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论方向和重点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285184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7】论方向和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7】论方向和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7】论方向和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17】论方向和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论方向和重点(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7】 论我国油气替代能源的开发方向和重点一、替代能源问题的提出1973年世界发生石油危机以来,人类寻找油气能源资源的力度越来越大,圈占油气能源资源的争斗愈演愈烈,求索油气替代能源的使命越来越紧迫。氢能、核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相继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实践证明,氢能的贮用技术和安全问题难以解决;铀裂变核电站兴旺一时,三里岛、切尔诺贝利、福岛核事故宣判了它的危险性和局限性;安全可控的核聚变技术近期还难以问世;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因其在数量、成本和功能方面的局限,目前还难以成为替代油气能源的主角;燃料电池及其背后的人造化工能源,人们还缺乏认识。总之,迄今为止,人们还

2、没有找到油气替代能源的主导性继承者。中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大国之一,油气资源却相对贫乏,寻找油气替代能源的任务更为迫切。2005年12月6日,胡锦涛同志在对王茂林、何光远、谭竹洲、彭致圭、倪维斗、蔡睿贤、谢克昌等七位省部级干部和院士呈报的“关于推广煤基醇醚燃料以替代汽油、柴油的建议”批示指出:要“对替代能源问题进行科学论证,从总体上提出开发方向和重点。”这就告诉我们,我国此前还没有确切地找到替代能源的“开发方向和重点”。二、我国替代能源开发方向和重点还不够明确1973年世界发生石油危机以后,我国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间,由原国家科委和中科院牵头,与联邦德国及美国有关方面合作,在煤基甲醇

3、替代油气能源领域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19962000年的“九五”计划中,我国提出“积极发展新能源”,1998年世界醇燃料会议在我国北京召开,加之长江三峡水电站建设和沼气的开发,表明我国当时替代能源的研发处于世界前列。但是,20012005年的“十五”计划期间,我国能源工作的主管人员将“重点”转向引进国外油气,谋划积极推进核电,强制推广粮制乙醇燃料,封杀我国研发多年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煤基甲醇燃料。2006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延续实施上述“重点”。虽然表面加上了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作为替代能源,但是,它们目前在数量、成本和功能方面,都还难以成为替代油气的主导性能源。我国能源工

4、作的主管人员将核电作为一个“重点”,他列举法国、立陶宛的核电已经占其发电总量的70%以上,欧美日韩等国家的核电也占其发电总量的30%以上,我国核电的比例还很小。这的确是事实,有一定的道理,我国也应该适当发展核电,使其成为“多元化”替代能源之一。但是,三里岛、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使得现阶段的铀裂变核电站很难保证安全,因为特大地震、陨石撞击和战争恐怖等意外灾害都是不能确保的。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有序开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研发示范,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删去了粮制乙醇燃料。在发展核电方面要求“确保安全”,是

5、超越西方的先见之明,起码说明我国不再把铀裂变核电站当做替代能源的“开发方向和重点”,也说明胡锦涛同志2005年12月6日批示要求“对替代能源问题进行科学论证,从总体上提出开发方向和重点”,是高瞻远瞩和非常重要的。三、不能置科技界、经济界的多次建议和领导批示于不顾为了“科学论证”我国替代能源的“开发方向和重点”,科技界和经济界,多次提出了有关甲醇替代燃料的建议和倡导文件,国家领导人也多次作过批示,例如:(1)2001年4月12日和7月21日,朱镕基总理就原化工部专家李琼玖等人提出的合成氨联产甲醇建议,作了两次重要批示,要求:“要抓紧制定质量标准、使用规范,规划改造一批620万吨中型化肥厂,使用银

6、行贷款”;(2)2002年10月25日,何光远、谭竹洲等23位省部级干部和院士专家向国务院领导“建议选择煤制清洁能源作为汽车新的主导替代能源”;(3)2004年3月18日,吴养洁院士等14位专家,向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关于大力发展我省醇类替代能源的建议”,时任省委书记李克强同志批示:“此建议值得重视。发展醇类替代能源总的看来是有前途的,请发改委、科技厅对此事予以高度重视,抓紧进行规划和研究”;(4)2004年5月17日,科技部文件“国科发计字【2004】149号文-关于煤基醇醚燃料及醇醚汽车发展情况的报告”表示:“我们对汽车工业协会关于一项值得十分关注的事业-醇醚燃料及醇醚汽车发展的背景及展

7、望中有关煤制醇醚燃料及醇醚汽车发动机的研究和产业化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组织了相关调研工作”,“我部对煤制醇醚等车用代用燃料及代用燃料汽车发动机技术研究十分重视,已将其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的内容。”(5)2004年7月2日王茂林呈报的发展煤基醇醚燃料是我国替代石油的根本出路一文,温家宝、曾培炎、陈至立、马凯作了重要批示;(6)2005年12月4日,何光远、王茂林、谭竹洲、彭致圭、倪维斗、谢克昌、蔡睿贤等省部级干部和院士专家,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推广煤基醇醚燃料以替代汽油、柴油的建议”,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随即于12月6日作了批示,胡锦涛总书记批示为:“请发改委对

8、替代能源问题进行科学论证,从总体上提出开发方向和重点。”12月17日,曾培炎副总理批示:“请发改委认真落实锦涛同志的重要批示。要抓紧组织有关方面和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发展替代能源的意见,并列入十一五规划”;(7)为了落实胡锦涛同志批示,我国成立了替代能源研究领导小组,组织石油、石化、煤炭、汽车等行业30多家机构和科研院所的100多名专家进行专题调研和论证,于2006年8月提出了“关于替代能源研究有关情况的报告”。报告认为:“煤基液体燃料(包括煤制甲醇、二甲醚、煤制油)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和技术基础,是今后3050年主要过渡性替代燃料,是可能将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维持在50%左右的现实选择。”(8)2

9、006年11月20日,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曾培炎副总理主持召开会议,研究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重要批示精神发展替代能源问题。会议强调:要“加大对替代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发展车用燃料和替代石油产品,搞好煤炭液化、煤制醇醚、烯烃和煤基多联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开发应用。”(9)2007年2月12日,国家发改委制订了关于发展替代能源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一“指导意见”提出的发展替代能源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工作、保证措施和配套政策,符合我国实际。(10)2008年7月1日,金涌、谢克昌等29位院士提出了“以功能储备补足资源储备的建议”,此建议摆事实,讲道理

10、,科学依据充分,与储备进口石油相比,可以少花钱多办事,非常值得重视;(11)2009年11月19日王茂林、何光远、谭光州、彭致圭等4位同志呈报了关于煤基醇醚燃料推动不力的情况反映,反映意见认为,发展替代燃料事关国家能源安全,总书记和总理有重要批示,专家们有肯定意见,各地热情很高,应抓住当前世界石油价格上扬的时机,希望国家发改委能尽快出台指导意见和相关支持政策。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同志又都立即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国家发改委认真研究提出意见。但是,有关能源主管人员,出于认识上的偏见或者受其他竞争者的误导,对于有关建议和领导批示置若罔闻,国家发改委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已下发四年多了,如石沉大海,没有

11、下文。有关能源主管人员长期与专家们建议和领导批示唱反调,公然表示不主张用甲醇汽车燃料,“主张采用乙醇和二甲醚作为替代燃料”。在行动上,十年来强制推行粮制乙醇燃料而封杀煤基甲醇燃料就是一个例子。河南省甚至在李克强同志2004年6月18日批示后,仍然于11月12日出台了河南省车用乙醇汽油管理办法和第84号省政府令,规定:“任何单位不得购入、销售、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以外的其他车用汽油。”“严禁生产、销售、使用添加甲醇的汽油等车用燃料。”“违反本办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添加剂甲醇的汽油等车用燃料的,依照河南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条理给予处罚。”至今这个“办法”和“政府令”还在严酷封杀与甲醇有关的燃

12、料和加大力度补助粮制乙醇燃料。2008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全世界新增加了1亿缺粮人口。美国推广玉米乙醇,加剧了世界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干事齐格勒说,37个国家已经因为粮价飙升而导致骚乱,大搞粮制乙醇燃料,是一种“反人类罪”。美国用玉米生产乙醇,表面上是为了减少本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更深的原因是使玉米乙醇进入工业环节,提高收购价格,减少自己的高额农业补贴,利用粮食控制缺粮国家。我国强制推行粮制乙醇燃料,不顾自己国情跟着跑,浪费了更为紧要的粮食战略资源,并且根本不可能以此解决石油替代问题,在国际博弈中起着为虎作伥的恶劣作用。2008年五一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到河南省天冠粮制乙

13、醇燃料布点处,指出不能“与人争粮”发展粮制乙醇了,国家能源工作的主管人员又急切地安排了一批甜高粱制乙醇项目,直到温家宝总理又提出不能“与粮争地”,才有所收敛。但是,至今仍在增加财政补贴维持粮制乙醇燃料。更为严重的是还在为了保护粮制乙醇继续严酷地封杀煤制甲醇燃料。个别主管人员如此对科技界、经济界的多次建议、倡导文件和领导批示置之不顾的现象,使得我国替代能源的开发方向和重点迟迟不能明确,严重地危害国计民生,应该追究责任,起码是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四、人造化工物质甲醇作为替代燃料和化工原料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检验如果只是认识问题,面对如此迫切需要和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替代能源形势,了解了甲醇作为替代燃料和

14、化工原料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检验之后,就应该解决有关的认识问题了。甲醇是最简单的碳氢氧有机化学物质,既有微量的天然存在,也可以大规模人工制造。它作为燃料完全燃烧后,理论产物只有CO2和H2O。CO2和H2O是分子层次的最低能级,而甲醇CH3OH是高能级贮氢、贮碳即贮能的载体,是碳氢原子数比例只有1:4的“低碳燃料”。如此,物质分子的能级变换,提供了化学贮存能量和释放能量的理论根据。通过化工流程,人为地使CO2或者其它含碳化合物中的C和H2O中的H,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达到贮存能量的目的,需要时再把贮存的能量释放出来,循环往复,简便可行。为了与天然的化学贮能载体物质化石燃料区别开来,我们把这种人造化

15、学贮能载体物质称为化工能源物质,甲醇就是最佳的化工贮存能量和释放能量的载体物质。从最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贮存能量的做功者,就是潜力巨大的太阳能及其衍生的风能、水能,核能和其它各种剩余的能量,也都可以作为这样的做功者。核裂变、核聚变中造成质量亏损转化成了核能,那是以爱因斯坦相对论为理论基础的,而在此的理论基础是物质分子的能级变换。甲醇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实践,有掺入法的M5M85汽车用燃料、高压缩比汽车用纯甲醇燃料、醇基民用燃料和甲醇制汽油MTG、甲醇制烃基燃料MTHF、甲醇制烯烃MTO、甲醇制化工物质MTC等多种形式,都已经投入实践使用或者示范生产应用。特别是MTO、MTC等用作化工原料,可以

16、完全替代石油、天然气等在化工方面的应用,可以替代20%以上的石油耗量,这是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核能等无法直接做到的。燃料甲醇和M85甲醇汽油两个国家标准颁布以后,各地发展煤基醇醚燃料的积极性更高,目前全国有23个省市都在大力推广醇醚替代燃料,每年消费甲醇数量达到400万吨以上,是靠国家财政补贴定点生产粮制乙醇的四倍,新成立的国家工信部已经决定在上海、山西、山西等地搞推广应用示范;MTG、MTO、MTHF、MTC等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势头也很好;甲醇发动机和甲醇汽车的开发研究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煤炭液化、高硫劣质和煤层气等制甲醇的产能已经超过3000万吨/年,产量和用量均已占居世界第一。据去年8月

17、份统计,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甲醇制烯烃DMTO工艺技术研发成功的新形势下,不包括已有的3200万吨/年甲醇产能,新立项和正在立项的煤基甲醇项目产能达到7232万吨/年,可使低碳烯烃产能达到2212.7万吨/年。五、以甲醇为主导的新能源应该是我们的开发方向和重点唯有“甲醇经济”是替代“石油经济”的现实选择,这个观点是2005年在休斯顿召开的“世界甲醇论坛会议”上,美国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乔治奥拉等人总结出来的,我国早有类似意见,我们也积极参与了“世界甲醇论坛会议”上的这种总结。会后,奥拉等人著书超越油气时代的甲醇经济。我们也著书甲醇氨和新能源经济,结合中国的能源发展史和现实情况,并且提出了用分子能级

18、变换贮存和释放能量的理论根据。2006年8月,我国替代能源研究领导小组提出的“关于替代能源研究有关情况的报告”中,也强调了同样的观点。中外科技界、经济界通过与氢能、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的客观对比分析,统观资源品质及对环境影响、资源数量、技术可行性、成本和效益、原料和产品贮运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应用范围兼容性、市场条件、投资及建设周期、困难因素、产业现状、发展前景等11个方面,在更好的新能源出现以前,现有各种新能源都比不上以甲醇为主导的新能源。很明显,以甲醇为主导的新能源经济-“甲醇经济”,除了具有分子能级变化贮存和释放能量的理论基础之外,还有以下一些突出的优点:1、生产甲醇的原料

19、种类多、来源广、数量大,其中的许多原料都可以循环再生。石油能源危机提醒人们,一种可以持续获得的产品,必须拥有丰富的原料来源,最好是用之不竭的。甲醇正是这样的。目前,在国外主要用偏远地区的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甲醇,在我国主要用资源比较丰富的煤炭,特别是高硫劣质煤或煤层气、焦炉气等生产甲醇。将来,甲醇不仅可以参照原来的模式用可再生的木材生产,也可以采取化学裂解法或者微生物发酵法,用可再生的秸秆等生产甲醇,这样可以近似地保持能源的自然循环。另外,由垃圾制沼气,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沼气的成分主要是甲烷,将气体甲烷氧化生成液体甲醇,可以克服它不便贮运的缺点。实际上,所有含碳氢的化合物都可以用来生产甲醇!更

20、重要的是,氢与二氧化碳可以合成甲醇,这样,就可以利用取之不尽的海水氢与空气中循环产生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使人类永远摆脱对于化石能源资源的依赖!2、甲醇用途广,凡是石油能做的事,甲醇都能做,甚至比石油做得更好。甲醇既可替代“石油燃料”,也可替代“石油化工”,还可在未来的农业上大有作为。甲醇是最基础的有机化工原料,通过MTO工艺由甲醇制取乙烯、丙烯之后,塑料、橡胶、化纤、涂料等各种化工产品都可以制备出来。如此由“甲醇化工”替代“石油化工”,是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不可比拟的。甲醇既可与汽油掺烧,也可以作为高压缩比甲醇汽车和燃料电池的燃料,还可以通过MTG、MTHF工艺由甲醇制取汽油、柴油和其它

21、各种烃基燃料。甲醇制烃基燃料MTHF【Methanol To Hydrocarben Fuel】,是以烃类为基础含有醇、醚、酯等使其内含氧大于2%的点燃式发动机用清洁燃料。其中的烃类是由甲醇转化而来的,彻底摆脱了石油产品;其中的醇、醚、酯等也是与烃类同时由甲醇转化而来的,不需要另外加入进行调配。这样的MTHF工艺优于MTG工艺,成本可以显著降低,质量可以显著提高。说甲醇甚至可以比石油做得更好,是因为石油的组分太复杂了,在某些用途中,必须花大力气把它简化和去毒后才能应用。还因为石油的组分只是碳氢化合物烃类,而国际上的新配方清洁汽油必须有2%以上的内含氧。在开发燃料电池氢载体时,甲醇是最好的贮氢器

22、,甚至已经有“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石油却难以做到这些。在未来的农业方面,甲醇菌体蛋白的分离净化,要比石油作原料时简便得多;甲醇还可以用作碳肥和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3、甲醇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已经非常成熟,而且越来越好。迄今为止,相对于早期以木材为原料生产甲醇,已经有了几次重大发展,以劣质煤炭和偏远地区的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甲醇,是目前生产甲醇的主流。生产甲醇的工艺和设备是人类在合成氨基础上的伟大创造,而工艺和设备成熟是“甲醇经济”的一个重要条件。1923年,德国巴斯夫(BASF)开创了高压法合成甲醇的工艺,延用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19661969年,英国ICI公司成功引进了低压法合成甲醇工艺,简称I

23、CI低压法。1971年德国Lurgi公司开发成功另一种低压法合成甲醇工艺,简称Lurgi低压法。当今的中低压法合成甲醇工艺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说,由合成气合成甲醇的生产工艺,越来越好。中国针对遍布全国的中小型合成氨厂,独创了中压法合成氨联产甲醇的工艺,简称“联醇”。利用各种电能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及其它途径得到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终将把甲醇的生产工艺技术推向一个新阶段。4、甲醇廉价,“甲醇经济”已经具有与“石油经济”竞争的能力,而且优势越来越明显。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性价比。三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当国际油价40美元/桶时,甲醇就具有与石油的竞争能力。2008年国际油价

24、一度涨到140美元/桶,通常不低于70美元/桶,目前在100美元/桶左右,因而甲醇具有与石油进行市场竞争的优势。如果做好以下工作,甲醇对石油的市场竞争优势还可以大幅提高:1)增加甲醇燃料燃具新产品开发力度。例如,尽快普及车用甲醇汽油(M85),开发出高效燃用甲醇燃料的高压缩比汽车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汽车。2)大力拓展甲醇在化工和燃料能源方面的应用。例如,MTO、MTG、MTHF等实现产业化。3)统筹规划,采用先进技术,发展规模达到100万吨/年以上的大型甲醇生产企业,多用高硫劣质煤或者廉价的煤层气、焦炉气等作原料,进一步降低甲醇的生产成本。4)制订各种甲醇燃料的规范化标准,普遍设立加注甲醇燃料的

25、站点。5)进一步宣传甲醇燃料的环保优势。尽早参照国际上新配方清洁汽油和欧III、欧标准,进一步实行车用燃料清洁化,象淘汰含铅汽油那样淘汰不能达标的其它燃料。6)加速开展利用秸秆等生物质原料和利用水解氢与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开发研究,促进其实现产业化。5、甲醇燃料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安全。甲醇燃料对环境保护性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液体贮运使用过程中的渗漏、溅洒。因为甲醇能与水混溶,易被生物降解,所以即使有一些渗漏或溅洒,也易于从环境中脱除。不溶于水的汽油、柴油等却很难脱除。二是燃料燃烧的排气污染。因为甲醇有丰富的内含氧,所以排放的污染物CO、HC、NOX、PM等比汽、柴油少得多,并且没有化石燃料特

26、有的苯、芳烃、烯烃及其它有害物质。三是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煤炭相比,因为煤炭的组分是纯碳,所以燃烧时产生大量的CO2。由煤炭制备甲醇CH3OH,煤炭的每1个C原子结合了4个H原子和1个O原子,内能增加一倍以上,成为典型的“低碳燃料”。更好的是利用水解产生的氢气与CO2合成甲醇,不仅很少排放CO2,而且利用了CO2。安全是所有燃料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火灾和爆炸的几率及其防范、毒性、灾害及其遗患的大小长短,综合考虑表明,甲醇燃料比汽油、煤气、氢气、核裂变等的安全性好得多。与争夺残存石油、天然气可能引起战争相比,甲醇燃料的安全性也好得多。6、甲醇可以与其它各种新能源互补。后石油时代的“新能源经济”,

27、将是以“甲醇经济”为主体,与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等“多元化”新能源相辅相成的“新能源经济”。这就是说,后石油时代的新能源不只是甲醇能源,而是还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等的“多元化”新能源。甲醇与其它新能源的关系决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生物质可以作为生产甲醇的原料,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可以电解水产生氢作为生产甲醇的原料,这是利用海水制氢与CO2合成甲醇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有了甲醇,不仅可以简便地用作动力能源与其它新能源互补,更重要的是可以以“甲醇化工”替代“石油化工”,而这是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地热等无法直接做到的。另外,太阳能、风能

28、、水能、核能等至今还没有贮备的好方法,甲醇正好可以作为它们的贮能器,从而划时代地解决能量贮存问题。唯有“甲醇经济”是替代“石油经济”的现实选择,这是能源经济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它的伟大意义已经越来越为明智的人们所认识,它将比当年化石能源替代天然的柴草、动植物油脂燃料、人力、畜力、风车、水车更伟大,它当然是我国和全世界油气替代能源的开发方向和重点。历史将会证明,任何封杀它的行为都是不会得逞的,嘲笑它的任何“权威”和“新教皇”本身都是荒唐可笑的!引导资料-能源局因张国宝、刘铁男,对于化工新能源阻力特大!张是西交大机械工程专业,刘是工学、经济学专业,对于化工是不懂的,又霸道而不学。吴吟副局长1

29、977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兼局总工,分管煤炭,还提到乔治奥拉,参与论证胡锦涛批示,可以试探试探。另外两个副局长也非化工专业:刘琦副局长,北师大哲学系,原海南省副省长兼组织部长;孙勤副局长,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分管核电。胡、温、李(克强)等和基层之间,能源局是夹生饭;科技界、企业界和能源管理主管人员之间鸿沟甚大!要改变现状,拟采取以下措施:1、由下而上【农村包围城市!】,在省、地、市建设解放【示范】区!2、批张、刘和豫省误国,争取吴吟,争取改换能源掌门人为懂得化工者。3、横向驱动-动员科技部、工信部,大造舆论!克服阻力的成就,更伟大!如果能源局都能认识化工能源,我们还有什么事可以做呢?【秀才造

30、反三年不成!最高层领导已经一再批示,实际情况如反映文件所述,发改委张国宝等人误国,必须批判,可以诉诸南方周末等媒体舆论;另外,要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用示范实践说话,甩开阻挠!抬出MTHF、MTO等;】策动卢展工、陈全国、吉炳轩等地方封疆大吏“论我国油气替代能源的开发方向和重点”1、替代能源问题的提出-胡锦涛批示要求进行科学论证2、我国替代能源开发方向和重点还不够明确【批张国宝和河南省!】3、不能置科技界、经济界的多次建议、倡导文件和领导批示于不顾;4、人造化工物质甲醇作为替代燃料和化工原料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检验;5、以甲醇为主导的新能源应该是我们的开发方向和重点附件:1、情况反映;2、两本书

31、;3、一封信。美国制定国策最重要的智囊人物之一基辛格几十年前曾经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前不久,我已经写过一组文章,介绍了一点美国如何卑鄙地利用美元,疯狂掠夺其他国家的真相。今天就介绍一下美国如何利用粮食,达到“控制住所有人”的阴险目的。以后有机会再介绍石油问题。近年来,美国在国内推广玉米乙醇,更加使得全世界的粮食危机雪上加霜。2006年,美国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共4200万吨,是1.3亿人一年的口粮。按照美国的计划,到2022年,美国生产乙醇所消耗的玉米将达到1.8亿吨,足够全世界十分之一的

32、人吃一年。这还只是直接的影响,间接影响无法预计。由于大量的玉米用于生产乙醇,随着石油价格的提高,玉米乙醇的价格也相应提高,玉米的收购也水涨船高,连带使得其他所有粮食作物跟着一起涨价,对于穷人来说,这种涨价绝对是致命的。目前,全世界有15亿人每天的收入低于1美元,其中一半用于购买食物,而近段时间,粮价平均涨幅即将达到50%,这些人将如何生存? 更为可恶的是,美国现在玉米乙醇的生产,由于技术、规模等原因,还处于赔本的状态。例如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去年第三季度在玉米乙醇生产上,即便有美国政府的补贴,依然亏了590万美元。这个号称世界第一慈善家的人,为何不把粮食捐献给买不起食物的穷人?美国人就是这样

33、,反正它有钱,赔一点不算什么,把粮食烧掉,也不愿给穷人糊口救命。 美国为何要用大量的玉米生产乙醇?第一,减少本国对于中东石油的依赖。面对欧佩克多次提出要用欧元替代美元作石油结算,美国必须提前防范,免得被动。这种考虑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亿万人的死活,是美国自私自利本性的典型表现;第二,一旦玉米乙醇进入工业循环,收购价格的提高,还可以减少美国自己的高额农业补贴,降低财政赤字;第三,面对中国、印度等迅速发展的大国,美国抓住了这些国家人口众多的特点,利用粮食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速度,甚至可能制造社会动荡,夭折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因此,美国利用粮食发动的战争,完全是损人利已的行为。前文提到的齐格勒对此发表意见说:在目前状况下,大量使用粮食制造生物燃料,已经构成了“反人类罪”。但是,谁能审判美国?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