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能传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7078308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06.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无线电能传输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无线电能传输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无线电能传输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无线电能传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电能传输(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发展,然而错综复杂的输电线分布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给人们带来极大的 不便,因此人类一直有摆脱电线的束缚实现电能无线传输的梦想。迄今为止,人们提出了三种电能无线传输方式: 一是微波线电能传输方式。该方式利用无线电波 收发原理传输电能,传输功率只能在几毫瓦至一百毫瓦之间, 应用范围不大;二是电磁感应无线 电能传输方式。该方式利用变压器原副边耦合原理传输电能,传输功率大,效率高,但距离很近, 仅在1cm内,目前已在轨道交通方面应用;三是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方式。该方式利用电路中 电感电容谐振原理传输电能,理论上电能的传输功率、 传输距离不受限制。该技术的传输距离和 功率从2007

2、年的2m、60w,进展到2008年底的5m、800w,是当前最有希望突破传输距离和传输 功率的一种电能无线传输技术,但该技术还存在谐振线圈尺寸过大和容易失谐等问题。该文追踪国际研究热点,力图解决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方式中收发线圈谐振频率失谐的问题。 该文从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系统的电路模型入手,分析了系统各部分参数与传输效率之间的关 系,研究发现发射线圈电感量的变化对传输效率的影响较大, 而接收线圈电感量的变化对效率影 响较小,进而提出采用锁相环频率跟踪的技术, 确保收发线圈工作在谐振频率上, 保证系统的传 输效率,最后用实验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频率跟踪系统的可行性。 该文的成果对谐振耦合电能无

3、 线传输方式的实际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引言电能无线传输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许多国内外科学家对此进行不断的研究。 然而迄今为止,大部 分的无线传输都还只是基于松散耦合的非接触电磁感应型及电波收发型 1-4。关于这两者已有一 定的研究基础5-8,并在日常生活得到应用,如电动牙刷、家用无绳电话等。虽然松散耦合非接 触电能无线传输效率高达80%,但其传输距离仅限在1cm内;而电波收发型传输距离可达10m, 但传输功率只在1mw100mw范围内,且无线电波向四周散射,效率极低。由此可见,由于传输 效率和距离不可兼得的矛盾,上述两种无线传输方法的应用范围还不是很广泛, 而且在安全方面 也存在效率低导

4、致发热量大的问题 9-11。与这些方法相比,基于谐振耦合原理的电能无线传输能 在 5m 范围以内传输,特定条件下传输效率可达 40% 以上,是一种应用范围更宽的新型技术 12-14。 另外,与电磁感应型相比,谐振耦合采用的磁场要弱得多, 却可以实现更远的传输距离; 与电磁 波收发型相比,谐振耦合传输时能量逸散要少得多 15 。尽管如此,现阶段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还比较欠缺, 尤其是效率影响的分析还不够全面 16-17 。电能无线传输过程中,受外界障碍物(如导磁性物 体等)、接收端负载及电路工作温度变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导致谐振电路中收发线圈电感量变化, 从而

5、引起谐振频率的变化,即失谐,传输效率将迅速下降。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文从基本的串联谐振电路出发,建立 lc 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模型,推导 出传输效率与线圈电感量变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锁相环 74hc4046 的频率跟踪式 lc 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系统18-19,对发射线圈输出频率进行实时检测,实现发射源频率对 lc 发 射电路固有谐振频率的同步跟踪。最后,将此同步跟踪控制应用于谐振频率为 1mhz 频率的无线 传输系统。2 谐振耦合电能传输的失谐机理及传输效率分析2.1 谐振耦合电能传输失谐机理 电磁场随距离而迅速衰减,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则利用两个发生谐振耦合的电路来捕捉随距离

6、衰减的电磁场,即当发射回路和接收回路发生谐振时,使大部分能量由发射回路传递到接收回路 13。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除发射回路和接收回路外, 还包括高频发射功率源和接收功率的负载。 为 简化起见,忽略高频逆变的发射源部分,直接将收发电路作为研究对象,则谐振耦合模型如图 1 所示,其中Vi为高频发射源,rr2分别是两谐振电感线圈在高频下的寄生电阻,耳汽为串联 谐振电容;ri为负载电阻;112分别为收发线圈的电感量,m为线圈之间的互感,d为传输距离。9LL.0图 1 lc 谐振耦合电路由图1的lc谐振耦合电路可知,当发射源vi的频率与收发电路的lc固有谐振频率一致时,发 射回路和接收回路阻抗最低, 流

7、过收发线圈的电流最大,此时, 在一定传输范围内,发射回路大 部分能量都能被接收回路吸收; 相反,若两者频率不一致即失谐状态,发射源大部分能量都消耗 在发射回路本身而不会被接收回路吸收,效率极低。因此,保持发射源频率和 lc 固有谐振频率 一致,不发生失谐是实现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的关键部分。2.2 谐振耦合效率分析由图1,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的模型可以由方程( 1)表示。为简化分析,将收发回路阻抗分别记为zz2,则Z1 =旳+丿(坷云T), % =鸟+J?L十丿(叫由式(1)可求得两回路电流如下:传输效率为帀二(曲疔alIzjZjZ +(M)3xlOO%w = lc III2及互 一 (k为耦

8、合系数),代入式(5 ),则式变为巴十竝十丿(厶-xlOO%谐振时有 z1=r1于右,则式或又可写为(创町九(坨+凤)込(垃+血)+0订xlOO%由式(6)可知,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的效率与很多因素有关。当谐振参数确定时,谐振电容即确定,而3, r, r随谐振电感变化而变化。因此,谐振线圈电感量最为重要。在工作过程中,12除制作偏差导致谐振电感偏离理论计算值外, 线圈周围的环境,电路中寄生参数及电路温升的变 化都会导致线圈电感量变化。要保持谐振线圈的电感量与理论计算值完全一致比较困难, 即容易 导致lc谐振耦合回路的固有谐振频率发生变化,从而使系统失谐。一旦失谐,谐振耦合的效率 会下降,因此需

9、要分析线圈电感量变化对效率的影响。设谐振耦合频率为1mhz,根据文献20给出的e类双管谐振逆变器计算公式可得图1中谐振耦 合参数的理论计算值分别为:l=2.35mh,c=12nf,l =25mh,c=1.0nf。1 1 2 2高频条件下,空心线圈寄生电阻主要包括线圈损耗电阻r和辐射损耗电阻r,它们的定义分别 or式中卩。为空间磁导率;r为线圈半径;n为线圈匝数a为导线半径;。为电导率;I为导线长度;为空气介电常数;h为线圈宽度;c为光速。0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距离与互感关系式 13式(9)可知,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互感与距离三次方成反比,即距离越远,耦合越小,效率越低。对于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

10、系统,其最佳自谐振频率一般为150 mhz,此时一般有r r,即 ro可忽略辐射损耗,则线圈寄生电阻主要为线圈损耗电阻。为尽量减少谐振电感线圈的寄生参数,本文设计发射回路和接收回路的空心线圈I及I的尺寸12参数分别为:a =0.725mm , a =0.362mm ; n =2, n =10; r = r =5cm,根据(8)式则可计算出 11 和1 2 1 2 1 212的寄生电阻分别为r =0.014 o, r =0.139 3。为方便分析线圈电感量变化对效率的影响,将耦12合系数 k 及负载 rl 固定为一常数,谐振耦合为弱耦合, k 值可以取得比较小,如本文取 k=0.02 , 而根据

11、主电路负载匹配原理可取r10 3。将具体参数分别代入(6) , (7)两式,以发射电感线圈11及接收电感线圈J,传输距离d及频率f为自变量,传输效率为应变量,得到的效率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曲线分别如图 2 所示。巩也)(a) 发射线圈电感影响(b )接收线圈电感影响(c)工作频率影响(d=3cm )(d)距离影响(f=1mhz )图 2 效率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曲线图 2(a) 、(b) 中,当发射线圈电感量偏移理论值 0.05mh ,即2%的理论值时,传输效率下降了 30%以上;而当接收线圈电感量偏移理论值相同比例时,效率变化却不大。由此可知,发射线圈 电感量的微小变化(也即失谐)是影响电能无线

12、传输效率的主要因素,它远超过接收线圈电感量变化对效率的影响。由图 2(c) 、(d) 可知,传输效率随谐振频率的上升逐渐增加,随距离的增加 迅速减小,系统设计中,传输距离和谐振频率一旦确定,对应的传输效率即确定。因此,谐振电感量变化是导致系统工作过程中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而,本文设计了自调谐电能无线传 输系统,当发射线圈电感量发生变化时,系统自动调整发射频率,使发射端始终工作在谐振点上, 从而保证无线传输系统不会因失谐而导致效率迅速下降。3 频率跟踪系统3.1 频率跟踪原理频率跟踪式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系统原理图如图 3所示,主要包括高频谐振逆变器、 le 谐振I?耦合和频率跟踪三部分

13、。IE谐振耦合PAVM軀动蛊频率黴蹿锁相坏相桓补樓E粪双管谐振連驾器图 3 频率跟踪系统原理图高频逆变部分选用高频e类双管lie谐振逆变器,该逆变器的特点如下:直接用谐振电感代替高 频变压器传递能量,减少了变压器损耗的同时, 可以大大提高无线传输距离; 另外,两开关管同 时工作在zvs和zes状态,大大减少开关损耗,提高了发射源本身的效率;并且两开关管工作时 不需要死区时间,特别适合高频使用。le 谐振耦合部分主要将逆变部分的高频能量从电源端传递到负载端。频率跟踪部分主要由高频 电流检测、差分放大、相位补偿比较、锁相跟踪等几部分组成。频率跟踪部分的工作原理如下:电流互感器检测发射谐振回路的电流

14、, 所检测的电流被转换为信 号电压v。v经差分放大后得到v。对v进行相位补偿,并与参考电压比较,得到与发射回路谐 d d p p振频率一致的脉冲电压v。输入到锁相环,锁相环输出一个与v频率相同的脉冲到pwm驱动器,v cc控制主电路开关管的通断,从而使开关频率跟随 l 谐振耦合频率变化,实现对发射回路的频率 c跟踪控制。3.2 频率跟踪方法(1)高频电流检测方法对发射回路谐振频率进行跟踪控制,首先要对其频率实时检测。已知系统的无线传输频率为 1mhz,故需要用高频性能好且不容易饱和的磁芯绕制电流互感器。由于发射谐振回路不与地相连,使得电流检测必须是差分电流检测,本文所设计的高频电流检测见图 4

15、。高频电流经电流互感器 和检测电阻r后,变成电压信号输出,此电压信号为差动电压,必须经过差动运放后再接入后级电路。根据差分放大电路原理可知,图 4中有 r3=r4, r5=r6。RII撻射谐振图 4 高频电流检测电路2)相位补偿方法 实际电路中,电流采样、锁相跟踪、隔离驱动及 mosfet 通断等都需要时间,引起谐振电压滞后谐振电流一个相角度,使得高频谐振逆变器工作在容性状态。因此,需要对系统进行相位补偿, 使逆变器工作在准谐振状态,使尽可能多的能量被接收端负载吸收。相位补偿电路及波形图如图5 所示, v 为电流检测后的差分放大电压,将其整流得到一直流电压作为相位补偿的参考电压 vpr。这样,

16、V随检测电流成正比变化,从而保证补偿相位不随检测电流的波动而波动。调节可调 ef ref电阻rp就可调节v ,从而灵活调节 t,实现相位补偿。 refR.CI?比较(a)补偿电路(b) 波形图 5 相位补偿电路及波形图(3)锁相环控制方法锁相环主要由鉴相器(pci , pc2 , pc3)、外接re无源滤波器和压控振荡器(vco)组成。74hc4046锁相电路见图6所示,vco中心频率由11脚所接电阻及电容c确定;12脚所接电阻用来确定锁 3相环偏移频率,当该电阻减小时,偏移频率增加,即锁相范围变大。根据 74hc4046 典型特性工作曲线,在工作频率为imhz,跟踪范围为0.99mhz 1.

17、1mhz时,11、12脚所接电阻及电容c的3大小如图6中所示。锁相环输出脉冲vcoout与其输入脉冲v进入鉴相器pc2进行比较,当两者c存在相位差时, pc2 输出一个电压信号,此电压控制 9 脚输入,从而改变 vco 振荡频率,使 vcoo频率不断接近v,直到两者相位一致,锁相环输入与输出同步,实现频率跟踪。图 6 锁相环锁相控制电路由于主电路在启动过程中,电流不能立刻建立,导致主电路开关管的驱动不能立即生成, 故系统无法自启动。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利用74hc4046自身特点,由r , r , c, d组成自启动电路。11 12 5 1当锁相环加电源后,电容 c 瞬间短路, vco 的电压从

18、最大值开始下降,此时锁相环输出端 vco5 in ou的脉冲从最大跟踪频率fmax开始下降到最小跟踪频率f .,只要lc固有谐振频率在fftminmax min之间,系统就能自动入锁。4 实验结果根据2.2节中的参数,本文设计制作了一个频率为1mhz的谐振耦合系统。高频e类双管谐振逆 变器输出功率为30w左右。开关管采用结电容较小的irf840 ; pwm驱动采用ucc27325高速集成 驱动芯片,该芯片具有 4a 的驱动能力,能满足 1mhz 频率的快速驱动;接收端用 25w/110v 的灯 泡作为负载;差分放大和比较器分别采用高速运放 lm318 和高速比较器 lm311 ;隔离部分选用高

19、 速光耦 6n137 ,其工作频率可达 4mhz 。为验证频率跟踪电路设计的准确性,试验时,微调发射回路谐振电感 l1 的大小,使发射回路的谐振频率在锁相环跟踪范围0.99mhzl.lmhz内变化,测得不同频率下比较器输出脉冲v与锁c相环74hc4046输出脉冲vco的波形如图7所示。由图可知,在本文设计的频率跟踪范围内,out锁相环的输出脉冲vco与被跟踪对象v具有很好的一致性。outc(a)f=0.993mhz (b)f=1.001mhz卿格)(c) f=1.047mhz (d)f=1.103mhz图 7 不同频率下的频率跟踪效果v 、 v 、 v 的波形如图 8 所示,可见三者实验波形与

20、理论分析相吻合 dpcKi悶/格)图 8 检测、运放及比较器输出电压在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有频率跟踪与无频率跟踪的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系统的负载电压波形如 图9所示,此时系统的直流输入为30v/1.0a,传输距离d为3cm。有频率跟踪时,如图9(a), 输出电压为正弦波,其有效值为106.8v ;无频率跟踪时,如图9(b),输出电压有效值为68.7v, 且负载电压波形略有畸变。 两者相比,显然频率跟踪时输出电压损失小,功率传输能力强、质量 高,传输效率高。(a) 有频率跟踪(b) 无频率跟踪图 9 负载输出电压波形进一步改变传输距离 d,d 分别为 3cm 、5cm 、10cm、15cm 和 2

21、0cm 时,测得的有频率跟踪与无频 率跟踪的系统传输效率曲线如图 10 所示。可见,有频率跟踪的效率在不同距离下均高于无频率 跟踪的效率;且随距离增加,效率下降迅速,这是因为谐振耦合的互感与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 与理论分析一致。1008060跟踪40200无眼踪1020图 10 不同距离下的效率曲线5 结束语通过对ic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的理论分析,本文发现当发射线圈的电感量发生微小变化时,传输效率大大减小,而接收线圈的电感变化对传输效率影响并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 一频率跟踪系统,实现了发射线圈的频率跟踪控制。 实验结果证明,采用频率跟踪时, 电能传输 效果比无频率跟踪时高。从而解决

22、了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中由于谐振频率失谐带来的传输效率 低下问题,有利于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作者简介 傅文珍(1984-) 女 硕士,主要从事开关电源、电能无线传输的研究。张 波(1962-) 男 博士生导师/ 教授,主要研究电子装置及应用、国内外非线性分析、混沌控制 理论及应用、潜电路分析及无线输电系统等。丘东元(1972-) 女 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主要研究电力电子系统与装置、开关电源、 潜电路 在开关电源中的应用等。参考文献1 hirai j j, kim t w, kawamura a.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power and informati

23、on for cableless linear motor drive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 ectronics,2000,15 (1):21-27 2 esser a, skudelny h c. a new approach to power supplies for robots j. ieee tr 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1991,27(5):871-875 3 manolatou c, khan m j, fan shanhui, et al. coupling of modes analys

24、is of resona nt channel add-drop filtersj. 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1999,35(9):1322 -13314 heikkinen j, salonen p, kivikoski m. planar rectennas for 2.45ghz wireless powe r transferc. radio and wireless conference, denver co usa,2000,63 -66 5 武瑛,严陆光,徐善纲. 运动设备无接触供电系统耦合特性的研究 j. 电工电能新技术,200

25、5,24(3):5-8 6 周雯琪,马皓,何湘宁. 基于动态方程的电流源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电路的频率分析 j. 中国 电机工程学报 ,2008,28(3):119-124 7 田野,张永祥,明廷涛等. 松耦合感应电源性能的影响因数分析 j. 电工电能新技术,2006, 25(1):73-76 8 王路,陈敏,徐德鸿. 磁悬浮列车非接触紧急供电系统的工程化设计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2007,27(18):67-70 9 武瑛,严陆光,黄常纲等. 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性能分析 j. 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 22(4 ):10-13 10 武瑛,严陆光,徐善纲. 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

26、的稳定性分析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 4,24(5):63-66 11 陈敏,周邓燕,徐德鸿. 注入高次谐波电流的磁悬浮列车非接触供电方法 j. 中国电机工程 学报,2005,25(6):104-108 12 soljacic m.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can potentially r echarge laptops, cell pho nes without cordsr. san francisco: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6 13 karalis a, joannopoulos j d, s

27、olja 鑙鍹. efficient wireless non-radiative mid-r ange energy transferj. annals of physics,2008,3(23):34-48 14 solja 桄 m, rafif e h, karalis a, et al. coupled-mode theory for general free-s pace resonant scattering of wavesj. physical review 2007,75(5):1 -5 15 solja 鑙?m, kurs a, karalis a, et al. wire

28、less power transfer via strongly coup led magnetic resonancesj. sciencexpress,2007,112(6):1-10 16 fredy s q, jes us g c, jordi s, et al . wireless power of single-chip systems wit h integrated coil and external wire-loop resonatorj. 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08, 92(7):074102 (1-3) 17 tsang m, psaltis d. theory of resonantly enhanced near-field imagingj.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07,15(19):11959-11970 18 庞浩,俎云霄,王赞基. 一种新型的全数字锁相环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23(2):37-4 019 熊腊森,全亚杰. cd4046 锁相环在感应加热电源中的应用 j. 电焊机,2000,6(14):14-1620 董文辉. 一种新颖的双管超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电路拓扑结构的研究 d. 浙江大学,200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