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82141972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代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也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三大障碍。一我国人口的现状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十分突出。2004年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能源等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分别不及世界人均水平三分之一,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也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总量日趋逼近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的最大限度,而且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浪费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人口膨胀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2、首要问题。二、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一境污染是当代世界的三大社会问题。人口剧增,资源紧缺,环境恶化,也是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三大障碍。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主要是指中国的发展尚未走出“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困境,中国人口的未来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第一,人口继续增长,人口素质低下,就业负担沉重,年龄结构迅速老化。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工业化时起,就处于有史以来基数最大、增长最快的人口倍增的局面。由于人口基数过大,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长,新的人口生育高峰已经来临,降低人口出生率的难度较大中国人口的迅

3、速增长使中国的就业压力也十分沉重,且长期存在。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增长势头仍然较快,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300万左右,每年需要安排的城市劳动力1900多万,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向有限,新增农业劳动力又超过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这无疑使就业压力更加加大。数亿潜在的农村失业大军已成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不仅已为过去人口剧增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将为今天的人口控制付出可观的代价,中国在低收入阶段就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据预测,本世纪末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上升到6.8,接近老年型年龄结构,2020年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到2040年达到峰值年份的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1

4、7,与国民经济发展比较起来人口老龄化具有提前到来和峰值较高的特点。这会使社会承受过重的经济负担。中国人口的迅速增长使中国的就业压力也十分沉重,且长期存在。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增长势头仍然较快,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300万左右,每年需要安排的城市劳动力1900多万,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向有限,新增农业劳动力又超过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这无疑使就业压力更加加大。数亿潜在的农村失业大军已成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第二,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中国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这种短缺主要表现为:一是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短缺。如人均耕地面积仅相

5、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森林面积不足1/6,人均草原面积不足1/2,人均矿产资源也只有1/2。二是严重的结构性短缺。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总体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如全部资源中除煤炭十分丰富外,其余较丰富的多为经济建设需求量小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同类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如在化石能源中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所占比例偏低,煤等劣质能源所占比例过高;开发条件的结构性短缺,如铁、磷等矿产资源也较丰富,但多为贫矿,增加了采炼的成本。随着人口增长,各种有限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还将持续下降,对资源的需求水平却会大幅度上升,同时,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仍将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尽管科学技术进步将缓解一部分压力,但

6、总体上仍将加重资源负荷,特别是加重了对较难增加的土地和淡水资源的压力。当然,我们在考察资源短缺时,不仅要注意到资源人均占有量的短缺,而且要特别注意到资源的结构性短缺。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不可更新资源更是如此),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对其需求量的与日俱增,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某些自然资源正在衰竭,且呈锐减趋势,承载能力下降。中国环境资源系统的主要生物资源承载能力已接近超负荷的临界状态,一些有限资源已进入了承载力的临界点。如农业资源的日益紧张,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人口增多,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缺,粮食需求迅速扩张,而粮食增产却举步维艰,使中国将长期被严重的粮食紧张所困扰,严重威胁着中国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7、。第二,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中国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这种短缺主要表现为:一是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短缺。如人均耕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森林面积不足1/6,人均草原面积不足1/2,人均矿产资源也只有1/2。二是严重的结构性短缺。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总体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如全部资源中除煤炭十分丰富外,其余较丰富的多为经济建设需求量小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同类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如在化石能源中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所占比例偏低,煤等劣质能源所占比例过高;开发条件的结构性短缺,如铁、磷等矿产资源也较丰富,但多为贫矿,增加了采炼的成本。第三,

8、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一部人类发展史,从特定的角度来说就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一方面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质量对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动直接作用于环境,尤其是人口数量长期持续增长,引起不同程度的环境恶化,已经开始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是如此,中国的人口增长和快速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也超乎寻常的增长。中国正以历史上最严峻的生态环境,负担着中国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人口活动量,生态环境压力超越了大自然许多系统的临界平衡极限,已直接威胁着当代以及子孙后代的生存条件,并将不断深化为下世纪上半叶中国人

9、口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危机之一。由于欠帐太多,资金有限,控制中国的环境污染需要一个较长时期,而控制中国生态破坏的任务则更为艰巨、持久,也需要更长时间。如果环境政策稍有松懈,则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将更加迅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上分析说明,要摆脱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必须从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方面进一步探讨中国不同时期和区域的适度人口容量,从而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更好地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依存关系,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三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口

10、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口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这里我主要从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来分析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从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来看,中国首要的任务是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规模庞大、人口素质低下、人口结构不尽合理,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三个首要问题。到21世纪中叶,中国人口将达到历史上最大数量1516亿。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会更加突出。缓解这一矛盾只能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二是提高人口素质,使自然资源能得到既充分又合理的利用。这两个方面都做好了,就能减轻人口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

11、,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长期不懈地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中国其他社会经济问题的基本条件。就生态环境而言,人口得不到有效控制,环境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落实到实处。因此,要继续坚定地实施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这是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的战略思想,也是到二十一世纪还要坚持的人口政策中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回落是一个持续百年的历史过程。根据中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长期性、累积性和周期性的特点,中国人口政策也要根据中国人口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要着眼于解决当前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今后数十年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尽可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

12、性。因此要加强对目前人口状况的研究分析,充分开发、利用现有人口数据,并通过多方案预测对人口发展趋势做出明确的分析,在控制人口出生率和防止人口过度老龄化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制定一个适度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的综合方案。然而,我们强调的人口文化智力素质的提高,自然包括人口的资源环境素质的提高。人口的资源环境素质是指人口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知识、技能以及人口的生态环境意识。在当今世界,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态环境意识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在一个“生态盲”、“环境盲”充斥的国度里,要想根本改善环境是难以想象的。中国之所以在人口环境问题上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其中最重要的一

13、个原因是愚味、无知、缺少生态环境意识和生态环境伦理。因此,从长远考虑,要把树立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作为提高人口资源、环境素质的重点,把人口教育、环境教育植根于国民教育之中,使社会公众具备基本的生态环境基础知识、生态环境国情意识和人口意识,并使之长期保持人口、环境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谋求人口、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尽管现在,中国和世界正处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然而,实践证明,人类是可以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来逐步找到以上矛盾缓解和协调的途径的,从而实现良好的人口环境,适度的经济增长,社会的全面进步,可以持久利用的自然资源和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的,这正是人类能够走向未来的希望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