,身为身体或身孕;闽南话称妇女怀孕为有身,过身即灵魂已转 世投胎,重新获得新生,不受地狱之苦了。这不死的鬼魂,恐怖的地狱,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先人,为历久不衰、五彩纷呈的闽南传统丧礼,奠 定了信仰基础。丧礼起源于灵魂不死的观念。远古的原始人类在形成灵魂不灭观念之前,不埋葬死者,无礼可言。孟子?滕文

7、公篇说;盖上世尝有 下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把死去的亲人的尸体随随便便扔到荒野山沟里。原始人类的灵魂观 念形成以后,才埋葬死者,并举行仪式,安抚灵魂,安排死者死后生活,形成丧礼。我国考古挖掘发现:距今约 18000 年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将死者埋葬在自己居住的山洞深处,并随葬石珠、骨坠、有孔鲁牙等装饰品, 尸体周围地上撒上红色的赤铁矿粉末。这是我国最早的葬俗遗址。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化,葬礼日愈繁琐,到 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对丧礼作了规范,形成一整套礼仪周礼之丧制,是帝王将相丧葬之礼。周朝时,诸 子百家之一的儒家极重丧礼,发表论述丧礼的着作最多。这些着作分别收辑在儒家论礼的仪礼

8、、礼记 中。这两部书与周礼被后世称为三礼。 三礼记载的丧葬制度和论述的各项丧葬礼仪规范,为后世所 沿袭。后世流行的葬前礼仪、五服制度、居丧守孝、祭祀亡灵等丧礼,基本程式都出于三礼。儒家极重丧礼,同时又提倡孝道。儒家的祖师爷孔子把孝的内容概括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 之以礼。 儒家的另一祖师爷孟子甚至说: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唯送死可以当大事。 把治丧抬高到比赡养 更高的位置,成为衡量孝的最高准绳。儒家后来被中国历代封建帝王所独尊,其学说儒学成为封建统治阶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统理论, 儒家的道德伦理也成了社会的准则。儒家将人人应尽的孝和统治阶级的礼结合起来,按官家的礼办丧事就成了每个

9、人都要*的了。原来民间朴素的灵魂崇拜,变成充满繁褥礼 仪的事死如事生的厚葬表孝心的竞赛。佛教的传入中国,道教的兴起,发展了灵魂的来世迷信。人们不再只为亲魂在阴间的供养操心尽孝,开始 担忧阴间的阎王。判官、小鬼对死者灵魂的虐待、迫害和死者灵魂不能投生人世。从此隆重的善待死者的 丧礼中又增加了侍鬼神的内容。闽南的传统丧礼沿袭儒家以孝为核心的周礼丧制的基本程式,以厚葬死者和做佛事敬鬼神为基本内 容。千百年来,闽南传统丧礼,结合了地方色彩,仪式有所简化,但是事鬼神之风却更强盛了。灵魂不灭和宗教 迷信观念始终支配着人们在丧事中的活动。死者的死亡被当作死者灵魂的生活转折点一一阳世生活的结束, 阴间生活的开

10、始。面对死者的遗体,人们以人礼待之,孝敬以四季衣裳、丰盛宴席,痛哭惜别,为他送行;对于死 者的灵魂,又以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设想灵魂在阴间生活的需要,而加以安排,以鬼礼待之,焚烧纸做的奴仆、 楼宇巨宅、车马轿、成箱的纸钱以尽孝心。这种视死如生、事死如事生的做法,是闽南传统丧礼的基 本原则。阴间的社会,历来传说和人世一样有种种弊病。人间的包公,传说死后成鬼王,也只管十阎王殿之一。即 使最公正严厉的十大地狱的鬼官,也贪赃枉法,更不用说小鬼们的歪心了。善魂怕吃冤狱,恶魂惧受酷刑,丧家 敬奉鬼神,以求保佑死者灵魂早日超生的丧礼,在人一死就举行了,一直贯穿整个丧期。佛教说诵经可以赦减 灵魂的罪恶,于是请

11、僧诵经之风盛行。佛经上一个有功德的佛教徒,曾打入地狱,救受难的母亲,于是请僧人做 法事破地狱拯救亲魂之风再盛。闽南传统丧礼,充满了亲人对死者的哀思和慈亲之孝,也充满了愚昧和迷信。但是,当我们了解了我们的 先人曾经是这样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希望,我们只能先予宽恕和惋惜一一他们确实话得太辛苦了。人临终的时候,不能继续睡在床上,要移到住屋的正厅,睡在用两条板凳和三块木板临时搭起的水床上。 夭折者或父母尚健在者或地位卑微的家庭成员(如填房小妾)不能置正厅的,也要移到床前地板的草席上, 或把水床搭在护后里。这叫搬铺。民间迷信,人若死在床上,则灵魂会被床架困住,不得解脱。 木床用三 块板,取其单数,表

12、示死者的灵魂将单身上路,不会拉一个家庭成员作伴。灵魂和鬼的观念,在人未死时就在人 们的脑子里活现起来了。搬铺之后,人未断气之前,绝对禁止家属痛哭;抑止不住悲伤者,只能转身掩面抽泣。被搬铺者,知自己时日 已到,即吩咐后事。临终时,子孙能齐到者被视为有福气。在确定搬铺者已咽气后,亲属才能放声号哭举哀。 这时,家人穿戴的鞋、帽、装饰品都要脱下,妇女更要披头散发,取散发出千尾、于孙后嗣兴旺之吉意。华丽 的服装要更换为素净的布服。男子不能理发,直至服丧期满。死者咽气后,要立即净厅,即撤走供有祖龛(内置祖先灵位)和神龛(内直神明像)的长第桌,或用布把 它们遮盖起来。在正厅拉上布帐子遮住水床。在门前摆放供桌

13、,上摆桌头炯一对,点燃白色的蜡烛和线香。 来探铺者必先拜,然后入内抚慰丧家。死者被从头到脚盖上一条中间缝着红绸布的白被单水被,头下的枕头被换上了石块。死者脚边点 上了白蜡烛或油盏,为他照亮了通往阴间的黑暗的路。脚边又供上一碗饭,插上一双筷子,这碗饭就叫脚尾饭 。脚边再置两个纸做的女仆一一脚尾切,负责照料死者。一个已上头(已婚)的家属跪在死者脚边边号 哭,边不断地烧银仔纸(阴间用的纸钱),供死者在去阴间的路上用。大门被斜贴上白色的长纸条,父丧贴左边,母丧贴右边,双亲皆已亡的左右都贴;有的两边都贴成白色的X, 以示失双头,这叫挂孝。大门外还摆上一顶半人高的纸轿,供死者乘着去阴间,叫做过山轿。轿前轿

14、后都 立有纸做的轿夫,旁边放着插着线香的乌糖发糕一一碗糕?,给轿夫作点心。放置纸轿时,要串上几串银 仔纸,给轿夫挂上,作为工钱。 过山轿是丧家最显着的标志,又显示死者的性别。男性的过山轿为绿色红顶, 女性的过山轿为白色红顶。旁人一看到住家门口摆出了过山轿,就知道这家有了丧事,同时也知道死者是 男性还是女性了。辗转相告,死者的讣音很快就传开了。丧家除了贴纸条,置过山轿外,还要派人把死讯迅速报告与死者有关的亲属。死者是已婚女性的、一定 要报告女方家庭一一外家”。女方代表未到,或到后未作许可,均不可殓葬。闽南俗语说:死老爸扛去埋,死老 母请外家来。 报告死讯的使者一般走得飞快,行色匆匆,故闽南人戏称

15、赶急走路的人为报死。报死者抵达 目的地后,不能进人家家门,只能在外呼叫,待人家出门来才报告死讯,随即离开。死者已出嫁的女儿接讯后,要 立即奔丧,在接近家门的街头巷口,要边走边放声大哭,叫着哭路头。丧家亲友见到过山轿即知有丧,多会送上银纸,或白纸包的现金。让丧家自购纸钱,资助死者上冥路。丧 家答以缠着红丝线的白布块,后改为手帕、红色示吉,巾帕寓送巾断根,即与死者断线之意。这种送金银纸钱 的礼节。在过山轿烧化后就不能再行。死者初丧,忙碌一阵之后,家人便开始分头张罗各项事宜。孝子孝妇长跪在灵前,向闻讯前来探铺的亲友 磕头,陪着亲友号哭,不能脱身。刚遭丧事,孝子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头脑混乱,也不能视事。

16、丧事千头万绪,丧家 往往请亲族中一位熟悉古礼,有经验、威信高、身体好、熟悉本家而又信得过的长者代主丧事,凡事由他坐镇 指挥,喊起喊落,孝子则依从他的安排。所以闽南话称一时失去主张的人为憨孝男,极为形象。在长者安排下, 一些人负责登记来探丧的亲友姓名及所给祭礼;一些人带着写有死者姓名、生死年月的字等去请择日师择定 入殓的时辰;一些人忙着缝制或租借丧服;一些人去选购寿板(棺材) ;妇女不断折叠纸钱;厨房里不断浇菜 煮饭,款待来探望或帮忙的亲友。这种从举丧开始到出山,一直不间断的流水席,虽不丰盛,但要吃掉大量的 食品。有的住在近处的亲友带全家老幼一起来连吃数日,丧家不得辞赶。这种吃丧的陋习,造成丧家

17、很大负担。灯火必须昼夜通明、这叫点长明灯,为死者照亮阴间黑暗的路丧家昼夜守灵。家里猫的脚被绑起来 了,以免它跃过死者遗体。民间传说,尸体被猫跳过,会站立起来,见人就抱,一起倒下。人们忙碌不停。隔天, 死者遗体就要人殓。 #赛喏殡葬#闽南丧俗,老人死后第二天才入殓纳棺。年轻夭折或死于恶疾者,当日就入殓出葬。入殓前要乞求给死者擦洗遗体。 乞水由孝男孝女执行。他们往附近溪边或水边,一到水边,扔下两个 用红丝线系着的铜钱,说:用土地公买水!然后取水,啼哭着回家。亲属在门口等候,等到他们乞水回来,一 起啼哭入门。这种乞水的风俗与我国西南某些少数民族极为相似,引起社会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乞水之 后,要乞灰

18、作铺棺底用。乞发由孝男手提竹筐,一个米斗倒盖在竹筐中,到距离自家三户以上的人家的门口, 下跪乞求人家的柴草火灰(旧时闽南举炊都用柴草)。被乞灰的人家将灶里的火灰放在孝男的斗上,丧家答 谢以红烛一对。孝男乞得三家不同姓的人家的火灰后,啼哭回家,孝女孝妇在门口啼接。乞来的水倒在磁钵里, 请来父母双全的好命人为死者洗净。 好命人用一双筷子夹着白布,为死者洗头面,梳头,再拭擦全身。但只 作拭擦的样子,比划一番而且。一边拭擦,一边不断对死者说好话,告诉死者已为他拭净了,可以去见以前先到 阴府的先辈亲人了。民间相传用长流水拭身,可使死者投生乐土。死者遗体洗净后,即为他穿上寿衣。寿衣又称张老衫仔裤,多在死者

19、生前择大生肖年(如龙年等) 制下,也有临时赶制或到寿衣店购买的。寿衣外套,男性多为长袍,另加马褂、瓜皮帽,女性多为衣裙披风。 女性内衣白布杉仔,有的还是当年结婚穿着过的。死者常要穿好几套衣服,以重计算,每件算一重,夹衣算 二重。通常是穿三领(衣)五重,或正领(衣)七重,最多的有十三重。男性一般着两条裤,问女性三 条裙。寿衣忌皮制,俗传穿着动物皮制的衣服,到了地狱,阴官分派投生时,往往被派生为牲畜,故为大忌。在给死者穿衣之前,要举行套衫的仪式。在厅前的院子里放一个竹编的大加箩,孝男手持竹筒(撑地, 让孝男站稳),头戴新竹笠,签上插一枝红春花。另一个人与孝男面对面站着,将寿衣按内外顺序一件件套在

20、孝男身上。穿套完毕,以麻绳穿入两袖筒,在袖口处扎住,然后孝男抽出双臂,脱出套成的寿衣,置新米筛上,端进 正厅,给死者穿上。竹笠则往屋顶上扔。孝男或孝女完成套衫仪式后,要吃一碗甜汤圆。套衫的习俗,从一般的角度看,是为了给死者换衣的方便,一次便可穿上,不必一件件地折腾。孝男或孝 女站在竹凳上,套起来也方便。但是头戴竹笠,竹椅下又垫着加箩,却是令人费解。原来,这出于历史上闽南 人民反抗清朝残暴压迫统治的传统。头戴竹笠,表示头不戴清(朝)天;足下垫加箩,表示脚不踏清(朝) 地。满清时期的闽南人民,在世时不得不忍受清朝压迫,死后绝不愿灵魂再受压迫、这种强烈的反清情绪,透 过套衫仪式,才得以发泄。以后代代

21、相传,直到清朝覆灭之后,仍然沿袭不变,蔚然成俗。从乞水净身到给死者换上寿衣,称为张穿。张穿意即给死者穿上张老衫仔裤,古礼称为小殓。 小殓之后,便是死者遗体纳棺的大殓,俗称入大厝。厦俗忌直呼棺材两字,而代之以大厝或寿板,是死 者居住处。死者入大厝,表示死者灵魂生活的重大转折点,要举行隆重的告别人世的仪式。死者人棺大殓之前。要举行辞生的祭祀。辞上要备 12 碗菜肴供祭死者,荤素各 6 碗。若死者是虚诚信佛者,则 12 碗全是素菜。祭时由好命人 或请来的道士(俗称师公)逐一拿起每一碗菜,口中说着好话,边用筷子夹起菜肴,做出喂食的样子,将 12 碗 菜一一敬献给死者。辞生是死者灵魂辞别人世的最后的盛宴

22、。祭后请和尚诵经,叫做念铺前经,多念往生咒。迎接棺材的仪式叫接板,反之运回棺材叫接板。 接板时,死者全家被披上丧服,列队跪伏在大门外迎 接棺材。棺材运抵后,烧银纸,丧家将白米一包、干柴二把放在棺材上,然后才抬入门,寓载柴米归来的富足 之意。人大后,即死者迁居新住所,是吉事,政棺盖打开时不能号哭。死者全体遗属聚集一堂,乞来的火灰铺在 棺底,再铺上金银纸钱或纸屑。有的还铺上成片成封的库纸,这也是阴间用的货币。最后放上金银纸一叠, 作为枕头,随葬金银玉器一并放入。死者遗体入棺之前要举行放手尾钱的仪式。好命人或司公将12Q枚铜钱经由死者的手,溜放入米 斗,再将铜钱一枚一枚分发给死者的遗属。这时,好命人

23、或司公高喊;放手尾钱,子孙富贵万万年!表示死 者将财富留给了后代子孙。获得手尾钱的子孙得将铜钱用带子穿过,系在手腕上,孝男用麻带,其他用白带、 青带,叫做结手尾钱,既是带孝,又感激死者将富贵的吉兆传给了自己。死者遗体入棺时,必由孝男扶头。媳妇女儿扶脚,其他子女扶双手。安放好遗体后,盖上水被,将写有死 者姓名、生辰年月的木制神主牌覆在死者身上,并呼死者之名,请其灵附木主,再请出木主。然后才由工人盖 上棺盖,丧家要赠给工人一个红包。盖上棺盖后,要举行祭棺仪式,死者亲属按辈分依次跪拜。如棺材要久停待葬的,拜毕,由工人钉钉封棺。 不日即出葬的,则临出葬才封打。死者遗体入棺大殓之后,门外放置的过山轿燃化

24、掉,让死者灵魂乘轿前往阴间报到。这时不能再赠丧家 金银纸或送金银纸钱。死者生前用过的药瓶、碗筷、草席等物,要丢弃野外旷地,或再放一把火烧毁。在大殓过程中,僧、道不断敲钟鼓并诵经。闽南的风俗还有敲棺材头和跳过棺。若死者父母健在,人殓后,父母持棒敲击棺材头,谴责死者为人子 而未尽养老送终之孝。若死者为女性,其丈夫准备再娶,就要手持雨伞,身背包袱,从棺材上跳过,高喊一声:我 去番边(出洋)。 这样,男人以后再娶,亡妇的阴魂便不会再来计较。死人就这样好蒙骗,所以闽南又有一句 憨死人的俗语,用以戏谁轻易就受骗的人。大殓之后,死者亲属必须都正式着丧服,古礼叫做成服。也有死者咽气后就着丧服的。 闽南的丧服原

25、依古礼分为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分别用粗细生熟不同的麻布制成。 死者家属及其亲友,依与死者的亲疏关系不同而着不同的丧眼,原则上是,关系越亲的,着越粗糙的丧服;越疏 远的,着越精细的丧服。晚清起,五服不行,闽南都以白坯布制丧服,再套麻服于外。外套的麻服只分大麻(粗麻布制成)、二 麻(细麻布,又称地仔布制成)。着大麻的,是死者的孝男孝妇及未嫁女。本家晚辈着二麻。丧服上, 父丧不授缝前襟下摆,母丧不授缝后襟下摆,以示区别。成套的丧服,除衣服外,还包括孝鞋和头白、孝帽。 孝鞋;孝男的为草鞋,内已编织进麻带;女为布鞋,加缝一小块的大麻或二麻,依与死者关系亲疏而定。 外孙的鞋上加维青包布

26、块。头白:即死者亲属头上戴的白色孝巾,用白坯布制成。制孝巾时不能用剪刀,必用手撕,撕成方块,再对角 一折,折成三角巾,扎在额头上,孝巾围于额头正中处再加缝一小块大麻或二麻。外孙的头白,用漂白的细 白布(俗称白西洋)制成,上面加缝一小块青色布。其他外亲是用白西洋布加缝小块红布,不佩头上,而缠 在左臂。不曾戴过孝的小孩,在他们孝巾上的大麻、二麻或青色布上还要加缝一小块红布,以减丧气。孝帽:已婚孝男戴白纸做的两侧高耸的纸帽,两侧垂下麻丝,直到耳边,帽上面再加缠有麻布条的孝箍, 也分大麻、二麻。女则戴白坯布制成的甘头。甘头呈长方形,像一只相邻两边豁开的面粉袋,不豁口 的窄边罩在头顶,其他部分披在肩上,直垂后腰,大人小孩都戴。依五服穿戴着丧服的服丧带孝期,与所着丧服相适应,从三个月到三年不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