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课件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7955853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4.1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四章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第四章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第四章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课件(7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n1.掌握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的下垫面因素及其特性;掌握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的下垫面因素及其特性;n2.掌握种类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主要影响及后果。掌握种类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主要影响及后果。n教学要点教学要点n1.影响气候的下垫面因素及其特性;影响气候的下垫面因素及其特性;n2.各类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主要影响及后果是重点也各类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主要影响及后果是重点也是难点。是难点。第第四四章章第四章第四章 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 第一节海陆分布与气候第一节海陆分布与气候 第二节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第二节海气相互作

2、用与气候 第三节地形与气候第三节地形与气候 第四节冰雪覆盖与气候第四节冰雪覆盖与气候 第五节局地地面特性与气候第五节局地地面特性与气候第第四四章章第一节第一节 海陆分布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第第四四章章 1 1、海洋的气候学特性:、海洋的气候学特性:(1)(1)、海洋的热力状况、海洋的热力状况 (2)(2)、海洋的动力状况、海洋的动力状况 (3)(3)、海洋在气候形成的作用、海洋在气候形成的作用 2 2、海陆分布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 (1 1)、海陆分布与气温)、海陆分布与气温 (2 2)、海陆分布与大气水分)、海陆分布与大气水分 (3 3)、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n

3、 下垫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下垫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也是空气运动的边界面,对气候形成的也是空气运动的边界面,对气候形成的影响非常显著。在下垫面的差异中,最影响非常显著。在下垫面的差异中,最显著的就是海陆差异,这种差异通过热显著的就是海陆差异,这种差异通过热力和动力作用影响大气,改变大气中的力和动力作用影响大气,改变大气中的水、热状况,影响环流的性质、强弱,水、热状况,影响环流的性质、强弱,最后形成了海陆间的气候差异。最后形成了海陆间的气候差异。第第四四章章第一节第一节 海陆分布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第一节第一节 海陆分布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n一、海洋的气候学特性一、海洋的气候学特性n1

4、 1海洋的热力状况海洋的热力状况第第四四章章海洋温度的水平分布海洋温度的水平分布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随纬度增高而降低随纬度增高而降低表层(表层(0 0100m100m)温度垂直变化很小)温度垂直变化很小 低纬西部高于东部低纬西部高于东部斜温层(斜温层(1001001500m1500m)温度陡降,垂直)温度陡降,垂直变化很大变化很大中高纬度东部高于西部中高纬度东部高于西部深水层(深水层(1500m1500m)以下海温垂直变化很)以下海温垂直变化很小小全球平均海温(全球平均海温(17.417.4)高于气)高于气温(温(14.314.3)海洋增暖期,海水把热量传入深层海洋增暖期,海

5、水把热量传入深层海洋减温期,深层热量上传海洋减温期,深层热量上传太太平平洋洋大大西西洋洋海水海水温温度度变变化化-垂直垂直温温度度海水垂直溫度溫度0102030200m800m1000m2000m3000m4000m深度混合層混合層成因:由于海流和波浪的作用而使温度混合均勻。特性:光合作用最旺盛200米深以內的海水。海水海水温温度度变变化化-垂直垂直温温度度海水垂直温度溫度0102030200m800m1000m2000m3000m4000m深度斜斜温层温层成因:阳光已无法到达,水温随深度下降明显。低纬度地区较明显200-800米深以內的海水。海水海水温温度度变变化化-垂直垂直温温度度海水垂直

6、温度溫度0102030200m800m1000m2000m3000m4000m深度深水深水层层特性:水温隨深度的变化很不明显800米深以下的海水。海水海水温温度度变变化化-垂直垂直温温度度海水垂直温度深度(m)温度(C)低纬度深度(m)温度(C)中纬度高纬度深度(m)溫度(C)当气流右侧为陆岸时当气流右侧为陆岸时气流斜穿等压线指向低压,沿岸气流辐合,海水气流斜穿等压线指向低压,沿岸气流辐合,海水下沉,大气层结不稳定,沿岸地区多雨,内陆下沉,大气层结不稳定,沿岸地区多雨,内陆地区少雨地区少雨当气流左侧陆岸时当气流左侧陆岸时沿岸气流辐散,海水涌升,大气层结稳定,沿岸沿岸气流辐散,海水涌升,大气层结

7、稳定,沿岸地区少雨,内陆地区多雨地区少雨,内陆地区多雨气旋(低气压)气旋(低气压)表面海水辐散,深层海水涌升,海面降温表面海水辐散,深层海水涌升,海面降温反气旋(高气压),反气旋(高气压),表面海水辐合下沉表面海水辐合下沉离岸风离岸风表水随风离岸,深层海水涌升,海面降温表水随风离岸,深层海水涌升,海面降温向岸风向岸风表水向岸辐合,表面海水下沉。表水向岸辐合,表面海水下沉。2 2海洋的动力状况海洋的动力状况第一节第一节 海陆分布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n3 3海洋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海洋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n(1 1)海洋是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和水分的供应地。)海洋是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和水分的供应地。n(

8、2 2)海洋在维持地球大气高、低纬度间的能量平衡)海洋在维持地球大气高、低纬度间的能量平衡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n(3 3)海洋是大气巨大的热量储存库,又是大气温度)海洋是大气巨大的热量储存库,又是大气温度的调节器。的调节器。n(4 4)海洋对缓解)海洋对缓解COCO2 2产生的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产生的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n(5 5)洋流在高、低纬度间的热量传输上有重要作用,)洋流在高、低纬度间的热量传输上有重要作用,对东西两岸的气温差异也有明显的影响。对东西两岸的气温差异也有明显的影响。第第四四章章第一节第一节 海陆分布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n二、海陆分布与气候二、海陆分布与气

9、候n1 1海陆分布与气温海陆分布与气温n(1 1)冬季海洋上水温比气温高,海洋是大气的热源,大陆是)冬季海洋上水温比气温高,海洋是大气的热源,大陆是冷源。夏季,海洋上水温比气温低,海洋是大气的冷源,大冷源。夏季,海洋上水温比气温低,海洋是大气的冷源,大陆是热源。陆是热源。n(2 2)全球而言,北半球海洋面积比南半球小,冬季平均气温)全球而言,北半球海洋面积比南半球小,冬季平均气温北半球(北半球(8.18.1)比南半球()比南半球(9.79.7)低,夏季平均气温北半)低,夏季平均气温北半球(球(22.422.4)比南半球()比南半球(17.117.1)高。)高。n(3 3)高纬度大陆平均气温较低

10、(因为冬季降温显著),低纬)高纬度大陆平均气温较低(因为冬季降温显著),低纬度大陆平均气温较高(因为夏季增温显著)。度大陆平均气温较高(因为夏季增温显著)。n(4 4)海陆温差因纬度和季节而异。)海陆温差因纬度和季节而异。n结果结果:由于海陆温度时空分布不均匀,产生了气压梯度力,:由于海陆温度时空分布不均匀,产生了气压梯度力,形成周期性季风和海陆风,影响天气和气候。形成周期性季风和海陆风,影响天气和气候。第第四四章章全球全球1月和月和7月气温(月气温()距平图)距平图第一节第一节 海陆分布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n2 2海陆分布与大气水分海陆分布与大气水分n(1 1)对蒸发和空气湿度的影响)对蒸发

11、和空气湿度的影响n(2 2)对云、雾的影响)对云、雾的影响n(3 3)对降水的影响)对降水的影响第第四四章章第一节第一节 海陆分布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n3 3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n(1 1)海洋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指海洋上、岛屿、沿岸地区形成:指海洋上、岛屿、沿岸地区形成的,具有明显的海洋影响特征的气候。其总的特点的,具有明显的海洋影响特征的气候。其总的特点是:温和、多云、湿润。是:温和、多云、湿润。n(2 2)大陆性气候)大陆性气候:指离海较远的内陆、盆地、高原,:指离海较远的内陆、盆地、高原,深受大陆影响,具有明显的大陆影响特征的气候。深受大陆影响,具有明显的大陆影

12、响特征的气候。第第四四章章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比较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比较海洋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大陆性气候气气温温1 1、年较差、日较差都比较小。冬暖夏凉,冬、年较差、日较差都比较小。冬暖夏凉,冬季比同纬度大陆上暖;夏季比同纬度大陆上季比同纬度大陆上暖;夏季比同纬度大陆上凉。凉。2 2、最热月最冷月出现的时间相对落后,在温、最热月最冷月出现的时间相对落后,在温带地区最热月出现在带地区最热月出现在8 8月,最冷月出现在月,最冷月出现在2 2月。月。3 3、秋温高于春温。、秋温高于春温。1 1、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比、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比较大。冬冷夏热。较大。冬冷夏热。2 2、最

13、热月最冷月出现时间提、最热月最冷月出现时间提前,在温带地区,最热、最前,在温带地区,最热、最冷月分别出现在冷月分别出现在7 7月和月和1 1月。月。3 3、春温高于秋温。、春温高于秋温。降降水水1 1、降水量大。、降水量大。2 2、全年分配均匀。、全年分配均匀。3 3、年际变率小。、年际变率小。1 1、降水量小。、降水量小。2 2、主要集中在夏季。、主要集中在夏季。3 3、年际变率大、年际变率大 。4 4、对流雨多发生在夏季午后。、对流雨多发生在夏季午后。其其他他现现象象1 1、湿度大,云量多。、湿度大,云量多。2 2、雾日多,多平流雾。、雾日多,多平流雾。3 3、日照百分率小。、日照百分率小

14、。4 4风速大,日变化不明显。风速大,日变化不明显。1 1、湿度小,云量少。、湿度小,云量少。2 2、雾日少,多辐射雾。、雾日少,多辐射雾。3 3、日照百分率大。、日照百分率大。4 4、风速小,日变化显著。、风速小,日变化显著。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比较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比较气温日气温日较较差差 气温年气温年较较差差 气温最气温最高月高月 气温最气温最低月低月 春温春温秋温秋温 (4 4月、月、1010月)月)年降水年降水 分配分配 云量云量 大陆大陆 性性 大大 大大 7 7月月 1 1月月 正值正值 不均匀不均匀 较少较少 海洋海洋 性性 小小 小小 8 8月月 2 2月月 负值负

15、值 均匀均匀 较多较多 第一节第一节 海陆分布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n(3 3)气候大陆度)气候大陆度:是用于表达各地气候的大陆性:是用于表达各地气候的大陆性(海洋性)程度的指标。(海洋性)程度的指标。n大陆度的计算公式很多,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大陆度的计算公式很多,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完善的大陆度公式。完善的大陆度公式。n郑克尔大陆度公式郑克尔大陆度公式:K=A/sinK=A/sinn 式中式中K K为大陆度;为大陆度;A A为气温年较差;为气温年较差;为当地纬度。为当地纬度。nK K5050,则为大陆性气候;,则为大陆性气候;K K5050,则为海洋性气候,则为海洋性气候,K K值越大,

16、大陆性越强;值越大,大陆性越强;K K值越小,海洋性越强。值越小,海洋性越强。第第四四章章第一节第一节 海陆分布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n伊凡诺夫综合法大陆度公式伊凡诺夫综合法大陆度公式:n K=100%K=100%*(Ay+Ad+0.25DoAy+Ad+0.25Do)/(0.36+140.36+14)n式中式中AyAy为气温年较差,为气温年较差,AdAd为气温日较差,为气温日较差,DoDo为最为最干月湿度饱和差,干月湿度饱和差,为当地纬度,为当地纬度,K K为大陆度。为大陆度。K K100%100%,为大陆性气候,为大陆性气候,K K100%100%。为海洋性气候,。为海洋性气候,K K越大大陆

17、性越强。越大大陆性越强。第第四四章章我国气候的大陆度n例例 地点地点 纬度(纬度(N N)大陆度(大陆度(K K)恒春恒春 2222 18.2 18.2 广州广州 23230808 45.4 45.4 海洋性气候海洋性气候 上海上海 313110 38.210 38.2 北京北京 39395757 61.1 61.1 吐鲁番吐鲁番 42425656 88.0 88.0 大陆性气候大陆性气候 海拉尔海拉尔 49491313 89.8 89.8表明:我国气候的大陆度表明:我国气候的大陆度从南向北,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从南向北,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呈逐渐增大态势。呈逐渐增大态势。我国海洋性气候地区面

18、积少(仅为沿海区域或大水域沿岸),我国海洋性气候地区面积少(仅为沿海区域或大水域沿岸),大部分地区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和控制(面积大)。大部分地区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和控制(面积大)。第二节第二节 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n一、概述一、概述n概念:概念:海气相互作用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大气边界面上的热量、海洋与大气边界面上的热量、动量、物质等的交换以及这些交换对大气、海洋各种动量、物质等的交换以及这些交换对大气、海洋各种物理特性的影响。物理特性的影响。n1 1海气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海气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n 动量交换:动量交换:由摩擦应力引起;由摩擦应力引起;n 热量交换:热量交换:通过湍

19、流、蒸发和长波辐射作用;通过湍流、蒸发和长波辐射作用;n 物质交换:物质交换:主要是水、二氧化碳、盐粒、气溶胶主要是水、二氧化碳、盐粒、气溶胶的交换。的交换。第第四四章章第二节第二节 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第第四四章章n2.2.海洋对大气的作用:海洋对大气的作用:1 1)给大气提供热量和水汽:热量影响气温分布,驱动)给大气提供热量和水汽:热量影响气温分布,驱动大气运动,水汽产生相变,生成云雨;大气运动,水汽产生相变,生成云雨;2 2)调节大气中)调节大气中COCO2 2的含量,影响地球气候的变化。的含量,影响地球气候的变化。n3.3.大气对海洋的作用:风吹动海水流动,形成风海流。

20、大气对海洋的作用:风吹动海水流动,形成风海流。1 1)北半球:低纬度洋面,海水围绕副热带高压作顺)北半球:低纬度洋面,海水围绕副热带高压作顺时针方向流动;时针方向流动;n 2 2)北半球:高纬度洋面,海水绕副极地低压作逆时)北半球:高纬度洋面,海水绕副极地低压作逆时针方向流动。针方向流动。第二节第二节 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第第四四章章第二节第二节 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n二、海气相互作用的现象二、海气相互作用的现象n现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和瓦克环流现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和瓦克环流n1 1、厄尔尼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西班牙语“EI Nino”EI Nino”,原意

21、为,原意为“圣婴圣婴”。表示。表示在有年份圣诞节前后,沿南美厄瓜多尔、秘鲁沿岸有一支微在有年份圣诞节前后,沿南美厄瓜多尔、秘鲁沿岸有一支微弱且向南移动的暖海流,使这一带海温异常偏高,造成山洪弱且向南移动的暖海流,使这一带海温异常偏高,造成山洪暴发的现象。暴发的现象。n定义定义:赤道东太平洋几千公里范围内出现的海面温度异常偏:赤道东太平洋几千公里范围内出现的海面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高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n周期周期:平均每:平均每2-72-7年出现一次,每次持续半年。年出现一次,每次持续半年。n活动范围:活动范围:5 5N10N10S S,1801809090W W之间的赤

22、道太平洋之间的赤道太平洋第第四四章章太平洋热结构对海面风场变化的相太平洋热结构对海面风场变化的相应应正常年份正常年份东南信风东南信风 在正常情况下,太平洋赤道在正常情况下,太平洋赤道两侧盛行稳定强劲的偏东信风,两侧盛行稳定强劲的偏东信风,它将温暖的表层海水,吹离南美它将温暖的表层海水,吹离南美沿岸,并向西流动,在赤道太平沿岸,并向西流动,在赤道太平洋西部堆积,其海面可比东侧高洋西部堆积,其海面可比东侧高30304040厘米厘米,西太平洋赤道地,西太平洋赤道地区成为太平洋最热的海区。区成为太平洋最热的海区。正常年份的大气和洋流正常年份的大气和洋流上升暖气流上升暖气流下降暖气流下降暖气流冷水流上升

23、冷水流上升水面洋流和信风水面洋流和信风西暖东冷、对比明显的水温分布型西暖东冷、对比明显的水温分布型 厄尔尼诺年份厄尔尼诺年份 当厄尔尼诺出现的时候,当厄尔尼诺出现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海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海气反气反常现象,东太平洋信风减弱常现象,东太平洋信风减弱甚至消失,东太平洋赤道以甚至消失,东太平洋赤道以南的冷水区消失,西太平洋南的冷水区消失,西太平洋赤道地区的热水向东扩散赤道地区的热水向东扩散。厄尔尼诺年份的大气环流和洋流厄尔尼诺年份的大气环流和洋流上升暖气流上升暖气流下降暖气流下降暖气流冷水流冷水流反方向的洋流和信风反方向的洋流和信风暖水流暖水流厄尔尼诺洋流厄尔尼诺洋流气旋气旋 在东风

24、加强的时期,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水上翻加强,表面海水温度降低。由于在东风加强的时期,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水上翻加强,表面海水温度降低。由于水温低于气温,空气层结稳定,对流不宜发展,赤道东太平洋地区降雨偏少,气候水温低于气温,空气层结稳定,对流不宜发展,赤道东太平洋地区降雨偏少,气候偏干;而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多,这就是拉尼娜事件。可是偏干;而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多,这就是拉尼娜事件。可是每隔数年,东向信风减弱,西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每隔数年,东向信风减弱,西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平面上升,海面水温升

25、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赤道东太平洋海平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拉尼娜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与厄尔尼诺n科学家们定义:科学家们定义:n赤道中东太平洋区的表层海水温度

26、与多年平均值偏高连续赤道中东太平洋区的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偏高连续6 6个个月超过月超过0 0.5.5度,就称为一次厄尔尼诺现象。与此相反,我国科度,就称为一次厄尔尼诺现象。与此相反,我国科学家把这个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偏低连续学家把这个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偏低连续6 6个月个月低于低于0 0.5.5度时,称为一次拉尼娜现象,或反厄尔尼诺现象。度时,称为一次拉尼娜现象,或反厄尔尼诺现象。n由于这两种异常的自然现象在发生的时间上常常一先一后,所由于这两种异常的自然现象在发生的时间上常常一先一后,所以科学家们也称其为以科学家们也称其为“一对孪生兄妹一对孪生兄妹”。为什么增温

27、为什么增温0.50.5就算异常了呢?就算异常了呢?n海水的比热大、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因此广阔的海水的比热大、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因此广阔的大洋通常被视为大气的重要热库。大洋通常被视为大气的重要热库。100100米深的海水米深的海水温度变化温度变化0.10.1所用的热量,足以使上面所用的热量,足以使上面50005000米厚米厚度的大气层温度提高度的大气层温度提高66。n赤道太平洋水域占全球海域赤道太平洋水域占全球海域1/41/4,因此那里的海温,因此那里的海温异常变暖,立即会影响大气环流的强度与方向。异常变暖,立即会影响大气环流的强度与方向。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n1 1、直

28、接导致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直接导致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灾害;也使得热带西太平洋降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灾害;也使得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造成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严重干旱。水减少,造成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严重干旱。n2 2、厄尔尼诺引起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厄尔尼诺引起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加拿大西部、美国北部暖冬及美国南部冬季潮湿多雨加拿大西部、美国北部暖冬及美国南部冬季潮湿多雨。n3 3、与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日本和我国的降、与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日本和我国的降水等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水等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n4

29、4、厄尔尼诺常常抑制西太平洋热带风暴生成,但使、厄尔尼诺常常抑制西太平洋热带风暴生成,但使得东北太平洋飓风增加。得东北太平洋飓风增加。拉尼娜对气候影响拉尼娜对气候影响n1 1、拉尼娜的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但影响程度及威、拉尼娜的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但影响程度及威力较厄尔尼诺小。力较厄尔尼诺小。n2 2、拉尼娜出现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拉尼娜出现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印度及非洲南部等地降雨偏多,但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印度及非洲南部等地降雨偏多,但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地区、阿根廷、赤道非洲、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地区、阿根廷、赤道非洲、美

30、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n3 3、拉尼娜年,我国容易出现冷冬热夏,即冬季气温较常年偏、拉尼娜年,我国容易出现冷冬热夏,即冬季气温较常年偏低,夏季偏高。另外,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低,夏季偏高。另外,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拉尼娜年比常年多。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拉尼娜年比常年多。“瓦克环流瓦克环流”n 赤道太平洋地区存在西暖东冷、对比明显的赤道太平洋地区存在西暖东冷、对比明显的水温分布。西部海温高,被加热的大气上升,到水温分布。西部海温高,被加热的大气上升,到达高空后转向东;而东部海温低,空气被冷却下达高空后转向东;而东部海温低,空气被冷却下沉,到达海面后转向西

31、(即东南信风),由此在沉,到达海面后转向西(即东南信风),由此在赤道上空形成一个完整的纬向垂直环流圈,被气赤道上空形成一个完整的纬向垂直环流圈,被气象学家称为象学家称为“瓦克环流瓦克环流”。正常年份的大气和海洋正常年份的大气和海洋暖水暖水冷水冷水瓦克环流瓦克环流瓦克环流瓦克环流厄尔尼诺年份的大气环流厄尔尼诺年份的大气环流暖水暖水冷水冷水瓦克环流破坏瓦克环流破坏瓦克环流破坏瓦克环流破坏发生拉尼娜现象时沃克环流与低纬度信风的关系发生拉尼娜现象时沃克环流与低纬度信风的关系拉尼娜是指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水水温比正常年份偏拉尼娜是指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水水温比正常年份偏低、冷水区比正常年份偏大的现象,又被称

32、为反厄尔低、冷水区比正常年份偏大的现象,又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尼诺现象。南方涛动南方涛动n(1 1)概念)概念:n 指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之间大气质量的一种指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之间大气质量的一种大尺度起伏振荡,主要是赤道东太平洋的气压异大尺度起伏振荡,主要是赤道东太平洋的气压异常现象。常现象。n 气压偏低是海面气温偏高的结果,即厄尔气压偏低是海面气温偏高的结果,即厄尔尼诺现象,反之亦然。可见它们密切相关,合称尼诺现象,反之亦然。可见它们密切相关,合称“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南方涛动”(ENSOENSO)。)。n 在低纬北太平洋也有类似的现象,称北方涛在低纬北太平洋也有类似的现象,称北方涛动

33、。总称低纬度涛动,动。总称低纬度涛动,周期周期3 37 7年。年。南方涛动南方涛动n涛动指数涛动指数SOIn 南方涛动最显著的是印度尼西亚和东太平洋南方涛动最显著的是印度尼西亚和东太平洋地区。涛动指数地区。涛动指数SOI=Pr-PDSOI=Pr-PD,这里,这里PrPr代表赤道东代表赤道东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太平洋海平面气压;PDPD代表印度尼西业海平面气代表印度尼西业海平面气压。压。南方涛动南方涛动n影响影响n 当赤道东太平洋气压高,印度尼西亚气压低时当赤道东太平洋气压高,印度尼西亚气压低时,称为高指数,南方涛动强。此时,赤道东太平,称为高指数,南方涛动强。此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低,副高偏强,

34、降水少,印度尼西亚海温洋海温低,副高偏强,降水少,印度尼西亚海温高,东南季风强,降水多且集中。相反,则称为高,东南季风强,降水多且集中。相反,则称为底指数,南方涛动弱。此时东南季风弱,赤道东底指数,南方涛动弱。此时东南季风弱,赤道东太平洋及沿海冷水上涌减弱,海面表层增温,副太平洋及沿海冷水上涌减弱,海面表层增温,副高偏弱,出现厄尔尼诺现象。高偏弱,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第三节第三节 地形与气候地形与气候 n 本节主要知识点框架:本节主要知识点框架:n1.1.地形对辐射状况的影响;地形对辐射状况的影响;n2.2.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地形对气温的影响;n3.3.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第第四

35、四章章第三节第三节 地形与气候地形与气候 一、地形对辐射状况的影响一、地形对辐射状况的影响n1 1高山和高原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量增加,太阳高山和高原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量增加,太阳辐射富于短波和紫外线。辐射富于短波和紫外线。n2 2坡地一般阳坡获得的辐射大于阴坡。坡地一般阳坡获得的辐射大于阴坡。n3 3高山积雪地区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吸收率高山积雪地区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吸收率小。小。n4 4山地地面有效辐射随高度升高而增大,增大速山地地面有效辐射随高度升高而增大,增大速率比直接辐射大,所以高山、高原地区辐射能收率比直接辐射大,所以高山、高原地区辐射能收入比低地大,净辐射比低地小,而且也因坡

36、向、入比低地大,净辐射比低地小,而且也因坡向、坡度和季节而不同。坡度和季节而不同。第第四四章章第三节第三节 地形与气候地形与气候 n二、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二、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机械阻挡和热力作用机械阻挡和热力作用n1 1高大绵亘的山系、高原,如青藏高原、天山、高大绵亘的山系、高原,如青藏高原、天山、秦岭等,阻碍大气运动,对寒流和热浪有阻碍作用,秦岭等,阻碍大气运动,对寒流和热浪有阻碍作用,引起气流速度和方向的改变,从而影响大范围的气引起气流速度和方向的改变,从而影响大范围的气温分布。温分布。n 第第四四章章第三节第三节 地形与气候地形与气候 n2 2山地本身由于辐射收支和热量平衡具有独特的山地本身

37、由于辐射收支和热量平衡具有独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气温也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气温也有非常明显的影响。n 山地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下降。递减率因山地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下降。递减率因季节、坡向、高度等不同而异。我国多数山地,夏季节、坡向、高度等不同而异。我国多数山地,夏季气温递减率大于冬季,南坡温度高于北坡。季气温递减率大于冬季,南坡温度高于北坡。第第四四章章第三节第三节 地形与气候地形与气候 n3 3地形的凹凸和形态不同也会影响气温。地形的凹凸和形态不同也会影响气温。n凸起的地形(如山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比凹陷地形凸起的地形(如山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比凹陷地形(如盆地、谷地

38、)小。(如盆地、谷地)小。第第四四章章第三节第三节 地形与气候地形与气候 n三、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三、地形对降水的影响n1 1促进降水的形成促进降水的形成n山脉阻碍气流,强迫上升,加强对流,促进凝云致雨。山脉阻碍气流,强迫上升,加强对流,促进凝云致雨。n山脉阻挡气团和低值系统的移动,使之缓行或停滞,延长山脉阻挡气团和低值系统的移动,使之缓行或停滞,延长降水时间,增大降水强度。降水时间,增大降水强度。n当气流进入山谷时,由于喇叭口效应,引起气流辐合上升,当气流进入山谷时,由于喇叭口效应,引起气流辐合上升,促进对流发展,形成云雨。促进对流发展,形成云雨。n山区由于地形复杂,各部分受热不均匀,产生局部

39、热力对山区由于地形复杂,各部分受热不均匀,产生局部热力对流,促进对流雨或热雷雨的生成。流,促进对流雨或热雷雨的生成。n山地崎岖不平,摩擦作用强产生湍流上升,也促进降水。山地崎岖不平,摩擦作用强产生湍流上升,也促进降水。n所以,山地降水量比平原增多,但分布极不均匀。所以,山地降水量比平原增多,但分布极不均匀。第第四四章章第三节第三节 地形与气候地形与气候 n2 2影响降水的分布影响降水的分布n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n高大地形影响四周大范围的降水分布。如青藏高原。高大地形影响四周大范围的降水分布。如青藏高原。n地形本身各部分降水分布差异悬殊。地形本

40、身各部分降水分布差异悬殊。n分布规律:分布规律:n高原内部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递减。高原内部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递减。n山地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但超过最大降水量高度山地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但超过最大降水量高度则不再随高度递增。则不再随高度递增。n迎风坡多雨,为迎风坡多雨,为“雨坡雨坡”,背风坡少雨,为,背风坡少雨,为“雨影雨影”。n山地多夜雨:主要是凹洼的河谷或盆地,以夜雨为主。山地多夜雨:主要是凹洼的河谷或盆地,以夜雨为主。第第四四章章第三节第三节 地形与气候地形与气候 n四、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四、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n 青 藏 高 原 海 拔 高,面 积 大,纬 度 大青 藏 高 原

41、 海 拔 高,面 积 大,纬 度 大2626N N3939N N之间,南北跨之间,南北跨1313个纬距,东西个纬距,东西跨约跨约3131个经度。海拔大部分在个经度。海拔大部分在5000m5000m以上,有以上,有一系列山峰超过了一系列山峰超过了7000m7000m,位居对流层的中下,位居对流层的中下部。部。n 第第四四章章第三节第三节 地形与气候地形与气候 n四、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四、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冷热源作用冷热源作用和动力作用。和动力作用。n1 1青藏高原的冷热源作用青藏高原的冷热源作用n2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第第四四章章第三节第三节 地形与气候地形与气候 n1 1青

42、藏高原的冷热源作用青藏高原的冷热源作用n(1 1)青藏高原地面气温与同纬度的自由大气)青藏高原地面气温与同纬度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高原气温偏低,夏季偏高。相比,冬季高原气温偏低,夏季偏高。n(2 2)青藏高原本身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被)青藏高原本身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地,气温特别低;气温日、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地,气温特别低;气温日、年较差大;气温季节变化急,春季升温快,年较差大;气温季节变化急,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也快,春温高于秋温。秋季降温也快,春温高于秋温。第第四四章章第六章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气候的形成 青藏高原对气温的热力作用青藏高原对气温的热力作用冷源冷源冷源冷源热源热

43、源总总体体看看全全年年为为大大气气的的热热源源海拔高,大气对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损失小太阳辐射损失小温度低,地气长温度低,地气长波辐射损失小波辐射损失小南部降水多,潜南部降水多,潜热释放大热释放大第三节第三节 地形与气候地形与气候 第三节第三节 地形与气候地形与气候 n(1)(1)青藏高原的冷热源作用的后果:青藏高原的冷热源作用的后果:n加强了东亚季风环流;加强了东亚季风环流;n形成高原季风环流;形成高原季风环流;n冬夏气温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低、日较差大、冬夏气温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年较差小;n气温变化剧烈,大陆性作用强,加强了高原大气气温变化剧烈,大陆性作用强,加

44、强了高原大气垂直运动和季风环流,加速西风南支的奔溃和延缓垂直运动和季风环流,加速西风南支的奔溃和延缓建立;建立;n热低压弱,导致季风迟。热低压弱,导致季风迟。第第四四章章第五节第五节 地形、地面特征与气候地形、地面特征与气候 一、地形与气温一、地形与气温 2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DEFACB寒潮寒潮暖舌暖舌第第四四章章第三节第三节 地形与气候地形与气候第六章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气候的形成 青藏高原对气温的动力作用影响青藏高原对气温的动力作用影响(2)高原对西风气流产生分支作用。)高原对西风气流产生分支作用。西风气流受青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障而藏高原阻障而发生分支绕流发生分支绕流西北

45、侧暖平西北侧暖平流气温较暖流气温较暖东北侧冷平东北侧冷平流气温较冷流气温较冷西南侧冷平西南侧冷平流气温较冷流气温较冷东南侧暖平东南侧暖平流气温较暖流气温较暖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第三节第三节 地形与气候地形与气候n(3 3)高原对气流还有动力抬升作用,使对流)高原对气流还有动力抬升作用,使对流发展,凝结释放潜热,导致高原气温比同高发展,凝结释放潜热,导致高原气温比同高度的周围大气更高,有利于高压发展。度的周围大气更高,有利于高压发展。第第四四章章第四节第四节 冰雪覆盖与气候冰雪覆盖与气候第第四四章章第四节第四节 冰雪覆盖与气候冰雪覆盖与气候n一、冰盖类型和分布一、冰盖类型和分布n(1 1)类型)类型

46、:冰雪覆盖是气候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冰雪覆盖是气候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海冰、大陆冰原、高山冰川和季节性积雪等。海冰、大陆冰原、高山冰川和季节性积雪等。n(2 2)成因)成因:冰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低温和固体降水。:冰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低温和固体降水。n(3 3)分布)分布:n海冰:指海洋上漂浮的冰块,主要分布在北冰海冰:指海洋上漂浮的冰块,主要分布在北冰洋和环南极大陆海洋。洋和环南极大陆海洋。n大陆冰原包括大陆冰盖、永冻土和山岳冰川。大陆冰原包括大陆冰盖、永冻土和山岳冰川。n(4 4)变化)变化:全球冰雪覆盖面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全球冰雪覆盖面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年际变化。第第四四

47、章章第四节第四节 冰雪覆盖与气候冰雪覆盖与气候n二、冰雪覆盖对气候的影响二、冰雪覆盖对气候的影响n 雪被冰盖是大气的冷源,它不仅使冰雪覆雪被冰盖是大气的冷源,它不仅使冰雪覆盖地区的气温降低,而且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盖地区的气温降低,而且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可使远方的气温下降。由于冰雪覆盖面用,可使远方的气温下降。由于冰雪覆盖面积的季节变化,使全球的平均气温也发生相积的季节变化,使全球的平均气温也发生相应的季节变化。应的季节变化。n1 1冰雪覆盖的辐射特性冰雪覆盖的辐射特性n2 2冰雪覆盖的热力和水分特性冰雪覆盖的热力和水分特性n3 3冰雪覆盖与环流冰雪覆盖与环流 第第四四章章第五节第五节 局地地面

48、特性与气候局地地面特性与气候n一、局地地面一、局地地面n 处于大气层之下的地面,包括土壤表面、水面、冰雪面、植处于大气层之下的地面,包括土壤表面、水面、冰雪面、植被面等各种自然的暴露表面以及人工修造的道路、建筑物等下垫被面等各种自然的暴露表面以及人工修造的道路、建筑物等下垫面。面。n二、下垫面性质与气候二、下垫面性质与气候n(1 1)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同,密度、结构、水分、色泽等不同,)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同,密度、结构、水分、色泽等不同,其热力性如反射率、吸收率、净辐射、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其热力性如反射率、吸收率、净辐射、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等都不同,具有不同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从而调节近

49、地层和等都不同,具有不同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从而调节近地层和下垫面表层的温度,影响近地层气候。形成各具特征的小气候。下垫面表层的温度,影响近地层气候。形成各具特征的小气候。n(2 2)地面特性不仅对土壤表面小气候产生影响,而且对森林、)地面特性不仅对土壤表面小气候产生影响,而且对森林、水体、城市等小气候也产生影响,小气候现象是下垫面与近地空水体、城市等小气候也产生影响,小气候现象是下垫面与近地空气的热量、动量、水分、物质交换的结果。小气候的特征主要决气的热量、动量、水分、物质交换的结果。小气候的特征主要决定于下垫面的性质、风、湍流强弱。定于下垫面的性质、风、湍流强弱。第第四四章章复习与思考复

50、习与思考n1 1、请说明海洋的热力状况、动力状况。、请说明海洋的热力状况、动力状况。n2 2、试述海洋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试述海洋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n3 3、试述海陆分布对气候的主要影响。、试述海陆分布对气候的主要影响。n4 4、什么是海洋气候?海洋性气候的主要特性是什么?、什么是海洋气候?海洋性气候的主要特性是什么?n5 5、什么是大陆气候?大陆性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什么是大陆气候?大陆性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n6 6、试比较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试比较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n7 7、什么是大陆度?影响大陆度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大陆度?影响大陆度的因素有哪些?n8 8、什么是

51、海气相互作用?它包括哪些物理过程?、什么是海气相互作用?它包括哪些物理过程?n9 9、试述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后果。、试述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后果。n1010、什么是厄尔尼诺?、什么是厄尔尼诺?n1111、为什么会产生厄尔尼诺现象?它对气候有何影响?、为什么会产生厄尔尼诺现象?它对气候有何影响?n1212、什么是南方涛动?它对气候有何影响?、什么是南方涛动?它对气候有何影响?第第四四章章复习与思考复习与思考n1313、什么是南方涛动指数?、什么是南方涛动指数?n1414、什么是瓦克环流?、什么是瓦克环流?n1515、瓦克环流是怎样形成的?、瓦克环流是怎样形成的?n1616、影响气候的地形因素有哪些?对

52、气候主要有哪些影响?、影响气候的地形因素有哪些?对气候主要有哪些影响?n1717、地形如何促进降水的形成?、地形如何促进降水的形成?n1818、在地形的影响下,降水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在地形的影响下,降水的分布有什么规律?n1919、请说明山地多夜雨的机制。、请说明山地多夜雨的机制。n2020、试述青藏高原的气候的影响。、试述青藏高原的气候的影响。n2121、冰雪覆盖有哪些类型?分布状况如何?、冰雪覆盖有哪些类型?分布状况如何?n2222、冰雪覆盖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冰雪覆盖是怎样影响气候的?n2323、影响气候的局地地面主要是哪些?、影响气候的局地地面主要是哪些?n2424、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气候有怎样、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气候有怎样的影响?的影响?第第四四章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