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唐朝和籴加价对商品粮贩运距离的影响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8263817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试析唐朝和籴加价对商品粮贩运距离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析唐朝和籴加价对商品粮贩运距离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析唐朝和籴加价对商品粮贩运距离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试析唐朝和籴加价对商品粮贩运距离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唐朝和籴加价对商品粮贩运距离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问题的提出 一般认为,商品构成及其流转距离,是衡量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商品 交换水平的两个重要尺度,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商品构成如果包括更多的生产资 料和日常生活必需品在内,而且其地区间的流转距离加大,无疑标志着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 和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因此,分析唐代和籴加价对扩大粮食贩运距离的影响,可以为衡量 唐朝商品交换水平提供一种尺度。 关于唐代的和籴,学术界已有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其源流、 规模、性质和作用等方面。其中,论者由于对和籴的自愿性或强制性的程度有不同看法, 对和籴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的评价也就颇有差异。例如,杨希义先生在唐代关中人民的赋役 负担一文中认为和籴是一种繁重的

2、赋税剥削;安史乱后,更暴露了其掠夺性质。而赵文 润先生在唐代和籴制度的性质及作用一文中认为对和籴的作用应根据事实,进行具体分 析,指出:和籴“在有唐一代,特别是中前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确曾产生一些 流弊。”杨际平先生在从敦煌文书看唐代前期的和籴制度一文中分析唐代前期和籴的自 愿性,认为:“沙州郡仓、军仓和籴规模很大在和籴活动中又有大批商贾置身其间,这种 情况对于当地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亦可在一定程度上起促进作用。”郑学檬先生在从敦煌 文书看唐代河西地区的商品货币经济一文中论及河西和籴,指出:“从民户方面讲,和籴使 他们一定程度上卷入了交换活动”,并着重分析和籴中真正属于商人交籴的粮食及其影

3、响,指 出官府为和籴而预付本钱(匹段),对“行客”从事商品活动有利。本文基本上同意杨、郑 二先生的立论,即认为由于收购价格有所优饶,唐朝和籴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有促 进商品粮流通的作用。不过,我们又认为,这种促进作用究竟有多大,还有待通过量化分析 而作出具体判断。 关于常平仓的籴粜活动,大唐六典卷二十“常平令丞”职掌条称:“凡 岁丰穰谷贱人有余则籴之,岁饥馑谷贵人不足则粜之。”杜佑在通典卷二十六太府卿“常 平署”条称:“和籴者为常平仓。”可见从政府收购粮食的角度看,常平仓的籴人活动也具有 和籴一样的促进商品粮流通的作用,故下文举例分析时或涉及。 详见张国刚主编: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天津

4、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10211页。刊西北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载唐 史论丛第5辑,1990年版。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第!期。载敦煌吐 鲁番出土经济文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二,和籴加价影响商品粮贩运距离 的量化分析 首先就下面量化分析要涉及的有关数据作说明。 制约唐代和籴与商品粮贩运距 离的经济因素,可分为政府规定的和籴价(P)、商人经营商品粮的成本(C)和商人预期的利润 率三大项。C项应包括商人支付的粮食收购价(e)、运输费(tf)、商税(t)、途中货物寄存费 (Sf)等各项。其中,运输费即唐人所称之“脚直”。关于古代商业的平均利润率,据史记货 殖列传

5、所述,汉代商业利润平均为成本的20。唐人也有商人追逐什二之利的说法。故下 文计算即取 20为参数。因此,商人若认为应政府和籴而贩运商品粮有利可图,则政府和籴 价 与 商 人 的 经 营 成 本 、 预 期 利 润 率 的 关 系 , 可 用 公 式 表 示 为 : !-empirenews.page-P=C+O.2C=c+tfsf+0.2C 在通常情况下,商人贩运粮食的经营成本 有以下几项内容。第一,是脚直。大唐六典卷三度支对天下舟车水陆运输的脚直有明 确规定: 、凡天下舟车,水陆载运,皆具为脚直。轻重贵贱,平易险涩而为之制。河南、河 北、河东、关内等四道诸州,运租庸杂物等脚,每驮一百斤一百里

6、一百文。山阪处一百二十 文。车载一千斤九百文。黄河及缺水河并从幽州运至平州, (每十斤)上水十六文,下六文。 佘水上十五文,下五文。从澧、荆等州至扬州四文。其山阪险难驴少处,不得过一百五十文。 平易处不得下八十文。其有人负处,两人分一驮。其用小舡处,并运向播、黔等州及涉海, 各任本州量定。唐后期官方脚直依然按大唐六典规定执行。据圆仁人唐求法巡礼行 记卷一记载:开成四年(839 年)四月七日,圆仁由心净寺至县城,官家为其雇驴,二十里 路计驴功二十文,即百斤百里百文。 各地民间脚直与官价差别较大。人唐求法巡礼行记 卷一载开成四年四月七日,心净寺寺主为圆仁“雇驴三头,骑之发去,驴一头行廿里,功钱五十

7、文,三头计百五十文”。即百里百斤二百五十文。高出官定脚价一百五十文。而唐末五代 时期的敦煌,驴驼的脚直却比较低廉。如唐乾宁三年(896 年),平康乡百姓冯文达奉差人京, 雇八岁黄父驼一头,雇价准绢五疋。辛卯年(931年?)董善通筹人京,雇驼价生绢陆疋。敦 煌距京师3759里,假定驼日行70里,仅路途往返便需107天,若按日绢三尺的官定雇直一 五代会要卷一五度支载, 周显德五年闰七月度支奏:“河南、河北、河东、关内等四道诸州。运租庸杂物等脚,每驮一 百斤,一百里一百文。山阪处一百二十文。车载一千斤九百文。从黄河及潞河,自幽州运至 平州,每十斤,溯流十六文,沿流六文。佘水溯流十五文,沿流五文。从澧

8、、荆等州至扬州 四文。其山阪险难驴少处,每驮不得过一百五十文。平易处不下八十文。”可补水运为“每十 斤百里溯流十六文.沿流六文”等规定。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 录 (二),唐乾宁三年(公元 896 年)二月冯文达雇驼契(稿)伯二八二五号背,辛卯年(公元 931 年?)董善通张善保雇驼契伯三四四八号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1990年版第 36页和第39页。通典卷一百七十四州郡四.郭煌郡。计算,雇价绢为321尺, 折约8匹。高出实际雇价2至3匹。若实际雇驼价未含驼料价,以驼日给斗菽为准,往返所 需驼料为10.4石。敦煌绢一匹,断价二十二硕。从敦煌至京师的雇驼价是5.5至

9、6.5匹绢, 低于官定脚价。若把绢换算成钱,仍按天宝年间内地与西北绢价比率210/465计,则西北雇 驼价又高出官价许多。不过,为便于计算,本文以价格适中的官定脚直作为民间脚直的参数。 其次,是商税。按理,粮商向政府纳和籴粮,似乎不应有商税,故本文暂忽略不计。 再次, 是途中的货物寄存费用。长途贩运若超过一天的行程,商人必须宿店停货,就产生货物寄存 费用,唐代称为邸直。因收取标准不详,以下计算时也暂不予计人。! empirenews.page 最后,是和籴定价。史籍存留的唐代和籴具体定价不多,除官方明文规定的价格,下文有时 根据唐代不同时期的粮价,参考政府明令规定的和籴价与时价之差,得出某年和

10、籴价格的近 似值,作为参数。 在作了上述说明之后,我们可对唐朝和籴加价对刺激粮商增加商品粮贩运 距离试作量化分析。假设商人为纳和籴而从事的粮食陆路贩运距离为X,水运距离为Y,即 可利用和籴定价与当地粮食市场价格(时价)之差,考虑商人的一般经营成本和平均商业利润, 估算出X与Y的数值。例证一:唐前期高宗以来,缘边数十州屯宿重兵,军粮的主要来源 之一是和籴。但是,受当地农业发展水平所限,粮食供不应求,粮价极高,这就使和籴的粮 食来源受到极大的限制。旧唐书卷九七郭元振传记载,大足元年(701 年),“旧凉州 粟、麦斛至数千”,即粟麦时价为每斗数百文,换算为米则售价更高。另据旧唐书卷四十 八食货上所载

11、度量衡之制可推计,斗米重约625斤,百斗米重625斤。假定贩运百斗 米纳和籴,以法定脚直为准,则其车载脚直约为百斗每里6文,水路逆流分别约为10文、 9 文;沿流约为 3.75 文、 313 文和 25 文。如果政府为供应军粮而在凉州和籴,和籴价应 该略高于时价,假设定为每斗粟400文,换算为米当是每斗700文,而当时内地的米时价, 若取麟德三年(666年)的斗米5钱为参数换算。这时,从内地商人看来,凉州和籴米加价 为内地米时价的140倍,商人为谋取利润有可能从内地经陆路贩运米到凉州纳和籴,其贩运 路途 X 可达:700X 100=5X 100+6X+(5X 100+6X) X2/10; X9

12、639 里。这就是说,如果当 时政府在凉州实行高价和籴,完全有可能调动商人从内地不远万里贩运粮食到边州。然而, 实际上,因军粮需求不少,而政府财力有限,如此高昂价格的和籴不可能成为解决边镇军粮 需求的可行手段。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现存资料中找不到唐朝实行过高昂定价的和籴,这 说明从财政上考虑,通过高昂和籴价格调动商人千 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二),乙巳年(公元945 年)徐富通欠绢契伯三。四号,第122页。通典卷七食货七云:“自后天下无贵 物绢一匹二百一十文”;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第462。 466页,唐天宝四载河西 豆卢军和籴会计牒(B件)“大生绢匹估四百六十五文”

13、。参见s)加藤繁:唐宋时代的仓库、居停和停塌等文,载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第 370。 394页。新唐书卷五十三食货三记载“谷价四十有余,米价七十。”通典 卷七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 里贩运粮食的现实性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后来,郭元振“令 甘州刺史李汉通开置屯田,尽其水陆之利。收率之后,数年丰稔,乃至一匹绢籴数十斛, 积军粮支数十年。”若以开元十六年最贵处绢每匹七百文计,则一匹绢籴数十斛意味着用 一、二文钱即可和籴粟麦一斗。这种措置从财政效益上看也是必然的。 这个例证的意义在于 强调唐朝和籴定价有很大的客观限制,唐政府如果想通过付出高昂的和籴价格来达到调动粮 商千里纳军粮

14、的目的,从财政效益上看是不可行的。它也有助于理解下文引用史籍存留的唐 朝和籴定价何以一般不过数十文;个别时候、个别地区最高也只是达一百多文。换言之,当 我们探讨和籴对商品粮贩运距离的影响时,和籴定价的客观限制应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 虑。 !-empirenews.page-例证二: 开元十六年(728 年)十月,玄宗敕:“自今岁普熟, 谷价至贱,必恐伤农。加钱收籴。宜令所在以常平本钱及当处物,各于时价上量加三钱, 百姓有粜易者,为收籴。”若以开元十三年(725年)斗米时价13文为参数,则和籴价约 为 16文。开元二十五年九月戊子,玄宗敕:“今岁秋苗远近丰熟,时谷既贱,”令于“都畿据 时价外每

15、斗加三两钱和籴粟三、四百万石。”当时斗米时价为13文,和籴价最高为16 文。据这二条敕文,我们可估算和籴加价三文即比时价高出 23时所能引起的粮食贩运的增 加距离X,计算式为:16X100=13X100+6X+(13X 100+6X)X2/10, X6; 求水路增加距离 Y 计算式为:16X 100=13X 100+2. 5Y+(13X 100+2.5Y) X2/10, Yl3 里。可知若和籴价比 时价高出 23,商人如果预期赢利十分之二,则他能从事的粮食陆路贩运的最长距离不超过 6里,水路不超过13 里。依此类推,若他将预期赢利降为十分之一。则其陆路贩运距离可延伸到约26 里,水路 约可延伸

16、到62 里。若预期赢利下降到5,则陆路距离可长达37 里,水路距离可长达90 里。 例证三: (开元)二十七年九月,玄宗敕:“今岁物已秋成,农郊大稔。宜令所司速计料 天下诸州仓,有不充三年者,宜量取今年税钱,各委所由长官及时每斗加于时价一两钱收籴。”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京师米斛不满二百,即斗米时价不超过20文。这里暂以20文 计算,假定开元二十七年米价不变,则和籴价为每斗 22 文即在时价上增加 10时,其可能 增加的水陆运距离分别为:xX 100=20X 100+6X+(20X 100+6X) X2/10; X-28 里。22X 100=20X100+2. 5Y+(20X100+2.

17、5Y) X2/10; Y67 里。换言之,斗米时价 20 文、和籴 价 22 文、商人预期利润为十分之二时,粮食贩运的水陆 旧唐书卷九十七郭元振传唐会要卷四十定估赃旧唐书卷四十九食货下通典卷七食货七册府元龟卷五0二邦 计平籴。新唐书卷五十一食货一。册府元龟卷五。二邦计平籴。 旧唐书卷九玄宗纪下。运距离不可能增加。即使商人将预期利润下降为十分之一, 贩运距离仍然不可能增加。 例证四: 天宝四载(745 年)五月,玄宗诏曰:“如闻今载收麦倍 胜常岁,宜令河南、河北诸郡长官取当处常平钱于时价外斗别加三、五钱,量事收籴大 麦贮掌。诸道有粮储少处,各随土宜,如堪贮积,亦准此处分。” 这份诏令关于和籴 加

18、价 5 文的规定,在其他地方也有实行。如伯希和敦煌文书第三三四八号背面唐天宝四载(公 元 745 年)河西豆卢军和籴会计牒记载天宝三载冬交籴粟斗估廿七文、天宝四载春和籴粟斗 估三十二文;天宝三载冬交籴小麦斗估三十二文、天宝四载春和籴小麦斗估三十七文,和 籴加价均为每斗 5 文。在沙州,这是在时价上分别上调约19或 16%。此时,若粮商要保证 有十分之二的利润,则其所能扩大的水陆粮食贩运距离分别为: !-empirenews.page-32 X 100=27X 100+6X+(27X 100+6X) X2/10; X6 里。37X 100=32X 100+6X+(32X 100+6X) X2/1

19、0; X 19里。也就是说,比时价高出16%19%的和籴定价,根本不可能刺激粮商 扩大粮食的贩运距离。只有当商人将预期利润降至十分之一,其粮食陆路、水路贩运的增加距离 X、Y 才有正值,分别为:32X 100=27X 100+6X+(27X100+6X) XI/10; X35 里。37 X 100=32X100+6X+(32X100+6X) XI/10; X27 里。例证五:贞元八年(792 年),宰相陆 贽上请减京东水运收脚价于沿边州镇储蓄军粮事宜状,要旨在于减少江淮漕运,在关中和 籴。其中,他两次提到和籴定价。他先说:“今岁关中之地,百谷丰成,京尹及诸县令频以此 事为言,忧在京米粟大贱,请

20、广和籴,以救农人。臣令计料所籴多少,皆云可至百佘万石。 又令量定所籴估价,通计诸县贵贱,并雇船车搬至太仓,谷价约四十有余,米价约七十以下。” 这说明当时关中粟的时价每斗不超过40文。米每斗不超过70文。接着他又建议:“请支二十 万贯付京兆府,令于京城内及东渭桥,开场和籴米二十万石,每斗与钱一百文,计加时估价 三十已上。”根据陆贽这一建议,若贞元八年唐朝在关中和籴的定价为斗米100文,比时 价上调约43%,则粮商在预期赢利20%时,其粮食陆路贩运的最长距离X为:100X100=70 X 100+6X+(70X 100+6X) X2/10; X222里。若取水路逆渭河贩粮人京,其最长距离Y约为:

21、100X 100=70X 100+9Y+(70X 100+9Y) X2/10; Y148里。资治通览卷二三四贞元八年 九月记事称:德宗“诏西北边贵籴以实仓储”。旧唐书卷四九食货下亦载:德宗下敕 “诸军镇和籴贮备,共三十三万石,价之外,更量与优饶。其粟及麻,据米数准折虚价,直 委度支,以停江淮运脚钱充,并支绫绢纯绵,勿令折估。” q)可知陆贽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被 采纳了。此次军镇和籴的“优饶”册府元龟卷五0二邦计平籴。参见杨际平:天宝四载河西豆卢军和籴会计文书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3期。陆宣公集,卷十八。旧唐书卷四十 九(食货下)。 定价,据陆贽请减京东水运收脚价于沿边州镇储蓄军粮

22、事宜状的建议应是: “临边州县,各于当处时价之外,更加一倍;其次每十分加七分;又其次每十分加五分。通 计一百三十五万石(粟),当钱一百二万六千贯文其有纳米者,每米六升折粟一斗。”即 和籴粟价平均为每斗76文,折成米价每斗约为127文。若以和籴价平均比时价增加70%计, 且边州每斗米的时价平均取 75 文计,则粮商的最长陆运贩运距离 X 可达: 127X100=75X 100+6X+(75X 100+6X)X2/10; X514里。例证六:元和七年(812年)七月,户部侍郎判度 支卢坦奏:“今冬诸州和籴贮粟,泽潞四十万石,郑、滑、易、定各一十五万石,夏州八万石, 河阳一十万石,太原二十万石。以今秋丰稔,必资蓄备,其泽潞易定郑滑河阳,委本道差判 官和籴,各于时价每斗加十文。所冀民知劝农,国有常备。元和五、六年,粟一斗时价不 出二十,假定元和七年粟价不变,以粟每斗二十文,折成米为每斗三十五文计,和籴价 为四十五文,即比时价上调约29%。此时,粮商若要获得十分之二的利润,则其粮食陆路贩 运的最长距离X为:!-empirenews.page-45X 100=35X 100十6X+(35X 100+6X) X2/10; X42 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