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简爱-与-伯莎梅森分析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8117231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0.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简爱-与-伯莎梅森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简爱-与-伯莎梅森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简爱-与-伯莎梅森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简爱-与-伯莎梅森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简爱-与-伯莎梅森分析(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0722学号学校代码公开密级 I14分类号本科毕业论文简爱 与 伯莎梅森透过伯莎看简爱 -透过伯莎看 简爱题 目 Jane Eyre and Bertha mason through Bertha see Jane Eyre作者姓名 汉语言文学专业名称 文学类学科门类二一一年五月成绩评定提交论文日期指导教师 摘 要 简爱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自问世以来就备受评论界的关注。伯莎梅森这一形象历来被当作是阻碍简幸福婚姻的绊脚石,要么被妖魔化,要么被边缘化,直至女权主义的兴起她才从女权角度得到重新解读。通过将她这样一个与简有着深层内在关系的女性诉讼者的形象展示在读者的面前来探讨她与简的

2、关系,可以更好地从伯莎的疯狂之举中进一步探究简的叛逆性格,进而揭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男权社会对妇女的摧 残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可以结合二十世纪中叶的女权运动以及今天的妇女观来探讨女性的真正价值。关键词:伯莎;简;疯女人;叛逆;女性价值 Abstract Jane Eyre was regarded as a beloved classic in British literature history .It is critical since the advent attention. Bertha mason this image is always as stumbling blocks

3、of Janes happy marriage or was demonized, or being marginalized, until a feminist rise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she only gets interpreted again. By showing her such an image of women who has a deep inner relationship with Jane the author wants to present it for readers and discuss it so that we

4、 can make a better exploration of character from Berthas crazy action further ,and then the rebellious reduction of Jane. Whats more,it can reveal Victorian Britain for women trample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and female awareness.At the same time,it also can combine the feminist movement in the mid-tw

5、entieth century and todays female value to discuss the real value of women.Key words: Bertha; Jane; Crazy woman; Rebel; Female valueI目 录引 言1一、对立与互补:简爱与伯莎梅森的性格和命运1(一)从作者的立场看1(二)从文本所反映的信息看2二、伯莎梅森:简爱的另一个自我2(一)伯莎的初现3(二)伯莎再现3(三)伯莎第三次现身3(四)伯莎第四次现身4三、伯莎梅森:愤怒的、叛逆的简4(一)“红房子”:被压迫被束缚的象征4(二)“火”:反抗的方式5(三)“镜子”:互相

6、认同5(四)“小孩”:互相感召和支持配合5四、伯莎梅森:为简的幸福献出自己的生命6结 语7注 释8参考文献10谢辞11咸阳师范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论文引 言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的成功在于塑造了一个极富反抗、勇敢追求平等爱情和幸福婚姻的女性形象。在传统的评论界,伯莎梅森很多时候被视为一个行为古怪、恐怖可怕的疯女人,很少被用来与简爱这样一个在作品中绝对占有话语权的形象相提并论。其实,她与简爱是生死并存的,她们互为前提,亲如姐妹,没有她就没有简爱,是她的牺牲换来了简爱平等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因此在这一前提下,透过伯莎以及她与简爱的深层关系,可以对简爱的性格尤其是她的叛逆性进行深层探究,从

7、而揭露作品的批判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男权社会的黑暗现实及其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对妇女的残酷压迫这一深刻的主题,进而弘扬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妇女解放运动已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传播了,许多知识女性以及代表女权思想的男性学者纷纷站出来为女性长久以来所受的不公正待遇开始反击了。例如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的阁楼上的疯女人、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贝蒂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 等等。在这些女权主义作品及其思想的影响下,女性的价值和地位引起我们的深思,在我们高扬男女平等的今天,女性真的平等了吗?前辈的努力是否真正取得成功了呢?我们试着结合作品与现实来分析一下。 一、对立与互补:简爱与伯莎梅森的性格和

8、命运 作为新旧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们的性格具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性造就了她们截然相反的命运。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将她们放在这样一种具有鲜明对比性的立场去描述呢?她是怎么通过这两个具有极端相对性的人物来完成自己的创作意图的?这就进一步引起我们对这两个人物关系的探究兴趣了。(一)从作者的立场看 作者在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时,她的立场是极其鲜明的。她所塑造的简爱个头矮小,贫穷也不美丽,但却拥有一颗伟大的心灵,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以及为追求自己人格的独立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她始终以理性的冷静去克制自己内心的狂热。而伯莎与简相比,她出身高贵,貌美而且富有,但缺乏独立的人格。在面对男权社会所赋予她的束缚与压迫时,简一直努

9、力为自己赢得作为女人的尊严。但是伯莎却让自己显得很被动,她的婚姻完全由父兄掌控,婚后她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丈夫的身上。当那个被她视作天的丈夫给不了她想要的幸福时,她没有像简那样试图理性的依靠自己的努力去为自己争取自由平等的爱情和幸福美满的婚姻。正因为如此,也就造就了她们不一样的命运,一个陷于悲剧的人生而永久不得翻身直至消亡于世,另一个则历经磨难终于走上了快乐自足的人生旅途。(二)从文本所反映的信息看在文本表面上,简爱和伯莎梅森这两个人物形象似乎没有什么内在关系。然而作者在构思写作时正是通过表面性的文字向我们传递了她们之间的对立互补性关系。文本信息向我们显示了她们完全相对立的处境以及她们性格的相互

10、补充性,让她们的性格、地位的对比性显得极为鲜明,也正是这种鲜明的对比性把他们的内在关系明了化显现化了的。她们就是新旧女性的典型代表,简爱由于受过系统化的教育,她可以靠教书来养活自己。这种经济与物质上的自由决定了她对精神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因而在恋爱的过程中,她时刻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在罗切斯特即将和英格拉姆小姐结婚之时,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以命令的口吻挽留她的时候,她有点恼火地反驳道:“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而伯莎作为旧女性的典型代表,她有着富裕的家庭,有着美丽迷人的

11、外表和高贵的身份地位。但她也有着传统富贵子弟所固有的缺点和不足,她缺乏足够的知识,头脑也因此而简单、浅薄,这就决定了她对自己的价值定位。她没有独立的人格,缺乏对自我价值的清醒认识。在面对不幸的婚姻之时,她没有试图用理性的方式采取自救,她的富足的家庭使得她在经济上和感情上过度依赖男性而失去了自我,使她不能像简爱那样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也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她最终的令人悲痛的结局。由此可见,简作为一个贫苦的弱女子,她在面临男权社会给予她的不公等的对话或者不礼貌的命令时是毫不畏惧的,是恼怒的。可见在她的内心深处那种清醒的自我意识是非同一般的强烈的,这种人格因大胆、独立而接近完美。这种勇敢地反抗传统男权

12、制度的精神也因这种独立的人格而伟大。简爱作为女性的魅力也因这种人格和精神显得更加高大而鲜明。 二、伯莎梅森:简爱的另一个自我 伯莎就是简的内在灵魂的化身和另一个自我,是简反抗男权社会的有力武器,是简的同胞姐妹,是简的影子。她丰富和完整了简作为一个女性的形象。早在1979年,美国女权主义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合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书就已经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揭示出伯莎是简的内在灵魂。它说就字面上看,夜间出没于桑菲尔德庄园的幽灵是伯莎梅森罗切斯特,然而从寓意和心理学的层面上讲,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幽灵就是简灵魂的化身。伯莎的所作所为正是简内心的所思所盼。在很多女权主义作品中也都把伯莎看成是简的个性的另

13、一个隐秘的侧面,认为她是愤怒的简,是简的另一个自我,她们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相通的。她们作为一对共同处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男权大厦里的女性,都有着共同的美好愿望,都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和幸福、美满的婚姻。她们都有自己的反抗方式,只不过由于身份地位、知识等级以及观念的不同,伯莎的抗争是不理智的,她的不同于简爱的任何一个条件都注定了她不可能成功。她只能充当简爱反抗的工具,作为简爱对抗男权社会的暴力武器,配合简爱在艰难的斗争中一步步走向成功。简爱的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伯莎的帮助和支持。她就是简的内化,像简的同胞姐妹,视简的幸福为她的幸福,视简的痛苦为她的痛苦,时刻与简站在一起,保护她,帮助她,直到用自己的

14、生命换取她的成功,她就像是简的影子一样时时刻刻尾随于简的身后。如果说内敛、沉静、理性是简的性格特点,那么她的这个形象就显得过于单纯而缺乏全面性,正是伯莎的狂热、激情、冲动和不理智填充了她性格的另一部分,使得她的性格特点和作为一个女人的形象丰富化完整化了。(一)伯莎的初现简初次来到桑菲尔德时,那里的繁花似锦、高贵富有以及罗切斯特先生作为富绅身份的显赫使她产生了一种压抑和不平甚至愤怒的感觉,这是一个有知识有自我的穷人在贵族面前自然而然就会有的一种自卑的感觉。她感到自己身份的卑微和地位的低下,这里的一切让她很陌生很不安。她心情躁动,内心的不甘宁静与外在的呆板生活使她感到痛苦。这个时候简很想找一个知音

15、来倾诉,伯莎就仿佛听到了她的心声一般,第一次用狂放的笑声来响应简内心的召唤,她的笑声于肆无忌惮中充满了凄楚、悲伤的情调,好像是在发泄简心中的那种无以诉说的压抑和愤怒之情似的。(二)伯莎的再现伯莎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刚好是简听完罗切斯特向她讲述他和法国舞女的故事之后,这时的简已经爱上了罗切斯特,“在我看来,现在罗切斯特先生还丑吗?不,读者,感激的心情和许多愉快而亲切的联想,使他的脸成为我最爱看的东西我不能否认,我为他的悲哀而悲哀我还愿意作出很多牺牲来减轻它。”这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她对他的爱已经很深了,因为她同情他,她相信他的忧郁、粗暴、和他以前道德上的过错都来源于命运的凶残,她认为他身上有一些杰出的

16、素质,只是现在给糟蹋了,混杂在一起了。回到自己的房间之后,她开始为罗切斯特的悲哀而悲哀并且隐隐感到疑惑以致久久不能入睡。这时伯莎又一次神秘地出现了,她的出现似乎恰好应证了简所预感到的关于罗切斯特的悲哀。她好像知道简很愿意为了他的悲哀而悲哀,并且很想接近他但又不能以一种不理性的方式去主动接近他。因此伯莎以纵火的方式为她提供了及时帮助,她让简成了罗切斯特的救命恩人,简内心的渴望也得到了实现。这里还有一点更值得注意,在伯莎放火的那个夜晚,简正因内心的焦急无法平静时,她的房门“似乎给碰了一下,仿佛外面黑过道里有谁在摸索着走路,手指从门上摸过去似的。”其实这是伯莎在去罗切斯特房间的路上经过简的房间,手指

17、摸到了简的房门,这是她在引导简,提醒她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三)伯莎第三次现身 伯莎第三次出现是在简受到英格拉姆小姐等上流社会的嘲笑、鄙视、甚至侮辱时,简的内心因为受到这种不平等的待遇感到极度痛苦和愤怒。当这种痛苦和愤怒压抑得简难受却无法发泄的同时,简也意识到了她与罗切斯特先生之间因身份地位的悬殊而存在着无法穿越的鸿沟,这更加使她感到痛苦绝望。就在这时,伯莎就像是得到了她的求救信号一样适时地出现了。她用刀狠狠地刺向了他的弟弟梅森那个帮他父亲把她推向火坑的人。这一次她不但使简的愤懑之情得到了及时的宣泄,还使得简意外地赢得了又一次走进罗切斯特的机会,也让罗切斯特更清楚更深刻地感受到简的沉着冷静和

18、果敢,使他对简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四)伯莎第四次现身当伯莎第四次出现的时候,简就要和罗切斯特结婚了。简不喜欢罗切斯特为她准备的象征女主人身份的首饰和金贵的面纱,因为那让她觉得她将成为男人的附庸和玩偶,永远都不可能和他平等地生活在一起。但又由于理性的制约不能毁坏它,这时伯莎帮她撕毁了精美绝伦的面纱。在这一次我们应该注意,伯莎面对自己的情敌,完全有机会伤害简的。那个身材矮小、肩头纤弱的简对她来说太容易下手了,但她却没有,甚至在她们脸对着脸的时候她都没有伤害简的意图,这不符合一个疯子的身份和性格。那这是为什么呢?只有一个原因,她就是简的同胞姐妹,是简的另一个自己,她不会伤害简。恰巧相反,她把简给吓晕

19、了,使得罗切斯特待她更柔情了,“我得小心的对待你,我的宝贝;像你这样的神经不宜粗暴对待。”这显然更激发了罗切斯特对简这样一个弱女子的保护欲,使他更加爱惜她了。在婚礼当天,简的内心始终认为自己与罗切斯特身份地位是不平等的,这让她躁动不安,自卑感压得她不知所措,她想推迟婚礼。这一次又是伯莎出手帮助,这时的伯莎,她以罗切斯特合法妻子的身份出现,阻止了这场婚礼的举行。这一举动使得简免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沦为罗切斯特的情妇,也使罗切斯特因为简的倔强、独立、和决然离开而更加离不开她了。显而易见,伯莎就是简的另一个自我,她是简用来反抗男权社会不公正待遇的有力工具,是简的亲姐妹,她在简的爱情道路上起着很关键的作

20、用。 三、伯莎梅森:愤怒的、叛逆的简我们仔细阅读作品,就会不难发现,其实作者在描述她们不同的性格、人生命运的时候,运用了几个发人深省的意象红房子、火、镜子、小孩。通过这些联结点,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她们的内在关系的。正是这些意象将她们两个看似不同的个体连结为反抗不公社会的一具配合有力的武器。(一)“红房子”:被压迫被束缚的象征 “红房子”是简曾经被幽禁的象征。在她十岁的时候,里德太太将她关闭在红房子里惩罚她,这次被关,燃起了简内心中对不公平待遇的第一把愤怒之火,成了她心灵上永久的伤痛。而伯莎被禁闭的房间正是曾经幽禁简的红房子的再现,它使简和伯莎处在了同一个境地,表达了同一个主题,即女性被压抑被剥夺

21、话语权,甚至被剥夺人身自由。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简在被关期间,曾经无数次的想冲出去,想发疯,她愤怒到极点,但是没有成功。而伯莎几次都疯狂地冲出监禁她的密室,一次次的纵火发泄她内心的仇恨之火,直至使桑菲尔德化为废墟,直至使得罗切斯特彻底被击垮,这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想通过伯莎发疯纵火来让简的内心难以忍受的压抑、不平得以释放。(二)“火”:反抗的方式 “火”的意象也将简和伯莎连结在了一起。在作品中,愤怒的简总是和火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的。例如罗切斯特先生装扮成吉普赛人为简算命时,说简“火焰在眼睛里闪烁”他向简告白爱意的时候说简有着“火做的灵魂”。他说:“你生气的时候可真像个火神”。简也在回忆自己从桑

22、菲尔德溜出来的时候说:“复仇的怒火追逐着我”等等。作品中凡是写火的时候,确切地说,作者在用火塑造简的性格的时候,她往往是隐喻地表现了简叛逆的性格,那个愤怒、叛逆的简爱总是通过与火的联系来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的。而伯莎给人最深的印象正是她的一次次疯狂的纵火行为,她一次次冲出禁闭她、束缚她自由的密室,一次次发疯似的纵火,最后也使得自己纵身火海,使得桑菲尔德化为乌有,使得他的仇人变得一无所有。她就是一团熊熊燃烧着的大火,她就是愤怒的简。正是“火”将愤怒至极的简和疯狂的伯莎联系在一起,才使得简的愤怒通过伯莎的疯狂之举得以发泄。(三)“镜子”:互相认同 “镜子”在作品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简被关进红屋子期间,在红

23、屋子里“两扇窗户之间,有一方大镜子”,这时候在镜中出现的是一个幽灵般的小人,那就是小简爱的影子,这时的简是愤怒的。而在简要和罗切斯特先生结婚的前一夜,简的房间的镜子里映出的则是伯莎披着新娘头纱,像鬼一般可怕的脸。这次伯莎的出现致使简的头纱被撕毁,她帮助简推延了她不想要的那种预示不平的婚姻。拉康在助成“我”的功能形成的镜子阶段,论述了主体在认定一个影像之后,必须经历“认同”这一复杂而渐进的过程,才会将镜中影像归属于自己。伯莎在简需要帮助的时候适时地出现,她们在这种时候的相互认同、统一的关系,就是“自我”对“本我”的一种认同和接受。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伯莎就是简作为“自我”的另一个影像,她就是简内心

24、压抑的愤怒之火得以释放的另一个自己。 (四)“小孩”:互相感召、支持、配合还有“小孩”意象,当简坠入了爱的漩涡时,她内心的那种因不平等而产生的不安使得她夜夜入梦,好几次都梦见小孩。在她和罗切斯特即将结婚的时候,尽管罗切斯特说她和他是平等的,但他却时常不自觉地摆出主人的架子命令她,他的爱压迫着简,威胁着简的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于是愤怒中的简预感到了这场婚姻的不平等,她内心拒绝这种不平等的婚姻。此时的伯莎作为简的另一个自己化为小孩进入了简的梦境,“我抱着一个小孩我以为,先生,你就在我前面的大路上,离我很远我的行动被束缚住了而你,我觉得却走得越来越远了。”在此时伯莎幽灵般的出现了。梦里是小孩阻挡了他们

25、,而现实中正是伯莎阻碍了他们的幸福。这次出现的伯莎救了简,使得她免于沦为罗切斯特先生的地下情妇,也为简最终赢得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婚姻奠定了基础。作为简的好姐妹,伯莎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简的幸福和命运,她就是那个理性的简在被愤怒压抑得喘不过气的时候来宣泄这种不平之愤的工具和助手。同时,简对她也是没有任何憎恨的,尤其是在被她破坏了婚礼的时候,她同情她,可怜她,理解她。当罗切斯特在简面前控诉伯莎的恶行时,简批评他的冷酷无情,同情她的不幸,理解她发疯的身不由己。她们是共同历经苦难,反抗不平等压迫的一对好姐妹。在反抗男权社会的道路上,她们相互配合得有力而适当,为简赢得了真正的人生。总而言之,从深层意义上讲,

26、这四个意象都表达了简与伯莎反抗不公社会的共同主题。“红房子”与“火”是她们被压迫被束缚的象征以及反抗的方式。“镜子”与“小孩”是她们相互认知相互感召和支持配合的象征。简的愤怒、叛逆只有通过伯莎这样一个疯子形象去完成。 四、伯莎梅森:为简的幸福献出自己的生命当简离开桑菲尔德一年之后,伯莎好像了解简对罗切斯特爱得无法舍弃,但又因为伯莎这一法律障碍以及身份地位的不平等而不得不忍受这种煎熬。于是她将自己勇敢地投身于桑菲尔德的熊熊大火中,她以牺牲自己来成就简的平等爱情和幸福婚姻。对于简来说,沦为罗切斯特的地下情人是令人可耻的。高贵华丽的桑菲尔德是身份地位与权力的象征,这对简来说是最大的精神压迫。因此她并

27、不喜欢桑菲尔德,她希望它毁灭,她甚至曾经梦到桑菲尔德成为一处凄凉的废墟,成了蝙蝠和猫头鹰出没的地方。这一切伯莎都帮她实现了,她将桑菲尔德烧毁了。她让罗切斯特双目失明,瘸了一只腿,失去了所有的财富,让他由贵族阶级一下子变成了弱者,需要女性来温暖、呵护。同时,作者也让简继承了一份相当的财产,这样简就不会再有那种因身份、地位、经济的差距而产生的不平等的心理了。她可以放下一切,不带有任何顾忌地和罗切斯特走进幸福的婚姻礼堂了。于是正像方平先生所说:“一个自食其力的妇女的人格尊严不再受到她情人背后那个庞大的庄园主的阴影威胁了她可以毫无愧色的向人们宣告:我虽然是恋爱中的幸运儿,我可不是灰姑娘,我虽然身材矮小

28、,我的家庭地位却站得跟我那魁梧的亲爱的丈夫一样高”。可以说,如果没有伯莎的自我牺牲,就不可能有简的幸福婚姻和平等的爱情。伯莎在毁灭的同时也和简这一“自我”真正的融为一体了。如果通过伯莎来看简爱的话,那么她就是疯狂的叛逆的,与表面上的那个理性的、冷静的、斯文的简是完全相对立的。简对男权社会的不公之愤只有透过伯莎的疯狂之举才可以发泄出来。作为一个传统的知识女性,简对那个时代和那个社会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看法的。但正因为传统的本性的束缚,她的愤怒之情才只能借助伯莎这一暴力性工具来发泄,她反抗的举动只有通过伯莎这样一个疯女人的身份才可以完成。简作为一个独立自主,勇敢面对自己人生、反对不公正待遇的女性形象被

29、女权主义作家所推崇,例如吉尔伯特和古芭的阁楼上的疯女人 ,它认为简是自己决定自己命运,反抗父权的第一人。时至今日,在思想文化发展日益健全的当今社会,在我们的女权主义者的艰苦努力下,女性真的得到解放了吗?如果说没有,那就是对先辈的努力的彻底否定;如果说有,那为什么今天我们以同样的文凭、能力却将同样的工作机会输给一个男性?只因为他是男的?还有很多重要领导人很少是女人,难道女人真的劣于男人吗?这样的例子难以一一列举出来。早在1949年,法国著名作家波伏娃的第二性里面 ,她在纵观历史的基础上得出这一结论:“男人始终在主宰着女人的命运,他们不是根据她们的利益,而是根据他们自己的设计,出于他们的恐惧和需要

30、,来决定女人应当有怎样的命运。”也正是弗里丹所说的那样“对于那种认为美国妇女已经万事大吉,妇女的权利已经赢得了的看法,我们现在不能再虚情假意的敷衍了。一个少女不应当以自己的性别而期望得到更多的优惠,但是,她也不应当去顺从哪些启示和偏见。”因此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先驱们给我们留下的继续为争取女性的彻底平等、解放而奋斗这一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在遥远而未知的将来,女性的真正价值和地位何以体现,就在于我们后人的争取和努力了。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确,那就是在争取自由、公平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本着女性作为一个自然人的基本要求,在不断地竞争与合作中实现对女性价值的重新定位。从而获得女性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独立,为

31、女性赢回本应有的、彻底的人格和尊严。结 语简爱和伯莎这一对具有极端相对性的人物,她们在受到男权社会的不公平的压迫摧残时,总是互相帮助,相依相存的。伯莎的疯狂举动正是简愤怒的再现,她就是简的叛逆性格的显性表现。作者也正是要通过她们这对互补性的人物的坚持、团结、反抗来表现她的思想主题的。由此我们也可以更加完整的把握简爱的叛逆性格,可以深层理解这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对于男权社会的抨击和对女性意识的赞扬这一主题。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社会地位,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对于人性,尤其是女性的残酷迫害以及女性在这种压抑境地中的努力反抗和垂死的挣扎。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远,女性的路要怎么样才能走得更好,女性的价值

32、怎样才可以得到真正的体现,让我们拭目以待。注 释 吉尔伯特,苏珊古芭 . 美国著名女权主义批评家, 两人于1979年合著阁楼上的疯女人,成为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她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 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存在主义的鼻祖萨特的终身伴侣。她的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的第二性是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最健、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被誉为女人的“圣经”。 成为西方妇女的必读之书。 贝蒂弗里丹,她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学者、社会改革家和女权运动活动家。她的女性的奥秘是女权运动的里程碑式的

33、著作,与她的活动大大地促进了女权运动的发展,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人。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39页。 冯翠翠:“自我”与“本我”简与伯莎梅森关系的再解读2007年第10期,第7页。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139页。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71页。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189页,第247-249页,第406页。拉康:拉康选集,褚孝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90页。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上海

34、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68 页。 方平:欧美文学研究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8页。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50页。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程锡麟 ,朱徽 ,王晓路译,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44页。 参考文献1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吉尔伯特,苏珊古芭.阁楼上的疯女人M.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1979.3冯翠翠.“自我”与“本我”简与伯莎梅森关系的再解读J.世界文 化,2007,(10).4刘玉双.男权大厦里的疯狂抗争简爱中的疯女人形象解读D.湖南长沙:

35、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5冯梅.简爱与疯女人论简爱的双重人格D. 石家庄: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教务处,2010.6拉康.拉康选集M.褚孝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1: 90. 7方平.欧美文学研究十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7-18.8西蒙娜德波伏娃. 第二性M. 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2:150.9贝蒂弗里丹. 女性的奥秘M. 程锡麟 ,朱徽 ,王晓路译.哈尔滨:北方文艺出 版社,1999.2:444.10何英.阁楼上的疯女人J.文学自由谈,2010,(5).11董莉芳.阁楼上为什么藏个疯女人解读简爱中疯女人伯莎的密码涵义 D.北京:北京第二

36、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10.12李春梅.燃烧的怒火浅析简爱中伯莎梅森的形象J.时代文 学,2010,(9).谢辞四年的大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有所收获,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我思绪万千,有好多好多话要说。本次论文的设计在傅美容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的多次修改都凝聚着傅美容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完成毕业论文期间,傅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傅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没有她的帮助和指导,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傅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耕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他们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能够适当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论文中得以体现,最终完成毕业论文。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以及我的室友,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也表示深深地感谢!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