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基础).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7691660 上传时间:2020-11-3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8.3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膜分离技术(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膜分离技术(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膜分离技术(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资源描述:

《膜分离技术(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膜分离技术(基础).ppt(5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膜分离技术 基础篇 目录 一 、膜技术的起源 二 、膜技术的发展 三 、膜的定义 四、膜的分类方法(包括膜厂家介绍) 五、膜的操作方式 六、各种膜的用途及其应用(内外压膜的优缺点) 七、膜技术的发展方向 、膜技术的起源 讲述膜技术的起源及其早期历史 一 、 膜 现象与 研究 A 膜现象的存在 : 在自然界 在人体 在各个领域 B 膜现象的研究: 1748年 , Abbe Nollet 发现水能自然地扩散到装有酒精溶液的 猪膀胱内,第一次揭示膜分离现象。 1861年 Schmide发现用柿胶膜或赛咯玢膜过滤溶液,可以截留细 菌、蛋白质、胶体,首次提出“超过滤”的概念。 1864年 Traube成

2、功地研制出亚铁氰化铜膜,第一个制造出人类 历史上第一片人造膜。 1866年 Thomas Grahamz在一篇“气体通过胶质隔膜的吸收和渗 析分离”的研究论文中,最早提出了气体膜分离的扩散原理 。 20世纪中叶,由于物理化学、聚合物化学、生物学、医学和生 理学的深入发展,新型膜材料和制膜技术的不断开拓,各种膜 分离技术才相继出现和发展。 上世纪 60年代,大规模生产高通量、无缺陷的膜和紧凑高面积 / 体积比膜分离器上取得突破,开发了中脱盐反渗透过程,七八 十年代又将进展转移到其它膜过程取得成功。 目前各种膜过程的发展状况和销售趋势图 3、我国膜技术的发展 A、 我国膜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从 195

3、8年研究离子交换膜开始的。 60年代进入开创阶段。 B、 1965年着手反渗透的探索, 1967年开始的全国海水淡化会战, 大大促进了我国膜科技的发展。 70年代进入开发阶段。这时期, 微滤、电渗析、反渗透和超滤等各种膜和组器件都相继研究开发 出来, C、 80年代跨入了推广应用阶段。 80年代又是气体分离和其他新 膜开发阶段。 D、 90年代后进入高速发展及自主创新期。 2001年立升公司 PVC合 金中空纤维超滤膜的研制成功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事件之一。 膜分离过程已成为解决当代能源、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高 新技术及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基础。 商业吸引力 成本上可竞争 技术上先进 无吸引力 高

4、 表面水处理 气体处理 水脱盐 人工胰 空气分离 血浆分离 人工肾 人工肝 移植隔离 中 废水处理 食品工业 生物工程 化工 控制药物释放 超纯水 去内毒素 氯碱电解 燃料电池 隔膜 人工皮肤 低 电池隔膜 亲合膜 生物反应器 传感器 注: 成熟过程; 开发中过程; 待开发过程 各种膜过程的市场评估 二、膜的 定义 A 欧洲膜协会 1996年定义 : 1、膜是一种中介相,它把两相分隔开 来,并 /或对它相邻两相的传质充当主动或被动的 障碍 。 2、如果在一个流体相或两个流体相之间, 有一具有选择透过性、化学构成和相态稳定的连 续相物质,那么这一连续相物质就是膜。 B 分离膜的定义 : 两相 之

5、间具有选择性和渗透性的中间 相,在驱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温度差、电 位差及其它能位差的推动下,促进或限制两相 之间的特定物质的传递,从而实现混合气体或 液体的分离,这一中间相称为膜。 膜 气相 / 膜 / 气相 液相 / 膜 / 液相 气相 / 膜 / 液相 液相 / 膜 / 混合性溶液 液相 / 膜 / 非混合 性溶液 三、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膜 分离过程是一个高效、环保的分离过程,它是多 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上可呈现 出各种各样的特性,具有较多的优势。 与 传统的分离技术如蒸馏、吸附、吸收、萃取、深 冷分离等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高效的 分离过程 低能耗

6、 接近室温的工作温度 品质稳定性好 连续化操作 灵活性强 纯物理过程 环保 四 、 膜的 分类 A 按材料分 : 有机膜(高分子聚合膜), 无机膜(陶瓷 膜、金属 不锈钢 膜、碳膜、玻璃膜)。 浸润与不浸润: A、无机膜:陶瓷膜、金属膜、玻璃膜和碳膜 陶瓷膜品牌: a、 membraloxmembraflox b、 aafloworelisatechschumacher c、久吾 tamiPCI 金属膜品牌: AccuSep凯发 玻璃膜与碳膜: PCI 陶瓷膜的主要用途:生物制药、油水分离并举例 金属膜的主要用途:生物制药、化工等 陶瓷膜管元件 陶瓷膜的断面结构 一种陶瓷膜组件的装配图 金属膜

7、 B 按功能分: 分离膜, 反应膜 。 C 按分离过程分: 微滤( MF) 超滤( UF) 纳滤( NF) 反渗透 ( RO) 电渗析( ED) 气体渗透( GP) 渗透汽化 ( PV) EDI原理图 D 按膜孔径大小分: 微滤膜( 0.05 10 m) 超滤膜 (0.05 0.002 m) 纳滤膜( 0.001 0.005 m) 反渗透膜。( 0.0001 0.001 m) 各种膜过程操作参数对比: E、按膜分离结构分:对称膜与不对称膜 不对称膜: 指膜的化学结构或物理结构随膜的部位而异,即各向异性膜。用 高分子溶液铸膜时,膜是由很薄的致密皮层和比皮层厚得多的由海绵状或指状 微孔层构成的支撑

8、底层共同形成具有分离功能的高分子膜,在膜的厚度方向上 呈现出不对称性。用于反渗透和超滤的就是这种不对称膜。在多孔支撑膜上涂 布其他聚合物溶液,或用界面缩聚,或用等离子体聚合等方法在多孔膜表面形 成均匀致密的薄膜,所构成的复合膜也是非对称膜。 对称膜: 亦称各向同性膜,膜的各部分具有相同的特性,其孔结构不随深度而 变化的膜。膜的化学结构、物理结构在各个方向上是一致的,在所有方向上的 孔隙率相似。(如电渗析中的离子交换膜、气体分离膜和微孔膜) F、按膜元件结构分 : 缠绕式膜、平板式膜、管式膜、 中空纤维膜、卷式膜 缠绕式膜(包括熔喷或烧结膜):主要是用于超滤、纳 滤或反渗透膜的前置保安过滤,过滤

9、精度一般是 0.2微 米以上。 平板膜: 最原始的一种膜结构,由于占地面积大,能耗高, 逐步被市场所淘汰,主要用大颗粒物质的分离 。 一般采用死 端过滤方式,如注射液的灌装, SDI测定仪用膜或滤袋等。 SDI也称为淤泥密度指数( fouling index),是表征反渗透系统进水水质的重要指标。 是 在规定时间内 ,孔径为 0.45 m测试膜片被溶在被测试给水中的淤泥、胶体、黏土、硅胶体、 铁的氧化物、腐植质等污染物堵塞的比率和污染程度。 SDI=1-T0/T1*100/T 氧化还原电位 ORP是表征水体中氧化性物质和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种参数。当氧化还原电位 呈正值时表示水体中含氧化性物质,

10、当氧化还原电位呈负值时表示水体中含还原性物质 。 管式膜:包括无机管式膜、有机管式膜及有机无机复合膜;主要用于 解决高浓度、高粘度、高含固量以及高温、高腐蚀性液体的分离过滤。 管式膜组件的主要优点是能有效地控制浓差极化,大范围地调节料 液的流速,膜生成污垢后容易清洗。其缺点是投资和运行费用都高, 单位体积内膜的比 表 面积 较低 。 中空纤维膜: 由于装填密度大,经济性好目前是 微滤、超滤甚至反渗透元件的主要结构形式。中空纤维膜又分 为外压膜和内压膜 。 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具有装填密度大、结 构简单、操作方便等 特点 。 立升内压膜 立升外压膜 外压膜与内压膜优缺点比较: 序号 内压膜 外压膜

11、 1 预处理 100300微米 预处理 5001000微米 2 单面积膜通量高 单面积膜通量低 3 断丝后产水污染慢 断丝后产水污染快 4 进料侧光滑 进料侧有死角 5 膜丝不易粘黏 膜丝易粘黏 6 易清洗 清洗相对难 7 反洗效果好 反洗效果相对差 8 一般不气擦洗 可气擦洗 Norit主要有 XIGATM和 AquaFlexTM两 个系列膜,膜丝材料为聚醚砜和 聚乙烯吡咯酮共混材料外筒材料 PVC。 XIGA是诺芮物子公司 X-FLOW生产的卧式内压式 8寸 10nm中空纤维 膜,采用全流过滤操作方式;一般操作 TMP0.30.8bar;可在一个 压力容器内串联安装四支元件;通量在 601

12、35L/m2.h,电耗在 0.10.2KWh/m3;清洗 PH: 113;产水率 8092%。要求进水 SS低于 50ppm。 每个组件长 1.5米,膜丝内径 0.5或 1.5mm,元件膜面积 40m2。 AquaFlexTM 低浊度 超滤膜 (立式) 这种膜平均孔径为 1025nm,膜丝内径 0.8或 1.5mm,内压式; S225为 35平方米, SXL225为 40平方米,操作方式为全流 /错流; 进料液中固体悬浮含量可达 200ppm;不内安装于膜壳内,是 单独立式安装; AquaFlexTM 高浊度 使用 COMPACT管式组件,膜内径: 5或 8毫米; 卷式膜:可以理解为变形的平板

13、膜,由于装填密度高,容易标准化, 因此成为现在膜元件的发展方向,主要用于纳滤、反渗透及少部分 的超滤如 GE和 KOCH的超滤膜。 国内超滤膜品牌分析: 国内 中空纤维式(内压式)超滤膜市场的产品主要 被美国科氏( PS)、荷兰诺芮特( PES)、海德能( PES)、 德国 Inge( PES)、荷兰 INT( PES)、深圳立升( PVC) 、 得 力 满 /Aquasource( CA),大连欧科( PES)等品牌所主导 。 国内 中空纤维式 ( 外压式)超滤膜市场主要被日本 旭化成( PVDF)、西门子 /USFilter( PE/PD/PVDF)、日本 东丽( PVDF)、欧美环境 O

14、MEXL/陶氏化学 ( PVDF)、深圳立 升 ( PVC, PVDF)、天津膜天膜( PVDF)等品牌所主导 。 卷 式超滤膜市场的绝大分额主要被日东电工、美国 科氏、 GE所主导 。 浸没 式超滤膜产品而言,国际以及国内市场主要被 加拿大泽能、日本三菱丽阳、西门子、美国科氏、日本久保 田、日本东丽等品牌所主导。 目前 的市场格局是,以科氏为代表的几个国外知名 品牌占据了国内高端市场,而中低端市场被国内众多超滤厂 家所瓜分,其中的代表企业有欧美环境、天津膜天膜,海南 立升、大连欧科、汇通源泉等企业 。 设备类型 主要工艺参数 备 注 澄清池 1.83 2.07m/h 去除浊度物质,悬浮物和胶

15、体 多介质过滤 器 地表水 5 8m/h 地下水 7 10m/h 精制石英沙和无烟煤;合理级配和填充高度; 要求过滤精度优于 10mm 软化器 15 25m/h 需高质量再生剂,脱除硬度物质 活性炭过滤 器 10 15m/h 精制粒状果壳活性炭,脱除有机物和游离氯 超滤预处理工艺: 各种膜组件优缺点比较: 反渗透原理图: 反渗透发展史: 1748年 Nollet发现渗透现象。 1920年 代 Vant Hoff 和 J.W.Gills 建立了稀溶液的 完整理论。 1953年 美国的 C.E.Reid发现 醋酸纤维素类具有良好 的半透性。 1960年 美国 首次 制成醋酸纤维素反渗透 膜 ( 9

16、8.6%脱 盐率, 10.1MPa下 259L/d.m2,膜厚 100微米) 。 1970年 杜邦公司发明了芳香族聚酰胺中空纤维反渗 透器。 1980年 全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及其卷式元件问世。 1990年 中压、低压、及超低压高脱盐聚酰胺复合膜 进入市场,从而为反渗透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1998年 低污染膜研发成功,进一步扩大了反渗透的 应用范围。 时代沃顿膜元件选择原则 : 时代沃顿 RO膜元件的设计导则: 膜元件串联数与系统回收率关系: 前后两段比值一般在 4: 33: 1之间,一般在 3: 22: 1之间常见,以 2: 1最多。 几种膜材质的化学结构式: 五、膜的操作运行方式:

17、错流过滤与全流过滤(死端过滤) 反冲洗与不反冲比较 化学清洗 1、膜的发现与发明 过 滤 方式比较 膜 层 进料 浓料 滤液 错流过滤 膜层 常规过滤 膜 层 料液 浓料 透过液 滤饼层 滤料层 Common filtration 依靠 滤饼层内颗粒的架桥作用等 机理 操作 方式:死端 deadend,又称垂直流 crossflow filtration 依靠过滤介质的孔隙筛分 作用。 操作方式:错流又称切线流 操 作 过 程 比 较 膜渗透流率 污染层厚度 时 间 料液 透过液 图 2-11 无流动操作 ( 并流过滤 、 静态过滤 、 死端过滤 ) 示意图 膜渗透流率 污染层厚度 时 间 图

18、 2-12 错流操作 ( 动态过滤 、 ) 示意图 料 液 浓 缩 液 透过液 超滤 机理 膜通量 无反冲 时 间 料 液 浓 缩 液 透过液 随着过滤的进行,膜的通量会有所下降,其原因可能为孔堵塞 、吸附、 浓差极化或凝胶层的形成。此时,若能增强 被截留组分离开膜向溶液本体 的反向扩散,必将使膜的 通量得到提高。通常认为所需的反向扩散是建立 在以下两个基础之上的首先是扩散效应,它由膜上被截留组分浓度的升高 而引起,其次是液体动力学效应,它起因于膜 上速度梯度而造成的剪应力。 这两种效应都起作用,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而且与粒子或分子的大小密 切相关。当微粒尺寸大于 0.1um时,微滤过程主要受

19、液体动力学效应支配, 渗透通量将随着粒子或分子尺寸的增加而增大。 有反冲 平均通量 平均通量 起始通量 终点通量 超滤运行通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 过 滤 、反 冲 过 程 过滤液 反冲过程 膜 层 过滤液 原料液 正常过滤 浓缩液 膜 层 原料液 原料液 化 学 清 洗 过 程 膜 层 清洗液 出口 过滤液 化学清洗周期 : 3 7天 清洗时间 : 2 h 清洗剂 : 酸性 or碱性清洗剂 七、膜科学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 ( 1)集成膜过程; ( 2) 杂化过程; ( 3)水的电渗离解; ( 4)细胞培养的免疫隔离; ( 5)膜反应器; ( 6)催化膜; ( 7)手征膜。 反渗透运行管道材质选择

20、原则: 在 RO膜产品市场方面,美国海德能公司 (Hydranautics / Nitto Denko)与美国陶氏化学公司 (Dow Chemical / Filmtec)的膜产 品占据了目前国内市场约 80%,其余国外膜厂商,如美国 Koch / Fluid System、 Osmonics / Desal、 Trisep、韩国世韩 (csm / Saehan)、日本东丽 (Toray)等公司共占据了约 20%的市场。 时间 (小时 ) 细菌数量 (个 ) 时间 (小时 ) 细菌数量 (个 ) 0 0.33 0.67 1 1.33 1.67 2 2.33 2.67 3 1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3.33 3.67 4 5 6 7 8(第 1班) 16(第 2班) 24(第 3班) 1,024 2,048 4,096 32,768 262,144 2,097,152 16,777,216 281,470,000,000,000 4,720,400,000,000,000,000 ,000 溶液中细菌滋生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由于细菌滋生速度惊人,所以膜在停止使用后 都需在一定的时间内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