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计量的发展

上传人:小鹤 文档编号:18314963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2.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温度计量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温度计量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温度计量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温度计量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度计量的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温度计量的发展学生学号:0900102206学生姓名:陈长骏专业班级:09自动化2班分 院:机电工程学院中国计量学院China Jiliang University摘要:3Development of TemperatureMetrology31测温学的起源和经验温标32理想气体温标33热力学温标44热力学温度的测量55辐射测温技术的发展56国际温标67 1990年国际温标(ITS- 90)68温标的固定点79 2000 年 0. 9mK - 1K 临时低温温标(PLTS- 2000)710高温金属-碳共晶固定点研究计划7参考文献8温度计量的发展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接触测温学和非接触测温学的起

2、源及发展,温标的概念和理论 基础以及演变过程,当前国际温度计量学界未来温标研究的热点和部分新进展。关键词:温度计;温标;热力学温度;辐射温度;固定点;金属-碳共晶点.Development of TemperatureMetrologyAbstract:T 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tact and the contact differential thermometry differential thermometry origin and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of Fahrenheit and theoretica

3、l basis and evolution process,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field measurement is the future Research hot spot and the part of the new progress.Key words: the thermometer; Fahrenheit; Thermodynamics .1测温学的起源和经验温标1592年伽利略(Galileo)研制了空气温度计,它根据空气的热胀冷缩,使玻璃管中的 水位发生变化,从而指示温度高低。人们通常把温度计的发明归功于伽利略。经过

4、长期的实 践,人们逐渐总结出要准确测量温度,必须具备合适的测温物质、稳定的固定点、合理的分 度法三个条件。1724年华伦海特取人体温度为一个固定点,定义为96度,水的凝固点为另一 个固定点,定为32度,创立了华氏温标,用符号F表示。1742年瑞典学者摄休斯(Ander celsius)把水沸点和冰融点两点之间均分100等份建立一个温标,这就是摄氏温标,摄氏度 以符号e表示。经验温标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存在很大的缺点,它的定义有很大的 随意性,定义的范围太窄,把温度与测温物质的膨胀关系看成简单的正比关系。2理想气体温标人们在研究中发现,当气体的压强趋近于零时,气体的特性趋近于理想气体。理想

5、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 V /T = nR式中:P、V)给定质量气体的压强和体积,n、R为气体的摩尔数和普适常数。理想气体严格遵守三条定律:即波义耳-马特略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由理想 气体的状态方程很容易得出两个关系式:P1 /P 2 = T1 /T2 及VI /V2 = T1 /T2可以看出温度只与理想气体的压强或体积有关,而与测温物质无关。实验还证明当气体的压 强很小时,它的压强膨胀系数和体积膨胀系数在测量误差范围内相等,约等于1 /273. 15 1/度。理想气体的等容和等压的延长线都交于一点,即在温度坐标轴的t =-273. 15e处(如 图),理想气体温标给出了绝对零度的概

6、念。Trial 1TrialsTri曲 3-273.15 -200-1000100200 T(D图i 一簇等容直线示意图3热力学温标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森(W illiam Thomson)即开尔文(Ke lv in)根据查理定律和 理想气体的压强膨胀系数认识到,在零下273. 15摄氏度时气体的动能为零,因而是真正的 零度。1848年他以理想热机的热功关系为基础,以一种最简单的选择给出了关系式: Q1 /Q2 = T1 /T2根据此式建立的温标称为热力学温标,也称为绝对热力学温标。它是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 础的温标,是一种科学的温标,人们通常把用这种方法定义的温度称为热力学温度。热力学 温

7、度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基本的温度,一切温度测量(包括国际温标)最终都以它为准。温度测 量的基础是热力学温标,它用来保证温度量值的准确、一致和正确传递。1854年开尔文又进 一步指出,只要选定一个固定点,给出它在热力学温标上的温度值,就能把热力学温标完 全确定下来。4热力学温度的测量热力学温度的测量必须使用基准测温法,它使用的温度计所用的状态方程应明白无误 地表达出来,而不引入未知的、与温度有关的常数。符合基准测温法条件的温度计有:气体 温度计、声学温度计、噪声温度计、磁温度计和辐射温度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它测 温技术在一些温区表现出与气体温度计具有同样的性能或优势。如以SQU ID(超导量子

8、干涉 器件)放大器为基础的噪声温度计可用于测量极低的温度。辐射温度计在高温区比气体温度 计有更高的准确度,1990年国际温标(ITS- 90)中铝凝固点(660e )以上的某些数值来自 于辐射测温法的测量结果。5辐射测温技术的发展5. 1热辐射的研究发现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赫谢尔(Herschel)用分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七色光,并用水银温度 计依次测量不同颜色光线的热效应时发现了一种奇异的现象。他发现在红光外侧确实存在一 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0,后称/红外线0。研究表明,物质的热运动是产生红外线的根源, 红外辐射的物理本质是热辐射,这种辐射的量主要由物体的温度和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也 就是

9、说,温度这个物理量对热辐射现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5. 2辐射温度测量的理论基础1830年出现了温差热电偶,由多个热电偶串联制成的热电堆,其灵敏度比最好的水银温 度计高40倍,拓展了红外辐射的观察范围,提高了测量准确度,促进了红外辐射的研究。 1859年克希霍夫(K irchho ff)根据热平衡原理导出了关于热辐射的基本定律,克希霍夫还 首先提出了/黑体0的概念,于1860年给出了黑体辐射源制作的理论原则。到20世纪40年代, 高菲(Gou ffe)建立了完整的空腔辐射理论,为黑体辐射源的应用和辐射温度测量技术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1880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利(Lang ley)发明的测辐射热仪,

10、灵敏度可达到十 万分之一度,它比热电堆的灵敏度又提高了几十倍。人们利用获得的大量测量数据,逐步确 定了红外(热)辐射的基本定律。1884年玻耳兹曼(Bo ltzm ann)根据热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 理论从理论上证明了斯忒藩(St efan)依据实验测量数据于1879年得出的:由黑体辐射出的 总能量与黑体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的量化结论,建立了斯忒藩)玻耳兹曼辐射定律。 即Mb = RT4( R)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P lank)用量子理论 准确地给出了黑体的辐射定律:M ( K, T ) = c1K- 5/ ( e( c2/KT )-式中:c1和c2分 别是第

11、一第二辐射常数。普朗克公式表明了黑体的单色辐射通量与波长K,绝对温度T之间的 关系。普朗克公式描述了黑体辐射的普遍规律,其它黑体辐射定律可由它导出。5. 3辐射温度计1917年制造出了商用隐丝式光学高温计,它根据热物体的光谱辐射亮度随温度升高而 增强的原理,采用目视观察被测物体与已被标定过的高温计小灯泡的亮度平衡实现对被测 物体温度的测量。依据这种原理工作的辐射高温计至今在实验室和工业现场中仍有使用,不 过现在大多数实验室使用的都是不用人眼平衡,测量准确度更高的光电高温计,工业现场 大多使用红外测温仪。目前比较常用的辐射温度测量仪器有:光学(电)高温计、比色温度计、 光谱温度计、红外测温仪、红

12、外扫描仪、热像仪等。6国际温标1872年国际计量委员会决定采用摄氏温标,当时只作为精确测量米原器的线膨胀系 数。1888年国际计量局用定容气体温度计分度四支玻璃水银温度计,在Oe 100e范围内精 度达到? 0. 005e。因此,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决定用定容氢气体温度计分度Oe到 100e范围内的热力学温标,它基于两个固定点)冰点和汽点。在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 会上通过一份正式建议,称为1927年国际温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温标。温标实际 上就是温度的数值表示法,1927年国际温标以热力学百度温标为最基本的温标,定义的温 度单位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融化温度(Oe )和

13、水的沸腾温度(100e )之间间隔的1 /100, 单位符号/ e 0。定义的温度范围是-190e至O3000e,它包括氧点、冰点、水沸点、硫沸点、银凝固 点、金凝固点六个固定点。铂电阻温度计、热电偶、光学高温计三种内插仪器和四个内插公 式。分成四个温区,每个温区有各自的复现方法,金点以上根据维恩公式延伸。1954年国际 计量大会(CGPM)决定,把水三相点的热力学温度(符号为T )规定为273. 16K。1967年国际 计量大会又确定,把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定义为:水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 /273. 16, 符号为K。7 1990年国际温标(ITS- 90)ITS- 90定义的温度范围为

14、从0. 65K向上到根据普朗克辐射定律使用单色辐射高温计, 实际可测得的最高温度,上限没有限制。温标采用了 17个定义固定点仍分四个温区:0. 65K 到5. 0K之间,T90由3H e和4H e的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式来定义。由3. 0K到氖的三相点(24. 5561K )之间,T90是使用三个定义固定 点及规定的内插方法用氦气体温度计来定义。平衡氢三相点(1318033K )到银凝固点(961178e )之间,T90是使用一组定义固定点 及规定的内插方法用铂电阻温度计来定义。银凝固点(961. 78e )以上,T90借助于一个定 义固定点和普朗克辐射定律来定义。8温标的固定点在国际温标中选用

15、的固定点都是根据物质的相变过程来实现的。在物质的相变过程中存 在某一相对应的温度,固相与液相两相共存就叫凝固点(凝固时)或熔解点(熔解时)。在标准 大气压下,液态和蒸汽共存叫沸点。在一个确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固态、液态和汽态三相共存 叫三相点。水三相点( 273. 16K):水三相点就是水的三相(固、液、汽)共存的温度点。水 三相点是国际温标中最基本的一个固定点(基准点),它的温度被定义为273. 16K (0. Ole), 这个值是真值没有误差,温标中的其它温度点的数值均以273. 16K为基准点,它有非常高 的复现性(优于? 0. lmK )。金属固定点:实验证明,金属的凝固温坪比熔解温坪要好

16、,故 国际温标一般都选用金属的凝固点来复现温标。分度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时,为了达到最高的 准确度,所用的金属样品的纯度都应为99. 9999%以上,不同金属的固定点的复现不确定 度在零点几毫开到数毫开以内。9 2000 年 0. 9mK - 1K 临时低温温标(PLTS- 2000)ITS- 90温标定义的温度下限是0. 65K,为满足更低温测量的需要,2000年CIPM采纳CCT的 建议公布临时低温温标PLTS- 2000(或T2000 )。这个温标的定义是基于3H e的溶解压和溶解曲 线上的固定点,它的温度定义范围是0. 9mK- 1K。10高温金属-碳共晶固定点研究计划当前温标研究领域中最

17、引人注目的热点是高温金属-碳共晶固定点的研究。ITS - 90 规定温标在银凝固点以上是根据普朗克定律定义外推的,银凝固点的不确定度就要随温度 平方关系带入其它温度点。在温度较高时(2000e以上)不确定度很大,因此迫切 需要寻找复现性好的高温固定点。国际温度咨询委员会(CCT)在1996年19次会议提出建 议寻找2000e以上复现性好于0. 1e的固定点。从1999年日本国家计量所Yamada的首次报 告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温度计量实验室积极投入这项研究。目前从1100e到3200e温度范 围内,各国实验室已进行过研究的金属(碳化物)-碳(M ( C ) - C共晶固定点主要有:Fe (铁)

18、-C ( 1153e )、Co (钻)-C( 1324e )、N i (镍)-C ( 1329e )、Pd (钯)-C (1492e )、Rh (铑)-C ( 1657e )、Pt (铂)-C( 1738e )、Ru (钉)-C ( 1953e )、 Ir (铱)-C( 2290e )、Re (铼)-C ( 2474e )、DMo (钼)C - C( 2583e )、T i (钛) C - C ( 2761e )、Zr (锆)C - C( 2882e )、H f(铪)C - C ( 3185e )等。这些固定点的 性能显示了它在计量学上具有的价值,从银点到3300K实现达到100mK重复性的目

19、标是完 全可能的。由于这些固定点在计量学上所具有的巨大潜力,这项研究已经从一个有趣的研究 课题变成一个国际合作研究计划。该项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选择一种国际上共同认可的新定 义替代银点以上ITS- 90国际温标的当前定义,它通过一组性能优良的高温固定点复现和传 递热力学温度,这样做的优点是:比当前定义有十分低的不确定度,在温标复现和传递中 的不确定度比现行温标小5至10倍;温标比当前ITS- 90更简单,实现起来更灵活,适用性 更大,热力学温度可经过短的溯源链直接传递到用户;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实验室能够实现 新温标,不必承担建立绝对辐射测量设备的昂贵成本。使金属(碳化物)-碳共晶固定点成 为计量学

20、主要工具的研究计划预计在2011年以前完成。2011年通过一个协议重新定义银点以 上温标,正式允许通过金属(碳化物)-碳共晶点传递热力学温度。属(碳化物)-碳共晶点传递热力学温度。参考文献:1 T. J.奎恩著凌善康,赵琪等译.温度测量.中国计量出版社,19861:2崔志尚主编.温度计量与测试.中国计量出版社,19981:3石质彦编著.温标.计量出版社,19851:4 J. F.斯库利主编.赵琪等译.科学和工业中温度的测量与控制(上册).计量出版社,19851:5吴宗凡,柳美琳等编著.红外与微光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1:6陈桂生.高温固定点的国际研究趋势与发展.中国测试技术,2007,

21、7.:7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司组编.1990年国际温标宣贯手册.中国 计量出版社,199018 Y. Yam ada, Y. W ang andN. S asajim a, M etal carb ide- carbon per-itectic sys tem s as h igh - tem perature fixed poin ts in thermom etry, M etrologia 43, 2006, L23 - L2719 G. M ach in( NPL ),Y. Yam ada( NM IJ),P. B loemb ergen ( NM IJ),M(C) - C eu tect ic research p lan - the next step s, CCT - WG5 /docs- 01,December 2005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